少年的爱情就好像飘落在手心的雪花,晶莹却是速朽的,想要悉心呵护温暖却加速了它的融化。
那些不可琢磨的心事就这样被两个少年丢在萧索而温柔的海风中,美好的细小的,总能丢在柔美的海岸上让潮汐轻轻的拍打一个又一个来回,磨成柔软的沙子。
康平要留在北海道的海边照顾家庭,纱织要去东京寻找他们的未来。
再倔强的坚持总还是要败给山山水水相隔,再痴情的爱恋总还是会在不痛不痒的丢失再找回中彻底放手。
这两个可怜的少年啊,挂断了电话,从此再也没有见面了。
康平每天在海里劳作,时常隔着这浩瀚的海洋眺望那一端,他曾经的爱人,曾赌气站在风雪中似一株待放的水仙花一样美丽的纱织。
我想这个时候他可能是最思念纱织的时候吧,毕竟那么一颗真心,不得不的妥协和祝福,抓不住却只能处处和自己作对。
无能为力原来是一个男生对爱情最大的成全。
年少时曾认为可以为爱情奋不顾身,可以全世界与我作对,也一定要和你在一起。
我们都不约而同的输给一种叫岁月的可怕力量,那么炙热的信念被研磨成一颗颗小小的微尘,从指间溜走,风吹得满地都是。
康平此刻的心应该是痛的吧,就像远在纽约孤独一人打拼的纱织一样,不得脱。
终于,一年,两年,三年……就这样彼此记挂却杳无音信的过了许多年。
最不忍心的就是时间把那些稚嫩的爱恋一点点推成往事,康平可以熟练的开车了,他不再是那个为了纱织偷车无证驾驶最后开进田野里的那个单纯而莽撞的少年了。
康平的脸上明显多了许多生,海风好像已经抚平了他内心所有的伤痕,他看起来真的是个坚强的男子汉了呢。
他开始忘记了那段少年心事,娶了一个节省的老婆,独自支撑起自己的家庭。
他那年和纱织分开时在电话里说要照顾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他做到了。
而命运的安排总是出乎意料又无可奈何。
在好友的婚礼上,康平又一次偶遇了纱织,她站在香槟塔旁边拿着一杯香槟轻轻的抿着,依然好似一株水仙花亭亭玉立,只不过是多了一些优雅和干练。
成熟的标志之一可能就是能自由压抑内心涌动的情绪而不是率性而为吧,从他们的眼神中依然流露出惊讶和期待,但是他们没有跑向彼此紧紧拥抱:他们分明已经各怀心事,可以把多年不想见的思念捂得滴水不漏。
康平笑着说他已经结婚了,和妻子相处还算融洽,她很顾家,而纱织也强颜欢笑的告诉康平自己也已经婚期将至。
一切好像都还是原来的样子,可好像什么都变了。
深深相爱过的两个人最好不要见面,这样的两个人不可能做朋友,不能如从前一样自然融洽,毕竟对于当年的爱恋,他们心照不宣却闭口不谈。
他们再次约见在灯塔之下,纱织将那只船模型亲手还给康平,并告之以后可能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这种诀别的方法显得如此合乎常理,她告诉康平这次回来可以与他轻松的交谈已经很满足了,看得出纱织对康平依然心怀愧疚,她依然爱他,看着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终于还是心安了。
再见,对他们来说,其实是再也不见。
电影到这里应该完了吧,虽然期待之后会遭遇命运新的安排。
缘分这个东西玄之又玄,它可以将两个毫不相干的人拉在一起,也会让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人拆的七零八落,同样也会让两个分开了许多年的人破镜重圆。
我期望这就是结局,略微有些悲观主义论调的爱情结尾可以让人学习到更多。
后来导演来了一个大团圆结局,每个人各得其所。
出于电影情绪导向的缘故,他成全了所有的人,但现实常常是,康平在北海道的海里劳作,纱织在纽约有了新的生活,他们都各自老去。
可能中间彼此相见,可能不相见,可那已经不重要了。
1号请假在家休息,终于看到了《花水木》。
说白了,看这部电影就是为了看看新垣结衣同学最近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显著的进步。
其实我知道,这孩子可能不是什么天生演技派,也许可能甚至不是个非常有前途的艺人,偶尔看到她的采访什么的,觉得不是很善于言谈那种。
早一点在父女七日变前后,非常可爱,天真活泼,笑容耀眼极了。
再往后一点比如看到她在Code Blue的Item Check那儿就能看到她不太善于面对镜头,有点怯怯的,很小心的样子。
但是偶尔小心的笑笑的时候还是很耀眼。
在往后某一天看到《新垣结衣的情热大陆》,半年多的跟拍,镜头上的gakki同学有大量的茫然,思虑,紧张,不自信,回答一个问题常常需要很久的考虑,即使这样回答的内容也常常有大量的条件从句,复杂的补充,让步假设从句,等等等等。
我记得最后她回答记者的问题说:难道我以后非要做女演员吗?
我想做艺人成功的例子也有像我们家王老师那样不爱说话,不擅说话的,但是王老师一点儿都不少狮子座那种几欲爆棚的自信吧。
而新垣同学在宣番中做游戏时也常常会说:没有自信,不过还是会去做。
看看她再看看户田同学,户田是更明显是个做演员的材料。
但是gakki同志还是打动了我,比如她在回答问题时候那种长长的思考,也许不是很简洁有力但是很用力很真实的回答,比如她在《情热大陆》里面拍摄《花水木》中期心事重重的走过来对记者说,因为很紧张,是否能暂时不跟拍她。
回到主题,《花水木》是个不错的电影,给出7分吧。
比《恋空》当然好得多,但是肯定不如《恋空》流行。
导演其实不错,故事有头有尾,中间有一点故作惊人的转折但是处理得相当稳健不做作。
镜头运用没有一点突兀的地方。
最后的结局有一点点太童话,但是细细一想,也并不是不可能。
这么多年的分离也切不断的牵绊也许真的可以克服其它种种的距离。
所以其实是好作品,当然不算了不起的作品。
新垣结衣同学呢,也大概当得起这个评语。
不错,但是不算了不起。
不过想一想21岁的女孩子,来演这么一个19-29左右十年的经历的女性,“不错”已经是个不错的结局了吧。
花水木会让我想起甜蜜蜜。
当然其实有不小的差距的。
但是总有些相近的地方。
兜兜转转的两个人的十年。
起初的温暖相遇,其间的反复转折,周边的人来了又去,历经挫折打击,在异国他乡默默坚持,最终回头,时间已经改变了那么多的东西,但是心里能看见的还是十年前的那个人。
有两幕我最难忘,一是在某朋友的婚礼上的重逢,与甜蜜蜜中的某一幕神似。
当然张曼玉的表演精彩到了神作的地步,而gakki还是太稚嫩。
不过我觉得也难以苛求,说到底,21岁的偶像女孩子,对这些能理解到什么样的地步呢?
在我看来,新垣是个必须理解了才能表达的孩子,比如我觉得表达得非常精彩的白石医生。
所以她最终大概不会是个了不起的演员。
当然但是我还是很喜欢看她,有这样脸庞眼睛和笑容,太难得了。
最后一幕,两人交换了问候那里,阳光下的花水木之下,很温暖。
原先因為莫名,自我驅動的理由,放下牽絆的理由,獨自上路。
兜兜轉轉,就算曾走得再遠,還是回歸到最初的地點,最初的人。
如果最初因為牽絆留下,大抵往後的一生,若有不如意,便會暗自懊悔吧。
但在所謂的追逐夢想以後,回到原點,一定會比原先更懂得珍惜最初的人事物吧。
夢想確實給人無窮的驅動力,但漸行漸遠之後,內心的空虛和無助也只有自己明白。
人的一生就如同是由一個個夢想追逐的過程串聯起來的無盡循環。
是否會回頭感嘆,當初如若選擇安逸平淡的生活,那股惆悵或許也就没这么揪心。
最值得慶幸的結局是,那個最初的人還在最初的地方,與你一樣懷念著最初的點點滴滴。
如若剩自己一人回歸原位,也算是一次人生的歷練,沒什麼不好。
p.s. 新垣結衣確實演技不行。
一部有些异地恋感觉的电影。
缘分这件事儿就是这样,就算两个人经历再多的分别,走再多的岔路,命运还是会把两个人想尽办法拉回到一起。
这就叫缘分。
祝愿你和你的爱人百年好合。
纯美的初恋在以花水木的花瓣作为背景的画布上渲染开来。
北海道湛蓝的天空,纯净的海水,黑白相间的海鸥阵阵低鸣,鲜嫩欲滴的绿草奔腾涌动。
金色的沙滩上矗立的红色的灯塔,白色的小屋纱织家的一颗花水木。
典型的岛国风情,让人期待故事的发生。
女主纱织和男主康平在一列属于他们两个人的火车里相遇,一头鹿的阻拦使火车停下来脚步,使得两人的考试必然是要耽误的。
纱织请求根本不会开车的康平载她去学校,结果不但没有赶上考试反而被请到了公安局,康平揽下所有责任保护了他一见钟情的纱织。
生命中注定的红线开始在两人心头缠绕,之后的事情顺理成章,两人在梦幻般的海岛上开始了简单且真挚的恋情。
但是成长中的二人的平静感情很快蒙上了雾蒙蒙的离别愁绪。
之后两人天各一方,感情也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发生变化,离开又邂逅,相遇又相恋,十年之后,纱织家旁的花水木下爱情故事以完美收场。
电影中有几点在脑际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一:几个温馨片段的感动在血液蔓延 纱织的理想版图的下一站是考上早稻田去东京上大学,而康平则是继承爸爸衣钵留在乡下成为一名渔夫。
临近考试纱织努力的看书,忽略了每天一起搭火车的康平,康平的敏感神经被触动,生气的在沿途站点下了车,凄凄冷冷,看来要一个人孤独回家了。
可是这时候纱织的出现让康平讶异而心疼,纱织用倔强的眼神抓住恋人,坚定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别随便一个人下车。
这时拍了一个路灯的特写,大雪纷纷洋洋,飘逸空灵,雪中两人牵着手依偎着,康平说:“纱织一定会说着英语,成为游走世界的人,然后我成为游走世界海洋的渔夫。
康平改不了始终把纱织放在第一位,或许,已成了习惯了吧。
康平曾经问朋友自己是不是虚伪,一边为恋人加油一边在心里又希望她希望落空,这样就能和她在一起了。
纱织真的要走了,一群人来送行,可是没有康平。
镜头切到了海浪拍打着海蚀崖,船上倒挂的尖尖的冰凌。
康平心烦意乱的编着绳子,执意不去作难过的道别。
纱织眼神间有淡淡的迷茫,驾车的司机谈起了自己当年追纱织妈妈的经历时的心情:我喜欢你,不要走!
不知不觉已经追到了机场。
这时,纱织请求停车,看到了不远处的海面上恋人的康平号小船,康平奋力挥舞着双手,和朋友拉起的一道横幅:加油纱织!
这一刻和纱织一样,心都快被融化了。
默默地守候,不打扰,是康平的温柔。
康平在得知纱织暑假不回来后失魂落魄,在纱织妈妈的鼓励之下决定去东京找自己的恋人。
未知的陌生感和对纱织满满的爱意交织,还有藏不住的期待这时候的康平幸福满溢。
突然眼睛里出现了陌生男人与恋人的打闹画面,康平吃醋了,毁了本来浪漫的晚宴,还在街上和一个流氓打了起来——他嘲笑了康夫送给恋人的圣诞礼物——一架迷你“康平号”,红蓝黄的船底,插着“加油纱织”的白色旗子,分明就是送别那天的记忆定格。
纱织温柔的为康平擦伤,两人和好如初,表明了忠贞。
这只小船作为重要的信物,一直被纱织小心翼翼的保管,康平是不能离开海洋的,他说过这只船是他的梦想。
就让这只小船载着康平的心随着纱织远航吧。
二:花水木的花语是:返礼即答谢 在这段纯美的感情中,康平总是主动者,主动搭讪,主动送辅导书,主动选择坚守,主动勇敢放手,纱织作为一个含蓄矜持的女孩子,就像那课花水木,不言不语,但是她一直对康平的感情的回应都是“谢谢”。
“谢谢你为我掩饰”“谢谢你,我会给你写信”“谢谢你的船”和刻在小船旗子后面的“谢谢”。
纱织不善于言辞,但是她的每一个眼神,细心的动作,和对康平的祝愿都是她对这份感情的珍惜和感激。
我喜欢最后的结尾,十年后两个人都在单身的状态下又一次站在了纱织家白房子旁的花水木树下,花瓣不是那天晚上的零落飘洒,而是在微风拂动下颤动,两颗心也在小小的欢喜么?
“你伸出双手,向上撑开一片天空是五月时分,多么希望你能过来,希望你来到水边……”音乐响起,“我回来了”“欢迎你回来”十年的恋人像老夫老妻一样的对话让人觉得其实两人并未走远。
纱织的妈妈曾经说过一番真实动人的话:“你说什么呀,她还年轻,不多谈几次恋爱怎么能变得更成熟?
对方是你也好,是东京男人也好,我都没所谓。
不过希望她能真心爱上一个人,谈一场不后悔的恋爱。
要是你也是真心,就要有能使纱织回来的气势,人只能活一次,也有人活一次就死掉。
”纱织妈妈得出这一番人生感悟也是基于自己的经历,爱与被爱都使人逐渐的褪去青涩,走向成熟,过滤掉不重要的东西,把握最纯粹的本质。
她也是以身作则的,她爱纱织的爸爸,但是故人已逝,不要浪费别人付出的真心,于是她和自己的初恋走向了婚姻,选择厮守。
纱织的爸爸呢,年轻时追逐自由,等到弥留之际,心怀歉意,感谢了纱织妈妈的不离不弃,感谢她给自己带来了宝贝女儿,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纱织,不论是不是长相厮守了,也遑论是不是恋人了,纱;织心里总给康平留个位置,不可替代。
手中的风筝放太快回不来 /不要你离开/ 回忆花不开 /请你等重来/ 我在等待重来 /天空仍灿烂 /她爱着大海 突然脑海中一串周杰伦的《花海》里的歌词浮现在脑海很符合情境,同时周杰伦的岛国唱腔也让人倍感细腻绵长,清新悠扬。
三:影片的色调柔和美丽,充满诗意,衬托初恋的梦幻,配乐同样精美1满眼的绿色海边低地,铁路蜿蜒,左边是镜面般的湖水,再延伸一点是击打海滩的白色浪潮,男女主公在条轨道上的火车上初次见面。
康平驾车疾驰的时候船外是飞速倒退的绿色原野,苏格兰风琴悠扬悦耳和景色的生动相得益彰。
2二人第一次的接吻瞬间定格在一个瑰丽黄昏,霞光从密布的云端罅隙中挣脱出来柔和的打在康平和纱织身上,周围的一切景物融为一体,灯塔里的大灯也被上了泛有金色光泽的铜红色,不断的旋转,此时手风琴舒缓忧伤,渗入观影者的心中,流淌的都是青涩的美丽。
3默默地一路追随纱织脚步的康平带着他的康永号驶在大海上,云朵簇拥在一起,蓝蓝白白的,由于光线太强,白色的光使得海面波光闪烁,海天相接,分不清彼此了。
康平此时的心绪是不是也是一样混沌呢?
青窈的歌曲《ハナミズキ》响起,送着纱织一路平安到达学校。
4纱织要把康永号还给康平,两人依旧约在在灯塔见面,这个时候的感情过滤的只剩下理解和祝福。
手风琴又一次作为背景音乐,天很低快要掉下来,太阳好像晕开的蛋黄,火烧云绚烂上演,灯塔深情守望这两个靠在栏杆上的恋人,背影安静而美好。
5加拿大的异国风情在影片最后的时候集中展示,最喜欢的是空中俯视纱织,镜头飞一般地转动,由远及近给了纱织长长的特写,纱织呆呆的立在海边巨大的岩石上,接着落下的大大红日,纱织听着鸥鸣,渲染出一片浓浓的思念,浪潮很响,激荡起纱织内心波澜,此时此刻灯塔陪伴纱织,就如同恋人。
花水木三次出现,簇生的红色珠子般的种子被爸爸栽种下,长成繁茂的一棵大树,不蔓不枝,直挺挺的。
枝头毫不吝惜的开满了粉色的花瓣,它也是温柔的,恋人在旁时它们也不禁轻声细语生怕打扰到属于他们的时光,尤其喜欢黑夜里的它,花瓣像是泪。
十年的恋人,相思的时间远远大于相守。
本来以为两人必定是:别后不知君远近,渐行渐远渐无书,然而时间不仅没有偷走记忆,还把初恋酿成浓烈的感情都沉淀在恋人心里,苦却甜。
不禁让人喟叹,相爱又何必在一起。
要拍好一部电影,是要找到一个好故事的。
这个先决条件满足不了,电影也能拍,但它的好便要大打折扣。
无论是天朝独有的必须通过审查并能满足一些人“高级趣味”的神剧本,还是好莱坞剧本代理公司仓库里积压成山的各类点子、创意,剧本得以面世不全是脱颖而出的,往往有很大一部分是被人“相中”后做了再生的改造,所以在赋予这些铅字色彩的过程中,有一些电影先天缺失“好故事”的内核也不足为奇,有趣的是,这并不妨碍此类电影的存在。
这类电影不好不坏地存在,不痛不痒地影响着电影世界,拍此类电影的人也好,看此类电影的人也罢,都会显出淡然处之的做派。
回头闲来琢磨,这也是一种成事的态度。
明知前方有审美疲劳的拦路虎,仍要把那些已经寿终正寝的故事元素重新组合成新生命,作为挑战拦路虎的新型猛兽,这也是某些电影人的娱乐精神。
他们的努力也有价值,茶余饭后懒得动时,不用挑肥拣瘦,这类电影最合适。
当然,有钱,能毫无压力地搞创作,的确可以这么任性。
作为纯爱片,《花水木》的故事是这样组合的。
立了一个有关梦想与爱的主题。
为了成全张开翅膀遨游世界的梦想,爱情必须经历柳暗花明的黯淡与曲折。
故事书一经打开,便经历的十个年头。
时光在倒回,从抓住梦想的异国他乡,回到参加联考时的青葱岁月。
帅气但不爱学习的渔夫,与品学兼优的校花相爱了。
必须面对异地恋的考验,还要努力解决成长中不可逾越的问题,意料之中,放弃彼此比守护来得简单轻松。
渔夫娶了渔女,校花被学长照顾,可是这是纯爱片,真挚的爱恋可以被隐藏,但不能从情感中抹去印记。
要让这段纯爱修成正果,渔夫与渔女离婚,学长以战地摄影记者身份阵亡,于是,渔夫与校花再次走到了一起。
作为《花水木》的编导,这部剧或许让他们过足了“造物主”的瘾,故事细节、人物性格、情感转折,采风式的镜头扫过的北海道、东京、纽约、加拿大,无不透露出它们是为“造物主”所拥有的,就地取材到了疯狂的地步,所有的桥段都有似曾相识的模样,不是猜到开头猜不出结尾的情况,猜不中才是看客的问题。
不需要花心思的随心所欲,这对创作者而言真是一件幸福感十足的事,至于看客的感受就随他去吧。
反正,创作剧本的人与看客都用人脑在吸收信息释放信息,资源共享也是自然的。
说起来差不多都是这样,电影里,他们的爱情故事在转角时,总能遇见看客早有准备的感觉与情绪。
《花水木》接近尾声时,演绎到渔夫离婚之后独自进晚餐,新闻里播放学长离世的消息,那一瞬,只能用唏嘘声表达我的情绪,我对剧本了如指掌的得意已到了忘形的地步。
日本电影还真有自嗨或超然的资本,故事就是一杯白开水,他们也能煮出清茶的香,若是浑浊的,那更能澄清出一缕清香。
这种技术,好莱坞与天朝的电影人玩不转。
我为一段幼稚之极的桥段不忿,或为过于直白的解析镜头苦笑时,下一站的另一种情绪总能调和至恰到好处。
说到此,《花水木》绝不是一无是处的烂片子。
故事足够烂,这一无法去除的硬伤,恰好有一套能够“修饰”硬伤的技术做了补救。
饰演校花的新垣结衣是这部剧给我的最大安慰,治愈系的甜美笑容一出现,画面也就有了生命力,养眼这一分是稳拿了。
贯穿全剧的暗线——花水木的花语(报恩),这是个不错的设计。
校花家门前那棵有故事的花水木,它的生长、繁茂、飘零,载着男女主人公的心情,在时间的轨道上四季轮回,围绕着这一棵树,情意便没那么容易丢失了。
另外试图做到形散神聚,点缀其中的话题,如父女情,友情,战争,梦想,回归等等,虽然轻如鸿毛般地散落在各处,但至少丰满了剧情。
校花回访加拿大出生地,站在灯塔前,导演设计的那一组旋转、俯视、全景镜头十分美妙,那画面像是在游动,仿佛飘摇于海面上的轮船,随着女主人公一起感应到遥远的故乡北海道与渔夫爱人。
说回来,是因为一首歌才有了一部电影,这是《花水木》的前生今世。
电影的诞生离不开那首歌曲孕育的胚胎,这么说来,电影就是超长版的MTV。
据说一青窈的同名歌曲《花水木》,词意曲径是被911恐怖梦魇留下的伤痛浸染过的,是为反战呼吁和平而创作的纪念歌曲。
这种大爱必然植入进了电影《花水木》中。
这或许能解释“学长”这一角色的设计安排了。
说来说去,始终无法令自己满意地去总结《花水木》这类电影给我的一些思考。
突然想到方便面。
食品区的方便面是超市货架上的一大霸主,泡的煮的拌的,酸的辣的海鲜的,中国的日本的韩国的。
味道不尽相同,但在制作贩售时终归会遵守万变不离其宗的速食定律。
我要买老坛酸菜面,不同的品牌相似的酸菜面,我能吃出0.1的差距,微不足道,却是俘虏味蕾的真实感受,汪涵的广告头像恰好成为记忆这种味道的助理,由此找出我的习惯性选择。
其实,记不住品牌名也无所谓,0.1的遗憾在并未寄托奢望的心境里轻描淡写了。
我又记得,在一家休闲书吧,点了杯书吧的特制咖啡,付了钱,手伏在吧台上安静地等。
咖啡机里压出转着气泡的热咖啡,操作台上有一些瓶瓶罐罐,认得出可可粉,骨瓷杯里的热牛奶飘着香,蒸汽打泡机里打出来的奶泡像团在一起的渔网,看起来都是有模有样的。
吧主用她娴熟的手法配置比例,咖啡浓烈一些便是卡布奇诺的味儿了,奶香喧宾夺主了大概就是拿铁的口感,淋上焦糖或搅些香草粉,其他花式咖啡的品相也就出来了。
所以“特制”俩字的意义是给内行人准备的,外行人能喝出个毫无意义的雷同也算不错了。
但吧主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赏心悦目的,男女顾客都爱朝她多望一望,因此,“特制”对外行人来说似乎又有了意义。
咖啡入口的时候,便民店罐装速溶的味道再强烈,多多少少仍能品出一丝与众不同来,可是,再好的便不好说了。
日本电影《花水木》就像这类品相千篇一律、口感十分相似的“特制”咖啡。
不见得是made in Japan,就是美国制,欧洲制,中国制造。。。。。。
这类电影都有着不费吹灰之力的生存能力,欣欣向荣地扎根在电影之林,不会被大众市场冷落,其实,这也是一种有意思的现象,里面必然有可行的“特制”的东西,也有需要他们的市场。
每次看到“XXX之恋”,这是多唯美的名字,我总搅得死一个。。。
开头看新桓同学和外国小萝莉对话,我搅得应该是男主屎了。。。
(看过现在只想爱你的都知道,男主坐车在外国,女主屎了)抱着这个信念看到了传说中的男主。。。
天都灰暗了有木有!!!
晒海带呢!!!
就算你肿么英俊,敌得过风吹日晒么。。。
男主在火车上看到女主,就魂不守舍了,就拉近距离了。
女主保持警惕了,火车就停了!
我还以为是遇劫匪了!
没想到撞死一直鹿!
这鹿是想自杀吗?
老天都帮男主了。。。
男主带女主到家里找人帮忙,家里没人,看到旁边有辆车,我就想这车里肯定钥匙没拔!
但是我想到了开头,没想到结尾。。。
男主居然还不太会开车,居然就有辆车挡在路上死噶哟,居然男主拐弯的时候就有辆车冲出来了。。。
太多的居然,男主居然就被退学了。。。
女主内疚了。。。
俩人终于可以越走越近乎可以在一起了。。。
感谢老天!
女主上大学了,遇到了酱油君,酱油君和女主老爸都爱好摄影,一看就知道以后俩人会有故事的。。。
女主跟酱油君比较配。。。
但是为什么摄影的都爱往美国跑?
我又想到现在只想爱你了。。。
男主不想当渔夫了,想去东京了,最后一次出海了!
还是大晚上的!
还下着雨!我想男主是不是该屎了什么的?
可是,屎的确实男主的爸爸。。。
男主要养家糊口了,男主要继续当渔夫了,男主和女主分手了。。。
这是个多么现实的电影啊!!!
男主是多么有担当啊!
可是男主没多久就跟小镇的女人好上了。。。
男主,分手可以,这么快就那个啥,不太好吧。。。
这女纸也太傻了。。。
女主走了。。。
去米国了,我就想么,一定跟酱油君得有一腿。。。
酱油君求婚了。。。
女主会答应的,我心中开始小期盼了。。。
看好女主和酱油君好了女主朋友婚礼上,难道小镇的姑娘挽着男主的胳膊,我以为她们只是男女朋友的关系,没有想到啊没想到,人家都结婚了。。。
太快了。。
女主还是慢了一步啊。。。
到这里是不是还是觉得相对比较现实的?
峰回路转,狗血来了女主又回到米国了,男主家又负债了,老妈和妹妹去亲戚家了,老婆跑了。。。
这老妈和妹妹肿么早不去亲戚家呢。。。
偏要男主和女主分手么。。。
女主跟你们母女有仇吗。。。
就在这时,女主坐在地板上哭了,我想,男主离婚了,难道你要悔婚了?
酱油君太可怜了。。。
但是,悔婚不是最可怜的,最可怜的是酱油君屎了,酱油君完成了他打酱油的任务,屎了。。。
孤男寡女了。。。
在一起了。。。
女主的老妈为了初恋跑到加拿大,大叔娶了初恋(女主的老妈)。
小镇的姑娘跟一直喜欢她的男纸好上了。。。
初恋啊,初恋啊。。。
都是初恋。。。
我只能说这是个初恋的小镇。。。
太梦幻了,是不是?
那个小现实是电影去哪儿了?
也许这本来就是个狗血剧,为了突出狗血,所以要先现实一点,其实一开始的铺垫,已经预示了会有更狗血的剧情了。。。
最后一次出演高中生 gakki的高中生颜已不在 演技依旧差强人意 完全感觉不到她爱生田斗真!
不过冲着北海道风光 仙鹤和小鹿 前半一直很期待,后半开始剧情太牵强。
其实画面OK,但是无法接受男主因为一直爱着女主却还结了婚,然后又忘不了女主,于是离了婚。。
其实女主也一样,不过女主的男朋友“幸运”地在婚礼前死了,所以才没有轮到女主为了男主抛弃他。
你总不能要人家一个强行离婚一个冤死伊拉克啊……忽然真要我说的话,只能给3星半。
看到热度第一的评论中有一句话,“你要去等待一个正确的时间重启它,而不是让错误的时间消耗它”,挺有哲理的,我以前一直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做题时如果有一道题死活做不出来,不要钻牛角尖死磕,直接跳过或者干脆就出去散散步,回头想起来再做。
我没想到这个道理还能应用在爱情上。
编剧就像有初恋执念一样,除了主角之后,男主的前妻,女主的妈,好像最后都和初恋走到了一起。
康平和律子滚床单,看到这一幕我险些笑出声来。
显然,她知道他并不爱他,可是她爱他,他当然也知晓她的爱,于是让她来抚平伤悲。
多少年后,他们结婚了。
她以为那就是他们结局。
可惜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结局!?
纱枝回来了,她还没有结婚。
康平倒也大方地介绍到:“这是我老婆,律子。
”但当律子在另一侧的人群里看到纱枝和康平的欢笑,她便知道:他跟她,完不了。
而自己跟他,却似乎已经走到尽头。
男人总需要另一个女人来证明自己才没有对前女友念念不忘,当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也得需要一个女人来担当主妇的角色,照顾家庭,做饭打扫。
至于这个帮佣的人选,能选一个爱自己的女人当然是最好,而自己的心,其实早已在那场遥远的初恋里消磨殆尽了。
结婚以后,他也觉得律子不错,很顾家,让他很省心。
于是他尽丈夫的义务,她尽妻子的职责,虽然她对他和他对她是完全不一样的。
可惜,就在这时,那位遥远的初恋女神又降临了,于是他开始忠于自己的真心,而把律子这多年交付的真心,付出的辛苦,抛在脑后。
爱人的心是控制不住的,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于是最后,律子出走,可惜那不是娜拉式的反叛之举,而只是出于无可奈何。
自从纱枝出现的那一刻起,她便知道她的表面的幸福,就要结束了。
我们心心念念康平和纱枝到底能不能修成正果,但是律子呢?
康平早已忘了律子,纱枝也早已忘了律子,观众也一样忘了律子。
不过还好,这是电影,于是导演便可以给律子一个备胎,使她的结局不至于那样悲惨。
可惜,现实毕竟不是电影。
认为男人和你滚过床单以后就会喜欢你?
还是别做梦了。
他会觉得跟他滚床单的那个人是你?
才不是,那个人明明是他的初恋女神啊!
所以女人啊!
无论你多么努力,你也不可能打赢初恋女神。
====================================================关于这部电影。
开篇新桓一个人去灯塔,于是我便很不厚道地猜想康平肯定中间死掉了,在那个夜晚,我真的以为死的是康平,不过他没死。
那么结局只有一个——他们会在一起。
其实剧情称得上老套,即使在日本片里,也已有不少初恋情人兜兜转转最后修成正果的类似设定。
新桓结衣没有《恋空》里那么灵了,其实她不算是个特别美的美女。
但是演起成熟女性来,还是相当不错,大学生啊,上班族啊,都演的蛮好。
纱枝与家人告别时的那件嫩黄色风衣很漂亮,还有扎头发的几个发圈也很美。
多年后在灯塔重逢的那一套衣服,包包也特别喜欢。
纱枝上京在海边与康平告别的那段特别感动我,她立在岸边的样子很美,活像广告片。
小时候的纱枝,声音好萌!
纱枝的母亲真是一个太有趣的人!
我很喜欢她。
不过北海道的日语。。。。
腔调好怪。。
没看演员表,只知道主演,于是当我看到向井理痞痞出场,真的有捡到bonus的感觉。
他还是延续了《萤之光》的风格啊对了,康平的父亲是《虹色夏恋》里的社长新桓英语说的还不错。
字幕翻译的特别带感!
这部电影的摄影特别赞!
有好多好美的镜头!
在灯塔重逢时的远景,纱枝站在树下的画面,纱枝在海边的画面,好多好多。
北见说:“等我回来。
”一般说过这话的人永远都回不来。
喜欢那句:“好きだ、行くな。
”北见说:“自己想做的,到底是什么呢?
”对于这句我是多么的有同感。
纱枝做了多年的好学生,早稻田毕业,却是一年多找不到工作,不知道为什么上大学,对于这些,我又该是多么有共鸣感。
=========================男人只会找不爱的女人滚床单。
=========================恭喜新桓结衣从高中华丽毕业!
高中生什么的,就留给北乃きい吧!
这个纯爱完全看不下去,太汗了
我还蛮喜欢的ww
虽然俩人在一起很牵强、但在一起就好了~
日版的山楂树之恋 感人至深
对这样的纯爱片毫无抵抗力啊~故事并不新鲜,但是画面实在太美了,配乐实在太好听了,新垣和生田的表演也很棒,所以真是被感动了。长长的夕阳映着两人背影的时候看似温暖,小提琴一起,心里其实满是伤感泪啊~码头看着船越行越远的时候,小提琴一起,心里是擦肩的遗憾泪啊~还好相爱的两个人最后在一起
有谁来回答我男主到底是不是混血儿?
好像因为斗真的存在,我对这部电影很宽容。不论是眼泪还是笔头。
很真实的纯爱片,还好ED是青窈版本的花水木,新垣结衣的声音太单薄,青窈的更能打动人心。喜欢猪猪翻译的歌词,诗样
就衝著北海道,滿分電影。就不明白為甚麼老喜歡東京,真是無限羨慕北海道農民。當 生田斗真 與 向井理 站在一起的時候,漁夫亮了....
剧本太狗血,果断快进
可以更狗血妈?不就是异地恋吗?
其实画面OK,但是无法接受男主因为一直爱着女主却还结了婚,然后又忘不了女主,于是离了婚。。其实女主也一样,不过女主的男朋友“幸运”地在婚礼前死了,所以才没有轮到女主为了男主抛弃他。。
剧情太扯.不过两主角都大爱呐~
没有一口气看下去导致情绪有点断掉,总觉得gakki演这个角色气场不太够,纯倒是真的纯。
相遇要趁早,越早越好。
不好看
唉
狗血!!!!!!!!!!!!!!!!!!!!!!
纯爱电影,不过,这个结尾,一个死了未婚夫,一个离异,有点理想化了~
还是被感动的,虽然有些地方叙述方式有些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