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半个月前买的那本日本《电影旬报》上的专题是“探访映画中人”(映画のひと——撮影現場、そして監督、本人が語ろ),选取了14年即将上映的几部新片做了探班,围绕着几位主演在新片中的表现展开了报道。
其中有松山健一主演的《背负春天》、藤原龙也的《MONSTERZ》、东出昌大的《热血高校3》……当然还有这部由三浦紫苑小说改编、矢口史靖导演、染谷将太主演的《Wood Job!
哪啊哪啊神去村》。
下面编译的报道是与矢口矢口导演对谈染谷将太。
这么说来,加上真幌站前狂骚曲,三浦阿姨的作品今年是有两部要上大银幕,太红了喂不多说了,下面是编译稿,5月10日日本上映,国内能看到不是今年年底就是明年年初吧==就当预热吧……==================================染谷将太—— 笑容迷人性格直率的家伙《Wood Job!
哪啊哪啊神去村》(与矢口史靖导演对谈)来源:《キネマ旬報》2014年3月上旬號编译:穆迪如果把“当今日本影坛最忙碌的年轻演员——日本映画界的天才少年”这样的名号加在染谷将太的名字前,相信谁都不会提出半点质疑。
染谷君今年 21岁,从 7岁出道至今艺龄已有 14年。
翻看他的履历,会发现与其合作过的导演都是日本影坛响当当的名字,而他参演过的电影总数也已多达 45部。
在这一长串电影年表中,排在最顶端的就是这部新作,由矢口史靖执导的《 Wood Job!
哪啊哪啊神去村》。
他在这部电影中的角色是一个被迫踏入林业世界的 18岁都市男孩 ——平野勇气,在以往参演的电影中,他带着当代日本青少年身上的忧郁和倦怠感,演出的多是一些性格相对阴暗的角色,而这一次,从一开始就受到了矢口导演创造的轻松活泼的世界感召,表现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一面,而矢口导演在第一次面试染谷君的时候也有一种“他就是勇气 ”的直觉。
“在电影剧本和片名都还没有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就向年轻演员的圈子放出了 ‘矢口史靖导演要拍新戏啦 ’这样的消息。
因为还没有剧本,所以我们对演员的面试都只是在一起喝茶聊天而已,我并不直接和他们对话,大部分时间都是制片人和演出部的 Staff在提问,我只是在一边旁观。
我面试的秘密就在于:我并不是看这个演员是不是演技特别出色,而是观察他们身上是否带有一些独特而迷人的个性。
如果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这才是我关注的重点。
这期间有很多有名的年轻演员都来面试过,但只有一个人和其他孩子有着微妙的不同,那就是染谷君。
”尽管矢口导演之前从未看过染谷君参演的任何一部电影,包括那部让他声名鹊起的《庸才》,但在和染谷君初次会面时,矢口导演对他的印象就是 “笑容迷人性格直率的家伙 ”。
(注+吐槽:染谷将太凭借《庸才》和共演的二阶堂富美一举拿下第 68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新人奖,这也是日本演员第一次获此殊荣,影片由园子温导演,从此 ……染谷和二阶堂就成了园子温怪蜀黍的御用,你说让这货逮住,让这个 “不在每部片子里糟蹋老婆会死星人 ”调教出来,他俩的银幕生涯怎么可能向着 “健康 ”轨道前进 o(╯ □╰ )o角色定位可以说:一直在演蛇精病,从未正常过 ……☜ 其实我就喜欢看他俩演蛇精病我会告诉你么!!!
多不容易啊培养出来这种经典款 Cult CP!!!
而且我觉得吧,园子温看中的很有可能是染谷和二阶堂身上共通的特质,那就是不管他们的角色做出多么疯狂的事情,他们的眼神里一直都保持着纯净感,这种疯狂的纯净也是园子温电影的通感,剖开变态和血腥的外壳,最核心的故事全是纯爱风。
扯好远…… 我们还是来说Wood Job吧╮(╯▽╰)╭)“染谷君笑起来的时候会露出小孩子一样的表情,非常可爱。
但同时你也会发现他有在沉静思考的时刻。
在他第一次面试之后,虽然接下来几天还有其他演员的面试,但当天的全体讨论会上大家都一致表示 ‘请务必让染谷君出演 ’,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个孩子对电影的狂热,他不仅看了很多我都没有听说过的电影,而且在闲暇之余自己也会拍些片子。
我当时就想 ‘诶!?
我好像遇到对手了诶!
等着我好好调教你!
’(笑)。
我在拍摄常规电影之外还拍过一部叫 [One Piece!]的系列短片,这部短片集非常冷门,但染谷君跟我说他当年还去过这部片子的试映会。
当时我就想 ‘居然连这部都看过 ’,他还说电影非常有趣,我听了之后还是有点小开心的。
现在想想,这可能是染谷君的 ‘作战策略 ’呦!
(笑)他最好的特质就是自身的个性和魅力吧。
我觉得,他身上 ‘阳 ’的一面和勇气这个角色非常契合,以往和他合作过的导演都在竭力发掘他身上 ‘阴 ’的那一面,而我却想保留对他的最初印象,有点随性又飘忽的感觉呢。
”在这部[Wood Job] 的拍摄中,既没有使用 CG特效也没有采用后期配音,所以电影中呈现出的是全实景拍摄带来的强烈临场感,演员们不仅要徒手爬上大树,同时也要像伐木工人一样操作沉重的电锯,当然还要应对矢口导演苛刻的表演要求,在拍摄的两个月中,染谷君的专业精神也不时闪烁其中。
“在拍摄现场,染谷君和伊藤英明、槙田雄司都相处地都很愉快,所以时不时地让人觉得他也有种大叔的气息。
有时候他会收起嬉皮笑脸的表情一脸严肃,一副 ‘这老头子怎么回事 ’的感觉(笑)。
虽然是主演,但是完全没有表现出得意忘形的样子,反而非常沉静。
像我们在拍爬树场景的时候,要登上很高的大树,伊藤英明已经开始向上爬了,然后我就想染谷君会不会害怕,之后我问过他的感想,他说 ‘其实我也很害怕啊,但是看到前面伊藤桑已经开始往上爬了,我可不能拖后腿。
当我开始尝试的时候,高处可怕的风声都感觉不到了呢!
’ ”故事的主人公,吊儿郎当的都市少年平野勇气在和村民们朝夕相处的时光中,逐渐体会到了林业工作的魅力,也完成了一次成长的洗礼。
在演绎这个角色的过程中,染谷君自己也无疑会变得更加强大自信。
今年除了这部作品之外,染谷君还将主演年末公映的人气大作《寄生兽》(Part.1),此外他手上还有4部电影的拍摄计划。
这也不得不让人期待他的未来。
最后,矢口导演也为染谷君送上了几句祝福的话语: “[Wood Job!]一定会成为一部超越预想的好电影。
我也很期待看到染谷君未来的表现。
平野勇气这个角色可是非常阳光健康呦,既然阳光的和阴暗的角色你都能胜任,那你可是 ‘全能型选手’呢。
我写剧本一般都会预设好理想中的人选,为他量身打造一个角色( [Wood Job!]是矢口史靖第一次拍摄改编剧本,之前的所有作品皆为原创剧本),未来肯定会也有适合染谷君的角色,希望到时候还能再次合作啊!
不过在这之前,别忘了把右手中的寄生兽取出来呦!
(笑)。
”
《哪啊哪啊神去村》是2014年的大热影片,改编自三浦紫苑的同名作品。
说实话,在看过同样改编自三浦大妈作品的《编舟记》之后,我本以为这部片子可能至少也会同样有一点“阴郁”,但实际上这是一部很适合作为“一个人的爆米花电影”来观看的电影。
故事里有笑点,有温情,有热血,也有空间来思考。
故事的高潮,是在小说中被称为“顶点的祭祀”的桥段。
这来自于日本山民一个古老的习俗,即每个数十年的“大山祇祭祀”——由山里的精壮男人去砍伐山中最粗壮的一棵树,然后将树沿着事先铺设好的木质轨道从山顶滑下来,山下的女人们借此完成许愿的仪式。
故事的主角,来自“林业进修班”的平野勇气有幸被选进祭祀队伍中,却不料在把树从山上推下时,脚被绳索缠住——即将随大树一道被带到山底。
平野向伙伴求助,得到的建议是把自己捆在树上。
他得救了,并且和大树一起成为女人们膜拜的对象——这像极了一个隐喻,也许这样如过山车般的命运没有人喜欢,可它是属于你的唯一。
你只有握紧它,才有得救的可能。
同样走投无路的状况,在影片一开始其实已经发生在主角的身上。
高考落榜,对于很多人而言是无法想象的灾难。
要么复读,要么放弃大学去选择进修学校是平野需要考虑的问题。
可对于他而言,他并没有意识到选项背后隐藏的是自己未来人生要走怎样的路这样“重大的课题”。
就这样,他稀里糊涂地选择了林业进修班,稀里糊涂地成了“山里的男人”。
作为一部讨论“青少年选择”的影片,《哪啊哪啊神去村》取胜的关键,在于它将一个年轻人的迷惘,与“山民们”的坚定交织在一起。
“年轻的心摇摆不定”,所以才最容易被塑造和笃定——“学生是天生的爱国主义者”。
很快,平野变得越发像一个“山里的男人”了,尽管他仍然不会砍树、修剪树枝和系绳扣,但他正在迅速融入山里贫乏却充实的生活。
这也许是神赐给年轻人最好的礼物——他们还可以从容地把握自己的生活,在还没有什么让他的心灵变得沉重之前。
可事实上,选择总是容易的,但选择之后的承担才是大问题。
作为影片讨论的背景,那个绿油油的小村子总是令人向往的,尤其对于整天疲惫不堪的城里人来说。
可影片也毫不客气地质问了观影者,是否可以忍受没有手机信号的原始落后、春夏秋冬单调而周而复始的劳作,以及百年之后才会收获的成就感——种下一棵树,是没有人可以看得到它的参天之日的。
一切单调的克服,只能求助于信仰。
而现代人的困境,大概也是肇始于自作聪明地以为丢掉了信仰,自己也可以让生活不枯燥乏味。
可世上最好的趣味,一定是来自于与神的自由交谈。
这一点,平野原本是不信的,可当他置身于被“神降”笼罩的深山里,却被一只温柔的手指引着方向时,没有什么比那样的游戏更让人愉快。
人总是不明智的,所以在不同的时代,人都会面临不同的时代状况。
可无论状况如何,只要还有反思,事情也就不算太糟。
14年上映的两部日本影片,《哪啊哪啊神去村》和《小森林(夏秋篇)》尽管风格迥异,却都将摄像机的镜头对准了绿得让人心醉的平凡乡野。
一部偏重故事,一部偏向情绪书写,可主角同样都是背离了城市生活的年轻人。
无论是栽树砍树,还是种菜做菜,他们都在摇摆不定中,逐渐明晰自己向往的生活状态。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之前日本的一则公益广告,说的主题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开始所有人都在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奔跑,有人掉队,有人摔倒,可突然有一个人朝向不同的方向奔跑,大家开始跑向四面八方。
也许人生确实是一场无尽的奔跑,但你的终点却只能由自己来决定。
但你必须要清楚的是,选项一定不是唯一。
大多数人的人生,都与你无关,所以他们并不是你的对手,你要征服的,只有你自己的命运。
这又像是《哪啊哪啊神去村》里砍树的教学步骤了。
砍一棵树要明确的,只是树倒下的方向,和自己要躲避的方向。
在哪里下锯子,在哪里钉楔子,重要的只有看准方向。
即便命运向过山车一样无从驾驭,你也要尽力把握——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好做的呢?
早上好,今天一天也为没发生事故而充满活力地努力吧!
女人到了适婚年龄还单身,在这儿就等于犯罪。
把祖上种的树全部卖了的话,我们的下一代和再下一代怎么办?
100年就到头了。
林业做得好不好,得等到我们死后才能看出来。
“你这混蛋,踹飞你哦!
要我用斧子把你的屁股切成四瓣吗?
像你这样的废物,早晚要被电锯切碎。
”“我也这么想,真的。
”“你也这么想?
醒醒吧,混蛋!
”“慢生活”是香烟吗?
是要一起吸烟吗?
人类真是到哪里都能居住呢。
这家伙还不会很好地修枝,种树也好,打锤也好,伐树技术也相当糟糕,而且不会使用重型机器,基本没什么用。
但是,他是比你们想象中更优秀的大山之子。
老师,你再这样的话,再过多久也嫁不出去哦!
“我后面好像有什么东西顶着。
”“没办法啊,人家只有一块兜裆布嘛。
”祝愿:子孙满堂,五谷丰登!
电影是自己在翻翻中无意发现的,里面的角色没有多好看,但是却狠狠的贴近了我们的生活。
绿色的森林,有一个职业,如果没有来到这个村庄,或许可能永远不会了解。
从种种失败中,心灰意冷的来到这里进行工作,从排斥到最后融入到依依不舍再到回归。
每一处都有着日系电影里特色。
只有坚持下来的人,你才有对着一份神圣职业的喜爱。
影片中画面,绿色的、清新的仿佛自己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满满的氧气,远离了尘嚣,普通的生活,往往最能勾起自己心底柔软之处。
里面的每一个人物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让人好生不喜欢。
小孩子们的欢笑声,在田间小路的大声呼喊声,幕幕让人感受到幸福感。
不知不觉的看完了故事,传承还在继续着。
如果你的其他路不小心被堵住了,请你来那里,重新找自我,重新的发现新路吧。
古川小哥的客串,也是十分可爱的。
故事还在继续,我觉得并没有停。
第一次被推荐《哪啊哪啊神去村》时,我被这不知所云的片名所吸引,把它收藏到了一个名叫“迷惑片名大赏”的豆列里。
看完后发现这名字就像电影一样,无厘头中带了些诙谐和中二。
电影的故事框架很简单,打小在城市长大的中二少年平野勇气高考落榜,沮丧之时被宣传册上的女孩吸引,了解到林业护理这一冷门职业,从最开始抗拒、不适应到最后放弃城市生活成为一名护林员。
这故事本身毫无新意,8.6的评分实在虚高,个人感觉这是没什么亮点也没什么槽点的大众审美电影。
“哪啊哪啊”是神去村方言,影片中第一次出现这句方言是老奶奶告诉初来乍到的平野村里没人会关门,其他几位老奶奶附和道:“哪啊哪啊”。
在电影中其实没有没给出这方言的确切意义,接着看电影你就会明白,它所代表的是神去村特有的悠闲、无所谓的生活状态。
神去村是一个世代靠林业生计的小村落,这里没怎么受到现代化的侵蚀,甚至没有公交车和手机信号,村民们吃野生鹿肉、喝蛇酿酒、对山神毕恭毕敬。
可以说神去村依然处在与世隔绝的状态。
村归村,土归土,神去村的村民们对山林抱着敬畏之心,为世代护林而自豪,他们身上有着一股子骄傲劲儿,反而是城里人平野因为笨手笨脚屡遭村民嘲笑。
这种反差一方面让《哪啊哪啊神去村》和传统“乡巴佬进城记”的喜剧范式区别开来;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日本文化中对森林的重视。
日本文明依傍森林诞生,森林文化在这部电影中也可见一二,比如进入山林前他们会进行默声祷告、封山日禁止入林以及全片的高潮时刻——“大山祗园祭”。
影片再现了日本文化的奇观,这大山祗园祭有点意思,电影中说到它是四十八年一度的祭祀活动,祭祀当晚男人穿“兜裆布”上山,砍下最粗壮挺拔的树木,在日升时刻将它推下山坡,冲向vagina状的草洞,他们通过这一祭奠祈求丰收与生育。
查阅了资料发现,这应该是“御柱祭”(おんばしら),每隔六年在虎年或猴年举行,是长野县诹访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从山上砍下超过10吨重、直径一米的树木,其被称为“御柱”,然后将其绑上彩带,载歌载舞,全凭人力拖到20公里开外的山上。
人们乘在此“御柱”上,从最大倾斜达到35度的急坡下滑,渡过雪融后高涨的河川。
虽然场面让人遐想连篇,但御柱祭不只是祈求生育的生殖崇拜,树在日本人眼里是寄住山神的地方,除了电影里提到的“丰收和生育”,还有一种说法是对剥夺树木生命的赎罪。
电影的这一幕中看起来十分壮观,但实际操作特别危险,在1980年,1986年,1992年,2010年和2016年都发生过致命事故,御柱祭是日本死亡人数榜上有名的祭典、也是日本三大奇祭之一。
唉,没什么好吐槽的,也没什么好夸的,我好像已经对此类的热血青春电影免疫了。
电影描述的是一个没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平野勇气在机缘下到大山里当林业管理实习生的经历。
大山的条件非常艰苦,没有信号,没有超市,没有城市里花花绿绿的世界,有的是各种山里特有的稀奇古怪的生物,如蛇虫,还有苛刻的师傅,很多人无法坚持而逃离,平野勇气一开始也想逃,但最终留了下来。
他善良好学,朴实肯干,获得师傅和村里人的认可,甚至还获得了村里女神的青睐。
这部电影给我很大的感触就是其实踏实的男孩子真的是走到哪都不愁没人要的,肯定会遇到喜欢你的人。
平野勇气的工作环境其实和我从小到大生长的环境类似。
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环境决定了我的狭隘的眼界和浅薄的阅历,但幸运的是,凭借父母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从乡镇考到县城,再从县城考到一线城市读本科和研究生,算是凭借自身努力实现了许多农村孩子难以实现的跳跃,我算是非常踏实刻苦,非常认真和非常有想法的一个人了。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我朴实,随和,专注,有毅力,经过大学的学习与历练,从个人专业知识,以及为人处事等方面来看也跟城里人差不太多,眼界和阅历在我的有意识的积累下也逐渐有所提高。
我到达这个层次说明自身能力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我需要更加努力,找准方向拼了命地努力,也是大有前途的,有了光明前途,相信找到理想的伴侣不会太难。
这部电影给我更大的信心,让我明白择业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踏实做好手头上看似很无趣的重复劳动,先把它做好,从中慢慢锻炼自己的心性和品格,就算人生最终没有十全十美,但自身努力去做了就没有任何遗憾,就足以称作很完美了!
专注于自己事业,有自己特长的男生最吸引人了。
另外这部电影既搞笑,也有感人的镜头,搞笑的是男主角与女主角之间的互动,让我感到青春恋爱的那种羞涩和尴尬,以及男主角浑身散发出来屌丝气质令人忍俊不禁。
感人的是男主不以利益为导向,踏实献身艰苦的林业,为人民作贡献宽阔心胸。
总体上是一部非常有意思也有内涵的好电影!
比起《哪啊哪啊神去村》,香港人把这部电影译为《恋上春树》,无疑是更符合信达雅的标准。
而在大多时候,港译总是走的剧透和噱头路线,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这种青春、励志、热血和半治愈类型的电影,也是平成年代日本电影的一大特色。
从1989年周防正行《五个光头的少年》到《五个相扑的少年》,中间泷田洋二郎《入殓师》超越巅峰,到2013年石井裕也《编舟记》,从一群人到一个人,从愣头青到内向男,影片讲的其实都是一回事: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难,用一年或一辈子的时间,专注于某项不起眼的、与现代社会脱节的工作职业——从当和尚、相扑手、入殓师到编字典。
矢口史靖也是其中一员,从《五个扑水的少年》、《摇摆少女》到《快乐飞行》,他乐衷于讲述新手被踩,菜鸟初飞。
看似千篇一律,实际上总有新意,回味无穷。
这回的《恋上春树》,正是励志喜剧的又一佳作。
不难发现,这些电影的主人公,他们的初始动机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这项职业,有些是祖辈父辈的羁绊,有些是稀里糊涂的尝试,还有些纯粹是喜欢一个女人,老师或者是教练。
显然,只有把冲动模式从洗脑机器的国家大义,下放到普罗大众的基本欲求,一部电影才会真的贴近和俘获观众。
类似心理机制的构建,还有韩国的《国家代表》、台湾的《海角七号》,它们也在做一些破铜烂铁变废为宝的类型故事。
看完《恋上春树》,首先想到的居然是这句话,“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比之2013年横扫日本国内电影奖项的《编舟记》,《恋上春树》在娱乐性上实在强出太多。
在以技术见长的大片时代,电影把故事背景设在了远离现代化工业的林区。
手机这种高科技产物,连块砖头的作用都比不上。
村子里人口稀少,通讯更是基本靠喊。
受益于祖祖辈辈种下的参天大树,它拒绝了被未来浪潮席卷的可能,树在人在。
你砍完了先人种下的树,那么,你还得种下同等多的树,就像人类自身的繁衍,生生不息。
由于竞争激烈,大城市里没有废柴主人公的位置,可神去村却给他留了一张牌。
剧本做出这样的编排,除了物尽其用之说,更多是在给年轻人的生命价值观做引导。
很多人朝九晚五,还自得于无休止的加班,更在朋友圈上炫耀工作干劲为荣,却从没有真正想过,那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即便不喜欢,时间长了,也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看,我都这么努力了……应该是喜欢了吧,暂且安慰,自我麻醉。
《恋上春树》逆其道而行,废柴想着一逃再逃,结果发现还是没逃掉。
面对枯燥的伐木生活,他必须有一股精神上的力量支撑,于是,封面女神成了他的原始动力。
从演员外形也不难看出,废柴孱弱胆怯,而村里的大哥一副好身板,健康、强壮又自然。
从人的外形到大树的拉升镜头,《恋上春树》毫不掩饰地暴露着大自然的伟大。
也是在闻得树叶的芳香,情不自禁地哼起了伐木工人之歌,废柴发现,自己好像已经习惯或者是喜欢上这份工作了。
如果仅仅是日复一日的砍树,哪怕还有木材生产最终在都市获得利用,那么,《恋上春树》好像还是出世太远。
所以,电影仍然需要一次意料之外的升华努力。
于是,祭典成了一个戏剧上的冲突高潮,更是日本民俗的一次奇观展现。
从天而降的巨木,不仅是人类熟悉的原始生殖崇拜,更是从神灵到人间的一次形象演化。
搭建中间桥梁的,正是那片莽莽苍苍 、树大根深的森林。
这股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潮流,远从宫崎骏的《风之谷》开始,历经了河濑直美在《萌之朱雀》的歌谣,阿比查邦在《热带疾病》的梦魇,共同搭建了东方的神秘主义。
很多电影教我们要往前看,要追逐物质金钱名利,就像爆米花片,植入的都是时装汽车奢侈品。
可日本电影却经常告诉我们,除了慢一点,你还得往回看,看看天,拜拜灵。
它植入的居然是一些“不务实也中用”的价值观,是久居都市的人类所无法体验的生命原始快感。
不得不说,这种片子,在其他国家真的不太找得到。
【《名牌》】
这部电影竟然让我有看宫崎骏动画片的即视感,逗逼的人物,大片的自然绿,纯洁和谐的主题,看得心里暖暖痒痒的。
日本崇尚高规格职业素质的电影好多,我敬佩过很多次了,这次这个点就略过吧。
倒是对自然的敬意很有意思,电影没有很造作的给出大段大段的美景和假惺惺的保护自然的意义,反而最普通平凡的林业工人遵守着祖宗留下的规矩,尊重自然和大山,感恩于自然恩赐的同时甘于清淡的日子,一代一代守护大山。
多年前前辈种下并呵护的树完美得卖了个好价格,师傅说那是前辈的努力的成果,我们有生之年也看不到自己种下的成果,但依然要按照祖辈的训教好好做事,把成果留给子孙。
多么大的道理就存在最平凡的一举一动里。
下面我来八一八,电影有不少高冷搞笑桥段,冷不丁就出现一个,我差点笑岔气的就是最后那段祭奠。
我一本正经的评论如下,日本对自然和生殖崇拜传统的沿袭很叹为观止。
不正经的八卦是这样滴,一群男人只着布包的丁字裤在山顶砍了神树,削尖了头绑好了顺滑道推向山脚,山脚一群女人用稻草扎了一个巨大的草鲍鱼,然后削尖了的大树棒子冲向草鲍鱼然后我就笑死了原谅我一点不尊重传统文化,对大山不敬了,不好意思,我就笑一次。
这几年,日本的片子,男主人公都是傻嘻嘻的,一反英俊潇洒、聪慧伶俐,或者如高仓健般冷峻深沉,像《横道世之介》、《编舟记》,还有我今天要写的《哪啊哪啊神去村》,男主是个学习不好考不上大学,又怕吃苦不愿去当兵的人,结果一张招募林业技工的宣传单上一位美女,让他上当了,可怜见他去了深山老林,当为期一年的实习伐木工,我们早就明白,不能相信广告,方便面广告里有鸡腿、牛肉等,等你打开方便面那是断然找不到的,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噱头,但日本人真当回事,果然那个女的,真的住在那神去村里,只是她是老师而不是伐木工。
照理这是一部平淡故事,无非让一个不喜欢伐木工作的人,转变成喜欢这个职业的人,但日本就擅长拍这样励志的故事,不高大上,也不谈爱国理想梦想之类,出发点很猥琐,就是想去艳遇的,影片里对自然的敬畏、对职业的尊敬、对传统的传承,让你很投入、很认同,男主的转变就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引申出我对职业教育的思考,从电影里日本对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有非常多的选择,从他们发放的宣传单可以看出,种类很多。
有非常好的职业教学,其实有的技能,就是在实践当中学,比如伐木,非得去上技校3年吗,其实不用,短期集训,掌握基本理论、安全知识就行了,然后现场实习一年,愿意干就干,不愿做再选择,不适应中途也可以退出。
人的能力和爱好要在实践中展现,那个男主并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也没有什么人生规划,但在工作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工作的乐趣。
这部电影就是日本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宣传倾向的产物鼓励人们回到农村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画面拍的很唯美,立意也高级本质上跟鼓励城市就不了业的年轻人上山下乡没有什么区别啊但是我们还不到这个版本,所以大城市苦苦内卷的年轻人尽管对这样的返乡生活充满了向往,但生存的压力并不支持他真的这么做,只好把这种向往投射到电影中了
鸡汤农业科教片
以为是什么温馨搞笑片…结果是…伐木业宣传片?
这都什么鸡儿片??这都什么分数???这都什么豆瓣尿性???除了展现了一些日本的民俗有些意思之外,其他都是灾难。
以闯入者的视线展现现世纯朴的山林生活,那些守住了乡愁和自然的人。故事很简单,但如今像稀罕物一样的山林生活确实自带清新风、怀念风。
几乎是半部宫崎骏电影。
文艺青年和山神都对异乡人青睐有加,当TA入乡随俗的时候
砍树的故事。
这片真是太日本人了 1.砍个树都要装模作样 这很日本 2.底层全被塑造成生殖崇拜的原始人 这很日本 3.女人的作用就是生育和带孩子,到年龄不嫁就要被全村说闲话 这很日本 4.连表演都还是那么浮夸 这也很日本 一堆评论就直接矫情地尬夸 真是服了 这片子绝对是国籍一换 差评过万 这类题材 电影动画电视剧 在银之匙面前没有一个能打的
好喜歡大自然的電影!
感觉我这次放月假,就算什么都不做就看这一部电影,就已经十分满足了。真的,这种感觉跟看完《牛仔裤的夏天》《伴我同行》一样,那种自然与人交相辉映的画面让我陶醉,也许我天生是一个向往美好东西的人吧。日本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国度,有时候它会让你郁闷透顶,有时候却又给人无限的美好。
就是一个环保片。村里也是有牛鬼蛇神的。男主前后戏剧冲突不明显,只能作为轻喜剧来看了。
打着回归自然的旗号,实际上讲了个男权的故事。男主作为一个软弱的“小男人”,在一群粗野的充满“男性气概”的林业工人的教导下,最终获得男性社群的认可,通过一场生殖祭祀成为了真正的“大男人”。自然与原始的生殖崇拜,是母系社会和女神崇拜,作为生殖主体的女性是祭祀中神圣的角色。而片中生殖崇拜,是男权社会下的生殖崇拜,里面的女性角色作为生育工具被评价、凝视,就像摆在市场待价而沽的木料。这个片并没有真正歌颂自然,而是在歌颂“占有资源的男人”。两个主题完全是割裂的。唯一认可的片段,是树的镜头。树冠在天空的形状,将倒未倒时的吱呀声,拥抱大地时的轰鸣。这些无性别的、无人类的片刻看着最舒服。
矢口史靖真是青春片导演第一名!
年度最差,除非我有時間看《冬眠》
每年都需要有这样的电影洗眼,有信仰、有成长、有乐趣,一贯的纯净真诚,毫不刻意的励志,日本电影总有将不足为奇的题材拍得足以动人的魔力,每个工作都有可敬、可学、可爱的地方,看完相信不少人又有了回归自然的冲动,但又有多少人能放下浮躁和诱惑,用心融入?男主天生逗比相,选角极好!
连续看了两出田园/山光风光片,真想去个通了网的村耕田放羊算了。
日本生殖崇拜电影。后半小时的男性高潮真是窒息。砍树的时候,还要打个柔光灯,塑造神的氛围感。城里人入乡被刻画的很低智,虽然双方存在信息差,但也不是个个都是娇弱的生活白痴吧。女性是工具人,在双方第二次交谈就揭开对方较为隐私的情感伤口,纯粹是为了男主的个人塑造。里面的男性角色,在有了喜欢的人/老婆的情况下,还来山里寻美女/纽约小姐,被拍的理所应当,这很难评。学到了一些林业知识,明白了一些砍树技巧,喜剧方面不如光头强。
一家人贪看电影,把燕窝炖糊了……长泽雅美哪像大山里的孩子呀。
看睡着了,并不搞笑。不明白豆瓣这些小清新怎么给这么高分
励志喜剧,笑声很多,“可看性”比《编舟记》强。大城市里没有废柴主人公的位置,神去村却给他留了一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