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家是最后的港湾,是躲避风雨的最后避难所。
如果这个最后的落脚点都失去了,我们该向哪里寻找安慰?
我们该如何去保住这最后的慰籍之地?
空荡零乱的廉价出租屋内,仁慕正要把头伸进绳套里,打算结束自己穷困失败的人生。
手机响了,妈妈的声音仍然温柔甜美:“我煮了鸡肉粥,你回来吃啊”。
仁慕决定不死了,他一无所有地回到家,理直气壮地大吃大喝,直到哥哥汉慕打着呵欠,穿着运动套装出现,他竟然不自觉地低下头。
第二天,离过三次婚的妹妹美妍再次因为婚姻不顺带着15岁的女儿回到家。
经过多年漂泊分离,妈妈仍然用尽心力给孩子们买肉吃照顾一日三餐,三兄妹将自己内心积累对各自生活的不满与抱怨,发泄到其他人身上,时而同病相怜,时而恶言相向,这家人嗑嗑碰碰,粗粗糙糙地相处,直到最后矛盾不可调和。
仁慕是唯一的大学生,毕业后成为导演,投资拍电影失败后贫困潦倒,妻子多次出轨,但他却死活不肯离婚,又不肯放下脸面接拍色情片。
汉慕数次进出监狱,40多岁的人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愿意重回黑社会,连去澡堂洗澡也要向70多岁的老母亲伸手要钱,喜欢街角理发店老板娘想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美妍对待婚姻人生大事却很草率,结婚离婚,带着女儿回到妈妈家,从来不问妈妈每天买肉的钱从哪里来。
美妍的女儿显然是个问题少女,不读书没礼貌,抽烟花钱,因为不堪忍受而离家出走。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人生憋了一肚子气,话里句间都带着嘲讽,都觉得是别人拖累了自己,寻找对方的短处以成为高高在上的审判者,好平衡自己在惨败人生中的创伤,然而伤害别人越重,自己的心似乎更加混乱。
导演通过安排因为小侄女出走导致家人争吵中,把这家人之间的血缘链接的真相点出来,原来大哥汉慕是爸爸的前妻带来的孩子,与其他人没有血缘关系,汉慕听了低头不反驳似乎心里已有打算,而美妍竟然是妈妈婚内出轨怀孕生下的孩子,与仁慕是同母异父的兄妹,仁慕指责母亲为了给家人买肉吃竟然陪男人睡觉,三兄妹脸色大变,妈妈嗫嚅地说:“嫁给你爸爸的时候汉慕才2岁多,你爸爸总是不和我说话。
”都说维系家庭的关系是血缘,但是导演却偏要给这个快要被撕裂开的家庭再加砝码。
妈妈温柔深情地说“汉慕才2岁”,当汉慕不能接受自己暗恋的女人和仁慕出游而上吊自杀,摔倒在浴室地板,妈妈过来抱他哄他抚摸着他的背,他象个小孩子似的倒在妈妈的怀里大哭,谁能否认母爱是长期抚养而积累的彼此依赖?
那血缘在40多年的相处里早就被淡化了。
故事推进到这一幕,开始了反转。
要找到失踪的少女,显然不是一般人力所能及。
汉慕以重回黑社会为代价,让黑道人帮忙找到被囚禁被迫接客的小侄女。
仁慕明白汉慕的牺牲,心灵受到振动。
原来一直以来都是汉慕在为仁慕撑着保护伞,为了他能接受更高教育而作出牺牲,当仁慕失手把妻子出轨的男友打成重伤是汉慕顶罪坐牢。
影片前部分,我们看到的是前科累累的大哥象个寄生虫似的依附在家里,导演有意引导我们认为前科累累的大哥是当导演的二哥的累赘,然而,随着情节推进故事展开,我们发现导演用心良苦,每个孩子都绝不可能孤立地成长、成功,光鲜亮丽的那个孩子,背后也承载了潦倒穷困的孩子的爱与支持。
仁慕看到汉慕为小美的牺牲,醒悟到自己总是跟自己过不去,表面上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其实都和身边人息息相关,为了别人活下去,家人是那么的努力。
仁慕的心松动了,放下自以为是的艺术家的清高,主动接拍小电影,同意与妻子离婚,趁空闲时回家陪妈妈现在的丈夫吃饭,并从中体会到作一个普通人简单的快乐。
影片后面,汉慕脱离黑社会这一情节交待得太潦草,结尾显得和开篇那种深遂不张扬又把故事隐约显露中镜头里的气魄,缺少和谐感 。
这是韩国电影把故事编得没办法圆满收场的通病,最后只好草草一笔带过(爱情片就直接让漂亮主角死翘翘)。
电影拍得有趣有情有义,镜头下的尹汝贞穿着深绿色制服,挎着皮包,身影轻巧,温柔坚定,没有抱怨过儿女,象所有的妈妈那样,永远预备好丰盛食物给儿女们,妈妈是家庭的凝聚力量,不可缺少的爱的源头。
电影一开始塑造了两位潦倒兄弟的争吵分分和和,甚至合谋骗小侄女比萨饼,此时两人的行为语言也非常符合各自的性格特征,令人好气又好笑,想想又有些心酸,40多岁的大男人,用尽心思算计15岁小辈的两小块比萨饼,折射出70多岁妈妈的无奈、坚忍与宽厚的爱。
导演把一家人对亲情的渴慕、难以抵制的情绪宣泄,体现在一次集体出游。
二哥因为离婚而心神不宁,妹妹借此指责二哥太自私,情绪之下三兄妹就与邻座人大打出手,场面混乱不堪,镜头转向一边的妈妈,只有妈妈面无表情地独自坐在饭桌前喝着酒,就象要把全部人生的苦都默不出声地吞下去。
而到了回家路上,一车人都情绪低落,又是妈妈首先打破僵局,鼓励大家,将大家的情绪有效地调动起来。
亲情之爱很奇怪,离得远了就感受不到温暖关怀,就会觉得被世界所抛弃,明明孤独的心需要彼此安慰彼此搀扶,靠得近了,不知不觉又生出刺来,算计来算计去。
其实,不是别人的刺伤害到自己,而是自己的眼里有横梁。
家是最后的港湾是人生的避难所,就象影片三兄妹那样,当他们在外面伤痕累累,都要回到妈妈这里疗伤,然后再重新开始新的阶段,所以,要好好爱护这最后的避难所,尤其是当妈妈还在那里等待着的时候,爱的守护一定是彼此的牺牲与忍耐。
高 龄 化 家 族这是一部韩国影片,通过讲述真实、甚至有点低俗的平凡人的生活,讲述了亲情的感人之处。
故事从一个海边两个扭打在一起的男人开始,被戴绿帽的落魄导演吴仁木穷困潦倒,准备在出租屋上吊自尽时,接到老妈的电话,温暖可爱的话语,暂时打断了他的自杀念头,答应母亲回家吃饭。
回到家中,母亲不在,但是母亲做的饭菜搁在桌上,仁木大口享受美食之时,突然卧室门打开,一个粗鄙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他是大哥汉木。
看到弟弟的到来,大哥表现明显不欢迎态度,让他吃完饭就赶紧滚出去,两兄弟扭打起来,老妈回来给两兄弟钱去洗澡冷静一下才收场。
之后,两人的妹妹美艳因为二婚丈夫的家暴,带着十五岁的女儿敏静回家居住,一家人挤在一个屋檐下,开始了鸡飞狗跳、啼笑皆非的生活。
大哥是黑社会的混混,经常出入监狱,身边的朋友只有一个小偷惯犯,没有正当职业的他,喜欢上了街上理发店的老板娘顺子,经常带着饺子去理发店看望顺子。
二哥仁木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曾经是家人的荣耀,然而身为导演的他因为一部电影赔光了钱,让他事业婚姻都遭受打击。
然后知识分子的清高,让他拒绝拍三级片,死守着内心的坚持。
在咖啡店上班的小妹美艳,是家里唯一正经上班的孩子,她美丽而泼辣,有过两段失败的婚姻,带着十五的岁女儿,却仍然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努力坚持着。
十五岁的敏静性格叛逆,不喜欢学习,跟一帮小混混一起抽烟,讨厌家里的每个人。
三兄妹性格迥异,矛盾重重,终日互相讥讽,甚至拳脚相向。
虽然如此,但是因为母亲的调和,他们一家人还是能聚在一起吃饭,享受着母亲辛苦赚钱为他们烹制的美味饭菜。
家庭矛盾的高潮出现在敏静离家出走,着急的美艳指责家人,说出大哥原本跟家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只是父亲前妻带过来的孩子,大哥情急之下也说出了妹妹只是母亲在婚姻期间出轨的私生女的事实,仁木也生气得指责母亲为何在外跟老头子私混,只为了让大家吃上价格不菲的烤肉。
争吵过后,家庭成员却各自想着办法寻找敏静,美艳和男朋友在街上散发传单,仁木则答应接拍色情片,唯一的要求预支费用只为了寻找敏静,汉木则以答应黑社会头目做事拜托黑社会寻找敏静。
最终还是黑社会提前找到了敏静,当汉木出现在敏静跟前时,这个孩子终于知道,无论平时如何吵闹,关键时候亲人是会全力帮助你的那个人。
混乱的局面告一段落,大家各自回归生活,美艳积极筹备婚礼,母亲叫来了美艳的生父参加婚礼,仁木开始接拍色情片,汉木则在赌场看场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汉木听到黑社会头目对自己的不屑以及打算陷害自己坐牢,不甘心的他安排惯偷朋友偷来赌场的相关文件,利用自己的法人身份,把赌场卖给了别人。
谁知惯偷在偷文件时还偷了一个打火机,第二天就被黑社会头目发现,展开了追杀。
汉木在逃亡之前,还是赶去参加了美艳的婚礼,一家人放弃前嫌,照了一家全家福。
然而黑社会头目为了逼迫汉木,抓了仁木进行了毒打,并给汉木打去了电话进行威胁。
仁木宁死也不说出汉木的下落,原来那次跟老婆的出轨对象在海边扭打,仁木失手把对方打成重伤,是汉木赶来把一切罪责揽在自己身上,替弟弟去坐了牢。
这些年仁木一直内心愧疚,准备这次替哥哥去死,以偿还哥哥的恩情。
突然汉木闯了进来,把所有钱还给对方,并下跪恳求原谅,最终被废了一条腿了事。
最终一家人放下芥蒂,开始了各自的人生。
美艳开起了服装店,敏静学起了自己喜欢的街舞,汉木跟自己心仪的顺子生活在了一起,仁木则认真地拍着三级片,母亲也与美艳的生父生活在了一起。
说实话,如果导演不是以喜剧的方式来演绎这部剧,我应该是很难看下去的,因为人生本就不易,不想再接受更多悲情的东西,这也是我很少看悲情片的原因。
然后导演以喜剧的形式讲述了这个社会底层家庭的种种糗事,在所有的悲情的事情即将触底时,又来一个喜剧的反转,比如敏静被黑社会抓去即将受辱时,汉木及时出现;比如母亲当年出轨生下私生女时父亲竟然接受并一视同仁养大;比如汉木被黑社会报复时竟然只是仁慈地被废一条腿而不是一条命;比如仁木即将自杀母亲恰好打来电话;比如影片前半段亲人们是如此互相伤害互相讨厌后半段却能牺牲自我成全家人。
导演这一切的安排,似乎不忍心让观众承受太多的悲伤,似乎在粉饰着丑陋生活,又似乎在暗示着只要坚持生活终究还是有微光,但是从逻辑角度还是有明显的剧情狗血的硬伤,比如当年汉木替仁木坐牢,那汉木出狱仁木对大哥仍然态度不好,比如仁木要回家住,曾经救过他的汉木却坚决反对,又比如前期那么互相讨厌的一家人,真的能够一下子改变那么多互相包容吗?
虽然有种种疑问,但是我还是被剧中的母亲打动。
她唱着歌做着鸡粥,笑称自己如花一般美丽,她给孩子打电话永远嘱咐要好好吃饭,她也曾经婚内出轨却告诉自己只是在追求爱情,她善待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她在丈夫去世后仍然坚持隐瞒美艳的真实身世只为避免女儿受到伤害,她每天尽心尽力地工作操持家务,包容着每个孩子的缺点,她不厌其烦地告诉着孩子们,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好。
回想我自己的母亲,同样的善良同样的坚韧同样的宽容,为母则刚是所有母亲身上的武器,为了孩子们,她们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只有她们才真正懂得家的含义!
父亲们可能会迷恋家外的精彩,孩子们可能只想着展翅高飞,可是只有母亲,死死守着这个家,为每一个疲倦归来的家庭成员,守着一盏回家的灯!
是这个混乱世界些许的微光支持我们前行 !
《高龄化家族》改编自韩国作家千明官的同名小说,该作专注描绘人生在不同阶段的质感,以及对亲情的感悟等等。
故事中的人物平均年龄超过40岁,遂得名《高龄化家族》,一方面昭示了当代社会不可回避的老龄化问题,更别有深意地从新锐的角度阐述了成长的话题。
这是社会进入老龄化的一种展现,老龄问题不光是老年人的问题,还有大龄青年的问题,这种问题不仅在韩国出现,现在中国也初露倪端。
影片中三兄妹蜗居在母亲家过着凌乱的生活,在各自觉得怀才不遇的同时又对亲人相互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甚至怀疑到了母亲的头上,让人觉得这几个作儿女的真是差劲,就活该这样悲惨。
但是伟大的母亲就像大地一样,包容着一切的好与坏,用温暖的母爱照顾着几个大龄儿女,坚韧地持续着,哪怕孩子怀疑自己谩骂自己也还是那样安稳不动。
这部影片被定义为喜剧,但我没有感觉这里面喜在何处,反而觉得有些心酸,这部影片除了表达社会问题外,唯一歌颂的就是母亲的伟大,当然在母亲爱的感染下,导演放弃尊严开始接拍皇片,叔叔也为了侄女的安危宁愿牺牲自己,亲人间的感情渐渐明晰,点明只要亲情在,大龄就不是问题。
演员们的自然流露演技加上新鲜有趣的剧情,是该片的亮点。
影片不煽情也没有故作姿态的展现家对人的意义,而是通过家人们各自对生活的妥协告诉人们这个道理。
老大被黑社会打瘸,与街角美发庭的老板娘结成夫妻,老二终于愿意放手离婚,也心安理得的放弃了艺术家的清高开始接拍黄片,老三又结婚了,不良少年的女儿也放弃了在学校门口抽烟而是去学了街舞。
当每个人都放弃了自己一直耿耿于怀限制着自己的东西,人生就变的尤为顺利,就像结尾说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不管怎么样,只要他用自己的方法活着,就没有龌龊与高尚之分。
这样一个另类的家庭,处处显现着它的另类,处处显现着它的不平衡。
首先,如题目所示年龄不平衡,早已到了独立的年纪,可兄妹三人却因各种原因而不得以重新和老母一起生活;其次,身份与性格的不平衡,作为长子却没能承担起照顾一家老小的责任,反而成为貌似最无能的一个。
作为学历最高的二儿子却并没取得成功光宗耀祖,反而一败涂地。
作为小女儿本应成为全家人的贴心小棉袄却因婚姻的失败而脾气暴躁;再者,男女地位不平衡,传统中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完全颠倒,两个大儿子无所事事,白吃白喝,而全家的经济来源则依靠开店的小女儿和卖化妆品的老母;最后,年龄与行为不平衡,这样一个高龄化的家族,其家庭成员却行为简单幼稚,反而被年纪最小的侄女嘲笑。
如此这般不平衡的家庭关系,每天充斥着问题、打闹、争吵和危机,也就不足为奇了,可神奇的是在外人看来这样不幸的家庭,表面的混乱不堪之下却饱含着浓浓的关爱,不仅温暖了高龄化家族的家庭成员,也打动了观影人的心。
整部影片贯穿的几个画面可以用两个字来简练概括:一是打,二是吃。
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不满意,一见面就难免一番唇枪舌战甚至拳打脚踢,可只要其中任何一人在外面受到欺负,或者整个家庭出现了危机,其他家庭成员便二话不说,挺身而出,这样有点先抑后扬的对比表现反而倒突出了家庭成员间的团结以及整个家庭的凝聚力。
与此同时,每天能把所有家庭成员聚在一起的也只有老母精心准备的晚餐了,虽然一起吃饭的过程难免暗流涌动,但反而却凸显了一家人吃一锅饭这样割不断的内在联系。
正因如此,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老母在吵吵闹闹的几个孩子中间感受到了背后的温情,成了最开心的一位,而观影人也渐渐体味出了老母幸福心情的原因,感受到了另类家庭成员间彼此另类的关爱。
几个无论是事业还是婚姻都处于低谷的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重新回归到由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家庭中,这本身的故事大框架就肯定了家庭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意义,而这个另类的家庭准确的说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血缘纽带,是母亲的宽容乐观与坚持支撑着所有家庭成员及整个家庭,这也侧面表现出了母爱的伟大以及母亲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而最终,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隐藏的几位家庭成员间含蓄的亲情也渐渐的由隐而显,在笑中带泪的观影效果中故事接近了尾声。
故事最后,几位家庭成员在历经动荡后重新走出了生活的低谷,回归到了各自的生活轨道中,虽然貌似家庭解散了,但其实观影的各位心里都明白,家并没散,因为家庭成员中互相的亲情和关爱还在,这个另类的家庭表散实聚。
虽然最后通过二儿子的独白,导演貌似想讲点什么关于生活的大道理,但恐怕这些大道理被大部分的观影人都自动忽略了,毕竟,直觉的感性体验相较于深入的逻辑思考更加简单也更易于接受,而且,人类共通的情感才是最能打动人心、戳中泪点的,观众们早已沉浸在对浓浓亲情的感动中了,故事最后留给观影人的还是希望与温暖。
这部电影的剧情,如果让中国导演拍,一准得拍成苦逼似海的文艺片。
大哥监狱出来,到处瞎混,老二是全家牺牲自己供出来的唯一大学生,结果不幸入了电影圈,还是个艺术片导演,连老婆也跟健身教练上了床,可想而知又丧又苦。
老三已经离婚三次,带着15岁的女儿奔回娘家。
只有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妈,在超市打工养活他们,每天含辛茹苦的买肉给孩子……这样的家庭,简直就是大陆第六代导演的文艺标配,看这种故事你要不悟出点惊天动地的另类人生哲理,都对不住他们家的贫穷。
但是韩国宋海成导演竟然把它拍成了喜剧,从监狱出来的老大,没事时候就跟着韩国大妈团在公园门口跳广场舞。
看上去一本正经的艺术家老二装文艺追姑娘也只会弹一下《爱的罗曼史》。
老三终日仇视家里所有人,她闺女则连她一起也仇视。
三兄妹性格迥异,矛盾重重,终日沉迷于互相讥讽,最后甚至拳脚相向。
吵吵闹闹的生活中,每个人开始遇到各自人生的最低谷,老三的女儿因为讨厌家人离家出走误入黑帮,妈妈也在三人面前揭露了三人并非亲生兄妹的事实,随后是大哥被黑道控制,老二替老大受死…各种大风大浪扑面而来,嘴上不依不饶的家人们,却都默默的牺牲着自己去拯救亲人。
影片不煽情也没有故作姿态的展现家对人的意义,而是通过家人们各自对生活的妥协告诉人们这个道理。
老大被黑社会打瘸,与街角美发庭的老板娘结成夫妻,老二终于愿意放手离婚,也心安理得的放弃了艺术家的清高开始接拍黄片,老三又结婚了,不良少年的女儿也放弃了在学校门口抽烟而是去学了街舞。
当每个人都放弃了自己一直耿耿于怀限制着自己的东西,人生就变的尤为顺利,就像结尾说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不管怎么样,只要他用自己的方法活着,就没有龌龊与高尚之分。
(文/宋小卡)感谢豆瓣网友熊麻子老师指正文中错误!!
韩国电影没有“苦”元素,人们的生活可以“惨”但是不会“苦”,这种剧情放在国内拍一定会哭湿一包纸巾,但是韩国会用半喜剧模式去演绎。
没想到尹汝贞老师跟朴根英老师在《长寿商会》之前就合作过,加上朴海日、尹宰文、孔孝真这几位优秀演员的加持,这部片子很有看头。
三个人都不是同父同母,虽然戳穿的过程很扯,但是一家子在那里吵架的过程,很心酸。
全片主旨很明确,即使血缘不一样,即使有矛盾,即使日常互看不顺眼,但是遇到别人伤害家人的时候,他们会抱紧抗敌。
有点辛酸,有点纠结,夸张的表演,朴素的情怀,平淡的情节,圆满的结局,不讨论大是大非,不炫耀纸醉金迷,有的只是朴实,那种每个人心中都渴望的那份感情——亲情。
始于墙头那朵小花,终于那朵小花,程式化的演绎,表达了一种简单的情愫,看多了韩式那种夸张的喜剧,偶尔看一看此类亲情元素的片子,不免眼前一亮,没有俊男美女,没有光怪陆离,有的就是本本分分的倾诉,简简单单故事。
亲情,很脆弱,就像墙头那朵风雨之中小花,然而,亲情也很伟大,凝聚了人心,感动了你我,任风雨肆虐,依然顽强生长。
一个关于家是什么的故事。
电影开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这个饰演母亲角色的资深演员尹汝贞好辛苦,仿佛在凭一己之力供养着整个家族——两个没有生活来源的成年儿子,物质以外,更要劳心于孩子们个人的情感和兄弟兄妹间的纷争。
有个吃饭的镜头,从始至终母亲都没有吃上一口——而是一直侧过身低下头在为儿孙们烤着肉。
大儿蹲过监狱,女儿婚姻失败,就连全家寄予厚望的二儿子都因无法实现自己的电影梦试图自杀...这样一个应该满腹委屈很祥林嫂的母亲,却意外地好强大,好乐观。
一家人难得的海边郊游以群架收场,满是低落之气的车里,她竟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说看见孩子们在共御外敌时能如此团结也很好——多么会从失望里发掘希望的一个人!
在儿女们之间出现大裂缝之时,她看着那一朵开在石头缝隙间的花儿,劝慰二儿子说,家是什么,家就是一起吃饭,一屋睡觉,一起哭,一起笑...说得真好。
每个人都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归宿,或者说现阶段最好,毕竟二儿子仍旧没能实践理想,拍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片子,甚至退而求其很次,当上了A片导演,而大儿子在得罪黑社会大佬之后,也无奈带着永久的身体创伤开始了以后的生活;或许电影真的想暗示说,有些东西(那一箱自认为聪明换来的钱),不属于你的,终究不能得到。
所以,生活没有完美无瑕,人们只能背靠这颗叫做家的大树,勇敢并且努力地向前迈步。
其实看着片子最初的动力当然是冲着它力压了美娜的票房,一窥究竟的好奇心确实算是旗鼓相当的作品啦,虽然美娜在悬念感上确实逊了点,但是我觉得票房不是输在这里,说白了,韩国电影,果然还是离不开——屁,性and暴力这片子节奏不错,氛围也算轻松欢快的,很多地方看的很欢乐,算是有笑有纠结的片子,但是没有冲破泪点啦,美娜其实煽情的地方我也觉得有点俗套,但是有被戳中泪点片子结构也没有什么突破,最后ENDING总结中心思想......:人生就是——苟活?!
顿生哀伤感...以至于我觉得我不会再看第二遍 T T另外不会看第二遍的原因是——看到那位吃着膨化食品看漫画边笑边挠屁股的大哥完全好像看到了自己,让我更加对三十岁前嫁人感到绝望 本来纠结我是应该为这种共鸣加一颗星吗?
最后决定这种让我心情失落的必须减一颗星补偿精神损失= =PS:我总觉得二哥好帅,长相有点李善均类型PSS:孔孝真的复古衣服不错啊,身材真特么好,不过这片子里有点拍丑了PSSS:这女儿演员找的也太准了吧,乍一眼真以为是孔孝真生的PSSSS:为什么我看到这个妈妈竟然想到某人。。。
发亮的眼神和那个声音。。。
于是会想等那么老的时候还会演戏吗?
也会演妈妈吗?
...所谓童颜称号真是负担
为什么要流血,不high,应该一家子一起对抗恶势力咩。
石缝里的小花 朴实的美
从前看觉得好丧,就会想起shameless,但也从头到尾看完了。
因为尹汝贞才看的,很不错的生活片。结尾很幸福。
“每个人都有全盛期,那个阶段可能就是你的全盛期” 三星给老奶奶,演得好好。老年妈妈养2个中年儿子,二儿子还总是看不惯这那的,哪来的脸?家庭是一起哭一起笑,但家庭不是一人付出其他人享福,是共同努力。对大儿子还算有点好感,二儿子这个人设真的太没劲儿了,自认为有才华,瞧不上这那,还说自己妈妈的不是,我?!?小女儿演得很好,外孙女演得也不错。
看哭了,就是部好电影,为了孔mm看的,她居然都挑战演妈妈了,好时尚年轻的妈妈,戏份少,不过瘾啊
点进腾讯随便找了一部电影,很温馨,很可爱
讲个故事吃个pizza🍰
絮絮叨叨的家长里短
打打闹闹的一家人,原来有些并不完全是亲生。但是从开头到结尾,一直充满爱!韩国的电影比电视剧好多了。
家人之间的牵绊让人很感动,即便一事无成,也可以回家。
暖
“作为生灵,理所当然地拥有被其他生灵尊重的权力。寒酸也好,龌龊也好,只要过着被允许的生活就可以了。也许没有人明白,可那就是每个人被赋予的人生和历史。”
一个妈妈三个孩,三个孩儿三个爸,所以不是血缘,是从小到大培养的亲情让他们一家人整整齐齐。三兄妹虽然内讧斗嘴,但当外人来犯时,绝对携手一起对外。老母亲每天勤勤恳恳操持家务,每天有肉吃有汤喝,子女吃饱睡好就心满意足。最美好的就是小妹,带着15岁的青春叛逆少女也能找到真爱。
挺好看的,大哥,二哥,三妹,还有麻麻〜还有可爱的女婿和孙女〜
不对我口味
前面有些地方挺有趣,后面为何画风突变。。生硬反转只为强行煽情
好片,真实搞笑接地气结尾有拔高
乏味
韩国编导们确实非常擅长将平淡拍出味道来。是教育体系问题,还是?因为我接触过很多朝鲜艺术界人士和官员,我没觉得有这个能力啊。那就不是民族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