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IPTV和迅雷看看的版本,发现前者貌似比较完整,剪辑顺序也不一样,有没有人知道IPTV放的到底是什么版本?
大叔们都帅掉渣了啊!
再加女神万绮雯,再加僵约的感情,一定要看的!
我以为Dr.蒙会跟Joe一起,所以看到Joyce的死缠烂打得以成效时总觉得不解。
看到最后其实才发现,Dr.蒙是不会跟Joe成为一pair的。
因为Joe是一个普通的角色,而Dr.蒙,如她自己所说的,有多少男人承受得了她古怪的性格。
Opening ending是不知道到底她死,还是连环杀手死。
有评论说这是编剧埋下的opening ending。
让观众来决定。
法网群英一直没有续集,也有说是为了拍续集而埋下的伏笔。
其实伏笔从一开始就埋下了。
Dr. 蒙,在我看来,最后应该是死在连环杀手手下。
她跟Joe说,她的父母跟弟弟在车祸中死去,留下她,她觉得自己其实已经死去的了。
对她来说,她活着其实没有意义。
法医只是一种兴趣,不是一种追求。
她对于连环杀手的追踪,只是满足自己的好奇跟自己的智商。
连环杀手问她,你怕死吗?
她说,迫不及待。
如果说这是一部讲述正义的片子,讲述体制的片子,那Dr.蒙这个角色,我觉得是编剧的一个小巧思。
《法网群英》最后的情节稍显仓促很多没有交代清楚,一些案件没有了下文。
但在人物的描绘,寥寥几笔,栩栩如生,戏剧并未高于生活,忠实的反映了现实,就写实的风格来说,算得上邓SIR最好的作品了,直面生活的真实。
喜欢这部戏对人物得立体描绘,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昨天,始终要背负着那个曾经走下去,无论是好的或是不好的。
每个人在现在生活中,都有鸡毛蒜皮的烦心事,挣扎着解决问题,别人看似完美的表面,是只有自己才晓得的支离破碎。
Maggie(陈秀雯)工作上冷静、自信、淡定、智慧。
律政署的大家姐,当面对着女儿喜欢女生的情况,像所有妈妈一样的激动、焦虑、吃惊,努力的让女儿去看心理医生,希望可以回归正常的性取向。
当知道女儿要变性的时候,相信那种打击来得死了一样,恐怖的不能言说。
最后挣扎后,松口说如果心理医生同意,那个时侯再和女儿来谈这件事。
当面对恩师华法官卷入政府的津贴的泄密案的时候,她动用了私人的关系,说白了就是找关系走后门,拿到了调查局没有的资料,在朋友有难的时候,利用私人的关系网,非正常途径来帮助朋友,这就是正直不阿、铁面无私的大律师做的事情,这个时刻,她不会管有没有按程序走,只要能帮无辜的朋友,怎么样都可以。
知法懂法的律师做出这种事,意外吗?
不意外!
这就是人,面对女儿她只是母亲,面对无辜的朋友,她定会出手,律师的身份,也只是在人的私情之后。
不是说大律师就不会有家庭烦恼,就不会做踩线的事情。
好比说别人的时候,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真的轮到自己,会怎样?
呵呵…..陈秀雯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演技,面容也许不紧致了,气度愈加强大。
有的时候太好的事情,是找不到太多的词去形容的,只想说“首席青衣”的名号从《再见亦是老婆》到《法网群英》,无人取代!
Joe(吴启华)一个接近于完美的人,完美某种程度上来说,好似白纸一张或是透明的玻璃,没有过多的俗世沾染,注定要比较简单、比较闷,多姿多彩的事情不会用完美形容的。
邓SIR是最不相信或是说不喜欢完美的,他最喜欢做的是打破完美,看完美在现实中跌的粉碎,会比较有快感。
以往他的戏中,特别是吴启华演绎的角色,爱情到最后没有完美过、没有善终过,不是他死了、就是女朋友翘辫子了,当然这次也不例外……吴启华最拿手的角色类型,这位眼镜帅哥,只要温暖的笑一笑,温文尔雅的讲话,温润如玉的穿着西服,温和柔情的看着你, “人物完美、爱情残缺、专业人士”这种类型的角色对吴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就可以圆满完成任务,最劲的是观众就是买他的帐,只要是这种角色,大家就中意心仪,不出恶口一句!
Ben(陈启泰)亲眼看着母亲把自己丢在孤儿院里,头也不回的离开。
从小都要靠自己,就算是莫修女的细心照顾,也无法填补极度缺乏的安全感。
成人之后,对于靠自己的人来说,能攥在手里的安全感只有钱而已。
符合游戏规则的条件下,什么样的钱,他都敢赚,不分黑白。
至于晚上是不是能睡的着,就要看他的自我麻痹了。
七仔、莫修女的死,看到莫修女留下被他撕过页的《圣经》,让他重新审视着自己的价值观,走回正确的路,对于莫修女的苦心,亦是安慰。
小时候有家庭阴影的人来说,对于感情的态度会从出现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很渴望安定的家庭;一种则是逃避责任,不喜欢对感情负责。
Ben属于后面的那一种,有一个好处是如他自己说,他做人很透明,不喜欢对感情负责任,他从来不隐瞒,他的游戏规则就是这样,玩得起就玩。
好话不用多说,一句足矣,陈启泰将这个角色在生活、工作、朋友、客户,方方面面游刃有余的从容感演绎的淋漓尽致!
Queenie(万绮雯)验尸官,她酒瓶不离身,把自己灌得不清晰,日子也许会过的快一些。
她不怕死的,她始终认为,父母出交通意外的时候,就应该带她走的,因为有某种原因她才会留下来。
侥幸活下来,对她来说不是幸运,都像是一种惩罚。
当人无惧死亡的时候,会有绝对冷眼的角度,去看待事情,也就更能看到别人忽略的微小的细节。
这一点可以解释她可以发现四位女生留下的被谋杀的细痕。
当她发现死因有可疑,愿意自己为诱饵,引出连环杀手,只希望自己的死可以将杀手入罪,死的不会太不值得。
SO当杀手问她,怕不怕死?
她答道:“迫不及待……”当人失去了活着的欲望,或者说看透生死的时候,才能体会她的心情吧。
最后结局是开放的,她是生是死,都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出去的,编剧这样一个结尾,可以让观众自己给出答案,反映出内心的某种想法……要我来续写结尾的话,我会让她躺上验尸台,用她想要的方式,给含冤的女生们一个公道,以她想要的方式,离开这个她认为早应该离开的世界,天随人愿……万绮雯真的是没有什么变化,脸虽然消瘦了一些,没有垮掉,也到了不惑之年,看上去也就是27、28的样子,剧中的高腰西裤,毫不吝啬的展示着长腿,美的没话说……Sam(吕颂贤)他杀了金毛之后,注定了无法回头了。
陈SIR有难就找他,色情照片、一千万的亏空,最后幽幽的对他说,你杀了人,给你打个折,你坐五年牢出来吧,他都触犯了法律,有什么资格谈给别人判刑。
好事都是他的,出了事把手下推出去,活该被从楼上被推下去。
人都是要自保的,变节不算是意外的事情。
从Sam的身上,可以看出其实香港警署的卧底政策或是说方式,是很有问题的。
其一:卧底在执行秘密任务的时候,法律对他一样的,杀人放火一样要定罪,没有特权。
就算之后他立了功,之前触犯的法律,可以有多少宽大,没人知道。
纪律部队有句话叫:百功不能抵一过!
其二:警察也是人,在纸醉金迷的世界里,要有很好的定力,才可以把持。
诱惑和正义之间拉扯,输赢很难说。
其三:立功回归以后,能不能真正从心理回归警局,找到归属感,也是不确定值……回到Sam身上,当他看到孙明华坠楼之后,决定去自首,迎接他的却是中枪,至于他生死,编剧还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观众……吕颂贤将表面平静内心波澜翻腾的在剃刀边缘人物,拿捏到位,每一次低头吸烟的动作,发生的事情,为想对策争取时间,应对自如。
在重案组透过玻璃窗看到孙明华的时候,从脸上的笑意,看得出要对付她的意图。
他演来是那样的自然、真实、不做作。
黄耀辉与小昭 相见不如怀念 轻松有趣的相遇,两情相悦的相处,最终没有办法改变分离的结局。
没有谁对谁错,谁放弃谁退缩。
他们的世界,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律师与按摩妹,不要去怪谁,要跨越现实的横沟,实在是太难了。
人生已经很累了,不必要的麻烦能免则免吧。
在某年的某个温暖的时候,想起对方,会心的一笑,生命里有过这样一段交集,就是不虚此行了……《风月俏佳人》只能出现在电影里,准确的说是西方电影里面。
只是最后在警局,小昭回到她的世界里,那张涂着深蓝色眼影的浓妆的脸和她天真的表情,形成反差的时候,看得令人心碎流泪,无法言说……..这就是现实,每个人都要背负着昨天,走向明天……..唉,世界不论怎么变换,有两种人永远比较受欢迎:绅士和身家清白的女生。
周国权,高级督察,张文慈的表演,对我来说,是这部戏给我的两个惊喜之一。
果敢、绝对、冷静巾帼不让须眉的MODEM,刻画的有棱有角、有模有样。
张文慈的电视剧,看的好少,刚出道的时候,完美体态,走性感的路线。
这部戏里,发现她的演技不错,正正规规扣上扣子的专业人士,强大的气场,轻松胜任。
反过来想,刚出道时性感的LOOK,虽说是很好的利用了自身的条件,有的时候这种有力的条件,在后面的发展中,反倒可能是一种限制,因为前面的印象太深了,后面的戏很容易同类角色找上门,易被定型。
还好邓SIR慧眼,可以看到她不一样的角色,惊喜不已……苏杏璇,Laura姐,这部戏给我的另外一个惊喜,好久没有看到了她。
她是邓SIR《壹号皇庭》的元老,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剧中的地位超然,不温不火中压得住阵,珍珠项链和耳钉,在她的身上,才可以低调的光彩夺目啊……. 江李颂云,在《一号皇庭》她也是演这个角色。
她老人家应该算是九月的辣椒——老来红!
年轻的时候,不算红,更不及这时候红的令人尊敬。
陈SIR(陈嘉辉)用杨伟森的话说:“想做又怕人知道,还输不起。
斯文一点说就是伪君子。
”这种人在吃公家饭的人,多的不得了,看一眼都污染了视觉,实在是不想再次的回眸。
陈嘉辉相貌不好也不差,没有什么特色,很难让人印象深刻,路人甲路人乙。
这也许就是一直发展的一般化原因。
不过他有一位古装美女的老婆梁小冰,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是有福了。
这个角色演得绝对成功,看到他在戏中的自私嘴脸,真是让人作呕…….孙明华(谷祖琳)与其说她喜欢读书,倒不如说她比较不习惯空闲下来的无所事事,为人热情主动,在爱情中她很有主见的,无论是和陈DIR的分手还是对Joe的锲而不舍的追求。
不喜欢主动的女生可能是不喜欢她的。
在做卧底的时候,她这样评价杨伟森,他是一条狗只不过现在披了一张老虎皮,这张老虎皮给了他太多东西,她没有办法帮他扒下老虎皮,这是一个大手术。
到了最后,还是她帮杨伟森扒下了这张老虎皮,用她的意外坠楼,让杨醒悟了,决定不能再错下去了,不能再连累无辜的人了,只是这个手术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谷祖琳之前在电影中一贯是演鬼的,她的脸不漂亮,有个性,有一种空灵诡异的范儿。
电视剧还是第一次看,看不出演的有什么不好,也许应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发挥空间,做好本分,及格万岁。
海哥(林雪)这样一个人物,长的胖不好看,却把自己当成帅哥,到处请美女吃饭。
工作中逮着机会就偷懒,笃信风水,定时的喂养流浪猫……就是这么一个人物,一个小人物,有没有觉得他和我们很像,人海中有几个是大人物,大部分的我们都像他一样,工作中偶尔偷懒,上来一阵自我感觉良好,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无上大雅的小毛病,这就是我们小人物的FEEL。
林雪=小人物,大荧幕小屏幕都是这类人物的形象,一直认为如果没有杜琪峰,就不会有林雪,林的好需要慧眼才可识的。
可爱、可恨、可敬、可恶、可怜,都是我们认可与会心的,他不经意流露的某一面就是我们自己的影子,怎可忽视?
戏中看到了一大票的好演员,精彩炫目;看到了戏中人N多的经历,与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似曾相识燕归来……瑕疵有,瑕不掩瑜,实则好戏一部…….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e50a9b0100wv5a.html
昨晚终于匆匆扫完。
之所以喜欢这个片子,就是喜欢里面那种敢于探索,也敢于探底,够真实和坦白去透视人性的勇气,使故事不再是童话、教育片。
翻一翻TVB的片子,逻辑都是正义必胜,好人要以合法的方式取得成功,坏人一定要伏法或者死掉。
还有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不论身份差异。
写上一篇评论的时候没有看完全集。
忘了提小昭的这段感情。
应该说,小昭是故事中很大一个亮点。
当小昭和Pat第二次在街上撞到前妻,Pat笃定的握住小昭的手的时候,真以为故事会给我们一个老套但美好的结局。
但是,引用ben的话,就是,你估是拍pretty woman吗?
小昭这个角色演的非常好,角色本身也非常立体丰满。
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真实的女孩,她为谋生计照顾母亲会出卖身体,她会和吝啬的pat斤斤计较,说话坦白直接,不失聪明可爱。
TVB的片子里或许把她塑造成为母卖身的苦大仇深悲惨有志女,或者干脆卖艺不卖身的清纯女,但ATV的片子里,我们看到的是为生活奔波,向生活低头,但依然有梦想的可爱女孩儿。
小昭喜欢pat,pat也离不开小昭,但小昭还是选择离开,我很钦佩她。
因为相爱,所以懂得。
小昭知道自己得到了pat的爱,但永远得不到他的婚姻,她不哭不闹,只是静静离开,保持一份尊严。
即使后来见到的小昭,更加变本加厉的化妆工作,但亦为她那份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感动。
而pat,却是由头至尾的令人失望,他亦是静静地看着小昭离开,没有也无法再去挽回什么,因为他亦了解自己做不到。
所以pat的角色也塑造的不错,他的小气,好色,到后来的实际,虽然不讨喜,但至少肯面对自己的内心,至少真实。
大律师和按摩女结婚,真的差异太大,如果小昭和pat在一起,可能真的会一世活在自卑里。
这令我忽然想起了魂断蓝桥里myra的自杀,即使小昭可以读书找体面的工作,终究洗不了自己的底。
我始终赞叹的是编剧的敢于面对真实。
包括ben的结局。
既没有和倒追他的女律师一起,也没有和我们可爱的老板娘一起。
是的,那不符合他博爱的心。
让他转性,也许我们会满意,但太牵强。
关于蚊蚊演的法医和魏俊杰的连环杀手男,我对不明不白虽然不满意,但也赞叹编导的开放式结局。
queenie和杀手看上去势均力敌,queenie赢,太老套;queenie死,谁都不愿看到她被放到解剖台上。。。
其实我们想要的,不过是验证queenie的推测是否合理,事实证明,她确实比winnie高出一筹,让我们欣赏她的才智,还有执着。
这个剧里确实前面案件太多太杂,以致有些问题没有来得及一一交代,我的心里也有很多疑问。
好在主要问题都得到落实。
这个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看TVB的很多刑侦片为了剧情紧凑,导致警察这条主线的无数亲朋好友悲剧迭起,案件频发。
故事精彩,但太脱离现实。
所以这个有很多无关主线的案件,散是散了点,胜在可信。
关于后来winnie和joe选择罔顾法纪去灭掉杨伟森,我相信百分之八十的人是可以理解的。
当法律只是一个工具,被人玩弄操纵,失去了法律本身的意义,当某些人活在世上威胁他人的安危,却始终逍遥法外,是需要有英雄站出来的,我们应该钦佩他们的勇气,也为我们的法律不健全而感到悲哀。
其实编剧还是在前面做了铺垫,比如那个为了自己小孩和别的小孩安全去杀另一个父亲的父亲,就是他们的范例。
我想导演想让我们明白的是人性,是现实,是法度之外的法度。
当年《壹号皇庭》的三兄弟组合至今还记忆犹新,年初的时候又翻出来看了两遍。
不得不感慨邓特希编织的故事太让人感动。
不知道是先为演员而确定的角色还是演员们演的实在太逼真,让人觉得谁就是该谁演。
这部片开始其实是不感冒的,因为觉得无非又是普通的警匪片。
而且对tvb的一系列剧已经失望透顶了。
看在邓老编的份上,坚持看下,等看到第3集开始,已经入迷了。
吴启华和苏永康演惯专业人士,很ok。
陈启泰给我很大惊喜。
亦正亦邪。
吕颂贤的令狐冲太深入人心,这次这个阿sam又是力作啊。
陈秀雯、张文慈和万绮雯给我惊喜。
这才叫专业好伐?
那个徐**的警察像什么啊?
其余各种人都是个性十足,大胖子林雪搞笑十足,老大其实也是很文雅的黑痞子啊,哈哈。
各种萌。
各种案例也是tvb从来没涉足过的。
离奇啊。
反正一句话,越看越精彩。
这是一部值得慢慢品味的剧,这是一部尽量贴近现实的剧。
现实中,案件不会一件结束才来一件;现实中,一个人需要同时负责不同的事务;现实中,不一定每个案件都能有最终结果、不一定都能找到关键证据。
有的人认为剪辑混乱、结局烂尾,但如若认真地看完,你会懂得编剧、导演的用意,正是因为生活就是这样,我们或许会有抱有不同的疑问、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剧情发展、或是对某些事的一无所知等等,但这就是生活。
可以说是精彩、也可以说是平淡;可以说充满黑暗、颓丧,也可以说还有着希望与期望。
这是一部群像剧,里面有很多的角色,但感谢众主演的演技魅力以及编剧的强大功力,使这些人物角色丰富而多层次,人物关系发展错综复杂又耐人寻味。
这是一部尽可能反映社会百态的剧,通过案件、人物角色的发展等来展现现今社会。
与以往的刑侦、法证剧不同,这部剧除了有变态杀人狂、黑社会问题外,还有涉及医疗纠纷、死因鉴定、同性恋、校园暴力、家庭虐待、不良瘦身、精神病、安乐死、老年人关怀、自杀、路见不救、执法恰当性等敏感又现实的话题。
编剧不仅仅是惩恶扬善,还在告诉我们,不是每个案件都可以查到头、不是每个案件的裁决都能完全符合观众的设想、不是每个当事人在审判里都会得到应得的法律结果,这其中,有值得批判的、有值得反省的、有值得探究的。
也许有时候我们觉得累、觉得沮丧、觉得茫然,但编剧再用一句话来告诉我们:生活还得继续,人生本就是这样。
不可能一直阳光灿烂、无风无雨,但也不会一直沉静黑暗。
若心怀希望、明天还是会有期待、前路还是会有花香。
照这个思路,那就会明白,结尾并没有烂尾,我们似乎就可以理解joe的选择、可以想象Dr蒙与连环杀人犯的结局、可以知道重案组往后的工作。
结局看似没有将所有的事情交代清楚,但结局恰恰表达了全部的事件后续:joe会承担其应负的法律责任,两位好兄弟还是会尽力去帮其进行辩护;重案组还是需要继续调查之前未有完结的案件,绑架案、自杀比赛案等等,在工作之余等待着madam的醒来;或许会等来Dr蒙的尸体,但也许还会换来缉拿凶手的关键证据;Maggie会继续处理和女儿的问题,但身边会多了herry的陪伴;Pat也许不会再遇到小昭了,但仍会心中留有小昭的一个席位;Ben会继续他对女人的态度,但工作中除了专业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性;律政署、律师楼的人还是会在庭上针锋相对,庭后一起放松人生……当然,这仅是我个人对结局的小小理解,不等于编剧的想法、不代表全部人的看法。
但我想,这正是编剧所想表达的,结局只是这个故事在这一阶段暂告一段落,但生活仍在继续、故事仍未说完的。
最后,编剧没有忘记这部剧的剧名——法网群英,所以里面所秉持的公平、正义信念一直贯穿,当然制度并非完美、调查不一定能将真相还原、审判不一定都符合观众认为的“公正合理”。
但这部剧的拍摄手法正是告诉我们,当观众没有了上帝视觉,当我们都和剧中的人物一样,只能当案件发生时开始往前探究,调查走访取证解剖盘问审理,经过一系列的流程动作,面对最后呈现出来的证据、事实,根据现行制度进行裁决。
因为我们都不是当事人,我们没办法真切的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我们需要去衡量、需要对某一个人某个行为某件事去进行界定,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因此,我们的心中需要有那么一个信念的存在,虽不能做到每一件都准确无误,但在制度之下仍要尽量的使每个人每件事等到公平公正的对待,使作出的结果都经得起推敲。
这,也是法治精神的一个体现。
所以谁再来关心我的胃?!
一、看到第三集:1。
好啦里面的人有越看越帅气!
2。
香港是不是卧底特别多?!
几乎每部片都讲卧底。。。
3。
有不能接受的事发生的时候的七个心理变化阶段是:震惊、否认、愤怒、谈判、抑郁、测试和接受。
4。
出来做卧底要记住三件事:1.不能承认自己是当察;2.死都不能承认自己是当察;3.打死都不能承认自己是当差。
5。
英美法系的表示看不是很懂,但是还是可以学到东西。
感觉陪审团好不可靠哦。。。
二、第四集讲犯罪的主观方面嘛,可以多看几遍。
是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另外,老师说过被勒死的一定不会是自杀,学术上怎样就不清楚了。。。
三、一口气看到第八集,里面的人都是假哭的。。
对香港的法律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集讲放狗咬人的,误杀和意外事件差别很大的窝。。
之后把每一集都讲什么记下来。
第九集,讲消防员和跳楼者,案件会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影响性,但是还是要保持公正。
第十一集,老师强奸学生的案件,陪审团妨碍司法公正。
第十二集,讲pat和那个北妹的纠纷,那个辩方女律师从细节入手,很棒。
好多案件都有好的开始而没有完美的结局啊。。。
感觉越来越好看了,干脆学香港法去香港做律师算了。
第十三集,前妻这段好感动啊,这片越来越好看了。
17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现在对香港法律很感兴趣啊肿么办。。。
18集,好喜欢laura姐。
以后去做检查官好了,不过检查官压力应该很大。
接触到法网群英是在看了五部壹号皇庭之后的事情了,在看法网群英的同时,也有在看刑事侦缉档案1,还有TVB热播剧法证先锋3。
法证先锋3是最先看完的,因为实在抵抗不了视帝的魅力。
接下里的时间里,刑事和法网群英交替着看,有时看看刑事,有时看看法网群英。
但是很快,在这两部片的对比中,刑事被比下去了。
刑事那种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TVB剧,一贯的套路,一贯的台词,实在仅用于消磨无聊蛋疼不想撸管的时间。
法网群英就不同了。
单看着片名就觉得霸气外露,且分量十足。
先说说片头吧,虽然我对影视知识所知甚少,怎样的剪辑称为好,怎样的称为不好,我是不会从专业角度去分析的,但是就从个人观感上来说,这部片的片头,好过太多太多的TVB剧,不愧是邓特希的作品。
开头的音乐,色调,让人看的很舒服,多多少少有点美剧或者英剧的影子,不像是本土港剧。
剧情方面,比较特色也同时遭人诟病的就是多个CASE同时进行。
以往的法律剧,通常是几集只讲一个case,壹号皇庭就是这样,并在case中的闲暇时间加入个个主角的私人感情生活元素等。
法网群英就完全不同,虽也在case的闲暇时间加入主角们的私人感情生活,但是case却不是一个接一个,而是好几个case交替着进行。
这样做使得整部片节奏很紧凑,不拖拉,同时有多几个CASE看,也让电视剧更吸引人。
在紧凑的节奏中,加入主角们的感情生活,私人生活,就像是在汤中加入了提鲜的材料一般,使得整部电视剧节奏紧凑之余,更能感受到人情冷暖。
其二,本片中加入杨伟森这样的变节无间道角色,可谓是一大亮点。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特别希望看到一部电视剧,能融合很多元素在一起的这样一部电视剧,例如融合法证,警察断案,法庭戏,无间道等。
虽然这样的布局很有可能会导致电视剧的主题不那么突出,但是只要导演编剧处理得当,应该不难驾驭。
就好象这部剧中,法庭戏还是比较突出的,其他的更像是在推波助澜。
例如最后阿joe认为靠法律是制裁不了杨伟森这样的人的,每个元素的存在,都能最后融合到法律这一主题上,这样的英明之举虽不是前所未有,但是在TVB剧泛滥的今天,这样一部剧足以把TVB剧打击的体无完肤。
人生哲理方面,前面没看出来,但是看最后一集的时候看的比较认真所以比较有感触。
“我不知道去哪”,“还是得继续生活的”,“我还不能走”,“你可以走了”,这几句话特别像爱尔兰剧作家赛谬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干嘛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就如同等待戈多一样,这几个外表看似风光的大律师,纷纷在自己的人生中迷失了方向。
而他们等待的,就是一种希望,能让他们活下去并且活的有意义的希望。
结局。
这部片的结局是最有意思也是最有争议的地方了。
看了看网上的评论,好多人不明白这部片的结局是什么结局,甚至有很多人觉得这部片的结局被剪了,没播完之类的。
那我们就假设我们看到的结局其实真的是结局吧。
我来说说这种结局的感受。
1,Queenie到底死没死2, madam从昏迷中醒过来没3, 杨伟森到底死没死,那两个镜头是怎么回事,一个镜头是阿joe杀了杨伟森;一个镜头是阿joe没杀杨伟森,开了两枪后把丢在一旁的手机给了杨伟森,离去,然后杨伟森打电话求救。
其实这三个问题,除了邓特希本人,没有人知道最终的结局安排是怎么样的。
也就是说,在这部电视剧里,邓特希破天荒地颠覆了我们的习惯性思维,即电视剧是要有结局的。
以上的三个问题,作为观众的我们,都回答不出来。
都回答不出来,这就对了,这就是邓特希要的效果。
我的感触是,电视剧如同生活,如同人生,在邓特希的这部电视剧里,没有所谓的“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亦没有“王子为公主报仇了以后隐居山林”此种云云。
这样的一个结局,已经是一个结局,何必要交代的那么清楚呢?
每个观众都有属于自己愿意看到的结局,这个结局就留给大家自己去猜想,自己去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结局。
他们所表现的,所爱的,所关心的,所经历的,都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事实,但这些,不是事实之全部。
-法网群英
看惯了TVB的剧,有时候很难适应ATV的节奏。
初看此剧的时候很是喜欢,难得的视角,对白也很有趣有些角色让我由衷的喜欢,很有爱的说。
但是好多地方交代的不清不楚的,看起来很是辛苦,虽然TVB拍的此类剧交代的很清楚让我觉得有些浪费我IQ,但是ATV介好多就是一笔带过的.....想得我很累.....哎,看到30多集了....撑不下去了,尤其是当我知道权姐和sam哥的虐戏之后,我超级无奈.......我不想在看到孙明华了....她若是和徐娇,我还是可以很喜欢她的.....还有Joe,你若是真的没feel,就别老和孙明华凑合.....受不了呀
何为正义?
这个开放式的问题可能会从不同的人理解中得到不同的回答,但是其中法律就是正义这个回答一定会有一席之地。
所以很多的律政题材电视剧都会使用法律的角度来保护受害者用来彰显正义这个套路,当然,最后剧情一定很圆满,这样既满意观众心理又满足收视保障。
然而,对于邓特希来说,他这位现实主义的理想者,总是喜欢微妙地不动声色地扒开真相告诉观众,法律究竟是什么,打个比方一般的理想电视剧,主角总是能和观众一样从上帝角度看破真相,找到凶手,替受害者找回公道,完美地就和买了攻略书打游戏一样,虽然初时快乐但是用多了就索然无味了。
而邓特希的剧,估计就是一个开放式游戏,你丫的能想到的想不到他都能安排上,但是依旧合情合理。
他会用不同地case告诉我们,法律是程序是证据是衡量,故事再动人该坐牢还是要做,神经病就是会轻判,好人坏人可能是同一个,你看到的一切可能都不是真的,没那没多鸡血,但是生活依旧要过下去。
邓特希是专业剧的开山鼻祖,但是在我看来,他更是能将中文电视剧美学深度进一步提升的大师之一,因为他的电视剧和同期的电视剧相比就如同喜洋洋和翡翠森林一样,前者算是阖家团圆幼儿可看的速食,后者则是吃了一次就年年必吃的时珍。
这个差距只有读了书有知识的人才能理解。
说到剧情,多人群戏依旧是邓特希的偏好,但是不变的是他的御用:吴启华。
这位至美专业户这次从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改线去做地藏王菩萨,不过胜在颜值演技发际线依旧在线,实在是我等世人的福分。
虽然女友死这个梗难变,但是复仇总比被动接受要看的让人快乐。
真心不好看啊。。。人物太多太杂,案子无聊。
是邓特希呀。叔叔阿姨们都吃了防腐剂啦,逆生长啊~主题曲灵光的。
都是香港的老人们了~很期待的心情看了第一集,变得有点失落。老面孔们虽然都表现的很好,但是还是感觉有点。。。
吴启华的颜值挺能打的,案子吸引力欠佳呀
看不下去
看了一集,好像同时在看妙手仁心壹号皇庭和刑事侦缉档案.好神奇~大爱万绮雯~这个班底,慕名啊!
留悬念太多。装逼。
如果只拍25集,会更出色。剧情不错,角色塑造有缺陷,除Ben、Pat、阿海和小昭,其他人物似乎都不够鲜活。这部剧黑CIB的意图太明显了。另外,ATV是从哪里找来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群演啊!
太让我失望了。 剧情乱
看过的港剧中TV剪辑逻辑最混乱的一部。邓特希明明想说一个70集的故事,所有的资源却只能对半开,怎么过瘾。可是光就这个阵容,五星都嫌少了。ATV世界末的华丽。
个个案情冷峻残酷,不能再邓特希更多。有几场结案陈词简直可以拿来当教案!但感情线方面简直不敢恭维,编的什么乱七八糟莫名其妙。孙明华和JOE,两个人气场各种不搭,怎么看怎么别扭。张文慈太漂亮了,不走性感路线穿干练职业装反而更性感,最后结局真唏嘘;蚊蚊戏太少,结局更让人茫然。。吕颂贤的古惑仔还是很帅
虎头蛇尾,看不懂的结局。
ATV的片子看得不多,但印象都还不差,比起最近两年的TVB片子,光是演员阵容就值得推荐。当然内容感觉和壹号皇庭有点类似,毕竟是一个导演的作品,还有部分相同的演员,很怀旧的感觉
......港剧真的没什么必要看了,吕颂贤保养得很不错,可这又不关我事。
我不得不说,虽然《法网群英》不是tvb出品,但是真的让我有儿时tvb的感觉~吴启华、万绮雯、苏永康……好像没有老,只是岁月在他们的演技上略有展示~这才是港片,!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每个人的追求不同,人活一辈子,正义在心中!
人物有些多
看完就知道为毛tvb人气高了,因为atv总是不给你想看到的结局,赤果果地把现实撕给你看。从案件的广度、深度、复杂度和现实意义上看,超过一号皇庭了。可惜是超预算了还是有续集计划,啥也没说清楚就结束了。要不是因为这大烂尾,就给五星了说。
看得有点混乱啊...tvb的看得都腻歪了,亚视的风格不错
案件参差不齐,虎头蛇尾。。整个故事也不完整,错漏百出。。纠结的一个电视剧。不过阵容真是还不错,个别案件也还出彩。。
真实,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