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题材吸引,看了这部09年的老片,两大重量级影帝飙戏,还有《壮志凌云》的Tony Scott执导,应该看点更大一点。
一切一切都是向着8分片迈进,但往往在最重要的环节上失色很多,Tony Scott没能驾驭整部影片的节奏,让一些本应该更好的细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此片不幸的排在我最失望电影排名的前3甲。
PS:Tony Scott成立了独立制作公司后,以名气吸引了大投资大牌明星,却在这次一败涂地,希望以后一切顺利吧。
Good luck
地铁隧道里隐藏着一个杀人的变态,他用杀死的人喂养老鼠。
女主角在等地铁时睡着,醒来后发现地铁站里已经空无一人,出口的门也锁上。
这时突然驶来一列地铁,女主角上车后发现车里没有其他人。
车刚开动一会儿就停下,突然,女主角的一个男同事出现在车厢里,在他企图强奸女主角时,被杀人变态拖出车外。
女主角逃跑时遇到在地铁站里生活的流浪夫妇,她求那个男的带她去找站里值班人员。
他们在轨道旁边发现那位奄奄一息的男同事,很快他就死了。
与此同时,那对夫妇中的女人被变态抓走,他们养的狗跑出来,被那个男人看到,于是抛下女主角去找妻子。
女主角找到报警通话机,与值班员联系上,值班员正要给她开门,那个变态赶到值班室杀了值班员。
女主角通过报警通话机听到值班员被杀,又跑到那对夫妇所在的地方,和那个男人一边逃跑一边找他的妻子。
他们在正隧道里,地铁又开了过来,车停下后,那个男人上车找抓他妻子的人,女主角赶到车上时,他正被那个变态杀死。
女主角又继续逃跑,在一个地下室里被那个变态抓住打昏,然后把她放到下水道的铁笼子里。
女主角苏醒后在铁笼子里找到出口逃出来,打伤那个变态,然后救出另一个被关在笼子里的下水道清洁工,两人一起逃跑。
他们跑到一间放着各种医疗器械的地下室,那对夫妇中的女人被绑在手术台上,他们以为她已经死了,又继续逃跑,随后赶来的变态杀死了刚刚苏醒的那个女人。
他们跑到变态住的地下室后,变态也追赶到,杀死了那个清洁工,然后继续追杀女主角。
最后,女主角终于杀了那个变态,跑到地铁站的候车处,那对夫妇养的小狗也跑到她身边。
这时已是新的一天,人们陆续进来等车。
本片是一个变态者藏在地铁隧道里杀人的故事,情节比较紧张和恐怖,休闲的时候看一看还是不错的。
结局还算是圆满型的,变态者和配角都死掉,女主角活了下来。
片中那个小狗很可爱,它的主人都死了,它却每次都大难不死,最后找到女主角依偎在她怀里。
视觉上血腥的冲击是感受到了一些。。
当那杀人狂出现后 ,我就在想,是不是全篇重点会放在对杀人狂背景的揭示上 ,然后惊我一下 吓我一跳。。
就想恐怖蜡像馆一样 结局来个交代 。
结果 ,什么也没讲 ,杀人狂死了,女主角获得了重生 ,就这么结束了。。。
汗到了我 难道这部影片是想抨击那地铁系统什么的吗?
不过 全局几乎在地铁 地下道全部完成 情节紧凑地我看完了不会觉得烦也算一成功之处啦。。
(仅是自己看完的想法。。
纯主观而已)
虽然觉得电影剧情不合理,而且很多东西没怎么交待清楚,如为什么会有一个医疗实验室等,但恐怖的气氛还是营造得不错,假如对剧情要求不高的观众可以一看。
导演力图渲染一种恐怖的氛围,但如果这种恐怖是不符合人类逻辑的,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女主角的种种举动在看到结尾之前,完全让人觉得是帮凶的感觉,正常的逻辑应该是女主角在错过那地铁是被管理员或是清洁员发现,在发现末班车来后又有一辆地铁,连电子显示屏都没提示了,竟然还敢上,而后吉米说神马不能出去,那难道有司机开一晚上的车?
疲劳驾驶......还有更过分的,女主角在紧要关头往往犯傻,在可以救人的关头都发呆去了,让人实在无语。
英国的恐怖片,但是看中文名字,和上周的灾难何其巧合?
女主角是Franka Potente,Lola Rennt(罗拉快跑)里的罗拉,地点是伦敦地铁,因为错过末班车而被困车站,继而经历了噩梦般的一夜。
有些恐惧特有同感,我5岁的时候第一次和妈妈出门去南方,经过很多那种旷野里的小站,停车时间又短,我从来不敢下去溜达,等火车都开起来了,还每每幻想和妈妈走散了,自己被遗忘在这没人的车站上,不知道要面对什么样的命运,就是那种的感觉......剧本方面,相比起美国恐怖片,对白要有趣多了,英式幽默,还可以看出些人物的个性。
情节就不相伯仲了,都有很多令人郁闷的地方,比如:哪儿危险大家往哪儿跑啦,明明能解决敌人却放过了最佳时机啦,总之急死人不偿命。
Franka Potente好像还在拍罗拉,就知道一个劲儿傻跑,好像伦敦奥运的代言人一样不知疲倦。
记得在The Bourne Identity里她也是疯跑,已经快变成银幕阿甘了。
导演 Christopher Smith是新人,唯一让我注意的是他很喜欢用手持肩抗的方式,大概是为了营造恐怖片经典的“被窥视感”,所以大多数镜头都有着微微晃动的呼吸感。
结尾的处理很喜欢,女主角象个homeless倚在墙角,看着懵懂的人们来赶早班车,少顷,有个人过来,扔给她几个钢蹦。
还有,我从昨晚开始看24的第4季了,过瘾啊,还是那么吸引人,欲罢不能:)
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
1女主跟个傻子一样,你偷袭了怪物,把怪物杀死,这个电影不就结束了吗?
傻不傻傻不傻?
最后都被黑人给控制了,还不补刀?
真是急死我了!!
还不结束!
2女主有神经病,喝完药喝成傻子了,结尾最后还在地铁站里笑,你说你坑,队友坑完了没?
把我都给急坏了,怪物她妈都被黑人给控制!
你怎么还不补刀,还不补刀??
3这里剧透(怪物没死,因为杀人狂培养了许多怪物,最后女主笑了笑,女主的笑己经暗示着事情还未结束,事情会循环下去)
噬血地铁站,也是晚上看的,先是上网查了一下这片子的介绍,大陆这边没动静,台湾那边的博客们把这片子骂的半死,认为是烂片,白白糟蹋了他们230新台币。
个人感觉还可以,至少不是他们说的那么烂,情节塑造虽然有些不可接受,但气氛的烘托还是有一手的。
不过自那个野人现形之后,片子也就没什么悬念和刺激之处了。
总体来说还算是一部合格的恐怖片。
怪物、美女、血腥基本上都算合格。
个人感觉,既然是看恐怖片,就是自己去找恐怖的感觉。
既然是找恐怖的感觉,导演就应该允许我们去找。
所以导演安排女主角从光明的地方到黑暗,允许女主角一次又一次让自己身陷险地,都是为了观众啊。
想想看,大家看恐怖片都是有点恐怖的嘛。
一边想,别去别去,一边看主角去了;一边想,别这样做,一边看主角做了。
这就是导演在强迫我们寻找恐怖。
就像玩生化危机系列的游戏。
你明明知道前面可能有丧尸/丧犬等等东西,你还是不得不前进。
不要批评导演、主角愚蠢,一切都是为了观众啊~!
就说说女主有多少次可以直接杀死怪物的机会好了!!
特么的第一次破头,不补刀直接逃跑。
好了第二次,黑人把怪物打倒在地,按着怪物,你一个女主还能没看准。
没看准也就算了,在怪物戳黑人眼睛的时候你再补刀不行吗?!!!
在手术室时那些工具刀掉一地也没人捡一两件当武器,特么我真的不想再吐槽了。
心好累。
知道是剧情需要,可是这些bug实在让人太无语。
好无聊……
烂片
女主角是个大傻逼。
不好看
7.1分。这部不知为何,竟然忘记标了。地铁这个发生场景是整部电影里最打动我的点,其他的剧情部分基本都忘了,但是每当看到这张海报,就会想起电影中封锁之后空荡荡的地铁……也算是某种程度的独特和印象深刻了吧。
三星半
英国制造的恐怖,不错!
没创意的BT杀人狂,剧情多处狗血 。
除了莫明其妙的恶搞乔治·克鲁尼,还有变成金发的罗拉,这片就是垃圾。
好看!我16岁的时候看的,女主角是罗拉快跑的女主角
哎呀我的妈,把我恶心坏了。。
杀人狂魔的故事,告诉我们晚上还是要早点回家,否则难免遇到个怪物啥的。
居然吓到我了。
你叫嚣着要杀人你就赶紧杀了他啊磨磨叽叽的干啥玩艺。
A-
各种路人被坑爹了……
在明早要六點前起床上三千米高山的情況下,我竟然在電視上硬生生地看完了這部B級片。三點,睡覺。
剧本无太多新意,畸形杀手也是老生常谈,特效化妆造型似曾相识,偶尔闪现的黑色幽默是最大亮点,前半段恐怖氛围营造蛮奏效,后段血浆变奏败笔,剪辑上问题频出,导演基本功有待提升
对女主有谍影重重滤镜
【克里斯托弗·史密斯】导演处女作 ~【罗拉】“困”于地铁站,一部地下铁场景的没有逻辑的“罗兰快跑”;片名与“电台司令”的《Creep》同名 … 类似于《午夜食人列车》(2088);“高跟鞋”我认为可以排入“电影最佳奇形怪状武器榜”TO100中;钉在墙上的锁链就这么拽掉了,你肯定会说是因为“年久失修”的缘故 … 我懂;整部电影的来龙去脉不解释一下?尤其是不明背景下的“怪人”为什么还要穿条中裤,不如全裸!【11】 —— 1 —— 🔴 2004【40】 🔵 英国【10】【6月【🟢】【➊】】【2022 ▲ 293】【≈ 85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