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dlife 影後感幾經搬遷的一家人,落腳在絕美風光的蒙大拿(Montana)。
對於這美國60年代典型的中西部家庭,蒙大拿的野外生活像是三人共同的(後)青春期放逐,如同這一路不止地搬家每個人的心無處安放。
“You know what they call trees in a forest fire? Fuel. Do you know what they call trees up when a fire goes by? They call them the standing dead.”此時小鎮郊外的森林大火來得正是時候,起初止於鎮民交談仍不見其火的悶燒,與因丈夫失業而潛伏於家中的衝突步調一致。
找不到工作與自身價值的Jerry選擇去前線打火,自此影片的大半時間中丈夫/父親的角色缺失了,家庭的傾頹也搬上檯面。
太早結婚生子卻仍渴望激情與自我的妻子Jeanette,在Jerry的離去後卸下家庭角色的假笑,露出真實的迷失與焦躁。
隨著鏡頭不斷貼近那滿山焚燒,Jeanette的內心亦不斷地衝撞想脫離這個徒具形式的家,她選擇出軌,選擇回到青春年代的扮相,選擇載著14歲的兒子Joe到森林大火的最前端,對著大火質問丈夫的選擇。
卻沒想到,離著火太近,反倒成了自己口中的 standing dead。
看著14歲的Joe總不免讓我想到《一 一》中的洋洋,可能是因為他的工作是在照相館為別人拍肖像,可能和洋洋一樣在面對家庭成員的離去與各自迷失,他依然是導演的化身目睹這一切的發生,沒有太多自己的控訴,近乎遲鈍地僅在幾個重要場景流露自己的情感。
蒙大拿終於盼來了撲滅大火的一場大雪, Jerry的返家迎來最大的一次衝突,家庭徹底坍塌且無人知曉如何是好,這卻也是每個成員的重生之時,就像是那火後的山林依然會長新樹。
最後在Joe打工的相館裡,三人端坐在相機前,快門輕輕地響起隨之漆黑一片,家的長路未知且徐行。
平凡人的平凡故事,但在最后,照相的那一刻,我哭了。
人活着没有不苦的,遇到挫折是应该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一个如此简单的问题,但不同的人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对的事,做就对了;不对的事,不做就对了。
我喜欢这种讲述平凡人的电影,真实、现实、残酷、触动我心,让我明白到底该怎样活着、为什么活着。
感谢为这部电影辛勤付出的所有工作人员以及所有让我看到这部电影的好心人。
如今乔已经长大成人了,无法猜测那段不安的时光究竟在他心里留下了什么样的记忆,但是看到乔如今积极向上的样子,总算是多了一些释然吧。
那时乔是一个聪明的学生,正处在性格成熟期的他安静敏感,周围的一切他都细心地收到自己的眼中。
他们刚从另外一个地方搬到这个镇上,租住在单层简易的房子里,平淡的日子里,平静的生活着,父亲下班吃过晚餐后喜欢坐在沙发上喝两瓶啤酒,听着广播中橄榄球比赛的直播,用这样惬意地方式消解工作的疲惫.;母亲则一边辅导他作业一边收拾家务,他时常在偷偷看到父母的打情骂俏后收起嘴角微笑,家庭的温暖让他相信未来的生活一定也是美好的。
随即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父亲丢了工作,意志消沉,家庭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危机就在眼前,面对父亲的彷徨不前,母亲首先行动了起来,主动出去找工作,并且不太容易地得到了一份游泳教练的工作,乔也受到了感染,在照相馆找到了一份兼职,一下子父亲被推向了道德的风口浪尖,作为一家之主他必须行动了,好像是为了赌气,他找了一份十分危险并且要远离家庭的工作——去山上救火,母亲和他都无法接受,但是父亲还是依然出发了,留下了他和母亲来维持这个家庭。
后来妻子出轨了。
目睹这一切的乔有些惊慌失措,甚至愤怒,但他也只能选择接受。
父亲回来后得知这一切愤怒的去报复那个老男人,但是面对一个奸猾有钱的成功者,他的报复显得鲁莽无力。
父母后来分居了,他和爸爸在一起,有一天母亲坐车来看他们,乔给他们一家人自拍了一张全家福,他告诉父母他拍照是为了自己,谁不喜欢温暖的感觉呢!
父亲回来后母亲提出分居。
一听说今年保罗·达诺带着自己的电影处女作来到了戛纳!
小玄儿就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他的新作品!
因为他真的是一位非常迷人的男演员,他刻画的人物总是充满细腻的情感表达,令人念念不忘!
迷上保罗·达诺,必须从《阳光小美女》说起!
这个一脸忧郁、拒绝说话、只读尼采,憎恨全世界的 Dwayne,被保罗·达诺演绎的精彩绝伦。
2006年的这部《阳光小美女》改变了保罗·达诺的一生,而接下来的2007年,他出演了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血色将至》,与丹尼尔·戴-刘易斯飙戏!
让他的演绎生涯又提升了新高度!
你会发现看保罗·达诺演戏是一种享受,当他站立在镜头里。
肢体、表情与独白,都堪称完美,控制力绝伦。
他的外在表象,也透露着人物的内心。
他饰演的角色,泰然自若,你看到他就无法再将视线移开。
电影中的人物弧光,通过他的演绎,缓缓道来。
在跟大牌导演和演员合作后,他名声鹊起。
近年来,更是佳作不断,并且独立电影居多,这也展现了他对于电影的选择,有着自己独特的品味和喜好。
下面的几部作品,小玄儿都非常推荐,并附带之前的漫谈推荐文章。
2014年《爱与慈悲》生活就是那半瓶见底的可乐——北美新片《爱与慈悲》漫谈
2015年《年轻气盛》
2016年《瑞士军刀男》年轻的荒诞与生命的赞歌——北美新片《瑞士军刀男》漫谈
2017年《玉子》第70届戛纳电影节Day3:《汉江怪物》导演奉俊昊新作《玉子》不一样的怪兽片。
铺垫了这么多,下面就赶紧来介绍这部保罗·达诺自编自导的最新作品《Wild Life/狂野生活》吧!
影片的故事改编自理查德·福特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同名小说,保罗·达诺在外媒的采访中表示,当他看到小说的结尾,突然意识到:“这简直就是一部电影完美的最后一幕,也许我可以自己改编它。
”。
于是,保罗·达诺携手自己的女友佐伊·卡赞,带来这了这部自编自导的《狂野生活》。
这里再介绍下保罗·达诺身边这位背景显赫的女朋友,他们两个都是1983年生人,佐伊·卡赞的祖父是导演兼编剧伊利亚·卡赞,著名作品有《欲望号街车》。
佐伊·卡赞的父母也都是奥斯卡提名级别的编剧,参与作品有《命运的逆转》《艺妓回忆录》《本杰明·巴顿奇事》等等,可谓是一家子编剧功底深厚。
佐伊·卡赞近年来则是在演绎道路上,一路顺风顺水,这次更是帮助保罗·达诺编剧,同时还担任影片的执行制片。
这两位才子佳人,为人都极为谦逊,尤其是保罗·达诺更是非常害羞,这次他的导演处女作《狂野生活》被戛纳选为平行单元【影评人周】的开幕电影,他也是鼓起勇气,感谢所有支持他的人。
他曾采访中提到,从一开始,他就没有考虑过自己出演自己的电影。
因为对于他来说,细节决定一切。
第一次做导演,有着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精心打磨。
他更喜欢聚焦于镜头的背后,享受安排每一个细节的瞬间,而不是同时做很多事情。
保罗·达诺作为戛纳的常客,他表示每次从戛纳离开,都会带走一长串的电影片单, 作为未来需要一部一部去看的电影功课,其中他还特别提及了台湾电影。
保罗·达诺作为导演的细节控,在他的这部电影处女作里更是明显。
镜头的运用与几段交叉剪辑,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对于整部电影的把控力,作为处女作来讲,完成的相当不错了,尤其是前1个小时里,处处看到得到亮点与用心。
虽然剧情后半段有些平,但是最后结尾又收了回来。
这样认真的作品,非常值得鼓励,潜力还是有的。
这里再提一下影片的摄影师:Diego García
以及两位剪辑师 Louise Ford 和 Matthew Hannam,他们参与的作品有《女巫》《瑞士军刀男》等等。
相信很大程度上,保罗·达诺与他的团队一起,完成了这部可以打70-80分的处女作。
影片讲述了,少年 Joe 跟随家人搬到蒙大拿州后,逐渐见证父母婚姻出现危机的故事。
电影从美国典型的父子美式足球练习展开,固定的长镜头下,人物的运动轨迹早已被精心设计,父子一会儿走出镜头,一会儿又回到观众的视线。
沉稳大气的开场,最后跟随着人物,镜头开始移动,进入了这个三口之家。
母亲、继父、儿子三个人物努力的试图在蒙大拿生活,却渐行渐远。
在三个人分别找工作的桥段里,声音与画面的错位剪辑,让观众感受到当儿子通过打工,希望保持家庭稳定的同时,父亲却已经走向了逃避的道路。
而母亲的焦虑与失控,更是通过儿子的视角,被慢慢放大。
电影里除了几个精致的固定长镜头,还有几处沉稳的摇镜,甚至是手持摄影的效果。
分别根据Joe的主观视角,进行自然的切换。
客观镜头交代剧情之外,交替着使用人物第一人称视角,让观众跟随Joe,观看这场《狂野生活》——见证父母的婚姻危机。
影片中,Joe在室内观察母亲与继父,在户外向房间内偷窥母亲与情人,以及在车内向外张望,很多镜头的设计,让平淡的剧情,有了新鲜的观感。
这位饰演Joe的澳大利亚小演员可不简单,跟凯瑞·穆里根和杰克·吉伦哈尔搭戏,非常自然且毫不做作。
他眼神里的内心戏,一点也不比保罗年轻时候少。
保罗·达诺也表示,在做导演的过程中,更是感受到了好演员的魅力。
他切身感受到,当导演看到演员在镜头里出色的表现时,内心是多么的激动。
影片除了刻画人物,对于蒙大拿的环境呈现,也为影片加分不少,同时也通过荒野的环境,烘托影片《狂野生活》的气氛。
唯一有点可惜的是剧情的后半段,尤其是高潮部分凯瑞·穆里根和杰克·吉伦哈尔的夫妻吵架飙戏,感觉对表演的把控力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毕竟是导演处女作,除了演员的把控外,其他都已经非常可圈可点了。
作为影评人周开幕电影,也可以看到影评人们对于保罗·达诺的认可。
最后也希望这部影片可以在北美大银幕上发行,或者来一下TIFF也好。
据说保罗已经在准备自己的第二部作品了,看来他的创作之路,还很长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由于之前被友人吐槽,小玄儿喜欢的男演员都非常“特别”,这里偏要提一提,除了保罗·达诺。
小玄儿还非常喜欢《帕特森》里的亚当·德赖弗,《水形物语》里的迈克尔·珊农,当然喜欢他们可不是从这些近年来的大片,而是2014年的《年轻时候》,以及2011年的《存身》开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
年轻的不甘与年老的失落——电影《While We're Young》漫谈作为父亲的使命,杰夫·尼克尔斯执导——北美新片《午夜逃亡》漫谈
小玄儿最新喜欢上的年轻男演员就是在《圣鹿之死》和《敦刻尔克》中都有出色表演的巴里·基奥根 Barry Keoghan。
在男演员方面,颜值绝对不是第一位的,而是演技!
你怎么看呢?
2018年小玄儿记——————————————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新老电影混剪系列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这就是关于中年危机或者更进一步关于人生意义探索的电影吧,大火象征着足够的一个重大目标,一场人生搏斗,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在求索失败后也象征着每个人利用死亡这个巨大恐慌来掩藏日常生活的迷茫或整个人生的无意义,妈妈带着儿子亲眼目睹火灾的现场,让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去理解父亲中年时迷茫确实过难了,如妈妈所言指代出的隐喻,有的人就像火灾中的燃料,而有的人就像行尸走肉。
女人更早能能参透人生的真相,更现实的生活,丈夫孩子美好的生活就有意义,但是一旦崩塌也变成了受害者,毕竟,写故事的人走了,这个社会也不允许女性来主导故事,孩子在成年人虚构的童话世界,突然被掀开了背景的幕布,隐喻看到血淋淋的现实透出黑暗的光,而中年人面对年轻憧憬的美好生活逐渐残破,有钱男人(成熟男人)让这张残破的生活之网牢固,金光闪闪,收容其他破网上泥土挣扎无处可逃的其他母蜘蛛。
最后不出所料的人为纵火,让孩子明白了了平静的生活下暗藏着人类的狂野和超越动物以后的诅咒对人而言是多么可怕。
结尾,和解,成熟而富有希望,每个人都在挣扎着努力或者,怀着美好的期待。
宁静,是一个家庭的和睦,不可或缺的成分,它可能源自于精神层面的安逸,也会由经济因素所影响,而一个家的解体与崩溃,是轻而易举的,如果存在一个平衡点,那么势必会有失衡的时刻,而只凭爱,是无法维系这个平衡的。
一对夫妻的争吵,往往最直接的受害者是小孩,他们不可避免的因为某些选择而代表对应的“立场”,但不可否认,倘若以孩童的角度去洞悉事件的真相,跟随着宁静下的狂野,逐步失去控制,直到悔之已晚,能以最清晰的距离看清来龙去脉,引发最深的思索。
以一位父亲失业为引,故事里这个看似平和的家庭,开始往一条不归的道路前行。
只因一个细微的抉择,是一切争吵的起源,足以摧毁一个本就支离破碎的家。
无论是自尊心在作祟,或是难以言说的苦衷,皆是生活的寻常,人性的琐碎,其复杂性衍生了多种可能,我们无可奈何又甘于堕落其中,被命运的分叉左右。
生而为人,逃离是每个人都曾妄想,又怯于付诸行动的一种假想,被环境所困,被人情所困,生活是每个生命必须经历的监狱。
影片若撇开原有的表象不谈,其实所有人都有过逃避的倾向,父亲借工作的缘由逃避“家庭捆绑”,以搬家的理由逃避“过往”,以愤怒的理由逃避“谴责”;他的妻子心中早已不安现状,丈夫失业,正是她逃脱的“机会”,而她心中的野火也按耐已久,她的渴望让她逐渐步入无法挽回的深渊;而一位尚未成熟的少年,从始至终都处于旁观者的视野,成了这一场狂乱的唯一受害者,他凭自己的方式逃避争端,试图缓解但无能为力,只有通过一张全家的合照来纪念曾经的完美无缺,而他并没有做错什么。
真正荒唐,令人遐思的,是整个故事里少年出奇的冷静,似乎已经看透了结局,而不为所动。
平稳的叙述里夹杂的暗流涌动,令故事增色几分,愈加饱满化,若静下心来欣赏这一段生活的繁琐,在宁静里体会生活的荒谬,暗藏的喧嚣,或许才能明白生活的闪光之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蔚蓝深影”,有经典,有冷门,有高分,有热门,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分享!
电影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大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与行动,没有出现孩子早熟到可以用智慧来解决两人纷争的情节,挺好。
在这部电影里,孩子就只是普通的小孩,他没有能力说服父亲不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山火,也没有从道德层面审判母亲的虚荣与出轨,他只是对这场生活中的山火猝不及防,无力招架,在面对父亲的询问时,诚实地告知他所知道的一切情况,在当时,我以为他会为了家庭的圆满而隐瞒母亲已经和那个老男人发生了性关系的事实,结果,他选择把真相告知,让他父亲自己去面对。
他很勇敢,即使看到父亲气急败坏地点燃第三者的房屋引发冲突时,他奔跑着想逃离这荒谬又狂野的生活,最后还是选择去警察局,去面对他无奈的父亲。
夫妻两人的感情,最终的好坏还是决定他们两人中,作为孩子,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留住自己最美好的回忆!
近几年,很黄很暴力的美剧中出现了一股清流——《我们这一天》。
这部剧没有暴力没有性,没有任何吸人眼球的爆点。
它就是靠着描写普通人的家庭生活拿下三季豆瓣评分最低9.4的惊人分数。
一向最恨鸡汤的观众,却不约而同为这部鸡汤剧献上了膝盖。
看似最平常的生活细节才最能戳中人。
今天石头姐要介绍的也是一部毫不做作,快狠准,幕幕戳人心窝的影片。
《狂野生活》
本片是演员出身的保罗·达诺的导演处女作。
演员玩票儿做导演的并不少见,可是处女作能拍得这么沉稳老练的真的不多。
豆友们的反应普遍是“成熟得不像处女作”,或者“这居然是导演的处女作?!
”《Indiewire》评价它是“绝妙美丽的处女作”。
《卫报》评价它为“漂亮的作品,细致的表演”。
《Variety》评价它“以‘专家级’的准确性重新展现了一个时代”。
该片已经获得了三个奖项的提名。
烂番茄也给这部完成度极高的处女作打出了94%的好评。
导演保罗原来是极有天赋的演员。
保罗·达诺他在《阳光小美女》和《血色将至》中都有极其出色的表现。
即便是和艾伦·阿金这样优秀的演员出现在同一部电影里,他依然光芒耀眼。
左:《阳光小美女》(豆瓣8.2)右:《血色将至》(豆瓣8.2)这次保罗不仅是导演,还和女友佐伊·卡赞一起担任编剧。
导演的女友佐伊·卡赞也很值得拿出来扒一扒。
佐伊出身编剧世家,妈妈是《本杰明·巴顿奇事》和《艺妓回忆录》的编剧,爸爸凭借《命运的逆转》剧本获得过奥斯卡提名。
这次《狂野生活》被戛纳选为“影评人周”的开幕电影,这一对才子佳人也一起出席了。
保罗·达诺与女友佐伊·卡赞除了颜值和实力兼具的导演和编剧,演员们也毫不逊色。
男主是凭借《断背山》和《爱情与灵药》等经典作品被大家熟悉的杰克·吉伦哈尔。
《断背山》剧照这次吉尔哈伦饰演的是一个平凡三口之家中的父亲,杰瑞。
杰瑞是一个内向刻板,事业不成功的平庸男人。
《狂野生活》剧照 杰瑞女主由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迷倒小李子的女神凯瑞·穆丽根扮演。
《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这一次女神饰演杰瑞的妻子,珍妮特。
1960年,秋天,美国,蒙大拿州。
此起彼伏的山脉包围着蒙大拿,广袤的森林一直燃烧着熊熊烈火…
乔,是一个14岁少年。
跟随父母搬到这里生活。
乔是个聪明的孩子,即使频繁地更换学校,他仍是成绩优异的学生。
乔的父亲在高尔夫俱乐部工作,母亲是家庭主妇。
一家三口过着平静的生活。
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一家子其乐融融的生活。
父亲突然被解雇了,一家人断了生活来源...
即便没了生活来源,父亲却一直维持着自己可笑的尊严。
老板叫他回去工作,他直接拒绝了:我不想再为那种人工作!
做苦力,他更是一百个不愿意,他说:那是年轻人的工作。
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不得不开始工作,连乔放学后,也跑去照相馆打零工。
乔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父亲会跟他一起在夕阳下玩橄榄球,晚上一起看电视。
母亲会煮好一桌香喷喷的饭菜,饭后会辅导他做作业,一字一句都认真检查…
如今,马桶坏了没人修,母亲也不做家务了,家里乱糟糟的,而且一整天不见人影。
有时候,乔发现母亲出门前会打扮得特别精致,还会偷偷躲在厕所里打电话。
直到一天,乔下课回家,撞见母亲跟一个秃头老男人在家喝茶...
乔开始目睹,母亲和老男人热舞、搂抱、亲吻,甚至在一天晚上,看到有个裸男,从母亲房间走出来...
这部《狂野生活》是保罗·达诺的处女作,去年年初于圣丹斯电影节首映之后好评如潮,并成为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的开幕电影,提名了金摄影机奖。
豆瓣评分7.3,IMDb7.1。
有网友评论道:一个家庭从一丝裂缝变成了狂野生活,儿子在忐忑不安和家庭变故中成长。
导演保罗·达诺,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提起他演过的角色,你可能会想起来:哦!
是这个变态…保罗·达诺在成为导演之前,可以说是“变态”角色专业户。
他是《阳光小美女》中,那个自闭孤僻、阴阳怪气的哥哥。
他是《血色将至》中,那个极度疯狂伪善的牧师,与影帝丹尼尔·戴·刘易斯同台飙戏,也毫不逊色。
他是《瑞士军刀男》中,那个陷落荒岛,任性玩弄尸体的流浪汉。
他是奥斯卡影片《为奴十二载》中,那个凶狠歹毒的农场帮手。
他还是《恋恋书中人》中,那个内心孤独,精神分裂的天才作家。
保罗·达诺演过的变态角色,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
这些几近癫狂的角色,在保罗·达诺自带颓丧气质的外表下,被锻造得炉火纯青,极具张力。
但在《狂野生活》中,保罗·达诺却把目光,聚焦在一个美国的家庭上,他把自己阴郁的气质,放进了这部影片里。
这里面有个人不得不提,父亲的饰演者:杰克·吉伦哈尔。
有人说:杰克·吉伦哈尔的眼睛里,能装下全宇宙。
这种描述略显夸张,但不得不说,杰克·吉伦哈尔的眼睛确实迷人,深邃而有灵性。
2005年,吉伦哈尔凭借《断背山》中那个热情奔放、为爱痴狂的西部牛仔,提名了奥斯卡最佳男配。
《断背山》剧照在《狂野生活》中,他虽然镜头不多,但他能把失业时的焦躁、恐惧,以及发现妻子出轨时的暴怒演得丝丝入扣。
而少年乔的扮演者,是童星出道的澳大利亚演员艾德·奥克森博尔德,凭借这个角色提名了第24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电影中,艾德是这样处理这个角色:面临家庭的支离破碎,他表面上看不出大喜大悲,但内心所有的压抑和悲伤,都再他细微的表情里了。
比如,当母亲当着他的面与老男人接吻时,他先是震惊,接着又尴尬地侧转低头,然后又忍不住地再望向他们,不知所措。
这也要归功于导演在电影中大量地对人物使用面部特写,聚焦五官,虚化背景,真切地传达了角色内心的情感,让观众感同身受。
除此之外,电影中还使用了大量的自然光拍摄,构图精美,展示出美国西部蒙大拿州宽阔粗犷的风景美。
景色虽美,但整部电影色调阴冷昏暗,映射着人物内心的沉郁寡欢。
比如,电影中有一幕,是父亲刚刚收到被解雇的消息,他焦躁不安,他望向房间里的儿子,看到乔担心的眼光。
父亲走进房间,平静地对乔说:儿子,你不用担心。
说完,就独自跑到屋外抽烟,周围只有幽暗的路灯,昏黄的屋灯,所有的烦愁,都在这一明一灭的烟头里。
电影中大多数为静止的镜头,或平行移动的慢镜头,很少有快速的运动或剪辑,与电影的名称《狂野生活》截然相反,它的故事,也一点都不狂野。
“狂野”实际上预示着这个家庭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最终分崩离析。
电影的最后,一家人重新凑在一起,在照相馆兼职的儿子要求照全家福。
电影到此处戛然而止,很妙。
这一家人的未来要看他们自己的选择了。
有些电影经不起推敲,写影评的过程中就渐渐觉得影片索然无味。
这部《狂野生活》却正好相反,越是细细推敲,越觉得余味悠长。
影片值得几看,几看过后才更能品出其中的味道。
本文作者- 轻悟人生-“一个与众不同的电影公号。
”公众号: 轻悟人生( ID: qwrs668) 烂番茄94%,有人不信它比《我们这一天》更戳人心窝?
山火之后幸存的树叫做Standing Dead(仍然矗立的遗骸),就如同在影片中,家庭的山火之后,虽然每个人仍在继续前进,但是每个人都永远丢失了自己的一部分。
对于一个14岁的少年,成长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是看到父亲因失业不得不远离?还是目睹母亲在此期间渐渐爱上别人? Wildlife从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发生在偏远小镇的家庭破裂。
影片从一个远景开始,群山下,一辆列车从小镇缓缓驶过。
这里是Montana州,一个视山火如猛兽的内陆地区。
少年的家境普通,父亲在外工作,母亲照顾家庭。
但很快,父亲因失业变得萎靡不振,母亲为了生计重返职场。
也许是感受到自己的无能,也许是不甘于平凡的岗位,父亲决定应召去山里救火。
在山里救火,自然是十分危险的工作,母亲强烈反对但无济于事。
父亲走后,少年敏感地觉察到母亲的变化,不再打理家庭,电话上常常有着陌生男人的声音。
很快,他见到了母亲的追求者,一位腿部残疾的成功人士。
34岁的母亲留恋这份温存,贪恋这份虚荣,迷恋这份激情,所以她准备离婚。
父亲的反应激烈,还差点做出了蠢事。
但是当他们冷静下来,发现破镜难圆。
最终,两人还是分开了。
这部戏用了大量的固定镜头表达“观察”这个主题,包括这个少年也只是一个旁观者。
他没有抑郁,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表现出对父母的责备和失望,只是偶尔流露出对未来的不安。
在家庭巨变之际,他无能为力,只能做一个安静的,敏感的观众。
是他无情吗?
是他无能吗?
不见得。
他有这样的态度是因为他看到了母亲的挣扎,看到了父亲的幼稚,甚至在母亲的追求者上也看到了果敢。
他能试着体会每个人的难处,尽管这意味着事情的结局会是痛苦的。
他从家庭拥护者的角度疏离出去,像一个陌生人注视着家庭的瓦解。
他从某种程度上甚至比父母更勇敢,因为他第一个摒弃情绪主动发问,我们到底怎么办?当然没有答案,少年时期本来就是在重新树立权威的过程,父母褪去了无所不能的光环,一下子变成了普通人,为各自的弱点和欲望庸庸碌碌。
他看到了父母的缺陷,接受了父母的缺陷,并且从他们身上学习着如何真实世界生存。
于是,他成长了。
饰演少年的Ed表演精彩。
他来自澳大利亚,出演过不少本土影片。
从片后见面会的表现看,他对影片有着深刻的理解,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当然,影片中的明珠必须是Carey Mulligan,她承担了本片大部分的情绪冲突,把一个对现实生活不满,经历着中年危机的女人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可以柔顺,但是更多是顽强。
她在出现家庭危机时马上做出应对,重返职场;在发现自己丈夫没有担当时就想过好的生活,找更成功的男人。
她对于情人究竟是出于慕强的虚与委蛇,还是为了抓住青春尾巴的放纵,还是对于生活不满的反击,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她的自私,她的疯癫和她的挣扎都传神地表达出来。
最后表白我的男神Jake,一个可以演疯子演变态演懦弱文艺青年的真正的演员。
他在本片演技一如既往的稳定,演了一个普通人。
是的,只是一个普通人。
他很帅,但是在这部影片中,当他的眼睛通过镜头看着你的时候,你看不到他以往演的任何一个角色,只是一个流露着淡淡疲惫的中年男人。
这样的功力叫我怎能不崇拜他!
本片是演而优则导的Paul Dano的处女作,除了影片中有些片段太过刻意的表现呼应而牺牲了连贯性之外,完成度非常高。
尤其喜欢最后一幕,仍然是列车缓缓驶过小镇,一切似乎没有变化。
但是这次是母亲从远方回来,他们短暂地相聚,平静地对话。
这一家人在记录美好的摄影棚前,露出欲言又止的微笑。
依托于小说原本精巧的结构和缜密的细节,《狂野生活》的叙事平稳而具有张力。
保罗·达诺在改编时也并不是孤军奋战,他多才多艺的女友、演员佐伊·卡赞曾经参与编剧两人共同主演的电影,这次也义不容辞成为了他的编剧搭档。
两人轮流构思、分开写作的工作方式显然成效不错,《狂野生活》的剧作为演员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而演员出身的保罗·达诺自身的表演经验,及其在导演过程中对于演技的进一步认识,也帮助他更好地和演员磨合,演员似乎成为导演创作人格的外延
3.5 and where is carey's second oscar nomination?
Ladie-dah. You have to like the way I am. “Other people's incompetency made me rich. Money begets money based on no other principle.”
四处拼接的无风格优秀作文,让很多电影显得更好。美国北部风景大空镜,凯莉·莱卡特会怎么拍?男孩干摄影,《少年时代》如何冲洗胶片?《大师》怎样展现相片?到了保罗·达诺手里,只是铺垫他充满巧思的最后一镜的工具。男女主表演可怖。配乐太满。
少年眼中的六十年代美国小镇生活。父亲的逃避,母亲的出轨,让本来和谐的家庭顷刻间分崩离析。在这个三口之家中,最成熟的反而是孩子。他敏感地观察着一切,将一切压抑于内心,只是以平静面对凶险的生活。小男孩的表演拿捏得恰到好处,很有分寸感。
有点无聊...这种美国家庭的drama看多了...
平静而忧伤的人生啊。片尾字幕能听到男主呜咽的呼吸,终于哭出来了。
完全不狂野,从小孩子的视角见证着这个家庭的破裂分离
看完我都不知道他们为啥就崩了,可能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you could be anyone的Jo面临要不要告诉爸爸真相时的抉择了吧。http://www.indiewire.com/2018/01/wildlife-review-paul-dano-carey-mulligan-jake-gyllenhaal-sundance-2018-1201919723/
+半星 Time heals
干燥的家庭生活,最是易燃。大火蔓延时消防员都无用。故事其实很闷,但导演手法有灵气,会不自觉地沉浸。电影里凯瑞·穆里根的个人表演算是这几年比较好的了。保罗达诺不仅找了个长得像自己的小男主,还让孩子连心理活动和神态上都能有了自己的影子。
钱的重要性
没有用力过猛,人性刻画有几处可圈可点。
前段时间看保罗·达诺去CC总部挑片,在猜想标准收藏是不是要收录这部《狂野生活》,这类社会风情画倒是挺适合CC的。导演找来一个跟自己长相酷似的小男生来挑大梁,通过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讲1960年代的社会大环境,一个普通家庭被悄无声息的影响,森林大火其实更像一个危机的隐喻,预示的不止是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还有社会当时面临的危机和恐慌,而且从母亲这个女性角色的身上,甚至可以看到之后女性运动的缩影,可见导演的野心,他不没局限于一个故事,而是有意思去做更深层次的思考,属于比较有品位和导演意识的那种新导演了。7分
14岁的少年,还没开始反叛,就撞上了父母的反叛。觉醒是种煽动,是种绝望,是种痛苦的期盼,是种矛盾的愉悦,而戏也都在那种颤抖中了。于是所谓狂野,是指一种脱缰的状态,永远不知道哪一天暗涌会成为主流,叫人醍醐灌顶得惊心。历了那么些离经叛道,要是电影停留在将晨未晨、灯火熄灭的一瞬,留一个茫然不可知的状态,也挺好。许久未见,两位主角老了不少,Mulligan更甚于Gyllenhaal,但好演员表演起来,就是舒服。@平遥
世上最肮脏的,莫过于男人的自尊心。
每个人受了伤害,却都在尽量温柔
程式有余,格局不足,该有的铺垫和细节掌控还是嫩手。太私人向了,以至于仿佛在放大自己的童年阴影以博取观众最大共鸣。牡蛎羹还是算了吧。
不知为啥整部电影非常像油画,并不是因为摄影。也许是因为充满象征意味的一个个画面。
电影语言美如诗。在林肯中心听保罗达诺提到小说对其的影响,还复述了书本的第一段,觉得小说中字里行间里的简练与忧愁都被导演还原了。凯瑞穆里根在此片的表演基本上可以说是无懈可击,属于冲奥十分有重量的作品了。杰克吉伦哈尔倒也尚可,但是儿子小演员的表演才是影帝级的,有与其年纪相符的蠢蠢欲动的克制。尽管之于当下这或许是一部留有传统的故事,但是我个人真的很喜欢了!
儿子真的好像保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