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杀人是为了玩受害者,导演拍这部戏是为了玩观众。
玩到最后揭晓谜底,相当一部份观众才大悟。
若我来编结尾,一定要设定2个杀手,让黑人和那白人成为一个杀人二人组。
故事情节照旧,二人相互为彼互打消众人嫌疑,黑人救残废为自己洗冤,黑人故意枪杀穿防弹衣的白人为他昭雪。
至于到后来二人的打斗完全是表演给那女人看。
反正布这个局就是为了玩,索性玩到底!
把那女人玩得稀里糊涂。
最后白人被女人枪杀,女人到楼梯口扶起黑人,一起走向海边,远远的看见自升机来了,女人认为自己安全时黑人再背后一刀……这样坏人就获胜了,山姆大叔在的影片里很多结尾都是坏人获胜。
可惜这部没有这样结尾,不然续集就有了由头了!!!
剧情都设定基本就是金田一的套路!
困在一个地方不断有人死去最后查出一个“变态”。
死亡的方式倒是挺血腥和惊悚的!
这点是好莱坞的强项了,如果是作为一个惊悚片,个人以为挺不错了!
剧情,人物,进展节奏,画面的感官刺激,都满足到了。
不过作为一部悬疑片的话,就还是差了不少!
有时候也会想想自己要不要那么而定纠结一些小的细节,好像很多人说得,就是一部电影嘛,看得开心过瘾就差不多了,但悬疑片本来就是比较小众的,不纠结一点,好像又总是不是很爽。
看了很多人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觉,个人以为该片的最大的问题有两点,一个是很多情节都没有画面去交待和解释!
只是点明了就是他干的!
但是什么时候干的,怎么干的,却没有交待。
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地方,又要显示主角无所不能,但是又不详细交待他是怎么完成的,就一句全都是他干的就完了!
不爽。
第二点就是杀人的手法,,机关的设计和运用也算是有点一亮的感觉,加上特效的处理,看上去还是有不少感官刺激的!
但...细细回想一下,其实从逻辑上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里面!
简单的说就是过于的巧合和硬设置!!
这是一个很大bug!!
还是那句话,如果不用悬疑片的角度去看,就还是不错的。
另外补充一点,评论区很多人说的那把枪炸膛的事,俺不是专家,不过多少知道一些,GLOCK是枪身是塑料,滑套还是金属的,而且不管什么材质,现代的制式手枪,特别是像GLOCK这样的名枪,救算是冻到枪身结冰,正常来说照样可以直接开火!
网上有很多这样的测试视频,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来看看。
所以说炸膛是温度的原因基本就是bug了!
甚至有点黑GLOCK了,另外救算是炸膛,大概率也是手废了,不能确定人一定会死亡,所以那个情节只能说是子弹的问题,但是如果是子弹,怎么确定轮椅兄一定会去停尸房不去弹药库呢?
又是什么时候把子弹做了手脚的呢?
哎算了,本来就是bug,不纠结那么多了。
特定情境下1、逆反思维,注意细节,尊重常识和人性。
2、别对自己太自信。
3、怀疑一切,独立思考。
4、藏拙、低调。
5、虚实结合,需要表态时也有所保留或者避重就轻。
6、积极寻找对手弱点。
7、别轻易相信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别人看得比你清楚。
8、控制情绪,尽量理性。
挺好看的,我是推理悬疑或者侦探类外行,不过还是觉得有些地方逻辑不是很严密,还有就是每个事件触发需要运气,不能保证一定发生,不过这不重要,影片么,好看精彩就好,纯属娱乐。
高智商悬疑还算是是可以的,不过对于这类片子的套路实在很熟悉了,所以一开始就有点猜到生还者,而连环变态杀手也挺明显。
影片的前半段很精彩,后面推理部分有点弱,还好很多闪光之处值得喜欢惊悚悬疑片的观众来观赏。
比如“我们在雷夫的指甲里发现了你的血液,灭火器上有你的指纹,我的脖子里有你的子弹,看起来不太妙啊!
你被算计了!
”这里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冲动,杀与不杀之间的人性纠结,真是太妙了!
当然剧中也存在着bug比如喝咖啡那一段,完全可以处理的更好,可事实确实个bug。
虎头蛇尾。
对于片名,就我而言我更喜欢死亡特训。
最后表明影片适合放松,不适合仔细推敲,惊喜但不惊奇。
“心理分析根本就是扯淡,分析出来的根本不是真正的你”。
电影的一开始就是这样一句话,似乎是向观众暗示些什么。
对于我,我认为这句话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对的,心理分析确实是扯淡,而分析出来的那个确实不是你,但是,心理分析的功用在于——从另一种心理暗示的角度让你相信这就是你。
顺便吐槽下这个短发妹纸,本身就有这脆弱心理的妹纸是怎么能去做心理勾画呢?
或者说,导演刻意给我们造成一种假象?
跟所有野外求生的电影一样,《八面埋伏》同样有着固定的套路:某个原因让一群人来到这儿,不过大多数人动机的本源都是一样的,欲望;到了这儿之后却不记得确认怎么离开这儿,该有的交通工具,比如船等;终于原定的计划被突然打断然后一群人傻站着似乎这不是真的一样,然后某个人清醒过来在这个蛋碎的时刻想起来为什么不逃走呢结果却发现……该有的交通工具一个都没有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群人开始产生分歧并自以为是的去搜索,知道出现第一个不幸的人;在孤立的环境下这群人中的一个或者几个人开始找凶手,这一个或者几个自以为强大的人其实是因为脆弱的小心灵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东西;上一个环节出现的分歧开始扩大,那些有着脆弱心理的人开始神照质,通常都是发现某个小细节然后怀疑某一个同伴,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群人都笃信不已;接下来就该这个无辜的人受难了,或者由于剧情的安排他死掉,或者因为幸运与高生存力而活下来并且向上一环节怀疑他们的人证明他们都是傻逼;接下来又该有人消失掉了,剧情仍然继续发展……毫无疑问,在所有的这类型的电影里都会出现那么几个角色,一,完全无意识,似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来这儿是干嘛来了,剧情初期是纯粹的酱油党,但却是整个故事的大后期;二,强势领导者,自以为是的把自己当做领袖并不断的发表各种言论带领这群人走着完全错误的路,通常都会消失得很惨;三,无辜的被怀疑者,他们通常都是因为与其他人不一样而被人怀疑,特立独行者通常最先吃亏;四,智囊,有着渊博的地理或历史知识并给众人包括观众讲解导演要表达的意思或者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不可或缺;五,寻炮友的妹纸,这个不解释了吧,几乎所有的都必不可少,比第四种更重要,除非导演不想要票房……你知道在这类电影里最致命的是什么吗?
怀疑,因为人的脆弱,所以他不信任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如果从最开始出现异常就团结一致,不管是选择哪个方向作为突破口,这个剧情都会很快的被破解开,但是没有人能够这样,哪怕像这部电影里一群预备晋升的FBI探员。
这不能怪导演或编剧,因为这是他们要的效果,这更是人的本性。
差不多到结局了,看了一些这类型的电影之后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结局都是出人意料的(好吧,这真心是句废话,不出人意料会有人看么),当然,我不是说剧情并不是顺理成章,只是最后的凶手或者阴谋者都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普通人,谁都没有被怀疑过的人。
接下来,就该凶手讲故事了,讲他的不幸他的身世他的仇恨他只是想让最后剩下的那个人明明白白的死去,更是为了想剩下的那个人炫耀他是多么聪明多么值得崇拜。
到这儿,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了,几乎所有的故事的最后,坏人都会让好人死之前弄明白到底是怎样的顺理成章怎样的环环相扣怎样的严丝合缝,然后自大的笑着杀掉这个好人,但是呢,但是,这不是故事的结局,没有几部电影最后会让坏人肆无忌惮的活着,坏人必须死的结局更是电视剧的标准套路,因为出版总署是不会让这样的故事被人们看见的,电视剧面对的群体是更单纯的一大群人,所以从电视剧里告诉人们好人终究会战胜坏人这也是对人们的一种心理暗示。
所以,我想,若我是坏人,我会以最快的速度消灭掉剩下的那个人。
继续说电影吧,这样的坏人在最后的结局的几分钟之内会向包括观众在内的人们阐述他的计划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然后满足的杀掉好人。
但是,这类型的剧情都会在最后出现嘲讽的一幕,由于某种原因,幸运或是不幸,坏人都会在最后一秒被好人秒杀。
说说这个聪明的坏人吧,他是聪明的,谨慎的,所以最后他活着。
但其实你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人们普遍存在的缺陷。
比如,谨慎导致他在整个剧剧情的自始至终都完全理智完全不抓狂,不管出现怎样的状况他都不会丧失心智,哪怕是表达惊讶与恐惧也是适可而止,因为对他来说,这是预料中的剧情,更是因为,他不能太出彩,不能被误伤,不能被这群丧失心智的人们找到可能性,所以他一直保持该有的低调与平凡。
这是他聪明的地方,也是他唯一的破绽,在下一次看这类型的电影的时候,你应该更多的注意那种完全不犯错完全不抓狂的人,到最后你会看得更明白。
所以,在前面列举这类型的电影该有的角色的时候,我应该加上一类,普普通通丝毫不值得怀疑,因为他们,通常才是主角。
继续最后的结局。
前面说我,若是我,我会以最快的速度干掉剩下的那个。
但是,这只是我的想象,也可能真到我头上时我也会像他们那样——彻底的得意忘形——以致把前面花两个小时设计的神奇的剧情全部破坏在最后几分钟。
得意忘形,这是这种人最不该有的情绪,他们从来都不缺专业与谨慎,但是,到最后关头,几乎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情绪了。
因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是彻头彻尾的孤独者。
孤独是个好东西,也是个坏东西。
这样长久潜伏的孤独会让这个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或欣赏,更想得到的则是他的猎物的恐惧——生命最后几分钟里的恐惧——这是多么的赏心悦目啊。
就是因为这种情绪,导致他们在最后一步上失手:一个合格的罪犯,在目标彻彻底底的达成之前绝对不能丢掉该有的谨慎。
这是人的共性,我认为我不会,也只是因为我知道剧情会往怎样的方向发展。
若是把我丢在这样的环境下,恐怕我也会得意忘形的在最后几分钟被消灭掉罢。
当然,上面说的所有的只针对电影,有多少人因为这样类似电影的谨慎与聪慧而干掉自己的目标并且笑到最后,没有人知道,因为,现实中这样的故事通常都不为人知的,现实中笑到最后的那个阴谋者也足够冷静,能够彻底放弃心底里期盼的东西——人们的认可。
对了,对于这样的阴谋者,还有一件事是必须注意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是真正的平凡人。
每一个你认为是平凡人的背后都有你完全不知道故事,那只属于他自己。
所以,你越是觉得平凡的人,往往背后的故事越是让你不可思议。
电影是这样,这个社会更是这样。
这个,我应该牢记。
认可,这真心是个好东西。
周围朋友的认可通常能够给人最大的安慰,就像我现在。
不停的写东西不停的想事情,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
假若有人看到我这些东西看到我写的我想的,或者更奢侈的评论上几句,这都是能给我巨大的安慰的。
这种认可是虚无的,不存在用什么东西去度量,它只存在于个人的意识里。
就像昨天写的那篇文字,很不幸的说,到今天晚上仍然只有吴恋一个妹纸看过,更没有人敢在后面写上什么,按照前一段的分析,这是对我所想的所写的的不认可。
所幸在这个时候我足够冷静。
又一篇影评完稿。
曾经看《看电影》这本杂志时,看到别人对电影透彻的分析,羡慕不已,想着能够写出这样的东西的人该有多聪慧啊,到现在自己也试着写影评并放到豆瓣上供人围观,才知道这跟所有的事一样,熟能生巧。
最后这条道理,是告诉自己,要牢记。
概括描述:从电影的开头看,还以为是剧情惊悚压抑而节奏缓慢的类型。
看到最后,越发地明白,导演其实还有一颗动作片的心。
电影整体达到了一部优秀的惊悚片该有的元素,并且情节设置还算比较合理,但是有点虎头蛇尾,剪辑是最令我满意的地方,可是还是有一些剪辑上的小点可以重新拿来讨论,画面中规中矩,光线色调偏暗黑绿蓝,算是标准吧?
我也不知道,总之还是很合理的。
想法:电影开头,便让人感到紧张,车内沉睡的女子,和未摄及面部的男子都让人产生疑问,镜头跟随戴着手套男子的手一起移动,让人在那几秒钟内,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儿,揣测这只手下一步会做什么动作。
结果balabala。
开头每个镜头的运动都非常赞,取景也值得我学习。
开头场景设置在大雪中的荒野中的旧别墅,这种基调似乎直接传递给人一种危险冷酷的基调,并且一直延续到了后面的故事。
其实早该猜到,开头的场景应该是模拟演习,因为开头故事中,男女角色均给人一种不熟练不专业的印象,尤其是女主sara碰到垃圾桶的小细节,以及justin破门而入的动作。
不过开头的种种设置也表现了导演极强的传递能力。
镜头一切,场景变成了较之之前场景设置非常不搭调的现代建筑中,并且配以先进的软件系统,感觉还真有点突兀。
在这场景中harris交代了角色要完成的任务,这也就真正地带领观众进入这部片的核心部分中去。
正如很多此类惊悚片一样,我把这些片称为密室惊悚片。
都是先要设置一个box,然后让有特定含义数量的角色进入到这个box中,关起来,形成一个密室。
这就是舞台。
而这部片的舞台设置在一个无人岛上,这里曾经是一个军事训练基地,岛上设置了真实的设施,布满了许许多多的仿真人偶。
街道上尽是落叶积水,锈色斑斑的汽车,荒凉,让人犹生恐惧,而最最让人感到不安的其实是仿真人偶身上的弹孔,以及军事用途的还在闷闷做声的各种气体。
在岛上的最一开始,角色们纷纷在自言自语,就像其他的惊悚片一样,他们在带领着观众,引导观众的思想。
随后第一个倒霉蛋诞生了——justin警长。
而带领着他死亡的道具则是一系列计算精妙的小玩意儿,导演用这一手法来杀死第一个人,估计是为了表现:杀手智商很高。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贯穿全片的线索——手表。
而下一回发生的是爆炸事件,虽然无人死亡,但是角色的台词间却透露出了很多信息。
比如:把妹男说的:“船呢”,lucas说的:“模拟结束”,“现在不是惧怕的时候,伙计们”,“你离开水了”,还有英音男鲍比说的:“你们看到哈里斯乘坐的那家飞机了麽?
”除了台词,还有几个疑点,一是lucas拒绝黑仔帮忙,二是vince随身带枪。
第二个倒霉蛋就是英音男,重点要说的死亡的场景,也就是他们的客厅,在凶杀之前,lucas是后来才进入的,随后便指责黑仔是凶手,这也让所有矛头指向了黑仔。
接下来就是所有人因为咖啡晕倒在地,但是我数了一下,七个人,镜头涉及的只有六个杯子,这就意味着:凶手要来喽!
凶手十分变态地放光了英音男的血,并用其来做墨水,老套的以血涂墙,吓尿众人的情形。
并且带出了新的线索以及新的手表线索。
与此同时,黑仔依旧被作为嫌疑犯,并且关了起来。
在vince看管黑仔的同时,其他人在解迷,而主导解迷的人是女主sara,这也让人产生一系列联想。
在vince与黑仔相处的同时,总有一种预感,危险就要发生在他们身上,果不其然,不过最终危机还是被黑仔化解,这也让人们解除了一些对黑仔的防备。
但是凶手还准备了一手,当把妹男修水管的时候,机关将把妹男送进了地狱。
可是这里的剧情设置就有点不合理了,后面再讲。
后来,还活着的角色们聚到一块,研究杀手的动机。
vince却说了一段历史,这让所有人都相信了,杀手的动机就是为了重演这段历史。
接着,角色们开始从专业角度来研究杀手,各种仪器各种分析方法。
这一段却用了让我哭笑不得的背景音乐,我知道导演很想表现得节奏紧凑,那也没必要用动词大慈这样的音乐吧...接着,他们发现了英音男指甲缝中的血迹,且不说英音男是如何弄到了那血迹,可咱们专业的FBI探员不假思索地就说出了,那是英音男与凶手打斗的痕迹,也就是说:只要检测出血迹的DNA就能知道谁是凶手。
好吧,那就按照剧情走,检测结果是sara,这就让所有人重新把矛头指向sara,sara一直否认,而lucas一直偏袒,黑仔则十分冷静,vince则是...则是什么状态我也不知道,镜头好一段时间都没给到vince,那就姑且算是vince吓尿了吧。
大家也发现了杀手利用每个人的特性来杀人的结论。
冲动妹这时候出场了,全片一直热血冲脑的妹纸脱离了大家的队伍,按照惯例,下一个say goodbye的人就是她。
果不其然,大脑充满性与烟的妹纸在惊悚片中的下场一般都不会好,因为他们弱点太多,内心总会对许许多多的东西产生依赖,他们都忘记了,他们的敌人可是冷血的,他们的弱点就是杀手的笑点。
倒霉蛋冲动妹死后,角色们乱作一团,这也让杀手有了可乘之机,众人争吵永远是惊悚片中杀手最喜欢的餐前酒,就在这时,广播突然想起,是harris的声音,众人循着声音找到了惨死了的harris,他被做成了傀儡。
当黑仔和lucas争执的时候,时间到了,周围瞬间漆黑一片,顿时枪声四起,正所谓是杀红了眼。
此时的角色们早已互不信任。
接着倒霉鬼又诞生了——vince。
死在了自己的枪下,他到底看到了谁,不得而知,但是根据时间差来看,可以排除女主sara。
随着剧情演进,导演的动作片心表露无遗,lucas竟然用他那瘦弱的身躯与壮硕的黑仔打了一分钟,这一分钟的动作戏让我看到都快睡了。
接着击倒了黑仔以后,sara跟lucas开始缠缠绵绵,sara也道出了她惊人的反制计划,让她没想到的是,凶手便是在他面前的这个男人——lucas。
随后lucas也道出了他的杀人过程,然后把sara带到他俩相谈的那个水池边,企图将sara淹死在水中,然后sara冰雪聪明,将lucas打了个半残,黑仔最后再来了个神补刀,变态杀手狂lucas就这么死了。
虎头蛇尾吧?
这部片的蛇尾我必须吐槽,一是尼玛的女主和黑仔把凶手打死了马上就有灰机来接了,真哪儿来的求救方式啊,影片也不交代一下。
二是lucas也太容易死了吧,一点爆点都没有就拜拜了。
三是水下枪战这事,我不知道导演怎么想出来的,忽略吧...。
四是harris是怎么死的,两个警员又是怎么死的,一点都不交代就死了,导演你问过人家妈妈了么。
五是按照场景的温度再按照停尸房的温度和vince身处在那的时间,估计vince都有可能被冻死了,这一疏忽差点就让“杀手根据特性杀人”这点不成立了。
六是杀死冲动妹的酸好牛逼!
七是冲动妹也太不专业了,骗小孩呢,不交代一点思考过程就说,血迹是英音男与凶手打斗时留下的,你当杀手那么牛逼的智商会没注意麽?
八是vince说得那一段历史和那一大堆名词,真真是无用信息,可能导演觉得,这样可以引导观众吧...。
九是如果vince和黑仔被电死了,那“杀手根据特性杀人”这点是不是又不成立了,也许那电电不死他俩吧。
十是放光英音男的血这事貌似会很复杂,根据时间来看,lucas能完成这些事的时间非常短,也许,lucas是邪恶小超人,嗯。
写到这,发现吐槽还蛮多的,但是看的时候感受还不错,毕竟作为一部惊悚片,它确实也让我惊悚了一把,无论是画面还是配乐还是演员的演技。
槽点集中于剧情吧。
依旧是一部悬疑加密室的上乘之作,我等推理迷自然不能错过,外加主角之一是Jonny Lee Miller,基本演绎法中福尔摩斯的扮演者,瞬间点燃了满腔的热情。
开头那段还是比较索然无味的,我觉得自己就是置身戏外一人,戏内的打打杀杀、人物纠纷都与我无关。
当然存在即合理,这一切为后面情节的开展埋下了伏笔。
直到他们被放逐到小岛,第一场命案的发生,我知道我已经臻入佳境了,接下来就是凶手和队员之间捉迷藏的游戏。
第一名队员毙命的时刻我还没做好任何心理准备,只知道那多米诺骨牌酷炫吊炸天啊,环环相扣,很像基本演绎法里插曲演示的那样。
死法也是相当惨烈,在液氮的冷冻效果下直接五马分尸了,你说你偏偏站那个位置这下活该倒大霉了吧。
第二个的死因则是酷爱喝咖啡,凶手趁众人昏迷之际放光了被害人的血,还在窗上留下了“血的符文”,营造了一丝恐怖氛围。
第三个死于机关,看来擅长机械维修也不是什么好事,这里凶手诱导的有些明显啊,可惜我并没有发现。
第四个则是长发美女,不相信任何人的她抵挡不住香烟的诱惑,再次提醒我们吸烟不光有害身体健康,还会致命。
接下来就是坐轮椅这厮,进电梯被自己的枪给崩了。
最后三个人的角逐可谓斗智斗勇,你方唱罢我登场,当你觉得那人已经死了,他又奇迹般地复活了,谜底揭晓的时刻凶手才浮出水面。
这里弱弱地抱不平下,为什么我的最爱是终极大boss啊,哭晕在厕所。
他的杀人理由也很奇葩,可能变态的逻辑都是这样的吧。
小时候他杀了自己的父母,希望别人能识破并揭穿他,可事实是一位FBI的成员递给他一个口香糖作为安慰,从此他认为FBI的人智商没下限,他要证明自己独特的天赋。
这部电影在心理分析层面是独树一帜的,凶手是通过察言观色,逐步分析出了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换句话说杀死被害人的其实是他们暴露在外的弱点。
第一个人的缺点是凡事争当leader冲锋陷阵;第二个是因为太爱喝咖啡(这个理由太牵强);第三个是动手能力太强(个人觉得他挺无辜的,毕竟是凶手怂恿的);第四个是烟瘾戒不掉;最后一个是死于枪在人在,枪亡人亡。
女主角错就错在太信任身边对她好的男人,直到荧光粉的显现,她才明白丑陋的嘴脸与伪装的呵护是多么讽刺。
她正是利用了凶手注意时间观念这个突破口实现逆转的,那个黑人幸免于难。
据说这部电影剧本修改过,不过别告诉我终极boss也是有两个版本的。
还有男主Jonny Lee Miller留上胡子更好看,Angelina Jolie跟我一样有眼光,虽然是过去式。
一部连环杀人密室电影。
这个电影竟然是由英国制作公司拍的FBI电影。
一队fbi候选人,进入一个孤岛,结果发生了接连死去的案件。
本片剧情紧凑,惊悚十足。
美中不足的是片中的内容,一开始隐藏了真正凶手的动机,铺垫称不上太多完美,之后随着剧情的展开,不断在剖析着人性,是内讧还是一起面对?
这展现出人性的弱点。
在这内讧的人当中,不断有人受到威胁。
最大的争议就是真凶如何开始设计杀人的?
首先他在岛上干掉了教官,然后以教官的手法,设计第一个陷阱,先把领队先废掉。
其次,再通过炸掉小船,原计划要把女主送上西天,但是自己却把她救了上来。
最后,在密闭的空间中,杀掉了喜欢喝咖啡的人,不过这老哥死的也真惨,接着设计杀掉轮椅人,但是错把修理工杀掉了。
在众人分析,整个案件的时候,嫌疑又开始扩大,女主也没有得到团队的信赖,黑人也惨遭怀疑,出去单干的另外一位女主人公,通过一支烟头,自己将自己杀掉。
另外三人出去寻找,看是不是教官搞的鬼?
最后发现教官依然被害死,那么内鬼只有剩下的三位,与此同时轮椅哥也调入自己的陷阱。
接下来就是两人混战,真正的凶手在最后露出了他的獠牙。
可以说在这里凶手的动机终于展现了出来,透露着一些鬼怪,我认为凶手的动机在这种荒岛中表现出的反社会现状是目前居住在非社会性群体中的一种奇怪的现象。
类似于狙击电话亭,也类似于ATM。
总之就是有人在后面设计,你无法找到凶手的最终动机。
其实作为真正的凶手,其作案的难度非常之大,首先要杀掉教官,并且要录音混淆视听。
其次,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凶案布置。
比如他们在出去寻找犯罪真相的时候,房子里了就留了一位老黑哥以及轮椅哥,究竟灯泡和水是如何下落下来的?
难道是自动设计的吗?
这个时间很难去布置。
其次,对于轮椅哥一个人呆在大房子里面最后被自己的枪所吞噬,也是非常难以想象,他是如何将枪换掉的?
最后一个女主,通过抽烟,将自己害死,这个烟头也需要提前的制作,真的是非常难以想象,可以说这个凶手凶到了极至。
利用了很多时间,将整个团队杀死殆尽。
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夸大了凶手的力量。
难能可贵的地方是反衬出了,团队里面的不信任感,同时也在反讽人类的弱点,就是因为不断的猜忌,人类互相残杀。
符合心理学上的特点。
经推荐来看的这部片子,看的时候也免不了猜测谁是凶手,结果这个片子也落入俗套,并没有想象中得好看,很多不合情理的地方,并且在看到大家一起将矛头指向黑人时,我简直佩服这导演的逻辑性,他们是一群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好不好,这么一个简单的可以是巧合或者是栽赃的证据就能让一群人全部做出那样的反应?
并且连一个解释都不给别人,看到这里我对这部电影失望透了,心想,就你们这群人的头脑你们不死谁死,快点死完了了事,导演塑造弱智或者该死者的形象还是比较成功的。。
不错的电影,不错的结局,电影的名字译作八面埋伏,总觉得这个译名不能算是一个译名,而仅仅是重新取的一个代名词,不得不说,这个名字取得实在一般,假如直译电影的名字的话应该叫做《心灵猎手》吧!
每个人都值得怀疑,而对每个人的怀疑都似乎无法直接对一个人做出裁定,然而有时候当一个群体进入一种状态,不论是亢奋、是失望、是恐慌,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此时他们的智商不等于加和,不等于他们中最优秀的人,不等于他们中最愚蠢的人,而是小于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
“你也不会成为一个勾画着。
”当你还没有开始,知道结果注定失败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放弃?
生气?
没有任何事情是注定的。
你们要学会的是合作,原来这就是合作,没有合作,没有信任,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走入歧途。
你最致命的武器不是你的枪,而是你的大脑,只有当有人死亡的时候,外来刺激足够大的时候,你们才开始真正的学会思考。
演习,似乎是放假,由此可知有时候那些所谓的演习是多么的可笑。
你设计了一个陷阱,而你却没有及时的去检验这个陷阱,人们总忙于眼前的事情而不愿意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于是道路显得如此的漫长与曲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于弱点,你怎样改变这些习惯、克服这种弱点,怎样变的不可预测,也许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吧。
鬼佬版金田一:凶手就在我们中间!
憋气谁先冒头实在太傻比了
喜欢这种杀人游戏!
在Linda家看的
这几个特工太纠结了!同归于尽算了!
片子有一处非常非常明显的情节提示了谁是凶手。
什么烂片分居然这么高...
推理简单 情节苍白 演员三流
还不错呢~
从一开始就知道是他!
有几个桥段很吓人整体土死了哼
FBI都这么蠢,看来真的只有复仇者联盟才能够拯救地球。
找到凶手后的决斗没让人失望加一星。
这拍的也就电视剧水平 整片很浮夸
嘈点很多啊,情节够老套的,铺垫也不够,导致结尾不够富有悬念
他就是在逗你玩儿。
FBI孤岛杀人事件 被杀者一定要配合才能显现出杀人者的构思巧妙
作为惊悚悬疑片,只能说及格,还行吧。
好在写到每个人的弱点。
死亡游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