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长的一天

日本のいちばん長い日,The Emperor in August,Japan's Longest Day

主演:役所广司,本木雅弘,松坂桃李,堤真一,山崎努,宫本裕子,神野三铃,木场胜己,木村绿子,小松和重,松山研一,户田惠梨香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5

《日本最长的一天》剧照

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1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2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3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4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5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6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13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14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15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16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17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18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19日本最长的一天 剧照 NO.20

《日本最长的一天》剧情介绍

日本最长的一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本方面,业已77岁高龄的铃木贯太郎(山崎努 饰)经天皇裕仁(本木雅弘 饰)的劝说,同意出任新一届的首相。在随后的组阁中,陆军大将阿南惟几(役所广司 饰)确认为陆军大臣的人选。在此期间,希特勒饮弹自尽,欧洲战场尘埃落定,日本站在了 历史的十字路口。以畑中健二(松坂桃李 饰)等少壮派军人为代表的主战派摩拳擦掌,等待和同盟国进行本土决战。政府高层方面则出于各种考虑,就是否终止战争进行激烈讨论。东京大空袭、《波茨坦公告》、长崎-广岛原爆。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各方势力的碰撞也到了关键时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沉默的巡游我们之一老娘还没死第一季星际迷航2:暗黑无界地球防卫少年神探巴克希橄榄树之恋女士的品格孕妇风波私密地带啊!因为是男高,所以很幸福联邦调查局:通缉要犯第六季白牦牛实习医生格蕾第八季长相思第二季Hi,高考君严禁嘴对嘴舞台恋曲出卖她的肉体灵异事件之玉女幽魂保卫圣诞老人惊天侠盗团徽娘宛心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妖怪名单之苏九儿完美皮肤有答案的男子野人之雨林诀行走距离约定

《日本最长的一天》长篇影评

 1 ) 到底是谁说,这是一部反思战争的电影?

从一开始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到最后原子弹落下。

绝大多数日本人不都是打了鸡血一样的扩张扩张扩张吗?

里面也说了,日清日俄战争的辉煌胜利,以及跟美国一争高下的地位。

几十年对外战争自我洗脑的荣誉感,你指望它兵败山倒,兵临城下最后决定生死存亡的那几天,整个日本最高层会突然之间觉悟,是我们错了我们不对我们是禽兽?

电影确实很真实,正是日本人那样的态度,导致了那一天的到来。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我们听到汉唐开疆扩土的时候,不也打心底里自豪感油然而生?

本来这部电影也不是拍给中国人看的。

真正可怕的,是主张和谈的阿南大将的那句话,"日本怎么可能灭亡,国民那么勤勉,一定会复兴的。

"如今的日本,除了军力很难说不是复兴了。

主战主和两派,都是害怕日本万劫不复。

主战的以为美俄无信,皇室不容侵犯,投降无异于亡国灭种。

因为他们就是那么对待投降者的。

主和的知道大势已去,一亿玉碎也不过拖延时日,当时也并不知道美国还有多少原子弹。

真的全民抵抗,美军不知道还得投入多少军力,而且苏联也参战,作为交换条件最后皇室还是被保留了。

我们后来也没要战争赔款不是吗。

阿南的小儿子后来改成了日本驻华大使。

当然政治嘛就不谈了。

对了,别拿德国跟日本比了,不是一种东西。

想让日本宾服?

靠键盘侠不行,唯一可行的,就是比它强大。

 2 ) 我有一个天才发明的想法

我尽量摒弃“国恨利益关系”去思考里面主战派的一个观点:“本土决战才是战斗的开始,如果我们投入2000万神风特工队,那么我们一定可以胜利。

”支持主战派从上层官员到下层民众,都认为为国牺牲是英雄好汉,求和妥协是懦夫叛徒。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主和派只不过是认为日本在战场上输了,为了避免更多无谓的牺牲才选择妥协,而不是他们反对战争。

我上网查了一下,二战时期日本有7000多万人口,也就是说如果主战派的观点要实行,有将近30%的人口都要开赴一线,这还不算后勤和后方军需供给链的人。

我想,肯定不是所有日本人都希望成为神风,有热血沸腾的爱国青年,也有被迫去当炮灰的懦夫叛徒。

那么,为什么一部人就可以像主战派那样,轻易代表千千万万的人做决定,并且是事关这千万人自身生死的决定???

直到昨天看了《克拉克森的农场》,我突然发现即使我没有他有钱,但我也可以有和他一样绝妙的想法解决上面那个问题,真是个天才。

这个想法就是发明一个传送机器,叫英雄懦夫选择舱。

这个舱只能进入舱内后控制,且每次只能进入一个人。

然后进去的人面前有两个按钮,一个叫战争无畏超级英钮,一个叫妥协懦弱胆小懦夫。

当你按下英雄键,你就会被传送到神风英雄竞技场;当你按下懦夫钮,就到胆小懦夫沙发室。

竞技场里面每人一个红裤衩和一根狼牙棒,进去就开打,用最原始的方式厮杀。

在沙发室里,你会有一台电视24小时直播竞技场。

每当遇到需要打仗的时候,交战双方的所有人都排队挨个进选择舱里自由选择是成为英雄,还是懦夫。

然后选择成为懦夫的人就在沙发室里看着英雄们在竞技场厮杀。

交战双方人数会公平匹配,比如一方有100个英雄,另一方只有10个,那么竞技场会自动生成90个匹配平均战斗力的虚拟英雄帮助人数落后方,当然虚拟英雄也会胆怯受伤死亡完全仿照现实人体。

最后赢得一方可以提出他们的要求,如果对方的懦夫同意,战争结束,如果懦夫不同意,就继续打。

最后直到失败方的懦夫同意胜利方的英雄提出的条件。

万一全打死了,就再排一次队,要是没人选择当英雄,大家就开始和谈。

如果这个发明实现了,请给我这个有天才想法的人留一个永久懦夫沙发外加10箱快乐水。

 3 ) 日本最长的一天

这部电影不是战争反思片,它比日本电影《the human》差很多,同时也不是纪录片,比《二战启示录》不够细、可以说是商业电影中的一般剧情片,没有任何斟酌的价值。

这部电影是讲述了,那天能记录下来的事情经过,然后把现今的思维方式加进去。

可以这么说,电影要说当时日本要终战是赞成也好,是反对也好,只不过是一个概念为日本尽忠!

只是着重的讽刺了东条的愚蠢及嚣张!

有两点,我刚开始看电影时。

很不能理解的是一个是陆军说“皇军创立一来,从来没有败过”。

而二则是天皇说,“停战是为了日本以后”!

这两点我很不懂日本人的心态是什么,大概是为了信仰吧!

以一个能令全体国民团结在一起的信念!

陆军说他们从没有战败过,我很怀疑,虽然冲绳和南太平洋的败战是日本海军陆战队打的,但缅甸七万人的惨败和菲律宾十几万人覆灭难道不是败吗?这几次不是陆军打的吗?

当想到战争史上的进程,就可以理解这问话了。

古代战争以一场战役为胜败,到拿破仑以攻战别人首都为胜败,到第二世界大战以占领敌国全境为胜败。

就可以解释了。

日本1945 8月时,还占着我们整个沿海省份及4/1的内陆省份,还有朝鲜台湾,所以陆军觉得他们没有败!

第二点,日本天皇要终战是为了日本开太平之日而于万世,电影也把天皇塑化成一个英雄!

很过,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盟军知道要把天皇送上绞刑架是不可能的,所以模糊的说要惩办战犯,如果,日本跟德国一样的政体,那么天皇难道就不会像希特勒那样,绝不投降坚持要把德国工业及所有的基础设施全面炸掉?

天皇知道自己不会死也不会受审判,才说要接受有条件投降。

再说天皇的人品是否像美国电影中的《天皇》那样高尚,我就不知道 了!

但是有一点我可以看到的是,日本天皇如果不投降,他会坚持到最后,然后自杀是可以预料的。

这比我们清朝的领导人“以中华之物以之修好”是不同的。

再回转到现在,不管日本拍什么电影讲军国主义好,还是我们拍什么抗日神剧也好。

都不完全代表一国之民心。

电影重要的是讲求事实和真实,电影如果都是空中楼阁,那就不是电影而是宣传。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偏向宣传。

 4 ) 黎明之後是霧霾

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来看,日本这个国家在二战最后投降而不是继续所谓的“玉碎”,都会觉得是理所应当的选择。

然而真实的人和故事往往十分感性。

影片中展现是一个从军国主义的感性角度看待的这段历史,影片从这个角度对“终战”始末进行了还原。

请不要会错意,我认为本片在还原历史这一点上,既不“客观”也不“忠实”更不“老实”。

如要要比喻的话,它更像是日本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的招魂幡,仔细感受一下,幡下亡魂的阵阵阴风就会吹拂你的脸颊,受害者与加害者的鲜血也会在你脚下汇流成河。

影片从美、英、中发布的《波兹坦公告》敦促“日本政府立刻无条件投降”开始。

采用了分段叙事将故事分割成更易于叙事的段落,也能强化影片想传达的信息。

和1967年的同名老片一样,片中的人们各有纠葛,但都是效忠天皇陛下与为国殚精竭虑的正人君子,即使东条的形象也只是稍显固执而已。

本片找来本木雅弘饰演裕仁也是颇具心思,礼仪师的奏鸣曲中暖男大叔为原本相貌不甚雅观甚至有些猥琐的天皇陛下加分不少,温柔的声线更是让银幕前的人都对他是位仁慈心怀天下(日本)苍生的君主信以为真。

裕仁的仁在影片中体现得十分充裕,他是一个喜欢海洋生物学、对日本特有的植物如数家珍、对民众受苦而万分煎熬的人,一个被战争被时代所裹挟而身不由己的人。

诚然,世界上又有几人超脱,几人不被环境和他人所影响,但是将他身为君主的责任无限的淡化而不停突出其无奈则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客观的叙事方式。

影片在粉饰和掩饰上的功力绝对得益于日本人善于纠结细节的特点与深厚造诣。

67年的老片中的一段就充分体现了这点,当时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在针对《波兹坦公告》的记者招待会上使用了“默杀”这一用语作为回应。

67版就抓住这个略显暧昧的词语,企图衍生出日本的投降意愿因为表达含蓄与翻译不准确而曲解,最终被原子弹“误炸”。

15版影片运用了同样逻辑的悲剧叙事,总结来说就是一个开明君主与一群正直臣下领导的国家最终在强硬的外界武力下过于踌躇与矜持而增加了本国与本民族的痛苦,而最后君主冒着自己被“当作”始作俑者而挺身而出终止战争的故事。

影片故事讲完后,我们来看看招魂幡下的黑历史。

在军国主义者看来,终战之前日本并未可轻言战败,当时还有700万的海外部队。

他们眼中的黑夜恐怕要从关东军的一夕覆灭和两枚原子弹开始。

但事实是日本民族的黑夜从明治维新打出攘夷旗号到奉行大东亚共荣的纲领就已经开始了。

他们用从白种人手中解放亚细亚其他民族为口号,用残暴侵略来夺取其他民族的资源乃至生命的行径,早已将日本拖下了深渊。

长达几十年的黑夜终于在付出了千万人的鲜血之后,随着二战的结束迎来了黎明。

只可惜战后接管的美国人又亲手为这个黎明笼罩上了层层重雾。

不光是在日本,美国国内敢于对对日政策与天皇战争责任提出不同意见的学者也同样收到打压。

David Bergamini着的Japan's Imperial Conspiracy (1971)中收录了大量的力证,可作者却从此遭到围攻。

不过美国已经在变了,曾着Hirohito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Japan (2004)的学者Herbert P.Bix在去年又在纽约时报的论坛版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裕仁:幕后操纵者而不是傀儡》的文章。

不过日本还在有毒的迷雾中徘徊,战后又七十年过去了,还拍出这样的主流影片就是明证。

日本宫内厅编纂《昭和天皇实录》花费了整整二十四年,直到去年九月才得以完成。

了解历史的人知道帝王的实录其实是记录性的史书,照理在现代特别是有计算机帮助编辑的时代不应该花费这么久编纂。

日本政府与史官想必也是为这位天皇如何定性而头疼。

同样是Herbert P.Bix教授,当时还收到邀请为这部实录做评论,不过日本人附加了不能讨论裕仁在二战中的角色与责任作为条件,气得教授立马拒绝,并发表了头先提到的文章。

日本作为国家究竟该何去何从——对于日本政坛中的左翼右翼,这都是一个终极问题。

“成为正常国家”这根胡萝卜就像是雾霾中挂出的一根胡萝卜,政治人物依靠嗅觉只能找到这条出路。

最近的安保法案就是一次新的“正常化”尝试。

虽然成为日本正常化并不一定意味着军国主义化,不过右翼的安倍政府依赖的是怎样的思潮来推动法案就再明显不过了。

庆幸的是,七十年的反战文化终究还是会浇灌出光明之花。

席卷日本的百万人反安保法案的抗议行动,包括一万五千多名学者教授参与,包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等八十七所大学结成“百所大学声援活动”。

京都大学的声明写到:『战争,始于防卫的借口。

战争,瞬间便失去掌控。

精神,不应是被操控的对象。

生命,不应是被摆布的棋子。

大海,不应被军事基地侵占。

天空,不应被战斗机的噪音污染。

我们愿活在以催生新知为荣的『特殊』国度,而不愿活在将流血当作奉献的『普通』国家。

为了维护和创造生存的场所、思考的自由,我们必须首先阻止权力的跋扈。

』 日本的真正黎明将在这些声音传达到每个民众的心中之后悄然到来。

 5 ) 盛开的樱花林逼疯了一群佐级参谋

日本拍的历史题材影视剧惯有的那夸张到狰狞的表情和让人作呕的大义表演 其实这恰恰反衬出其一直以来对历史观的虚无与无责任感的社会价值体系 它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很细腻光鲜(初看起来让人感动 细细想来确实虚假到让人作呕 一群傻×整天抱着真善美的梦想发神经)在历史的反复中 人的力量(意志)是有限而被左右 唯有在个体所谓的每个人坚信的大义光明中寻找生存的意义 因此 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可以被“理解”乃至于被“同情” 一切的责任 一切的苦难 都由某种形而上的“世间”力量(如天皇制)或者至上伦理(忠君)所承担 实则每一个人都承受不起善恶公理的尺度的审判 由于知道内心的空虚与懦弱 他们更紧紧地绑在了历史的战车上 毫无畏惧而充满生死决绝 此间 责任伦理的意识泯灭(战后的“一万亿个忏悔”)一切都可以被原谅 一切都可以被理解 甚至还嘶喊出苦难委屈的暴怒 (战败不认罪的日本人开始为自己的大东亚梦想抱屈 为自己遭受原子弹攻击喊冤)真是可笑又恶心

 6 ) 地狱在等着大罪人天皇

《日本最长的一天》:地狱在等着大罪人天皇 一家英国报纸《太阳报》曾评论发动侵略战争的裕仁天皇说,“地狱在等着大罪人天皇”。

对此,当时日本新闻界将这种评论说成是庸俗小报的卑鄙报道。

要说卑鄙,一生中除了主导侵略战争,就是逃避战争责任的裕仁天皇才适合这个评价。

电影《日本最长的一天》从表面上看,讲的是日本军国在1945年8月15日前夕挣扎的过程。

在一些痛恨日本侵略的人看来,这部电影像是在美化天皇在战争中的角色:它不是罪人,而是忧国忧民的慈祥领导者。

但正是这种看起来的美化,让我们清楚看到了裕仁天皇是如何堂而皇之地卑鄙:面对战争的失败,它口口声声为了民族和世界,而它实质想到的主要事情就是如何维护国体,维护天皇制。

那些被军国主义长期熏陶的军官们,用他们的疯狂和无奈,演绎着各自的悲喜剧。

一些陆军参谋部的中层军官们一心想让战争继续下去,宁可“一亿玉碎”,为此他们不惜发动政变。

高层军官们则明知道战争不可能继续,也必须以维护天皇制为责任,承担起战败的罪责。

如果说确实在美化,那么与其说《日本最长的一天》在美化天皇,不如说它在美化那些与武士道精神有关的军官,尤其是临危受命的陆军大臣,阿南惟几。

本片只是略微提及阿南惟几的战争罪行,但更多情节是在讲他如何承担起作为臣子,父亲和长官的责任,他最后用传统的武士道方式自杀。

他是本片着力表现的悲剧人物,而这种悲剧的根源 ,不是他有多么高尚,而是天皇把他放置在了那个不得已而为之的位置。

影片最后,阿南惟几的妻子在对着他的尸体述说家事,而裕仁天皇则躲在暗室里,听着他自己的“玉音放送”,也就是他发布的投降广播,虽然这个广播并未提到“投降”一词。

——本体论的笑

 7 ) 日本版高配主旋律电影----天皇万岁万万岁

中国的电影市场中,有一个细分门类是非常特殊的:主旋律献礼片。

一般这种电影都会以时间推进为顺序进行正叙,而较少拥有倒叙、插叙等打乱时间线的戏剧化叙事,往往以此来试图凸显自己偏纪录片的客观性。

但是,这样的主旋律电影恰恰往往是观点最明确的电影类型,它的所谓“客观性”不过是为了表现出所持观点(歌功颂德)的“客观正确”(而非“主创眼中的主观正确”),来更加加强自己正面观点的力度。

但是,中国的这类影片,往往拍的没有什么主线和思路可言,变成了面面俱到而雨露均沾的走马观花,可谓是幻灯片型电影。

而日本,其实也是有类似的电影的,这部《日本最长的一天》,就是这样一部片子。

首先,从演员阵容来看,它无疑是与中国献礼三部曲一样,拥有了全明星的豪华阵容。

而从叙事顺序上看,也同样是时间顺序的正叙。

而本片的导演原田真人,从作品列表中《浅间山庄突入》、《关原合战》等名字来看,也无疑是历史真实事件题材的一把老手。

而在本片中,原田真人也是发挥了自己的所长,从日本投降这个历史事件中拎出了自己的主线,并构建出一个清晰而规整的结构,表达了自己的用意:天皇万岁万万岁。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日本的一次“主旋律电影示范教学”,是一个顶配版的献礼片,而中国的同类作品大抵都还停留在“运动型”。

具体来看的话,首先,从剧作结构上看,本片主要由政府一方和军队一方的矛盾冲突构成。

政府一方以铃木铃木铃木总理为代表,以接受投降为目标进行活动。

而军队一方以东条英机为首,以玉碎政策抵抗到底为目标进行活动。

由此,电影也分为了“决策层”和“一线的下级军官”这两个部分。

同时,这两条线和两部分的交汇点,即凝聚在了阿南惟几的身上。

在政府这一边,铃木铃木总理从一开始,就清晰地意识到了军事的不可为。

在开篇的“组阁”段落里,他坐在车上感慨“如果本土决战的话,樱花也开不了了啊”,而与此同时,原田真人将镜头给到车外飘落的樱花,用“樱落”这一“破灭”的标志性意象,表现出了铃木总理此时内心中对于“军事已败”的判断。

而到了后边,内阁会议上阿南和海军大臣争执是否采取“海主陆从”的时候,阿南说出“海军连睾丸都没有了”的一瞬间,镜头迅速而短暂地切到惊闻此言的铃木总理身上,然后结束了这一段结合此前铃木总理“四次负伤,睾丸被击中也没有死掉”的经历,同时加上日语中“OTAMA(睾丸)”同样有“胆魄”之意,铃木总理此时更加确切地意识到了“当前军队已无我当年之斗志,军事已不可行”。

因此,铃木总理的一切行动准则,即是“保护人民”东京大轰炸中,他首次亲眼见到了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的受害之深;后续的广岛长崎更进一步深化了他的这种意识。

而在之后,铃木总理所代表的政府这条线,便以这个方向,四平八稳地走了下去--以献礼片固有的平缓、欠缺戏剧化的节奏。

而在军队一方,东条英机从开头即明确地表现出对宁为玉碎抗战到底的态度;而到了后边,他更是亲自到一线指挥部煽动下级军官的战斗意志。

由此,军队一方对政府投降政策的对抗态度便持续延伸下去,最终形成了武装政变。

政府和军队的两条线,作为决策层和前沿一线的上下两极,而相互对抗着。

原田真人也具象化了这种对抗,他用阿南惟几这个人物,来浓缩展示了这种对抗:阿南拥有“军事已不可为”这个意识,在这一点上他与铃木总理所代表的政府是高度一致的---他办公室那张暗示东条英机煽动国民和军队的书法就是最好的代表;同时,在射箭练习一幕中,他也表示了已无法获得胜利之意。

但在判断与政府保持一致的同时,阿南同样是日本“武士型”军人的代表,而他所信奉的武士道精神则要求他要在这场战争中“贯彻武士道精神”在开头电影唯一的一次回忆中,天皇回忆里的阿南在众目睽睽之下为天皇整理衣服,凸显出他的传统日本军人之风(而此时原田真人将镜头切到旁边铃木总理的目瞪口呆的表情,暗示了铃木总理的“非军人的纯政府”身份,区分了阿南和铃木总理);在叛乱章节的第一场戏,开头是阿南和孙子一起洗澡---对家庭的重视,结尾是阿南与下级军官回忆旧日会战--“冲,不要停”。

因此,阿南身上同时兼有着政府和军队双方的特质。

同时,作为与政府一致的阿南,他有着保护人民的意识在他第一次出场的家庭聚会中,他玩纸牌、并表示要珍惜与家人一起的时间因此安排盛大的女儿婚礼,表达出他热爱生活重视家人生命之意;在与家里佣人的互动中,他也保持了平等亲切的态度,表现出对普通民众的重视;在内阁检查军备的一场戏中,他最后旁观操场上学生兵的训练,表现出他对“学生都要上战场牺牲”的意识。

但另一方面,他却在会议上屡次提出作战到底、本土交火的态度代表陆军最高领导的他,必须这种方式来贯彻军队的态度,防止军事政变。

因此,与政府一致而又拥有军人意志、保护平民而又必须代表军人态度的阿南,成为了电影主线“政府与军队的对抗”的凝聚点,他的犹豫和选择也成为了这种对抗过程和结果的具象化。

而在最终,阿南也找到了对自我的平衡点。

他停止了战争,完成了自己保护国民的意识象征着政府与军队的对抗中政府获胜的结果,同时也意味着阿南作为政府一致的一面得到圆满。

而另一边,他选择切腹自杀,实现了作为军人的自己“在战争中贯彻武士道精神”的意志。

而在这部电影里,比上述的结构更重要的两个点,是东条英机和天皇的存在和定位用法。

这两点,是原田真人非常“政治正确”---主旋律献礼电影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的地方。

也是这部电影里非常值得玩味且最重要、具有原田真人一种有意的引导性的部分。

首先,东条英机在片中被完全地处理成了战争贩子和过激的武士型军人。

他是片中的一部分下级军官的代表,主张以武士道的精神为准则,本土决战玉石俱焚。

东条的这种形象本身其实并不算很夸张或者别出心裁,在很多的电影中都能看到他的这种面貌,并且也基本符合大家对东条其人的一贯印象。

但是,在日本电影的范围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太一样的、为东条的所为存了正当化和洗白之意的影片。

相比之下,原田真人在这里对东条的处理,可谓是贴近了外部世界的一贯观点,彻底地将他黑化了。

乍一看,这似乎是对日本“主旋律”的一种逆反:日本人自己似乎承认了自己二战时领导者的疯狂,并做出了批判。

但是,对东条英机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实际上是原田真人的一种“弃卒保车”的取舍。

在电影中,主张战争到底“全国玉碎”的高级官员,只有东条一人,余者皆为一线的年轻军官,在片中很多人甚至完美地彰显了何为“不配拥有姓名”---少数人的苗字略作提及,多数人则连苗字都被忽略。

至于其他的领导者和高级官员,则如上述的阿南惟几和铃木铃木总理,呈现出的是担忧国家未来、保护国民生命并主张和平的态度。

原田真人借此试图强调:日本的军国主义是东条等少数高级官员所领导、下属军官被煽动起来的意识形态(阿南办公室的书法是对此观点最明确的表达),而领导者中的很多人--如阿南惟几,则并非如此。

同时,通过切腹自杀的阿南和畏惧死亡自杀失败的东条这样的一组结局对比,原田真人还较为隐晦地为武士道精神做了正当化洗白:真正的武士道精神绝不是孕育出军国主义的必然因素,二战中日本的罪魁祸首东条也根本不代表武士道,真正的武士道是阿南这样的人物所表现出的东西。

借助对东条这一“实在洗不白”的黑煤球式人物的“战略性放弃”和主动黑化之,原田真人将二战中日本的所为归结为了“少数人行为和下级的被错误煽动”,从而让行为上的罪首--领导者集体,以及意识上的罪首--萌生军国主义的武士道精神,做了一次潜移默化中的洗白引导。

而这种完全的洗白白,无疑是献礼片中重中之重的“政治正确”的体现。

除了东条这一部分,原田真人更加高级和重要的“政治正确”,体现在天皇这个角色上。

日本人在二战末尾的谈判中,非常重视的一点即是天皇的无罪化,这在电影中也有所表现。

天皇在大和民族于精神思想中的至高地位,即使到了今日的日本也没有太多的削弱---即使天皇一家现在已经不再“不为国民所见”并去神格化,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人格化转变。

因此,对于本片来说,天皇无罪化就是最大、最重要的政治正确。

在原田真人的镜头下,天皇实际上才是一切的主宰是他决定了“重视国民生命”之考量下的停战求和,铃木总理和阿南实质上皆是他的命令服从者和执行者罢了。

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本片都保持了时间顺序的正叙,但只有开头的时候有一次倒叙--天皇的回忆。

由此可见这段回忆的重要性:因为要招募铃木总理组阁,天皇回忆了昔时自己受阿南和铃木总理所支持和帮助的往事。

这一段回忆实际上就开宗明义地表明了:天皇是停战保护国民的决定者,而阿南和铃木总理是被他招来、落实他这一决定的执行者。

因此,停战的正确,是天皇的正确,而非阿南与铃木总理的正确。

原田真人对于天皇,给予的是“万岁万万岁”,而对阿南和铃木总理,至多也就是一个“做的好”。

而天皇无罪、天皇英明,恰恰是本片最着力的观点引导和最重要的政治正确。

在电影中,为了给天皇的决定做铺垫和合理化,天皇的形象一直都保持了高度的亲民化,比如:开篇当中,在招募耳背的铃木总理时,天皇非常诙谐地模仿了铃木总理帮助听力的摸耳朵动作;而在进餐的一幕中,他接受了佣人一起用餐的建议,十足亲民;在内阁会议上,他特意询问了阿南女儿婚礼的情况。

原田真人用这样一个亲民的天皇形象,让天皇的停战决定来得十足合理:天皇重视国民,亲近国民,无阶级之差地与国民站在一起,因此做出了保护民众的决定。

另外,在电影中,推动停战向前进展、使之一步步实现的,也是天皇---他首先提出“诸君不必为传统规范所限制”,其后才引出了政府一侧更加积极的活动;随后,他又压制了当面提出主战申请的“少数派”东条英机;而最终让停战盖棺定论、给出最后一击的,也正是天皇的玉音广播---历史上首次让国民听到天皇的声音,再次表现天皇对停战的推动之大和亲民之深。

这无疑是一种对君主立宪制的日本中、名义与民族思想上的神格化至高领导人的终极光明化处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天皇和东条的辩论一幕中,原田真人在镜头处理上下足了功夫,细致地处理。

先是东条以海螺为比喻来主张决战,此时东条与天皇皆为正面特写,来表现二者在观点上对抗的势均力敌。

但是,随后天皇反击,东条语塞低头,此时镜头也变为了对天皇的正面特写和对东条的“镜头拉远、斜向拍摄”,展现出二人的辩论的最终高下之分。

由此可见,原田真人对这一幕的表达极其重视,最终表现出了天皇对东条的观念压制,从而引导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天皇对东条的所为和思想,是完全不认同的,对东条其人也是彻底地对抗并且战而胜之的。

既然如此,那么战胜了东条的天皇显然就是反战的一派了。

而同样,对于“天皇主导,阿南和铃木总理执行”这一块,原田真人也十足地重视。

片中有一段和天皇东条辩论一幕极其类似的戏:内阁会议。

在会上,天皇表示“诸君可不必受传统规范所限”,表达了对推动停战的决心。

而这一幕中,对天皇的拍摄始终保持了正面的大特写,强化他的地位和力量。

而相对地,阿南和铃木总理等人则都被斜向镜头取景,保持了与天皇的“主导与从属执行”的高下之分。

随后,铃木总理起立并对天皇行礼,阿南也起立帮助铃木总理回到座位,在这里,原田真人不厌其烦地用让铃木总理和阿南完整了缓慢而有些冗长、全套的一系列礼节---摆架势、缓慢移动、行礼。

更甚者,原田真人对铃木总理与阿南的脚步移动,还特意使用了多个特写。

借此,原田真人确定无疑地表达出了铃木总理与阿南对天皇的无限崇敬和从属关系---在这样一个探讨停战的会议上,在天皇表态后马上对天皇做出最高的礼节。

由这两场戏的细致安排和镜头设计可以看到,对原田真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无疑就是对“天皇反战,天皇意志主导停战,天皇无罪”的引导。

虽然本片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主要内容都放在了铃木总理等人保护人民并促成停战的部分上,但是这一切都是天皇意志的贯彻执行,甚至是由天皇本人在幕后的一手推动和大力促成才得以实现。

天皇的光明化,正是本片最大也最重要的政治正确。

但是,在这里,原田真人其实忽略了一个逻辑上的漏洞:他为了突出天皇的正确,而安排阿南和铃木总理成为了天皇意志的执行者,那么,阿南和铃木总理对民众保护的重视,到底是他们“本意即是保护国民”,亦或是他们“只是促成天皇意志的实现”呢?

他们首要维护的,是人民本身,还是维护人民的天皇呢?

或许对原田真人、以及这部主旋律电影来说,这个漏洞的重要性,要远远低于“天皇无罪”的政治正确。

总的来说,对比老版本的同名电影,这部新版的《日本最长的一天》,在剧作上拥有了导演原田真人更多的构思和想法,虽然外在看上去平铺直叙无甚新意,但内里却有一些值得玩味的表达和思路。

但不得不说,这样的新意和值得玩味,都只停留在表达手法的层面,而在主题内容、核心思想上,依旧没有脱离日本对于二战的传统理解和诠释,表达的侧重点也全部拘束在了“主旋律”的级别上。

比起中国的PPT式献礼片,它拥有明确的思路、突出的主线、相对有趣的手法,但也就仅此而已,在本质上没有和中国的献礼片形成差异甚至还有很大的相同之处,毕竟它的主题概括起来无非就是---天皇万岁万万岁。

 8 ) 也许是最好的日本二战电影-续评2015新版《日本最长的一天》

新版超越老版的情况确实不多见,很多时候能接近老版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可以持平似乎就是奇迹了,但这部2015的一天却是一个很大的意外: 在演员的表演上,老版的无疑是三船的阿南最为抢眼,但是和新版役所广司的阿南比起来单薄、平面了许多,这个不是演员三船的问题,而是导演冈本的诉求所致,老版总共用了157分钟,新版只得136分,这足足21分的差距,到头来却是新版的给人印象更深刻,人物刻画更来神采,可见,原田真人和冈本喜八之着力点有很大不同,这样说已经对冈本很客气了,其实是老版使用更长的篇幅却只取得一般的效果,新版之阿南妻子篇、阿南亡子篇、阿南侍卫篇,均是老版所缺乏的,尤其是切腹前阿南掌掴部下一场更是点睛神笔,这一笔比老版升华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还有天皇的塑造,老版只是几次露出了戴着白手套的手,而新版突破窠臼,顶住压力,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作为人的天皇,这个改变非同小可,其含义也是多方面和深层次的,非常符合当下世界范围内此类题材电影之科学、进步的做法,日本历来视天皇为神,日本人自己拍的电影,尤其是涉及1945八月份的电影里可以正视天皇的绝对是凤毛麟角,之前的《军阀》倒是露过正脸,但那死板+闪烁的正脸,所获得的实际效果和只露白手套其实没什么区别。

而新版一天如此刻画天皇,这样的勇气是绝对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因为,这样的刻画要比原先的反复播放原爆的画面之反省来的更加的彻底,更加的有力,天皇不是神,是人,人的缺点他都可能具有,所以,发动战争这样的人类罪行在他身上也是可以发生的,也是不应该逃避的,享受皇室荣耀天皇来,抹脖子切肚子就军人来扛,这不太合理 说白了,老版只注意到了还原事实,新版则是在还原事实的基础上,丰富了血与肉,赋予了精气神,直面了是与非,这个新版不仅要好于1967的老版,而且说是所有日本二战电影里最为深刻最为精彩的一部也不为过更多老K影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 老KK影

 9 ) 国家的重要时刻,也是体现国家性格的时候

《日本最长的一天》从名字大概就能猜到,大概是描写日本二战战败那一天前后所发生的故事,既然是日本拍摄,那么必然角度和诠释会与中国、美国、韩国等视角不同。

我定义这部影片既不是反战也不是反战败,而是一部描写日本官僚性格的片子,因为影片本身淡化了对于日本投降的意义诠释,只是在着重刻画几类人:一、天皇;二、内阁;三、陆军部;一、天皇本片对于天皇的描写是相对中性,毕竟是日本自己拍的片子,但从天皇三番五次的让内阁去讨论与盟国的条件等等反映出来天皇的内心极其纠结,怕承担责任,又想着别再死那么多人了。

天皇代表了日本当时官僚体系的性格,当局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开始各种思考,没有明确的态度,导致每天开会讨论,然后被美国轰炸东京,扔原子弹,最后几个月白白几十万百姓送死。

天皇最后的性格决定了日本命运的最终走向。

二、内阁铃木内阁就是收拾残局的,维护天皇最后那少得可怜的尊严,不过在历史进程中,铃木内阁还是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接受投降,尽快结束战争。

整个内阁体系很会洞察天皇的心思,一来明哲保身,二来可以说在最后避免了日本官僚体系走向崩溃,殃及自身安全。

三、陆军部当时谁被任命为陆军大臣,谁也就心里清楚,必然会以自杀殉国作为结局。

所以,阿南惟几最后的表现可以说就是走了一遍过场,体面的自杀,免的盟军接管日本后,对军人的审批必然是走上绞刑架,自杀还能在日本国内给家庭留些尊严。

陆军部最后的叛乱,可以说就是一场闹剧,谁也不敢去接那个指挥棒,甚至连开枪夺权都不敢,所以这样的军队能在战场上获胜么?

失败是必然的。

日本战败这段历史其实值得研究,国家危亡时刻往往是当时国家性格的体现,当再度遇上此类对手,在战略上分析对手,往往就是看谁能看清对手的性格,从而作出针对性的反击和防御,赢得胜利。

 10 ) 不是帝国不努力,奈何敌人是怪兽

写在前面的一句,有精神洁癖在作祟,再怎么声称反思都是改变不了吃了屎,且未来极有可能还要继续吃屎的命运。

本片翻拍自1967年版的同名影片,讲述的是二战最后时刻的日本历史。

观看本片的时,很难不与另外两部电影进行比较,即冈本喜八的67版同名电影《日本最长的一天》,及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

与这两部电影相比较,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本片的缺乏诚意和日本式的“政治正确”。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里,陈述的是昭和天皇的英明神武,仁君形象;内阁大臣们的深谋远虑,隐忍前行;皇军全体将士们的七生报国,奋勇杀敌;领导们的家庭是一团和睦,汽车能行驶在樱花烂漫的石子路上,庭院前是阳光和煦的家庭聚餐,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只是那偶然间插播进来的防空警报让人好生讨厌,就像是五月蝇一样的煞风景的存在。

大和民族众志成城的形象如此,不了解历史的,还以为敌人是来自外星球的怪兽似得。

片中的日本就好像是在作为一个受害者的形象出现,就好像谁都没有错,错的只是敌人的强大,错的只是皇军中那一小撮稍稍热血的、爱国的、奋发向上的青年军官罢了。

哦?

是吗?

撇开电影中多次生硬拙劣的剪辑拼接、等技术层面不谈,历史电影首先要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要向现在的人,也就是历史电影里的子孙后人们去还原历史,陈述历史。

《帝国的毁灭》很好的展现了发动战争的领导层一直到最后时刻的疯狂与邪恶,德国民众在最后时刻的分裂与扭曲,众生在面临命运审判前的何去何从等等,让荧幕前的观众们都能得到非常直观却又深刻的感受。

本片做到了这些吗?

就像《男人们的大和》、《吾为君亡》、《永远的零》等影片一样的思想立场,给东亚带来深重灾难的大东亚战争只是领导们谈判桌前修改终战诏令措辞的历史背景;化为焦土,垒尸成山的东京也只需要在脸上稍稍抹上些灰尘即可得到表现;民众在李梅火攻中的化为木炭亦可轻描淡写的一个镜头带过;相较于没有正面登场的67版昭和天皇而言,本木雅弘饰演的昭和天皇在本片中被洗得干净的令人发指,就好像历史上的昭和真的只是一个爱好昆虫知识,精通植物学,为人内向,不多言语的英式虚位君主而已;需要承担战争失败的责任统统推给了东条英机等一批打了鸡血的部分皇国陆军,就连历史上著名的主战派阿南惟几,在本片中都成了“智信仁勇严”于一身的忠君爱国的智将,在完成了一个臣子应尽的义务后,好像只需要他剖腹了,就已经代表了全日本都洗干净了彼时的罪孽,就能像片中那样抛却包袱,走向复兴的明天了。

问题来了,这一切苦难的原因来自哪里?

毕竟有果必有因,大家都没错,干嘛敌人没事就要来打我?

如若不是军部的一次次独走,绑架整个近代日本挑战全人类秩序,何来的战争失败?

如若不是昭和天皇对军部独走的一次次默认,甚至是变相的鼓励,又何来的九一八与七七全面战争?

如若不是民众在一次次对外战争中得手后的上街欢呼,全民支持,又哪来的李梅火攻与原子核爆?

由此上述到本片中不断憧憬回顾的所谓“明治时期”,从那时起,为了不断实现超出自身实力的野心而屡屡赌上国运的全日本君臣民们,便已然要为1945的年终战命运做好一个赌徒的终极觉悟: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反战争和反战败是两码事情,把所有的罪与错都推给军人,那么培养这种军国主义军人的土壤又该是个怎样的存在呢?

-吐槽:1.看电影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产生天皇还要跟总理一起外出去做入殓师的兼职活;2.山本大将你不是死了么?

怎么又活了,还改行当了陆军?

(虽然最后还是死了....);3.本片导演是阿汤哥主演的《最后的武士》里那个猥琐矮小的反派大臣;4.三船敏郎在67版同名电影中饰演阿南惟几,最后的剖腹与介错场景的血腥效果非常震撼,相比较而言,本片的处理真是小巫见大巫;5.冈本喜八67版的同名电影标题在影片开始后20多分钟才在画面中时钟指向零点时出现,本片的处理同样潦草不堪;

《日本最长的一天》短评

天皇为啥不剖腹

7分钟前
  • 终剪版利贺田
  • 较差

翻拍的勉强

10分钟前
  • 爱吃番茄炒的LT
  • 还行

这种历史 还是无法接受

14分钟前
  • Judge
  • 较差

就是天皇也太帥了吧,有這麼高帥?

18分钟前
  • 虎筋絛子
  • 力荐

日本就输在这「维护国体」上了,阿难也是难。

22分钟前
  • 无心
  • 还行

竭力维护天皇形象,美化侵略战争,为战争罪犯洗白。

25分钟前
  • 跃过山丘
  • 还行

「天皇无责任,是终战不是战败。别国的伤害无人在乎。我们为国奋斗。日本也是受害国,不是我们的错,都是战争的错」,看了多年日本二战片基本是这态度,有时觉得这个民族也挺可悲。国产历史片偶尔博眼球不可怕,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淡忘淡漠和回避症结所在才可怕,且随时间流逝只会越来越甚。

26分钟前
  • 沉歌
  • 较差

有些枯燥的历史电影,看完后我连谁是谁都没有搞清楚=_=

31分钟前
  • 디리디리의난민
  • 推荐

节奏太差,实在太美化各路政客。

34分钟前
  • 拐了
  • 较差

跟元首不能比

37分钟前
  • Bad Joker
  • 较差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人物的肢体语言,铃木贯太郎在天皇面前请求圣断的两次鞠躬,肢体语言有张力,仪式感非常强,本木雅弘饰演的裕仁,以及畑中健二等少壮派军官一板一眼的鞠躬行礼,骑车赶路的动作,刻板有富有时代特色,军国主义影响下的人物性格表现得非常好。

41分钟前
  • 水牛山少主
  • 力荐

1.东京大轰炸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两次轰炸,这一空袭史称“李梅火攻”。2.7月27日波茨坦宣言发表,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3.8月9日,在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中,围绕是否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宣言的问题发生了分歧。以首相铃木贯太郎、海相米内光政和外相东乡茂德为一方,主张只要盟军能够维持天皇地位(即“国体维持”),就可以无条件接受宣言;但以陆相阿南惟几、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及军令部长丰田副武为代表的另一方则主张必须附加一些条件(如拒绝盟军进驻,自行审判战犯等)4.8月15日黎明,阿南在家中畏罪自杀,但他在遗言后面填上的日期是8月14日晚,为此他向其小舅子解释道:“天皇的诏书将在中午播出,我听了会受不了。”但阿南两次动手后都没死成,最后在小舅子的帮助下才“自杀”死去。

45分钟前
  • 楚成王
  • 还行

160714,6.2分。小说就因为立场有些暧昧无聊,电影拍得就更不疼不痒。

48分钟前
  • 二一老人
  • 还行

真是xnmbyy

53分钟前
  • taka小卷卷
  • 较差

三观不正

54分钟前
  • 淋雨
  • 很差

需不需要给你们颁一个诺贝尔和平奖啊

56分钟前
  • 莎爱小德娃
  • 很差

细节到位,东条训斥年轻参谋和刺杀森纠两场尤其好。

58分钟前
  • walkerace
  • 推荐

🤮🤮🤮

1小时前
  • 小注销
  • 很差

都是些虾兵蟹将在主战,上层要不就是犹豫不决要不就是毅然决然主降,当初挑起战争的时候干什么去了,这不是美化是什么...还是不喜欢日本拍的二战片,虚伪太虚伪

1小时前
  • 柯里昂
  • 较差

演员还好,剧情实在没什么意思。大概是不喜欢裕仁天皇这种小人的缘故,有功夫看看老版吧。。

1小时前
  • HysteriafoX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