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着看完这一小时55分钟。
自小被母亲抛弃的幸江,十几岁的年纪冒着暴风雨去送报纸,路过神社祈求保佑自己幸福的时候竟把摇铃的长绳拽了下来...得到的报酬只有当天的报纸一张,奖金是一瓶牛奶和一个馒头,翻开报纸的头条竟是自己父亲抢劫银行的消息。
回到家刚好看到父亲被捕的场景,慌张的父亲手里还拿着继母梦想中的四季常夏的夏威夷宣传画...在这一切发生之后只有同班的熊本不计前嫌愿意做她的伙伴。
那句“不论远近我都不会忘记你”成了两人的约定。
来到东京,生活所迫做了妓女。
在一番翻天覆地的折腾以后和混黑道的老公成了家,住在狭小的6榻榻米公寓间里。
阿部宽饰演的老公异常粗暴,机会每天吃饭都会上演掀桌子的情景,隔壁的阿婆还特意记录每次掀桌子...知道这里还都有搞笑的成分,还恍然大悟的说怪不得他们家过的穷,原来饭都不吃都是用来放在桌子上宣泄情绪的...成年幸江的生活是这样的,吃不上饭,老公异常粗暴,不务正业;没正型的父亲又再次出现,隔壁阿婆还算热心,在拉面店做工,为生计的奔波。
幸江唯一的感情出口就是给她从未见过面的母亲写永远不会寄出去的信。
不断不断的询问母亲到底怎样才能幸福...只到幸江知道自己也即将成为母亲的那天...从桥上摔下的幸江被送到医院抢救,昏迷之中我们才终于看到了幸江的一生,这一切一切的原委...熊本为即将去东京的幸江准备的便当和饯别礼,那胖胖的女生在月台上奔跑着对她说,一定不能输一定要幸福!
老公追她时候的甜蜜也终于展示出来,她对他百依百顺也有了解释...昏迷中看见的母亲给了幸江活下去的动力...喜欢电影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也因为幸江最后的话感动的眼泪决堤...在这个世上也许并没有什么幸与不幸 有得必有失 有舍才有得 比如失去一样无上宝贵的东西时会怎么样呢 我们哭喊 呆然 但这是可以用幸福与否来衡量的吗 我终于发现 失去无上宝贵的东西 就是对它真正无限的拥有 妈妈我从小失去了你的爱 然后我拼命的追求 不断的追求 我想得到别人的爱 可是到现在 才在自己的心理找到 一直紧紧地握着双手 偶然间张开 才发现原来就在自己手中 妈妈无论以后发生什么 我都不再害怕 我现在充满了勇气 幸与不幸都无所谓了 不管哪个都有同样的价值 因为人生总有它自己的意义
开始很不明白这个女孩子为什么不选择面店的老板,一个看似老实的人,其实,他也借着幸江的幻想满足自己.影片在幸江昏迷的时候揭开了迷题,原来她的混混老公在之前也曾苦苦追求她,在她沦落为烟花女子的时候,也没有抛弃她,甚至说,我爱你,爱你的一切.也正是这个混混男人,应为幸江所做的一切而感动,改变.而幸江,终于得到了自己的幸福.但是,只有在这么苦又这么乐的电影里面,才能造一把梦了,千会百转,得之不易的爱情,让所有人兴叹.
“其实 你从来没有意识到 你身上寄托着很多人的爱”人生就是自虐的诗,我们像白痴一样患上被虐待症,别人眼中的不可思议莫名其妙,自己却乐在其中——没人知道,这是还债,还债 曾经也曾这样伤害着爱自己的人 背叛 刺痛 他们却不离不弃 让我变成了今天的自己地震的第一天 蜷在操场上和同学打闹说笑像场旅行 笑过后却还是失落 还是那样悲观那样不自信 移动的破信号让安静的手机那样的孤单 像被抛弃的布偶 脏兮兮的眼珠掉出面颊却又是多心的自己 电话短信qq空间留言接踵而至 高中群里汇报所有同学的下落 大学群里闹着献血支援 电视里温总理划破的手臂 那种感动 不是文字可以描述的没有人得绝症 也没有发生离奇谋杀案 更没有日本沉默的大危机 一些奇怪的音乐 一对奇怪的市井夫妇 一群蓝色的水母 平易质朴的风格 独特的人生哲学 最真挚的感动日本第一的催泪四个漫画搬上大萤幕 无数人大笑大哭的搞笑漫画改编电影 日本电影再上高峰其实你从来没有意识到 你身上寄托着很多人的爱
这是一部亮点和问题多得不知彼此谁更多的电影。
严重的节奏问题,生涩的叙事手法,后半用力过头的煽情。
然而,又有不经意中恰到好处的温情,微薄的希望,避难所般纯粹坚强的友情,孽缘深重的爱情。
当阿部叔叔matrix扮相沉默地站在雨中时,我不知道第几次想起了被嫌弃的松子。
并不是因为中岛,而是因为两个故事前半某种相似的味道。
显然,中島哲也驾驭故事的能力比堤幸彦强多了,然而个人以为,然而,自虐之诗比起颇有匠气的松子却更有魂许多。
所谓有魂,大概是用到多少力道凄惨幽默和叙述者的激情。
于是,或者,我还是跟堤幸彦在某个方面的电波合呀,笑松子是个傻女人,幸江则是个努力踏实的女人。
在个人看来,幸江是比松子更可能得到所谓幸福的女人。
但幸福这主题,被彻底讲坏了。
故事结尾的急转直下其实狠狠地弱化甚至几乎一棍子打翻了前面的不幸,虽然能理解想要治愈的急切心理,个人觉得这个收尾颇为失败。
结局虽然煞有介事地想总结幸福与否也无所谓,但却不禁让人像吐,这么凄惨的开头到这么幸福的结尾,它是怎么过渡的,它又怎么好意思不承认结局的自己很幸福呢。
有些人事若能短短几日就如此彻底地改变,那么所谓幸福又何其廉价。
如此以致我不禁在想,于是,这片折腾到了最后,痛苦了,挣扎了,煽情了,骗眼泪了,稀里糊涂地,却突然不知道它想要干什么了。
友情线过于松散,与故事融合并不好,除了铜板这桥之外几乎与爱情线割裂成两个故事。
但对夕阳下肮脏舞蹈的少女和大义凛然地背满意义不明的垃圾大步回家的少女的背影,却在某个角度触动了我的某根神经。
至于爱情线,无关幸福与否,无关这故事是不是为了惨而制造惨,也无关结局是否为了温馨而温馨,甚至无关这爱情是否起的毫无缘由,这对近似于自虐的孽缘,却真挚地感动到了我。
男人笨拙,女人的跌跌撞撞,彼此伤害彼此虐待彼此相爱彼此欠债。
最后的最后,沉默的阿部叔叔,很有爱,恩。
“不论幸福或不幸,都值得珍惜,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片尾的时候,幸江在海边靠在丈夫的肩头想着。
电影如是温馨的结束了。
在经历了种种不幸之后,她一脸的幸福都带着乐天知命的意味了。
从化身松子以来一直让人怜爱得心疼的中谷美纪大姐终于在这一刻让广大治愈系电影爱好者长舒一口气内流满面了。
看到结局是旧有重逢的同学们,你们错过了片尾字幕之后真正的结局。
当然是松子,看完这个片很自然让人想起松子,相同的女主演相似的境地。
诸多相似之处以外,两者还是很有些区别。
松子是孤身一人在谋求幸福的路上且败且战,最后变成卖火柴的小女孩去了天国。
而这部电影则是环形的结构,在最后回到现实的时候情节完整,故事也圆满了。
影片前半段主要讲了幸江的不幸经历以及她的乐观与坚强,就在幸江重伤眼看故事就要沦落到狗血的时候,镜头及时转到了从前,画完了影片的另外半个圆。
原来这个片子不仅仅有幸江柔弱者的坚强,还有一批人为她密谋的幸福:父亲、老板、朋友、楼下阿姨,还有最重要的,丈夫叶山。
由于比较圆满,配乐一如治愈系的动人,画面有别于松子,是写实的风格。
主演中谷美纪饰演这个角色自然是轻车熟路,一如松子的坚强善良惹人怜。
阿部宽大叔则以其非同一般的酷共同撑起了整部影片。
苦情也好,哀情也好,片中时时刻刻对幸福的呼唤,还有那句流传极广的“要坚持,一定要幸福啊!
”都表明了片子励志的本性。
穷人、陋巷、破旧的火车、底层劳动者、妓女、黑帮古惑仔,没有意识形态,有奋斗没有解放与斗争。
关于小人物的生存,却没有沉重的气息。
它是对追寻幸福的一种轻松地探讨与表达,却不似《顽主》需要依托一个特定时代。
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的,只是似乎还没有出现过。
看看国产片里充斥的“假大空”方式表达的“虚伪黑暗或者幸福光明”,难免让然难过。
《活着》当然是一部好电影,只是广大劳动人民已经够“活着”了,何必添堵呢?
党的政策亚克西票房低又低,群众眼睛有时候是雪亮的。
要么抛开现实架空历史,要么低俗媚俗庸俗娱乐至死,要么一副苦情样被压迫的被损害的,让人无所适从。
本片的内容以及表达方式,是很有启发性的。
集中营题材都能拍出一部《美丽人生》,何况现当代。
当然了,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一点根据我火车站票的经历,深表疑惑)。
对幸福的探索、追寻与体验是片子的中心,也是中心事件。
这是人之常情,也就成为了一个和现实接轨的良好突破口。
幸江的幸福有自己的努力,有幸运的偶然,也有那些她不知道的“密谋”。
电影一步步展示了痛苦的表面,然后又一步步剥开了层层的痛苦,展示了温馨的“幸福阴谋”。
我有种感觉,人们在密谋让我幸福。
刚刚过去了艰难的一年,换个思考的方式吧。
我觉得也许每个人都被这种“密谋”包围,每个人也都在密谋者他人的幸福。
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这么无私,那应该是没有意识到。
如果没有觉得自己处于这种“阴谋”中,那很自然,让你知道了就不是密谋了。
如果某人幸福了,那么肯定是这种密谋的结果;如果某人最终还是不幸,很简单,那个密谋失败了。
2010年初的北京下了好大的雪。
凌晨五点在窗口看到暗黄的路灯下没有人影。
那是看上去很温暖的颜色,像是烛光。
没有人影,四处都比往日要亮,没有人影,雪上也没有任何痕迹。
新的开始吧。
朋友们新年快乐。
影片前半部分女主的生活充满了负面因素,后半部分则展现了阳光的一面,生活也许本无幸与不幸,就在于怎么看,生活本身就有它的意义。
如果生活本身的色彩无法改变,那么一定要从好的角度去看待它,乐观的度过人生。
这也许是影片想要表达的。
音乐过于完美,这样一个小品一样的作品,音乐大气磅礴,为啥中国电影少有这么好听的配乐呢?
影片如果是以寓言式的表述方式,那么,态度再明显一点会不会更好?
比如前半部分多些铺垫,后半部分展现在女主看不到的地方,其他人对她的关爱,生活还是充满着阳光与希望的。
总能感动我...事实上,老蹄子拍片总会美中不足(我觉得美的也不多)...不是因为中谷美纪和阿部宽鬼才看咧大叔不必多言啊,中谷美纪,这位年逾30载的心中女神,表现得就一个字:"泪!"太迷人了找回了当年一曲MIND CIRCUS(有了YOUTUBE后才知道还是跟扳本合作)迷倒我时的感觉...最近老被骗来演大悲大苦角色,不是翻垃圾箱就是被掀桌子...我是该高兴还是该难过呢!?不知有人注意到幸江刚有孩子在房间里边做晚饭边告诉勇夫那段么!?太骗泪了!切葱如刨心啊!气氛把握绝!!就所谓穷人找幸福,宅男找爱情,暴走族从良的电影,我每一部都爱看!世上苦难太多太激动了写这个...字幕完了后的海边太温馨了
这部电影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童年缺爱的女人,在成年过程中,交友,恋爱,情感所经历的波波折折,只不过松子遇到的男人一个死,一个玩弄他感情,一个是渣男,一个是好男人可惜时机不对,一个是爱他的,但却不懂得如何爱,经历了沟沟坎坎,最终在爱的绝望中离去。
而这部片子传达了人对幸福的追求,人这一生穷尽都是为了追逐幸福,只不过对有的人来说,追求幸福是件容易的事情,对有的人来说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试想一个从小拥有丰富爱的人,对爱的选择和辨识能力变得极强,而对有的人来说,从小缺爱的人来说,真的是饥不择食,于是伤害变得轻而易举。
无辜的人受着无辜的伤害。
好在自虐之诗中的女主角,她的男伴反省了,也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女主终于获得了幸福,也算是一个好的结局,比松子这个结局好了不知多少倍,人生本没有标准答案,一路前行中,能自我体悟同时改变现实生活的行为,就能真正跳出那个轮回。
中谷美纪确实百变 只是 如此touch人心的作品怎么可以只有2000多人mark1000多人打分!
还是大家一起来掀桌吧。
曾经 《野猪大改造》最开始改变了我对于日剧的看法,校园日剧热血无厘头却充满了真实成长的迷惘。
后来看的两部野岛伸司编剧的“校园三部曲之二——”93版《高校教师》和《未成年》,也许可以说都是以泛黄质感的时代剧来包裹残酷的青春成长童话。
也许我以后还会有更爱的日本电影,但这部片子,还有当中的OST,它已经,——曾经一击中了我的心。
什么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
过得幸福应该是大部分的答案。
但是怎样才能得到幸福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这个最重要的事情却没有人来传授,是不是想想也觉得不可思议。
你身边有谁过得特别幸福吗?
可能更多的是看上去过得很幸福的人,等你进一步了解之后发现原来他们的生活也有不堪的一面。
生活给我们的反馈貌似是,读书不幸福,不读书也不幸福;工作不幸福,不工作也不幸福;结婚不幸福,不结婚也不幸福。
什么时候你觉得很幸福?
被自己关心的人关心的时候,能够为自己所爱的人和事物付出的时候,最起码那一刻是幸福的。
年少轻狂的时候觉得,不管世界怎么样,我总会找到自己的幸福,越大越发觉,原来幸福是一种奢侈,跟真诚等诸多美好的事物一样很稀有,需要自己去努力争取,争取到了要好好珍惜,很容易稍纵即逝。
《自虐之诗》肯定会让你联想到《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如果你看过的话),只不过《自虐》的结局相对更阳光些,看完《松子》简直让自己恐惧到后怕,然后一直叮咛自己,千万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的身上。
如果追求生活上的完美才是幸福的彼岸的话,我肯定抵达不了。
我现在所理解的幸福是,专注得去爱一个人,专注得去做一件事,去享受这个追求的过程,努力做一个善良又不失个性的人,做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好人。
to C , 也许我给不了你幸福,但我仍旧希望你不要对幸福放弃希望。
幸福并不是什么唾手可得的东西,所以更需要我们去努力寻找,对吧?
剧情太过于理想化了,男人一定死心塌地,,妓女一定从良,黑道一定变白,穷人最终变富,孩子一定保住……熊本的故事其实没有什么主线意义,穿插的也不好,节奏也不对,和富人学生玩也不至于扇巴掌,这部作品也就是个给人生失败者看的安慰鸡汤,也就掀桌还算不错了。一星半
1完全被名字骗了,不是晦涩片。
结尾真的是又臭又长
幸与不幸,我们都会经历,不必强求。只要有爱,生活就有意义。很像中谷的另一部电影《松子不幸的一生》,连前半段的别致和戏剧感都很像。但松子是华丽的歌舞,自虐则真的是一首诗。配乐是弦乐手风琴,很有诙谐感,但片尾曲唱起的时候,禁不住流泪感动。演员就更不用说了,真是一部各方面都出彩的片子。
终于还是幸福了~
太一般了。。ending部分剧情写得没头没脑的
节奏太缓慢了
追求幸福本身就是一场华丽的自虐。
大叔您掀桌子太有美感了。。
催泪,尤其后半交代清楚让“虐”平衡之后。中谷美纪太吸引人了
又触到了我那脆弱的神经 想要幸福 哪怕只有一点点。
像一篇粗糙的四百字小学生作文,最后一定要写出一个正能量结尾。
中谷小姐这次的表演米有给我带来松子一样的震撼。
掀桌子的慢镜头哈赞
满脑子关西调…
自虐的观影。扭曲怪诞的剧情来反衬温馨的日常生活。什么是幸福?当下而言,幸福就是不要再看一部这样的电影来自虐。。。
知我者芭娜娜也:D
(ノ-o-)ノ⌒┳ ┫┻┣
怎么说,有点受不了中谷特意的口音。。。可能我标日听多了。中谷又演苦情角色鸟~~呼呼,明明觉得她是很有喜感的人。
如果不是中谷美纪,这个剧本会废掉一半吧。好像自己与自己忽然就明白了幸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