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看的第一部电影是《走出荒野》。
《涉足荒野》是改编自美国作家谢莉尔·斯瑞德2012年的同名自传,由让-马克·瓦雷执导,瑞茜·威瑟斯彭等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讲述婚姻触礁,母亲去世,自己在绝望中生活多年之后,虽然毫无徒步经验,却独自一人踏上Pacific Crest Trail 远足之路,通过长途步行找回自我的故事。
元旦时去书店碰到了这本书,记得当时一个女孩对同伴说:你看就是这本书,听说还被改编拍成了电影!
这本书很好看。
而我被她们这么一说对这本书也引起了注意,但是没有立即就去拿一本,等她们走后悄悄的拿起来翻看。
翻了两页就决定买下。
一个人在荒野中穿行,这辈子我是没这个种的,我胆子小,不喜欢冒险这类危险的游戏。
况且我也不需要去荒野中去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寻找自己。
但是很钦佩这种敢于冒险的的人,这种勇敢是很吸引我的。
读书的意义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去体验别人的人生体验,不必自己一一去执行,况且我们一个人也没那么多时间,人生是很短暂的一刹那。
买了书还没看,先补了电影,之后再仔细把书看一遍。
我相信这本书一定比电影要好看!
2019年1月5日
我总是用这样沉重的字眼来写东西,我很讨厌自己这样。
记得一次面试,老板告诉我我的脸上就生着一副悲伤的摸样,看着他肥头大耳的摸样,我坚决不相信。
我是什么样子,是我自己说了算,跟你没有半点关系,也许只是面试那天我没有睡好。
很多时候,思考太多而不行动就会造成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旦心里缺乏一个永恒持久的动力,就会大脑疲倦而不知所措。
所以,其实这些年,自己也一度陷入过这样的困境,脑海里总是有黑色的海水在翻涌,海藻密生的大海深处没有一丝光明。
那段时间,失眠常常伴着黑眼圈而行,总是在文字和幻象中感觉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就像“谢莉尔·斯瑞德·”,这种喜欢思考和善于挖掘内心的人总是会有这样的沉沦,我宁愿自己是一个胸大无脑的妹子。
女人究竟有多少种,我们不从外形来说,我们简单分为幸福和不幸福的女人。
幸福的女人大抵都是一样的,有个美满的家庭,疼爱自己的老公或者男友,有个不用发愁的未来,有着自己的独特而又舒适的小癖好。
不幸的女人呢,她们都是什么样的?
眼神里经常有悲伤或者不安,没有一个稳定的而舒适的生活环境,有男友或者老公,但是大抵都不太了解自己,常年处于压抑或者愤怒的状态,因此面容看起来总是疲乏和沉重。
其实,幸福这回事情并不是那么难,我们何必将有些深沉而短暂的东西长久地封闭在内心呢?
比如这部电影,难道说在看的过程中,没有觉得压抑或者心闷么?
谢莉尔·斯瑞德这部小说描写的是自己的救赎,同时也是无数沉溺与寻找自己的女人的救赎。
通过挑战身体的旅程来寻找将来发生的哪怕一丝丝全新光明的旅程。
路途没有那么糟糕吧,旅途中的人没有那么邪恶吧,大自然也没有那么可怕吧。
你瞧,其实走出来,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和谢莉尔·斯瑞德一样坚持的下去,更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自我救赎。
对于我而言,更是如此,一个劲地往大脑深处钻,越钻越深,结果失去了我自己最爱的人,失去了健康的身体,还失去了最本真的平淡。
那个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放下一切虚华和让我痛苦的表象,踏踏实实地走遍每一处我到过的地方,认认真真和我喜欢的人对话,把每一口我吃进去的饭都细细地嚼碎,然后慢慢地吞下去。
有的时候,痛苦并不必要,而幸福也不是谎言,做个世俗的人并不是什么懊糟的事情,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因此我们才有交流的必要。
不要总是闷头丧气,胡思乱想,行动起来,去唱歌、去跳舞、去行走、去追寻,一切都简单起来,就开始越来越好了。
没有人注定流浪,终点总在某个地方。
1有些好东西你看就好了,看了一定会有收获。
是这个电影一开始是没什么意思,但是看着看着是不是到最后你发现你差点就错过一个非常优秀的电影。
可是为什么他一开始不好看呢?
因为这是正常的事情,所有的东西我们都应该是通过努力才能得到的东西,如果一开始就让给了你,所有的好处,那还需要坚持干什么?
之所以你就想那种一开始就非常的好,你就是想不劳而获的心理,这就是你活在这种手机短视频天下的那种弊端,这就是你一直看小视频的坏处,他一直让你处在一个高的多巴胺状态下,一旦把这种高的多巴胺撤掉,你就会浑身难受,你什么都做不到可是真正的事情都是应该我们通过努力,通过自己的付出才能得到的!!!
此时此刻高的多巴胺所带来的坏处体现的淋漓尽致了,你失去了获得快乐的能力了只有你泡在那个毒品中,麻痹中你才能暂时不痛苦,一旦让你出来完蛋了!!!!
所以说,不能堕落的原因,为什么不能堕落?
就是因为你会一直一直痛苦的2啊,看书真的好放松啊,不被手机绑架着的感觉用书来度过,无聊真的好快乐用学习知识学习数学度过,无聊呢所以我们不是用意志力来打败数学,我们是用数学来打败无聊用意志力来打败手机,打败诱惑。
而面对无聊的痛苦,我们是用数学来打败
2你有过想放弃的时候吗?
当然有每个人都会有,但是我能做到就是每次只有几分钟的这种想法,过几分钟就好了,接着干其实有放弃的想法并不会让你真的放弃,能让你真正放弃的是你没有坚持的意义
当全球最畅销游记作家比尔布莱森带着傲气,眯起双眼,远眺地平线,漫不经心的说,是啊我在林子里拉过屎的时候,美国女作家谢莉尔·斯瑞德笑了。
大胖子比尔引以为傲的美国东部阿巴拉契山间道,全长3500公里,他与同伴走了约1400公里,而谢莉尔妹子是美国西部太平洋山脊道,全长4000公里,她独自一人走了约1800公里。
2012年,谢莉尔据此出了书,后被改编成电影,WILD,中文名走出荒野。
光看片名,难免会令我想起几年前的荒野生存,估计最终在阿拉斯加或其他任何荒野中孤独死亡这种结局应该不会有,否则就没有了传记。
实际上,这两部电影风格迥异,妹子主角的这部更给人温暖,但不是鸡汤。
鸡汤不会怒吼,不会说脏话,没有白粉,没有滥交,这些毛病妹子全中,但结局偏偏正能量。
对于那些充满抱怨的,对现实生活不满的,挑剔伴侣的,忽视亲情的,出门必开车的,挑食的,认床的,不照镜子不出门的,每天洗头洗澡的朋友,值得一看,来一碗味道独特的野鸡汤,也许生活更美好。
导演让马克·瓦雷,另一部我喜欢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也是他的作品,主演瑞茜·威瑟斯彭,这妹子的动作表情和自言自语撑起了整部电影,令我惊叹。
初看她并不美,可越看越喜欢,结束前几乎爱上她,以前没看过她作品,可现在我正在下载,千万不要让我失望,是啊妹子你也在林子里拉过屎呢。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这部电影,听着片尾曲,脑子里浮现的却是张桂梅校长写下的誓词。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部电影过于平淡。
女主遇见的困难,似乎都是些够不上大银幕的困难。
或许也由于这部电影的侧重点过于强调女主的旅程,而忽略了前因。
但当片段闪回到酗酒家暴的父亲,我的第一个感觉,竟然是那不勒斯四部曲里的尼诺。
或许只有女性才能懂得这种感觉,一种基因命定的循环。
酗酒放纵无法控制自己的父亲衍生出了不幸的家庭,母亲出走,为两个孩子营造了一个小小的庇护天空。
看得出这部电影想要争取大部分(男性)受众,而且可能受制于原著的年代和作者的思绪,对母亲的着墨隐晦而凌乱,但作为一个女观众,从只言片语中看出了那个年代一个渴望向上的女性的坚韧和上进。
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在男孩子都无法拥有良好教育的年代,我的奶奶主动要求读书,虽然因为家庭原因,本有资本完成学业并成为那个年代罕见职业女性的她最终初中辍学,但是她的思想、韧性和读书带来的学识,使她一直鼓舞着我的母亲和我。
作为30年代的人,她对我和表妹的叮嘱,却是“女孩子一定要多读书”,和“孩子最多生两个就够了”。
而同样的基因赋予她的兄长的,却是及时行乐、吃喝嫖赌、自暴自弃。
就像在这部电影里,女主的父亲赋予了她酗酒、放纵、沉沦的基因,但通过母亲和自己的努力,她完成了自我救赎。
这救赎或许并不伟大,但对比尼诺,对比生活中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何尝不是一场成功的救赎呢?
而张桂梅校长带领的那些女孩子们,当她们机械地复述着这些看似鸡血的口号,日复一日地把挣扎和救赎刻在头脑里,是不是有一天,她们也会穿越过自己的荒野,飞翔到自己的天空。
以电影的片尾曲歌词为结尾:I'd rather be a hammer than a nailI'd rather be a sparrow than a snailI'd rather be a forest than a streetI'd rather feel the earth beneath my feet脚踏实地,坚持前行。
与诸君共勉。
背上一只和体重差不多的包,然后用3周多时间走过356公里的约翰缪尔步道(美国一条著名的徒步通道),让我们身临其境的观看一个女主角的经历,徒步现为朋友圈里最为热门的话题,也是最为简单方便的运动方式,走走更健康,但是像《涉足荒野》里的走法,估计不少人要打退堂鼓,好在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弱女子也能走,一定会激发不少人。
电影当然不是仅仅去表现行走途中的挑战和风景,而是探讨人生的意义,我不得不想到另一部悲剧电影《荒野生存》,人为什么会自讨苦吃,人活着的意义,当男主人公把仅存的钱物烧掉,表明他与世隔绝(放下)的决心时,对于我们这些天天计较名利得失,显得多么不堪。
同样女主角一度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让她看不清人生的路,借助于酒、毒品、性来麻醉自己,还好她选择了挑战自己,去做一件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事情,人生中真需要这样的充电休整的机会,休假是一个选择,但更多人是选择休闲和舒适,人多热闹的,绝不会让自己吃苦,生活中时不时挑战一下自己,做自己或者别人很难做到的事,从而会有许多在平时得不到的感受,不是去赶时髦、追潮流,听从内心的指引,难怕在别人眼里是一件傻事。
这样的电影很多如《127小时》、《北壁》、《绝命海拔》、《一切尽失》等,多值得一看。
等女主角走完全程,身心都得到了洗礼,旅途中那些罪和苦又算得了什么,我想她的人生会有另一种转机了,这就是她的自传。
这部电影是用了开头的几分钟然后就搁置了,下午接着看,然后出了一趟门,直到刚才看完,算是零碎的,并不完整。
中间我抽了三支烟,喝了一杯酒,吃了一顿饭。
可是并不影响我觉得它好,她让我觉得她就是我们所有人,所有心里有心结的人:我们就是那个她,痛苦沉堕、独自失声痛哭的那个人。
母亲病逝,她陷入无尽的痛苦里,其实如其说是母亲的的病逝带来的痛苦不如说是病逝只是一个契机,那之前她生命里所有的伤口都堆积在心里某个角落,就像一把火,点燃了所有的火药,然后她开始自暴自弃开沉沦。
在各个男人的身下,她是快乐的么?
不,她不快乐,她只是需要这种看似空虚的寂寞来填满那个黑洞,那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她有一个爱他的老公,他NICE可是她依然觉得孤独,她只有不断填满,再填满;她还有一个陪在身边的闺蜜艾米,当她得知她怀孕,凶巴巴的让她验孕,然后坐在她身边。
她比我幸运。
我虽然也有在那样的时候陪着我,可是她显然没有那么爱我,是的,这么多年,我终于明白了,她不可能比我在乎她更在乎我,而我总爱别人比自己多,而且我还以为所有人会都跟我一样。
我的母亲是个孩子,她活到现在也依然是在为自己而活,她是第一个带给我心理创伤的人。
小时候我只知道她不爱我,她只爱她自己,我在她面前会紧张和不知所粗,不知道如何跟她交流,生怕一不小心触碰到她的雷区而让她不高兴也不说话,我害怕那样的情形。
成年后我理解并且接受了那样的她,可是她让我的心理有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至今无法痊愈。
09年的冬天,我的身心千创百孔,我放任自己沉沦在黑夜的洞里,沉堕再沉堕,分不清白天和黑夜,药物让我无法入睡,就那样睁着眼看天黑了又白、白了又黑。
11年的冬天,彻底跟Y分开后和很多酒,也接二连三被人骗,我还记得那个跨年,我打扫了六个小时的卫生,跪在地上擦拭地板,把贫民区的房子擦拭的一尘不染,然后给自己做了一盹晚餐。
12年的6月,我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亲人,从那以后,我只能奢望在梦里能见到她。
现在,我有一个他,你问我他是否爱我?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也曾让我痛不欲生甚至想伤害自己,分分合合,终究是我在努力挣扎没有放手。
我在虚拟人生里然我们结了婚,生了一个男孩和女孩。
有时候看着穿着熊猫装的女儿,我可以看很久。
哪怕是虚拟的,也因为是我们的孩子而内心多了许多柔软。
那样小小的,心会柔软的像要融化。
在电影间歇的时候出去天下着毛毛细雨,我走在雨里,一直走一直走,突然很想就这样走,一直走。
像她,像很多人,走在路上,走。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那个对的人,也不知道我们能有怎样的结局。
但是如果不快乐了,就去徒步吧。
2015.02.22晚
途人说的那段:“辞职了、离婚了、徒步就别放弃了。
”十分动人,老谢也在旅途中得到很多帮助和启迪,但这是老谢应得了。
离开亲人打工结婚到离婚4年时间老谢恍如过了一辈子,找不到初心了,所以这部剧如果日本吹替版题目应该叫《初心者》。
如果祖国引进版《狂野旅途》,香港版《野外求心》,台湾版《狂野之心》。
观看涉足荒野,胡说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
徒步旅行,我以为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的产生可以界限现在和过去的生活。
因为在旅行中会遇见许多人或者事,会看见许多以前意识中美丽的景色。
同时孤寂会使人变得十分清醒和客观,那时候就会对自己或者对许多事情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
承受许多,抛弃许多对于生活都是一种大幸。
暴力的童年,不算温暖的家庭,幸亏有了爱生活爱家庭爱阳光的妈妈。
影片中女儿问妈妈,你嫁给了一个酒鬼住在这个欠债一辈子的破房子里,有什么好唱歌的?
为此,妈妈说,听着你不要怀疑我对现实的了解。
但那有怎样?
听着,我希望你成为你想做自己的那个人。
然后,母亲45岁猝然离去,然后堕落吸毒,约炮,然后有一天看到了一幅画,倔强的想要逃离现在的生活,拥抱森林草木,在旅行中找到往后的答案。
这不是我们很多人想要找的答案与意义么?
可惜旅行就只剩旅行,就像我坐在这儿看电影,思考没有半点意义。
很多台词我都忘了,回响的只是那句歌yes i could ,if i could。
生命多么短暂,就像电影中的母亲说,我甚至都没开过车,就要死了。
我还有很多很多的梦想,如果没完成....yes,i surely would
“我的生活跟其他人一样,神秘而美丽,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注定是我的。生活是多么的狂野而残酷啊,就让它继续吧” 当你不能从容地生活,只能说遭受的还不够。放逐自己,真正放得下,才能再次拿得起。春风化雨的好电影。“去发现自己最好的一面,然后让最好的自己保持一辈子”
So let it be…灵肉 影后
“涉足荒野”这个名字听上去貌似一部救赎电影;但实际上它是借一个女人,让我们学习着如何在自己无法控制的情况下依旧坚韧的生存。或者说学着在自己可以控制的情况下生存,要知道,有时候看似“可以”要远远比“不可以”更加困难。
果然和我想象的一样烂,丧母后酗酒滥交能理解然后为了重生就徒步也是醉了,关键她在没经验的情况下一路平安背着跟自己差不多重的背包走了几个月你特么逗我吗
导演对户外是有什么误解吗
太矫情,中间插那么多有的没的真蛋疼,再说要改变又不用非得这么虐自己才行,当然这种绝对会有收获但总觉得收获应该是提升自己,而不是通过这个就找到自己太扯淡。小男孩可爱疯了好想亲电视!!!
电影本身诠释的很好,在荒野中,回忆和现实混杂。在无人的沙漠中放空自己,把自己的体能在极限的环境下释放。漫长的旅途修复自己的伤口,然后重新回到生活中。不过女主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就邮购齐了所有的装备,背着一个怪兽出行也够狠的。这样还能完成挑战,厉害。一路上都完善的补给和登记,这个酷。
没有转折点,仅是长时间的孤独行走和反复出现的回忆如何能够重新开始?
补标:走过才知景浓,走过才知活过。
讨厌这样的女主
全片只有片尾曲山鹰可以拿来说了 女主坐在山边清理脚伤 鞋掉下去了 怪谁 一堆的避孕套 果不其然 一定会有一炮 另外女主不漂亮 主要还是人格魅力没有
三星半。旅行是为了让自己学会与自己相处,你会发现人是多么容易在各种嘈杂和欲望中忘记自己。而肉体的疼痛,面对生存的威胁,只有那些最极端的恐惧,才能迫使破碎的她去正视往日无法面对的伤痛。有时候,我们没法改变,无法忘却,那就只能跨越。
威瑟斯彭小姐个人秀
平淡,从情节到影像。也许这更接近真实,但也太低估了电影拟真风格化的潜力
毁掉自己人生的女人如何徒步回忆与和解,这个设定远比呈现出来的东西更好,开头所有的记忆集中爆炸闪回最喜欢的地方,后面无法共情。母亲不经意的独白挺打动人“我本来就希望你能比我的阅历更丰富,只是没想到it hurts”#老地方观影
戏剧张力太不足 靠着大量闪回的剪辑撑起两个小时 Laura Dern的女配提名表示不懂
本人比演员好看
no special ,问题很多,但我倒是觉得穿插回忆的处理不错更能自圆其说感同身受,而不是只停留在冒险这一块,相反,冒险这一块被最大程度的弱化了。
发现最好的自己,找到了,就保持这样过一辈子。
看了第一个镜头,真是作的不行,真想给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