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有几点个人觉得有些损伤整体。
第一,前面的朋友也提到过,两个主线故事没有丝毫关联,把几米的原作绘本剥离得干净。
几米的《地下铁》被剥离为故事和情感两个部分:前一个(海约与旭明)用于叙事,后一个(董玲与钟程)用于表达。
第二,电影情节太过照顾情绪而不符合逻辑,却又不是要摆出讲童话的意思。
第三,影片的配角设计太过无理,一是几乎没有交代,二是对于情节推进特别是对影片情绪基调有负面影响(比如男主的几个无厘头的朋友)。
最后,电影的剪辑、后期拼接太过无序和频繁,导致不必要的迷惑。
这部电影本来是一部非常不错的文艺片,适合圣诞的时候带着女朋友去电影院看,但是只能建立在忽略这些不和谐因素上了。
建议到中间不和谐之处尽量吻住女朋友,以免毁印象。
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地方,却非梁与扬的爱情,而是另一对儿,感觉最好的画面是那个男生在享受巧克力的时候,还有就是董洁和他牵手的时候.很浪漫.
一部平平的电影把。
因为里面有张震所以挑出来特意看了一下,是两个很平平淡淡但看起来不太会发生的故事。
故事的前半段都还蛮喜欢的,梁朝伟不小心瞎了之后的改变,影片表现的爱情小细节也比较用心,爱情嘛,本来就不用轰轰烈烈。
张震寄错明信片,然后去找那个女生,两个人讨论了一下单恋巴拉巴拉。
平平淡淡的感情穿插一点点小有趣我还挺喜欢的,是爱情本来的样子。
然后就开始诡异的转折,梁朝伟又不瞎了嘿,还不告诉杨千嬅,那你好歹装一下把,太不用心了喂!
张震董洁突然就爱上了嘿,大概是因为脸把?
总不能是因为我们的经历很相似这样扯淡的原因吧。
然后,圣诞节了,大团圆结局嘿。
常喜欢听萧亚轩《地下铁》,渐渐满心里都是对电影《地下铁》的期待。
后来终于看了这部2003年的电影,虽然最近看了不少爱情片,但它依然给我一种不一样的好感觉,延续了几米的唯美风格,丰富了原绘本抽象的意境和画面,有如童话诗一般美丽。
然而再读《地下铁》原绘本,发现电影的商业性让它由爱情故事搭建框架,这样的以圣诞夜为背景的温馨美满爱情故事总不免会落入一定的俗套,但不俗的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探究,我以为这也正是几米绘本中无数含蓄又暧昧的场景所终究要反映的。
在几米的绘本中,地下铁是盲女追寻和探索世界的入口;她在那里学习与寂寞相处,宣泄内心的渴望与梦想,让心灵自由地飞。
虽然她的视界是一片黑暗,依然寻找内心隐约闪烁的光亮。
“我在地下铁/无尽的通道中/清晰地听见蝴蝶/轻拍薄翼/来回飞舞”盲女用自己脆弱而坚强的心去感受世界,充满幻想地。
这让我想起《小王子》来,在第二十一章“the little prince be friends the fox”狐狸道出了一个秘密:“It is only with the heart that one can see rightly;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一个人只有用心才能正确地看待事物,眼睛是看不见事情的本质的。
)往往,用眼睛观察事物表象的远不如用心去体验事物本质的人感受得更加深刻,所以,孔子才因“颜回攫其甑”一事而有“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的感叹。
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都是有贪婪的本性,眼睛看到的东西总会比较,总会计较,总也不会满足,只有内心的丰盈才能使人真正感到富足和安宁。
再说回电影《地下铁》,全片充满着一种柔柔的暖意,也许是圣诞的背景所致。
盲女张海约(杨千嬅)就是以书中的女孩为原型,她告诉爸爸去帮忙消灭床上的蟑螂,然而却在床上放了一只圣诞袜,以这种方式索要圣诞礼物,一个小女孩的细腻可爱的内心如明镜一般。
爸爸想给他找一个男朋友,于是,在天使于地下铁入口的精心安排下,海约与旭明(梁朝伟),缘分的相牵使他们相识。
旭明无意间因一瓶瘦身果汁而失明,失明后的他心性暴躁,变得自私不可理喻,海约来到他身边,给他贴心的支持和鼓励。
是海约的阳光让旭明渐渐走出自暴自弃的阴暗,光明和温暖在两人的心底静静流淌。
海约来旭明家带来了一张cd ,“如果人的心情不好,听听钢琴音乐就不会烦躁了。
”当人在遇上窘境的时候,应如何面对自己呢?
对于这个问题,在轻轻巧巧的钢琴声中,阳光照在海约脸上,那发自内心,无比温暖,无比灿烂的笑容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天使说再见那一年我开始看不见/我只能相信彩虹的诺言/我曾经梦见自己在地下铁的曲线 /来来回回地寻找迷宫的终点 /终于听见我要等的人就站在耳边台湾的钟程(张震)与上海的董玲(董洁)也在天使的安排下,因一封错发的圣诞卡而联系在了一起,两个单恋而失恋的人在地下铁遇见,看着失意落寞的董玲,钟程默默陪着她,带着一盒子的巧克力,钟程跟着董玲一起调查地铁上有多少对恋人。
董玲说:“怎么才算是相恋呢?
我知道吗?
我懂吗?
”那迷茫的心绪让他心疼。
那一天,他给她吃巧克力。
董玲不喜欢,嫌太甜了。
钟程说,好的巧克力吃起来不会感觉到甜,是一种享受,你会很自然的闭上眼睛。
“只有在你闭上眼睛的时候,才会看见最想看见的东西”他们都在未知的路途中,带着迷茫充满着不确定而寻找着自己的希望和幸福,这盒巧克力,在默默中,见证着他们默默的感情。
旭明因天使的糖果而复明,却因此与海约拉开了距离。
当平安夜的晚上,最终旭明闭着眼睛握到了海约的手,钟程与董玲的手指在地图上交于一点相拥而笑,爱情,在心底开出最平凡又是最美的花。
别怕就算蒙住双眼也发现 /爱情就在我们的附近 /我用呼吸去感觉 /幸福的预言陪你 /用一生的光阴去发现 /看不到的场面 /难道对你的思念 /不能超越一双眼这部电影充满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关怀,朋友们对旭明的一句“要宽容一点”,既是对身边的朋友亲人,更是对自己。
两对人的感情,就在平凡的生活点滴中,互相安慰,寻求温暖,爱情在不知不觉中静静酝酿,慢慢开花。
不似单恋那样发人深省,却也是温情脉脉幸福满满。
他们相遇又错过,失去又获得;不断地寻找人生的出口、入口,等待一段心境的起站、终站。
看见的人其实未必看清楚,看不见的人心中却有阳光。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们都发现了幸福的路径。
想想来,何必苦苦觅求那些求不到的东西,何必怨天尤人郁郁寡欢,是自己感情的终究会属于自己的,不是自己就像握不住的沙。
只要用心珍惜已有的,幸福并不遥远,她触手可及,就在身边。
我们心中都有一座地下铁,通往那个叫希望和爱的出口,即使那迷宫一样的地下铁使我们迷茫,不辨方向。
在纷纷扰扰中寻寻觅觅,却不禁在心底轻轻地问,会有人在地下铁的出口等我吗?
在广州逗留的几天,发现自己呆在地铁的时间是挺久的,所以我想把空间音乐换成Yida的“地下铁”,来结束我这次的羊城之行,也以此怀念我曾经对地下铁的憧憬。
昨晚在地铁的车厢里,我跟伟雄说起我以前在读者看过的一篇文章。
故事说的是在北京奋斗的一对年轻情侣,工作繁忙而礼拜日休假是他们约会仅有的时间。
看电影、逛街、吃西餐。。。
对于初出校门经济拮据的他们,都是不可触及的。
后来男生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他们的地铁式约会。
每人花上三元钱,一直在地铁里逗留不出来,带上他们想看的书和自己做的饭盒,在某一节车厢里谈话、看书,观察着周围各式各样的人。。。
后来男生省吃俭用买一个mp3送给女生,于是他们的故事也有了美妙的旋律伴奏。
有时候他们甚至假装不认识,在相约好的某一个站台或者某一节车厢邂逅,然后偷偷看对方的脸,然后故意靠近对方,然后他们相识了坠入爱河了。。。
这是我的记忆里第一次留下关于地铁的文字,也算是我地铁情结的开端吧。
后来也接触了很多关于地下铁的东西,有音乐,游鸿明的,黄义达的;有漫画,几米的,一些不知名的画家的;有电影,梁朝伟和杨千桦的;也有舞台剧,陈绮贞和范植伟的。。。
这些奇妙的东西,都有着一个简单的名字,地下铁。。
"我在地下铁的出口,莫名地放声哭泣,难道只是为一把遗失在车厢里的雨伞"---陈绮贞“地下铁音乐剧”故事里的寂静中的呢喃声,歌曲里的静旷中的脚步声,现实里、我却听不到。。。
写于10 06 16
为了张震看的这部电影,剧情太烂了,无聊至极,太平淡了,而且两个故事之间完全没有任何逻辑联系可言,醉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地下铁,通向一个叫做希望的出口;然后,为了爱,他们却在拥挤的车箱迷失方向,不断的坐错车,并一再下错车,常常迷路,常常失落,常常受伤。
不过幸好,他们复原的快。
有一种魅力,就是不笑的时候很帅,笑的时候又很傻,比如张震。
这部是我的治愈电影之一,就像Blair一样,不开心的时候就翻出来看一看,挺傻的,但是挺有效果的。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刚上初中,那个时候很迷董洁,朋友替我租的碟看的,看完就只记得主角和我喜欢的董洁,而对张震没什么印象,谁知道我后来竟会这么喜欢他。
后来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眼里就只有张震了,喜欢他这个故事胜于梁朝伟的主线,暗恋时傻傻的笑,被拒绝时的倒霉样,拿着一盒巧克力被风吹得到处捡东西的狼狈,和董洁一起偷拍又跑掉,一边吃着烤红薯一边跟董洁说来上海的原因,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很有魅力,更不用提最后牵起她的手一起穿过地铁,两人找出口时的kiss,早上躲避保安跑出地铁口的大笑,这才是美好的恋爱啊。
两个人由陌生到慢慢相熟,一起玩一起闹,一起挥别过去。
张震的脸真的很奇特,不笑的时候帅得一塌糊涂,微微皱眉还有些不怒自威,可是只要一笑,就觉得有些傻傻的可爱,像个没脾气的好好先生,让你觉得,他永远不会生气,还总觉得他身上有孩子气。
其实我觉得这部里面他和董洁还蛮有cp感的,长相都是清新自然,穿衣风格我也很喜欢,作为泽东公司的艺人,两人私交也很好,我印象中在杂志上还看到过两人互相送生日礼物的报道,年代久远,后来建党伟业还是张震向导演推荐了董洁出演宋庆龄。
哎,后来小董负面新闻缠身,可是作为少年时期就喜欢的演员,我永远都不会讨厌她。
扯远了,这部电影里有好几个很喜欢的场景,一个是两人去偷拍地铁里亲吻的情侣,拍完就跑,实在太有爱;还有就是张先生给小董吃巧克力,那里的画面太美,两个人在银幕的一角,另一边是波光粼粼的水面,闭上眼,你会看到谁?
在地铁里kiss的场景就更不用说啦。
但是我还想提一个,董洁坐上离开的地铁,犹豫来犹豫去又下了地铁坐回去找张震,找了又找终于找到他,张震看到她,开始笑,小董问,你笑什么。
张先生这里真是笑得太好看啦!
喂,你知不知道笑这么好看犯规哎!
本片导演马伟豪,最擅长拍摄商业喜剧爱情片,梁朝伟一改忧郁深沉,饰演幽默诙谐,成了本片的卖点之一。
以几米同名绘本《地下铁》为噱头更是打开两岸三地电影市场。
圣诞袜、圣诞树、天使等圣诞元素在电影中层出不穷。
作为圣诞节前夕上映的贺岁档,导演马伟豪围绕两对男女的“都市恋情”,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这份节日礼物。
电影的间息时不时以漫画作为影片背景,天使会有魔法,下一站是未可知的梦想,导演用色彩丰富的漫画打开了我们生活中天马行空的想象。
那不断闪断黑屏的制片方式,加强了对观众视觉的刺激。
也像是漫画里没有完整的旁白一样,给人们留下遐想。
地下铁作为都市生活的中重要的一部分,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无论是相遇或者怦然心动都发生在地下铁,地下铁更像一位资深的媒婆,本片最佳主角。
影片其中一位女主角是由杨千嬅饰演的盲女。
在与导演默契的配合中,杨千嬅饰演的盲女可谓细致入微。
在与梁朝伟最后一个亲吻的镜头里,虽然倒数计时已经闭上眼睛期待着男友一吻,但是当男友的吻落在唇上,还是表演出猝不及防的感觉。
盲人在视觉上的缺憾使他们丧失了距离远近的判断,杨千嬅对盲女生活的演绎是整部影片唯一真实的地方。
影片中的张海约虽然眼盲但是善良乐观,生活自主。
这与盲女所处的黑暗形成鲜明的反差。
一则,在只有自己生存的黑暗环境中,意在无限扩大都市中的人的孤独本性。
二则海约心中潜藏着阳光,预示着美好的情感是人们发现美的另一双眼睛。
无论是生活的本能,还是和世界仅存的联系,海约靠声音关心着周围的人,给那些声音力所能及的帮助。
也因此,海约才会在电话中“救下”旭明,结下二人的缘分。
生活不是要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去感受。
当我们遇到“黑暗”时,我们都会像何旭明一样关闭掉生活中的情感与羁绊,而真正能打开内心的还是那份爱人的能力,那份执着的善良。
如果何旭明没有瞎,他会不会看上张海约?
答案肯定是不会。
影片中何旭明难以说服亲朋好友与张海约约会,其实也是告诉我们,他难以说服自己和盲女在一起。
那如果何旭明没有瞎,张海约会不会看上他呢?
我想导演给出的答案有待考究。
“盲”是这段感情的巨大转折,或许也是很多段感情的转折。
张海约曾明确说过,她的对象要不说假话。
而开始的何旭明用模特的照片哄骗客户,用折纸飞机的小把戏哄骗小朋友,更是夸下海口要见张海约的人排到月球上去。
海约心如明镜,听在眼里。
这说假话的人怎么会入得了海约的眼。
直到何旭明突然瞎了眼睛,才贴近了海约“真实的世界”。
他无法去捏造眼睛见到的真实,更是重新开始去学习这个世界带给他的感受。
而现实生活中,不乏迷人双眼的东西,最怕是迷了所有的时间,错过身边的美好恋情。
到头来不如“盲”一次,你抓住那个最需要的人,才是最真切的生活。
几米的绘本画里并没有出现影片中的另外一对男女。
导演估计为了赚足大陆港台三地的票房,特意加入由董洁和张震饰演的第二对恋爱男女,又或者导演觉得,单恋是感情中最大的孤独患者。
感情的世界,就像是无数个平行空间,没有遇见的时候,悲伤显得那么沉重。
影片中的张震和董洁都饰演了单恋的孤独患者。
单恋的世界里,何曾有过阳光呢?
哪里的天空会漏一个洞呢,男女主人公统统陷入了对爱的迷茫中去。
世界可以很大,看到看不见我,世界可以很小,小到全部都是你。
这就是单恋,独自一人修一座关于恋爱的自由博物馆,只有你的故事,你的故事没有我。
人来人往的地下铁就像张牙舞爪的血盆大口,靠近人多的地方都会害怕,到底这世界上有多少相恋的情侣,唯独我不是。
钟成主动前往上海寻找董玲的过程,更像是一个主动寻求治愈的过程。
在与董玲相处的过程,两人尝试靠近各对情侣,更像是学习爱、懂得爱的过程。
爱人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享受,就像巧克力融化在唇齿间蕴留的香气。
钟成拉着董玲的手偷拍各对情侣是一种冒险,钟成拉着董玲的手寻找地下铁号出口,也是一种冒险。
能陪着冒险的伴侣有了深厚的信任,而一段感情不是单相思的惶恐,而是在黑暗底下的安全感。
钟成与董玲在黑暗的地铁中寻找出口,深情相吻,这低到尘埃里的爱终于开出花来。
没有什么比告别伤情更让人感到喜悦,导演温馨浪漫的镜头在每个观众的心中撒了一波糖。
不难看出,两对情侣从相识到相恋是上帝耶和华儿子的杰作。
一连串不可能发生的意外,穿越时空的爱恋都是天使选中了你们。
影片中,当天使出现时都有留下天使的记号。
何旭明传单上的天使图案,帽子里天使的翅膀,商场里发糖的天使,都是导演在明面上给我们留下的信号。
他一如往常风格,在人们心中埋在美好期待,当你相信有守护天使的时候,你的愿望就会成真。
虽说童话故事到最后容易变成恐怖小说,不过今日恩典,在愉悦的时刻一定是心爱的人在身边陪你度过。
我没有看过很多的电影,很多大家都觉得好的电影我反而没有什么感觉,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第一次看到它是在中央六台的电影频道里,因为大家要去吃饭没有看完就走了,那时候很喜欢看杨千嬅的电影,一般她的电影看起来都会很轻松。
后来闲来无事就自己在网上搜了下,看了,感觉很温暖。
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也没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但就是看完感觉整个人都很舒服,好像休息了很长时间一样。
后来高考失利了,就一根人翻来覆去的看,看了很多遍,感觉一遍比一遍好看。
以后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看看其实很希望那些向我一样喜欢温暖感觉的同学能够安静的看完这部电影。
你喜欢统计什么?他们闭着眼睛,是因为很享受阿。
就好象你吃巧克力一样。
你闭上眼睛,就会看见你最想看见的东西。
以前我闭上眼睛,就会看到一个人。
但是现在,我什么也看不到了。
为什么 整部电影 我只看到出现20分钟的你。
那包以前超市最常打折我们最常买的清风纸巾。
我也想要一颗那方盒子里的麦粒素和那样的你。
我也要在沐浴阳光的丁香路上尽情奔跑84分50 才是真正的地下铁那张卡片没有寄错 就是要给董洁的
幾米:传达出每个人只要用心并充满希望,都可以「看见」生命里的感情倚靠,找到让她很想说出:「我一直忘记说声谢谢,谢谢一直你陪伴着我」的伴侣。
有时候城市很大,不论有多少个转弯,总是连擦肩而过都是困难,更多的是,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仍然遥远的如同隔世
这两个人合作都还比较好看
桂纶镁在哪里丫? elva的主打歌
最后错过就神片了。。什么东西....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梁朝伟主演的电影,那时我10岁,然后我就不可收拾地迷上这个男人。因为他瞎了的时候,对不小心撞到的推车老太太大喊:干嘛,啊!有种来单挑啊!
有些东西没怎么看的懂。但是还是很喜欢。
不错啊,几米的绘本里的故事,没有太大的颠覆,感情把握得很好。
到底什么时候看过这部,情节都忘了,看了宸汐缘突然迷上张震,发现之前看的电影里面这部里面有他,好想再看一遍,找了好久找不到资源。 在B站看到张震粉丝上传的资源,看了一遍还是很喜欢,述说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相遇和错过,我很容易被这种爱情小品打动掉下眼泪,杨千嬅的女主角真的好温柔,看到她的微笑觉得整个城市都温情了。 相遇总是很奇妙,也许是一张寄错的明信片,也许是无意收到的一张宣传单,一个刚好拨通的电话加上一个无法解释的意外,那么多的巧合让我发现自己闭上眼睛看到得是你,我决定在这一站下车,有可能下车后却发现你已经走了,任何一个时间点不对,我们就不能遇见并同行,难怪总是很少的相遇,很多的错过。
王家卫损名号监制的渣滓
前几天坐地突然想起这个电影,重温了一遍。北京的地铁没有艳遇,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很努力的还原几米原著的色和画面,好像宝丽来拍出的效果。主题曲是梁朝伟和杨千嬅唱的,很好听。董洁和张震那段倒是很突兀。“天使在地下铁入口跟我说再见的那一年,我渐渐看不见了。15岁生日的秋天早晨,窗外下着毛毛
还是蛮温馨的小品电影,20151121重看,暗恋中的小张震好萌啊!一直对董洁无感,可现在想想挺唏嘘~当年那么一朵清纯的百合花,怎就和王大治那种丑男有染啊!!!
原著有意境多了;现在还记忆犹新的就是梁朝伟下台阶,遇到了海,说有个大水坑的场景
已经没有印象,当时在和最好的朋友打牌,现在各奔天涯,无所相关,所以算是祭奠
2003
2004.1.20
从前一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一个人。可是现在没有了。你相信有第46个车站么?
拍得挺有味道的,就是两条线有点平行。
天马行空, 像在看几米的漫画, 原来这样看感觉那么好. 杨千嬅笑起来就像午后的阳光.
没看完 可能太喜欢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