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标题就知道,这是一篇科普向影评,但阿婆主这人比较爱BB,既然要写影评,咱们就先来唠一唠这部电影到底值不值得看,对不对得起它的“高口碑”。
恐怖片能叫好又叫座的并不多,毕竟大多是小成本,而且很多梗都用烂了。
近年能打着“高口碑”旗号做宣传的恐怖片,《遗传厄运》算一部,《遗落家庭》烂番茄新鲜度100%且15连鲜、Variety给出“创下2020恐怖片新高点”的评价,也能算一部。
看完之后,以我个人观感10分满分可以打到7到7.5,高于豆瓣当前5.6的评分,也略高于《遗传厄运》在我心目中的分数(顶多7分)。
既然已经提到了恐怖迷们众所周知的《遗传厄运》,干脆拿来比较一下,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第一遍看《遗传厄运》的时候(说得好像我有二刷似的),前段铺垫吊足我的胃口,中段满满神秘学干货更是引人入胜,但结局在我看来直接拉垮,节奏混乱,云里雾里。
这种影片内部的落差,加之高口碑带来的高期待,最后给我的是十足的吃屎感。
但由于立意还算新颖,气氛营造比较到位,前中段展开优秀(我真的很吃神秘学这类设定),满打满算在我这里还是可以给到7分的。
相比《遗传厄运》的高开低走,《遗落家庭》则是“前松后紧”。
一个半小时的影片,前一个小时都是不紧不慢的铺垫,甚至有些装神弄鬼的桥段(比如半夜洗衣机突然震动)看完之后回想,会感觉完全没必要,既不推动剧情,也与主旨无关。
而且,这前一小时还蛮“清水”,没有任何jump scare,推荐给喜欢恐怖片但心脏肌肉不够大条的宝宝们。
随着Sam(外孙女)进入衣橱里的暗门(正好是一小时处),影片后三分之一的推进可以说是“神展开”。
首先,“没有出口”的回转密室,这个设置立马让我眼前一亮。
再者,外婆在后段的黑化(真的是“黑”化哈哈哈)真的很高能,本以为只是类似《探访惊魂》的痴呆(疯癫)式惊悚,结果是像《失魂记忆》一样的直接魔化。
最后的大结局,邪典味十足,更难能可贵的是,邪典归邪典,叙事思路仍然非常清晰,一个祖孙三代排排躺的镜头,鲜明点题。
近年的恐怖片市场上,为追求高潮邪典味拉满而导致结局混乱不堪的反面教材层出不穷(《新阴风阵阵》、《星之彩》等等),这也是我不爽《遗传厄运》的点,而《遗落家庭》的结局,虽然有几个坑没填,但丝毫没有带来突兀/嘈杂/不适感,在叙事上是流畅的,在视觉上是震撼的,在立意上是升华的(甚至是煽情的)。
给导演点赞!
就立意简单说说,最后外婆蜕皮变成黑色人干(不如叫“树皮精”吧哈哈哈,因为真的很像树皮厚),妈妈在她身后躺下,外孙女也来到妈妈身后躺下,发现妈妈背上也开始有了黑斑,像一个诅咒,联系前面的内容(外婆是孤寡老人,女儿与她关系疏远,想过把她丢养老院……外婆神志不清地发问“Where’s everyone?”),我的理解是,影片通过变树皮精来隐喻衰老和孤独。
年轻人终究也会衰老,变成自己上一辈的样子,只是这倒霉的一家子,变老对她们比对常人更加残酷,不止是长皱纹、得痴呆,而是彻底的、由内而外的“异化”。
总而言之,《遗落家庭》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恐怖片!
虽然前一个钟头建议1.5倍速食用,但结局的优秀程度完全撑起了它的口碑,不负我的期望。
好,结束漫长的BB,下面是本篇影评的重头戏。
冷知识来了,敲黑板!
接着看下去,对影片的理解能通透200%。
因为,你们都不知道吧,这部电影,它还有个前传。
确切来说,这部电影长片是导演2017年一部9分钟短片《Creswick》的续集。
尽管在我看来《遗落家庭》的结局不算晦涩,但我相信,由于导演没有填“为啥外婆会变树皮精”这个坑,仍会有很多没看过导演之前那部短片,或是看过但压根没把短片跟这个导演/这部电影联系到一块的宝宝们,觉得结局没有把故事讲得足够清楚。
要我说,导演完全本可以去掉前边铺垫段落中一些不必要的情节,然后插叙此前短片的内容,这样对时长不会有任何影响,整体还会简明易懂很多,但导演偏不,她就是要欺负你们这些没看过前传的人(好傲娇哈哈哈)。
不怕,听我来简单介绍下这部短片,理清思路,感兴趣的话再去搜了看下(B站有),那么树皮精来龙去脉的问题就不会困惑你了。
老了就变树皮精是这家人祖祖辈辈一直以来的体质吗?
还是某种意外所致(我同学看完以为是窗玻璃上有病毒导致的)?
错,都不是!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小镇上住着一对父女,这天,年迈的父亲突然决定搬家,于是两人一起收拾起了行李。
爱画画的女儿无意间翻到了自己小时候的画册,其中一页令她注视许久……
于是女儿来到家附近的林中小屋,询问常年在小屋里做木工的父亲,为何决定搬家。
父亲给出的回答是……
原来女儿小时候的画并非空穴来风,父亲对闹鬼也有所察觉,所以决定带女儿离开。
但也就是在这天晚上,诡异事件频发,周遭的鬼魅似乎愈发强势,想困住这对孤立无援的父女。
半夜,噩梦中的女儿被异响惊醒,发现父亲没在家,她来到林中小屋,也没有发现父亲的踪迹,最终她回到家中,在门口撞见了父亲。
父亲:“你要走吗?
”女儿:“没呀老爸。
”父亲:“好……你在这儿我感觉安心一些。
”女儿:“嗯嗯,回去睡吧。
”两人来到父亲卧室门前,互道晚安,父亲转身回房,而就在父亲转身的一瞬间,女儿看到,父亲背上,驮着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存在……
这一幕真的好高能当时吓得我晚上做噩梦了
黑色人干朝着女儿挑衅地睁开了眼睛,而父亲就这么驮着它走进了卧室,女儿则呆在了原地,陷入无尽的恐惧和寒意之中。
想看完整版的B站直接搜“Creswick”将导演2017年的这部短片《Creswick》和2020年的长片《遗落家庭》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故事:Edna(短片中的女儿,长片中的外婆)爱好画画,与父亲生活在乡下,家里有一间起居生活的房屋和一间供父亲做木工的小屋。
小时候Edna曾画下过家门口树林中的鬼影,长大后,父亲尝试搬家却因被树皮人附身而没能成功。
(接下来是《遗落家庭》的故事以及一些可以推知的关联点)被附身的父亲神志不清,最终也变成了黑色树皮人,死在小屋中。
Edna后来生下了自己的女儿Kay,Kay又生下了Edna的外孙女Sam。
Kay和Edna母女相处并不算融洽,而外孙女Sam与外婆Edna却分外亲。
后来Kay带着Sam离开乡下,去大城市墨尔本发展,直到两人收到Edna失踪的消息,才回到祖宅,殊不知一家三代都即将在这间祖宅里面临恶灵的考验……Edna没能逃脱被诅咒的命运,像被附身的父亲一样失了智,最终也变成了黑色树皮人。
Kay本可以和Sam一起逃离,却不忍丢下孤苦伶仃的母亲,即便母亲已经完全异化不成人形,她仍温柔地将母亲抱回卧室,替她剥去身上所剩无几的皮肤,裸露出枯萎的内在(树皮人这种“枯萎”的外形很形象地呼应了片名“Relic”以及本片衰老焦虑的主题),让母亲在床上躺下。
尾随而来的Sam看到这一幕,或许是被母亲的行为感动,也来到自己母亲的身后躺下,却发现Kay的背上也出现了黑斑,新一轮的异化开始。
虽然影片比较夸张地将衰老的后果放大为被诅咒吞噬(这里有一点,结合短片我们可以知道树皮精的诅咒其实是从Edna的父亲才开始的),但其中的人文内核耐人寻味,也恰是本片作为一部恐怖类型片,没有流俗、得以出彩的地方。
想起之前看到过的一个寓言故事:一个男孩被父亲带到山上去埋刚去世的爷爷,没想到上山之后,父亲把爷爷的遗体随地一丢了事,拍手就走,男孩说:“爸爸,以后你死了,我也就这么把你丢在山上”。
父亲一听面色大变,最终两人体面地埋葬了爷爷。
《遗落家庭》的寓意其实和这个故事是一样的:既然我们终将变成自己的上一代,为何不对慢慢衰老的上一代好一些呢?
他们陪着我们长大,而我们长大以后,是否也应该在他们最需要陪伴的晚年生活里给他们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呢?
答案是肯定的。
正如外孙女Sam在片中所言:“我们小的时候他们给我们换尿布,他们老了以后我们给他们换尿布,就应该是这样”。
看完感觉是因为姥姥在年轻的时候抛弃了自己的父母,尤其是姥姥的父亲(记得新片妈妈经常做的梦好像是做她的外公去世的情景),让他在自己的房子孤独的离开了人世,而且很久以后才被发现,房子的状态和老人的样子都很可怕,发现姥姥父亲(也就是曾外公)去世的人应该是妈妈,所以妈妈会经常梦到老房子和去世后曾爷爷的干尸。
(真忘了是曾外公还是曾姥姥,记忆中是曾外公) 影片姥姥不见了,我个人猜想应该是去林子里找自己父母以前住的房子(就是画中和妈妈经常做梦梦到的那个大烟筒的老房子),外孙女在储物间看到的房间,后来怎么也走不出来,应该就是以前她的曾外公曾外婆的房子,因为姥姥老了,应该是特别愧疚以前没有照顾和陪伴自己的父母(年纪这么老应该每天没多少事做有很多时间去回想过去),所以她潜意识把自己的房子和自己父母的房子连接起来(姥姥在电影中说,从外公死去,感觉房子越来越大)。
在影片后面,妈妈正要和女儿走出房子,却因为看到了门的玻璃装饰想到以前曾外公曾外婆的老房子,意识到自己不能像妈妈那样在最后丢弃自己的父母,所以返回正式面对,因为在为母亲剥皮的时候她心里肯定清楚姥姥的样子和曾外公死去后干尸的样子一样,后来状态很欣慰。
以为这样就是帮姥姥赎罪也是帮她自己赎罪。
(妈妈应该是目睹了曾外公去世才不去照顾姥姥,不想去和姥姥有联系,但是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姥姥年轻的时候一样) 但是妈妈不知道的是,姥姥这种让自己父母孤独死去的行为变为一种诅咒,让她在老后虽然有女儿和外孙女在身边也会和自己的父亲一样的死去。
而且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也有可能姥姥知道自己的女儿(也就是妈妈)和自己一样不会照顾她,所以在变成干尸的时候潜意识给自己的女儿下了诅咒,如果是这样,有可能外孙女不会继承这个诅咒) 感觉自从电影遗传厄运后,好多恐怖电影都在前半部分以特别慢而安静的陈述,让观众进入电影的场景,然后再迅速高潮让观众有代入感,但是感觉目前没有哪部电影像遗传厄运代入感那么强。
而且电影人物较少,容易感觉无聊。
有日子没有新鲜的恐怖片出现了,毕竟这半年魔幻的疫情能让所有的恐惧黯然失色。
刚出锅的这部《遗落家庭》冒着热乎气在“烂番茄”100%新鲜度的加(吹)持(捧)之下,急火火的闪亮登场,致力于后疫情时期,充实惊悚类片荒,丰富恐怖片迷的硬盘库,这部澳洲的小成本制作恐怖片的确是一股清流,也不负澳恐的一贯口碑,也算困难来的良心之作-音效,剪辑,摄影,演员等硬技术活可圈可点,氛围营造到位;恐怖梗,故事线,叙述手段,惊吓度等软指标有点平庸,一直在期待某个汗毛直立,毛骨悚然的某个场景总能被一声轻声细语所抚慰:mom!
电影之前有部短片-《creswick》硬接的话是可以与这部《遗落家庭》连贯起来的,人物以及场景都可共享,但明显这部长片更丰满,内核更突出,完全像在之前短片基础之上进行修饰和美化延展,重新包装甚至换了房屋主人这样的设定。
在我看来,电影本身并没有宗教意味,其鬼畜模型的气质并不是和宗教邪典沾上瓜葛,而是作为一种隐喻,一种邪魅的隐喻象征苍老多病,将衰老,神经质,老年病抽离具象成一个“黑版frodo”当人们老去时候,就会如影随形,就会相伴左右,这个具象的鬼怪是在每一个已经老去或者即将老去的人的必然面对的。
孤独,固执,偏激,遗忘,老化,脆弱,多病,迟钝,缓慢等等都是这个黑鬼怪的特质同时预示着每个人都将面对此种特质。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令人恐惧的,不同于死亡后的无知无觉,而苍老健忘的恐惧在于每每直视自己的每况愈下是一件对么令人心碎和恐惧之事呢。
电影前部短片爷孙的设定在这里变成了祖孙三代女性,整部电影几乎都是这一家三代的故事演绎,让一部恐怖电影看着不那么恐惧,所有的耸吓最后都落点在酸楚,让故事看上去在提心吊胆的过程里还有着一丝的温柔,最后三代面背而卧的场景尤其令人心动。
女导演的处女作品,拥有一个还不错的概念,但执行力欠缺,片中的一些桥段独立于主线之外,并没有深挖或者进行交代,比如邻居家唐氏综合征的孩子被关在壁橱里,明明可以延展出一些补充剧情,但却一句话带过;深夜的洗衣机异响也是蜻蜓点水,既不吓人,也对剧情无帮助,毕竟房子本身已经在制造各种奇怪的声响,犯不上用洗衣机咣当咣当。
本片前一个小时节奏过于拖沓,并且几乎没有惊悚的画面,只靠演员神神叨叨来撑场面,对于常看恐怖片的人来说最后不到半小时也说不上多精彩,可能也只是最后蜕皮那段稍微Cult些。
本片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来龙去脉,如果说非得将导演之前的短片看了才能看懂本片,那我只能说本片的存在就是个失败,这不是玩解密游戏,要求观众去影片之外寻找线索,缺乏完整的体验是本片最大的问题之一。
话说回来,既然影片前一个小时剧情如此松散,何不将长度不足十分钟的短片融入其中给个交代,也不至于让观众看得云山雾罩。
在这个疫情之年,若不是因为缺乏竞争对手,本片能否拿到所谓的外媒高评,已是不得而知,相对于常拿来做对比的《遗传厄运》,本片与其走向截然不同,相似的可能只是比较克制的叙事和影片氛围。
若是抱着看《遗传厄运》的心态观赏本片,必定失望。
说这是艺术片,却有恐怖片的元素,说是恐怖片,却又有着艺术片的矫情,如此编排的结果就是两边都不讨好,在恐怖和艺术之间拔河,最后两不靠,这也是新人导演常犯的错误之一,想法太多,恨不得一股脑都塞进处女作,成品却往往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缺乏重点。
感觉全片节奏和气氛在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差别较大的。
前半部分:1.各种营造悬念:各种黑影、响声、呼吸、晚上各种诡异2.奶奶您之前到底去哪了,为啥不说?
3.那么多铺垫都不说,是想搞艺术嘛后半部分:1.转折点在孙女发现衣柜的暗格;2.关于暗格之后的另一种腐朽式的房子,导演没有给任何提示,我一度怀疑这是异世界(怪奇物语看多了),而且是不同时空的异世界,这样就可以解释在片头孙女和女儿听到的响声,或者就是现在的孙女敲得,异世界的时空虽不同,但却可以有回应(参考怪奇物语)。
当然,最后发现,是我想多了。
3.没想到腐朽房间居然还能打通回来,那腐朽房间是干哈呢,闹着玩嘛4.奶奶最后,我还以为是外星人剧情......直到看到女儿身上也有黑斑5.所以诡异的从外祖父家里搬回来的窗户是干啥呢尽管很多人说这是对空巢老人和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一种关怀,但是不免也太笼统和仓促。
并且,没有太多的暗示以及有太多的未解释的坑。
所以,你要说是关怀也好,我说外星人也行。
没有证据,大家就各种想象呗......总结:不是jump scare式的《招魂》,也不是心灵恐惧的《闪灵》,更像是翻车版的《遗传厄运》。
最重要一点,不要信网上说的“今年最佳”“烂番茄100”“超越xxx之作”“xx力推”。
为什么这家人都会最终“发霉脱落”,是某种遗传病还是诅咒?
老屋子里的“黑影”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一直存在却最终没有露面?
曾经房子里的声响来自“异世界”吗?
又是谁制造的?
女儿凯伊有句台词说“这种事在当时很常见”。
虽然不曾给予其应有的临终关怀,但因为常见,所以又显得无足轻重。
木屋虽被拆毁了,但到了母亲埃德娜这时候,仍然是一个人孤零零住在偌大的房子里。
祖母在越变越大的房中游荡,忘记女儿和孙女的面容,身体上越多越多的黑斑和逐渐脱落的皮肤。
这个故事中的恐怖从来不是鬼怪与一惊一乍,而是过分真实的空巢老人面对衰老和被人遗忘的孤独感。
霉菌长在身上,发霉的却是心灵。
之前短评觉得还想多说一些这部电影还是很有才的很惊艳... 导演和编剧吃的很透..拍摄的思路,剧情的推进.各种隐喻.结合非常精妙...我想就拿林中那间小房子来说就足以了..老中青三代人..导演告诉观众没有人逃得掉这种轮回但是在我们最后的时间里多给一些关爱.老太的丈夫在小屋里面死了..老太是下一个她害怕孤独..又开始失去记忆...她的女儿漠不关心所以每次出现小屋恐怖画面时都是以她做梦来投射这个画面这是一种警示.所以最后老太的女儿决定留下来陪着老妈走到最后...孙女在暗间看似有神秘力量阻碍困住她,其实意思是让她经历磨难别以为你年轻人你也被困住了你也开始怀疑你的记忆你开始害怕..这就是她奶奶的阿尔兹海默症的痛苦..通过反应给孙女也就是年轻人.告诉观众去思考去认识.... 当然我本人还是喜欢看纯粹的恐怖片但是这部导演的手法实在细腻..整部电影有条不紊.节奏张弛有度.手法高明,,有才!
恐怖元素外衣下的暖暖亲情——《遗落家庭》
今天聊聊电影《遗落家庭》。
片名Relic (2020),别名家灵(台)。
这部来自澳大利亚的恐怖电影,在今年1月独立电影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上映时,引爆口碑,以黑马姿态获得烂番茄100%好评。
半年过去了,烂番茄还维持了91%的新鲜度。
可见在恐怖题材中,《遗落家庭》还是有很多新鲜的元素。
喜欢恐怖电影的观众不放尝试一下这部新鲜水嫩的澳大利亚恐怖电影。
《遗落家庭》主要关于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出场人物也就是祖孙三代三人而已。
首先登场的老人艾德娜是姥姥,随后出现的是她的女儿凯伊和孙女山姆。
艾德娜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表现出阿尔兹海默症的常见症状,经常离家出走,也经常忘记事情。
某天警察找到凯伊,说老人家失踪好几天了,让凯伊回家看看,于是凯这才和山姆一起回家看望老母亲。
凯伊和山姆回到老宅子里,死活找不到老母亲,没想到老母亲带着一身淤青突然出现了。
祖孙三人生活在老宅子里,诺大的房间却显得空荡冰冷,仿佛总有一些超自然的事物伴随着她们。
《遗落家庭》最大的优点就是惊吓观众手法。
既不是采用一惊一乍的音效画面硬吓唬人,也不是刻意营造心理恐惧氛围,就是通过昏暗推动画面,让未知慢慢蔓延。
所以观看这部恐怖电影时,观众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放松心情,不需要提心吊胆地害怕可能会蹦出来的鬼怪。
这不是一部使用低级惊吓手段的可怕片,也不是一个深入骨髓的心理恐怖片,就是一部披着恐怖外衣的关爱老人宣传片。
从这祖孙三代人的境遇就可以看出,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善待孤寡老人、空巢老人。
就像片中别人问起凯伊多久没回家看望老母亲了一样,凯伊给出的答案和绝大部分人一样:“太忙了”。
其实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也是一个很好用的借口。
如果真的想见一个人,不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去见,比如谈恋爱的时候,总会抽出时间去见心上人。
但换成看家人,咋就变得忙起来了呢。
有时间要多陪陪老人,没有时间也要找出时间去陪伴一下。
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老人家谁都不认识了再去。
到时候就已经晚了。
就像影片中表现的那样,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仿佛恶鬼缠身,陌生感、恐惧感随之蔓延。
原来那个和蔼可亲的老人转眼间就会变成面目可憎的厉鬼。
与其事情发展都不可收拾再去收场,倒不如在大家心智健全的时候多待在一起。
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孤独恐惧也就会随之传递继承。
艾德娜身上出现的淤青,随着时间推移,转移到女儿凯伊身上,如果不及时改变,可以预见孙女山姆身上迟早也会出现同样的淤青。
这种恐惧源自衰老本身,岁月不饶人,上了年纪后,很多问题随之而来。
衰老、死亡不可避免,在走向不可避免结局的路上,至少我们还可以选择有人陪伴和陪伴别人。
《遗落家庭》用一种恐怖的方式提醒人们,老吾老及人之老,孝敬老人,给晚辈做好榜样。
恐怖元素外衣下的暖暖亲情,孝道传承老去路上彼此陪伴。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妙看影视
恐怖氛围并不浓厚,更像是一部借助惊悚手段的伦理片。
祖孙三代女性的故事,姥姥,母亲,女儿。
母亲和女儿长得到警察通知,回姥姥的屋子来查看,结果还是找不到姥姥。
在屋子里,总是传来各种怪响,还有不断扩大的一些霉斑,而且母亲也梦到姥姥已经死去且腐烂。
整个屋子充满了阴暗和腐朽。
就在一个早晨,姥姥突然出现在屋子里,母亲和女儿既喜且惊,喜的是终于找到了,惊得是姥姥的言行也变得越来越诡异。
姥姥说姥爷去世以后这个屋子变大了。
女儿无意间发现了储物间后面的通道,进去以后发现是个迷宫一样的空间,很难走出去。
母亲则发现姥姥在腐烂,于是也跟着来到了储物间后面的迷宫空间,并找到了困在里面的女儿。
姥姥在这里彻底腐烂,吓坏了母亲和女儿,俩人奋力砸墙逃了出来,并摆脱了腐烂的姥姥。
就在母女俩准备夺门而逃的时候,母亲还是返回屋子,和变成干尸形状的姥姥默默的待在一起,儿女也跟随返回。
祖孙三代默默的躺在一起,女儿发现母亲的身上也开始有了霉斑。
影片开场时候,在一望无际的森林里,长长的道路上只有孤零零的一辆车,姥姥的家就在这样的环境里。
姥姥人到老年,老伴去世只剩自己一个人,住在非常安静的森林里,那种无可名状的寂静,尤其在夜间,是足以让人崩溃的。
国外本来人口就少,不像天朝到处都是人,走哪儿都很难遇到那种绝对的寂静。
在那种人迹罕至的树林子里,天一黑连狗叫都听不到,安静的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年轻人长时间了都会有点受不了,更何况老年人。
人到老年,生活在那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寂寞感就像影片中的霉斑一样,在环境中在身上肆意蔓延着。
虽然有看似健康的皮囊,内心恐怕很早就发霉腐烂,就像影片中的姥姥一样。
在特别寂静的大屋子里,经常会传来那种让人心惊肉跳的异响,也会做噩梦,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想必对这种感觉都不会太陌生吧。
在储物间后面那个看似无解的发霉空间里,年轻的女儿进去不到一天就快崩溃了,而在此之前姥姥已经在里面辗转了很久了吧。
影片最后,在姥姥干尸后面,女儿发现母亲身上也开始出现了霉斑,预示着母亲也会走上姥姥那种在寂寞中发霉腐烂的老路。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在忙着找寻自己的定位,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顾及亲情很亲人。
内心的寂寞就像霉斑一样,一旦爆发,就会从一点点开始扩散,让整个人彻底的腐朽,直到最后变成让人畏惧的“干尸”。
在亲人和自己“发霉”之前,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呢?
本片作为一个恐怖片是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
优点是全片在表象上给人一种精致感,象征意义的场景、光线与视角的运用、演员们的表现都精雕细琢,连最后外婆的终极形态都和她的手工蜡烛一样堪称艺术。
缺点则是首先恐怖段落都太老旧,且呈现得非常寡淡无味,难以代入也并不吓人。
其次内核的主旨表达太过晦涩并不清晰,迷迷糊糊,那些用心刻画的象征性画面和情节因为缺乏与主题明确的联系,需要观众自己去脑内补完(而且还不知脑补得对不对),所以让人很容易懵逼且产生疏离感。
所以接下来聊到本片的主题时,我的大部分论点就免不了是脑补出来的,是否符合主创的想法我压根不知道。
不认同的朋友也就不必说“你想得不对”“你想太多”,因为这片子真的让人云里雾里。
我在看此片前就先翻了很多评论,大部分认同的是此片表达对孤寡老人的痛心,宣扬对子女对老人多关心。
这一个层面我是认同的,但我无法把这当做影片的核心主题。
原因就在于,外婆这个角色并不是一般的老人设定,而是老年痴呆症患者。
她在片中的鬼化也更接近对于老年痴呆症状逐渐恶化的艺术描写而非只是刻画普通孤独老人。
其实外婆变得诡异乃至接近结尾处化作厉鬼的种种表现,对于见识过一些老年痴呆患者的人来说并不陌生。
虽然老年痴呆很普遍,但它在大众认知中一直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大部分人是对此忽视或回避去了解的。
很多人提起老年痴呆只会想到失忆、失去自理能力等,但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身体本身仍强健,而头脑的疾病让他们的性情举止非常难以应付。
我的曾祖父患老年痴呆后凶暴易怒,经常把曾祖母打得浑身青紫,这是我亲眼看见过的。
我妈一个朋友的丈母娘患了老年痴呆,被女儿女婿接到家里照顾,非说女婿是强盗,追着暴打。
我以前的邻居本是个文质彬彬的老教授,患了老年痴呆后儿子辞了职来照顾他,苦不堪言。
且不说肢体冲突,光是老教授动不动把屎尿往别人身上扔,还抹得满墙都是,就根本不可想象。
在这个过程中,亲人眼中的患者,又何尝不是如电影那般,原本熟悉的样子逐渐如腐烂的皮肤一般脱落,露出一个陌生而不可理解的存在。
那么回头再去看影片中的很多意象,也基本可以与这一主题对应上。
房子其实就是外婆的一个映照(正如已经被拆除的林中老屋可以对应同样患老年痴呆而已去世的外婆父亲),逐渐扩散的霉菌使房子不断腐朽对应着外婆病情的恶化,物品混乱的摆放和落满尘埃对应老人意识的崩坏。
在这个故事中,老年痴呆是家族遗传性的,从老屋拆下而又装在大房子上的彩绘玻璃窗多次有特写,上边霉菌扩散的意象也显然是编导刻意要观众注意到的,这一“传承”的含义很容易让人想到遗传。
而母亲多次在梦中看到外婆去了老屋,和其父亲一样鬼化、倒地,更进一步暗示了这点。
女儿最后在母亲身上看到的瘢痕自然就彻底表明了同样的命运也会降临到母亲头上。
而到这里我观影时一个最大的疑惑也多少得到了解释,那就是片中经常出现的黑色鬼影究竟是什么。
其实一直到将近结尾我对此都很懵逼,那些鬼影甚至都没跑出来吓唬吓唬人,只是时不时平平淡淡地出现一下,作为恐怖片固有道具也太不合格了。
但到最后,看到外婆最终的黑色形态,再联系起家族遗传的概念,我才大约明白。
那些鬼影多半是之前家中得了痴呆症最后鬼化的老人,在这里作为一个仿佛诅咒的遗传疾病的意象,如神出鬼没的阴影笼罩在这个家族头上。
由此,外婆的恐惧,无论是对鬼影还是对孤身一人,都不仅仅是出于孤寡老人的心态,而是对自身越发病重的恐惧。
她意识到自己越来越不是自己,无法自控,意识消散,联想到先辈的结局,自然会害怕落到同样的下场。
而母女俩经历的恐怖情节则显然代表了照顾患者的家人在巨大的压力下会产生的心理状态。
家具器物的种种异象——怪声、自己乱动的洗衣机、莫名呼吸的衣袋等等,都是在对应老年痴呆患者出现的各种异常举动。
虽然老年痴呆人人皆知,但其中这种会怪化乃至狂化的症状,不到自己亲身经历根本不会明白。
而患者不可预期不可理解的行为带给家人的感受,不正是如片中那些怪异的情形吗。
最后外婆变成厉鬼追杀母女俩的情节,对于那些被患者动不动殴打的家人,也并不陌生。
这种感受最集中的意象,就是女儿陷入的那个迷宫——到处是杂乱的东西,到处是霉菌,门不知通往哪里,怎么跑都跑不到头,慌乱不堪地左突右冲却找不到出路。
因为老年痴呆至今还是不治之症,一旦患上,而且如果是狂化那种,对于照顾的人就是几乎看不到头的无底洞(也正因此,很多养老院听说老人是痴呆症患者都根本不愿接收,真是有时高工资都请不来乐意的保姆)。
但家人又不能把老人丢下,所以只能不断地惶恐并绝望下去。
但这一局面,影片也给不出任何解决,因为此事本就是无解的。
片中母亲和外婆显然关系并不很亲密,加之自己的生活也充满忙乱焦虑,很久没有通话,即便回来找外婆时都不得不忙于工作。
而女儿早就辞职的事母亲也一直不知,如同上一代的翻版。
现代社会家庭成员天各一方的情形乃是常态,各自的空间少有交流,隔离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遇到老年痴呆症这种极端的情形,要照顾患者就意味着自己的生活会更大程度上被摧毁。
如果停留在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关爱孤寡老人”,则还触及不到本片中深沉的绝望感。
但片尾差点甩手离开的母亲终于还是回到外婆身边,女儿也随之躺在母亲身后,意味着在这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情形下,唯有用爱的纽带在痛苦中硬撑下去。
爱虽不是办法,也解决不了什么,但终究能让我们没有悔恨地走下去。
外婆脱落了人皮,最终变成的黑色鬼物,却并非想象中的狰狞存在,相反她衰老的面容上居然还带着幼儿般的懵懂茫然和无助,意味着她的意识彻底消散,回到原点了。
最终,只能把老人重新当做一无所知的孩子来照顾,而不是让她如先辈一样倒在地板上孤独死去。
这一幕莫名让我又想起曾祖父,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也回到了幼年状态,大约知道自己可能给身边人带来危险,所以每天晚上会主动伸出手让曾祖母把他捆起来。
如同一栋落满灰尘,渐渐坍塌,被哀伤的泪水淹没的房子。
完全不恐怖啊,没想到制片人居然是老吉和罗素兄弟,说白了就是个宣传“老有所养”的片子,套了一点温情的元素,但还是两头都不沾,而且进入核心主题的时间太慢了。看来以后烂番茄上面恐怖片的评价还是不能信。
本片算是以家庭为题材的惊悚片,不能算是恐怖片。前面铺垫很久的气氛,只为揭开妈妈的秘密,但表现手法还是有点平庸,甚至有点太过弄玄虚了,虽然以关爱老人为主旨,父母总会衰老,变的迟顿、偏执、陌生甚至可怕,但毕竟是我们的父母,他们并不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独在腐烂。总结;要么诡异到底,要么讲清楚剧情,可惜二者都没有,所以连故事都没讲清的电影只能二星。
这豆瓣分数也太惊悚了。我觉得挺新鲜的,完全没有jump scare。前一小时慢慢铺垫跟随妈妈的视角,后半小时超神展开模拟外婆的体验,最后一分钟女儿视角,让年轻一代观众愈发深思所反映的社会议题。
屋里屋,人内人,霉斑与病变,夜晚的房子跳起不安的恰恰舞,祖孙三代聚在隐有异样的祖屋。衰老是无解的遗传病,无人幸免,疯狂只是末了的挣扎,你我都会变成遗物。家是一个时空概念,有的人在家却永无法回家;当她变得像雕花蜡烛一样多余累赘,感到熟悉的一切全部化为乌有。便签语:I AM LOVED? 当我失去理智,失去皮肤,头发,和面孔,你还爱我吗。三人在床上的背对抱,可谓今年看到的最伤感画面。母亲的皮肤下隐藏着霉斑。这种名为衰老的黑斑,吞噬了她,将会吞噬我,也会吞噬你;而当轮到我时,你当向我对她一样,扒下我的皮肤让我不必隐藏却依然爱我(又要去看雪梨杰克逊了
孤独地衰老 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中规中矩,不过影片的主题以及表现出来的概念性的东西还算新颖,老与腐朽以及嫁接到恐怖片的更夸张的表达。有些人觉得很无聊,无非就是影片概念没有和传统叙事结合的很好,但是还是比一些强堆戏剧性和劣质惊奇的片子强的。7/10
问题:是空间化的记忆-影像还是大脑-影像?
美国版画皮
比较符合预期,骨子还是个文艺片。
就这分数也太低了,片子是按照心理落差给的分吗?低于预期就该打低分,高于预期就打高分,而片子的质量却不在打分范围?理性来说,无法理解。这片子虽然不是最好,但也是不错了,请不要报以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片子的分数低于客观应有的的分数
和《遗传厄运》不是一个水平。空巢老人的主题很好,但故事的焦点太过明显,叙事推进的很从容,但到后面显得讲无可讲,很多好的创意比如房内空间并没有利用好,也并没有呼应到人心里。
其实还行吧,也没那么糟。
这都是什么鬼!
很好看,外孙女勇闯里世界那里可以改编游戏
烂
有被吓到,就是前面铺垫有点太长了
60/100,有一个不错的概念,缺少完美执行的能力,也就呈现不出太多新意,更不要说自成体系了。但这毕竟还是部处女作。
【5.5】导演试图套用一个恐怖片的外壳来关注和探讨老无所依的社会现象,想法是有的,但执行力太差,既做不到这一类型片的流畅叙事和对观众友好,也没有独树一帜的影像风格或是表达出什么深刻的意涵,两边都不靠,最后就只落得个不伦不类、故弄玄虚。
不清不楚,没头没尾,就算今年疫情原因,影片数量骤降,这也不可能是“年度最佳恐怖片”吧
孤独和遗忘的主题确实令我感到了恐惧,特别是在我死活想不起女主演过啥的时候。但作为恐怖片,完成度真的很不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