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在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看了很多爱情故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每次都会被感动。
旁观者清,总是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却总是不知道自己实际上也在犯同样的错误。
做自己想做的事,寻找生命中想要的。
整部电影画面唯美,清新,可以看作是励志爱情亲情电影,但是电影的结局意外,女主人公竟然为了救人溺水身亡,剧情也算是狗血,打破了人们美好的幻想。
电影背景音乐舒缓柔和,为电影增添了几分淡雅。
看到男主人公从小到大,再到去大学的经历,让我想到自己的过去。
在刚上大学时,对一切都很新奇,看见别人光鲜亮丽的打扮生活自己也想尝试这种生活,第一次把自己灌的烂醉的感觉,第一次与心爱女孩儿相处时的不知所措,第一次远游时的欣喜,第一次去看画展的惊叹,第一次去酒吧时的紧张不安,第一次参加社团活动时的开心,第一次上课时的认真专注,第一次远离父母时的不适应...步入大学校门时我们有太多第一次要做。
当我们慢慢适应大学生活时,习惯外面的世界时。
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堕落的生活,一部分人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于是,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渐渐拉开。
他们的未来也将是天壤之别。
从这部电影也侧面说明,从小让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见见世面,这样当他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时就不会被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弄得神魂颠倒。
还有当女主人公说看着自己养育的东西渐渐长大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时,明白父母为什么那么爱自己的孩子了。
回到主题:时光情书,它是人们写给自己爱的人的思绪,被爱的人或许不会立即看到信的内容,但是会在某个不确定的时间里信封被打开,沉睡已久的文字将被唤醒,写信人的思绪也被看信人读懂,这或许比当面说出我爱你更感动。
文字可以记录过去,传递情感,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前面一直在铺垫,小清新的电影,边听着泰语边看风景。
第一次看女猪脚单相思的电影,看到最后,感觉挺感人的,知道女主的救人死去。
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你的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喜欢你。
等你发现后,一切都来不及。
纯纯的爱,是的一切变得那么的纯粹,为了你而活。
记忆中女主说的一句话,男主要拿旧车换新车,有旧想新,有新想旧。
说的是爱情,可爱情,谁懂?
相比较韩国的野蛮女友,又有一种新的爱情诠释,让我们学习。
这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第一次看的那年我十七岁,刚上大一,跟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全新的人生阶段。
第二次看我有点忘记时间了,大约是在2019年,只记得看完后我还发了条微博记录观后感。
很可惜的是那条微博删除了,我试图去翻找出那条微博,想知道当年的想法却找不到了。
言归正传,这一次的观看,我觉得感悟有所不同了。
记忆中前两次看完后更多的感想是关于主人公Tan和June的感情,这一次我看到的不仅关于爱情,更深刻的是母子间的亲情、朋友间的友情还有Tan寻找自我的历程。
Tan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他觉得自己是父亲的替身,所以内心想要逃离家,逃离妈妈,于是报考了曼谷的大学。
东亚家庭的一个现象,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的,这种爱的方式通过不断付出来表达,同时希望孩子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去走人生路,这种爱是有副作用的,投入过高的期待——对孩子人生的隐形掌控。
所以孩子对父母的情感是复杂的,因为爱他们所以选择服从,但自我意识下又想逃离他们,与此同时还伴随愧疚感,一边是父母一边是自我,孩子就在这样的精神折磨下挣扎。
像电影中的Tan,母亲希望他高考志愿填家里附近大学的农学专业,而他并不想为了帮妈妈打理农场去学农业专业,他想远离家乡去曼谷,想要自由。
这就是自我意识下想逃离,但又带有愧疚感,所以不敢告诉妈妈自己的选择。
在这样的僵持下,母亲最终同意让他去曼谷。
电影看到这里,才是正式开始。
这里的“叛逆”其实正是Tan寻找自我的开始。
同时,也是Tan母亲放开孩子的手,让他成为独立个体的开始,更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爱的进化”——把孩子当个体,尊重并支持他的选择。
在进入大学后,Tan和June的故事线展开。
June暗恋Tan,喜欢他,却发现他喜欢上了学姐Oon。
对于这段爱情,June的表达方式很“传统派”,她选择默默付出记住他的爱好,为他学习下厨,选择在Facebook记录自己的爱意,选择委屈自己帮他和他喜欢的人牵线。
对于这段友情,她希望Tan找到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希望Tan忠于自己的内心。
她是Tan寻找自我的重要里程碑。
她的突然离世,让Tan感受到了母亲当年失去挚爱的痛苦,明白了生命的不确定性,知道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可以说June帮助Tan蜕变成为一个真正认知自我的独立个体。
这部电影还有很多细节是很妙的。
比如说,Tan认为自己是父亲的替代品,电影的开头是从念书信开始传达的,而后面解开这个误会消除与母亲的隔阂也正是通过书信。
Tan从母亲柜子里发现她写给父亲的书信,明白了她最爱的人原来是自己,也明白了当初母亲同意自己去曼谷读书是因为她明白孩子需要到外面闯才能成长。
另外,Tan与June重新联系也正是通过书信,一封从泰国漂洋过海到日本的书信。
书信贯穿着整部电影,对应着电影名字《时光情书》,这份情不仅是爱情还有亲情。
还有个很妙的点,在Tan发现June一直爱着他,两人重新联系上时,June的突然离世对应了Tan父亲的当年的突然离世,这让Tan与当年的母亲感同身受,进一步理解了母亲这些年的痛苦与不易。
还有Tan刚进入大学时的疯狂,对应了这些年在顺从母亲背后那颗被压抑已久的自由心。
Tan被自信大方能力出众的Oon师姐吸引,正是因为他内心深处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优秀的人,这是一种“理想自我”的投射。
虽然整部电影有许多呼应的细节处理不错,但在男女主情感线的表现上还是有吐槽点。
我认为Tan对June的爱不是爱情,更多的是友情。
即便最后邮船上男主书信里提及的台词是说“我们的爱情”,我却难以感受到他对June的爱从何而来。
对June的刻画,如果是按爱情片来说,她的死在电影情节上是为了推动男主觉醒自己所爱的人原来是女主,这强行制造爱情be感,剧情上着实是太俗太掉价了些。
最后想说,时间确实挺神奇的,跨度10年,三次看这部电影,每次看观后感都不一样。
前两次我还觉得这是一部小清新爱情片,但这一次我更觉得是一部成长片,电影里的Tan在亲情爱情友情的成长,Tan母亲在亲子关系的成长,June在爱情的成长。
或许正因为同为东亚孩子的我,这十年我也在觉醒和成长,在阅历的增长下,看待事物的深度和维度也发生了变化。
年轻时容易被爱情浪漫感动情节吸引,而随着阅历的增长,更会关注人物背后的心理和生命课题。
电影的魅力或许就在此——它像一枚时间胶囊,每一次打开都能发现新的层次,我的三次观看,每一次都看到了过去忽略的层次。
看了,很感人…只是觉得很可惜,美好的来临总会伴着遗憾…时光情书,本身就说明了这段爱恋只存在时光中,是与旧时光的相遇,是一个人怀着悔恨和伤感去读取另一个人对她/他的长情告白…总之,在已经很久没大哭一场的时候,忽然翻出这样一部电影,在寒冷的冬季裹着被子看完,轰轰烈烈的哭那么一场,也是蛮幸福的☺
看哭了,其实女主的结局有预示的,因为男主在失去女主后只能通过时光情书对她说他的爱,就像他的母亲在失去他父亲后只能一遍遍的重复回顾那些曾经写给她的情书,他和母亲都选择为爱人实现他们的愿望。
爱情隔着生死,只有活着的人痛苦,可那又怎样呢,只要在爱就是幸福的,时光情书可以告诉死去或活着的人他有多爱她。
回忆成灰又怎样呢,去实现她的愿望,替她走她没走过的路,用双眼代替她领略她未曾看过的风景,她可能是怎样的心情?
说什么样的话?
她会很快乐的,对吧。
只要这样想就能感到幸福和满足,即使永远不能靠近,可也会做能做的一切去离她更近。
心不曾孤独,因为被爱填满;不会害怕前路,只知收拾行囊,和家人告别,去往下一个目的地。
时有阳光普照,时有大雨倾盆,而你坚定前行,为源自内心的情感,为它们有处安放,为你充满希望,不曾妥协于命运的悲剧。
泰国的小清新电影,一直给自己留下很唯美的记忆。
喜欢里面的场景,干净的乡下风光,故事情节没有那么的曲折。
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一开始,便是慢慢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喜欢里面刚开始的两人相遇的故事情节,一直照着唯美爱情的路子展开两人之间的爱情。
看到了大学生们的青春气息。
似乎与观众有着更近的距离。
随着剧情的发展,慢慢的开始,中间穿插的亲情、爱情的纠葛,似乎没有韩剧的那种三角恋,爱情的纠葛。
我们看到的是男主角的迷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而女主角却是喜欢的心上人却不喜欢她。
最后,女主角的逝去,有点虐心,一遍的爱情电影,最后都是完美的结局,而这部电影,却在结尾这样。
用来衬托出男主角找到了自己,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总觉得对于每一部片子,观众的解读也是创作的一部分,看过了影评才体会到更多。
整部片子看完没有太大的感觉,或许真的是自己的经历太少,对这样略纯的爱情元素已经很难再有感触,不过真的很喜欢JUNE,那是我一直想要成为的样子。
乐观、优秀、勇敢所谓告白的泪点我哭不出来,倒是在MAT的信那一块忍不住掉泪了,看到了母亲的影子从一开始就不喜欢男主,一直到结局都喜欢不起来带着快进拖完的为什么优秀的女孩总是要吊死在这样的树上从来没有喜欢过一个人到这样的程度(是不是很悲哀),以前没有,将来也不会。
那句话说得很对,拯救渣男这种事还是交给上帝去干吧。
或许我就是友邻说的那种没有胆量面对一个付出巨大却无收获的结局的人吧哈哈
整部电影像是一个约定。
未完成的约定。
一开始的节奏就是缓慢,父辈的爱情开始。
我们往往很少去问父母:你们的爱情开始于什么,是否有故事?
我们忘了,他们也是从青春开始走向衰老。
母亲执着地守护那片土地,为了爱情也为了爱情的结晶。
而说不清最后是悲剧还是喜剧。
若她的死亡是悲剧,若他最后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是喜剧。
我想所有故事能打动人的原因,不是拍摄技术多纯熟景色多动人,而是感同身受。
就像《初恋这件小事》,过程是小打小闹,经历过才刻骨铭心。
他从清迈乡下走来,晚熟,不知喜好,所幸遇到一个兴致相同的人。
遇上一个人,只是因为一件小事,眼神不期而遇,或者他很善良。
此间少年,因为爱情找到方向。
我不想照搬介绍,青春的成长向来残酷,只有流过一次泪才明白从来没有感同身受。
故事最后女主去看了深海星光,她最终因救人溺水没能等到他亲口说喜欢,但最后她是幸福的,发光的幸福,因为一张漫画,因为最终她再也不欠谁。
无论是爱着的人还是被爱,能让时光说真话,只要初心未改。
关于青春的小彷徨,在当时是天大的事,关于那时爱过的人,一封信就是一封情书。
未开口的喜欢,却是最后最绵延的情歌。
一、点评之前,先略表几句题外:其实在此之前,我都挺少看电影。
而泰国电影,和我所钟爱的泰语歌,虽然近些年在国内的影响力见涨,终究还只能归类于小众爱好。
前后看的泰国影片,也不多,才十几部。
印象中泰国电影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两大类,大抵就是恐怖片和感情片了。
恐怖片不咋爱看,所以这里就大致只简单点评几部看过比较有代表性的感情片吧:《小情人》:来不及解开的误会,时空的距离,渐渐堙没了曾经两小无猜、最是滋养情感向成年感情发展的温床。
也许无关乎爱情,也许原本执手的本应是彼此,总之逝去的岁月里,风吹散了原本重合的轨迹。
再聚首,故事犹在继续,物是人非……《暹罗之恋》:同样的两小无猜,两个缺失家庭关爱的少年,互为倚靠的过程中情愫渐生。
有悖世俗的爱情,更多的时候总是备受质疑,有源自朋友的,有源自家庭的。
有多少压力的原因已无关紧要,只是为了成全再也经不起折腾的家庭,Tong也注定只能选择放弃。
“我可能不能陪你一起了,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就不爱你了”,一段无从选择的错过……《yes or no》:为了评论,特意从头看了次。
因为舍友关系结缘,从仅是外貌像T被嫌弃,再到有来有往偶尔语带挑衅地调侃,继而再由淋湿让床彻底剔除双方的障碍。
也许有社会普遍定性的影响,但是相爱的过程,却也不难看出水到渠成的痕迹。
然后误会和压力下的终结,也终究敌不过失去挚爱的恐惧和心痛,导演给出了一个我们期待看到的暖心结局——只要真心相爱,何必在意性别……《初恋这件小事》:丑小鸭恋上白马王子,再然后本身有只被装扮和肤色、气质掩盖住的天生丽质,有后天自我修养的提升,曾经的小黑妞,也一步步蜕变成真正的白雪公主。
相爱多波折,因为阿亮不够勇气的表白,因为小水不够干脆的拒绝,多了一个乱入的阿拓…… 曾经阿拓和阿亮小学开始不同爱一个人的约定,终于成了阿亮、小水相爱的最终桎梏 于是各自无奈走上分叉的两条路,直到9年后节目上的再相逢,方才见证彼此依然为爱等待,这份爱终获圆满!
《永恒》:这是一部内涵极为深刻的电影 作为风月场老油条的帕博老爷,却被视若己出极为疼爱的侄子尚孟,私通帕博老爷最钟爱的妻子玉帕蒂给带了绿帽。
一方面是极度的疼爱,另一方面则是冷酷严厉的铁石心肠,一条无法解开的锁链,一座无法逃脱的森林,成了尚孟和玉帕蒂所谓真心相爱的终极考验。
朝夕相对时空接近零距离化的生活,激情消退过后,渐渐暴露出尚孟和玉帕蒂习性、观念差异越来越多的问题。
一次次解脱锁链的尝试失败,终究开始有了自杀的念头,于是玉帕蒂自杀了,变僵尸了,尚孟也被吓疯了…… 里边可以解毒的内涵,不止这么点,但是我所保留的,只是一点:毫无个人空间的感情,注定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以上几部,前四部是小清新,最后部是重口味 有懵懂的情怀,也有男男、女女、男女之爱,无一不是难得的精品 同类型的电影,固然不管是国内或者日韩,拍摄技艺其实都总比泰国要略高,更别提欧美 只是,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对泰国片的更为偏爱,总觉得是源于泰国演员更自然态地表演,总对比起来觉得少了几分商业化的烟火气息 时光情书也是纯爱小清新,所以自然还是只能拿前几部对比 应该说,对比的结果,略有差距,但是绝对没有分差反映的大。
个人觉着吧,虽然悲剧结尾失落了点,但是《小情人》和《暹罗之恋》也是悲剧结尾的,所以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男主角太废的问题上吧?!
提到这个莫名让我想起看过 ”小岩井“的吐槽《处对象不,不处你瞎巴巴什么!
》:http://www.douban.com/note/314344353/ 笑O(∩_∩)O当然咯,一部电影,不可能就这么简单就总结出来,所以下一部分,开始正式解读《时光情书》二、《时光情书》点评:影片中,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本身就父子同名。
这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发现前边几乎没人去点评。
当然,个人觉得,应该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泰国并没有类似欧美大小布什这样的沿袭称呼,所以出现父子同名的情况,我们就不得不再次深入去揣测一下导演的用意。
也不算无所得,总结的几个看点如下(因为父子同名,容易混淆,特别备注,以下部分,出现Tan的全都指的是儿子):1、Mat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这部分见日常对Tan的高度控制行为,以及106分14秒第三封信件Tan几天不打电话就有快坚持不下去的感觉2、Mat深爱着她的老公,这种爱深入骨髓,并不因为老公的死去,Watt的追求,儿子的长大有任何的衰退。
这份爱,更多地表现在两个大方向上:① 所从事的事业: 108分41秒开始的一段话,Mat回答了Tan曾经提的问题,说自己正在做的事,是自己喜欢的事,因为”继续着我们所爱的人的梦想,会让我觉得他们不曾离开“;② 对儿子Tan的爱: ”因为你妈心中有最爱的人了……(停顿)……那就是你了。
“ 101分47秒开始Watt对Tan解释的这句话很有韵味。
如果只是因为Tan,母子之爱和夫妻之爱,是显然不同的,而担心Tan和Watt不和的可能性,也明显看得出来是不成立的 所以,Watt心中不可能不知道,他无法获取芳心的原因,是因为Tan的父亲。
3、父子同名的两个有意思的解读点:① 先是隐晦表现了Mat对老公的爱,部分转嫁到了Tan的身上② 还是Watt解释的那句话的内涵:”你妈妈最爱的人……是你“,因为父子同名,Watt既巧妙地回答了Tan的问题,又没有过于违心欺骗自己的内心。
4、完整解读Mat对Tan的爱:① 转嫁的爱:前文已有解读② 正常的母子之爱,这个很正常③ 安全感缺失的控制欲都是前边解读过的,这部分就简单罗列下5、Tan的缺乏个性、自信和毫无主见:过度控制下,子女、下属长期缺乏自主权,行为、思维渐渐形成惯性,更多停留于被要求做什么、需要去做什么,而不是想要做什么,更多习惯于指令式的作风【这一点,本人身上过去曾经如出一辙】6、Tan到曼谷初期的迅速迷失:Tan的骨子里,有种长期承受过度控制也不曾磨灭的叛逆。
然而在到曼谷之前,他的行为举止,都是对他妈妈充满敬畏的。
于是长期处于无法脱离的控制的氛围,叛逆又长期被压抑,往往会造成在此阶段,被安排下的生活学习,会潜在很大程度消极的成分,并造成意志力薄弱的问题。
等到了曼谷,脱离了控制,沉醉于灯红酒绿、对家里联系的疏忽、索要iphone和换车的迫切冲动,无不充分验证了其意志力的薄弱。
7、June的隐晦追求失利分析:承接第6部分说明,因为成长过程,充斥了被压抑的叛逆。
到了脱离监管的环境,这种叛逆,就会显现出强势反弹的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多少会有几分想尝试以往不曾体验过的挑战。
对于感情问题的处理,对Oon姐的追求,固然有荷尔蒙的作用,但是潜在的因素,必然也存在了这种叛逆因子反弹的因素至于June的失利,可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 如果不是刚好June就是Tan喜欢的类型,那么处于叛逆反弹状态下的Tan,接受June的可能性会很低,至少是比正常环境长大的男孩子要接受度低的多,而June的隐晦做法,更是加剧了这一点;② 过度控制环境下,缺乏足够的社交体验,必然会导致一定程度上沉溺于自娱自乐的行为模式(无聊来个揣测,Tan的绘画爱好就是这么给折腾出来的)。
即使不自闭,也容易对他人的行为、思维不上心,于是当June展示的追求手段总是含蓄而隐晦,Tan就会展现出低觉知赤果果地无视了……③ 然后来个不太靠谱的个人臆测:首先声明,个人基本没被当做哥们儿又被喜欢的体验,只是因为某些方面,和Tan其实挺像,所以推测也未必无效June的第3个可能失利的原因,是因为相识的过程。
开学的表演,June急着要下课,硬扯着Tan上台 应该说,这类活动,对于建立基本关系的确是挺有利的。
但是一个女性,如果还没建交的时候,就玩的太high,对于Tan这类型的人,第一印象很容易就给June打上女汉子的标签,容易被归类于哥们儿……要知道从哥们儿,到情侣,有时候,比从陌生人到情侣还难,因为太容易被当玩笑了,人又一般承受不起一次次的告白失利…… 依旧是含蓄让这种哥们儿关系,一再延续,当事人一无所觉,或者略有所觉却因为另有所爱,懒得想8、这是一段感知爱的旅程,这更是一段人格完善的旅程:首先前半句“感知爱的旅程”,相信不难理解:一则是Tan透过信件对母爱的重新审视和感恩,另则就是醒悟June才是对的值得珍惜的人,继而在June死后,Tan也开始延续他妈妈曾经所做的“继续着我们所爱的人的梦想,会让我觉得他们不曾离开”的历程。
然后必须意识到,在重新审视母爱之前,在Tan眼里,Mat更多的是把他看成父亲的延续和影子,不仅总想着逃离,甚至不惜张口说出狠狠伤了他妈妈心的话,这时的他,是完全自私和狭隘的。
而经过信件的揭示,他懂得了爱、懂得了感恩,才能更进一步意识到June对他的付出和爱。
再接着,我前边也提到了,Tan的成长历程,导致他的世界,充斥了无自信、无个性、无自我主见和目标。
然而,在意识到June才是值得珍惜的那一位后,信件和再次看海的约定,渐渐在主动的过程,开始更多了些主动和主见,然后June死亡后他延续她履行的目标,尽管只是June的目标,总算也让他开始有了自己的目标,生命会渐渐绽放出更多的精彩。
所以这是一段感知爱的历程,这也是一段人格完善的历程。
三、由电影蔓延开的一点警示:1、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控制力度要适当,过分控制的结果,电影里所展示的,其实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罢了 我不否认,严格教育也有很多人获得成功,但是有几类人,是应当极力避免过度控制的,除非你想毁掉孩子:① 天性偏弱,但是并不是天生安静的孩子;② 家境一般,严格要求也是局限于啃书本和限制自由的家庭的孩子;③ 过度溺爱环境养成很多方面痼疾的孩子;④ 天性明显比同龄人好动的孩子;①③④类型的孩子,建议以引导教育为主要方式。
当然,开始阶段,有些情况强力控制还是必要的,但必须脱离绝对控制,得给孩子一定的空间。
第②类,适当在正常同龄人的学习时间基础上略微提高就好了,加强一下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视野,哪怕不是在大城市,多走动也是能增长见识的2、对女追男容易进入误区的一点警示:都说”女追男,隔层纱“,事实却证明这个并不是太准确 很多女的,倒追倒追的,结果就变成哥们儿、红颜的,跨不过去了有不少人,表里不一,表面上看着外向,骨子里实则内向,也有一些反之 所以单单表面的界定,是不太靠谱的,而我所打算说的,也是以骨子里的性格来拍板首先,情商能力的高低,其实从平日闲聊对于一些有关情感,牵扯到暗示性内容的解读能力中参考 当然,如果是普及率很高的内容,其实死记硬背也都知道了,一些有一定普及性却不是完全普及的更具备考察性 这个具体的例子我就不举了,自诩情商低能的主!
不过我不是解读能力差,而是解读力太丰富,能把不是的也解读出是的韵味来,然后就判断不准了 此方法不完全靠谱,只是暂时就想到这个……提到情商,当然不是废话,下边这部分用到 ① 对于情商高的外向型男生,含蓄的做法最好了,不用过分担心对方解读不出来,又免除了被拒绝的尴尬,然后么,怎么相处的问题,除了强强相碰得尽量避免,别的其实都还好吧 ② 对于情商低的外向型男生,太直接被拒绝会很尴尬,但是大大咧咧点,容易被当哥们,所以一开始,建议找人打打耳边风吧,然后用点不太含蓄但是也不过分直接的方式去表白,表白过后,同上,但是主动性得适当高点,毕竟这主可能不怎么浪漫③ 对于情商高的内向型男生,耳边风打头阵适当给人心理准备避免吓跑,然后铺垫一段时间就来点直接的吧,毕竟人家都内向了,总不能指望人家道听途说的就来告白④ 对于情商低的内向型男生,随你要不要吹耳边风,要追的话,就直接点表白或者用明显的追求手段,但是告白和手段都只要相对明显就行,过激会把人吓到再然后,最好是不会被围观或者被起哄的场合,避免人家以为你开玩笑或者怕尴尬再再最后,花了六七个小时,认真的和瞎扯淡的写了这么多文字,你们觉得有用的搬走,没用的也大可反驳带上点有用的料过来就好,嘿嘿
在爱情里,没有两个人走着同样步速,保持着相等的频率。
有时候,你快一点,他慢一点;你走的远,他却停在原地。
同一个风景里,还是个孩子的他看不见你的心,你的眼泪就要多一点,委屈也要多一点。
不过,他总会赶上的,他总会看见,总会明白的。
走得快的你,爱得多的你,有委屈有难过的你,不要灰心哦。
站在时光里等一等他吧,会有好的结局。
泰国真的是很擅长拍这种小清新爱情。细田野,深海星空,古灵精怪的小姑娘。喜欢~
事实上,男人直到爱情的尽头,也不会喜欢身边的那个。电影让我蛮失望的,三胖怎么老接不到好戏,遗憾!最后女主的facebook有让我哭,三胖跟学姐的戏都很屌丝。当女主看到小孩落水时我就猜到了结局,编剧太刻意又随便。
…除了脸
女主那么可爱,男主却喜欢女二御姐。清迈的男生去曼谷读大学,爱上一个不爱自己的学姐。后来喜欢女主,女主却离开了人生,有点儿狗血。
剧情好狗血!!!男主太嫩性格太懦弱了不喜欢。唯一的收获就是深海夜空图!!!决定以后也要去看一眼!!
两代人的故事,遗憾发生就那么平常,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却没有珍惜,不是说好要一起看星的吗?本片看来哀而不伤,放佛人死也是件满足的事。明白自己想做的,确很艰难,有些旧的东西抛掉未必不好,但并不是所有新事物都适合我们。
甜腻
很像日本小清新电影的拍摄和叙事风格,三胖在里面简直是演技和颜值的双重最低谷,妈妈给我的感觉很像惊魂序曲的女主,不管是脸还是气质……弹幕好笑,男主没哭,弹幕:我都哭了男主竟然没哭;男主哭了,弹幕:男主还有脸哭
有个女生爱你,买下你的旧自行车,为你下厨做最喜欢吃的菜,走到山长水远都不会忘记你;你当着她的面去追别的女生,炫耀你们互动的点点滴滴,等你醒悟过来,明白自己的内心,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已经嗝屁了。
泰国的小鲜肉也是一波接一波啊,93年的已经顶上来了。一部狗血剧,为了煽情硬生生弄成了悲剧,不太理想。也没拍出泰国风光的美丽。
有点婴儿肥的男主真的是渣渣渣
最完美的人生莫过于你喜欢的刚好也喜欢你,然后一齐发展成相爱相守。那个大学姐真是不知道会迷住主角,完全没必要的存在,女主死的太委屈。
结局略坑爹,泰式小清新
4.5分
很一般吧,结局的悲剧很突兀,很生硬,纯粹是为了悲剧而悲剧,洒狗血洒的有点过了。但女主不错,气质上很符合小清新的感觉
ost超级好听!奇怪哦泰语说起来特别难听,但是唱起来就很好听,细细软软很温柔。男主小时候那个小演员蛮帅的,长大这个也行,双眼皮好大。女主某个角度看像杨丞琳某个角度看陈意涵好神奇。就一般吧,泰国小清新电影你还想看啥,不就看个颜嘛
真的好狗血的电影…只为james jirayu看的罢了
情节生硬 叙事拖沓
再看一部泰国新片,已入俗套,表达的,无非是“满目山河空怀远,不如怜取眼前人”。本片男女主角比较清新脱俗,似乎比国内近来的年轻演员养眼很多。只是有些片断为了煽情感觉过假,有些台词太一语成谶导致结局不出意外。整体质量不如之前看的同为泰国片的《下一站》,2星
时光即是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