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崛起时

When We Rise

主演:盖·皮尔斯,玛丽-露易丝·帕克,瑞切尔·格里菲斯,奥斯汀·麦肯齐,卡丽·普雷斯顿,艾米莉· 斯凯格斯,迈克尔·肯尼斯·威廉姆斯,凯文·麦克哈尔,迪伦·沃尔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当我们崛起时》剧照

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2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3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4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5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6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3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4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5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6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7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8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9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20

《当我们崛起时》长篇影评

 1 ) 我甚至害怕写这篇文章

当我被自己伴侣刺痛于自己的透明开放,像一只受伤的小狗躺在过去的血泊里疼了很久。

我害怕于自己被抓去做电击治疗、害怕于家庭的责骂与矛盾、害怕社会人们的舆论。

当我在高中,我善于表达自己,但可能我运气太差遇不到支持我的朋友。

看到许多美国历史LGBTQ而心潮澎湃,然而我在靠近这件事情的同时,发现道路在一步步远离我。

我的思想需要更多人去支持。

钱与胆小懦弱无能无力有了太多的联系。

我们需要生小孩,我们确实需要,我们的国家正在老龄化,这确实是事实。

但是生不生孩子,我想和性取向没有关系,在男女有性生育能力的前提下,在有意愿的前提下,它们可以生它们想要的任何数量,我没有看出来有任何的问题。

我们只要能够合法稳定的活着就能够满足,这确实是中庸之道的延伸。

可是我们真的能够不被自己的性取向影响,不被自己的种族与宗教影响吗?

我还没有进入职场,不过我已经看到了不少女性所遭受的歧视,我相信公开出柜的LGBTQ所承受的不会更少。

你会因为你是一个少数而选择跟随大多数的规则吗?

这里似乎活下去的法则就是如此。

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生在哪里,但是我们要使我们的家园更加和谐平等,这是必然要经过的道路。

 2 ) 始于石墙之下的抗争

Gus Van Sant 和 Dustin Lance Black 时隔 8 年之后,根据美国 AIDS 和 LGBT 权益活动家 Cleve Jones 2016 年同名回忆录改编、和 ABC Studio 合作 8 小时迷你剧《当我们崛起时》(分成 7 集播放)。

无论是制作班底还是影片格局,都是奥斯卡级别水平,直指艾美奖了。

It wasn't just me who heard the call, it was all of us. 听到召唤的不仅仅只有我,所有人都听到了。

有着《心灵捕手》、《米尔克》和《我自己的爱达荷》多部重量级作品的 Gus Van Sant 执镜,质量和深度绝对是有保证的,更何况还有 Dustin。

Gus 显然没有 Dustin 在新世代观众中这么有噱头和高曝光率,后者光是凭英国跳水小“公主” Tom Daley 未婚夫一个头衔就已经在INS上红爆。

但凭借《米尔克》拿下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的 Dustin 显然是才华和野心并行,同性恋的身份认同不仅没有对他有任何的消极影响,反而让他在同性题材上显示出超比寻常的制编导才华,不仅包揽了《当》的全部编剧工作,还执导了其中的第6、7集,更别说是他还是本片的制片人了。

不同于一般的同性题材(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Dustin 从不纠结于小打小闹的身份认同、爱情、家庭,而是将格局拉升到政治和历史的层次。

《米尔克》如是,《当我们崛起时》比前者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某种程度来说,《当》还是《米尔克》的前传,剧中的主角 Cleve Jones 在学生时代在 Harvey Milk 办公室实习,后成为朋友。

《当》目前所有的宣传点都集中在 LGBT 群体上,这的确是没有错,剧中的三个主角 Cleve, Roma 和 Jones 都是这一群体里的一分子。

但较之《米尔克》,《当》要展示的不仅仅是美国 LGBT 权益运动史,还糅合了黑人民权斗争、女性解放、反越南战争运动和 1960 年代反主流文化运动。

影片中所提及到的“我们这一类人”,不仅仅指 LGBT 群体,还代表着黑人、女性等极具身份识别的独立群体。

The arc of history is long, but bends towards justice.历史的反射弧很长,但总会朝着正义的方向走。

一年一度 6 月盛大的“骄傲月”在今日美国看来是一个肉体狂欢的盛宴,但在30-40年前的 6 月,LGBT 群体可就没有那么多东西值得庆祝和狂欢。

《当》的故事开始于 1972 年,这距离美国 LGBT 史上最为轰动的“石墙事件”已经 3 年了。

石墙事件开始于 1969 年 6 月 28 日凌晨格林威治村的石墙旅馆外。

事件当晚是朱迪·嘉兰(美国女演员和歌唱家)的葬礼,正当大家情绪高昂之际,一些聚集在石墙的跨性别者和女同性恋者,终于再也忍受不了警察持续了好几个礼拜对格林威治村的临检,对警察大打出手。

情况急剧恶化。

石墙事件被认为是美国乃至世界现代同性恋权利运动的起点,它第一次有同性恋拒绝警方的逮捕。

矛盾由来已久。

二战之后,美国寻常居民更多的是希望重建战前的社会秩序,对于任何新的变革都带有天然的抵抗情绪。

且冷战期间政府的反共情绪非常高涨,已经达到了偏执的程度,美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用于搜索无政府主义者、共产主义者的政策,其中同性恋者因为“性倾向”问题,被认定更易拥有不稳定的心理状态而容易被上述两者要挟从而踏入反政府行列,被政府列入社会潜在危机之一。

#我的心里是黑人问题脸????

#旧金山曾经是一个开放繁荣的蓝领城市,但在 60 年代市长决定如果想要吸引游客和企业,就要消除激进分子、嬉皮士和同性恋,一年之内,2800 名同性恋者被捕。

在 1947 年到 1950 年间,就有超过 1700 份政府工作申请被拒绝,4380 人被军队遣散,420 人被政府机构解雇,仅仅是因为被怀疑拥有“同性恋倾向”。

在 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石墙事件之前),美国所有公开的同性恋者都会被警察备录在案(包括个人信息、朋友,甚至常出现的地方),邮局都会对任何与同性恋者相关的邮件来往地址加以留意和记录。

城市警察不断对有同性恋人群出现的酒吧、公园、街区进行所谓的“扫街”行动,一旦发现立即关闭相关场所并曝光拘留人员。

数以千计的同性恋人群被公开侮辱、骚扰、殴打,甚至被关进精神病院。

1952 年,美国精神病学会正式将同性恋列入心理疾病的范畴之内。

没有人知道 LGBT 群体为什么会在 6 月 28 日这一天奋起反抗,但 LGBT 平权运动在美国历史上不是独立存在的,石墙事件的发生背后还和黑人民权斗争、女性解放这些运动产生不可分离的影响。

这些时代背景都一一被 Gus 和 Dustin 默默地注入《当》之中,甚至可以说,这套剧就是为这些历史而生的。

出生于 Arizona 州凤凰城,早早已经完成同性恋身份认同的 Cleve 在 18 岁之前,一直非常积极地支持反越南战争运动(支持群体多为大学生和母亲)。

End the war, bring them home.

来自 Boston 的 Roma 不仅企图将女同性恋群体和女权组织拉到同一阵线,还希望与男同性恋群体可以求同存异,利用男同性恋群体与黑手党、政府的私下关系拿到公开集会的批准。

Jones 作为美国派向越南的海军一员,在恋人死后被调回旧金山,成为一名负责改变种族歧视的改革官员,黑人、同性恋和军人的三重身份几乎让他喘不过气来。

【旧金山的 LGBT 文化还是要起源于前面所说的美国政府由二战开始的反同性恋政策,很多从前线被遣散回来的军员害怕回家遭到质问,无处可去就开始滞留在旧金山。

慢慢地 LGBT 人群越来越多,相应的服务行业也发展起来了。

相当多的 LGBT 主题的影视作品也都是落景于旧金山,包括我至爱的 Looking。

】他们三人在首集最后都去到了 San Francisco 旧金山落地生根,命运将他们带到这个有着悠久 LGBT 文化的同性恋之都,期待后续三人故事线的交叉发展。

 3 ) 一股反政治正确潮流

其实这类题材看多了后,到这部剧的观感就比较一般了。

但是这一串故事的历史与当下的现实意义交织在这里,足以给它加满到五颗星。

不仅比较完整地讲述了性少数的平权进程,更包含了多个不同弱势群体的斗争历史。

这些人奋斗过的地方,是自由派眼中全世界民主自由的灯塔,Trump眼中的乌烟瘴气,以及被以反政治正确为潮流的人黑成翔的白左大本营……这个潮流感觉主要就是在Trump上台后愈演愈烈的,或许是因为人们对民主党的反思过了头,就转而又极端地憎恶起曾经的正确。。。

陈寅恪先生所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看来真是每个时代的人都要永远谨记和不断学习的。

Anyway希望这类反政治正确人士在学习了公民常识、了解了言论自由是什么、曾经的恶性制度是怎样被废除、今天公民的诸多权利是怎样争取得来、以及少数群体真实的生存状态之后,再谈今天的“正确”是否越了界。

最近两年美国的政治环境越来越不友善了,而中国……哎。

这几年谁都能感受到的变化真的不用多说了。

只愿有更多人的公民意识能够觉醒,这样one struggle one fight便不是梦幻。

 4 ) 还没看,但看到短评有些感触

想看“当我们崛起时”,想找个好时间,好好的看一看。

看到最热的一条短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某群人就把坚定地反政治正确当成了他们心目中的“政治正确”。

仇视女权主义,痛恨LGBTQIA,歧视有色人种,尽管他们自己也是有色人种但在他们眼中自己就是万能精神白人直男,并拒绝接受甚至拒绝了解一丝他们所谓的“政治正确”所追求的平等,平等!!!shame on u,u madafaka!!!”感触颇深!

说的太好了!!!

什么时候政治正确变成错的了?

谈论女权,平权也变的畏手畏脚的?

某些人本身就是被别人歧视的一环,继续歧视比自己更弱势的人群,倘若这些弱势人群胆敢为自己争取一点应得的权利,便被讥讽为政治正确。

要挣脱出那条歧视链,就得花双倍的力气!

发出双倍的声音!

就像一颗沿着斜坡轰隆向下滚动的巨石,如果你面对它什么都不做,那么你就会被碾死;如果你只甘于发出一点点微弱的声音,乞求别人对你的一点点的认同,这就相当于螳臂当车,你还是会被碾死;必须花双倍的力气,发出双倍的声音,才能不让巨石滚得越来越快,必须抗争,才能让它减慢,甚至停止。

 5 ) 我们终将崛起

第一次写影评,有的地方说的不好还请见谅(´・ω・`)看了第一集之后就完全停不下来,一下午的时间一口气刷完了整部剧,当然因为是迷你剧所以并没有多长,触动还是蛮大的,看到国外的年轻人可以投入到牵动整个国家,以至于世界历史进程的人权运动中去,真的是燃爆(基调也是比较着眼于抗争),能够看到自己奋斗一生所追求的东西有了结果那种感觉真的难以言表。

全剧的结构比较紧凑,按照时间线排列出自石墙以来至今的美国同志运动大事记,其余不赘述,印象最深的应该是80年代初的时候,艾滋刚刚被发现,由于AIDS的传染途径,在当时理所应当地与同性恋(尤其是男同性恋)联系起来,而这一段,应该算是整个剧里面相对最为压抑的一段了,身边的好友,长久以来相伴的爱人,一个个地逝去,貌似所有的主角都会经历这样的磨难,类似的桥段在《平常心》里也曾出现过,当然,后者对于当时男同社群的悲惨现状以及政府不作为导致的悲剧刻画比较多一点,而when we rise,顾名思义,则更多的着眼于如何在所谓“同志瘟疫”的环境下,男同志们如何去求生,在绝境中,挣扎出一条路来。

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面对里根政府的不作为以及FDA对药物的管控,同性恋们并没有屈服,而是动用所有的力量,尽了所有的努力,艰辛地打赢了一场如果输掉就意味着以往的努力全功亏一篑的战争。

没错,这是一场战争——即使现在也并不鲜见的战争,科学对决愚昧,真理对决偏狭,公平进步对决固步自封,就算是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性少数群体,少数族裔,残障人士,低收入群体,仍然没有大多数所谓“正常人”所拥有的基本权利,而这些当我们想要平等,想要生而为人的基本尊严的时候,反对的声音也呼啸而至,因为作为“二等公民”的我们——所有的少数派,正在威胁到他们名正言顺的“正常”地位,而有太多太多的政府和权力机构选择了妥协,而正是他们的不作为,我们——亟需真理的人们,依然在生存的泥沼里挣扎,以至于相当一部分的我们,成了安于现状的产物,无法抗争,于是妥协,而when we rise则告诉了我们,要拒绝这种妥协,与其等待明天会更好,不如我们自己亲手,创造一个真正美好的,子子代代传颂的,新的世界——一个我们可以畅所欲言,爱自己所爱的自由的社会,一个马丁路德金,胡适,哈维米尔克这样的先驱所希望的社会,因为到那时,我们才算是,真正的崛起最后,全剧的一句贯穿始终的话时刻警醒着我们——ONE STRUGGLE,ONE FIGHT

 6 ) 我们还在路上

一口气看完,在第四章的时候哭的像个泪人。

One struggle. One fight.一样的奋斗,一样的抗争。

这部关于平权的美剧,讲述了人们50年来为平等而做的奋斗。

它的格局很大,以LGBT为主线,其中还有女权运动,少数族裔,宗教团体等。

这场奋斗可以说没有人可以真正置身事外。

为女权奋斗时,男主带了朋友前来支持;当男同们为艾滋病焦头烂额时,女主也给予援手;女主为邻居的医保奔走,最终实现全民医保……在剧中我看到了前人的努力,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今天的世界,或许这个世界并没有它所宣扬的那么平等,但是情况比过去好了很多不是吗?

感谢主创们给我们带来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剧,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现在的一切来之不易,是前人们用血肉之躯,用半世纪的斗争换来的。

One struggle. One fight.奋斗还远远没有结束……

 7 ) Maybe we are all here for something bigger than us.

前方剧透预警!!!!!!!

剧集名称When We Rise(2017, IMDB: tt5292622),中文译名:当我们崛起时。

这是ABC出品的迷你剧集,一共四集,每集大约85分钟。

导演Gus Van Sant(nm0001814)(Part I)Dee Rees(nm2011696)(Part II, Part III)Thomas Schlamme(nm0772095)(Part IV, Part V)Dustin Lance Black(nm0085257)(Part VI,Part VII,Part VIII)(兼编剧)这里面我们比较熟悉的有Gus Van Sant,是《心灵捕手》、《米尔克》、《我自己的爱达荷》和《大象》的导演。

还有Dustin Lance Black,他2009年凭借《米尔克》赢得奥斯卡原创剧本奖。

他本身是同性恋,也曾经是一个摩门教徒,在这部迷你剧中执导后面三集。

内容介绍本片改编自Cleve Jones的同名回忆录《When We Rise》(亚马逊国际有售,有声书免费),是关于从1972到2015年间以旧金山为中心的关于争取女权和性少数群体权利的斗争和运动。

主要内容是围绕四位平权斗士Cleve Jones,Roma Guy,Ken Jones和Diane Jones的生活展开的。

Cleve是一位白人同性恋男性,他的主线集中在从政治和法律层面为男同性恋乃至性少数群体争取权益;Roma是一位白人女性,她主要在争取女性的权利为女性提供安全的场所,以及在承认自己的女同性恋身份以后与伴侣Diane一起抚养孩子为旧金山居民争取全民医疗;Ken作为一位黑人男同性恋,首先要争取少数族裔的权利,其次是性少数群体的权利,最终他作为一名基督徒争取了为少数族裔的性少数群体提供的庇护所并见证了Roma与Diane的婚礼;Diane作为一名女同性恋,在自主授精生下孩子之外,也一直致力于医疗工作特别是在美国艾滋病疫情爆发以后对艾滋病人的医疗看护。

这四个人的故事围绕着美国在“石墙事件”以后对性少数群体的镇压及反抗的里程碑事件而展开,直到加州通过第八法案明令禁止同性婚姻,Cleve与年轻一代的活动家们合作通过最高法院界定同性婚姻合法,Ken最终变成了一个见证性少数群体结婚的牧师,共同见证了Roma和Diane的婚礼。

观影感受每次细粉提议要看这部美剧的时候都是吃饭的时候,我总会拒绝,因为我会顾不上吃饭,而且心情沉重得没有胃口。

可能因为我比较敏感,常常看得泣不成声,四集看完大概用掉了两包抽纸;我的情绪也在愤怒、无力、痛苦和心碎中切换,直到最后一集八号法案废除,同性恋群体也有机会结婚了又再喜极而泣。

所以我也建议你,最好不要在吃饭的时候观看。

因为前两天在“我们与平权”的微信群里发生了关注社会转变进程的争论,这部影片让我更珍惜现在我们拥有的一切。

正是因为他们当年的努力,现在的美国才会有合法的同性婚姻,在中国同性恋才会被这么多开明的人接受,渐渐免于受到迫害。

而且现在台湾也正在合法化同性婚姻的进程中,让我们也慢慢看到了希望。

所有的改变都是一点点发生的,它们原本不可见,在小范围内爆发或者在人们心里爆发,之后会演变成一场巨变。

但是暴力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所以四位主人公最后都采取和平的方式,创建机构与政府合作,并且与时俱进与年轻一代一起推动了最终的立法。

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生而为斗士的,Cleve原本想要去更开明开放的欧洲享受生活,直到他和朋友们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游行,他才意识到他可以跟朋友们一起在这里为旧金山的男同性恋做点事情。

Roma在她母亲的影响下,一开始就立志为女性权益战斗;她原本在非洲帮助贫困人群,并回国为女性权利而斗争,在此期间她慢慢接受了自己的性取向并开始为性少数群体的权利而斗争。

Ken的蜕变更加困难,在越南战争时期,他作为海军为国战斗却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当他被调回美国,同性恋身份无法曝光的他在金银岛工作的时候为了寻找内心的片刻安宁而来到Mama Jose变装酒吧,刚好遇到警察来逮捕里面的变装人群,Ken看着Mama Jose他们拉起手围住警车高唱“上帝保佑我们”却含着泪退缩了,之后才开始为性少数群体斗争却受到种族及性向的双重阻碍;之后他经历了相处了20年伴侣的去世,被伴侣的亲属逐出居住了20年的住所,背痛欲绝流离失所又染上毒瘾,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在宗教的帮助下获得新生的他又开始为流浪的性少数群体建立庇护所,并成为婚礼牧师。

Diane似乎是最笃定的一个,一直承认自己的同性恋取向,在性少数群体的权益在风口浪尖的时候,她出于反抗选择自主授精生下女儿,在艾滋病肆虐的时候,她又在染病的男同性恋群体最需要的时候选择专职做照顾艾滋病人的护士。

本片的社会意义远大于它的艺术意义。

从情节角度上说,为了涵盖四十几年里面发生在美国整体的关于性少数群体权利的大事件和主人公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一共六小时的迷你剧集还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有些故事的切换和场景的衔接会有些生硬,但是当你沉浸在这些对全世界有益的改变里面,可能根本都注意不到这些问题。

/Users/joy/Downloads/MV5BNjIyMjM5MTE2NF5BMl5BanBnXkFtZTgwMDc5MTEyMTI@._V1_SY1000_SX750_AL_.jpg总结争取女权,少数族裔的权利和争取性少数群体的权利相同而又不同。

同是作为男权社会里不被承认的“他者”以及备受压迫的人群,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疲于反抗安于现状。

可是女性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并不是少数群体。

而男性与女性一直都是共存于同样的时间和空间,所以这些歧视和压迫也是缓慢地造成的,成为了结构化的传统习俗或者文化,很多已经内化到我们的意识形态里面,让我们在被歧视的时候无法判断也无从下手。

也正因为如此,普及关于不平等的现状的知识、争取男女平等的权利才至关重要,这在政治经济法律及社会角度对两性的生活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所有的改变都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既得利益者不会真的想要把权力分给受压迫者,也不会主动地帮助受压迫者争取权利。

所以只有每个人都努力做一点事,联合起来,才能够推动我们想要的改变。

年轻的Cleve曾经跟年轻的Roma说过一句话:Maybe we are all here for something bigger than us. Ken在最后一集对着逝去的伴侣Michael的名字这样说:Remember that I told you that the ones who make a big show of it are the ones in trouble? Boy was I wrong. It's the ones who stood up, they were the strongest, the best of us.共勉。

下面是各位人物原型的照片和现状:Cleve Jones

Cleve仍然活跃在争取性少数群体权利的活动方面。

他也在考虑把1987年曾经做过的艾滋病遇难者纪念被子的活动继续下去。

Diane Jones(left) and Roma Guy(right)

Roma仍然活跃在旧金山的健康领域,为一些健康类的机构做咨询,并且领导多个健康领域的非营利机构。

并且她早期在争取性少数群体及女性权利方面的成果仍然在服务于旧金山当地相关的组织。

她曾在2005年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Diane在去年退休以前做了33年AIDS/HIV的护士,而现在她也仍然在为降低旧金山的艾滋病爆发率而工作。

Ken Jones

现在Ken是旧金山的一位婚礼牧师,同时仍然在为争取性少数群体的权利而努力着。

备注:-Cleve Jone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leve_Jones-Roma Gu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ma_Guy-Ken Jone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en_Jones_(activist)-Diane Jones: https://www.romper.com/p/is-diane-jones-a-real-person-on-when-we-rise-her-contributions-are-significant-39887-人物现状:http://sfist.com/2017/02/28/these_are_the_real-life_san_francis.php-电影及真实人物:http://www.sfchronicle.com/tv/article/S-F-stars-in-LGBT-history-docudrama-When-We-10955458.php-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与平权”

 8 ) 不能遗忘的

看到“作为第一代没有信仰的人你们是什么感觉”,内心触动。

我想,每个人信仰不同,但是否敢为它站在风口浪尖上,敢把你的名字和信仰相连呢。

现在我们衣食无忧了,不像从前有那么多赤裸的不公需要斗争。

那我的信念是什么?在追求着什么呢?现在理所当然的享受着的自由,平等,公平竞争,爱情自由,是当时无数人以生命为代价,以时间为等候换回来的。

感谢这部纪录片性质的剧,让我有机会走进他们的历史,放下偏见与耻辱,正视那些动人真实的感情。

总而言之,对同性恋不论赞同与否,这段奋斗不可否认,也让我为之动容。

 9 ) 关于When We Rise 原声(完结补充)

I'd love to change the world.

借维基百科对该剧的介绍: “The period piece tells the history of the modern queer rights movement, starting just after the Stonewall riots in 1969.”即讲述了1969年石墙事件之后,LGBT群体为捍卫自身权益所经历种种困境与挫折的故事。

我借这篇文章讲几句When We Rise的原声带。

因为也关于故事,所以是一篇不算乐评的剧评。

(文末有原声带链接)原声中一共有十首歌,几乎都是翻唱作品。

每首作品都十分符合该剧发展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I'd love to change the world》来自英国蓝调摇滚乐队Ten Years After的专辑《A Space In Time》。

《California》翻唱自加拿大传奇音乐家Joni Mitchell,而加州也是WWR故事发生的地方。

《Wonderwall》则是英国摇滚乐队绿洲乐队被翻唱最多的一首歌,来自Oasis的第二张专辑《(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 》。

是乐队成员Noel Gallagher所作,据说这是写给他的前女友的。

其中的歌词写到:And all the roads we have to walk are winding/And all the lights that lead us there are blinding。

意思是所有可行之路都坎坷,能够引导我们的光亮都晦暗。

正可以暗示这些运动的先驱们在fight for rights的时候的艰难困境。

《Tie Your Mother Down》来自英国摇滚乐队Queen1976年的专辑《A Day at the Races》。

races在英文中是赛马的意思,而很巧的是race是种族的意思。

而该剧除去同性恋解放运动以外,还有关于女权与种族的涉及,这些都是历史上直至今日仍在被我们所关注的话题。

刚刚提到过的《I'd love to change the world》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首,算是全剧的主旋律。

而原声中有两首《I'd love to change the world》,分别被Jordan Fisher和Shea Diamond翻唱。

其中的歌词完全就是When We Rise中展现的另一幅写照。

讲的是这个被我们一次次破坏分裂的世界,血流遍地,饿殍遍野的情景。

我也尝试着在Shea Diamond翻唱的版本中上传了自己的翻译(还没审核通过)。

(前几天审核通过啦)。

歌曲创作于越南战争期间,主题便是stop the war,而世界将有changer去改变。

歌词的开头“Everywhere is freaks and hairies/Dykes and fairies,tell me where is sanity?

” freak和hairy是怪物的意思,展现世界令人产生恐慌,tell me where is sanity,一直在寻找正义清明。

而很有趣的是dyke这个词,在俚语是女子同性恋的意思(也带有一些恶劣意味)。

不知道原词作者的想法,但是在WWR这部剧里面就十分的有意思了。

WWR第一集中也出现了dyke一词此处补充一段:除去dyke,fairy其实也有男同性恋的意思。

两个单词其实都是蔑称。

fairy本身是仙女的意思,而当它形容一个男人了,其实就类似sissy,娘娘腔,带有歧视情感。

为什么会选择这两个词?

也许是当时的偏见,还是下意识的选择?

但是当时的创作意图是反映人们对所处世界的看法,同时也很妙地押了韵脚。

第一句中的freaks and hairies的选择也是有原因的,freak意为对某事爱好入迷者,而hairy则是长毛的,这两个词都是detractor(贬低者)来形容当时的乐队人的。

放入歌词,达到反讽的效果。

而原声中选取此曲,其中的dykes and fairies,也是异曲同工之用(其实是同曲,哈哈)。

对很多事情的恐惧来源于未知与偏见。

(谢谢豆友Aloysius的指正)

不止这个,还有歌词结尾处:“Just black and white, rich or poor, them and us. We'll stop the war!”里面提到了black和white,对立的两种颜色,其实却是和谐的。

them和us没有区别,我们应当休战而不是互相伤害。

其中两个主角带着双标签,一个黑人同性恋Ken,一个女同性恋Roma。

让人想起电影《隐藏人物》中的三个主角都是黑人女性,却都杰出不凡。

这样的角色设定,更能够引起人的同理心。

想起美国同性恋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自问自答的一篇文章,《“我生活的世界”》,其中写到:为何我们的宣传机器,总教育我们去伤害仇恨别人。

是啊,甚至厌烦了“让世界充满爱”的句子。

不是一厢情愿地划分出高低等,就可以比别人活得高贵啊!

还好有人擎起火把,用发光的心照亮晦暗的前方,拓平曲折坎坷的路途。

这也是让我们依然可以产生希望,尝试努力去改变世界的原因。

I'd love to change the world.歌中反复的一段:I'd love to change the world.But I don't know what to do.So I'll leave it up to you.这些问题还仍未完全解决,留给我们的除了这些,不完美的世界,还有希望。

于2017.3.4 下午PS.上面提到的歌曲,我都在网易云的原声带中上传了歌词,大家可以对比原版听一听。

完结补充:结尾,在大家胜利,举行着婚礼时,背景出现有一首插曲,在原声带中的名字是《Oh Happy Day》。

翻唱自The Edwin Hawkins Singers的同名歌曲。

而歌的开头却不相同,因为开头部分来自Donald Lawrence的《(Bless me)Prayer of Jabez》,所以这首《Oh Happy Day》算是两首歌的结合。

Prayer of Jabez其实出自《圣经》中的Chronicles。

大家找到的一些版本中可能会发现,背景中还有人呼喊着哈利路亚(所以可能算是一首福音歌吧)。

其中一句歌词是这样的:enlarge my territory,而在原文中则是enlarge my coast(海岸)。

territory是领域,范围的意思。

出现在此处很有预言之意,因为在California之后,美国的五十个州也都在2015年使所有人婚姻合法自由。

指路原声带分享Various Artists的专辑《When We Rise (Original Television Soundtrack)》http://music.163.com/album/35224104?userid=291882850 (@网易云音乐)1、I'd love to change the worldby Jordan Fisher2、California by Fancy Hagood3、Tie your mother down by Brandi Carlile4、You make me feel(mighty real)by Eve Nelson/Justin Sams5、Good time by Christine Aprile/Micheal Stein/Kyle Dixon6、Thinking of you by Austin Mckenzie7、Wonderwall by Zella Day8、Oh Happy Day by Prado/Ruby Amanfu9、I'd love to change the world by Shea Diamond10、When we rise suite by Danny Elfman/Chris Bacon

 10 ) One struggle One fight.

错的不是同性恋组成的这个unnormal的家庭 而是社会给的unnormal的认知。

如果没人站出来去改变去反对 一切的一切都会循环往复 当社会认可了一件事之后 社会上生活的一代又一代的人类才会把这看成是一种与男人和女人结婚生子一样normal的事情。

这就是战斗的意义。

小时候的抗争更像是童话 长大之后则更像又现实又残酷的纪录片 这一路上充满了波折与艰辛。

白发苍苍了才能说出的那句I do这也是抗争的意义。

又热血又感动。

我们生来如此 就要爱上本来的自己 而权力理应无关种族 无关性别 无关性向的属于 每一个人。

法庭那段几对同性伴侣做陈词蛮感动的 Whe i first met Sandy,I thought she might be the sparkliest person I ever met.Over time,our friendship grew deeper and deeper,and after a few years i thought'I might be falling in love with her."-Sandy why do you want to be married?-I want this for us. And I want chidren and our children's children.To feel like they can love who they love.And be treated fairly. -Can you tell this court your feelings for Jeffrey?-I found someone I knew I can dedicate the rest of my life to.And when you find someone that's not only your best friend,but your best advocate and supporter in life,it's natural next step to want to be married to that person.The word "marriage" has meaning.It symbolizes maybe the most important decision you make as an adult.

《当我们崛起时》短评

前三集看得我热泪盈眶啊,沸腾从第四集开始有点乱,塞得东西太多了,不太喜欢了

4分钟前
  • 网⃢上⃢邻⃢居😢
  • 还行

政治分化出“不正常的人”的,恐怕也只能由政治化解。而“传统”又是如何定义了“不正常的人”的呢?

5分钟前
  • FYI
  • 推荐

勿忘历史,今天我们的美好生活都是因为前人的抗争而得来的

6分钟前
  • 懒倦
  • 力荐

美国的LGBTQ群体之所以能够平权,是很多相关人士经过长达几十年的努力换来的成果,其中影视音乐作品也起到一些推波助澜的作用。反观我们中国的现状,实在是望尘莫及。人家很多拼搏奋斗的行动我们难以实践,别说拍上院线的同志电影,就连普通视频里同性接吻的画面不打上马赛克可能都要被视频网站平台给和谐掉,……,没能让更多普罗大众注意LGBTQ群体的存在,更别说改变观念、得到支持乃至实现婚姻平权了?……观看美剧《当我们崛起时》过程中最常联想到作品是纪录片《婚姻平权路》(还联想到电影《米尔克》、纪录片《审判八号提案》等)。

1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我不喜欢同性恋

16分钟前
  • 乐基因
  • 很差

太大的野心,造就了一部入门级的电视作品,也好,向公众电视品台有些没有接触过LGBTQ的观众普及个中奋斗平权艰辛。It could have been better

17分钟前
  • 会飞的鱼
  • 还行

8集全,英语中英双字幕,大家字幕组译制。bgm都很好听,剧关于平权、关于LGBTQ,时间跨度挺大的,E2就看哭了,8集让我好几次眼眶含泪,这是我今年看的最爱的一部美剧。一代代为了平权运动而努力,在这一条平权之路,多少人带着愤怒又怀抱希望。你应该热血沸腾,准备好为你的生命而战。

20分钟前
  • 嘛哩嘛哩呗呗塔
  • 力荐

怎么说呢,我看过米尔克寻常心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美国夫人,所以我看不到anything new

25分钟前
  • CathShero
  • 推荐

一群直人见同性题材就嚷嚷“政治正确”,学了个新词就迫不及待地到处用。基佬和姬佬们看了几十年的异性恋题材,直人才看了几年同性?好笑的是,还都是舶来剧。讨论颜值更是。。。这是平权斗争题材,不是耽美腐剧,演员造型都很平实。真要精雕细琢妆容,毒妈不美?凯特琳杰拉德不美? 看剧的整个过程让人感同身受,时而振奋澎湃,时而黯淡无光,时而热泪盈眶,必须五星了。"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不公平的现状能之所以能得以改善,皆因有人勇敢站出来,负重前行。

28分钟前
  • 咔嚓了你
  • 力荐

讲述同志权益斗争的八小时迷你剧《当我们崛起》

32分钟前
  • 天涯海角
  • 还行

正义不是空中楼阁,如果没有观念的支持,正义便是一场更为剧烈的暴风雨,将被正义照拂的人群曝露于暴力,法律只是入场券,深入人心的真正正义才是保护伞

35分钟前
  • Mr.anv
  • 力荐

历史重现

40分钟前
  • Augusto
  • 力荐

我觉得在我的有生之年,想在中国大陆看到同性婚姻合法是比较困难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缺少平权运动的土壤和制度保障,缺少对公众的平权教育,而平权从来都是要通过不断的斗争才能争取得来的。

45分钟前
  • Taumini™
  • 力荐

真实的抗争史带来非常震撼的时代意义,多线叙事本来可以串联出更大爆发力,但零碎的剪辑却打散了这股力量,把盖·皮尔斯硬p到历史场景中也显得刻意且没有必要。尽管有不少缺点,但作为比较适合大众了解同志平权运动的剧集(相较于纯纪录片,剧情片更容易看下去),还是非常推荐观看。

47分钟前
  • 糯木
  • 还行

一直认为每每今天当我们有权妄谈“权益的泛滥”,都要得益于前人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如40年前的那部《根》,勇于扛起大旗的ABC依然在用自己的力量去不断的提醒人们要去回望和审视历史。哪怕是教科书般的展示和情绪高昂的陈词,但这也是广播网特有的力量与令人值得尊敬的责任感的最好体现。

48分钟前
  • 基瑞尔
  • 力荐

不得不说题材还是占了很大便宜,开头几条线实在过分散装了,AIDS出现后才收拢起来,之后倒是渐入佳境,尤其最后野心很大地试图把几条LGBTQ以外的边缘战线也囊括进来,居然也撑住了并成功收回了主线。One struggle, one fight. 歌单值得,ep1就Hadestown,哇

49分钟前
  • 黑桃生
  • 推荐

首先里面的bgm都好听的让人起鸡皮疙瘩,其次就内容而言,虽然有很多表述看一遍并不能看懂理解,到这并不妨碍我在一些关键时刻潸然泪下

51分钟前
  • Softbabygirl
  • 力荐

正常的平权电视剧,盖皮尔斯那股妖艳劲儿!

56分钟前
  • 你们结婚吧
  • 还行

夜里长出鸡鸡,早上自行切掉,若无其事生活,晚上回家沉默,这都是我们。

58分钟前
  • 琅琊王
  • 力荐

直人大概永远不会知道,你们与生俱来的权利,我们要一生奋斗苦苦挣扎

60分钟前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