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执的老人、顽皮的孩子、断翅的鸟、天真的鸭子、慵懒的猫、狡猾的狼……这些只是一些简单的定语概括,当看完片子之后会发现勇敢的彼得,孩子的不作恶,猫在危机时刻的贪婪,鸟儿对天空的向往,最后你会发现狼并不是邪恶的,那些定语只是我们强加给他们的吧。
这部片子可以引起人对于生命的思考,制作精良,没有浪费每一个像素……当然,这也与音乐《彼得与狼》的伟大有关,影片出字幕的时候没有一点声音,一个音符都没有浪费……
短片彼得与狼是根据前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改编。
片长32min,比起一般的动画短片长了不少。
32min的时间里,刻画了彼得、爷爷、鸭子、鸟、狼、胖猫、马戏团长、大兵等不同的性格形象,也展现了一个张弛有度的完整故事。
片中,很喜欢那只鸭子,呆萌的样子,没有了通常卡通描绘的大屁股造型,而是细长脖子、细长身体、细长双腿,如此瘦弱的身体在地上扑腾居然也站不起来,特别可爱。
鸭子是彼得最好的朋友,经常和彼得拥抱、头靠头的温存。
冰上起舞的那一段,阳光照耀,冰面闪光,它活泼快乐的身姿左摇右摆,摔倒身体就做起了滑板。
当爷爷领走彼得时,它在冰面上呆呆站立,落寞的样子很让人心疼,身型不禁想到了《冰河世纪》里的那只大地懒西德。
后来初见狼时,它吓得咽了下口水,微小的拟人动作出色的表现出它的害怕。
彼得因为爱它,所以向它招手,它狂奔却不幸被狼囫囵吞下了肚。
这是短片故事情节唯一让人觉得有点遗憾的地方。
也恰恰是这个安排,才有了以下彼得愤怒的眼神和去捉狼的决心。
故事的结尾彼得把狼放走了,和狼肩并肩走的那几步,看的心潮澎湃,自然和谐世界的完美展示。
彼得是个善良的孩子,他看着肉铺里倒挂的动物肉、橱窗展示的狼皮、马戏团海报里穿裙子的大熊照片,彼得犹豫了。
当那只翅膀受伤的鸟翅膀恢复,重新在彼得头顶盘旋时,彼得坚定的打开了木箱,他没有以恶报恶,像个天使一样选择让狼回到野外,重获自由。
经常听说狼是一种懂得报恩,且很具有人性的动物,所以才会不时听到狼孩这些说法吧。
让·雅克·阿诺《子熊故事》里面,人与熊的恩怨,最后在熊的大度下结束了。
我们人类做一回让步也未尝不可,人和自然必须和谐相处。
关于那只小鸟,它是彼得的另一个小伙伴。
它被气球从树上高高的带着飞下来,神情陶醉极了,微闭双眼,吸气缓慢,镜头也随着慢慢移动,感觉它只有一片羽毛的重量。
天空对它来说太重要了。
拟人化的展示在它身上还有,彼得和它商量作战对策,在它和狼对视了几秒钟后,头像拨浪鼓摇动一样的拒绝彼得。
又当它看到狼差点吃掉肥猫时,它惊得长大了嘴巴。
猫,虽然它的形体特憨态,但眼神出卖了它,自私又谄媚。
自私在贪婪的想去吃掉鸟,又不顾他人,一心只想自救,它有一段树枝断开,贴着树干站立的样子特别搞笑;谄媚的是只讨好老人,在老人脚下来回趁着走。
短片配乐是跟着故事发展而走的,苏联的交响童话度娘告诉我:1、表示小鸟的主题音乐长笛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
使妈咪和宝宝犹如看见小鸟在天空中愉快地飞翔,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2、表示鸭子的主题音乐与唢呐相似双簧管的音色,和鸭子的叫声很像。
因此,在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具有悲歌性,表达鸭子后来被大灰狼吞掉的悲惨命运。
由于鸭子是善良可爱的,所以吹奏出的鸭子主题音乐也是优美动听的。
3、表示猫的主题音乐猫在这部交响童话里是个调皮捣蛋的角色,因此,表达它的音乐,是用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
4、表示老爷爷的主题音乐由于老爷爷讲话的声音低,并且说起话和走起路来慢吞吞的,又爱唠唠叨叨地没完没了,所以就用音色浑厚的大管,徐缓地吹奏出较长的叙事音调。
使妈咪和宝宝仿佛看到老爷爷唠叨样子。
5、表示大灰狼的主题音乐大灰狼是凶残可恶的,表达它的音乐是用三只圆号吹奏出来的,从音色、音量和音调上,都有一种阴暗的感觉。
妈咪和宝宝会感觉到这是反面形象的音乐。
6、表示猎人开枪的主题音乐定音鼓急速密集的滚奏,表达猎人从树林一边走出,一边开枪。
7、表示彼得的主题音乐最后,乐队以弦乐奏出明快、进行性地音乐,生动地表达了活泼、勇敢的小朋友彼得的机智形象。
总之庆幸的是,短片没有选择和交响童话一样悲剧的结局。
查了下,苏打绿也有一首同名歌,也是根据这则交响童话而写的。
吴青峰的立场正和短片一样,将自由还给狼。
《彼得与狼》叙事混乱的街道,动荡的日子里,皮得的爷爷不允许彼得到处瞎逛,彼得大部分时间都被锁在家里,了无生趣的彼得在院子里与鸭子为友,飞来的乌鸦被彼得的气球绑住了翅膀,皮得趁爷爷睡着,偷了钥匙在屋外结冰的湖上和他的“小伙伴”玩耍,不料被爷爷和猫发现。
一只默默在暗中观察的狼把彼得心爱的鸭子吃了,勇敢的彼得用套绳和枪把狼抓起来了。
傍晚,爷爷欲到城市把狼宰了卖掉,善良的彼得最终把狼放走了。
全剧没有一句台词,全靠人物动作和镜头推动剧情,可见分镜与脚本的功力。
影片运用的是顺序叙事,影片并不着墨于叙述方式,更多关注细节的体现,用更多的篇幅去描绘比特与他的“小伙伴”的相处片段,和狼、猫与乌鸦之间的较量。
剧情元素丰富。
既有体现街头混混,横行霸道,也有小皮特心仪之人的凝望、又有冬日冰湖上的嬉戏玩耍,也有月色下杀戮与屠宰,短短30分钟的影片,却展现了不同情绪色彩的片段,使得故事充满张力。
人物主人公皮特是一个善良又勇敢倔强的小男孩,被爷爷锁在家里的他渴望外面世界的自由欢快,偷偷开门后与鸭子乌鸦的嬉戏体现了他的天真烂漫,而当他的好朋友鸭子被狼吃了后,皮特奋起报仇,而当看到爷爷即将把狼买去屠场的时候,他又生起了怜悯之心,毅然放走了狼。
构图和影像这是一部三维动画片,人物立体,场景有层次感,整体画风真实生动。
在摄影方面,不同于一般二维动画,影片采用了大量浅焦镜头,使得画面整体层次分明又突出主题。
猫在树上躲避,狼在树下虎视眈眈看的一幕还采用了变焦镜头,使得镜头内部的内容更为充实而有故事。
在表现狼盯着猫,猫盯着乌鸦这一情节上,采用了大量的正反视觉镜头,快速剪辑和镜头视觉的频繁切换,增强镜头的节奏感,也充分凸显了“追捕猎物”的紧张刺激。
音乐与色彩影片的音乐尤其出彩,影片没有台词,音乐就承担相应的叙事功能,同时与剪辑、镜头相结合。
镜头的跳跃结合音乐的节奏,使得画面丰富而有美感。
音乐多以管弦乐为主,用弦乐配悠扬欢快的场面,用管乐配乌鸦跳跃扑翅的场面,生动可爱,憨态可掬。
色彩方面,高灰度的街道、院子、漆黑的房子都强调着一种被禁锢的、混乱的压抑。
而冰湖的明亮又体现着童真、嬉戏、自由时光的无限美好。
总结《彼得与狼》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尽管沉默弱小,但仍有一颗向往自由,快乐美好的童心,尽管面对凶残可恶的狼,在他即将遭遇屠宰之时,仍然抱有一颗怜悯同情的善心,毫不犹豫的去原谅,去拯救。
他们勇敢的用一颗玲珑剔透的纯真,以对抗这个混乱邪恶的世界。
彼得眼神出现,都好像在为狼的眼神铺垫。
彼得与狼,在不同的物种之间有着相似的遭遇。
彼得是一只被马戏团利用的狼,彼得是一只被屠夫剥皮的狼,彼得是一只被做成标本的狼。
彼得看到狼,就好像看到了自己。
老人没有给彼得自由,但彼得在最后时刻要把自由给狼。
狼,无法用绳套住人,无法用网束缚人,猎枪之下,狼只能等死。
人,可以翻越高墙,可以突破束缚,给人自由,不如让人靠自己的力量追求自由。
每个人物都塑造的很生动,威风的老猫,搞笑的乌鸦,笨笨的鸭子,总是一头乱发却行事果断的爷爷,一脸凶相残忍的拿枪的猎人,戴彩色帽子的小女孩,当然还有拥有一双狼一样眼睛的彼得和那只真正的狼。
对自由的追寻,是任何“篱笆”都无法阻隔的天性。
彼得的形象设计得和一个拥有超能力的少年一样。
当他和狼对视的时候,纯真而复杂得让人不寒而栗。
狼就那么活生生地把与彼得朝夕相伴鸭子吞掉了。
彼得咬着自己的手背足足呆了10秒钟。
10秒后,复仇开始。
要杀掉一只动物,人类——无论是成人或是孩童,都觉得是举手之劳,何况是一个残害自己至爱的动物,更是有充分的行凶理由。
但是彼得最后把狼放走了。
他的报复最后实施在了那两个曾经嘲笑捉弄他的士兵身上。
彼得与狼至于人与动物。
相比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乐《彼得和狼》中艺术抽象了的少先队员形象,动画《彼得和狼》更像是为我们这个时代量身打作。
孱弱的小男孩,阴郁而杂乱的城市,还有在愤怒时刀子一样的眼神——我们这个时代不会有单纯的白衣少年。
狼为了生存下去吃掉别的弱小的动物,它没有选择的余地。
但是猎人选择了在欺负弱者时凶残而畏畏缩缩的爬向狼时懦弱,如此如此的憎恨着我们的同类,大概是人类的一大特点。
可惜在做狼还是做人之间我们没得选。
彼得终会长大,躲不开这个成人社会。
要么选择长大,终有一天变成你当年所讨厌的那类人,要么被社会抛弃,有什么办法呢,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一切理所当然的时候,你能有勇气坚持说不么?
再大的志气都会被时间磨平——只剩下生活本生,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但幸好我们还有对善的期待,不然也不会傻傻的对着一个粘土动画感动半天。
其实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都还留着那么一扇被铁皮封住但是不是那么牢固的小窗户,我们都还想看看那边那个更好的世界。
这部动画片本身中规中矩,不好也不坏。
不过在思想倾向方面,我认为不一定客观公正。
欧洲有不少丑化前苏联及其盟友的文艺作品,就这部动画片而言,我认为苏联红军的军纪不太可能像这部片子中描绘的一样恶劣(而且是对本国人作恶),否则红军不会有很强的战斗力,导演明显夸大其词了。
这种片子只是用来糊弄一些对历史无知,对政治幼稚的人。
典型的洗脑片。
因为每次看完电影都会忘记很多东西,即便当时明白了的情景也会。
当看到“转自mtime的——《彼得与狼》究竟在讲什么”的时候,我觉得他的见解和我相左很多,所以决定在看一遍,边看边写出来!
故事开始时一个老爷爷在大雪中拿着枪似乎在防备着什么,眼神很坚毅,之后就跳到老爷爷去修补高高的围墙,peter在屋里透过窗看着爷爷干活,眼神很特别,那种眼神是在说孤独,是在说埋怨,似乎看到了他烦厌的事情。
最后他闭上了眼睛,表明他对他所处的环境的无奈。
接着是一段回忆镜头,明显是peter想起以往在那堵墙另一边的世界,这就不难说peter看到爷爷在修墙时的眼神了。
因为那堵墙他无法去那边自由的玩耍了。
之后peter试图去打开那扇门,可是失败了,他的朋友鹅告诉了他一个小洞,他打开那个洞,看到的美丽的风景,可以注意到那个画面的确相当美,阳光穿过树林照在大地上,树林,大树,结冰的河,管道都显得那么安静。
这时爷爷打断了peter,狠狠的拉开了他,给了他篮子,推他出门去,这时你可以注意到爷爷的动作,爷爷先朝洞里看了看,然后他迅速捂住了眼,接着捋着胡子摇了摇头,似乎想起什么不幸的往事。
peter无奈又倔强的叹了口气,开门走了。
鹅嘎嘎的叫了几声,像是嘱咐peter路上小心。
peter穿过大门的画面很灰暗,即便是从店铺透出的光也是那么的灰暗,街上无行人,只有peter孤单的身影,很明显导演又在告诉大家peter他是孤独的。
沿着贴有马戏团表演海报的街,peter不开心的晃着,突然一个男孩学狼叫的声音让他停住了脚步,抬头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那女孩好奇的看了看peter,peter似乎是害羞,又感觉有点畏惧的低下头转向要走,但他还是好奇的去看了看那群孩子,一个男孩在学着狼叫吓唬周围的小朋友,注意他眼神中并没有羡慕,而是骄傲!
这时碰到那个卖气球的大叔,大叔表情严肃注视着他,随意给了他一只气球,然后就转身离去了,离去的那个动作突然就让我想起什么超人什么蝙蝠侠之类的豪杰离开的场景,唰的一下,一个衣角的镜头就不在了,很神秘很威武。
大叔应该是正义的,可是却很神秘,所以当时社会应该是动荡的,不稳定的!
peter还是出神的看着那个大叔,转头时看到了一个狼的标本,吓得他往后倒退,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士兵,士兵很蛮狠,双手拉着peter的衣领,将他拽进一个巷子,然后扔进了垃圾箱,这时他用枪指着peter,这时其实他即便是开枪故事也是合乎情理的,可那个士兵没有,或许因为觉得好玩吧,把垃圾啊箱的盖子甩合上了。
peter回到家,peter害怕地紧缩着哭着,他的朋友鹅过来他抚摸了下她,这时断了一个翅膀的乌鸦登场了,乌鸦艰难的飞下去,一段滑稽地降落,然后他就抢了peter的气球,自己套在身上,试图去飞离“抢劫现场”,却还是不能飞的足够高,屋里的爷爷和一个肥猫在睡觉,或许是为了帮助乌鸦离开,peter去偷了爷爷的钥匙,注意这时有个细节,他偷了钥匙之后,轻轻的抚摸了下爷爷的胡子,这就是明显在表现他是爱爷爷的。
离开关门的声音惊醒了爷爷身旁的肥猫。
打开门时,他先拉了下,然后才用力挤开的,说明这扇门已经很久没有打开过了。
挤开后,他摔倒在地上,阳光照耀着他,之后及时乌鸦,滑稽的试图借助气球“飞”到高枝上,可是屡次失败之后,peter小心的回屋取了绳子,帮助乌鸦(好像是喜鹊,这才看清楚了!
)上了高枝,然后喜鹊很享受的开始了他的飞翔,这时peter露出第一次笑容。
接着,peter和鹅在冰面上玩耍,喜鹊在岸边看着,这时危险正在降临,肥猫扑向喜鹊,接着肥猫掉进河水,出水,走到岸边,甩去水,整个动作就想一个高贵的王者,呵呵,就像是皇帝的新装上的那个皇帝一样。
最搞笑的是,他居然从水里出来,汪了声!
呵呵笑死我了!
爷爷被吵声惊醒。。。。。
有事,先写这里,下次继续写啊!
这个小短片有点耐人寻味,可以我看完一个月,情节都不记得了。
不明白当时为什么皮特把狼放掉了,当时好像是这样想的,放逐是因为感恩?
晕了。
一开始当兵的欺负小孩,猫想吃乌鸦,狼吃了鹅...晕晕晕,我没办法说了,我既不清楚情节,再看一遍也未必能明白。
对古典入门者来说,是很好的交响诗联想画面。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给孩子认真做点事情。
咋一看,还以为是小时候看的中国动画片.
伯夷、叔齐采薇而歌之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不太流畅,再制作三年也就这水平
一星半
还行~
寓意太多,还是当一部音乐动漫看看而已
乌鸦亮了~
剧情有点无聊,小动物们还挺有趣的。
无懈可击啊
Peter & the puff
动画做的太细致到位了!音乐跟着人物转换,人与动物的各种眼神交流~彼得的有勇有谋!!!
毫发毕现的佳作,加上音乐
不同的角色出场都用不同的乐器表现。乃只猫太有喜感了!
一般般哎......
我猜他就是得到蓝色气球。
哈这么评都对不起她 都没怎么好好看
大师的童话交响乐 赞 喜欢彼得的眼睛
我承认我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