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假事的改编电影已经这样拍了没法改变。
现实是4名队员被攻击前一直没发现塔利班的人员,而且塔利班人员不超过10人,基本就是被伏击到只剩一个人,然后被围点打援,打掉了来支援的直升机和上面的人员。
唯一存疑的就是说最后美军轰炸了周围所有的村庄,杀害了所有人,这个不清楚是不是真的。
美军素质真的很高又有人性的话,就不会去侵略别的国家,并且屡败屡战了。
更为讽刺的是,塔利班现在是阿富汗合法政府。
话说美国电影的文化宣传是真牛逼,2023年之前,我都认为塔利班罪无可恕,是个极端恐怖组织,现在看来情况太复杂。
看完纪实影片,我喜欢研究一下真实事件。
顺便也把研究成果公布一下。
如果一定想要知道资料的出处,那我就提供最主要的参考文档给大家。
http://www.darack.com/sawtalosar/ED-DARACK-RED-WINGS-MISINFORMATION.pdf和http://www.darack.com/sawtalosar/misinformation.phpCopyright 版权 Ed Darack,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Published in the January, 2011 issue of the 《Marine Corps Gazette》, Page 62 (刊登于2011年1月的《海军陆战队公报》,第62页起) 这一面对军方的期刊,创刊于1916年,有自己的APP软件作者原标题是”The (Mis)Information Aftermath“ 译为("战后的信息误导") 发稿时,刊物编辑把它改成了《究竟发生了些什么What Really Happened?》文章开头引用了一句话(这句话出处不详):“Don’t let the truth ruin a good story.” – Origin unknown (别让真相毁了一个好故事)作者Ed Darack,是独立军事记者/作家,红翼行动与捕鲸行动,这2个行动期间,驻扎在出事的海军陆战队营地2个月,采访和收集了第一手的资料,并在09年出版《Victory Point》纪实小说,被美国海军学院评为2009年最佳军事著作之一。
豆瓣读书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444837/ Ed说过,当他得知《孤独的幸存者》这本书出版时,很兴奋,立即购买了回来,认为可以看到比公共媒体更真切,更详细的信息。
看后自然是大吃一惊,才会发布了这篇“事后的信息误导”为名的文章。
电影与畅销小说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但切记...不是加了“纪实”,就等于是真相了。
甚至是纪录片,都会有悖于真相的。
比如2016年奥斯卡获奖纪录片《白头盔》,被证实是彻底的伪造。
受到影片的渲染的同时,大家一定是要保持头脑清醒的。
这篇分析文,前后间隔时间较久。
可能会看起来有些跳跃或是脱节,请包含。
相关视频: 需爬墙看... YouTube上的,基本都是LiveLeak里视频的节选片段。
原先摘录的几个相关YouTube视频,已经由于某些原因,失效了...1. http://www.liveleak.com/view?i=059_1314303135 [标题: seal recon ambushed by taliban] (链接还有效,但视频已经被移除) (塔利班的宣传视频30分钟,包含有战后现场勘查,援救的3架直升机飞过山谷,事后战利品展示,军用笔记本遭破解,红翼行动后的2起路边炸弹袭击,一次对美军营地的袭击(都用了美军狙击观测镜+便携录像机拍摄的)) 2. http://www.liveleak.com/view?i=0e2_1307534675 [标题:Intense Taliban Compilations Part 3]武装份子的战后现场勘查,视频里出现2具尸体,队长Michael Murphy迈克.摩菲的尸体已确认(他家乡纽约市第53消防队43支队的袖章)。
截取自视频源1
战后打扫战场的视频截图(源自,武装份子的宣传片)
佩戴的袖章,是为了纪念9/11事件中 第53消防队的逝者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Mxcn5rvRY [视频因违反YouTube规则而被移除了] (长约18分钟的宣传片,大约11分45秒后,是红翼行动的相关内容。
包括战场打扫,三架紧急出动的直升机飞过,战利品展示等。
源自视频1 前半段,是07年11月8日的一次伏击行动的实拍,有6名美军死亡,多人受伤。
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Yu1mcUG8Mc [视频标题: Operation Red Wings Footage Ambush non graphic. "Operation Red Wings" video](阿武装份子在5月28日当天,搜索战场展示战利品等的小视频。
后半段视频,拍摄时间大约是6月30日,这队人马走在林间的片段,画面中现实约10人左右。
po主估计其中戴白帽的,是武装分子首领Ahmad Shah) 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3dcgayy7n0 [视频标题:Operation Red Wings Nongraphic Footage 1] (阿武装份子拍摄的:28日当天,美军营救直升机飞过山谷的一小段视频。
随后是29日,战利品展示)本文仅作参考,不代表任何组织机构。
有错的地方,也请各位指出。
援引的材料和实拍视频等,都是绝对真实的。
我也尽可能提供有效证据,供大家检验,以相对科学的论证手段来尽可能的接近真相。
不排除今后出现新的信息和资料,推翻部分作者的推论的可能性。
(顺便提一下,随军独立记者/作家"Ed Darack",向大家提供了已经解密了的军方日志。
记录了从2005年1月到6月的“命令操作”等。
对于了解“红翼行动”的出发点,会有一定的帮助。
)【更新】Marcus的救命恩人,Mohammad Gulab接受了《新闻周刊》的独家采访。
文章发表于2016年。
其中指出了纪实小说里的很多错误。
以下是采访文章的英文源文件链接。
https://www.newsweek.com/2016/05/20/mohammad-gulab-marcus-luttrell-navy-seal-lone-survivor-operation-red-wings-458139.html (无需翻墙) (谢谢,豆瓣电影本片论坛区的“zyxm”,所提供的新证据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836070/discussion/616496746/)『对于这一事件评论,我尽力专注在军事角度分析,偶尔带入的立场观点,只代表我个人看法。
』*****任何因观点不同而引发的人身攻击,直接无视,并定期做删除。
*****谢谢配合。
以下是我对事件的分析与解读:(大段翻抄了Ed Darack发表的文章,并且也参考了Ed的纪实小说《Victory Point》的相关内容)
红色区:就是库纳尔省侦查针对的目标“Ahmad Shah”是的Nangarhar省的人(与Kunar库纳尔省接壤),他是个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是塔利班的支持者,但他只是地区性的反美/反伪的武装份子的头领(Anti-Coalition Militia),在这起事件之前,他与塔利班没有联系。
类似的地方性独立武装,大大小小的,有大约22个在美军档案里登记着。
红翼行动之前,情报显示他的组织参与了大约11起路边炸弹和针对美军士兵和伪政府官员的刺杀行动等。
为了配合05年9月18日,在阿富汗进行的国会大选,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团三营联合了特种部队SEAL,从05年2月,对他们的管辖区展开了一系列的打匪安民的行动(类似日寇的扫荡),并保持一个月执行一次行动的节奏。
行动的名称,都是选自美国各地的冰球和篮球队队名。
第一次行动是”马刺“行动(取名于,圣安东马刺队San Antonio Spurs);而”红翼“取名于(底特律红翼Detroit Red Wings) Kunar库纳尔省是少数仍不安份的地区之一,这个东北山区地带与巴基斯坦接壤,属于海军陆战队3营的管辖范围。
在此前的几次行动中,控制这一地带的恐怖分子Najmudeen被打怕了,长期隐匿了起来。
然而,不幸的他得了重病,他的叔叔告密,2005年4月初,Najmudeen就被美军控制了。
Najmudeen控制的山头出现了一个权力真空期,Shah就带了些人马进驻,扩展自己的领地,开始经营这个名为Sawtalo Sar的山区地带。
在当地并没有很多人知道Shah名声的。
这场战斗是发生在当年的6月28日。
【更新】红翼行动前,空中和线民情报收集确信(多渠道不同源的交叉信息),Shah的武装总人数最多是1020人。
队伍人数如果超过20人,则后勤将出现很大困难,周边小村的规模都无法为他们提供足够的食物,是没法坚持很久的。
在山上有4处可疑地点有武装份子出没,可能是藏身之处,也可能是武器弹药库。
海豹的4人侦查小队这次的行动目的是做第一手的情报收集,为后续清剿行动做准备。
(轻装简行,携带了装有40毫米榴弹发射筒的M4卡宾枪,一部狙击观测镜,Murphy摩菲队长携带了军用笔记本) 侦查小队的装备几乎全部被Shah缴获。
而Marcus的侦查小队的投放点就在其中一个可疑点的大约1~1.5英里的距离。
两架军用直升机做投送时,其中一架故意在山上多处平地做假投放,以掩护另一架投放下的侦查小队。
他们事先选定的观测点,的确被当地三名放羊人发现(影片里是2个小孩1个大人,实际上是2个大人,一名约14岁的孩子)。
队长Michael Murphy迈克.摩菲中尉,根据交战准则(平民不是作战目标),下令把他们放走了,并迅速转移到了预定的后撤点。
(影片里投票的片段,不存在的。
在Marcus Luttrell给军方的战后行动报告里,也没有记录)。
也就在一小时后,小队遭到了三面围攻,他们背后是陡峭的斜坡。
Shah的人员使用了RPK轻机枪,AK47冲锋枪,RPG-7火箭筒,(据Marcus所说,可能有82毫米迫击炮(存疑,最少需要3人才能操作。
))。
Shah的实战人员中,有2台便携录像机,实拍了作战的现场。
围攻期间,武装份子曾试图过劝降。
【更新】根据施救者Mohammad Gulab以及他的村民采访的结果显示,Shah的人员很早就已经偷偷的包围了海豹侦查小队,Murphy摩菲队长放走那些放羊的平民后,Shah继续等待了一段时间,选择在较好的时机,突然偷袭了他们。
根据幸存者Marcus的回忆记录,侦查小队从头到尾,没见过Shah本人。
事件后,军方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的敌方人数是2035人。
幸存的Marcus Luttrell给军方的战后报告 就是这个数目。
海军军方给阵亡的指挥官Murphy中尉颁奖时,宣称是30~40名敌人。
行动的总结报告里,海军说是50人(约35人被打死)。
军事记者Ed Darack出版的分析文章里,援引军方在战后做的内部情报分析(综合了战后报告,阿富汗方面的情报,空中观察,实施搜救的直升机上人员的采访等),并分析敌方的录像中枪声和影像(2个录像中,出现7人),判定当时袭击他们的武装力量大约8~10人。
本电影编剧/书作者Patrick Robinson,在书中宣称“最初对侦查小队做战前简报时,预估大约80200”。
实际军方最初情报预估是1020人。
(这位擅长写特种兵的英国军事小说作家Patrick Robinson,代笔了"纪实"小说《Lone Survivor》,并受到美军军方认可)。
******(有一点我可以确认,Ahmad Shah的武装的人数只是勉强挤入小目标行列。
理由1:紧急动员的救援部队乘坐2架重型突击版支奴干运输直升机,能机降作地面作战的海豹特种兵总数不超过16名。
理由2:红翼行动第二期,(此时,Shah已经出名,部队人数也略有扩张),做大围剿时,美军派遣了3支45人左右的海军陆战队员(常规作战部队),从3个方向逼近,想迫使Shah的部队与其中的一支对决。
结果是Shah与其中的一队交火,随后被空袭和地面火力击溃。
『媒体对这一队中获得紫星勋章的海军陆战队员JJ. Konstant的采访』)。
【更新】:最新美军情报调查证实,偷袭过程中,Shah安排了2个摄像机,做了现场记录。
对外做宣传,也是我们现在网上能够看到的视频,出自其中一个录像机。
而另一部摄像机拍摄的视频没有对外公开,只在阿富汗小范围内传播。
美国军方从线人那里获得了第二个摄像机拍摄的内容,仍然还是机密状态。
军方根据第二部摄像机拍摄的内容分析,镜头里出现的Shah的武装人员,最多时候也就只有6人。
因为是在侦查小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三个以上的射击角度同时发起的突然袭击,所以交叉火力,瞬间打死打伤一两名海豹队员的可能性极大。
8~10个武装份子打残4名海豹特种兵,并不是不可能的。
我猜测最初降落时,这侦查小队绳降的地区就已经被Shah的部队监控起来了。
放羊人有可能是阿富汗游击队派出的探子(现在知道不是)。
当小队遭到攻击时,他们的无线电和卫星电话通讯虽然信号不好,无法通报较详细的战场形势,但总部的联合指挥中心是很快就得知小分队受到袭击的。
但红翼行动的初期规划阶段,海豹指挥官大概想出风头,独享战功,想只使用特种兵来完成这次行动,让海豹队摆脱辅助部队的形象。
行动获得了联合指挥部的认同,而出了意外后,联合指挥部内的官僚扯皮就真是害死人啊。
确定要布置快速反应部队去执行援救任务(”Red Wings II“红翼2号),通报上级并获得批准的整个过程花费了好几个小时,那边早打完了。
最后由海豹10队,海军陆战队,第160特殊空勤支队联手派出了6架直升机,其中由两架”支奴干“重型运输直升机带头,外加2架UH-60黑鹰直升机,2架阿帕奇攻击直升机。
(现场视频里可以看两架”支奴干“运输机与随后的一架黑鹰在峡谷地带飞过)事先决定的是,特种空勤大队的救援直升机必须在现场能目视看到,或是与4人侦查小队建立无线电通讯,才会进行空降,施舍援救。
但其中一架支奴干运输直升机仍然违约,悬停准备放下援救部队,Shah的人发射了一支RPG火箭弹击中了直升机尾部螺旋桨下方的变速箱,直升机失控坠地,机上的16名人员全部死亡,其中8名是160特别空勤队的飞行人员,8名海豹突击队员(Erik S. Kristensen:160空勤地面指挥官兼海豹10队指挥官;Stephen C. Reich:160空勤队少校[Major])。
8名特种直升机人员的纪念碑。
左上1:Stephen少校由于救援行动的现场指挥官被打死,总部和救援人员与侦查小队也始终没能再次建立通讯。
救援部队剩下的5架直升机决定撤回基地。
坠毁的支奴干直升机被弃留在山里,机上整套的武器装备弹药等都留给了Shah的部队,特别是海豹侦查小组的低光夜视仪,狙击观测镜,完好的军用笔记本(硬盘上的内容被部分解读,其中有美军军用地图,明确标识有英美的大使馆)等。
Shah也一战成名,之后更多的反美武装份子慕名加入了他的组织。
【更新】(注:最新“维基解密”,泄露的军方最初原始文档,显示运输直升机坠毁后,随行的阿帕奇直升机发现坠机现场,可能有一名幸存者。
4个小时后,一架AC-130空中炮艇飞过时,也发现有一个人在该处用手电筒呼救。
纽约每日新闻的报道链接)Marcus从山脊的东北角逃下山,身上多处骨折加枪伤,并晕死,被当地村民在山上发现,并把他带到了名为“Salar Ban”的村子里。
这里离他们被伏击的地方约0.7英里左右。
这个村子的村民相对亲美,因为不久前,美军向当地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并帮助给附近地区建设了一所女子学校。
这个村子的高处偏西方向有另一个村子名为”Korangal“,那个村庄是反美的,并且Korangal村也正对小分队逃跑的方向。
这两个村子长期以来就有边界冲突。
所以Salar Ban村的村民Gulab,救助了这位侥幸逃脱的美军特种兵。
如果是Korangal村的村民发现了他,那就没有幸存可能了。
Marcus获救的过程,最初各大媒体的报道都是不准确。
村民Mohammad Gulab是出于当地的文化传统“Pashtunwali”,”不惜一切代价保护需要帮助的人不受敌人的伤害“。
Shah确定Marcus逃跑必定要经过Salar Ban村。
他带领他的部队胁迫村民,并已经判断出美军士兵被隐藏在哪间房屋内。
但村民拒绝交出受伤美军。
因为村民枪多势众,Shah的人被迫撤出了村子。
影片村子里的枪战也是编造的。
搭救美军士兵Marcus的村民Gulab把他转移到另一间屋子,并找了个可靠的亲友,带上Marcus的手写便条,找到了美军基地“Blessing”营。
路程还是比较远的,Gulab给了一位可信的村民约$20美元的钱,让他走到公路边,搭出租车去美军驻地。
到达时,已经是半夜了。
当Marcus被接回去后的几周内,Gulab一家一直受到塔利班的威胁,他们最后被迫搬迁到Kunar省的省会城市Asadabad。
合影:幸存者Marcus Luttrell与恩人Mohamm【更新】军方公开文件显示,美国防部曾以可能违反作战准则对Marcus做内部调查,罪名涉及到有"临战脱逃,放弃战斗,投降,懦夫表现,丢弃军械,让同伴处于危险境地,不向同伴提供协助"等8,9条之多。
这次的海豹突击队的“红翼”行动,可以说是个极其失败的战例。
美军事后对当地加大了兵力,恢复了以普通的海军陆战队为主要力量的策略,搜寻回了16名战死者的遗体。
而Shah的游击部队也化整为零,暂时停止了有组织的活动。
美国NBC记者在6月成功采访了Ahmad(已知最后的采访)。
Ahmad Shah先是撤逃入巴基斯坦境内,暂避风头。
但他的声望,随着伏击支奴干运输机的录像视频的公布而渐长。
有更多的人加入他的组织。
他也再度偷偷返回Kunar省,开始新的活动。
7月24日,他的组织成功的以IED路边炸弹袭击了陆战队2团3营的车队,James Donnellan中校也在车队里,所幸并没受伤。
这次的袭击也做了现场视频录像,拍摄期间使用了缴获的狙击手观测镜。
【更新】根据美军事后对整个现场梳理了一遍,尸体的搜索清理,再加上附近村民的寻访调查。
可以确信,Shah带领的反美武装,在伏击4名海豹特种兵的战斗中,没有一人战死。
05年8月,在随后的"捕鲸者"行动(取名于Hartford Whalers冰球队,由陆战队2团三营和阿富汗伪军联合执行,没有特种兵参与),由于阿富汗叛徒出卖,陆战队在这片山区的几个村落的出入口设伏,成功的袭击了Ahmad Shah和他的部队。
在激烈的枪战中,Shah被打成重伤,组织也被打散。
他和他的残部逃入了巴基斯坦境内修整。
Shah之后一直养伤,在2008年4月,在与巴基斯坦警方的一次冲突中,被击毙。
题后话:影片拍摄得还是很有思想的,虽然主要的几处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片段都是编剧编的。
但故事的确是好故事,给四星都算少的了。
********《孤独的幸存者》是英国军事小说作家Patrick Robinson全权代笔的,作者是被Naval Special Warfare军方机构挑选出来,Marcus马库斯只是接受了Patrick的采访。
Patrick在写书时,Marcus正被派驻到伊拉克去执行任务。
原书里甚至把”红翼行动“ 都拼写错误了(”Operation Redwing“)。
你觉得Marcus作为亲历者,会连行动名称 Operation Red Wings给记错吗?
行动的名称源于,美国底特律的冰球队Detroit Red Wings,Marcus作为土生的美国人不会不知道吧?
其次,Marcus在书中仍然坚称萨达姆拥有大杀伤性武器,伊拉克有基地组织的训练营,甚至说Shah与本.拉登关系密切,等谬论。
同名书,副标题里 错误拼写的行动代号“REDWING”红翼****(以下这段文字,算是我的舆论宣传吧。
不喜欢的可以跳过。
)基地组织是美国CIA最初扶持培养起来的武装组织,成员主要来自沙特和巴基斯坦等阿拉伯国家,是志愿的圣战人员,用以对付苏军“入侵”的(当然苏军是受到当时阿富汗执政党-阿共产党的请求,帮助消清北部山区的叛乱)。
极端宗教组织ISIS,基地组织,都是在反苏战争中,被美国CIA中情局直接养大的。
(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Charlie Wilson's War》,详细描述了美国大量军援给阿富汗武装份子,特别是“毒刺”单兵防空导弹,把苏军打得很惨)。
之后,Charlie Wilson也成为有史以来唯一的一个,以平民身份获得CIA中情局荣誉嘉奖的人(其他获奖者都是杰出的CIA特工)美军入侵阿富汗的理由是,当时阿富汗的执政政权"塔利班"庇护了实施9/11袭击的基地组织,所以也需要为9/11事件负责,应该受到惩罚。
美军以武力直接打击塔利班政权,联合北方联盟(阿富汗北方都是偏僻山区,交通不便,祖辈数百年待在一个闭塞的山里,各地区都有自己的部落/村落武装,对于阿富汗这个国家政权都没很清晰的概念。
谁来了,都可能遭到强烈抵抗的。
也是所谓的“帝国坟场”),扶植亲美力量。
相关纪录片:2013年《Murph: The Protector》“摩菲:保护者”,IMDB评分 6.7/10(纪录片的介绍)海豹侦查小组的队长 Michael P. Murph迈克.摩菲中尉的生平传记。
红翼行动中,他独自爬到高处,成功联系上了指挥中心,但也被密集火力打死。
(我个人观后感是,觉得有点点政府舆论的意思)2010年《The Tillman Story》,IMDB评分7.8/10(我写的简介)与摩菲中尉相类似背景的士兵(橄榄球明星队员),被友军火力误杀后,军方对外掩盖真相,说他为救护别人而中弹身亡,并以他的死作为军方的宣传工具。
违背死者的遗嘱和家属的意愿和要求,把他强行葬于烈士公墓,被死者家属告上法庭。
2009年纪录片《Core of Corruption》第一集(In the Shadow)www.youtube.com/watch?v=BIhdReD6MAo (油管上的全片)深度揭秘9/11事件。
导演Jonathan Elinoff,经过3年努力后,完成了系列的第二集拍摄于制作。
但因为生命受到威胁,官司缠身,被迫不发布第二集。
2012年,《我居故我在 The House I Live In》关于美国国内禁毒的讨论。
揭秘CIA直接参与阿富汗毒品的产销。
9/11世贸楼倒塌的参考资料:=============================================美剧《The Lone Gunmen》第一集“Pilot飞行员”Fox福克斯广播公司最成功的科幻美剧《X档案》之后,同一摄制团队拍摄的美剧。
在2001年的3月开始播出,第一集,描述了美国政府策划以遥控客机撞向纽约世贸双子塔大厦的阴谋(用以发动反恐战,扩大军售),被3位主角(民间黑客)科学家发现后,并解除危机的故事。
“阴谋论”在9/11之前的半年就演习了世贸双子塔的这场劫难。
如果二战经典影片《虎!
虎!
虎!
》在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前6个月就播出了,美国总统和国务卿还对外说,从没想到日本会偷袭,这话我是说不出口的。
"a government conspiracy concerning an attempt to fly a commercial aircraft into the Twin Towers, with increased arms sales for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intended result."源(不用爬墙):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Lone_Gunmen_(TV_series)BBC和CNN都报道了9/11当天,第三座摩天楼 世贸大厦7号楼因为火灾而倒塌,报道的时间比实际倒塌时间要早了30分钟。
而这座楼里,有多个政府机构办公室,其中甚至有纽约紧急事态控制中心。
这楼绝对比普通的楼要加强过的,也在当日傍晚垂直自由落体的成为粉末了。
官方调查报告直接说是无法解释普通火灾造成的定向爆破般的倒塌。
不过因为楼里的人员都提前由消防队协助下撤出了,没有人员死伤,所以也就忽略不计了。
Architects & Engineers for 9/11 Truth (由3057名建筑师与工程师联名要求政府调查世贸三座摩天楼倒塌真相的民间组织。
)http://www.ae911truth.org/ (无需翻墙)建筑师与工程师的名单列表:http://www.ae911truth.org/signatures/ae.html五角大楼被波音757客机撞后,FBI公布的现场拍摄的照片。
FBI公布的五角大楼照片一直存疑的就是1,现场飞机残骸碎片实在太小太少。
耐超高温的钛合金引擎找不到,也没找到最结实的起落架。
没有引擎撞进墙的痕迹。
疑似涡扇的残片,只有脸盆大小,更像是导弹发动机2, 五角大楼的楼体损伤面积太小,只有一个圆洞,看不出机翼撞入楼里的痕迹。
五角大楼最外圈损伤严重,大火燃烧后,有小部分建筑倒塌,第三圈墙面有被洞穿并墙面被烧黑。
官方说法是机鼻撞穿第三层。
但请注意看第二圈楼内侧,毫发无损的样子。
3,周边所有的监控录像,都被FBI在第一时间收走了。
起先,官方只公布了几张低品质的视频截图。
10多年后,公布了唯一一个监控录像的视频。
视频里看不出是什么撞入大楼,丝毫看不出机身179英尺长的波音757的痕迹。
4,美军重地五角大楼周围的感应器都被关闭,这一地区的防空系统也都在当天被关闭。
周边战机,被早早调离,参加军演。
9:03分世贸双塔都被撞完了,美国全空域禁止飞行。
美空军竟然无法出动任何一架战斗机去拦截改变航班,飞向五角大楼的美联航77号客机(9:37分撞入)。
5,北美防空监控记录显示,757客机曾在空中做出大机动转向动作。
这是客机机体结构绝对无法承受的高G机动动作。
额外,补充一些有趣的数据:联合国的报告显示,自从2001年北约部队在阿富汗发动“持久自由行动”以来,阿富汗的毒品生产规模已扩大了44倍。
塔利班政权统治期间与配合联合国禁止种植鸦片。
根据联合国反对毒品和犯罪办事处的统计,2001年,在阿富汗鸦片产量下降90%,只有185吨。
2002年,美国“入驻”后,阿富汗的鸦片产量猛升到3400吨。
2011年5月1日,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毙本•拉登,与海豹相关的题材成为好莱坞的香饽饽。
《猎杀本•拉登》《勇者行动》《菲利普船长》,以及根据海豹队员马库斯•拉特尔的自传改编的同名影片《孤独的生还者》,为美式主旋律注入纪实的音符。
2005年6月28日,马库斯等4名海豹突击队员执行“红翼行动”,在阿富汗边境山区与3个牧羊人狭路相逢。
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有一节“阿富汗的牧羊人”,专门讨论海豹队员的道德困境:究竟该杀死还是放掉牧羊人?
明知海豹队员放掉牧羊人陷入重围,死伤惨重,舌绽莲花的桑德尔对“该如何做是好”依旧答非所问,天晓得“促进德性”的最佳路径在哪儿。
如同一道脑筋急转弯的智力抢答,当你殚智竭力甘拜下风想要看看正确答案,出题者居然无可奉告,这太荒谬了。
尤其可恶的是,无论海豹队员作何选择,桑德尔都会非常高明地指出另一种可能,证明你的选择有待商榷,之后莫测高深地置身事外。
在中国巡回演讲期间,媒体问及处于那种极端的道德困境桑德尔自己会如何选择,他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饰智矜愚的桑德尔能在中国暴红,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教育的失败和哲学的贫困。
事实上,马库斯们面临的情况比桑德尔想象的还要复杂。
干掉牧羊人,羊群无法处理,照样会暴露行踪,还可能上军事法庭。
或许,押着牧羊人一起走,直到跟上级恢复联系(当时电台没有信号),听取上级命令、等待救援,才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美国政府签署的文件表明,参与围攻的塔利班分子有数十名,与马库斯认为的250人差距很大。
在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下,4名海豹以一当十、重创拥有火箭筒的敌人,充分显示了片头所展示的魔鬼训练的威力。
影片的枪战场面乏善可陈,难望《黑鹰坠落》(2002)之项背。
看上去非常混乱,毫无层次可言。
围攻4名海豹的塔利班并非乌合之众,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善于利用地形、地物交叉掩护。
最要命的是,他们和海豹一样无所畏惧。
身负重伤的马库斯能够奇迹般地虎口逃生,除了他不可思议的强健体魄和军事素质,以及美军强大的救援能力,主要归功于普什图族的“洛克海”法则。
“洛克海”直译“把锅给他”,引申为誓死保护你的客人,哪怕全村战至最后一人。
遗憾的是,为了增加观赏性,导演把镜头更多地留给了战争场面,竟然舍弃了原著的精华部分,搞得观众一头雾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萨伯拉村的村民凭啥跟塔利班火拼也要救助萍水相逢的马库斯,就不担心报复?
当地人都是有枪的带路党,在自然环境异常恶劣的兴都库什山区,塔利班如何生存?
在漫长而苦难的血族复仇、抗击外敌的历史中,民风剽悍的普什图人深知,谁都可能落入孤悬客寄的无助境地。
“洛克海”法则意味着来者都是客,管你是美国大兵还是塔利班,有难同当、不惜一切代价护卫客人安全、谢绝任何酬报。
践踏“洛克海”法则,不仅部落长老的权威荡然无存,在道义上也等于宣判了自己的死刑。
这条普什图族严格遵循了2000年的古训,凶残如塔利班,亦望而生畏。
在军事角度上孤独求败的美军,反恐战争之所以步履维艰,不仅因为他们不可能施行“三光”政策,在文化上可能也需要更多地了解阿富汗。
影片最感人的一幕:为拯救部下的生命,红翼行动指挥官迈克爬到山顶打卫星电话求援,自己被打成了筛子;塔利班的火箭弹击中前来增援的MH-47“支奴干”,另一架“支奴干”被迫飞离危险地带,一名海豹救人心切,情急之下竟掏出手枪威逼飞行员强行降落,将海豹绝不放弃同袍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因为这个镜头,在五星满分的豆瓣,我给这部不无遗憾的影片打了四星。
(媒体用稿)
谁看谁后悔,豆瓣评分竟然这么高?打高分的人,你们是什么时候瞎的?到底是美国海豹部队有如此之蠢,还是导演故意黑化他们?此剧有几大败笔,听我一一说来。
一,此剧和以往的美国大片不同,没有高潮,更像是一篇记流水账的日记。
二,人物刻画毫无个性可言,剧中的猪脚就一个德行,除了会说fuck外,就是弱智到如sb一般,哪里像百里挑一到特种兵?举其中的一个例子,在战争打响之前,卫星电话没有信号,这群sb不继续寻找信号好点的地方,在那中危险的情况下,竟然返回原地待命,fuck。
三,人物对话异常苍白,本来这些猪脚智商就堪忧,再说一弱智的话,就显得他们更加的愚蠢,比如,剧中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fuck,fuck你妹的导演啊,你就不会省掉一些这样的对白吗?
我们很难区别一场战争到底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大多数情况他们无非只是权利者们的游戏,但是对于士兵们来说,正义这个词有点过于虚无飘渺。
刚开始或许是因为各种理由加入部队:生活压力,寻找刺激,获得荣誉,再或者打点鸡血昂首挺胸撕烂内衣对天长啸我要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等这些情况都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到了后来,相信大多数支持他们在战场中完成任务的还是为了让身边的兄弟能活着回来。
我一直觉得,牺牲战友去完成任务那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爱好,只有万恶的美帝国主义才会这么在意小我的存在,于是《拯救大兵瑞恩》诞生了,贱人就是矫情。
但是,就是这种在残酷的环境中绽放出的人性光辉,往往能打动我...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
扯得有点远了,说说这部电影,细节把握的很好,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海豹突击队——世界顶尖的特种部队,一开始变说了他们经受了如何严格的训练,所以在后来的战斗中即使他们胳膊大腿疯狂中枪也好像是我们用BB弹打在别人身上一样,痛一下,但是不会影响继续战斗,所以也不难想象为什么他们好几次从悬崖上如此惨烈的摔下去也能继续站起来,还拿着那么重的装备还瞄的那么准,但是真正让人动容的,是这场悲壮的行动中流露出的兄弟情义。
兄弟情义或许有很多种,但是为什么战友之间的感情显得弥足珍贵,说白了,我能为你去死。
战场中,唯有武器与战友最值得依靠,这是生命之间的信任,倘若我不信任你,又如何敢让你掩护我。
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便是阿克斯,遇到牧羊人他便拒绝放他们走,不是他没有人性,是因为他不放心兄弟。
所以他说出了:“我不在乎,我只在乎你们。
”的确搞的有点基情四射,但是这确是感情最单纯的表达,今天放他们走,兄弟们变很可能回不去。
4个人被200多个人包围,结局很明显,最后能活一个实在是奇迹,但是那也是因为兄弟们的努力,墨菲最后交出自己的弹夹,顶着子弹打完求救电话,阿克斯很少说话,一直在掩护兄弟,直到最后头部中弹还依然打完两个弹夹,死之前曾对马库斯说:“如果我死了告诉CINDY我爱她,告诉他我跟兄弟们死在一起。
”现如今在随便遇到个人就称兄道弟的社会里,兄弟之间的感情就如同一盘散沙,都不用风吹自己就散了(请允许我借用小时代的经典台词),那种能最后时刻把弹夹给你,为你冒死寻求援助,默默掩护你即使神志不清也要打完最后一发子弹的兄弟,又有几个呢。
另外这电影有个让很多不明真相的观众特别困扰的一个桥段便是支努干上面的救援队员伴随着雄浑的音乐如神兵天将般来到时,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大干一场,毕竟艾瑞克同学也在上面,可是别忘了,这是真实改编的电影,现实就是这么残酷,16个人包括八个也是海豹队员就这样一枪未发便死了,的确很憋屈,这样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事后美国要这么丧心病狂的对塔利班武装组织进行毁灭性的轰炸了。
还有个地方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便是当另外一架支努干放弃降落的时候,一个海报队员拿着枪逼着飞行员降落放他们下去。
因为下面有他的兄弟。
海豹的确值得尊敬。
我TM实在是太喜欢阿富汗了。
红翼行动,一次因为正义而失败的行动。
影片的最后很感人,几架美国的武装直升机和一架C130空中炮艇,已压倒性的优势击退恐怖分子,救出了唯一一位幸存的队员。
影片让我想到了一句在别的电影里看到的台词:”维护和平不是避免战争,而是伸张正义!
“。
美国为全球的反恐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一些国家为了愚弄自己的国民,在媒体抹黑一些事情,使得人民是非不分,不知廉耻。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就能充分反应影片所展示地区人民所遭受的痛苦。
希望世界上有良知和有责任感的国家,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帮助那些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
美国海军陆战队小组欲袭杀塔利班头人,心慈手软放了牧羊少年,结果给塔利班通风报信被群起而攻之,打的滚下山去,丹尼受伤被俘而死,麦克墨菲拼死到悬崖打卫星电话后牺牲,救援的鱼鹰被击落,阿克斯被围攻弹尽身亡,最后马库斯被反塔利班的村庄所救,他自己挖弹疗伤就值得五星好评,真实故事改编,如今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塔利班卷土重来,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
美国海军陆战队小组欲袭杀塔利班头人,心慈手软放了牧羊少年,结果给塔利班通风报信被群起而攻之,打的滚下山去,丹尼受伤被俘而死,麦克墨菲拼死到悬崖打卫星电话后牺牲,救援的鱼鹰被击落,阿克斯被围攻弹尽身亡,最后马库斯被反塔利班的村庄所救,他自己挖弹疗伤就值得五星好评,真实故事改编,如今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塔利班卷土重来,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
主旋律影片是一个永不过时的电影题材,不管你是多么的排斥电影在整体上多么刻板展示与编排,不管你多么的不情愿接受这样赤裸裸的爱国主义对你意识上的狂轰乱炸,可是从情感上来说,一旦有一丁点儿的故事情节把你吸引,你会不知不觉的就把自己的爱国情怀展露无遗。
尤其是关乎国别这东西,不管是对是错,是美好是丑恶,一旦让你选择立场,你会不情愿但毫不犹豫的站到自己的国家这边来。
于是乎爱国主义这东西,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卡在了我们每个人的脑袋上,虽然你有诸多的抱怨与不满,但也会被瞬间消融的无声无息。
所以说主旋律电影题材永不过时,只要有国家在,即便是动荡不安,一颗颗心也会因为爱国主义而紧紧地团结起来,而主旋律电影就是来激发你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的绿色引线。
经救援队和收留马库斯的阿富汗人双方证实,救下马库斯时他身上携带的11个弹匣几乎子弹全满。
据称美军无人机当时也拍下马库斯弃队友逃跑的过程。
红翼行动原本是海军陆战队的任务,海军陆战队也长期在该地区活动,熟悉该地区的环境,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但当时陆战队直升机短缺,于是陆战队找到160航空团希望能载他们过去。
160航空团以只能载特种部队为由拒绝了,陆战队又找到海豹指挥官。
海豹指挥官告诉他们按规定160团的飞机你们不能坐,这个任务我帮你们做了。
直升机载着四人小队达到预定地点时,巨大的轰鸣声已经引起了游击队的警觉,只是这时游击队并不知道海豹的具体方位。
四人小队遇到牧羊人后便知道自己已经暴露无法继续完成任务,于是想通过电台报告撤离,但当时通讯站的士兵在外面玩飞盘,延误了最佳撤退时机。
小队接敌后依然联系不上基地,于是直接打通了美国本土的作战指挥室才叫到支援。
投票环节是马库斯一人的说辞无法证实,毕竟剩下三个人再也说不了话了。
至今也不知道放走牧羊人真实原因。
美军部分士兵和军官也对放走牧羊人的作法表示无法理解。
当天被叫去支援的第一支部队本来是海豹6队,但是6队指挥官阻止了他们,指挥官认为该地有SA-7防空导弹,直升机过去太危险了。
后来让海豹10队去了。
载有16名海豹10队士兵的支奴干直升机,经多名士兵目视辨别是被SA-7防空导弹击落,而不是单兵手持的RPG。
当时伏击海豹的阿富汗游击队带了两台摄像机全程摄影,画面中只出现了十几名阿富汗游击队员。
美军救援队勘察现场及事后调查也认为敌军只有15-16人的规模,重点是救援队用10天时间在该区域搜寻三名海豹尸体时并未发现阿富汗游击队的尸体、血迹以及丢失的装备。
救援队在村子里找到马库斯时问他队员在哪里,他说都阵亡了。
接着问在什么位置,他说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就是那片山。
指挥官认为既然人都死了,那么我们不必着急,多派点人慢慢搜山就行了,避免更多不必要的伤亡。
搜救行动第十天,救援小队在红翼四人小队制定的撤离路线上找到了丹尼的尸体,经军队验证丹尼实际死亡时间是被找到的前一天而不是作战当天。
以下是对马库斯的访谈,可能确实心存愧疚最终还是透露了部分实情
2014-009
战争的第一性,永远首先是生命。
有不错体验。但战争冲突应该和战到追后的那位一样,是痛苦和一片茫然的。不要以求证价值的目的来观看比较好。
正片始终没有对那个本地人置全村人生命于险境去救美国兵给出解释。这样的deus ex machina很差强人意。等到出字幕了,把救人的行为动机归结到了一个当地传统,而这个传统怎么看都是很具争议性的。这个解释不如不加。
这尼玛能有8+?!美国版狼牙山五壮士?
这部影片是前年公司开完年会独自回津时在火车站等车时在手机上看的。该片根据马库斯·拉特尔的同名回忆录改编,讲述了海豹突击队的四名成员潜入阿富汗刺杀恐怖组织首领,却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而遇袭,导致突击队几乎全军覆没。
不错
导演失控与掌控的比例是1:1,可接受难堪优秀。
中间那段枪战拍的太好了!!虽然是实枪实弹的战争片,镜头和bgm却很温柔呢
美国人又在吹美军的牛逼,特别是海豹突击队,简直是神了…!四个人打两百人还打死那么多,这种恐怖的战斗力不知道为什么还打了二十几年阿富汗!!还有就是从那些石头上乒乒乓乓的滚下来一个都没死,这简直和国产抗战片有异曲同工之妙!美军果然是宇宙最强
根据美军海豹突击队红翼行动唯一生还者的故事改编,相当爷们儿相当热血相当悲壮,前段情绪铺垫到位,中段四十分钟丛林遭遇战极赞,结尾一反主旋律影片常态歌颂了一下阿富汗村民与美军友谊,画面唯美诗意,配乐十足煽情,看得人哽咽!★★★☆
毫无新意的动作戏设计和突兀的慢镜头加上过剩的美式主旋律情感毁了一个本可以有更多发挥的故事。导演皮德·伯格似乎还沉醉在《超级战舰》中的大场面,全片的表现手法一直都流于形式,根本没有拍出海豹突击队员在面对死亡时的悲壮和献身精神,在开头和结尾用上了纪录片和影像资料回顾这样无力的手法,只
美国的超级主旋律电影,难道阿帕奇直升机就不会误伤贫民么?
战争画面处理较弱 少数族群对于塔利班的憎恨没有细腻的注解和引入 故事情节引人侧目
3.5星。把会跑的绑起来,老的一起带走,等到安全地,再把老的放了不就没事了。
實在係估到個進程,單嘢揚咗好耐,所以係老友叫到先去啫,係幾正,個幾個特技人,代主角噠餐死仲真係受重傷,戲飛錢係向佢地致最大敬意. 全片劇情一直都算克制, 但結尾露了狐貍尾巴, 又玩最後一分鐘營救,係污辱真正主角也侮辱特技人.溫提,出字幕時別走,最好睇係此時.
不知是美国大兵太弱了还是塔利班太强了,5个全副武装的大杆子干不掉一个20人的塔利班,还是在有有利地形的情况下。另外,本片头重脚轻也是很明显,反转片段明显是重头戏,前面的篇幅着实过于冗长。
开局卖相很好 枪战场面真实 尾段泄了
先搞清楚,美国军队为什么在阿富汗
估计是看在改编自真实事件,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捞到了点好,影片本身忽视了那些俗套,也没靠扯那些政治信息哗众取宠,以《127小时》的形式完全歌颂了美式主旋律,俗了?那整点不俗的。乒乒乓乓一顿打还算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