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某时
Sometimes in April,泣血四月
导演:哈乌·佩克
主演:伊德瑞斯·艾尔巴,Carole Karemera,帕梅拉·诺姆韦特,奥里斯·厄休罗,弗雷泽·杰姆斯,Abby Mukiibi Nkaaga,Cleophas Kabasita,诺亚·艾默里奇,德博拉·温格,Peninah Abatoni,A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美国语言:英语,卢旺达语年份:2005
简介:《四月的某时》(Sometimes in April)——描写西方世界没有参与调停的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的悲惨影片,加入了柏林电影节的竞赛单元,是为期11天的电影节中两部关于此暴行的影片之一。与特里乔治的《卢旺达饭店》关注的是同一背景和题材,拉乌尔佩克却以不同的途径展示了内战的创伤。这两部影片和《卡雅利沙的卡门..详细 >
我们这没石油,没钻石,你们还要来干嘛~
迄今关于卢旺达的电影都不能令人满意,只有被害者视角,完全缺乏暴民视角,好像他们不是人似的,好像电台一煽动就能掀起屠杀似的,可是不弄清暴民的个体经验和组织机制,又怎么称得上反思?
以写实为基础的卢旺达,叙述略加了点技巧
作为补充跟着后面《卢旺达饭店》一起看的
偏执,无知导致的灾难,如果我们不好好反思历史,总有一天相同的灾难还会来临。请让我们远离罪恶!阿门
In the end, we will remember not the words of our enemies, but the silence of our friends.
平庸的煽情
又一部关于卢旺达大屠杀的影片。每当看这样的影片时,真是不忍直视那一个个血腥恐怖的镜头……人性中的阴暗面被这样极端的放大时,真的不是一点点可怕。希望我们能以此为戒,杜绝这样的人性残忍再一次重演!!
当卢旺达的屠杀和雨季一起来临时,我们却在问着“胡图人和图西人,哪个是好人?”就像片头打出的那段马丁的话,“到头来我们记住的,不是敌人的攻击,而是朋友的沉默。”100天,一百万。这部电影想静静的讲诉每年四月便会萦绕在主人公心里的空虚和低落,电影所直视的残酷却让鲜血如同在自己身旁流过。
跟“卢旺达饭店”一样,也是讲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
万事都要理性的思考。向历史学习,宁可在敌人面前因反抗而杀死,也不要麻木的任人宰割。
大屠杀开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没有政治理由去干涉为由选择沉默和逃避,胡图族极端军领袖有恃无恐一语道破天机“我们这里没有黄金没有石油,也没有钻石,没有你们美国人需要的任何东西,这是我们的战争。”——这场大屠杀是整个世界的耻辱,也是当今国际维和组织所能起到的效果最黑色的讽刺。
大屠杀的前一年美帝折戟索马里,国内各种闹,搞的后面不好出兵,以至于大屠杀阶段联合国都在袖手旁观。大屠杀进口的武器真是国际化,专砍人头的圆月弯刀made in china。冲锋枪-美国,散弹枪还有其他的来自于另外几个国家。
什麽理由的屠殺都是對人性的諷刺.
三星半
血脉里的侵略性
海累看
静静的述说四月的某时。平淡,真实,不失细节。没有加重笔墨宣扬种族矛盾,也没有刻意着重描写历史仇恨。就这样冷静而客观的讲述着那年那月发生的一切,让你身临其境……
6.5。相比《盧旺達飯店》引入了更多國際視角,敘事主體也脫離了「救贖者」的高道德姿態,但平庸的剪輯讓每個段落的張力建立未久便迅速垮塌。
有关战争的屠杀的片子特别特别容易击垮人们心中最后一道泪线。一车车的死人沟上凌乱的有着被残忍杀害的人们的尸体雨林里人们的满身泥泞。亲兄弟政治观念的不同,胡图族&图西族,这其实根本就是自相残杀—“卢旺达人杀卢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