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Incantation

主演:蔡亘晏,黄歆庭,高英轩,林敬伦,温庆禹,彭海义,黄玲,宋燕旻,陈昭妃,谢采洁,林义钦,常在兴,洪毓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年份:2022

《咒》剧照

咒 剧照 NO.1咒 剧照 NO.2咒 剧照 NO.3咒 剧照 NO.4咒 剧照 NO.5咒 剧照 NO.6咒 剧照 NO.13咒 剧照 NO.14咒 剧照 NO.15咒 剧照 NO.16咒 剧照 NO.17咒 剧照 NO.18咒 剧照 NO.19咒 剧照 NO.20

《咒》剧情介绍

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六年前,怀孕的李若男(蔡亘宴 饰)、陈立东(林敬伦 饰)和陈振原(温庆禹 饰)秉着破除迷信的态度进入了陈家村,据说那里供奉着不可冒犯的神明。陈立东和陈振原因为传入了祭坛所在的禁地而招致了灭顶之灾,李若男虽然逃过一死,精神却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此事过后,李若男生下了一个女儿,因为怕触犯禁忌,李若男将女儿寄养在孤儿院中。之后,李若男一直接受着心理治疗,一晃眼就是六年过去。当李若男觉得一切都已经平息之后,她将女儿陈乐瞳(黄歆庭 饰)接回了自己身边,哪知道女儿刚到家没多久,家中便屡屡出现可怕的异像,年幼的陈乐瞳似乎和曾经陈家村所供奉的神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疯城记第一季穿盔甲的少女为你唱情歌虚假的爱情明天整个世界七妹童年的脚印极盗者超级翁婿美国恐怖故事3被时间遗忘的土地另一个我幽零幻镜叹息桥死神的精度恐怖之森3Barbie:MermaidPower苏梅之歌恐惧天使沙漠阴影POPINQ保安官天上圣母妈祖压轴好戏下午一点的她偶像集结!弟之夫遥远的格桑花我的隐形男友使徒行者2

《咒》长篇影评

 1 ) 整理了一下导演回答片中的问题

前言:我看了很多导演的访谈,综合整理出了这个文章,因为导演说的篇幅比较长,这里我只概括一下。

1.朵朵活下来了吗?

电影主题是你的意志决定世界,所以这个问题取决于你自己怎么看(开放结尾)2.镜子泥童代表什么?

把佛母的诅咒困住,一直在镜子里弹射,这是困住佛母的一种方式,仔细看,踢破门的反面也是镜子。

要让佛母迷路,里面的泥童,指路指的都是死路,路的尽头是祭品,但祭品也不是完全体,要让佛母在洞里一直找一直找。

3.为什么佛母的脸长那样?

刻意设计,像水晶,有能量的感觉,负能量,诅咒的中心点,让人感觉有毒,不适4.朵朵为什么跳下去?

灵感:源于导演听过的一个鬼故事:他大姑的故事,他大姑小时候,家里人出去了把大姑锁家里,她想出去,家里突然冒出来个不认识的老婆婆,给了一把菜刀,让她插在图里的门栓挖开。

目的:朵朵拿菜刀,被无形的力量操控,让观众担心。

剧情中的作用:其实是佛母引导朵朵,拿菜刀去砍门。

5.陈氏家族是团灭吗?

其实陈氏家族是离开了,没有全灭,剩下一点人躲起来了,小仙童女孩就跟着剩这些人住。

也是这些人把女孩带到那里,让朵朵找到,然后按照佛母的计划一步一步走。

冥冥之中,佛母计算好一切6.仙童女孩六年后为什么躺在路边?

佛母带着朵朵去找到六年前的女孩,佛母想引导若男取小女孩身上的东西(应该就是割耳朵),去找佛母,把她放出来。

7.电线杆上是什么?

其实是心理医生,广播里说的心理医生。

其实是佛母示威,警告8.佛母喜欢小孩吗?

是的,仔细看佛母其实是大肚子,佛母神像上的小孩,就是曾经献给它的小孩,所以能听到孩子的哭声9.天花板的坏坏是什么?

导演亲身经历,朋友家小孩来他家,突然跟空气吵架,叫坏坏,需要牵出去。

(剧情中应该还是佛母)10.宗教风格灵感?

主要参考唐卡。

天花板上冒血的画就是唐卡11.手势灵感?

电影发明的,表达祝福的反面。

12.老太太那里,神像突然转身是什么意思?

想表达的是这些正神都不要救她最后个人推测:其实全片来看,就是若楠中了佛母的算计,最后将佛母放出,一切都是佛母有意为之。

 2 ) 游戏风格电影,or电影套壳的多媒体游戏?

结论:可以看,有完整度非常高的地方,不过也有少部分明显让人出戏的短板;先说优点:娱乐性是有的,整体很有恐怖游戏第一视角的氛围,然后开头结尾有尝试一些互动,民俗的部分也还比较精致,佛母像的布置和符文都是能看出制作人员的心思和实现的努力;全员演技都还算在线;槽点:还是太像游戏了,视角,光影,配乐,演出,都有一种“设定”的感觉,少了一点人味,也就是人与人的羁绊完全没有展现出来,因此缺少了情感的感染力,比如阿东和若男的情感线,就很弱,如果这部影片要走文艺片的路线,缺少人味还是很致命的,如果要走商业路线,成功例子如《双瞳》,片中大量的文化细节和繁复的剪辑手法似乎又彰显着制片者的野心不止于此,所以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本片定位的不明。

总体来说的一个遗憾就是,抽象的剪辑和叙事并不能掩盖故事的逻辑和情感支撑的单薄。

总结:细节和演出都非常精致,算是一部合格的娱乐体验,但是作为电影来说缺乏后劲。

P.S. 另外一个遗憾就是,在奈飞平台上只有HD版本,如果有4K和杜比环绕声会更有氛围感,当然如果有出色且深刻的故事,那么技术规格不够高也毫不影响,遗憾地是本片没有。

 3 ) 没有超自然力量,只是养蛊翻车

火佛修一→福祸相倚大黑佛母的脸→虫巢佛母→一种母虫,只会主动寄生女性所以小女孩叫女主不要进密道,给她喝酒是杀菌,出来之后她没事,男的有事了密道中,男的把包着母虫的头发吃了下去,立即引发子虫群暴动,尸体手臂垂下来是因为里面都是子虫。

女主最后吃下了小女孩的耳朵,也是把寄生虫过给了自己。

各种幻觉、诡异的行为、脑部疾病引发的瘫痪、全身细菌性感染→虫子入脑从东南亚传到云南:这两个的地方以巫蛊之术出名,且原住民都保留了母系氏族的社会形态。

朵朵在被怀上时就献给了神:胎儿时就已寄生虫入脑,是母体,七天七夜不吃东西不喝水可以饿死母虫,但宿主朵朵也会没命,两个大师因被子虫攻击全身感染而亡。

女主和女儿的关系,与剧中母虫子虫互为映射,正是骨肉连筋祸福相依无法割舍同生共死的关系。

念咒平摊业力:与虫族中心集散式发展壮大族群的生命形态是一样的。

朵朵的那游离外在的非亲生爸爸:在虫族社会中,雄虫的唯一功能就是配种。

怎么说呢,就是一群邪教徒养蛊还根据虫子的特质编出一套神话故事和全套仪式的这么一回事。

又:看到有其他影评说是孢子,深以为然,一切魑魅魍魉都有科学道理啦。

 4 ) 有创意,但太刻意,灾难片一部。

整體而言,就是太矯情。

恐怖的地方都盡可能的想要營造很可怕,但反而沒有任何不寒而慄或毛骨悚然,接下來可想而知的就是「哦,又被強迫塞了迷幻藥」的感覺。

簡而言之,就是刻意到讓人出戲,劇情上也讓人產生很多「為什麼他、她不怎麼樣?

」、「為什麼他、她要這樣?

」的疑問。

但答案很明瞭的,就是導演為了想讓你感覺到恐怖,而功能性的無所不用其極。

1. 偏鄉的廟有監視器姑且相信,畫面是黑白的也算OK;但警察局的監視器是黑白的就說不過 去了,甚至連朵朵從醫院跑出去的那段,路間監視器也都是黑白的?

都在已經有Youtube Premium的時代欸,警察局或路邊的監視器畫面應該要是彩色的吧?

是因為監視器要黑白的才像監視器 嗎?

還是說因為黑白的才可怕?

這兩個都是超爛的原因(就不說朵朵走路的那段監視器從醫院到路邊的監視器特效都套同一個,文字的位置什麼也都一樣,所以劇情裡的監視器都是同廠牌嗎?

)2. 媽媽既然不是第一天知道朵朵晚上睡覺會害怕 ,那為什麼媽媽不留下來陪她睡?

堅持走完「女兒發現有異狀、媽媽哄她、哄完離開、女兒繼續有異狀」的流程,不合常理到極點,到底為什麼不一起睡?

有什麼事重要到一定要分開睡嗎?

3. 為什麼媽媽去到哪都要一個人?

她的朋友、親戚呢?

她既然對整件事這麼害怕,對女兒感到不安,為什麼不找人一起陪她去各種地方?

除了育幼院的爸爸,沒有其他更親的人可以找了嗎?

哦,因為劇本上要一個人才可怕啦,才可以讓很多複雜的劇情變得很簡單啦~4. 不管在什麼情況,都要讓朵朵一個人,除了上述提到的睡覺以外,看房子的時候最扯。

難道朵朵不能進去房子裡面等嗎?

一定要讓朵朵單獨在樓梯間?

有這個必要嗎媽媽?

妳在劇裡面的形象是很保護妳女兒、很愛護妳女兒的欸!

妳真的會這樣嗎?

而且根據房仲和媽媽的對話,兩個人在討論的是樓上的神壇,根本不需要特地跑到屋子內講吧?

房仲沒有公司店面可以坐下來講嗎?

哦,原來也是因為要把朵朵支開,而安排的劇情啦~而且好,就算朵朵一個人在樓梯好了,走上去的時候沒有腳步聲?

一定要過那麼久才發現朵朵不見?

5. 朵朵跳樓的時候,鏡位也偷的太明顯了,隨便想也知道她跳下去的地方是同一個平面,只是用石矮牆隔起來而已。

好,這樣就算了,反正觀眾不會特別想怎麼拍攝這顆鏡頭的,但導演選擇一鏡到底,讓朵朵又爬進來,真的當觀眾傻瓜嗎?

6. 不管怎麼樣都要記得帶上攝影機,老梗、陳腔濫調、無言以對,如果這部電影少了攝影機的成分,一定會加很多分,只是劇本上要呈現的就不能偷懶了。

另外,每次到了可怕的地方,攝影機的畫面就用特效把它轉場掉,這樣就算了,每次特效的轉場都同一個,太偷懶了吧?

而且,角色什麼時候把攝影機放地板、什麼時候用第一人稱拍攝,整個選擇都太set了。

既然想要用這麼紀實的方式當作電影的表現手法,那導演操控的手就不要干涉那麼明顯啊!

什麼時候遠遠放地板拍、什麼時候拿著拍,都太跟著導演的意志,而不是角色自己的意志。

常常在想,為什麼這邊她、他還要拿著攝影機?

為什麼她、他要把攝影機放在地板上?

然後答案都是「喔,導演覺得這個鏡位比較好吧」,都不會是「嗯,應該是角色怕怎麼樣所以這樣」。

好,那如果說放地板的攝影機可以解釋成「因為角色害怕了,所以先放地板」,為那之後更可怕的部分是怎樣?

為什麼還要拿著?

為什麼這麼可怕就不放地板了?

7. 如果導演選擇用第一人稱的攝影機視角呈現這個片段,那就不要再放其他機位的視角欸。

例如像是字幕上著「什麼什麼醫院精神科採訪片段」那邊,一個像是攝影機的視角,然後突然就接著給我切特寫??

什麼意思??

更別提後面想要營造可怕的片段了,一下子角色的攝影機,一下子幕後人員的攝影機,想要營造第一人稱紀實感,卻完全沒有觀點可言。

8. 後面大師在解釋咒語含義的片段,一個字一個字出現在畫面正中間,真的有夠不舒服,堪稱全片最糟糕的地方。

這裡不是指觀影感受或心靈恐懼上的不舒服,而是感覺自己的視力正在受損,再加上體會了導演用這麼偷懶的方式呈現,簡直要氣炸。

如果真的自認為這部片拍得很好,那這個片段要怎麼賣給國外觀眾?

英文單字一個一個出現嗎?

難道台灣拍的恐怖片市場視野那麼狹隘嗎?

這段真的沒有其他呈現方法了嗎?

為什麼?

到底為什麼?

除了酷之外,拜託告訴我為什麼?

要酷有更酷的方式啊,又不缺你這種。

9. 進去地道的時候,明明只要把木樁往右移就能開鎖,裡面的角色硬要用踢的,請問有比較快嗎?

正常情況下誰會用踢的啊?

又不是在趕火車,拜託。

還有,進去地道之後,他們什麼都碰、什麼都摸,正常人不會這樣吧?

他們進去的原因是要找出小孩哭聲的來源,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美國時間在東摸摸西摸摸,正常人看到奇怪就也不會特別去摸啊,重點是你們要救小孩欸!

導演你忘了嗎?

還是你就只是急著想呈現「哇,地道有多可怕?

」那如果是這樣,他們進去的原因就不要是找小孩,莫名其妙。

10. 音效、音樂下的極糟糕,真的極糟糕,很少看到電影可以配的那麼差。

可怕的時候放刺耳的音效,溫馨的時候就放抒情的音樂,完全不管上一秒還在很刺耳,下一秒馬上給你抒情,硬要你接受音樂製造出來的氣氛。

所以我要因為音效刺耳而感到可怕或音樂溫馨而感到溫馨,我不會上網聽音樂就好喔?

「音效、音樂」跟「電影畫面」就像兩條打結的平行線,想要合在一起,卻亂得無可救藥。

但恐怖片本來就是難拍的類型,儘管說了很多缺點,但也不無優點,能拍出這麼有創意的劇情也不錯了,只可惜沒辦法瑕不掩瑜。

 5 ) 到底是诅咒的蔓延,还是不幸的平衡术?

华语恐怖片偶有佳片涌现,呈现为断层式更迭,按时间进行回溯,可以看到2002年《僵尸》和2013年《僵尸》这样两座里程碑式的存在。

而2022年这部柯孟融导演的《咒》可谓另一个起始(注:并不是将其列入华语恐怖片维度进行排名,而是从开创与新颖方向进行阐述)。

如一位影评人对“The Sadness”的评价:“它摧毁了华人社会的一切温良恭俭让……”“说的不是病毒,是恶意。

”于《咒》而言,有异曲同工之妙,它颠覆/冒犯了华人传统对禁忌的遵从(或者对巫术体系的彻底击垮)。

01.纪录影像的运用vlog日常记录+探鬼小队跟拍+监视器录影+手机竖屏四个拍摄法几近符合纪录片的逻辑。

不管是真实的搬演,都无外乎对应女主自主录影/人物刻意拍摄/上帝时间的客观视角/生活日常随拍四个视点,由此《咒》达到伪纪录片至少80%的自洽与流畅感。

02.新时代摄影机的交杂新时代赋予影像更灵活而随意的随时记录性,将DV、监视器、手机等视点杂糅,从不同角度与真实的摇晃中,带来不悦、别扭的甚至异物感的观影体感。

不同的画幅反复横跳,利用间离效果,将观众从“祝福”中剥离;却又在夹杂的剪辑中插入内部情绪,让观众缝合进“诅咒”。

03.视觉暂留的符号“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会立即消失。

”而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s,1秒24帧,《咒》所在做的就是将符号在视网膜上存留,并映衬至没有符号的许多帧上。

对视觉的探索与潜意识的驾控,深刻地同影像反馈于眼睛的“摄影通道”(即主观视角)和传至大脑的海马体(即叙述性记忆)。

04.洞穴理论的隐喻为了更好阐明清“洞穴喻”与影片的练习,在这里补充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讲述的一个著名比喻。

大略如下:假定一些从小被鄉着不能转身的囚犯面朝洞壁坐在一个山洞里。

洞口有一堆火在洞壁上照出一些往来木偶的影子。

这些囚徒一直以为影子是现实的事物,直到某个囚徒解脱了束缚,转身看到火光下的木偶,才知道以前看到的只是影子。

当他走出洞口,看到阳光照耀下的万事万物,才知道那些木偶也不是真正的事物本身,而是一种摹本。

最后他看到了太阳,明白一切都是借着太阳的光才能看见的。

太阳才是最真实的东西。

(注:以上摘自网络)

众所周知,柏拉图与“洞穴说”是电影诞生的哲学基础。

影片将神秘村寨中洞穴(或无尽的黑暗)与本身理论混为一体,为物体在光下带来多重映射。

而影片将“重塑世界”的观念返朴归真,《咒》本身即为一个洞穴,我们身处其中,惟见“神明”的投影,于是真实地步入虚妄的废墟中,观众的真相是如何?

(其实依然是身处洞穴的投影,但我们深信不疑那是物品本身。

)透过第一性的理性世界,到达感性的第二层肌肤,而艺术位于第三。

即艺术为“影子的影子”,艺术某种程度起源于“巫术”,那是否巫术只为人影子的影子?

05.对电影造梦的反叛如今好莱坞式的造梦已经将电影幻境带入另一个变体,电影自带的梦境效应被混淆滥用,我将其称之为影像试听的PUA。

而《咒》是对于此的极大反叛与申辩。

也许这只是一部关于导演的作品,或者只是女主一场人为的剪辑,她不仅去过云南,更是将鬼神进行人为编造。

前文提过,影片长时间将观众隔离于“祝福”之外,但我们却偏享受于此福祉,沉浸入电影本身加固的圈套(达到双层造梦机制),而在一瞬间白屏后分崩离析(将两层镜面一齐击碎)。

活生生的、恶意满满的诅咒,将长期好莱坞式观影造梦的全然粉碎,这种震撼与反叛令人瞠目结舌。

何为诅咒?

又何为诅咒的蔓延?

到底是一个咒语引发的恶意,还是恶意本身勾连出的更深处恶意。

《咒》不过是揭开这层面纱,将人类不幸的平衡术展示,它的晦气,只是因为惧怕却不得不接受的绝对不可抗违。

注:以上因为我观影后的浅见,快速行文,如有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

 6 ) 李若男接回女儿的目的并不单纯,想要献祭女儿获取自保

经过一些讨论和友邻的分析,大致理出了一套自己比较认同的电影逻辑。

简单来说就是李若男六年前与佛母定下约定,六年后等女儿长大便献祭给佛母,条件便是自己不受诅咒。

后来因为不舍得,拒绝献祭惹怒了佛母,女儿开始被诅咒,李若男为了救女才不得不让观众一起分担诅咒。

也就是说李若男从最开始并不是什么母亲人设,她是有动过献祭女儿的念头的,见证了父母出车祸死亡,她知道自己是无法对抗佛母的,所以接回女儿就是为了献祭,为了自保。

其实李若男六年前便与佛母达成了协议,六年后献祭自己的女儿给佛母,交换条件便是自己不会受到诅咒,这就解释了当时触碰了禁忌,只有她一人活了下来。

当然这个协议是被迫的,是不情愿的,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于是李若男逃出陈氏宗族以后,大着肚子去了云南找到了大师,想要找到解决办法,也就是说六年前李若男就知道这句符咒是诅咒而非祝福,也知道了分担诅咒的法子。

但违抗佛母是要付出代价的,李若男的父母便出了车祸,佛母的力量让李若男感到害怕,所以她不得不把女儿送到孤儿院,答应佛母六年后等女儿长大便献祭给佛母,这也能说明了这六年间李若男是正常生活的,没有再受到伤害。

接回女儿便一直让女儿念名字就能看出,她接回女儿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献祭做准备,当然不管真不真,但她至少是动过这个念头的,另外她一直在强调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也能证明这一点,还有她说她不再害怕怪物,也能侧面说明她知道保命的法子,只要把女儿献祭给佛母就好了。

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还是有血缘感情在的,所以当真正和女儿相处之后她后悔了,可想而知,佛母可不是什么好惹的神,于是女儿便出现了一连串的起乩,看到坏坏,一些诡异行为,莲蓬乳都是佛母对李若男的报复,这也才有了电影一开头李若男让观众念咒语,目的就是为了救女儿,让观众分担女儿的诅咒。

我们不能说李若男是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但也不是什么好人,知道启明去云南而不告知真相,还有最后她蒙上双眼让观众看佛母的脸就能看出,李若男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大家分担诅咒,当然你也可以说她是一位好母亲,为了救女不择手段,但她也太低估佛母了,连佛像都转过身去,你可想而知。

 7 ) 恐怖片别给观众下降头

恐怖片之所以恐怖,是要观众相信故事真实发生过,而且可能再次发生在生活里面。

所以恐怖片给观众下降头就会出现有一个矛盾的问题:如果被下降头的观众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什么鬼不鬼的,老子相信马克思主义。

” 那么电影就不再恐怖。

如果被下降头的观众告诉自己,“这一切都可能是真的。

我真的被诅咒了。

”那么电影虽然恐怖了,但是也晦气。

换句话说,给观众下降头既不能讨好无神论者(他们觉得电影不再恐怖),也不能讨好有神论者(他们觉得电影非常晦气)。

另外,云南哪有什么大和尚,满地的让你买玉石的黑心商家可以让你怀疑任何一种因果轮回,任何一种宗教信仰。

 8 ) 得之于奇观,失之于逻辑

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华语恐怖佳作。

超越之前的《缉魂》和《诡丝》,几乎可以比肩经典的《双瞳》。

较为丰富的恐怖元素,闭塞乡村、原始宗教、神秘仪式、心理暗示、阴暗诅咒、孤苦妇孺,猪羊牺牲、女童献祭,加上灰暗灯光,手持模糊镜头,混乱到几近失控的剪辑,最终拼凑出勉强能自圆其说的情感逻辑。

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加上云南佛塔和密宗的壁画与传说,几乎可算作中国观众独享的被惊吓体验。

青年猎奇和母爱温柔将观者有效代入,村庄探秘、孩童灵异和离奇癫狂,都是颇为紧张惊悚的段落。

突然而至的恐吓镜头也基本能达到效果,特别是孩子表演精彩,希望能获得后续的心理辅导。

当然,正是这些恐吓画面暴露了影片的短板。

一是情绪的迅速切换令观者无所适从,某些切换完全是为了堆砌不同的画面效果,但却直接破坏了故事的走向和思路;二是由此导致了故事底层逻辑的虚弱,古老诅咒失去统一性,或怨怒(《午夜凶铃》),或巫蛊(《蛊》)或邪教(《双瞳》),或精神疾病(《禁闭岛》),源头的混杂不仅削弱了心理压力,也破坏了线索的连贯性。

两位青年的突然癫狂,村民诡异行为与法师家中的一系列异象均只具备视觉奇观功能,而失去了缜密的逻辑支撑。

这正是该片与《双瞳》的差距所在,当然可以用女主的内心转变强作解释,但是即便是她利用up主身份架构起的降头局中局,也还是有不少细节突兀且无法深究。

如果所有的自残与癫狂异象缺乏完整的信仰逻辑(即便是怪力乱神),紧张恐惧之后,也就没有引人深思的意境了。

或许太过严苛了,少男少女绝对可以尖叫然后相拥,对于如我般中年大叔,还是强作镇定,安然入眠吧。

 9 ) 咒-本就是恶意的集合

乍一看是母爱、救女的故事,其实全是圈套、欺骗、恶意和私心。

一开始看片子的时候就有一种怪异感,四处都有摄影机,而女主若男似乎一直刻意得在镜头面前表现,刚开始我理解为这是伪纪录片的手法造成的,后面才发现这是两场骗局的开始。

一场骗局是针对戏里的角色,女儿朵朵、寄养家庭的爸爸谢启明、志愿者霞姐、心理医生,他们都为若男分担她所受到的诅咒而付出代价。

一场骗局是我们这些场外的看客,或是因为好奇、或是因为同情,跟着影片的互动,被拉入到她的诅咒中去。

若男其实牢牢抓住了互联网影片的本质,把原本的时间打乱,把真实的幕后内容重新剪辑排序,然后就呈现出观众想看的、愿意相信的东西,她也成功的给自己立了一个好妈妈的人设。

小女儿、谢启明、志愿者霞姐一开始都在问,她为什么要拍视频,到底是在拍什么?

她说自己只是想要拍和朵朵新生活的记录,实际上,她只是在拍自己影片的素材,拍能够让大家相信她是好妈妈的素材,拍大家看了觉得感动愿意献出爱心的素材。

只不过这支影片想要的不是大家的赞,而是对诅咒的分担。

其实最初若男应该还没有想到要靠影片来扩散恶意,她最初想到的是自己的女儿。

六年前在阿东老家的村子时,她们不明所以的参加了村里的祭拜,还像神明献祭了自己的名字。

老姑婆当时就说过,神明喜欢她肚子里的女孩,叫她以后一定要将女儿的名字献祭给神明。

在阿东和阿原出事之后,小仙童也出现,喂了若男坛子里的蛤蟆水保住了当时大出血的她和她的女儿。

这段诅咒早已深深的刻下。

“对诅咒了解越深,越会受其影响。

”父母因为看了带回来的DV里拍到的景象而出了车祸;警察也无法帮她,甚至看了DV之后开枪自杀。

连看事的师傅也只是说“不看、不听、不问”周围但凡对诅咒有过一些了解的人都发生了不幸,而她这个全程参与者就更无法置身事外了。

这个时候她想要用自己的女儿来分担诅咒,并且献祭给大黑母神。

其实她在影片最后也说了,一开始自己对女儿是没有什么爱的。

他们说,在看到自己小孩的那一瞬间,就会知道自己是一个妈妈。

但我没有,我只是好怕,我现在都好怕。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很自私,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因为内疚才想要对你好。

她提前布置好了新家,弄成温馨的样子,只是为了骗过来检查的志愿者霞姐,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能力、有爱养育女儿的母亲。

后面她还找了中介来卖掉房子。

她在去看心理医生的影片中说到过,不能说出名字,说出名字就会死。

可是她却在带朵朵回家的第一个晚上就教了朵朵写自己的名字,陈乐瞳,不禁要回写,还大声的念了两遍,我前面看到这个画面有多么的感动,后面会意过来之后,后脊背就有多大的寒意。

但陈乐瞳的名字被念出的一瞬间,所有的怪事都开始发生在朵朵的身上了。

她在朵朵的兔兔里面塞了摄像机,这样她不必举着摄像机到处跑而受人家疑问,还能随时都有镜头恰到好处的拍下她为女儿痛哭难过的侧脸,而朵朵自然也会抱着这是兔兔到处跑,因为她巧妙的把兔兔安插进了朵朵最喜欢的三个物品里面,朵朵说她最喜欢的明明是凤梨,然后就是汪吉。

若男明明知道DV里面的视频不能看,可是她还给了心理医生,导致心理医生最后悬梁自尽了。

她也知道“火佛修一”的咒语根本不是什么祝福,她早就去云南问过密宗,在大和尚那里得知了这其实是“福祸相伴,生死有名”的闽南方言,是通过念诵咒语表示自愿献出姓名,共享诅咒,将佛母的诅咒散播给更多的人,通过越来越多的人一起来承担诅咒而稀释自己的诅咒。

即便如此,在剪辑影片的时候,她还是对观者做了隐瞒,第一次播放大和尚的解释时,她可以的停在关键的地方,歪曲解释。

而她早就做过调查,还对谢启明拿走DV进行调查的事情未经任何劝阻,因为她自私的想要哪怕多一个人替她分担诅咒也好啊。

她终究也不过时一个普通人,有着人性的所有缺点。

在她无法抗衡诅咒的时候,她也选择了和阿东村子里面的那些人一样,她也开始在自己的楼顶上供奉佛母,在诅咒的作用下,朵朵也看到了DV,看了DV里面的影像而变瘫痪。

在那灯光迷幻的佛堂,四处时怪异的佛像,朵朵稚嫩声音念出的咒语,若男惊恐的尖叫。

可是她大声叫出的是“陈乐瞳”,之前明明一直叫朵朵,为什么却要在供奉佛母的地方教出大名。

是的,这一刻,若男就把陈乐瞳的名字献祭给了佛母。

可是她终究也还是一个妈妈,虽然一开始没有爱意,甚至想要利用女儿为自己挡灾,一开始会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愧疚而想要补偿女儿的对她好,后来或许在接触中慢慢爱上了吧,毕竟也是留着自己的血,看着女儿所受到的灾厄,虽然觉得妈妈奇怪,可就因为是自己的妈妈所以单纯的爱着她,在瘫痪、诅咒、饥饿的折磨下还幻想着给自己的妈妈分一块大大的生日蛋糕,感觉就是佛母本体来了也会动容。

可是她拯救的方式总是要拉上别人,不管是为了救自己、还是救别人,都难以原谅。

为了让女儿好过,她给女儿吃了喜欢的凤梨,可是却害死了帮忙做法的师傅二人;她割下小仙童另一只耳朵去献给佛母;(一直觉得这孩子够惨的,生下来就被洗脑、诅咒,要用自己的肉去保护村民,很可怜。

)哄骗各位观者一起念咒分担诅咒;就连最终打算用自己的命去献祭佛母时,也不忘再下黑手。

她将佛母祭坛上的头发、牙齿,全部都放到了祭祀时的位置。

那些用来困住佛母,迷惑它让它出不去的镜子也被若男彻底破坏掉。

而佛母的脸是诅咒的中心,连原本供奉的村民也将脸部遮挡起来绝不去看的,可她却蒙上了自己的眼睛,然后一把将布帘拉扯下来。

虽然她最后献上了自己的性命,可是怎么看,她都不像是去了结这一切,反而像是给人间释放出了佛母这个邪恶的诅咒之源,为更大的灾难献出自己最后的力量。

这从始至终贯穿全片的恶意,才是咒的根源。

😨😨😨😨手动分割线😨😨😨😨2022.07.13补充又倒回去看了一遍电影,发现一个细思极恐的事情。

之前我一直以为若男到最后还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其实并没有,画面里面确实没有明明白白的说明了她确实已经挂掉的事实,只是因为我看到了她做出了和启明爸爸受到诅咒的时候一样的撞头行为,自己就脑补出了一样的死亡结局,而我完全忽略了影片这种东西是后期剪辑出来给大家看的,她完全可以故意的在神像前撞头,然后起身,关掉摄像机,回家再剪辑掉自己起身的部分就好。

对比前面几个遭遇不幸的人,若男的父亲在出车祸后嘴里一直叨念着“我是李国盛”然后被疾驰的大货车碾压;谢启明为调查真相看了DV影片中邪后也一直重复念自己的名字“谢启明”反复撞击头部;阿源跑出地道之后反复说“不要再问啦”,是因为佛母一直在问他们的名字。

可是再对比若男最后磕头的镜头,她用红布蒙上眼睛,就是不让自己直击诅咒的中心,她在磕头时也并没有出现前面几个人那样反复悼念名字的情况,这么细想之后,反而觉得她有一种诡异的平静。

 10 ) 一场冒犯观众的邪教游戏

近年来,伪纪录恐怖片在东亚地区渐成热潮,无论是日本知名恐怖片导演白石晃士从都市传说获取灵感的「恐怖FILE」系列,班庄·比辛达拿刚与罗泓轸这对恐怖片界的梦幻组合强强联手的《萨满》,还是以新世代探灵直播为主题的韩国恐怖片《昆池岩》(2018),创作者们都在思考如何将早已不再新鲜的伪纪录片形式通过与当地民俗信仰、与时下青少年潮流紧密相联系,从而焕发崭新面貌。

在华语地区,香港导演郑保瑞拍摄于2001年的《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结尾部份有明显的模仿伪纪录恐怖片开山始祖《女巫布莱尔》(1999)的痕迹;中国内地青年导演马凯也在2016年拍摄了一部低成本以中国农村风俗为主题的《中邪》,评价不俗。

到了今年,台湾地区更是出了灵异融合骇人邪教的《咒》,为其电影工业的复苏注入鲜活能量。

台湾导演柯孟融《咒》的灵感来源于2005年在高雄发生的一家六口因信仰邪教而自相残杀的骇人事件。

影片主要讲述女主角李若男与朋友组成的影像团队多年前闯入台湾某处邪教禁地,不小心解开了沉睡的邪灵封印,侥幸逃出生天的若男在经历六年多的精神病治疗后得以重返社会,没想到在接回女儿同住之后却接二连三地发生灵异现象、身边人离奇死亡。

为了拯救被邪灵缠身的女儿性命,若男必须竭尽所能寻找击退邪教诅咒的方法。

「火佛修一,心萨呒哞」是影片里面位于穷乡僻壤的邪教信徒重复念叨的一句咒语,配合诡异的手印与图腾在影片推进过程中的多次出现,到最后我们才发现这是导演为了在银幕/屏幕完成“诅咒”观众的任务所必须进行的仪式。

很多观众为导演的真实意图深感不安,有的观众甚至明确表达了有被公然冒犯(感到「晦气」)的感觉。

若从挑衅观众的角度来看,导演柯孟融无疑是成功的,因为电影散播诅咒的潜在目的成功刺穿了近些年来的恐怖片(不论东亚还是欧美)专门为观众预留的“安全区域”:每当观众进入此一区域,亦即是指观影过程之中体会到的各种恐惧最后都会留在安全区内,走出电影院/放下电脑或手机,电影世界的恐惧也会随之消散。

但是《咒》选择了破坏现代恐怖片与观众之间的这项秘密协定,片尾单亲妈妈李若男(蔡亘晏)为了拯救中邪的女儿朵朵(黄歆庭),因而打破第四面墙,将不可见光的邪恶诅咒传播至每一位正在看影片的你和我,这就等同于在跟戏外的观众说:即使你们看完了电影,诅咒也不会因此消弭。

《咒》体现出来的“恶意”触犯了观众潜意识的安全机制,无法立刻消除的心理恐惧将绕梁三日,正如影片里当我们注视图腾十秒,图像消失后便会暂时留下无处不在的残影,导演透过诸如此类的影像细节为求达到催眠观众的效果。

一段「绝对不能观看」(「绝对不可进入的隧道」)的灵异录像,「看过必死」的剧情设定在东亚恐怖片里并不新鲜,导演柯孟融明显参考了中田秀夫《午夜凶铃》(1998)里的死亡录像带,结局长发贞子爬出电视的经典一幕更是成为不少影迷的童年噩梦。

如今回望,这同样是利用极具压迫感的恐怖形象一步步「进逼」观者自以为稳固的心理防线,一旦不幸防线被击溃,对电影形象或桥段的记忆便会渗透进内心各个角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清水崇执导的《咒怨》系列(2000年两部录像带版,2002、2003电影版),不时会有伽椰子或俊雄直面镜头的凝视画面,长达十几秒,观众被迫与戏中的恐怖之源进行“对视”,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恐惧感不会随着电影散场而马上终结。

因此,以挑衅观众(诅咒观众)为目标制作的恐怖片也引出了一个全新问题:这在伪纪录片形式(mockumentary 或 found-footage)下如何可能?

白石晃士《灵异咒》(2005)堪称伪纪录恐怖片当中的佼佼者,影片讲述了一位知名怪奇小说家小林雅文因不明原因纵火失踪,而其留下的DV素材记录了他在失踪前深入调查灵异现象,却不慎触犯古老禁忌,惹来邪灵缠身的经过。

虽然《灵异咒》对日本乡间民俗学、民间鬼神传说的大量参考与引用增添了人们在面对神秘未知侵袭时的惊慌失措,但是导演让摄影机在多数时间里仍遵循着伪纪录片的基本法则——克制地“记录真实”,并且尝试以尽可能符合逻辑的方式让片中摄影师拍摄到的画面更加「真实可信」,这就意味着手持机器的运动路径必须是人类可以做到的范围之内。

所以尽管有着「机不离身」、「死到临头」还在拍”等难以解决的逻辑漏洞,《灵异咒》还是在伪纪录片与恐怖片之间取得了较佳的平衡。

另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影片实际构成了一个相对完美的内部闭环,并不提供一个能够让恐怖往外部蔓延的缺口,观众的(心理)安全区不会因为看了片中的任一惊骇场面而有丝毫损害。

《咒》在伪纪录形式方面则利用了网络世代更便于传播的(探灵)视频(李若男在出事前与另外两名友人共同经营youtube频道),我们也可以在清水崇借鉴都市传说的《犬鸣村》(2019)和《牛首村》(2022)开头看到青少年们相伴前往都市传闻的闹鬼地点进行直播的剧情。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流传度比以往录像带和DVD时代更宽广更迅速,而且很难完全删除的视频媒介确实能够更加轻易地吸引观众点击收看,同时也更有利于诅咒的大范围传播,像《咒怨》里那样需要持续有不同租客搬进位于特定地址的凶宅,方可启动感染机制的时代已经过去。

虚拟空间成为了远距离相互通信,相互注视的新型祭坛:育幼院院长谢启明(高英轩)出于好心帮助李若男母女,远赴云南西双版纳寻找破解之法,误将摄影机里受诅咒的录像转为方便在网络广泛流传的短视频格式,他也因为看了录像而死去,成为被献祭的牺牲品之一,而这一切李若男只能透过手机屏幕传来的信息得知。

正如在小成本桌面恐怖片《夺魂连线》(2020)里,六名好友进行遥距线上招魂,却逐一被召唤来的恶灵杀害,其他人只能眼睁睁地目睹网络另一端的好友被虐杀,毫无招架之力。

《咒》用一个简单动机——东亚式母女情深顺利解决了伪纪录片“为了什么而拍”的问题,但导演柯孟融是否成功地让「诅咒观众」的意图在不与伪纪录片的基本法则相抵触的前提下运作如常呢?

笔者认为并没有,或者正相反,摄影机以其“无处不在”的强大存在感证明了伪纪录片形式偏偏在《咒》里是难以成立的。

与以往通常只有一或两段的伪纪录恐怖片不同,导演柯孟融特地为《咒》拍摄制作的影像素材可谓相当之多,有探灵视频、家庭录像、心理治疗记录、针孔摄像头拍到的(灵异)画面、黑白监控录像、人物访谈片段等等,而在各自的影像种类里,导演更是为摄影机安插了各种各样的机位角度,其中包含了一些与伪纪录片特性不相符的,匪夷所思的「非人」视角。

例如在李若男躲避被邪灵附身的女道士一段里,还出现了剧情片性质的正反打镜头。

导演以「六年前」李若男与另外两名男友人阿东(林敬伦)和阿原(温庆禹)结伴深入台湾乡下邪教村庄所拍摄到的录像,以及「六年后」逃出魔窟的李若男在经历漫长的心理治疗之后接回年幼女儿与其同住,邪灵纠缠不散作为奠定《咒》故事基础的双线叙事方式。

如果说「六年前」部分还能勉强遵守伪纪录片的基本规则(人物起码在手持摄影机能够拍摄到的范围内运动)的话,那么「六年后」部分无论在摄影机应该秉持的「视角」,还是导演在对纷杂素材的选取与剪接等方面都只能用「混乱」来形容,观看过程笔者不禁被频繁的机位切换弄得出戏,而这又是影响观众对伪纪录恐怖片是否足够(尽管是伪造的)“真实”的重要依据。

由班庄·比辛达拿刚执导,罗泓轸监制和编剧,以宗教信仰为题材的伪纪录恐怖片《萨满》(2021)同样遭遇到与《咒》相类似的困境,在摄影机机位的选取上经常处于克制记录与刻意表现之间往来横跳的尴尬状态。

影片往往会在遵循纪录片拍摄规则的过程中突然插入一些只在剧情片里出现的突兀镜头和角度,观众们会因为这一段镜头散发出的强烈摆拍感而受到干扰;正当观众们即将习惯这种突如其来的表现欲时,摄影机却又不时透过人物口述,以及“故意”晃动捕捉到的在场工作人员,借此强调「真实记录」的在场(尽管摄影机在前一刻明明已「隐身」进入剧情片视角)。

话虽如此,但像前文提到的《灵异咒》一样,《萨满》自身的闭环结构对观众而言依然保有一定程度的神秘气息,影片不存在与观众进行互动的可能,也并不希望观众洞悉事件的全部真相,因为对于一部伪纪录恐怖片而言,摄影机绝非万能,它所无法触及之处正是滋养丰富“秘密”的温床。

但是,《咒》的土壤无法让秘密持续存活,因为影片所散播的「诅咒」正是需要观众们在对事情了解得更多,观看得更多的前提下方可成立,而这也让导演陷入了对摄影机「无所不能」近乎宗教式的疯狂迷恋之中。

在导演看来,要令以欺骗观众为始,同时又往观众潜意识深处悄然植入「看过即死」的催眠恐惧能够奏效,(近乎监控录像一般)无孔不入的多重视点不可或缺,结果便是摄影机以各种不可能的机位或角度强调其「全知全能」的绝对地位。

笔者不禁要问:还有什么是片中摄影机不能捕捉和实现的呢?

答案自然是没有。

伪纪录片对摄影机的克制要求在《咒》里彻底沦为一句无效指令,该形式更是随着影片后半段摄影机越发肆无忌惮的夸张运动而崩溃。

取而代之的是导演逼迫观众们去「观看」各种精心策划的灵异现象,总之看得越多越好,这有点类似于在鬼屋主题乐园内部各处安装大小不一的监控摄像头,然后记录下游玩者/观者被突如其来的jump scare吓到的有趣反应。

同样地,《咒》也具备不少互动式游戏的特征,例如短暂留存的视觉残影,女主角邀请观众记住快将消失的图腾,跟着反覆诵读咒语等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直接向观众散播诅咒,从而达到令观众们心生厌恶的效果。

《咒》以大幅度削减,甚至抛弃过往恐怖片着重于营造神秘感与恐怖氛围作为代价,换来的是一场从欺骗进而冒犯观众的「影像游戏」。

导演柯孟融为了让这场游戏能够有序无阻地进行,他在影像文本指代的民俗异教之外又自行创立了一个「视觉邪教」,电影本身就是其举行仪式的祭坛,而无处不在,全知全能的摄影机则成为他信仰的唯一真神。

不受限制的「技术」病毒又何尝不是一种传染力、破坏力极强的诅咒?

让一切本该成为秘密的事物沐浴于摄影机的光芒照耀之下。

《咒》并不让笔者感到害怕,皆因导演已经凭借手中机器将所有能够使观众深感恐惧的象徵(古老禁忌、咒术、图案)完全暴露于明亮的画面之中,内置的「交互式游戏」将之净化为纯洁无害的「可见物」,摄影机在面对幽冥未知之时独有的去魅功能被导演发挥到极致。

观众看到的不再是各自携带着秘密的不可知,只不过是一堆铺满每个画面,精挑细选的「恐怖」资讯。

当导演声称已将那些恐怖诡异的事物被逐一揭开面纱过后,观众们紧随救女心切的李若男的指引,最终抵达邪教的核心——大黑佛母面前。

在影片结尾,遮掩大黑佛母双眼的红布被掀开的一刹那,连最“不可见”之事亦能被轻易转化为可见,真正让笔者恐惧不已的就只有那一台掉在地上,依旧完好无损的机器。

摄影机正式成为唯一的,真正的恐怖/神圣本身,因为「祂」拍到(内化)了佛母的脸:深不见底的空洞虚无。

而这似乎也可以解释《咒》(及导演的视觉邪教)背后的某种本质,或许除了经由人工剪辑的诅咒游戏,以及「无所不能」的摄影机之外,整部电影也就不剩什么了。

本文首发于《虹膜》

《咒》短评

0.5 / 笑疯了,怎么会有号称伪纪录的恐怖片调用这么无所不能的摄影机又这么不会控制节奏啊……要让迷信变得可信,就不能采取如此暴露的全知视角让观众感觉到被操控;要让情感变得真挚,那就不能剧本写得如此粗糙所有细节都让情节剧俗套来填充——在这两点上完全手足无措还装出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就造就了这部影片那失败而傲慢的叙述者。这边建议跟我一起去《晴雅集》里念守护咒呢~

6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很差

好看啊,刷新了华语恐怖片的天花板,华语恐怖片的天花板再也不是「山村老尸」了

9分钟前
  • 鬼束千寻go
  • 力荐

结尾充满了小时候流行的一种"不把这段话转给多少人就会惨遭厄运”的既视感,可以理解导演的为了渲染恐怖的意图,但真的不讨喜,令我产生不适。。。

13分钟前
  • 繁花将尽
  • 较差

打满分因为分过低,这个质量的恐怖题材电影打三星以下的我确信是纯种沙币。看到了吓到了,甚至人家美术组出来说假的假的没有这个宗教还是相信了,晦气的是这种观众才对

16分钟前
  • Emmmmmmanye
  • 力荐

有人说恐怖,有人说晦气,我觉得是邪。柯孟融勘破了民俗志怪类恐怖片的三大法宝:图腾,经文,邪神。图腾往往象征着危险信号,是原始恐惧的传承与延伸,在视觉暂留的魔法加持下,让人陷入半信半疑的心虚状态。经文则是听觉陷阱,循环往复的加深印象,引人犯错,若是一不小心默念,便是一身冷汗。邪神=无法控制的至高力量,该意象想要成立,则必须依托于超自然恐怖奇观:虫、溃烂、献祭、封印,多个场景的冲击之下,求神拜佛保平安的敬畏与恐惧油然而生,瞬间沦为邪神信徒。很多人因为所谓的诅咒而打一星,这其实就是信了咒的邪,正中导演下怀,越是破口大骂,越代表恐惧强烈,反而印证电影本身的优秀。“你相信祝福吗?”看似人畜无害的台词,却让我头皮发麻,心有余悸,人类无时无刻都在寻求庇佑的念头,才是永恒的魔咒,我要听十遍张学友的《祝福》。

19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力荐

突然很怀念传统的斗鬼、斗法的恐怖片,或是正儿八经叙事的心理恐怖片,对这种伪民俗、伪纪录的恐怖片实在接受不来,表演、镜头都是虚张声势,除了一些瘆人的画面,故事通常都圆不明白。

22分钟前
  • 唐朝
  • 较差

结局相当于就是“不转发xxx”。册那,什么玩意儿!

24分钟前
  • 陈精病
  • 很差

诅咒和祝福都可以被稀释。当女主让你跟着念咒语时,只要心里默念:永远跟着XX走,便可排除杂念专心抵咒

2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你知道漫威是假的,你知道流浪地球是假的,你知道午夜凶铃是假的,怎么单单到了咒这里,什么都成真的了?

32分钟前
  • 苍凉的旋律
  • 力荐

看完恨不得给《灵媒》多加一星,也感叹《中邪》的生不逢时。且不说剧情乱来、剪辑杂乱这些硬伤,单单视听逻辑就大错特错。伪纪录手法强调的是临场真实感,而不是让观众成为全知全能的旁观者,越是让主角跟观众互动就越让人出戏。更别提好几个莫名其妙的机位来补反应镜头,完全就是普通剧情片的思路,也暴露了导演对于片子掌控力的薄弱。

37分钟前
  • 散步的侵略者
  • 很差

看恐怖片还要嫌弃被搞得不舒服、晦气的人到底是咋想的啊?前面代入感真的很强,作为鬼影实录式的恐怖片我觉得真实感是做到了的,中后期习惯了反而没有那么吓人了。但有几个坑总觉得没填上,比如从前被献祭的小女孩是怎么活了六年的?

41分钟前
  • 真江湖骗子
  • 推荐

故事拼凑,叙事稀烂,伪记录就跟学前班拍的,音效刺耳,无效废戏一堆,素人演技尴尬,整体给人很廉价的项目,《kb》起码还有冲突的视觉刺激交出,这玩意儿除了开篇抛出自视耐人寻味的视觉议题,就只剩下故弄玄虚和刻意的惊声尖叫来凑时长,从头到尾没觉被吓到,氛围营造的也很假掰,每个角色都要撞头了结,创意词穷,挖掘浅显,民俗文化流于表面,所有对这部电影的前期期待通通都落空了。★

44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很差

知足吧,现在能有个这样的恐怖片看就不错了。还是有点创意的,居然直接要挟观众。现在拍恐怖片的导演越来越明白超自然的东西最不恐怖,人类的变形才最恐怖。有个恐怖谷定律,机器人越像真人就越让人不舒服,越卡通就越受人喜欢。看了《咒》就发现导演把功夫基本都用在算计身体变形的可能上了。蜂窝状皮肤病、吐蛆虫、脸上全身写咒语、面孔的毁与重塑、被诅咒后的磕血头等等…看完以后觉得不满足,就是这种变形其实做的还不够绝。真要有伽椰子那种塞进墙壁粉碎肉体咔咔咔咔爬出来才牛逼。

48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还行

自以为聪明的设定,但其实很low!我再补充一下,晦气是骂得最轻的。剪辑烂,融梗,时间线乱,演员演技差,晃得头晕的镜头,明知自己身边的人都死了,明知诅咒的存在,还是自私的要孩子待在身边以及非要拍DV,以及不断害死真正想帮她的人,这狗屁不通的逻辑。大家怎么不骂贞子,不骂厉鬼将映,就唯独骂这个?你们还夸,就算没有最后的诅咒观众,也是低分烂片!

49分钟前
  • 葡❤️萄
  • 较差

这,就已经是地区史上最,以及类型当前最了?除了讨厌的老太太变脸冲过来那一阵,其余时间不就是在手机录像弘法嘛。唉,怪不被宗教惠及的自己吧。还我会有生死思考、懂得恐惧的童年时光啊。元宇宙再无恐怖片。

52分钟前
  • seamouse
  • 较差

阿弥陀佛。这部片子让人看着很不舒服,随便告诉人姓名,随便念咒做法,这些懂一点的人都知道是大忌。一听就不是神佛,而是什么奇怪的东西。另外请不要随便用神佛乱拍恐怖片给人以误导,导演和编剧,因为你们乱拍片导致人远离正法,后果自受。劝你们种善因,不要散播恶因。拍这种片子真的不怕有损自己的福德吗?只能感慨无知真可怕,比你们拍出来的东西更可怕。电影都不如电影主创的心念可怕。怎么会有这么不知死活,拿恶念开玩笑的人?而且还是对无数人?不过反思一下,就不应该因为好奇点开,自己看到这部片子还是有什么东西应了。金基德在前,不作不死。劝你们回头是岸。主创你们觉得这部片子有意思,把观众吓得哇哇叫很有成就感很好笑,你们不了解的东西何尝不是也看你们幼稚无知到可笑,就为了好玩招惹不该沾惹的东西。

56分钟前
  • 雲筠
  • 很差

导演真的故意恶心人,大姨真的给我吓着了,结局我都麻了,我在想电影怎么还不结束还不结束,啊,怎么还没结局?大姨不会又出来吧?!没剧情也不能就硬拖吧,这两个小时真的给我看麻了各种初中生吓人的小把戏,转发这条说说你就可以免于诅咒?还玩密集恐惧真的很无聊,大多数的恐怖设计都是别人用过的,镜头真的很刻意没有镜头语言,故意拍记录,故意给特写,别大家都看网络上的短视频看到没有审美了吧?昨天我刚看的死亡录像谁能也体验一下这种感觉?最后我想说的是,给我的这条评论点个有用就能消除你内心的恐惧 :)

60分钟前
  • 我和我的小毛衣
  • 较差

荒唐至极

1小时前
  • 兰姨AIan
  • 较差

超好看的!!不會像一般恐怖國片很出戲,這個超身歷其境。而且你不會看到真的軌的形象,但你會看到身邊的人中邪的樣子,這樣非常容易讓人想像這個發生在現實中的模樣。而且他的主題很特別,不像以前是創造一個厲鬼,真的跟咒有關蠻有趣的。

1小时前
  • 每天都是好天
  • 力荐

乍一看還有點恐怖,完全可以往其他方向發展:不管是常見的在鬼神框架內的對抗邪神,還是親情和精神病女性的生活不易,或者是最後揭穿這種迷信背後的空無一物。但是這一項也沒有發生,甚至還用情節交叉來掩蓋劇情推進的緩慢,也絲毫沒有發揮蒙太奇作用,完全流俗於神秘懸疑氣氛和嚇不到人的jumpscare(預告片不如別放那個鏡頭)。就像很多人評價女主角是自己找死,這一設置就說明導演並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他只是想把沒人相信、只會令人覺得不適的虛假詛咒傳播出去,然後讓人覺得精神病人+女性是自己找死的,是只能為邪惡效力的。很無奈,服從確實是種「女性性」),可是你也拍不成Rosemary’s Baby,而且人家可沒有讓觀眾接受對女性的惡意,也不是把女性的倫理簡單當作順從...

1小时前
  • Shawn Chan-SY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