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月16日跑男最后一集播出后我就很失落,我后来知道跑男的大电影我就决定一定要去看一下。
现在我刚从影院出来特别的失望,不知道是不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这水平拍视频也就将将就,拍电影就差好多,一点没有悬念,一点没有起伏,你们是不是把经费都花到预告片是去了就拍个这样的东西出来。
当电影一开始说没有人会想到他时我就猜到了李晨,你选个郑凯也比李晨好啊。
还有就是指认的那个环节有意思吗,一个一个指认这个东西无脑也可以过的好吗,有点情节好吗。
还有预告片里的水枪大战你放到片尾片花里面,你是被和谐了还是你经费不够啊,有这么节省的吗?
你完全可以在指认环节把指认失败的和被杀的当成黑虎的成员,当黑虎被指认出来以后可用一个失败的成员贴上自己的名牌交出去,自己贴黑虎的名牌。
最后可以晚水枪大战也可以玩别的,理由也很好想啊,可以是黑虎带走了关键的孔雀图,击杀他才有机会赢的大奖。
你要怕不平衡伊一就是可以平衡双方一个点啊。
这样我觉得应该比现在好看多了。
近日,奔跑吧兄弟大电影上映了。
我不知道是应该哭好?
还是笑好?
一个综艺节目却强行改成了电影!
不伦不类!
关于这部所谓的电影有太多的人吐槽,我就不想再费口舌喷了。
我只是痛心国内的综艺,国内的电影!
先说说综艺吧,没有创新,只知道抄袭!
我知道有人会说,有的综艺是买了版权的!
但我想说没有创新力的民族是可悲的!
就我个人而言,是比较喜欢韩国的running man的,但自从奔跑吧兄弟出了后,每一集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
我只想说,除了人不一样还有什么是不一样的!
哦,我错了,还是有金钟国昵,人还是有重样的!
可悲啊!
还有五天的拍摄周期拿下7亿票房的爸爸去哪儿,我真是无力吐槽了!
我只想问一句:广电总局,你在哪!
限娱令是干什么用的!
强烈建议限娱令限制娱乐节目电影化!
真是不该管的瞎管,该管的却不管!
说到我最爱的电影,除了叹息还是叹息。
看看中国电影的现状,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化,以至于在社会风气的循环下,大众品位趋于低俗,导演偏于商业。
在中国,有名的导演都拍商业大片了,小众的才气导演都转战欧洲电影艺术圈了,尖锐的电影无法通过,那么谁还有心思去拍一部基于中国现实的影片,谁还有资金去勾画一部反映中国生活和民众心理的影片。
反观国外,韩国能拍出抨击军政府的《辩护人》,强奸少女的《熔炉》,《素媛》;巴西能拍出人间地狱般的《上帝之城》,批判腐朽体制的《精英部队两部曲》;甚至连饱受战乱的伊朗都能演绎出温馨的《小鞋子》,反映伊朗人民生活的《一次别离》。
我只想知道国人在追求着什么!
名与利吗?
但似乎IMDB的前端永远与中国无缘!
我不敢奢求国人能像 理查德•林克莱特一样,花12年拍一部《少年时代》。
但你们也别只用三五天来拍出一些所谓的“电影”来赚票房吧!
这只会扭曲国人的价值观!
真希望能见到中国电影开创出属于自己的风格,风云再起,席卷全球!
说什么真人秀,演技太明显!
圈钱太赤裸裸,就算综艺已经大火了,拍摄也不能这么不走心吧?
太不走心了也!
简直是无语了!
对得起花钱买票看的观众吗!
还没有拍摄综艺时好看呢!
没头没尾的,赤裸裸的打广告!
赤裸裸的欺骗观众!
伊一那么努力的证明自己,明明谢依霖也证明了伊一是清白的,还不相信,太不尊重人了!
老板请客包场看的这个片子,我的天哪,就算是给我再拍一集跑男,我也可以接收。
但这是什么?
要什么没什么?
故事?
没有!
极其白痴!
一个多小时几个人在玩一个非常无聊的猜谜游戏……演技?
额……我不知道这个到底是啥,应该是真人秀的话,是不是就真实一点。
那个伊一还有熊黛林,简直是太做作了,让人受不了。
很少写评论的,但是这个片,简直是让人出离愤怒得差。
从来没见过这么差,这么明目张胆卷钱的东西。
怪不得没有邓超,拍这个太丢人!
2014年春节档,一部《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把综艺娱乐节目的银幕化推上了高峰,“五天拍好”的首日征程即有9300万软妹币,最终更是以7亿票房收官,让诸多电影观察家大跌眼镜。
这种“现象级”影片虽惹来骂名一片,但出品方投资方从未止步,在卖猪肉的都能从国内电影市场分一杯羹的混乱环境下,综艺节目改编电影愈演愈烈,《爸爸去哪儿2》未出,一部《奔跑吧!
兄弟》先行,生生地給15年春节档撕开一道口子。
开场来个悬疑片似的噱头,营造了一份比电影原节目更诡异、奇幻的“剧情”,借着综艺节目火热之风、拉拢大堆明星打造一部比“明星效应”电影更为不良的电影,客观来说,实在不应给出什么好评价。
郑凯、李晨、陈赫、王祖蓝、Angela Baby……一堆明星从电视上呼应而来,在脱离了电影内核的情况下,创造出一份虚有其表的空壳。
故事、演技(排出某些类型电影之外)、表演、画面构图,在抛出这些电影根本之外,我更宁愿相信这是一部《跑男》的“伪纪录片”,向观众戏谑地讲述电视上那部《跑男》节目是如何逗比地制作而出。
但它毕竟不是。
滥用“明星效应”、消费电视综艺节目、消费档期、消费观众的嗜好与趣味,除了圈钱的唯一之目的,《奔跑吧!
兄弟》实在未有对中国电影市场做任何一点积极方面的贡献。
天娱传媒(《爸爸去哪儿》出品方之一)总裁龙丹妮曾说:“中国电影不是类型太多,而是太少了。
在中国电影年轻受众的数量增长惊人的大背景下,我们更不应该排斥任何跨界整合产品,但一些做电影的人很多时候太被传统电影思维禁锢。
”在猫头看来,说句难听的,完全是不明所以的P话。
只要认真研究过类型电影发展起源、经过和成型的人,都知道类型电影并非一时一刻应观众需求或追捧产生,而是在十多年、二十多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段里,随着电影语言的进步而在大范围(普通性)观众阶层里自然选择出的几种电影范式的综合。
依靠积累的粉丝创造出莫名其妙的影视作品,四不像本身已经不足以称之为“电影”,称作“类型电影”更是彻彻底底玷污了“电影”二字。
发展新的电影形式是没错,但是这种形式的推出除了迎合原有的粉丝群体,不会对一个普通影迷或者一个真正的电影爱好者产生优良的欣赏心情。
较之,《十万个冷笑话》的剧场版、抑或者《熊出没》、《喜羊羊大电影》这些年度化逗比幼稚化的动画大电影,反而更能博人认同。
中国电影市场是火爆了,得益于许多土豪的闲钱投资,中国年产几百部垃圾电影的情况也见怪不怪了。
年轻的80、90、00一代的欣赏水平明显也达到世界性先进水平了,越先进,越容易被土豪的钱捡漏,从观众身上挖出更多钱,来制造一次恶性循环。
中国是严重缺乏真正的电影创造者的。
宁浩拍出《心花路放》被诟骂为向低俗的妥协,而第六代导演中像娄烨这样的大神,在去年推出的我极其喜欢的《推拿》,与三流恐怖片一样成为院线数日游。
贾樟柯的《天注定》,先毋论优胜低劣几许,上映的资格都被取缔,谁谁谁都被鲠于喉。
这些被弱化的真正承担着中国主流电影市场的创作者们,没有被赋予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
甚至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是吧,比如《奔跑吧兄弟》这样的片子,任谁来当导演都是可以的。
电影市场的混乱未分,清朗的日子尚有许久的摸索才会来临。
在这期间任何尝试都是可以被容许的,但在广电的审核下,任何“容许”也被蒙上了一层你我心知肚明的阴影。
何时拨开云雾见青天,何时能批量生产成熟的类型化电影、并在其中创新、实验,都任重而道远,提升观众整体鉴赏力,打造完善的电影创作体系,都需跬步一积。
但《奔跑吧!
兄弟》这样的“综艺电影”实在不应该出现大规模院线上映,这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正常化的形成,其高票房对投资者和创作者造成的错觉和负面影响,已经不能用几亿圈钱来衡量了。
那些冲击电影市场的害群之马们,该真的收一下手了。
被朋友拉去看的,朋友是死忠粉都吐槽得不行,预告片一半多的内容居然只出现在片尾花絮里,而且找凶手的游戏远没有直接撕名牌好看,远不如电视上任何一期,唯一好的一点是没明显的广告植入 (剧透!!
)李晨也太不适合当内奸了,而且一开始所有兄弟都有“电影”介绍就李晨没有,结果我们直接猜出来了,王宝强那里是很好笑,但细想剧本痕迹太明显了,名牌有这么容易粘下来么,就算粘下来也会察觉到吧,还有各种无逻辑猜测和无脑举报。
至于分两队找拼图,88888万大奖怎么后来就没下文了,伊一的中途加入也让人看得各种不解
去看电影版《奔跑吧兄弟》前,我得到如下信息,跟同名综艺节目没有两样,拍摄为期6天,豆瓣评分3.2,上映4天票房2.27亿元,以及,没有队长邓超出演。
明知道不够好,却蜂拥至电影院花钱看电视。
有人下断言这是审丑文化,有人给定义说是粉丝电影,有人痛斥综艺节目大银幕圈钱。
没想到最终,都敌不过买票观众的一句“在家无聊”。
套用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他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90分钟就玩了俩游戏,一个泳池推人,寻找凶手。
感觉认真玩游戏的就Hold住姐,其他人都是其他片场串门来的。
熊黛林姐姐忽闪着大眼睛、嘟着嘴问李晨,你是凶手吗?
当下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有辣么多小朋友来捧场。
片尾上字幕,主演们才开始角色扮演,拿着玩具枪跟山贼乱斗。
终于想起来片头的那个纳米比亚还是纳米尼克的传说设定。
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看完就想问一个问题,这是哪个新开发的度假区?
以后绝对要绕开此地出行。
追美剧的通常有这样的经历,大家都在看,也来凑个热闹,看到一半想、要弃剧,却又忍不住守着看完结局,新的一季出来了,还是忍不住再看一眼,现在大家生活都富裕了,40块钱的电影票满足好奇心,纵然90分钟的电影还不如90分钟的电视节目有内容,也算了却一桩心事。
认真分析,跑男银幕领跑,从电视迁移,转战影院追节目,只是定位为“综艺粉”过于简单粗暴,影院一圈问下来,也没有冲着谁来的观众,更别提“脑残粉”了。
适逢寒假档,《熊出没》《喜羊羊》系列电影露头,魔幻大片《霍比特人》、温馨喜剧《重返20岁》也已进入后半程,只剩下安吉丽娜•朱莉执导的《坚不可摧》同期竞争,然而战争题材在国内,一向是不讨喜。
成就了“跑男”,和《泰囧》的爆红,如出一辙。
大概电影人、影评人耿耿于怀的是,《泰囧》这类喜剧片,在逗笑观众之外,尚能讲好一个故事,而《奔跑吧兄弟》连剧情都没有,看一众二线明星做游戏玩得欢催,没头没尾闹足90分钟,有人感慨“难怪邓超没来趟这浑水”。
可不要忘了,去年的一部《分手大师》,也是让我们见识过他的大银幕水准的,国产电影的下限,不是一个档期,一部片子就能够刷新的。
其实,去年《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狂揽7亿票房的时候,我们就该明白“综艺电影”的诞生,是满足快消费的产物。
某电影在线购票网站甚至打出“买票看电视,愿者上钩”的宣传语,良心提醒也好,恶意嘲弄也罢,在这场消费里,观众既不担心被冠上“脑残粉”的名号,主创也不是奔着金鸡百花奖去的——对于这类电影,真正决定观影的动机排序中,话题热度、演员知名度、节目品牌效应等等都是不能忽视的原因。
有时,甚至排在口碑、艺术性的前面。
正如一些评论所说,每年《跑男》《爸爸去哪儿》这样的综艺电影不过几部,相信未来或许会有《中国好声音》大电影《我是歌手》大电影加入竞争,但综艺人的手艺,电影人未必玩得转,更不必说渠道的先发优势。
真正愿意看好电影、真电影的人,也不会因为多了一部综艺电影,就少买一张电影票。
那些自觉电影曲高和寡的导演们,不要把综艺电影的火爆,当成不好好拍片的借口。
《泰囧》后,“公路”喜剧片陆续登场;《失恋33天》后,都市爱情轻喜剧风靡一时;《致青春》后,撒狗血校园片铺天盖地……急于圈钱的,又何止综艺电影?
在此要提醒国内导演们,值得对标的,不是“跑男们”,不是“帅爹萌娃们”,而是一众汹涌而来“进口大片”“海外佳片”,院线排片或可抵挡一时,却非长久之计。
不管是雄心壮志振兴艺术的,还是快消费做一次性买卖的,只有一句话,我们电影院见真章。
奔跑吧兄弟,是一款引自韩国的综艺,在国内一经播出,反响强烈,那么这款综艺成功之处到底在哪呢?
一、善于抓住中国人的笑点二、幽默,悬疑,惊险相结合,吸引多类观众三、较为新颖,在国内众多综艺中脱颖而出四、大咖助阵,该节目聘请邓超,陈赫等多位人气偶像明星,为节目增加关注度和热度奔跑吧,兄弟,自14年在国内播出以来,迅速蹿红,上线为一线综艺,和快乐大本营并驾齐驱,在当今综艺泛滥的现在,依然打着以前的品牌,但如今一季不如一季,除了人员变动的影响,还有创新能力的缺乏,现如今模式反复单一,还被怀疑虚伪作秀。
不论如何,创新乃大势所趋,要想在综艺泛滥的现在独树一帜,必须不断的改变。
给人们带来新的体验与感受。
说起来,我绝非讨厌《跑男》的人,因为节目带给了我很多欢乐,也让我和朋友之间有了一些有趣的谈资。
正因为有这样不讨厌的前提,才让我对《跑男》的电影版极其的厌恶,因为那种略带期待之后吃到苍蝇的快感,是远非做好准备再吃能比的。
我并不反对影院播放综艺节目,因为我觉得只要你不强迫别人去看,你爱放什么就放什么。
在相对成熟的观众群中,你放一坨垃圾上去,自然会吃到应有的苦果。
这当然是带有理想主义的想法,现实是观众群还是离成熟很远,因为我居然还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替《跑男》辩解叫好的。
综艺节目,没有问题;拍了6天,也没有问题。
问题是,这6天出来的东西,连原本《跑男》节目的水准都达不到!
这才是关键所在。
这次只有两个环节。
合着,平时我在电视上看广告的时候有三个环节,而我掏了钱之后看的东西反而少了?
第一个环节还是稍微有一些意思的,因为和综艺节目的水准差不多,还是比较开心的。
可是到了第二个环节基本上就彻底崩溃了。
我本以为在第一个环节之后,会有类似在韩国那几期的夜晚房间对话拍摄,爆点料,搞下笑,多有意思。
结果什么都没有,直接就到了第二天。
第一个环节煞有介事的分房子弄了那么久,让观众好不容易有了代入感,这时候画面一转,直接没了。
那么那些房间呢?
这一次的《跑男》电影版,模式基本和邓超做内奸那次是一样的,而那一集的《跑男》也是我本人看过觉得最紧张的一集,因为要偷偷摸摸地下手脚,而且还不能被人发现,这是多么好玩的一件事。
可是,在电影版之中,除了留出谁是内奸这个悬念之外,所有那些能让人感觉紧张和刺激的东西都消失了。
不仅如此,还多了很多莫名其妙的煽情,我连人物的出场都不明所以(不仅是我,连演员自己也说“我也不知道怎么被丢了进来”),就开始展露她的委屈,你好歹让她多被孤立一会儿啊。
也就是说,整个第二节都是为了维持一个悬念而存在。
显然导演的想法出了问题,看跑男的人是为了看悬念吗?
综艺节目上的《跑男》,基本上都不是最后揭晓内奸的,而是一开始就展示这个人是谁,然后拍摄此人的小细节,让人们看到其他人被蒙在鼓里的好玩。
既然是为了悬念服务,那么也就只能略去那些好玩的小动作,只剩下猜,你猜我,我猜你,窝里斗这感觉看着让人添堵。
《跑男》的一大精华是什么,对的,就是撕名牌。
连我的朋友圈都有人自发玩起了撕名牌游戏,可见这个环节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次的电影版有撕吗?
有,也没有。
你以为有了金钟国的参与会有很精彩的撕名牌,可是他们只是象征性的扭了两下就结束了战斗,不对,是结束了爱抚。
而这是影片中仅有的两个“人撕名牌”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有抗争的撕名牌。
这显然不是我要的撕名牌!
我想可能因为这次是在大银幕上放,整个制作团队都处于一个绷着的状态,都不会做事了。
也许是考虑到大银幕会无限放大丑态,所以制作组照顾大家的形象,有些电视机和电脑上合适的动作表情到了大银幕上就显得不合时宜,所以被删掉了。
同样,亮点和精华也被删掉了。
当然,这是我为《跑男》电影的烂找的理由。
不然我实在是无法想象为什么这帮人在明摆着圈钱之后,不能态度认真地圈一次钱,能不能至少让我感觉不至于这么亏!
把这种综艺节目硬生生的给剪成一部电影,搬到大荧幕上,真的没多大意思啊。。。
完全可以在网上看,为什么要去电影院里看这个呢?
就是一个圈钱的电影吧。。。
真的不知道这是怎么审核通过的,guangdian总菊平时管这个管那个的,难道对于电影的题材都没有什么要求吗?
希望以后不要再看到把综艺节目弄成电影来放。。。
真人秀真的適合花錢買票去看么...
不当做是电影单做一起娱乐节目来看的话比他们平时每周五的要好看精致很多
从郭小四的小时代n部曲开始,圈钱狗们越发张狂了,求您别再污染大荧幕了好吧
这是综艺,并不是电影,另一种赚钱手段而已……
第一届很好,我好喜欢看,也很喜欢baby综艺,别拍戏,多参加综艺吧
蛮喜欢看的 在期待5
2015.02.06永旺
电影院看的
为什么打5星:看完之后感觉电影本身值5~6分,大可不必有什么评论,可是水军这么黑华谊实则看不下去了,作为路人粉也要为节目说句话,发个声。
当成综艺特辑来看还行啊
国外陪伴的作品
好无聊
因为我旁边的同事嚷嚷着一定要去看首映,我瞬间就看透了他的层次,工作水平,价值观,人生观
哈哈 好像你们都是看佳片长大的似的 笑嘻嘻多好
难看
和妈妈看的,她觉得好玩就行啦
看了最后二十分钟。2015-02-01 贱人 王丹 51
优酷看了五分钟,关了
打发时间哈哈
电影没有综艺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