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冬又来

冬去冬又来,活下去,Winter After Winter

主演:颜丙燕,高强,刘頔,杨帆,张志勇,袁利国,日比野玲,李彦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冬去冬又来》剧照

冬去冬又来 剧照 NO.1冬去冬又来 剧照 NO.2冬去冬又来 剧照 NO.3冬去冬又来 剧照 NO.4冬去冬又来 剧照 NO.5冬去冬又来 剧照 NO.6冬去冬又来 剧照 NO.13冬去冬又来 剧照 NO.14冬去冬又来 剧照 NO.15冬去冬又来 剧照 NO.16冬去冬又来 剧照 NO.17冬去冬又来 剧照 NO.18冬去冬又来 剧照 NO.19冬去冬又来 剧照 NO.20

《冬去冬又来》长篇影评

 1 ) 黑白下的历史与人性

昨天看了冬去冬又来的点映,就简单说一些自己的想法欣赏点1. 黑白构成设计与人物命运: 说实话我是不能理解有些人批评电影说“过于低明度”而导致女主人公的脸都不清晰这一点,恰恰相反,这样室内的遮挡与低明度的安排恰恰是我欣赏的地方。

纵然清晰及高对比度的画面拥有更强烈的张力和镜头的力量感,但是却难以表达当时社会环境下人物的无力感,黑白影片无法用色调暗示人物心境,有的只有灰阶的安排调度。

黑白是最适合这部电影的,低明度也是最适合这部电影的。

2. 人物性格对比鲜明,外在表现真实而细腻。

有人说坤儿是无声的不会反抗的懦弱,使得电影缺乏张力,但是一定是有剧烈矛盾冲突的人物才具有张力吗?

我倒认为坤儿角色刻画得太过于真实了,真实到几乎每一位女性都能感同身受,真实到可以让女权主义极度愤怒。

一个被现实一次又一次欺骗的女人,到影片的最后依然保持着她的善良,她傻吗?

她懦弱无能吗?

不,我恰恰认为她很强大,胜过大部分人的强大,因为她的心很干净很纯,她从头到尾坚守如一,都没有更改过她的善良,对任何人的关怀,甚至可以不管对方的身份。

这样一个角色,是一种静止的力量,就像汪洋大海,可以容纳万物,却蕴含着波涛汹涌的力量3. 关于日本军官中村的塑造: 并不是刻板固有的残忍印象,反而似乎透露出一些非暴力思想,让我想到《浮云骑士》中对一段话:“浮云骑士在想,面前的这个对手不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吗?

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喜欢美食和安逸的生活,打他他会疼,会受伤,还会死。

可他为什么要战斗?

这里一定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原因。

只要我们坐下来,像朋友那样找出这个原因,战斗就变得毫无意义。

” 中村军官会关心中国俘虏的粮食问题,他很爱他的妻子女儿,他的镜头不多,却给人一种温和而普通的感觉,他和那些东北老百姓一样,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不是高高在上的日本军阀,也不应该是被道德制高点谴责的对象。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他反倒比任何一个主人公更加地触动我的内心,但似乎他身上的矛盾冲突似乎甚至大于了整部剧的主要矛盾。

这一点又让我不得不思考、中村的加入究竟对电影的利弊究竟何者比重更大呢?

缺点1. 人物性格缺乏逻辑证据。

每一个人都只有固有存在的形象外现而去原因在线,比如为何同样是四爷的儿子,相差如此大,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性格差异,又是什么导致了坤儿不会反抗,是什么引导她的善良。

没有原因逻辑链的可挖掘,会导致人物纸片化,才会导致观众看完后后若有所失,总觉得少了那么点可以引发强烈情感共鸣的导火线。

2. 主要矛盾混乱,开始和结束似乎都在同一个点上。

或许是我一刷没有理解深入,但我真的抓不住一条贯彻到底的并且逐渐深入的线索。

贯彻到底的明线我只能找到关于“传香火”这一条,但是从头到尾矛盾本身并没有任何改变,都是依然存在且无法抵抗,难道“冬”指的是不能传香火、“冬去”指坤儿怀孕“冬又来”指的是流产吗?

显然如果真的是这样,这部电影也太肤浅了,我个人更偏向于导演有更深层的表达只是我尚未发现。

但是,我还是想说,虽然激烈明显的矛盾冲突在文艺片里面似乎并不完全需要,但是在叙事上如果初始和终结过于接近,不管中间如何都有可能导致整体的水平线,使得叙事不知所云。

三、关于我个人对片名《冬去冬又来》的解读: 1. 相对中国东北人民而言,抗日结束,冬去。

但由历史可知,这之后还有解放战争,还有抗美援朝,还有文革(就四爷这家庭背景,尤其如果收养了日本孤女,文革的伤害可能真的是暴雪了)。

战争性质不管国际上怎么定义,对于累死四爷这样没有多少“先进”思想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都是灾难,都是冬,乱世中的历史就是“冬去冬又来”。

2. 可能是针对的对象不同,对战争刚过且胜利的中国人民来说,是冬去,但是对于战败日本国来说,是冬来,譬如中村丧失挚爱的妻子,自己也命丧黄泉,女儿一下子孤苦无助。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缩影。

很多日本官兵是残忍无人性、罪有因得,但是最痛苦的还是那些明明没有什么错却飞来横祸的普通人或者普普通通只是被迫征兵而来的士兵,对他们来说,冬天真的才是刚刚开始,后面的酷寒真的太残忍了。

只是一刷,可能很多都理解不透彻、希望多多指正!

 2 ) 冬天之后还是冬天 没有春暖花开

如同片名中的“冬去冬又来”一样,整部电影都让人很冷,从身到心的那么冷,冷到彻骨!

传统男权语境下,女性仅仅被等同于生育机器,“留个后”是唯一的价值,只要达成就是一切,完全不管其过程是怎样的不齿,怎样的侮辱。

女主“坤儿”原来并不是天生的哑巴,只是在这样的社会中,她早就被剥夺了表达自我、争取自我的权力,她逆来顺受、感恩报恩、听之任之,唯一一次想要反抗,想要挣脱这悲惨的命运,却被代表着希望和新思想的老二拒绝了。

而她唯一一次露出发之于心的笑容,是在知道自己身怀有孕之后,无论这个孩子曾意味着怎样的屈辱,孕育新生的喜悦都让她充满母性光辉。

可最终,一切都是虚妄,一切毁灭于她即将身为人母而带来的小小善念……颜丙燕的“无台词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将一个被桎梏于就传统道德的女性形象演绎到位。

不过,更让我击节的是高强老师塑造的乾老四这个封建家长形象,一直叨念着“留个后”的他,似乎是一切悲剧的起源,可作为传统思想熏陶下沿着父辈生活足迹走过来的人,又还能怎么去苛责他的昏聩无知?

他有着基本的善良,也有着出人意表的狡黠乃至油滑,高强老师的表演非常具有感染力!

电影里没有一个绝对的好人,也没有一个绝对的坏人,一如生活的冰冷、坚硬、残酷和冗长,冬天之后还是冬天,没有春暖花开

 3 ) 《冬去冬又来》:有深沉的故事,也有黑色幽默的荒诞

黑白摄影、自然光、大段长镜头、极简对白,构成了《冬去冬又来》的影像基础。

影片开头,是一个17分钟的长镜头。

摄影机跟随着片中人物从屋内到屋外,再回到屋内,最后又回到屋外,完成了一个十分漂亮的镜头调度。

在这17分钟时间里,片中角色几乎全部登场,每个角色的性格和人物关系通过极简的影像传递给观众:

乾老四是中国封建家庭的父权代表,女性在他眼里只是生育机器,老大不行,老二上,给祖宗传递香火才是首要任务,老三被日本人抓走之前,他首先考虑的不是儿子的安慰,而是一直追问和大嫂的事儿“成没成?

”老大在乾老四的口述中被认为“不行”,片中直接也剥夺了说话的权利,被日本人打死都没一句台词;老二性格“倔强”,有着强烈的传统伦理观,被乾老四逼着续香火,果断拒绝,“那可是我大嫂,这事儿,我不干”;老三性格“懦弱”,不想离开家,在爹面前哭着说害怕,和大嫂续“香火”时,一声枪响就瘫在地上了;而金鸡奖影后、华表奖最佳女主角颜丙燕,饰演的女主角坤儿,在片中作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不仅遭受战争摧残,还受到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压抑,她在片中完美诠释了表演上的极简主义,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只靠表情、眼神与肢体语言推动情节,于无声中打动观众。

一位画家说过:“你留在画布上的东西越多,留给观众的东西就越少”。

导演邢健深谙此道,极简叙事,画面之外的内容留给观众去思考。

作为近年来业内备受瞩目的新锐导演,邢健导演凭借处女作《冬》一战惊人,揽下第39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成为该电影节诞生至今继陈凯歌、张艺谋等之后第七位获奖的中国导演,也是至今第一位以处女作入围主竞赛并获奖的电影导演。

作为导演“冬”主题系列的又一新作,《冬去冬又来》无论是在故事叙事还是主题表达上更加成熟完整,逐渐形成自己的作者风格。

抗日战争末期的东北农村,被日本占领的伪满洲国,再加上东北冰天雪地的凛冽天气,就注定这是一个深沉压抑的故事。

不过,影片没有展开那种家国仇恨式的宏大叙事,而是从一个家庭的命运变故去讲述那段历史,战争背景下,一个家庭为了延续香火,不仅要和日本人斗智斗勇,还要和自己的同胞相互“欺骗”,这就让故事多了几分黑色幽默的荒诞味道。

为了不让日本人抓去当壮丁,老三藏在地窖里,和坤儿续下了香火,乾老四找来老先生的傻儿子背锅,没想到“傻子”不傻,都是为了活命。

片中角色的名字很有讲究,高强饰演的乾老四,与颜丙燕饰演的弃婴坤儿,构成一个“乾坤”关系,也就是天与地。

虽然影片是通过一个女性、一个家庭的故事进行讲述,但重点不在于像观众传递女性命运、女性觉醒或是家庭兴衰,而是要展现一个时代留在土地上的印记,同时探讨生存、天与地的概念,通过一个家庭的命运展现一个时代的故事.

 4 ) 忧患生生,安乐致死

看这部电影纯属偶然,打开淘票票时弹出一张十五元代金券,于是花九块钱一票包场。

这部电影就是日据东北时期一个农户家的故事,没有撕心裂肺哭天喊地,只有麻木与沉默,观看时有那种大雪积压下的喘不过气来和寒冷。

长期以来虽说非常看不上国人的繁殖欲,但也知道客观来说, 无论人类社会还是微生物群,繁殖都是第一驱动力;“延续”是一切“文明”的基础。

对延续血脉“香火”之说, 有人嘲讽“你家是有一个王位要继承吗”,其实“王位”算什么,是有几亿年的历史要传承。

现代社会的最可爱之处是包容与柔韧性,你可以不生不育,也可以多生多育,就像“无论选择结婚还是不结婚, 最终都会后悔的”一样,无论选择生育还是不生育, 都会有得有失。

我感激祖辈的生生不止,让我跨越百万千万年的时光来到这世界,我也感激社会大多数人对孩子的热爱,让我未来应该大机率有退休金可领。

既然生生不息是人类的宿命, 那么就努力让活着的甜多一些,苦少一些。

要做到这点,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曾被如猪狗一般对待,被强奸被蹂躏被屠杀的历史。

忘记历史, 必然重蹈覆辙。

我们没有权力忘记, 更没有资格代替祖辈原谅。

建国七十年,那段历史都还在百年里, 居然就有人已经忘记:

南京师大南京!

曾经发生大屠杀的城市!

师范大学,培养教师的地方!

一叶知秋,以小见大。

如此以往,历史还会重演,屠戮会继续发生在我们的后人身上!

愿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希望这样的电影,一年至少要有一部!

让孩子们知道, 曾经, 中国人连大米都不配吃不能吃!

我们的祖辈曾经活得如同牲畜。

这不是宣扬仇恨,这是记住历史,这是为了长久的和平!

 5 ) 看完很想说点什么

今天有幸在映后见面会上跟导演交流了。

开始不太明白他到底写什么,花了那么长的篇幅讲怀孕,结果....只是我喜欢他后来说的那句话,世界哪有那么多的温暖。

不喜欢那个结尾,在那么多的伤害和伤痛之下,为什么要体现一种母爱?

也许我对这个历史背景不太清楚,他又想表达的东西太多,这应该是一部好片子,在一些手法上符号的语言,摄影的镜头,还需要更多细细的解读。

 6 ) 值得回味

新锐导演邢健继《冬》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全片采用了黑白影像,直接奠定了这部电影悲凉的基调,女主人公坤儿从头至尾没有一句台词,但通过颜丙燕老师教科书式的演技,把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下面对“延续香火”传统观念的压迫毫无能力反抗,只能艰难喘息的女性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谱写出一首凛冽的女性悲歌,值得回味。

 7 ) 一种传统的,纯粹的,电影的东西,还存在着。

这个时代敢这样去拍电影,我觉得很需要勇气,因为这个时代的观众是有史以来最没有耐心的观众。

剧本被打磨得非常简单,一个特殊抗日时期一个小家庭在特殊背景下生存和命运,这个背景下“传宗接代”所担负的不仅仅是它所承载的一种生育执念,更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艰难的生存一种凝聚,为什么在这个背景下要强调这种传宗接代,因为在它之下引出了一个家庭,一个父辈,三个子辈,一个童养媳。

从父辈执念,到执念成真,再到执念破灭,我们看到那个时代人民的生存与命运,而善良的“坤儿”更是传统人格的一种纯粹代表,她只是生存,善良的生存,也在公公传宗接代执念下付出着,又破灭于她对日军的援手。

颜丙燕的表演没令我失望,国内目前比较好的演员其实都在收着演,很有分寸的演,这种演法对电影没有任何僭越,难得。

镜头和电影最终成像感也很接近电影的纯粹感,演员被非常克制的限制在电影框架里,导演也很有定力。

从大众角度,或许会觉得故事过于简单,但电影可以这样简单,不是每一部电影都得同样的套路轮回一遍,那是拍给被主流晃花了眼睛的观众。

我可以预料主流市场会如何诋毁这类电影,但在我看来这是为数不多国内还知道电影该是怎样的人拍出来的东西,它是可贵的。

当然,它受限于制作成本,无法极其完美的将它更深入的拍。

你在这个时代还能看到电影里头一种纯粹的善良吗?

其实已经看不到了,这部电影里还保留着这种最质朴,传统的,坚守着的善良。

 8 ) 何时冬去春又来

一开始会有点不知所云,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所有人物都依次或者同时亮相,信息量很大细节很多但是节奏有点慢,但是从老二回来开始,整个故事开始活起来了,有了冲突,对于坤的遭遇也开始有情感上的共鸣。

故事很简单,但是立意很深:女性的话语权。

女主角坤在这部电影里面没有一句台词,本来以为她是哑巴,但是经过导演解读,发现她只是没有说话的机会,感觉这里没有处理好。

颜丙燕演技很自然,很喜欢。

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坤抓住老二的胳膊求救想跟着一起走,但老二还是自己走了,留下了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也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对于选择逃避的人,还是要给予尊重,毕竟他没有随波逐流,只是选择了不去面对。

 9 ) 个人年度观影国产惊喜之作。

1944老东北伪满区,黑白片,又是日本兵又有翻译,无法控制的去往《鬼子来了》想,剧情更接近老流氓柯俊雄强迫舒淇拍的《浴女》,开片一个二十分钟手持跟拍长镜头让我就很喜欢,老演员高强的五官总觉得和史泰龙很像,又有喜欢的颜丙燕(化妆很细致,连脸上的皴都做了)。

颜丙燕演的真好,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全靠眼神,表情,肢体动作表达去刻画一个北方农村妇女愚昧憨直善良又怯懦的形象,压着演,让你几乎完全忽略她这个女一的存在,但你细思考后又觉得这个角色的控诉性是那么的强,将女性受到的压迫表达尽了。

配乐用笛子和二胡分别演奏北方儿谣《月儿明,风儿静》但演奏的如此的悲凉绝望。

个人今年观影很喜欢的一部,当下还有如此认真制作电影的国人让人尊敬。

庆幸北影节,上影节都错过的这部2019的片总算在院线补上了。

要说不足,结尾用开拓团队长的女儿有点生硬,抄《辛德勒》的红围巾也不太高明。

 10 ) 《冬去冬又来》:在日俄之间生生不息求生存的东北

这个冬天过去了,下一个冬天还会远吗?

一年又一年,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四五年,东北沦陷区的老百姓足足有十四个冬天,需要在冰冷的冬天,在风雪交加的冷寂里,忍饿、煎熬、受活、抗争。

日本人被赶走了,冬天就没有了吗?

未必!

邢健导演的《冬去冬又来》,以非常特殊的视角,对准东北一家人和他们悲催的生活,讲述伪满洲国时期最为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如何在沦陷区坚韧、寂寞而抵死的存在。

活下去,就是他们最高的生存理念、唯一的目标。

他们是文盲,他们是草民,他们是种子。

在冬天和冬天的循环中,他们寻找着一点点生机。

他们是没有组织起来的人民,他们是没有纪律的老百姓,他们的思想只有素朴而执着的生育,等待他们的,是必然的历史命运,也有偶然的个人际遇。

他们活下去,就有机会看到春去春又来。

居左居中换一张图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这个家,残破不全,柴门破屋。

家长名为乾老四,乾在八卦中代表“天”,又有健进的意思,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女主角是颜丙燕饰演的哑巴“坤”,坤在八卦中代表“地”,又是阴柔的意思,当然是母亲的象征和实质,我们完全可以看做是东北乃至于中国,她的失语既可以是本身的也可以说是一种修辞格。

坤儿被乾老四收养,成为家庭中的一员。

乾老四念念不忘的是要传宗接代,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越是在殖民地时代,越是要有生生不息的历史任务。

归根结底,只有一代代的新人延续,才能有新的可能。

居左居中换一张图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乾老四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老三。

老大和坤儿有一定的情感,但是在外信讯全无,走之前坤儿送给他围巾。

老二参加了抗联,不想成为老父亲布局传宗接代的工具人。

老三被抓壮丁后又逃回来,藏在窑子里,也带回老大死亡的信息和围巾,并且成功的让坤儿怀上了孩子。

黑土地上的这些人,无论话根本没有,还是絮叨一些、神经一点,装傻、充楞,总是在冷光和寒雪的缝隙中,在伪满警察、日本鬼子和缺乏粮食的困顿中,并非那么苟且的活着,在扭曲的现实世界中,他们的不服从以“哑”、“傻”、“装”、“懵”、“呆”等人生态势的表征,扎根在那里。

居左居中换一张图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他们的家乡,就在那里。

让我们再回到题目中的冬天,首先是日本,然后是苏联。

这绝对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的历史记忆,日本人、俄罗斯(苏联)人对于东北有着极其饥饿的、阴鸷的、绝对的贪欲野望,在大约五六十年的时间里,他们通过种种不同的方式,对东北进行占领、侵蚀。

坤儿是孤儿,《冬去冬又来》的结尾,坤儿又将围巾给了门外一个孤儿,也许她也会收留这个孩子。

东北,其实就好像这样的孩子。

19世纪末期才对关内人开放,闯关东的同时,也就是日俄争夺东北的同时。

这是东北人的痛史,直到1950年代,新中国才完全收回苏联在东北的特殊利益,感谢毛主席和他的伙伴们,感谢志愿军在朝鲜半岛上的伟大胜利。

从伪满洲国时代的被殖民,到共和国长子,东北从冬天到春天,乾、坤都迎来了新的未来。

冬去冬又来》:在日俄之间生生不息求生存的东北这个冬天过去了,下一个冬天还会远吗?

一年又一年,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四五年,东北沦陷区的老百姓足足有十四个冬天,需要在冰冷的冬天,在风雪交加的冷寂里,忍饿、煎熬、受活、抗争。

日本人被赶走了,冬天就没有了吗?

未必!

邢健导演的《冬去冬又来》,以非常特殊的视角,对准东北一家人和他们悲催的生活,讲述伪满洲国时期最为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如何在沦陷区坚韧、寂寞而抵死的存在。

活下去,就是他们最高的生存理念、唯一的目标。

他们是文盲,他们是草民,他们是种子。

在冬天和冬天的循环中,他们寻找着一点点生机。

他们是没有组织起来的人民,他们是没有纪律的老百姓,他们的思想只有素朴而执着的生育,等待他们的,是必然的历史命运,也有偶然的个人际遇。

他们活下去,就有机会看到春去春又来。

这个家,残破不全,柴门破屋。

家长名为乾老四,乾在八卦中代表“天”,又有健进的意思,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女主角是颜丙燕饰演的哑巴“坤”,坤在八卦中代表“地”,又是阴柔的意思,当然是母亲的象征和实质,我们完全可以看做是东北乃至于中国,她的失语既可以是本身的也可以说是一种修辞格。

坤儿被乾老四收养,成为家庭中的一员。

乾老四念念不忘的是要传宗接代,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越是在殖民地时代,越是要有生生不息的历史任务。

归根结底,只有一代代的新人延续,才能有新的可能。

乾老四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老三。

老大和坤儿有一定的情感,但是在外信讯全无,走之前坤儿送给他围巾。

老二参加了抗联,不想成为老父亲布局传宗接代的工具人。

老三被抓壮丁后又逃回来,藏在窑子里,也带回老大死亡的信息和围巾,并且成功的让坤儿怀上了孩子。

黑土地上的这些人,无论话根本没有,还是絮叨一些、神经一点,装傻、充楞,总是在冷光和寒雪的缝隙中,在伪满警察、日本鬼子和缺乏粮食的困顿中,并非那么苟且的活着,在扭曲的现实世界中,他们的不服从以“哑”、“傻”、“装”、“懵”、“呆”等人生态势的表征,扎根在那里。

他们的家乡,就在那里。

让我们再回到题目中的冬天,首先是日本,然后是苏联。

这绝对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的历史记忆,日本人、俄罗斯(苏联)人对于东北有着极其饥饿的、阴鸷的、绝对的贪欲野望,在大约五六十年的时间里,他们通过种种不同的方式,对东北进行占领、侵蚀。

坤儿是孤儿,《冬去冬又来》的结尾,坤儿又将围巾给了门外一个孤儿,也许她也会收留这个孩子。

东北,其实就好像这样的孩子。

19世纪末期才对关内人开放,闯关东的同时,也就是日俄争夺东北的同时。

这是东北人的痛史,直到1950年代,新中国才完全收回苏联在东北的特殊利益,感谢志愿军在朝鲜半岛上的伟大胜利。

从伪满洲国时代的被殖民,到共和国长子,东北从冬天到春天,乾、坤都迎来了新的未来。

《冬去冬又来》短评

在今天看到这样一部电影

10分钟前
  • BK
  • 推荐

没大意思

13分钟前
  • 还行

女性失语即没有台词,有些过于刻意形式化。当时的医疗条件已经孕后期了孩子死妈妈还能活也很戏剧了。知道这是《冬》的前传我有点无法接受,那么有灵的老爷子原来是这样的人!#香港电影节2019#

18分钟前
  • 确不
  • 还行

电影聚焦在抗日背景下农村一家人的生活,很棒的选题。黑白片的运用加深了人物对生活的无力感。影片对话很少,尤其是坤儿几乎没有台词,就仿若她的命运一样,没有自我的选择,只有无奈和逆来顺受。

19分钟前
  • 桃子哈
  • 推荐

颜丙燕加一星

22分钟前
  • 大哲电影世界
  • 还行

看得不习惯,一切都很慢

25分钟前
  • 王净
  • 较差

导演以平衡中立的叙事史观,回望日本占领满洲的历史背景。借助大量北方生活细节的堆叠,实则刻画了一出愚昧腐化扭曲下的时代悲剧,拿捏住了北方气质与女性失语。泾渭分明的黑白画面、荒诞台词中的黑色幽默,赋予讽刺以强烈的形式感。女主坤儿在颠沛生活支配下的失语,更是一代女性意识、女性地位桎梏的写照。一直以来,乡土伤痛这一类历史题材影片,总是拍大时代与共同苦难,更容易博得共鸣。难得的是,这次导演选择了这其中愚昧至此的一户农家,却说出了一个时代下女性乃至这片土地所共历的一场场冬去冬又来。

26分钟前
  • 窈七
  • 还行

2021年12月6日观看。总体还可以,音效有点差,个别地方有些做作。

29分钟前
  • 冲击力
  • 还行

电影拍的还可以,但不是我喜欢的

32分钟前
  • 荷叶
  • 较差

豆瓣的评分严重的低了,起码要达到8分以上。

33分钟前
  • 忆时光的天际
  • 推荐

老四头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家有/绝后啦”,女性的唯一生存价值就是生育,用此来展现战争时代。坤儿的生理失语即是权力上的失语,有了黑白色调还是能看出摄影上的粗糙。

35分钟前
  • 后自愈
  • 还行

为了香火延续几乎无所不用其极的谋算,不用放在四十年代也不过时。但加上抗日与东北元素,黑白苍茫下就有了一点秘密破壳而出的荒诞。大难临头,总有新鲜法子趋吉避凶,这小格局里话风凉,奈何中段发力,后段乏力。三儿非要勒死坤儿的动机勉强接受,又想不通爷女俩对中村的某种善意。不过,还是可以冲着颜丙燕买张票,希望能有更多好剧本找她。

37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视听语言近乎默片。

41分钟前
  • 樊小烦
  • 较差

这个电影很特别,因为据说删减后来的四场关于苏联人占领东北的戏,其实目前的成片仅仅是创作中的一半分量,标题「冬又来」的部分没有呈现。除了开场几分钟的长镜头和辛苦的雪景,电影在导演那里成了一件简单的事了——表演潦草、情节缺失——靠着映后谈去说自己的创作理念。这不是鬼子来了、这不是活着、这不是辛德勒的名单,但优秀电影和文学作品的启迪是显然对主创有潜移默化作用的,这点观众看在眼里,主创自己未必承认。2019年4月SCFF观影

43分钟前
  • {莫热}
  • 还行

历史是人写的,有的人选择让我们忘却一些、天真一些,有的人则选择让我们记得一些、复杂一些。

47分钟前
  • 推荐

导演很好笑 害怕新加坡观众看不懂于是Q&A像倒豆子一样把准备好的以前观众问过的问题和回答都说了一遍 对于黑白摄影和电影里男人们的故事我没什么感触 坤儿这个角色倒是特别有意思 从小没有话语权 在这个家里其实也没受什么照顾 但对每个人都是一等一的好 就算被离婚 被随便交配给三弟 被暗杀 被许配给傻子 也还是会真心为去世的前夫哭泣 每天到地窖照顾三弟 女人的韧性啊~这个角度拍的还是很好

51分钟前
  • ys
  • 推荐

形式大于内容,且形式不出彩。

56分钟前
  • 王NO宏
  • 较差

一部立意大胆、影像独特的文艺片,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人们却一门心思的想着传承香火、传宗接代,影片中的女主始终没有逃脱出沦为生育工具的宿命。影片略有一些姜文《鬼子来了》的痕迹,但可惜也只能点到为止。导演在影像上花了心思,并没有给女主过多的正面特写,反而很多戏份中女主都藏在了黑影之下,即便如此,颜丙燕依然为观众贡献了精湛的“零台词”演技,没有特写、没有语言,“坤儿”这个角色反倒塑造的十分立体,的确厉害。贯穿整部电影的红色围脖成为了片中唯一的彩色影像,也算是导演的小心思。整体是一部很有想法的独立电影,应该支持。

60分钟前
  • 守得云开见月明
  • 力荐

我们的大荧幕上应该多看见这种电影~

1小时前
  • Di-Dar李
  • 推荐

排片太少,第一次看晚场。一切都太熟悉了,反而不知道说些啥好。会想起《囚》母亲安慰儿子的片段,一个家精神和意志兜底的往往都是女性。

1小时前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