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的片子。
时间跨度很大,个人认为是进来少有的国产的而且还让我没有快进的片子,呵呵。
情节其实很简单,不紧不慢的,讲述一个好老师的一辈子。
某些细节还是蛮感人的,不知道讲述文革的片子现在是否可以公映,这个应该可以,描述还不算很夸张的那种。
推荐各位有时间,而且喜欢温情片子的看。
其实一开始看觉得挺无聊一个片,于是一边和朋友在QQ上聊天一边看两眼,可是,最后看到老年的梁家辉和秦海路坐在自家的小院里,梁为这个陪伴了他一生,等待了一生的女人拉起手风琴的时候,不禁落泪了,镜头慢慢拉远,说不出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平凡的一生,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平凡的一生,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平凡打动了我在我们还活着,还年轻的时间里,学会爱,爱生活,爱身边的人不要在生活的最后一个画面里留下一片空白
最近看完寒战2后,连续感受颇多,连续煲了梁家辉的好几部经典剧,从寒战到,东成西就,黑金,黑社会,黑玫瑰,监狱风云,英雄本色3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这部-我的教师生涯。
观影完好几天,那个教师的身影一直未能在我脑海中散去。
默默地教书,一代接一代,他固执,也热爱自己的学生和事业,为此奉献一生到底。
我惊叹于一个香港人,可以如此毫无违和地饰演大陆人,还是文革时期的大陆人。
无论是剧中的回眸,骑自行车,上课,做筲箕,开拖拉机时,都感觉这就是剧中的文革时期的老师。
哪怕是张国荣的陈蝶衣,都能看出剧里的鹤立鸡群。
我被迷得不要不要的,我完全能理解剧中的周老师为什么只喜欢他,非他不嫁!
剧中的后面,讲述了他教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他们分布不同阶层,为了学生,反而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和家庭。
到最后,老伴去世,他回到了他做教师的最开始的地方,拍下了一张无人的合照。
我哭得不能自已。
平心而论,这部剧真心一般,导演功底略显生涩,文艺片构图不够美,纪录片剧本不够记实,剪辑太生涩。
可是梁家辉的演技真的太圆滑了,把这部剧润色的非常棒。
那种兢兢业业,一生为事业的形象刻画真的太好了,我能感受到梁家辉为了这个角色所下的功夫。
大年龄段的跨度是非常难演绎的,不仅仅是从外形上,更是气质和微动作上是非常难做到的,巩俐和陈道明的归来都会有一些细节上的错误,但是梁家辉的这位老教师,则近乎完美。
从30岁到70多岁不同年龄段的演绎,所有的动态,渐渐佝偻的身形,再变得要拄着拐杖走路,这些小动作的细节真的把握地非常到位,让我觉得,台词不是本人的这点有些遗憾,可是他动作联合台词,我觉得还算流畅,最最重要,已被演技迷晕,台词无视之。
而他的内心独白,让我一直跟随者他的内心而下,在看着他在剧中慢慢变老,过往的亲友渐渐失去了联系,我泪流满面。
反之秦海璐的演技就真的差很多,一开始的周敏老师小姑娘,喜欢上外国回来的老师,那种少女怦然心动又很固执的模样是非常到位的,可是到了两人结婚,年龄逐渐变大时候,秦海璐的演技就HOLD不住了,只是五感妆面到位了,但是声音,细微动作,手的妆没到。
特别是在梁家辉面前,明显感觉到两人之间的差距。
并非捧高踩低,认真看就会发现两人对手戏的时候,镜头一直会拍到秦海璐的手,一看就觉得这是个姑娘家的手,而且没有行动没有老人家的迟钝,这是不合理的。
但是梁家辉的老年形态,就有这个细节。
非常遗憾他没有凭这部戏拿到奖项,我觉得热评第一的人说的很不错,梁家辉非常的生不逢时,因为他没有遇到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叫好时,电影不叫座;叫座时,电影不叫好;叫好又叫座时,没拿奖!
一开始我替他可惜,渐渐地发现,他的初心没变,我看电影的也不是为了他拿奖啊,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还是爱他呀!
不理他的演技好到怎样...我欣赏的是故事中人物的形像..我也想过这样的人生..但我没那种意志..
电影中的几个美妙的镜头以及精致的结尾,着实令人惊喜不已。
尤其是结尾,小兰戛然而止的来信以及新相机前的那个空镜头,令人玩味的同时,将电影的艺术水准拉升了不少。
记得几年前在看关锦鹏的《长恨歌》的时候,就已被梁家辉的演技彻底折服,而本片更是证明了梁在表演艺术上的惊人才能。
正像电影《长恨歌》那样,与梁演对手戏的女主角其实多少有些不幸,在梁的耀眼光芒下,再看到她们实在太难。
表现的如此自然,虽然是配音,但是影片中毫无违和感。
学校里的几个演员,梁家辉感觉比土生大陆演员更显自然。
喜欢这样的电影,平凡平淡到闪闪发光,一生如此,谁都如此,不管是经过风雨还是平凡之路,都是满满的几十年时光,没有感觉虚度年华,也没有感到碌碌无为,只要认真对待,每一刻都是生命的高光时刻!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传统,平淡,但时代更迭快,剧情变化不慢,跨度是可以做成一部电视剧的体量,所体现的教师精神立意很高,细腻感人,是现实里极为少见,举凡天下教师只要皆有此心,都可以负得起所有关乎园丁之赞誉虽然有几处是故作情深义重的意思,老师的演绎水准却把持的很到位,朴素也很有人情味,任凭环境覆雨翻云,他帮助学生的真心诚意依然如是最后给妻子拉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一叠寄出后查无此人的信,回到月亮湾,摆弄数码相机留下的无人照片,山涧,石子,清泉,风云数十载,什么都没有留下,什么都没有改变,甚至连一张照片也没有融进人生海海,自始至终,明明灭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孤独,无他人可以真正理解
一個人的一生,關于記憶,關于失去,關于得到。
如同繁花似錦的春天,在轉身的時候已然物是人非。
如果。
60年代的最后一個人死去,這些光和影是否就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如同現在時常能在電視上看到的歷史肥皂劇,被揣測被誤解被修改的面目全非。
我們上上一代的故事。
驚嘆所有的道具和細節,如此的感動人心。
陳舊的學校,老式的家具,泛黃的陽光,大字報,墻上寫著毛主席萬歲之類的標語,屬于那個年代的音樂,盲目但似乎永遠精力旺盛的人們。
她們穿干凈的舊棉布衣服和襪子,在河邊和草木間行走;唱激昂的革命歌曲,忍受命運或盲目激烈;可以花一輩子的時間固執地要修好一架難以挽回的舊式手風琴;可以從二十歲到六十歲,和一個故人始終保持書信的聯系;騎著三角架的自行車去學校,直到退休;照顧孩子,待人溫和;本性善良,一生生活自律。
那是那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安靜和激烈,敢于付出,忠于自己的一生。
我的父親總是用可憐的眼神對我說,那個年代是路不舍遺的年代,而你們什么都沒有。
我們的父輩,即使只是60年代出生的孩子,對那個年代的記憶亦是鮮活的如同生命中的太陽。
一部穿越了六十到九十年代的電影。
即使是80年代的孩子的也能看見的記憶,足以觸動。
一個叫陳玉的普通人的一生。
沒有大的波瀾起伏,沒有大的事業成就,只是這樣默默地生活著,從他的20歲走到60歲,在同一個地方,安靜看身邊的人或長大,或離開,或再也不回來。
他始終一個人站在那里,劇終人散。
待到回首時,看著鏡頭里面白發染鬢,佝僂著走路的老人,突然已是物是人非,黯然傷神。
60年代的人和70年代的人始終是不同。
看見孩子獨自一人站在月臺上的消瘦背影,歲月的鞭子已經狠狠抽打在人的身上。
觀念上的沖擊,再次披上歲月的外衣粉墨登場。
即使是身在其中,人也只能是個旁觀者。
所以,80年代和60年代呢。
90年代和60年代呢。
這個曾經年輕的人,就這樣被碾著,固執地用自己的生活態度,走向了蒼老。
是每一個老一輩的人都能選擇的方式。
梁家輝不再是那個站在湄公河船上,穿著西服的年輕中國男人。
看見鏡頭前,由于拉皮而顯得僵硬的臉,心里抽痛。
然而,始終是演技。
始終是臺詞。
這一切能讓那些遺憾顯得稍微不太重要。
秦海璐的年輕在我看來,就是天生的演技了。
如果,一但劇情步入老年,弊端也在暴露。
年輕著的蒼老,你能接受嗎。
所以,索性不看他們的臉。
就這樣看著他們在醫院黑色甬道里,互相攙扶著蹣跚遠去的背影,就已經十分滿足。
1.电影情节跨度很大,有些地方没有交待清楚就跳过去了.2.梁家辉的演技不得不承认. 很真实. 3.秦海璐在这里面的表演让我对她的演技有了些许改观.4.剧中陈老师去找那家工厂的时候遭遇到老太太的那一幕太恶俗了....5.在南溪小学合唱团汇演的时候, 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声音响起的时候,我竟然哭了....6.结尾很精彩!虽然那是个意外,但还是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人去楼空". 我能想象把两张照片放在一起对比时的悲伤.
老师推荐让我们看的。
像接受任务一样,欣赏了,看过了。
挺有感觉的,还是音乐第一感人,那首《让我们荡起双桨》,贯穿始终。
还有女生哼唱,忧伤的意境。
然后是很有味道的摄像,画面不像那个年代拍出来的,现在某些烂电影的画面还不及这个呢。
一辈子的老师,太直,太耿直,太正直。
也许现在还没有人能做到吧。
没有太多的华丽,没有狗血的剧情,没有浩浩荡荡的悲痛。
对于爱情,那个小兰,只是一直在讲述着那种距离和人生的际遇问题。
那就是真实的人生。
对于友情,没有过多的体现,那个年代,自己对自己的吧。。。
对于亲情,他是一个好父亲吗?没有像电视剧中常见的严父,但是很有本事,儿子也很争气,最后父子和好,一个已过的辉煌,一个正在进行的辉煌。
小兰的父亲和小兰,最后的查无此人。
隐隐的哀伤。
片尾,陈玉还是那句“周敏,你怎么了”相敬如宾,没有太多的争吵,平平淡淡,相过了一生。
对于老师,这个最最重要的话题,听百度说当时编剧是看了一篇报告文学才关注的,我想,编剧在里面做了不少隐晦,但是侧重的东西,很感人,很真实。
我一直相信身边有这样的人,虽然做不到如此,但是也曾在或年少或轻狂的岁月里,在命运安排的岗位上不安于现状,默默的改变着,付出着,奉献着。
最后的学生,好几代的学生,回忆起过去,大家都是既尴尬又伤感呢。
总之,又一次感觉,教师很伟大,它不像医生那样的救死扶伤,直接架在了很高的架子上;教师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伟大的权利,看你怎样取舍了。
真真正正的灵魂的工程师。
那就这样吧,做个好教师。
嘿哈。
像爸爸妈妈一样,继承这种职业吧,也不错。
平平淡淡,但,很幸福。
政工需要。。。
梁家辉演啥像啥 真的服结尾真漂亮
1198---不痛不痒---2013.08.31
影片的结尾“相机最后记录下的画面里空无一人”处理的很妙,留下了意味深长的感觉。
很想知道还有什么角色是梁家辉演不了的!
配音实在太出戏。
很朴实 很亲切
梁家辉和秦海璐的表演也电影增色不少。
庆幸拥有那些年代。
影帝!!!!!!
闷
有点愤怒,从60年代到现在,一直都会有老师找学生上课的情节,一直都极端忽视音乐等艺术方面的教育等等。我们的教育是没希望的!!!
梁家辉演绎教师。秦海璐接地气。
平淡泛味
国家不能亏待教师,教师也应该尽职尽责
梁家辉的演技真牛。秦海璐的老年妆挺假。
这是梁家辉同志演过的最沉闷的片子
还是佩服梁家辉啊,不愧是影帝级别的,在这样一部片子里都能把握的很好...牛,真牛
从八十年代穿越而来的电影
天的那一边 貌似更感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