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这剧的一个开头秒到,千寻万找,好不容易才看到。
(云图TV-江苏综艺-回放)给了五星,毕竟在满屏古偶的时候,还有人愿意正儿八经的拍这样质量的一部剧,给了看的人一点儿希望,也希望这五星能给拍的人一点儿希望。
作为一个武侠迷,先给剧组的武术指导一百分,一招一式将力与意调和的恰到好处,真正构出了“意境”。
这部剧的情节处理稍显拖沓,节奏便有些缓慢,不过真正让我觉得赞的是这剧的人物塑造,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念,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欲。
看了一半,最初给我影响最深刻的既不是程闻道、高建雄,也不是李蓁蓁,而是杨秀。
我不知道剧本原先是想将他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在我心中,他是一个“酸秀才”的典型代表,嘴里大喊口号,却既无能力也无谋略,一心“死谏”,自己没死成,连累了一大波无辜者受累,关键时刻还要靠人来救。
他硬劝李王爷上书,结果荣顺王府一夕而败,李蓁蓁被充为官妓的时候,他还要劝郡主不要妄自轻贱,这样一个迂腐的书生,简直让人想拿刀砍了他。
可他就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书生的一个代表而已,仅仅前几集,就将这样一个酸腐儒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碍于时代,我不能说杨秀错,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从小读的圣贤书就是要让他成为这样一个人,他为了他的“仁义道德”不回头的这种坚持,正是高建雄所缺少的,只不过杨秀身上这种卫“道”精神太厚重了,于是便成了一种枷锁。
枷锁之下之下的他,有一部分,已脱离了常人,他刻板的守护着他的道,无论方法,无论过程,无论有没有用,无论牵连多少人,只要需要卫道,他便一定卫道。
可是他究竟护住了什么,所谓“仁”,前有李王爷,后有一大批替他而死的书生;所谓“义”,李王爷的爱女李郡主,他保护好了吗,他完成嘱托了吗,他只是在郡主要被充为官妓时劝郡主不要轻贱自己;所谓“道”,按他的话说,是“靖国难,清君侧”,一半都没完成,只是使所有人的处境都更加糟糕。
杨秀的执念是“道”,是圣贤书教他求的道。
若按本质来说,他只是护住了道的虚体。
高建雄,一开始我看的不甚清楚,看着他两头为难,甚至有些可怜他。
可越往后走,越觉得他不可怜,从一开始他就选好了自己的路,过程中不乏明德这只老狐狸的引导,但是实质上这条路还是他自己选的,一句鸡汤有说,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高建雄就是这碗鸡汤的忠实执行者,什么为了家族,为了父亲迫不得已,都是妄语,他是想要向上爬的,他不满自己的低阶军人身份,他也喜欢功名利禄。
他所谓的兄弟义气,是不能冲撞他的前程的,明德说重情义的人难成大事,他不该太重义气,所以后来即便分明是明德逼死了他爹,他也下意识的要将罪责放到程闻道身上,在这一桩罪过里,程闻道不算无辜,可却还不及死去的高父罪大。
高建雄之所以将这一桩罪悉数附在程闻道身上,不过为了减下负担,不必再背负着兄弟义气,不必再背负着背信弃义的骂名,甚至还能正大光明的捕杀程闻道,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所以他不恨明德,不恨自己,只恨程闻道。
梅姑姑说,一个男人获得成功是为了获得女人(记不清原话,现代的我持反对意见,不过这句话在当时却十分贴切现实),高建雄获得成功是为了获得李蓁蓁。
纵使剧集一开始说明他对李蓁蓁喜欢,但并无非分之想,这要看怎么定义非分之想了,阴谋论者的我甚至认为,从一开始,他的潜意识里就是为了获得李蓁蓁而选择接下来的路的。
在赢得李蓁蓁这条路上,他始终在为自己创造机会,李蓁蓁,是他的真苦,兄弟义气,是他的假念。
但无论真情还是假意,他这个人至少知道怎么得到自己想要的,这一点上要比杨秀好得多。
朝闻道,夕死可矣!
剧集过了一半,程闻道究竟会闻什么样的道,我不甚明了。
我始终只记得他的恨与他的无能为力,他对于恨的执念与杨秀对于道的执念十分相似,在我看来,杨秀的道虚妄,在佛家看来,程闻道的恨虚妄。
我不解禅,不知道佛如何界定真实与虚妄。
在我看来,恨便是恨,如果程闻道的恨是执念,那么败火师父劝程闻道放弃恨不也是一种执念,这样岂不全盘推翻,大家谁也无法管着谁,谁也不该说服谁,因为一旦坚持一个东西,便是执念。
在程闻道身上,就显出剧情的拖沓,前期人物塑造都已定型,后期张力就有些不够,不知道接下来的剧情怎样。
另外一些人物的塑造,也都各有特色,明德老奸巨猾,为了将高建雄拉到自己的队伍,手段也是一套一套的;李蓁蓁在年轻的几个人中间是个难得的清醒人;败火师父武功到底高到什么程度(好奇);明德身边那个河南口音看起来很萌额,还有三只河南口音小和尚也萌萌哒,笑点承包。
另,程闻道他爹死之前让明德千万不要杀程闻道,从这儿开始,我就在怀疑明德和程闻道的关系了,貌似梅姑姑一出现,果然证实了我的猜想。
最后,说几个我觉得欠妥的地方吧!
李王爷死之前,李蓁蓁说“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一段话完全没必要啊,即便是不说这一段话,剧情也仍旧可以进行,没必要宣传这价值观。
当然,也许这是时代限制,但即便是要符合时代,也该于剧情有益,于人物塑造有助。
真正的剧情需要,例如杨秀对李蓁蓁说“不要轻贱自己”,这很符合杨秀的酸秀才设定,但是李蓁蓁这一段儿,真的不是必须的,对于人物塑造也没太大的帮助,李蓁蓁愿意陪着父亲,那是出于亲情,愿意追随程闻道,那是出于爱情,并不是出于所谓三从。
以我的浅知陋识,这里完全可以删掉。
演技方面,大家都还在线,唯一觉得不好的,是前期程闻道一直用翻白眼来表现自己的愤怒,虽然古人也有怒到目眦尽裂的这种说法,但是你剧里总这样一副翻白眼的怒,看着心烦。
李蓁蓁最初被送到妓院去的路上,站在马车上与程闻道对视的那一段眼神,可入教材。
(PS:我老是觉得败火师父很适合演坏银,自行补充河南口音)以上所含人物评论,并不是想评定某一个人的好坏,我只是想透过人性去看一些东西,而人性是复杂的,所以不能定义绝对的善恶。
两年多前看到少林问道的8分钟片花,然后惦记了很久,然而看完后,我最喜欢的竟然不是当初片花里让我惊艳的僧将儒中的任何一位,而是明德身边的那个道士梁五。
梁五40多岁的年纪,一身道士的装扮,蓬头散发两撇小胡子,天生长的一副坏人的模样,当然他也的确不是个好人。
独特的口音倒成了他特有的萌点,尤其是他每次“大淫”“大淫”地叫明德的时候。
剧情没有交代梁五的来历,只在他与明德的对话里透露,明德曾经救过他。
明德曾经救了他,于是他愿意一辈子为明德鞍前马后。
他是明德的一只忠犬,明德叫他杀人,他就杀人,让他盯着高建雄,他就盯着高建雄,绝无二话。
明德遇到危险的时候,一定有梁五在身边保护着他。
梁五瞒着明德收了高建雄钱的那次,可能是梁五在剧中唯一的一次不忠。
最后明德死了,在一片狼藉中,是梁五背着明德的尸体默默离开,那个背影让人很伤感。
剧本对梁五的着墨太少,我们只知道他可能来自青岛,毕竟他有着跟黄渤一样的口音,只知道他离开师门很多年再没有回去,可能师傅早已不认他这个徒弟了,只知道他武功高强,武功很杂,各大门派武艺都会一点,除了这些好像也没别的特别的交代了,这个人物的留白太多,不过也无所谓,毕竟他只是一个对剧情几乎没有推动作用的配角。
然而我最喜欢的一点就是,在梁五身上没有任何复杂的反转,他的性格和行为从一而终,他几乎是本剧中最纯粹的一个人了,一只忠犬。
去年年中,认认真真看完过一部42集的电视剧。
因为没能上星,所以能看到的是网络传的非高清资源;因为零宣传,它甚至连一个自己的官微都没有,所以很多人大概都不知道这部综合质量上乘的国产剧;因为很多其他原因,它曾经几度换过片名,甚至导演。
故事发生背景设定在明朝嘉靖年间,一僧一将一儒一女子,乱世浮沉,一个女子,爱着僧、伴着将、敬着儒…悠然,随心,随性,随缘…背起琴,她早已心有四方。
画面、镜头、节奏、剧本、演技……其实很难,也并不想从任何一个影视专业角度去分析这部电视剧到底好在哪儿,想说的只是,它蒸馏出了内心深处一份难言的感动。
被打动过的段落有很多,这里摘出一二:片段一:(此处水墨风格的画面和背景音乐真的很美很美…演员也是用的原声,为深厚的台词功力点赞!
)禅院中一个小和尚在扫地。
小和尚说:“方丈,禅院扫完了。
”方丈说:“不行,再扫。
”小和尚说:“方丈,扫了三遍了,没东西可扫了。
”方丈仍回:“再扫。
”小和尚说:“方丈…”(画面中走来一位上了年纪的师太)师太说:“小和尚,这院子扫不干净吗?
”小和尚有些委屈:“师太,扫了三遍还说不干净。
”“哦。
”师太说着,抓起香炉中的一把灰,纷纷扬扬洒在了地上,“这就干净了。
”“把院子扫干净本身就是执念。
了心,还不谢过师太点播。
”方丈从一旁的禅房中走出。
小和尚说:“多谢师太。
”师太向走出的方丈合掌行礼罢,说:“贫尼有一事相求。
”方丈道:“阿弥陀佛。
”师太说:“贫尼想借贵寺无常院,作为我圆寂之处。
”画面流转,六十年恍然而过,彼时黄花仍年少的两人已成今日的方丈和师太。
方丈画外音:“相识六十余载,终究到了分别之日。
”一声钟声响起…师太画外音:“又到了诵经的时候了,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活在这个世上是快乐的。
我想说的也只有这句话了。
”镜头切过,方丈手中握着的,还是那支少年时的竹蜻蜓,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放飞了它。
片段二:(这一段对话发生在整个故事的后半段。
少女贬身官妓,牌号“十一娘”,少年遁入空门,法号“无想”)李蓁蓁(十一娘):“和尚,都说婊子无情,想想也是对的,因为有情,太疼了。
你知道吗,高建雄对我说过,你心里曾经有过我,而在他心里,我从来没有离开过。
我其实一直都想问你,在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曾经也好,离开也罢,对我来说总是一个交代。
身虽沉浮痴心在,心不在了…心不在了,需要一个理由。
这些话我一直不想说的。
今天见到你,却都又说出来了,其实说就说吧,于我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喜欢就是喜欢,就让我们的缘分,尘封在我们的回忆里吧。
很美,很短,不高兴的时候拿出来尝一尝,总还是有高兴的滋味。
我只是怕时间久了就都淡了。
多保重吧。
”程闻道(无想):“所有回不去的良辰美景都是举世无双的好时光。
程公子的心底里有过你,你一直都在。
花开有时,花落亦有时,过去的已经过去了。
一切已经发生的,都是无论如何一定会发生的,没有任何一片雪花,会因为意外落在错的地方,缘生缘灭皆是因果。
注定要一切改变的,可能只是百年之后,一朵花开的瞬间。
”一个人一生可能会遇到很多『舍不得,放不下,丢不掉』的执念,执念留在心底,最安全。
百年一朵花开之后,再回头,呼儿唤将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部电视剧叫《少林问道》,主演周一围、郭京飞、是安、郭晓婷(很喜欢的一位90后女演员)从《少林少林》、《少林大药局》、《少林涅槃》一路走来,诸多不易,豆瓣目前评分8.6。
2017年7月18日晚7点30分将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首次上星播出。
其中情感、禅意、况味,值得一看,有机会就去感受,去体会吧!
《少林问道》后面比前面妙,前面比后面禅。
前半段自己给自己拆台,后半段情绪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而且被强行灌输了二十年的真善美,和中国式大团圆的我,喜欢后半段。
前半段,因为槽点差点弃剧。
前边的我不想骂了。
后半段,割不断的血脉,忘不了的结拜,成不了的姻缘,舍不了的少林,悟不完的禅。
虽然我不曾知道现实中,经历太多之后,会不会依然情深似海,值得信任,如果我永远都不能经历,我希望经历的人都笑说是。
在我心中,程闻道是孙悟空,是六小龄童版和周星驰版的结合体,败火僧是观世音,少林是天庭,高剑雄是紧箍咒,杨秀是白龙马,李蓁蓁是紫霞仙子。
我还想说,每个人物都有你想掐死他的瞬间,我觉得这是这部剧最成功的地方,最接于生活的地方。
最后,以最应该的方式祝福一下,(不基的角度)愿闻道,轮回六世,一世与生父母生活。
一世与恋人拜堂成亲,喜结连理。
一世与兄弟没有磕绊。
一世与少林以及少林僧人修行。
还有一世盼君之念。
这五世都清净,无纷扰,补足一世的情愿。
愿李蓁蓁和高剑雄有一世的夫妻缘,前世的修缘大概够了吧。
愿明德与沈梅儿有一世的情缘,可能无想已经修得。
愿方丈一直有一个清净的少林。
至于败火,我不知祝些什么,因为他竟是我想到都会心疼的人。
又看了《少林问道》的最后几集……前面不忍心看,太苦。
后面其实更苦,但是总有一种求仁得仁的释怀感,仿佛随着闻道大彻大悟,作为观众也看开了,放下了。
周一围的诸多角色都看过,比如铁林、刘川、梁文秀、丁修、陈峰、苏东等等,但是加起来都不如程闻道和无想给我的震动大。
那是一种出人意料的惊喜,一种细沙识金的欣赏,一种惊为天人的赞叹。
程闻道和无想太好了,尤其是后期到无想之时,我不知道谁成全了谁,总之,程闻道就是程闻道,是独一无二的,是举世无双的。
程闻道 其实,宋丹丹老师说的对,周一围就是那种你忍不住看他的演员,盖不住的光芒四射。
少林这剧,一开始太苦了,干苦,其实很容易看不下去,那时候闻道还是一个富家公子,根本没有经历一点辛酸挫折,思想是幼稚的,手段是简单的,人物也是单薄的。
一开始演员外化太过,我纯属看郭京飞才看的下去,郭京飞也是演技太好了,真的太好了,让人忍不住的赞叹,其实这时候闻道被大哥郭京飞的光芒完全盖住了。
后来,也不知怎地,就完全眼睛里只有闻道了。
闻道闻道,剧名是少林问道,“闻”是被动的,“问”却是主动的,“闻”到“问”,是一个极大的转变。
闻道家境优越,舅舅是高僧大德,突逢劇变,仍有少林得以安身,可以说,闻道不缺佛缘,闻道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是,问道就是疑惑,就是求索了,再往前一步,不如说是“求”道。
闻道的人几多,问道的人也不少,何以闻道成为了无想大师,观海传人?
终究还是要着落在“问”字上。
无想 什么是道?
道有什么用?
道在哪?
怎么得道?
只有问清楚了,才能开始求道。
问道,其实就是在思索,在领悟。
败火是闻道的领路人,是帮他解惑、帮他悟道。
紧握与放下都是畸形,禅,是紧握,也是放下 。
闻道放不下他的灭门之仇,未婚妻入风尘之恨,来回求索,却突然发现真正的仇人居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而他的父亲也不是一开始就是罪大恶极之人,而是被最亲的兄弟背叛,心灰意冷之下性格大变,投靠严党。
这一切仿佛是一个圆,来回的因果。
当日如没有程父的背叛,明德是一个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将军;没有明德的大变,沈梅儿不会想杀死亲儿,喝下冷 药,才有了闻道的寒毒;没有闻道的寒毒,也不会从小被败火医治,与少林结下难分的缘分;没有被败火医治,闻道不会在灭门后为败火所救,栖身少林;没有闻道与少林之缘,无想不会成为药局首座,也就再没有以后的护国法师、观海传人。
而转回头再看,程父当年所为也有苦衷,明德带人从悬崖小道偷袭倭寇失利,再救明德势必搭上更多无辜性命,程父两害相权,终究弃了明德性命,而明德的转变与程家被杀则是这一切的导火索,再往前追,则是大明朝已经从根底腐烂,严党当道,而明德投靠严党,纳沈家为投名状,斩杀忠良,更使严党无法无天。
这一路走来,环环相扣,因果报应,生生不息。
闻道最后了悟了,接受了,得道了。
应该说经历了闻-问-求-悟-得这五个阶段,这是令人惊叹的成长,闻道在问道阶段之后的一切进益,都是他的慧根深种。
前期,闻道是个庸人,就像所有平庸的我们一样,挣扎,疯狂,憎恨,但没用。
他失望透顶,甚至绝望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问下去,求下去,这是他惊人的天资和灵魂拷问式的痛苦领悟,再加上败火等众僧循循善诱适时点化的合力。
从这里开始,闻道成长为了无想,展示了他的强大生命力和人格魅力。
我特别欣赏闻道剃度那一段周一围的演绎,清澈、明亮,有点懵懂,有点窘迫,但是自在的光芒在闪过,预示着他的前程,痛苦,光明,坚定。
无想最后自己悟出来的道是不动念。
最后的无想,脱胎换骨,面露佛相。
他放下了刻骨仇恨,得到了更大更宽广的世界。
此时的无想,让人目为之眩,神为之夺,肃然起敬。
无想终究是无想,他放下了,也得到了,他失去了友人爱人,却又拯救了更多人,更多在底层苦苦挣扎的普通百姓,这是一种“情不情”的至高境界。
月印万川,阳光普照,静水深流,这是一种脉脉的、温情的感染,是手有余香的温情馈赠。
看到微博有人说,近几年周一围出现了一种迷人气质,深刻,淡然,矛盾又统一。
我认为这是他的重要作品《少林问道》的原因。
它粗糙,它妥协,但是它有真意,有真情,真实而刚烈。
这不仅是程闻道的求道之路,更是周一围的蜕变之机。
只有经过大悲痛、大思索、大领悟才能完成整体气质的重造。
《少林问道》中,周一围是无想,却又不是,他借用程闻道悟了自己的道,也正因为演员自己情感和哲思的投射,无想才真正有了力度和温度。
我爱《少林问道》这个作品,因为程闻道有慧根,周一围有慧心,观众有慧赠。
这是智慧的完美交融,更是技巧和思想的充分体现。
谢谢演员,也谢谢所有本剧的主创。
注:所有图片来自微博,来源见水印,侵删。
之前有看到过推荐,可是一看满屏的和尚及兵打打打。。。
以为又是少林寺那种悲伤凝重的基调,自动忽略。
最近看了周一围在声临其境的表现,真的被圈粉了,可惜以前真的是脸熟,以前看过他的作品也不过是当然那么一下觉得挺好。
去补了一下访谈,是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人,活的很通透。
很奇怪,我是先看的最后一集,然后又从头看的。
虽然是一个大悲的环境背景,可还是有些幽默的点。
突出作为一个人的人性,佛的佛性,而不是把人神话,完美无瑕,把佛说的那么玄妙,空虚。
演员演技都在线,没有那可怕的磨皮美妆太好了。
每个角色都很有特点,个性鲜明,立的住。
看到有人说女主角太小,撑不起历经污浊的沧桑,可是我觉得她的气质很好,尤其是后面。
遇到危险时,被高大的男主一下子就藏起来护住了。
男主给她看脚时,两人的对话,用人性温暖又贴近生活的话语讲禅学,是全局最美好的画面。
男主说她说出淤泥而盛开的莲花,实在是太贴合。
周一围的演技和认真毋庸置疑,可他的角色总是劲劲儿的,感觉有点儿过,稍微收一点点就好了。
舞台剧更为适合,影视剧还是需要更细腻一些。
郭京飞有一句台词很好"你们真的走了,又剩下我一个人了"无论一个看起来又多么强大的人,都需要温暖和安慰以及理解。
三兄弟各自有着自己的身份,也真是可怜,杨秀只是知道寻求庇护,说些空话,确不了解做大哥的难。
希望这部好剧能被更多人看到。
高建雄很悲剧,他三番两次放过程闻道,杀进大狱救杨秀,为了李蓁蓁活命跪求她嫁给自己……换来的不过是兄弟的谩骂,女神的嘲讽……所以不管高建雄变成什么样,哪怕最后他变成明德一样无情无义我想也是身边人逼的…… 很难忘高建雄在院子里抽自己的场景,真是心酸,他和绣春刀的张震一样,承认自己是一条狗,在这样的世道想变强大,想保护所有自己想保护的人,可是那些你想保护的人却用你的善意践踏你,不肯放过你,凭什么?
所以不管高建雄变成什么样我都可以原谅他,但凡自诩正义的人对他多一点理解和信任,他都不会真正堕入恶,可惜没有,他们只是消耗了他本来就不坚定的信念。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对我们有善意的人更苛刻,我猜大抵是因为只有他们会因为我们受伤吧!
因为看完整部剧后的观感打上5星,但这里还是想谈一下看的时候感觉不对劲的地方。
其一,是程闻道在武学上的进度充分发挥了主角光环。
在救出少林十八罗汉后,师叔临死前将毕生功力传授给他,使他从羸弱的贵公子开始变为武学上的可塑之才。
整部剧中关于武术的描述大体上还在一种可在科学解释的范畴之中,但在这里是传统武侠小说的套路。
其二。
铲除倭寇后,程闻道和高剑雄在高台上,享受胜利的喜悦,然而也是此时梁五背着明德的尸体走过。
在剧情后半段,明德和程闻道这对父子已经开始有所和解。
特别是明德为程闻道挡下炮弹也让程闻道感动不已,但是在最后这里,程闻道却遗忘了父亲的遗体,这里的感觉是相当不对劲的。
其三,因为《大明王朝1566》中严世藩的扮演者张志坚出演此次的明德,他和严世藩有很多对手戏,看起来真的很有两个严世藩站在一起的感觉。
另外,也是受大明的影响,感觉这里的徐阶太年轻了,身子骨相当利落。
当然,徐阶比严世藩大10岁这一点还是可以感觉到的。
这里更多的是我刻意联结了这两部剧,不算剧的过失。
以及,感觉整部剧中观感最好的一个场景: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三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故事。
1. 剧情交错复杂但不狗血,牵涉国家、家族、两代人恩怨,有历史框架。
2. 演员过硬,表演不做作,集合了老戏骨、青年实力派演员、90后演员,老中青三代飙戏,只有郭晓婷偶尔在衬托下略显稚嫩,边看边为他们的演技点赞。
3. 场景古朴考究不是抠图和室内搭景,现场收音不是配音,考验演员演技,制作有诚意,时代代入感强烈。
(现场收音这,我并不太懂,但是确实有几句台词是发音有错误的,但是导演没有喊cut)4. 武打场面真实,一气呵成长镜头,拳拳到肉,没有飞来飞去吊大威亚,过瘾。
这是一部貌似无聊伟光正实则内涵丰富、曲折精彩的古装武侠剧,一口气看完,觉得酣畅淋漓,非常感动,这样制作精良,有诚意的武侠片,已经许久没有见到了。
上一次,还是2015年,琅琊榜。
为什么说貌似无聊,因为它的画面取景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同比大女主的《楚乔传》
哎呀,这取景也太辣眼睛了,隔着屏幕一股塑料花味儿。
相比之下,《少林问道》就有一种历史正剧的气息扑面而来有木有,上一次我看到这样的画质的古装片还是在《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再加上张志坚老师扮演的明德 有一种严世藩乱入的感觉。
明德VS严世藩
明德
严世藩 加上在中央8套播出,我猜测可能是讲述少林兴衰的的剧集,而实际上讲的却是一个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武侠故事,涉及国仇家恨,儿女情长,自我救赎,然而根本不用耐着性子,剧情发展之快堪比美剧,人物成长变化之快,都令人不能将眼睛从电视上挪走,一口气看了5集。
为什么说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呢?
据中主要人物在剧情的不断推进之下,不断成长成为了曾经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人的模样。
于是剧情慢慢发展,我们可以有趣的发现,角色与其人生导师分别捉对出现,按照各自路线成长之后因为报仇一事儿相互碰撞最终实现各自人生信念的转变。
先说第一组 梁文道 cos 败火大师
传授衣钵首先败火和尚就是梁文道的神助攻。
梁文道身患寒毒,他给救治。
梁文道家门被灭,身受重伤,他给捡回少林,医治搭救,躲过大BOSS明德的追捕。
梁文道少林学功夫 、学医、解除寒毒、他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包括引荐观海大师传授并参悟《洗髓经》,落实梁文道悟性超群,都是败火自导自演。
最后,梁文道因为不知道仇人就是亲爹,想要通过在无常殿内饿死自己达到打击仇人的目地,也是败火师傅请来了自己的妹妹鸨母沈梅儿,才最终令梁文道活了下来,并放下报仇的执念。
最后也是败火师傅,看透关隘在危急关头与徐阶一起,为梁文道请下护国大法师的圣旨,保下了梁文道姓名且将少林拱手送给了这个悟性超高的徒弟。
最后少年梁文道接过了,当年观海大师留给败火和尚的衣钵,成为了少林方丈,最终在倭寇进犯之时,带领少林医僧及达摩院武僧走上了保家卫国的大义之路。
败火则走进了当年观海大师坐化的山洞,开始自己的自由之路。
放下个人恩怨,保卫国家,这条路,败火走过,当年他家也是明德一手杀戮抄没,他没有报仇,反而为其救治尸毒。
少年终于也走上了同样的路,cos成功。
第二组 高剑雄 VS 明德
高剑雄如果说梁文道和败火和尚是潜移默化,引导你走上越来越像我的路、那么明德与高剑雄则有点揠苗助长。
、作为本剧的大boss 明德,虽然最后死于抗倭大义,但之前可是坏的直冒黑水。
由于明boss一直以为自己没有孩子 ,所以对结拜二哥家的孩子高剑雄视如己出,因此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规范甚至折磨这个接班人,以爱的名义绑架他,都是为了他好。
明BOSS人生经验第一条:你的结拜兄弟一定会出卖你。
明boss由于被结拜大哥出卖,且二哥为了自保也袖手旁观,差点死于混战,对于被爱国拼及兄弟之情的崩塌之后彻底黑化,从此走上追名逐利不择手段之路,并言传身教,不断催眠高同学。
明BOSS人生经验第二条女人和情爱只会影响你的仕途,毫无用处。
他自己倒是心黑手狠亲手抄了老丈人的家,并且搞的结发妻子生下孩子之后跻身风尘。
借此拆散梁文道与李蓁蓁,逼李蓁蓁成为官妓,不允许高剑雄喜欢李蓁蓁,反对高对李的搭救,并让李蓁蓁在高和梁的生死之间做选择。
然而,李蓁蓁此时还未完全cos成功,直接从我爱的与爱我的之间,选择了前者,高同学立马悲剧,头脑中闪回无数次自己作为大哥的伟大牺牲奉献的记忆,换来的是被无情的抛弃,从而彻底黑化。
勾结倭寇,贪赃枉法,甚至比明德更加贪得无厌,cos 成功。
有请最后一组coser 李蓁蓁 vs 沈梅儿
李蓁蓁
沈梅儿李蓁蓁小郡主的悲剧命运完全是由于情郎与仇家的恩怨而遭到了连累,可以说是非常的倒霉。
开始她就是没有社会经验的理想主义者,认为公理和正义一定会得到伸张。
然而事实上,在嘉靖十几年不临朝的社会背景下,公理和正义不仅迟到,而且还缺席。
他的父亲在她和杨秀的诚恳劝谏下搭上了整个王府和身家性命也能对局势有任何影响,且她也被卖入青楼,还要花车游街。
然而李姑娘不是普通的小白兔,她一心要报仇,甚至在梁文道皈依佛门和杨秀曲线复仇科举高中的时候仍然坚持着,事实上,在这场血腥的,夹杂着狗血父子相认的仇恨里,只有李同学受到了最直接的伤害,从郡主跌落为妓女。
在梅姑出现后,她感叹于她的手段高明和通透,也对梅姑的善待感恩于心。
其实梅姑也不过是怜悯她的身世与自己极为相似,更因为这是自己儿子爱慕的姑娘而不忍落井下石。
梅姑为救儿子死去,李蓁蓁完成了一瞬间的蜕变,她穿了梅姑的衣服,以同样的方式击退了笑笑哥,完成了cos ,自此小白兔变成风情鸨母,专门收集严党罪证且参与同倭寇的走私。
剧情虽然狗血,台词有时候也跳线,但是演员的演技真是可以说是撑起了整部剧。
不论主角、配角都奉献出了高超的演技。
主角:
梁文道从身负家仇到参悟佛法的变化高健雄被李郡主抛弃李蓁蓁小郡主被卖如妓院郭晓婷在印象里还是那个敏敏郡主,但是这部剧可能是角色有张力,演技炸裂,且服化也特别适合她。
被迫离家的无奈
游街
游街回眸,美呆从高处获得信息的讨好,当晚以身相许 当晚papapa
外柔内刚,性烈如火,刺杀逼死父亲的仇人。
配角组败火师傅
败火僧是整部剧集里面的核心人物,梁文道-明德-沈梅儿三人身份由其连接,明德的尸毒,梁文道的寒毒均由他医治,身为观海禅师衣钵传人,却隐藏身份,最终将主持之位传给了男主。
最终自己走进山洞,追求自由。
这样一个高僧,演绎得淡然,精准。
然而演员平时塑造的角色是这样的面熟吧,没错,他经常演坏蛋,而且是很油腻的那种。
梁五 口音一秒入戏 大淫 大淫
正因 、正行、正念 少林三帅负责了全剧大半的武打戏其中,正行的扮演者是本剧的武术指导正行 武术指导就是不一样,行云流水长镜头。
打完 ,game over,把功力传给了男主。
正行扮演者武术指导 闵国辉
,喜欢他刻画的人物。
看完了整个剧,整部剧的剧情我整理下来就是:早年,程肃,高父,明德,是三兄弟,三人一起抗倭,明德带着八百子弟兵与敌人血战三天三夜,程肃贪生怕死,不去支援,下令退兵,高父懦弱,也不阻止,导致明德全军覆没,自己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败火僧也是这场战斗的见证者(败火僧其实是明德妻子沈梅儿的哥哥,也就是他大舅哥),明德入赘沈家,也是为了仕途,但是沈家得罪了严党,严党让明德讲沈家灭门,明德知道沈梅儿怀了自己孩子,而且也不忍杀他,就谎称已经杀了她,然后让她把孩子生下来,沈梅儿不想要这个孩子,吃了很多凉药,所以孩子生下来就有寒病,败火僧也逃过灭门之难出家,并把孩子抱给程肃,希望他赎罪,沈梅儿也就此远走他乡,让明德找不到,所以,程闻道就是明德的儿子。
之后的剧情可以简单说,就是明德找程家报仇,程闻道要报仇,挟持高父,要高剑雄杀明德,高父为了儿子前途,自杀而死,高剑雄有些黑化,变得为了仕途,可以不择手段,郡主蓁蓁也被买到妓院当官妓,虽然心理想着闻道,但是也接近高建雄,高建雄是真的喜欢蓁蓁,为了她干了很多掉脑袋的事情,虽然闻道出家了,但是程闻道还是没放弃报仇,想找少林18铜人,18铜人的16人在当年被明德囚禁于洛阳地牢,蓁蓁为了得知铜人信息,献身高建雄,之后程闻道带人救走铜人,明德要追查此事,沈梅儿为了救儿子,出现见明德,表明真相(沈梅儿就是洛阳妓院的老板,还是很同情和照顾蓁蓁的)。
明德放过了少林,但是自己发病,要闻道医治自己,闻道不医,打算绝食而亡,但是沈梅儿出来说明了一切真相,并且自杀在了闻道眼前,闻道不想再有人死去,竟然医治明德。
沈梅儿死后,蓁蓁也有些黑化,变成了妓院老板,然后参与 明德 高建雄和倭寇的走私生意(高建雄是为了谋取暴力稳定地位,并且帮蓁蓁赎身) 事情反转是在后期,倭寇入侵,闻道带着僧兵,高建雄和杨秀带着官兵一起杀倭寇,最后明德为了保护闻道而死。
闻道继续出家修行,蓁蓁也出家,还跟高建雄说,我恨过你,也在意过你,我去出家,念的经,也是为你赎罪和祈祷祝福。
整个剧,我就感觉这个人物的三观各种改变,各种悟道,感觉多少有点生硬。
接下来我单个分析一下主要人物就能看出这个剧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结合体。。。。。。
程闻道:起初死都要找明德报仇,真的是傻,高建雄维护了他一次又一次,真的是盲目送,后来出家,也不忘了报仇,找寻十八铜人,修炼武功,这个过程中也是高建雄多少有维护他,他还让蓁蓁打探消息,然后蓁蓁就献身高建雄了,就出铜人,知道了真相,他又觉得不能再娘白死了,觉得领悟了,要医治明德,蓁蓁还问他为什么,他说了一堆佛理。。。。
我也是服气的。。。。
最后倭寇之战后,回少林继续修道。
一个早期莽撞书生,后期一个愣子和尚,悟道就是瞬间的事情,醉了高剑雄:比较有时代代表性的人物,高父为了高家,屈服明德,剑雄忠孝义不能全,选择了孝,但是为了二位兄弟,多次相救,各种维护,还被蓁蓁误会,被兄弟记恨,真是本剧最悲惨人物,他爹死后,变得有些黑化,有了生杀大权之后,干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批捕反对严党的学子,跟日本人做生意,走私火药的材料(这个卖国啊,但是他说是为了赚钱给蓁蓁赎身。。。。。
不过他是真的喜欢蓁蓁,保护她),最后也是带兵杀倭寇,也算是各种反转。
其实明朝那时候已经下坡路很厉害了,内忧外患,如果没有几十年后张居正的续命,明朝就要亡了,高建雄就是这种有抱负,有欲望,站错队,进了严党,但是他有情有义,个人还是比较欣赏他的果断。
杨秀:真的是书生的“楷模”,手无缚鸡之力,天天高喊仁义,报仇,各种无脑送,一点策略都没有,没有剑雄各种救,早死八回了,最后还活下来了,变成次辅徐玠的人,这个人真的没什么亮点,尤其最后面打倭寇,让高建雄出城就倭寇村的村民,高建雄说要计划行事,村民是命,他的兵也是命,不能贸然去,万一有伏兵呢,杨秀就说,你难道怕死吗,你就这么怕死吗, 高建雄说,跟你说不清楚,杨秀又吼道,你高大人就这么怕死吗?
WTF?
这种人 脑子呢?
蓁蓁:是个可怜人,高建雄想救她,想尽办法免她不死,让她出家,后来明德还是把她弄到了妓院,又被妓院卖给人贩子,到了洛阳,还好有沈梅儿,对她很好,心里一直惦念闻道,确委身于高建雄,沈梅儿死了之后黑化了些,变的干练起来,还多少涉及了和日本人的走。。。。。
简直了。。。
最后出家,说在意过高建雄,也恨过他,以后念经会为他念之类的。。。。。。
总是有种说不出的奇怪感。。。
程肃:早年三人的大哥,临阵脱逃,这种贪生怕死之人,竟然还是个大忠臣,天天告诫儿子反抗严党。
这样的人设,也是。。。。。。。
估计是自觉有罪,领悟了?
高父:早年二哥,没有主见,委屈求全,只有一句话,我们高家,世代兵户,不能断,后面自杀为了儿子前途。
明德:早年被坑,也是个悲剧,为了前途,为了报仇,投靠严党,杀了自己老婆全家,老婆能不恨他吗?
之后逼死李王爷,反正是作为严党鹰爪,干了很多坏事,最后还洗白了,保护闻道,死在战场。
败火僧:明德大舅哥,沈梅儿哥哥,早年悲剧见证者,出家了,也看透了。
属于本剧一个承接剧情的人物。
整个剧,反正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是悲剧,就是说要报仇持续了二三十集,突然几分钟剧情就想通了,各种转折,显得过于声音生硬,很多剧情也不合理,尤其是劫狱救人啊,各种当时就能杀死的,就不杀,就不杀,就放了你,就忍着,为了剧情也是。。。。。
不过剧中演技都是不错的。
手打的。。。。。。
好累。。。。。
居然看完了张志坚的cut哈哈哈哈
国产良心剧 必须支持!!!
剧情一般,看到郡主拉下下巴抖啊抖的时候我就知道要打开2倍速了,表白败火师傅
跟着直播看到28了,低于期待吧
有一部好剧,看几位老戏骨飙戏太过瘾了,连小和尚戏都很棒!感情线不复杂,只有蓁蓁和闻道一条主线脉络清晰,结拜兄弟反目成仇,是小人物,但是却在明朝阉党保持朝政的大背景下,没有玛丽苏,即使主角也有自私,即使反派也有可取的地方,人物很饱满,上半年看到的最好的古装剧
编剧是个有追求的,说儒家,说佛,看了很有感悟。每个角色都苦,便是众生皆苦,放下很难,但是还是需要超脱。男主的成长很好看,悟道,仁心,心中有佛,常怀仁心。喜欢败火师傅,通透人,玲珑心,剧里难得的完美人物,却是个和尚。ps:像我这样的凡人虽是有所感,但最终还是喜欢上了郭京飞。好剧,真好
小阁老,郭京飞,败火,方丈等演员演技还是不错的!期待过高,故事剧情逻辑却一塌糊涂!实在忍不住了!弃剧了!刻意的苦大仇深,平淡拖沓无聊!
或许与早年间的精品巨制相比还稍有逊色,或许节奏缓慢已经难以适应这个快速的社会,或许太强调禅意强调人物内心让你觉得故事性稍弱,但是绝对都掩盖不了这是一部良心剧的本质,把故事说清楚,把情怀融浸在故事里,就凭想安利也值五星了
我评的确实有点低,虽然里面没有我不喜欢的演员,评这个分也有点于心不忍,但这个故事从根本上就歪了,大概创作的人也不会再改了,都不是小孩子了,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剧情太恶心人了,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名义募捐然后去青楼给女主赎身,那个贵物想出来的剧情?
男主除了大吼、瞪眼还会个屁,剧情磨叽就算了,越往后演越扯淡。男主女主拉低了全片质量。
有点看不下去了在讲啥呀 可惜了郭晓婷难得做次女主
中规中矩,质感也还不错。
演技上天了
良心剧表示支持
剧情很俗,而且个人不是很喜欢秃驴
所有人都在飙演技。剧组很用心,比如少林寺的和尚说的是方言,而不是一口标准普通话。
国产冷门佳作,毫无尿点 5星推荐
我第一次见这么不要脸的女主,和这么做作的男主。
带着热情去看,看着看着渐渐熄火。节奏太慢,剧情很乱。白瞎了这个好题材。一个凡夫,从爱恨情仇出走出,走到比较高的境界,其中的戏剧性多精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