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没普遍评价的那么差,只是刻意去节制的导演的确减法做多了,搞得让观众难以去认同角色的行为,这或许也是荷兰导演对叙述的信心不足吧。
导演一方面把概念先行,把城市本身作为整个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在三个故事切换间,以大段地上海夜景展示,表现出人物困于空间的窘境;另一方面却也因这先行的概念和过度的克制,致使人物行为逻辑丧失存在合理性。
比如29岁的张仪,在她荷兰男友JOCHUM说出“古老的欧洲已死,我不会回去的”时候,表现出的那副突然转阴的脸色,不去深究这个角色个人历史的话(而这历史从镜头企及的弄堂环境中相当难以被蒸发出),非常像是对上海女性的妖魔化描述;再比如吧女Jenny和Calvin的一系列猜疑和折腾关系,虽然现实里的确有太多“言多必失”的失败辩解,但这无法为两人关系的崩裂作下注脚,不给Calvin看手机、不回答质疑,我们无法从Jenny的任性和对抗中相信她的单纯,而故事大纲中,她为了Calvin音乐事业而答应夜场老板离开更是被拍得极度省略,丧失了这个角色本该具备的可爱性。
唯独许宇和apple的青涩纠结还展开得算是充分,究竟暧昧到什么程度算是会错意,少男少女不知道、家长不知道、导演也不知道。
不过,电影至少还是点出了它的题旨——这一代人渴望并缺乏的三层感觉:稳定、安全和信任。
并以大量的对摩天大楼的仰拍增强着这三层感觉。
温存幸福的时刻总是短暂的,它是张仪在公园被JOCHUM抚摸的时刻、是Calvin带着Jenny飞驰过夜上海的时刻、是许宇和apple躺在甲板网兜上玩弄手指的瞬间,接下来,摩天大楼迅速将恋人包围、油井过后,大上海的天际线以强大的向心力将角色拉扯回这不稳定、不安全缺失信任的年代。
彻头彻尾的感觉,压抑。
那种无力感,颓败感和失落感,充斥着整个始终。
年少的懵懂青春,叛逆追逐的张扬爱情,理智却深陷其中的无力情感,都最后腐化颓败在物质的洪流里,一点都剩不下什么来。
大段大段的昏暗背景,展现的是大城市里卑微人群的生活状态。
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的灰色森林,一旦走进去,就再也走不回来了。
你们的爱情,你们的梦境,自觉地交织在冰冷的城市不自觉的为你们编造的混凝土区域中。
你们的梦想,你们的生活,时刻与无情的现实相互碰撞,只有噗哧一声,没有火花。
你们在城市中寂寞空无,我们在城市外冷眼无声。
这是一个不属于你我的城市,这是一个将我们置之度外的时代。
空间,我们一直在其中左突右冲着
许宇是一个23岁的男孩,和他的父母一起生活。
许宇的父母虽已上年纪,但还是干着辛苦简单的工作以维持家计。
由于家里无法负担他继续求学,许宇的教育程度只有高中毕业,这让他觉得寻求高收入的白领工作是不可能的,但他父母却对此极为渴望。
最近他总是被父母叫去他们的市场帮忙。
他们总是对许宇重申他的学校成绩优秀,而且他足够聪明找到一个好工作,以此给他造成巨大的压力。
而许宇除了偶尔去参加工作面试以外,把他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一个他家附近一个网吧里。
APPLE,许宇的邻居,一个21岁的女孩,也经常在这个网吧出现。
APPLE在街那头有她自己的小店,卖网上下载的CD和童话书,她有很多收藏的中国童话书。
从童年开始到现在,她从没停止过阅读童话。
许宇和APPLE之间拥有持久的友情。
白天许宇没事的时候他总是在APPLE的店里。
他爱她,但他们从不提起。
比起活在现实中,他们似乎更加活在过去和未来。
这种现有的状态看起来似乎会因为某种内在的变化而暗淡失色。
许宇不像他的父母那么向往一份白领工作。
同样,他也不像网吧里的其他年轻人,只把时间浪费在玩游戏和看电影上。
在电脑里他有自己的虚拟世界。
通过下载软件手册,他尽可能的阅读三维动画和设计软件指南,并在学习过程中试着设计三维模型。
显然他已经对此有一段时间的研究,因为他已经可以在电脑上设计出美丽的虚拟景色。
他父母和他的生活如此不同,他都无法告诉他们他到底在干什么。
因此他们继续把他看做不争气的阿斗,他也继续参加着工作面试,继续无一所得。
许宇邀请APPLE和他一起出海。
他找到一艘渔船可以带他们出海一天。
在宽广的海上时间像梦一样流逝。
他们无言的观察着这全新的环境。
傍晚回城时船经过几座石油架,他们看起来像巨大神秘的怪物憩息在暮色里。
闪着绿影的霓虹围绕着他们。
许宇和APPLE幻想着它们。
有时当她看向别处的时候,许宇会看着她,明显想吻她,但什么也没发生。
这时刻似乎太珍贵,不值得冒险。
船很快驶入河口,上海的天际线已在望。
这么远望去,都市似乎很渺小,但它高高射出的霓虹直映照到云影,显示出一个庞大的城市体。
APPLE和许宇看着都市慢慢逼近,眼里有一丝悲伤。
很多很多,同样的父母,同样的话语,一点点让我和许宇重合,重合“你们的小孩最近读书挺好的?
““你小孩学XX专业的啊?
““他自己选的““很火的专业啊”“这小孩有出息了要赚大钱了”“就要看他自己了”“不要那么倔头倔脑,看看人家XXX,人家现在。。。
”这些话,每一句听着都那么亲切,都像老妈在数落我一样,一个荷兰的导演能把这些最中国位的东西加进电影里,真的很好很强大!!
当一个富有叔叔突然拜访许宇家时,许宇家庭的日常连续性被破坏了。
王先生是一个公司的老板。
许宇母亲很快就有了计划。
许宇被派为王叔叔游玩时的助手和导游,他必须时刻给王叔叔留下好印象。
毕竟,办公室一定需要雇员。
许宇开始他难熬的时光。
王叔叔明显是想教会许宇怎么做他眼中成熟的一个男人,要会应酬,唱K时要学会和包间公主打情骂俏,要会喝酒,要有血性,打架即使输了也要给人家一点颜色看看。。。
但许宇做不到,他不时的逃走去APPLE的店里。
两个人会躺在一起,什么也不说,一起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安静。
他渴望着她,一直想向她表白,但从没实现过。
APPLE的生活面临着改变。
她的父亲生意做的很好,会把全家搬到浦西去。
很快她真的搬家了,她和许宇分开了。
APPLE去了大学,并开始学习英语文学。
她老家的店关了,她开始和大学的新朋友来往。
许宇又见到了APPLE。
两个人都怀念从前。
在旱冰场,她让他留下,然后他们被锁在里面,他突然坦白说他所有想要的就是和她结婚。
APPLE说这不是童话,他们都还年轻,然后,离开,没有任何理由地。。。
王叔叔终于要回重庆了。
在欺负了许宇一个月后他拿起他的皮箱,看了这年轻人一分钟,笑了,并告诉许宇妈妈他会在他的上海办公室给许宇一份好工作。
妈妈冷静的接受并道谢,等王消失时她兴奋的高呼并拥抱她的儿子。
许宇似乎被安静的吓着了。
许宇完全失去了APPLE的消息。
他试着找她,骑车找遍她居住的小区。
有一次他以为看见她在一辆出租车里,但随着车子开走他无法确认。
一段时间过后,他不再找寻APPLE了。
我们看见他又出现在本地网吧里。
他用了一整个晚上做3D动画。
仅仅看着它们他的眼睛亮了一瞬间,随即就暗了。
他再也不会有时间来这里了。
因为这里再没有她了。。。
“你能和我出去一次么?
”“你能带我去哪里?
”你能带我去哪里?
你能带我去哪里?
你能带我去哪里?
你能带我去哪里?
你能带我去哪里?
你能带我去哪里?
你能带我去哪里?
也许,我们都应该试着问自己。。。
一个本地新锐氛围音乐DJ 和他女朋友住在市区的一个小公寓里。
一到晚上,Calvin Z 就变成一个耀眼的明星--他是城中最炙手可热的新锐氛围音乐DJ之一。
他带着他那平静的面容,一周有六个晚上在打碟。
他是一个DJ,她是一个啤酒公主,他们都是夜生活人群。
周末的时候,他们一般都是第二天清早才回家。
回到家,在睡觉之前Calvin都会看Jenny的手机短信,然后他们就大声争吵,然后接吻,做爱。。。
打碟的时候他会看着她在人群中跳舞,抽烟,大笑,和陌生人接触。
有时,在某一瞬间,他几乎面无表情的凝视着她,他平静的面容上会突然出现一种深深的悲伤,如同意识到,在他看着她的那一刻,他即将完全失去她。
Calvin每天夜里在这个城市的不同CLUB打碟。
大多时候,Jenny总在那儿喝着免费的饮料,被很多老外搭讪,被邀请到VIP包厢,喝着昂贵的酒。
一天午后,他们被Jenny父亲按门铃的声音吵醒。
她父亲似乎想把父女关系处理得好点。
一开始情况似乎还不错,Jenny躺在床上抽着烟,听她父亲说着他已说过的话。
但后来她开始变得很傲慢,不想跟她父亲做真正的谈话。
她父亲突然大发雷霆,说他不该把家搬到上海,现在却看着自己女儿变成这样一个傲慢无礼不管不顾的婊子,甚至连自己的父亲都不尊重了。。
那一天接下来的时间,Calvin一直把她抱在自己怀里,听她反复说着她只关心他们俩在一起之类的甜蜜话语。
Jenny 在寻找自己的方向。
为此她开始去庙里求菩萨,她越来越迷茫,她开始对Calvin越来越冷淡,因为她开始对任何事情都不确定。
而他则变得越来越猜忌。
她决定搬走,但他不让她走,并一直要她告诉他,她离开他是不是外面有男人了。
他们大闹了一场,最后她逃走了。
不一会儿,他跟着她来到大街上。
他几次追上她,但每次她都试图抵抗逃走,而他对她的动作也越来越暴力。
最后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追逐,他一把抓住她,使她不能动弹。
她开始完全失控的尖叫起来,使得路过行人纷纷注意过来。
当她打他的脸,大力地想要挣脱时,他给了她一巴掌,并让她停下来。
Calvin还想去追她,但被路人拉住。。。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向往着DJ的生活,我向往着那黑夜的精灵般的生活,自由地发挥,随意的舞动,那些,都是我对DJ的印象,曾经以为,自己也是一个生活在黑夜里的人,不愿停留在阳光下,19岁的我,颓废,追求过那颓废的优雅,那用堕落书写的血艳的安魂曲。。。
张仪 29岁,但仍然和她父母住在一起,张仪是个纯粹的上海女人。
一个有品味、高雅、冷漠的女人。
一个等待着被征服的女人。
一个眼神中充满诱惑与疲惫的女人。
JOCHUM自己是个浪漫的欧洲男人,他会热烈的陷入爱情,但常常改变主意。
他富有激情,却不懂得珍惜。
JOCHUM疯狂地爱上了她,他们看起来似乎发展出真正的关系。
有时她向他敞开心扉,向他倾诉,很巧妙地她向他暗示她要他设想并谈论两人的将来,但他自由并自我的本性让他不懂她的意思。
于是她继续和他玩着游戏。
她越是这样,他越想得到她。
有时候她不会接他的电话,并假装她根本没空见他。
他开始明显的表现出他对这些游戏没有耐心。
他被她制造并施于他的不安全感笼罩并受此折磨。
他所有想要的就是去认识她走进她,击破她的游戏,得到她。
她对这种暧昧的游戏乐此不疲。。。
然后有一天,她失踪了。。。
当JOCHUM从她父母处发现她失踪了,他什么也不能做,只能和她的父母待在一起以求安慰。
当她回到家中,她的父母几乎没什么反应。
他们照顾她,但根本不问她去了哪里。
只是让她吃早饭。。。
在一个空旷的靠近一大型建筑工地(JOCHUM是在这里工作的建筑师)的广场上,他见到了她。
她站在那里,面无表情的看着他,稍稍玩着她的头发。
好一阵子他只是生气的看着她。
她丝毫不惧怕,只是直直的回看着他。
他们一个字都没说,又用眼神交流了一切。。。
最终他疯狂地吻她,然后,她说,I DON’T WANT TO PLAY… 暧昧,这个熟悉的名词。。。
太真实了,所以显得很难看,但是这些场面好像似曾相识,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发生在自己生活的周围,这些年轻人无不例外展现了困顿迷茫,不知所措,他们自我麻痹,活的很虚无,不敢面对现实,但是最后的都归于平淡的现实,他们是妥协,向现实低头。
这就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场面,很难看,所以我们都不愿意看,给了电影最低的分数。
那么,你给自己打多高的分数呢?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田原和苗圃是一个人,所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找苗圃的脸,当然没找着。
过程中却非常喜欢和羞涩敏感的吕玉来暧暧昧昧的那个小裁缝,所以,求证那个叫苹果的小裁缝是谁扮演的,以及她和吕玉来的爱情是如何一步步走入庸俗的,是我看这部电影的全部乐趣。
非常喜欢他们躺在船上的渔网里缠绕手指的一幕,还有他们躲躲闪闪的初吻。
看了半部,开始确定苗圃不是田原,于是猜测那个与DJ同居的啤酒妹是田原,接着猜测那个遭洋人按摩乳的小三是田原,最后发现都不是,田原竟然是那个其貌不扬发育不良的小裁缝。
上海是个现实的城市,现实到所有人都感受到压力,无论是卖菜的大妈还是洗脚城的小姐,她们都在底层生活着,对身边的花花世界心生仰慕。
酒水妹和落魄DJ的爱情,如果放在北京或许更为合适,迷离的夜色和摇晃的人群,上海不缺乏,但上海缺乏的是那种流浪的浪漫。
所以,影片极度压抑,那噪音一般的配乐让人抓狂。
吕玉来和田原饰演的新生代或许更能代表上海80后一代的思想,他们在父母的羽翼下生长,也在父母的催促和布置下生活,他们渴望有自己的思想,但却又挣脱不开固有的束搏,于是,他们较着劲儿,在理想和现实中迷茫。
包括爱情,他们都不敢奢望,宁愿守着过去和未来的幻想,也不敢触碰那不可知的底线。
或许田原饰演的小裁缝太过于沉迷童话世界了,她内心也许是爱着许宇的,但她不能跟他在一起。
当她去上大学时,他们就已经基本划清了界限,当许宇开着摩托车在高档的小区里穿行,他发现再快的速度也已经不能追到她的脚步。
而那个张恒饰演的白领也极具代表性,她们希望能找到一个老外,可以把她们带到国外去,离开这个极烈对比下寒酸的家庭。
但那个执著的老外太过于迂腐,宁愿守着爱情在中国天荒地老,于是她只是选择离去,重新去做别人的小三,反正,她是不屑于找一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男子,因为他无法满足她所需要的一切。
弄堂,破旧的弄堂,影片开始的那个外滩拆迁,应该是十六铺码头附近,而对面就是繁华的金融区陆家嘴,这个镜头有贾樟柯的感觉,真实压抑却又充满希望,阳光在楼群中升起来,整个城市的天际线渐渐明朗。
这是现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这是这个城市最具代表的年轻人,他们在经济发展的畸形社会中慢慢流失掉自己的青春和爱情,似乎看不到未来,但他们从未失去理想,酒水妹为了DJ的事业牺牲掉爱情,白领为了欲望牺牲掉爱情,小裁缝为了幻想牺牲掉爱情。
这个城市已经现实得没有爱了,变得荒凉和冰冷,但他们最初的初衷,其实就是为了爱情。
记录了一些发生在生活中的事情。
电影分三条线出来,讲述了三个故事,围绕着一群人,交织成一个城市,那就是——上海。
觉得这部片子更像是记录片!
看过《海上梦境》,三段爱情,三种不一样的上海生活,同时发生在这个城市。
光影中三个故事有偶然的交错,它们表现了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内心如此柔软,让爱情轻易躺下,却不赐予它站立的力量。
第一个故事,田原依旧说着好听的普通话,轻纺面料市场董家渡的两个懵懂少年,他们有最纯净的五官,有最烂漫的青春时光,有青涩而美好的爱情,但却期许着不一样的人生际遇。
当两人停留在深夜的溜冰场,梦境里也许有永远在一起的誓言。
但是,现实里,女孩(田原饰)选择离开。
女孩住在几十层的高级公寓,男孩住在狭窄的弄堂。
女孩上了现代化的大学,并憧憬美好未来。
男孩似乎永远不想长大,一直为寻找工作而迷茫。
上海高大的写字楼遮住了他远望蓝天的视角。
还是喜欢他们两的衬衣被风吹地鼓鼓的瞬间,那一刻,爱情是那么有力的飘飞在空气中的每个角落。
第二个故事,女白领(张恒饰),美丽,性感。
憧憬真正的爱情,她爱上了那个高个子荷兰男人,但是男人却不给她任何诚诺。
她总是在父母面前隐藏自己的压抑。
她似乎希望寄托于其他声色场,来告别这段爱情,但是当她站在高楼的橱窗边望着窗外巨大的城市立交桥和车水马龙时,最后一口烟冷却了眼泪。
这又是一段无力的爱情,为什么城市让爱情成为一场飘渺的梦境,简单的幸福总是那么难以得到。
我们生活在其中,到底是为了求得一瞬间的快乐,暂别内心的空洞。
还是需要找一个稳定的状态。
第三个故事。
DJ和他的啤酒女郎。
两个人到底了解对方多少呢。
DJ一直都在猜忌啤酒女郎有了其他男人,但是却不做出任何的努力来挽救,只是一味的猜忌。
他不了解对方真正的痛苦。
这又是一段无力的爱情,两个人,在一起需要有一个憧憬吧,只是活在当下,不免在对方眼神中找不到力量。
我一直在想,我们的内心,是那么微妙和富于变化,爱情只是一种催化剂,但它解决不了自己的内心。
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那么请告诉对方,你最想要什么,请不要让爱情那么无力和没有方向感。
上海电影悍客.罗电影中的上海,总是萦绕着一种情愫:带着江南的温婉,又渗透着市井的精明。
你仿佛喜欢上了弄堂里的小姑娘,却害怕她那势利刁蛮的妈,有时候还会多一个嘴杂心热的老娘舅。
上海的故事总是带点灰色调,被抹不去的抒情氛围环绕。
像《倾城之恋》里的白公馆,胡琴拉出咿咿呀呀的韵律,却掩不住女主角对着镜子啜泣的悲凉。
于是《阮玲玉》的故事伤感,《茉莉花开》令人唏嘘,《紫蝴蝶》也黯淡起来,即使讲革命的《红色恋人》和《国歌》也脱离不了上海的况味。
上海曾是香港的理想,于是香港电影里的上海都带些理性主义的影子。
《花样年华》里尽是旗袍西装的上流闲人;《色戒》里的革命学生也为情所动;即使是《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也有着上海独特的市井感伤。
时尚的上海也是固执的,它坚持自己的腔调,做什么都很在乎别人的评价;不像北京是兼容并包,什么都能流行;而香港则自成一格,引领潮流。
于是《时尚先生》里面,时尚成了亦步亦趋的工具,不像北京的《爱情呼叫转移》,繁杂的各种角色,让你认不出这是哪个城市。
也许上海缺的是标签式的电影,如《苏州河》式的暗喻一样,《颐和园》属于北京,《春风沉醉的晚上》属于南京,而《甜蜜蜜》是属于香港的。
也许上海需要一部真正的上海电影。
光看剧本梗概,其实故事都是挺有意思的,但是拍出来就完全不是这回事。导演也是贱,一个故事都说不好,还要三个故事一块说,弄的有头没味,煞是难看
不是很喜欢这个调调
不知道演的什么东西。
矫情
想文艺得过头了……
本是冲着田原看这个的,却看到一片光怪陆离。
不是片儿好,是生活没劲! 孙子一样活受罪。2012来得正好。
俺不太成功的原因是,你还不够闷。。。单纯为了田原才给三星
没有想象中的完美,特别是拍摄技术有待提高……
原谅我 实在是不能忍。。。
迷乐上海,,享乐南京~~
除了个田原 没什么亮点
不中不西。引以为鉴,段落式出彩难度比较大
勿来闪勿来闪
导演到底想拍什么……演员到底在演什么……
没看懂 冲着小吕看的
香车霓虹,如痴如梦
幸运的是抽奖中了50元电影券不幸的是浪费在这个片子上。
仿佛是被塞住嘴后想要发出的呐喊,可惜不是发自内心的那种……
田原的。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