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值4星.制气给5星.电影画面拍的你别管借鉴谁,就这些演员我就给3星,这些演员不会比你瞎,能接这片子又值一星.而前面做的没毛病,只是后面可能碰到一个傻子剪辑出了问题,至于你们这帮看电影的得啵得吗?
至少比我疫情以来看到的国内的片子都他妈好!
包括长津湖!
咋滴!
尼玛!
看电影看的表述貌似自己拍过《活着》《霸王别姬》一样!
装你妈什么大尾巴狼.单凭演员就值3星以上,前半部足够应付你们要的1颗星!
再加一句,我从网上都搜不到这个导演更多的消息.?
我再给这个哥们加半星
当我在屏幕上看到苍老且发福的王志文,竟有些恍惚。
二十年前我在《东边日出西边雨》看到他的时候,他是一个桀骜不驯的长发青年,修长纤弱,炯炯有神,咧嘴一笑,阳光明媚。
在十年后的《天道》里,他是一个隐退江湖,特立独行的思想者。
回到二十年后的《最长一枪》,他是一个黯淡的发福的中老年人,一个沧桑的两鬓染霜的杀手。
二十年时光已老去!
二十年前第一眼看到王志文,就喜欢那个肆意汪洋的男人,他的举手投足和言语吞吐,有直抵人心的情感和力量。
他非常适合诠释那些飞扬跋扈、亦正亦邪的人物。
我一直认为他是中国最好的男演员之一。
我从未想象过他衰老的一天,对自己亦然,然而衰老来得如此之快。
前几日下载并重温了《东边日出西边雨》和《天道》。
在午后,阳光正烈,上个世纪的语言和神情仿佛时光的倒影,尽管远去依然栩栩如生。
剧中的人物慢条斯理地说着话,就像时代的回响。
那些色彩斑斓的画面,那些不动声色的故事,那些头脑清醒的人物,一点一点地将记忆里的情感释放,陈列在屋子里。
我凝视着他们,感到快乐也感到悲伤。
午后的阳光轻斜,日色已软。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最后一枪》绝对不是一部好电影,就算里面有王志文,也救不了一部从头到尾都充满硬伤的电影。
不知所谓的女主角雪儿,没完没了的龙套阿桂阿宝兄弟,语焉不详的杀手往事,来历不明的理发师徒弟,油滑话痨的杀手中介,轮番上场的众多角色个个都有话要说有故事要演,但是这部简单的电影实在照顾不周、包涵不了。
杀手老赵的角色戏份太少,人物挖掘太浅,以至于王志文要到处找人聊天来消磨时间,以至于一个跑龙套的巡捕都要出现两次。
皮特和波波要不停地表示我要杀了他我要杀了他。
整部电影东一鳞片西一爪地拍,导演一副不拼足两个小时誓不罢休的样子。
当然,电影也并非一无是处。
王志文在天台上和小报童用上海话聊天那一段就拍得相当有感觉。
硕大的月亮像个银盘挂在夜空,月光如水倾泻,一大一小并肩而坐,一问一答之中有恬静与温情在其中。
报童六七岁,稚气的脸上有一双灵动的眼睛。
杀手娓娓道来,声音寂寞而伤感。
忽然发现上海话竟然很好听,当它被克制着诉衷情时。
这段对话只有一分四十秒,跟整个电影其实没什么关系,尽管突兀,但感觉真好。
然后才知道,小报童竟是王志文的儿子演的,难怪父亲看着儿子的时候,眼里的慈爱总是夺眶而出。
电影最后宴会刺杀那一段也是很精彩的。
精彩的不是枪战的场面,而是那种“乱套”的情况。
所有真实都不是按照计划发生的。
每个人都在算计,都在动作,都在影响事情的发生。
虽然雪儿告诉阿桂他是个替死鬼,理发师进错了房间,使得故事有些荒诞,但“乱套”是暗合事情本质的。
这一点电影是从盖·里奇那里学来的。
可惜功力不够。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恶人都会被杀死,杀手也会死。
杀手要死,电影一开始就多次提醒观众,观众唯一能关心的大概是怎么死而已。
电影并没有营造杀手何以要死的悬念,这就有些无趣了。
王志文成名很早,但是在后来漫长的时间里,似乎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后来他接拍的电视剧都不怎么好,电影也是跑龙套居多。
对于一个成名演员来讲,这不是慢慢熬的问题,时间过得要比年轻那会儿快多了。
更别说,二十年,时光已老去。
3年前就关注这部电影,直到最近才上映,我还是奔着王志文去的,因为他的作品对我还是影响比较大的,影片没有让人失望,我从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专业的认知,原来对专业的理解是对一件事物的了解程度,懂的越多就觉得越专业,影片中李立群说杀手老赵专业,为了一个目标能学2年钢琴,专业就是:没有废话,解决问题。
其实这句话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不论是生活在过去老上海年代的人,还是目前穿梭于都市生活中的你我他,难道不应该专业吗?
许亚军两星王志文一星劳伦斯许一星本片的主要演员:香烟 雪茄 信封袋子 毛呢大衣起范没有错 但这种我裤子都脱了你却说就这样完了的起范还是放过我吧我上一次看不到半个小时就看表的片子是上海堡垒 但我不能拿这俩骗子对比 毕竟最长一枪看得出来是使了劲用了心的 剧本叙事的问题到拍出来被放大了 对于很多情节太没有想象力了 感觉演员都有些用力过猛 但这不怪他们 因为没有行动的戏啊 全是室内对话 一群大老爷们没完没了的逼逼真是太不man了 期待太高 对导演失望 可惜了一群好演员
有这么一部影片,支撑条姐熬过了干涸的八月。
虽然《哪吒》足够黑马,燃起了国漫逆袭的热血。
虽然《速激》足够硬核,让人重温速度与力量的快感。
虽然《烈火英雄》足够动人,让纪实题材在电影荧幕上迸出火花。
但条姐仍觉得,缺那么一部纯靠演技生打的爽片,只能眼巴巴的把目光投向九月出厂的它——《最长1枪》。
王志文、余男、李立群、许亚军,这几个演技成分占比百分之百的名字,实在令人兴奋。
好在九月的一开始,它就站出来满足了条姐无处安放的戏瘾。
说了这么多,在昨天开放的豆瓣评分中,它却只取得了6.3分的成绩。
说实话,条姐我是不意外的。
故事是好故事,演员是好演员,只可惜导演和编剧的才华实在有限,最后呈现在荧幕上的,只是一个勉强达到及格线的作品。
首先,沙场乱点兵,扣分。
万众期待的影后余男,在这部戏的演员表当中可是占据了女一号的位置,结果在导演“大男主”的构架中,只可怜的分到了百分之一的笔墨。
余男饰演的雪儿,是一个委身于外国富商的美艳名伶,但她接近这些富人似乎怀揣着另外的目的和任务。
什么任务?
什么目的?
没说,导演让你自己猜,反正有就是了。
这个人物尴尬到像是为了强行凑一个女性角色而存在的符号化身,可能是导演觉得英雄的戏码里没有美人就显得不完整,不舒服,不全面吧。
实则,不仅浪费余男的演技,而且浪费余男的美艳。
其次,叙事冗杂而拖沓,扣分。
编剧和导演实在是太爱故事当中的男性角色了,以至于每一个人他都想浓墨重彩的在120分钟的电影中给他们拍出210分钟的效果来。
李立群饰演的老杜,是一个资深的杀手经纪人,与王志文饰演的杀手老赵是合作多年的最佳拍档,有妻有女家庭幸福,为了保护家人不得已请求老赵干最后一票。
这么一听是不是觉得不怎么复杂,稍安勿躁,咱接着往下说。
许亚军饰演的波波(这个萌萌哒的名字什么鬼)是一个脾气不大好的上海地头蛇,为了争夺在法租界的地位,他必须杀掉对手皮特。
于是他找到了老赵,要求其配合他演一出大戏:开真枪打死皮特,开假枪打伤自己。
不仅如此,这个老滑头还给自己留好了退路,事成之后,老赵也会被他安排的人灭口。
而他的对手皮特也不是省油的灯,两个人不谋而合的想到了做戏,于是他也找来了杀手,要求杀手开真枪打死波波,开假枪打伤自己。
并且他也完美的给自己留好了退路,另行聘请了第二位杀手保护自己。
别急,事情到这才刚说了一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两位自以为聪明的螳螂实际上还在被另外一个人算计着。
高捷饰演的商界大佬王先生,看他们俩都不顺眼,于是也暗中找了老赵要杀掉他们两个人。
而我们可怜的老赵,本想干完最后一票就退休,结果接第一单时未知后事,接第二单时别无选择,就这样被赶着上了贼船。
因为患有阿兹海默症,他担心自己的病情恶化无法完成任务,也找到了帮手,如果自己任务失败,则由帮手协助完成。
怎么样,看到这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大脑容量有点不太够用?
这几个主要人物,每个人身上最少都承载着两条线,五个人就是十条线!
更别提每一位主角都还有各自的感情经历要说。
老赵有早夭的儿子,老杜有闺女和妻子,波波有死去的弟弟,皮特有和雪儿的爱情故事,是不是听起来很像一个八十集连续剧的构架?
一味贪多的下场就是一个字,乱。
整个终局之战变成了混战屠杀,毫无逻辑可言,最后竟然要靠片尾的旁白交代主角身上的疑团,才勉强讲完了整个故事。
这两个小时看下来,条姐觉得自己阵亡了几亿个脑细胞,整个人累到不想回编辑部码字写稿(趴)。
强行装x,最为致命。
导演徐顺利,是第一次当导演,编剧邱欣宇,也是第一次当编剧,两人之前都是做广告出身,导致整个影片充斥着无意义又碎片化的符号。
可能正是因为导演经验不足,强行给影片起了一个《罗曼蒂克消亡史》的调子,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把曲子唱完了。
只是可惜了一众卖力的演员,每个人都完成了一百二十分的表演,可还是只讲出了六十分及格的故事。
而这六十分,其中有五十九分是打给演员的。
毫无疑问,王志文承担着条姐最高的期待值。
毕竟已经年近六旬的他如今很少在荧幕露面了,最近一次参与电影作品还是在《功夫熊猫3》中为阿宝的师傅小浣熊配音。
这次,他饰演人狠话不多的职业杀手,老赵。
虽然王老年轻时也演过“能打”的角色,但总体而言还是“文戏”居多,再加上如今上了年纪,起初条姐有些担心,他的软件硬件能否还扛得住杀手的戏份。
事实证明这份担心是多余的。
王老对打戏部分的处理的非常干脆利索。
速度,力道,神情,一个刀口淌血的迟暮杀手形象就这么起范儿了。
打戏的部分解决了,hold住剩下的部分对他而言完全是小菜一碟。
老赵,一个迟暮的英雄,年轻时的热血与执着犹在,只可惜身体的承受能力告诉他只能做这最后一次任务。
可病痛摧残得了他的身体,摧毁不了他的神智。
他依然顽强,果敢,还带有一丝狡黠。
来品品这个成功拉队友入坑的得逞一笑,冷血杀手的另一面也立住了。
影片凌乱的叙事并没有影响王老演技的发挥。
执行任务时,他干脆利落,冷酷无情。
而面对和自己去世的儿子十分相似的小报童,他又能让观众彻底放下心防,感受到他慈父的那一面。
他没有令观众失望,他还是那个演什么像什么的王志文。
说到底,王老自身的境遇又何尝不是与老赵隔着荧幕相呼应呢?
英雄迟暮,很难接到合适又喜欢的戏了。
最近几年,很少听到王老特别中意哪个角色,但听说他看完《最长一枪》的剧本就果断拍板决定出演,不知道此刻看完成片的王老心中作何感想。
果然好弓需得配好箭呐,可惜,太可惜了。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最长一枪》导演是徐顺利,由王志文、李立群、余男等主演。
情节大概是30年代,背负使命的杀手卷入上海商界斗争中的故事。
个人觉得电影拍的很一般,要是没有提前看相关介绍,恐怕都读不出来买凶杀人的人也是被杀之人的设计,这其实是全片的亮点和巧妙之处。
但是电影对于这一玄机的揭晓表现得未免太过简单和平静,完全没有令人揪心或抓住观众的心理。
整个剧本就有很大的问题,其实很多电影不好看归根结底就是剧本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此片的主要人物:杀手3个,商人1个,坏蛋2个,他们每个人的行为动力完全没有交待。
老赵梦中闪现的人是谁,通过影片推测应该是一起抗日的战友,但并不知道老赵参加抗日或步入杀手的前因后果,他曾经的失误又是什么,这些统统不知道。
理发师操着一口奇怪的普通话,他和老赵什么关系?
莫名其妙就帮老赵,要是故交又何必派人去暗查?
第三个杀手,那个咸鱼的广东男,我自始至终没明白他出现的意义或目的是什么?
没头脑的家伙,没杀过一个人。
其次人物对白苍白无力,坏人没有城府,整天傻兮兮的,前一秒还很严肃,后一秒就怂包。
其三影片里前前后后死了很多人,但是由于他们的牺牲没有所指,观众只知道这些死了,但是他们为什么死,电影没说明白,以至于两个坏蛋之间的恩怨或争斗并没有那种你死我活的境地,反正就是要派人杀人?
最后的那句字幕真的和电影太不搭了,但……我们都懂。
这部电影其实很好看,也是一部具有优秀基因的电影作品。
故事其实很精彩,拍摄画面和题材都特别好,而且演员们的演技很牛掰!
可惜的是,剪辑没有做好,如果改成几集电视剧,再把故事线理一理,有可能会成为爆品!
王志文在最后的决战中,演技真的很棒!
超一流的演技,丝丝入扣,让我看得很震撼!
李力群老师的演技同样出神入化!
对于影迷来说,今年的这个八月太难熬了,懂得人自然懂。
好消息是,九月份终于来了。
具体点说,《最长一枪》为这个九月开了个好头。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部也算是命运多舛的作品,那就是:就算是单单为了去现场看到他们的表演,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好吧,虽然有点绕口,不过确实是走出电影院之后的第一感受。
故事发生在民国的上海,乱世中的十里洋场,花花世界,那个时候在那个地方,鲜血和美酒起飞,流氓和英雄共舞。
主要情节是张三要杀李四,李四要杀张三,张三和李四都找到了王二麻子和他的好基友Mr.Right,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隔壁的老刘想把张三和李四都杀了,一统江湖,千秋万代,寿与天齐。
当然中间还有诸多打酱油的和死跑龙套的。
这样的故事情节过去已经在荧幕上演了不下一百遍,本身没有什么脑洞大开,骨骼清奇的地方,所以片子要是想拍得好看,关键之处就落在了演员怎么演这件事上,顺便再把什么美工啊,音乐啊,道具啊整明白,那就齐活了。
这就是为啥当我看到卡司清单的时候,就已经把这部电影放在了九月必看榜的第一名,哪怕这个月我就只看这么一部电影,那也只有它了,《最长一枪The Longest Shot》。
此处为英文译名赞一记。
The Long Shot本来指的就是那种九死一生,孤注一掷的放手一搏,换成最高级LONGEST,那么电影背后的野心简直就是要呼之欲出了。
王志文,好久不见的老戏骨。
无论是在荧幕上还是现实中都已经上了年纪的老王再一次用他无可挑剔,几近化境的表演来亲身诠释了什么是表演,以及如何把表演变成艺术。
如果有机会二刷的话,我都想把王志文的表演一帧一帧的再看一遍,但是转念一想,荧幕上他的表演是连贯而流畅,端的是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一帧一帧的慢镜头固然可以看得足够仔细,但是还是少了那种浑然天成的味道。
一扬眉,一低首,一转身,起转承和,唱念做打,无不令人目不转睛。
如果说早些年他是靠着老天赏饭吃,肆意挥霍天赋,那么经过这么多年岁月打磨之后,褪去了最初的张扬/轻狂/油滑,到如今在屏幕上呈现出来的就是光华内敛,一举一动,巍峙如岳,眼波流转,隐隐有神韵,宗师风范,一览无余。
还有一处很有意思的巧合吧,片中饰演卖报儿童的小演员就是王志文的儿子。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片中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人物关系换成现实中的父子同台,也算是妙手偶得了,所谓真情流露都只能算是标准操作。
真正出彩的地方在于那种寄托于剧情的人物形象烘托,所有的表演都是为了剧情服务的,老王自然是懂这个道理,小小王也懂这个道理,这个大概就是家学渊源,虎父无犬子吧。
尤其是夜幕下阳台上面的那一场戏,每个为人父,为人子的观众想必都会有所触动,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如果说王志文是用他的眼神(虽然眼睛小),他的动作(虽然不是动作明星)以及那些成名已久的招牌式表情来证明自己“表演艺术家”的头衔是如何得来的话,李立群老师(特别想用老师这个词来形容他)靠的就是他的台词。
别误会,不是说他的表演不好,而是台词太优秀了!
优秀到什么程度呢?
一边看电影,一边会不知不觉地模仿他说话,包括语调,吐字,发声,以及遣词造句,而且这种模仿完全是下意识的。
一个演员的台词功力到了这个程度,不得不服。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一个台湾同胞,这口普通话太赞了。
《恐怖分子》也好,《光阴的故事》也好,都是李立群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演出,发挥总归会要稍微容易那么二三分。
转战大陆以来,一口鲜明的台普难免总是会让人不由自主的出戏。
有些演员可能也就这样随波逐流,忙着捞钱了。
但是那些真正优秀,不疯魔,不成活的“戏精”是不会如此放纵自己的不求上进,比如李立群老师,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二位大佬,请收下我的膝盖和下巴。
如果只是到此为止,那么《最长一枪》充其量不过就是双雄对峙,二元世界,已经很好但是还不够好,显然导演志不在此,所以他又往前走了两步半。
第一步是高捷。
说实话,一开始并没有认出这个满头白发的上海滩大佬是何方神仙,直到一不留神隔着屏幕对上了那双可以去注册商标的眼睛,和紧紧抿着弯出一道深深弧线的嘴巴,原来是他。
作为《悲情城市》,《海上花》,《南国再见,南国》里面响当当的狠角色,高捷在《最长一枪》里面的表演同样是霸气侧露,光芒万丈,那么到底有多好呢?
就算前面站着王志文和李立群两个已经戏老成精的大拿儿,观众依然无法把眼光从他身上挪开。
有时候忍不住会去想,他身上那种草根中混杂着江湖的枭雄气质,到底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还是专业训练的结果,突然对于见一见现实生活中的高捷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步是许亚军。
虽然没有看过《人民的名义》,但是对于号称“胜天半子”的这个人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有两把刷子。
癫狂中透露着狡诈,虚伪中混合着深情,混迹于几方势力之间,或火中取栗,或翻云覆雨,有点意思。
最后剩下的半步是余男。
作为美貌和演技并存,可咸可甜,能演又能打的一枝花,导演这次并没有真正用好余男。
除了和其他大多数人一样,把镜头更多的聚焦在她凹凸有致的躯体上,并没有给她进一步释放情绪能量的空间,虽然这并不是余男第一次遇到类似的尴尬局面。
大家似乎只是满足于让她去演一个花瓶,即使这明明是一个威力大得惊人的性感炸弹。
大大小小的角儿们都到齐了,那么唱戏的舞台搭得怎么样呢?
相当不错。
有人说,一个会用光的摄影,片子一般不会太难看,比如《一代宗师》;有人说,一个会配乐的剧组,片子一般也不会太难看,比如《卧虎藏龙》;
当然《最长一枪》还没有超越上面两部的高度。
不过在最大程度还原三十年代上海这一点上,剧组干得不错,在利用各种暖色调营造怀旧氛围上,剧组干得也不错,还有,在切换明暗光线的同时无缝插入背景音乐,借此暗示剧情走向或者人物内心活动方面,剧组一样干得很棒。
配上制作考究的服饰,器皿,外景,使得影片整体的质感上了一个台阶,通俗点来说,就是那种含而不露但是很高级的感觉。
以上诸多元素组合起来,使得观影途中常常会想起另外一部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有颇多相似之处的好片儿:《罗曼蒂克消亡史》,确实属于近期难得一见,不容错过的选择。
如果让我给本片打分的话,满分五颗星,《最长一枪》可以拿下四颗星。
半颗星是因为最后的群戏。
不知道是后期剪辑的问题,还是现场导演调度走位的问题,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吧。
情绪已经发酵到位的观众正满心期待最后大结局,突然只听见砰砰砰,啪啪啪,然后就看到一地血泊中横七竖八的各色尸体。
高潮来得是够猛,但是太快了,快到让人感觉前面那么多铺垫,那么多酝酿,怎么这么一下子就没了呢?
另外半颗星是对于有点过于枝繁叶茂的旁线一点点微词吧。
毕竟片长只有两个小时,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加上一到两根旁线就足够了。
太多的旁线一来是会冲淡剧情,无法聚焦,二来是显得啰嗦,缠夹不清,三来要是处理不好的话,反倒会破坏影片的整体结构,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所以,不妨适当做一些减法?
最后一句话总结。
就算是单单为了去现场看到他们的表演,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延伸阅读这样的电影看着才过瘾啊!
《至暗时刻Darkest Hour》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却只看到烟:《至爱梵高》一个老混蛋是如何炼成的?
《老兽》爱如潮水,永不停歇:《相爱相亲》《一念无明》,到底有多好?
爱,尊严,以及最后的死亡:《爱在记忆消逝前》所谓读书,不过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已:《无问西东》世界上每多一个人看过这部电影,这个世界的未来就多一分希望:《V字仇杀队》从《E.T.》到《头号玩家》,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今天,我又看了一遍《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哀莫大于心死:《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才过了十年,难道就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嘛?
《监守自盗Inside Job》
这部片子你们看懂了吗?
一个个不说片子的主叙之外 扯什么外国片子 导演的拍片手法、剪辑?
逻辑都给扯出来了 你们有那么高的智商吗?
导演拍的电影 你们看懂了在说吧!
简直“关公成秦琼”本片有几个闪光点 有些用到思维逻辑去辩解的几个人物关系1 王志文所演绎的是一个孤独的杀手 接到了外国人的任务(假杀外国人和王志波)同时接到了啵啵给李立群所演的中间人派给了他一个任务(假杀外国人制造混乱同时真杀外国人)2 俄罗斯杀手 王志文的徒弟 奉命与王志文一同参加暗杀任务 如果不做 就会被威胁妻儿(不知是真是假)3 两个兄弟 一个哥哥负责杀人赚钱 一个弟弟负责家里事物 。
这个杀手哥哥,他接到了外国人让李立群找人干的任务,李立群也是让他去虎口拔牙(其实是为了他自己的安全)最后要动手的时候 是余男告诉了他这些都是陷阱。
保了他一命 4 外国人身边的保镖 他负责了保护外国人 之前因为虐待雪儿 最后被雪儿杀了 5 王志波 他让李立群接了任务 如果不就威胁他的全家。
以至于李立群给了王志文任务。
王志波最后也是想全部杀掉 没想到最后被王志文了结(这里要注意 水果刀插入王志波的心脏,是为了不让王志波害了李立群的家人,这最后一票是如此的伟大和悲凉)6 外国人 有野心的酒鬼一个 想当租界老大 派了杀手杀租界老大 最后死了。
曾经每一个想金盆洗手的人,都在最后一单上有去无回。
心知肚明自己在劫难逃,但无论如何,也会去完成这“最后一单”。
所以现在的电影,如果没有酷炫的剪辑,没有复杂的主线暗线叙事结构,没有两次以上的剧情反转,没有丰富的情节暗线和隐喻,真心无法获得观众的青睐。
但是《最长一枪》就是这样一部不烧脑,不反转,时间线正叙,甚至没有什么隐喻的电影。
一开场,李立群的一段黑屏旁白就已经把故事介绍得一清二楚了:这就是一个两派找到了同一个杀手杀对方的故事。
然后全剧就沿着这一条主线缓缓展开,一个个老戏骨开始入画、演绎、让你逐渐被情节抓住,进入故事。
然而故事走向又并非很好猜测。
随着各种意外的出现,最后的那个大决战场面到底会如何走向,观众完全无法预测,只能越发紧张地期待结局的到来。
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一场“小欢喜”。
看完之后,你会酣畅淋漓地感受一番,大银幕上的风情万种,风流倜傥,风花雪月,风华正茂,风雨交加,风云变幻,风行一世……最后,风轻云淡。
挺难的……
看得出想搞个错综复杂的大事件,然而越到后边越脱缰,老想塞更多的东西让影片看上去更“烧脑”。结果确实挺“烧脑”,但观感看着太累毫无愉悦感。更不用提越往后节奏越失控,本来还算不错的题材,卡斯也还行,可惜了。
古怪且愚蠢
实在有够无聊。我的意思是文本拖后腿了
演技在线王志文,剧本牛逼邱欣宇,无轨火车随便导,挖坑不填烂导演
卖弄愚蠢,自以为是。
余男写成领衔主演是因为名气相对比较大?不然这角色对剧情不能说完全没有用只能说一点用都没有。
导演装逼的欲望太强,可惜了这么好的卡司
对于每场戏都以黑场结尾的片子要保持警惕
新導演的誠意有了,卻還是不夠成熟,尤其是剪輯,太碎了,為了趕節奏而亂了節奏,其實慢下來反而可能會更好。幾位主演都是好戲之人,電影里的表演雖然在各自成績單上不值一提,不過也沒砸招牌,正常發揮已經足夠秒殺太多人了。
前戏做的奇怪但是好歹做够了,结果要开始高潮的时候突然就萎了,生硬挤出一些东西来凑数,余男的角色完全可以不存在
出奇地好看。十足的不仅是腔调,还有黑色幽默、罗曼蒂克、暗涌血性、家国情怀、永不消逝的英雄主义,以及至死也不修改的每一个人的初始设置。五星。
2.5星,这个故事挺不错的,但拍得实在难受。节奏慢的不行,两个小时的片子,50分钟才进入正题,而且所有人都玩“腔调”,说好听的就是舞台剧范儿,说不好听的就是不说人话,这个格局这个故事给盖里奇绝对能玩出花样来。倒不是说这样的腔调不能拍这样的剧本,而是主创对整体故事驾驭度极低,全靠演员撑起来,每场都可以,但串在一起就没法看了。
像电视剧一样的电影。
乱糟糟
很有意思,人物太多来不及细想,应该多留点空间作为前戏,集中高潮的时候要是用慢镜头就更好了,错综复杂的关系里,让几个矛盾线在彼此开枪中留给观众消化的时间,形势转换太快,有些人对着谁开枪都没看清楚就一个个倒下了,虽然可以回放,但是那感觉就差多了。
毫无节奏,挖坑不填,过分追求非线性叙事的群像剪辑做不好就是这样:故事一顿混乱,人物全成符号,毫无行为动机……可惜了王志文和徐亚东了
失荆州的是诸葛,断头的却是关羽。酒肉臭的在朱门,冻死的却是刍狗。用剃胡刀就能闻风丧胆,却败给了停住的怀表。穿白西装就会人模狗样,却变成了朵颐的咸鱼。杀人皆为了爱憎情仇,有的专业苦练两年钢琴,有的隐忍委身洋人身侧。化池鱼遭殃,因萧墙起祸,到头来不过是寄生租界的动物,无法脱轨的火车。
我靠,讲的还是中苏友谊,杀人送钱,全帮!
评论里一直在说这个电影不好,但是我觉得挺有意思确实有股高开低走的感觉,策划了这么久,涉及了这么多人物,涵盖了这么多剧情,炸出了这么多脑洞,正当每个人都屏气凝神摩拳擦掌做准备的时候,啪啪啪枪开完了,耍心眼的全死,一切都结束了,甚至字幕已经出来了我还在想,这个枪到底开没开呢有意思的点在于片子的节奏,密集且紧凑我觉得挺带劲的,而且片子的剪辑质感镜头灯光那股子奢侈和苍凉的氛围,刚开局我真的以为是美国大片。夏克立的演出太跳,这个汉语听的完全配不上角色形象,还有一些问题,广东兄弟到底为啥要去碰杀手,就这种性格还能干这种活,好像是搞笑的 抛开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差距,还可以原谅,但是有很多事没表清楚,没法做结尾的角色他出来干嘛?而且有些角色就是为了帅而帅,满屏幕风衣,演员对位杀气侧漏,无语但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