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奇!
”在浑浑噩噩度日的奉太郎遇见好奇少女千反田爱瑠的那一刻起,他的高中生活就被彻底的染上一抹蔷薇色。
因为姐姐的拜托而加入到神山高中古典文学部,自此丰太郎便与“豪农”千反田爱瑠、“数据库”福部里智和“元气少女”伊原摩耶花组成古典文艺部四人组围绕着神山高中解决着一系列事件。
故事的开端就被卷入了四十五年前社长神秘失踪,只留下名为“冰菓”的社刊的谜团中。
京阿尼的强大制作班底齐齐上阵拥有着动画界金字招牌“京阿尼”的青睐,因《全金属狂潮》而名声大噪的名作家贺东招二担任脚本,精细到动作与肢体语言都富有意味的作画质量以及重量级的声优纷纷加盟让这部冷门小说改变的动画未播先红。
在当季略显弱势的四月新番中作为压轴戏登场可谓是博得满满的期待。
素有“高质量低产量”风范的京都动画的上一部动画还要追溯到去年四月的“治愈”脱力系动画《日常》。
在经过长达六话的无厘头后剧情终于爆发展开,让人欲罢不能。
而京都动画也继续了从《凉宫系列》到《Lucky Star》,自《CLANNAD》到《轻音少女》的一路辉煌。
这次,京阿尼不玩卖萌了,而是走起了文艺路线。
早在2003年京都动画就开始了独立作画,主要通过改编角川文库旗下的轻小说及漫画作品闻名。
而在2005年的经典KEY社改编作品《Air》以短短12话的内容超级精细的画质秒杀了业界所有动画公司后,京都动画便以其独特地风格与高质量的动画成为了日本最有效益的动画公司,而每一部被京阿尼相中的作品还没有面世就绝对会被冠上金灿灿的光环。
十多年的催泪卖萌,的确没有辜负粉丝们的期待。
自从去年《冰菓》这部小众文艺推理小说宣布动画化时原作就被翻出来热炒。
动画播出后更是有热帖对比原作人物形象和动画中萌妹子的形象反差,于是人人在称赞这部细腻温厚的动画时也不忘感叹京阿尼的萌妹化功夫。
米泽穗信并不是一个有名的作家,它主要擅长写校园青春推理小说。
将融汇与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放大,慢慢投放到生活中然后渐渐感受生活的某些无奈与青春的某些疼痛,而《冰菓》正是这样一部富有浅浅忧郁气质的青春纪行,不啻复杂的案件,难以感怀的心情,晦涩难言的理由以及色彩各异的人生…如今趁着动画的势头这部已经出版了5卷正传2卷短篇的的小说让米泽穗信的文风颇加受人赞赏,而他最为人知的作品也是《冰菓》。
不像京阿尼喜欢提用新人的一贯作风,这次京阿尼请来了近段时间红的大红大紫的中村悠一担任男主角声优的重任,与《银魂》中的“新八君”暂别,阪口大助以肉村基友的形象在《冰菓》中登场,而女主角则是由“律队”佐藤聪美压低嗓子倾情演绎。
人气女声优茅野爱衣也在本作中有精彩的表现。
不止是四人组的华丽丽CAST,稍稍深入剧情,你就会时不时的发现福山润,森川智之,丰崎爱生,悠木碧,小清水亚美,伊藤加奈惠,小西克幸以及杉田智和这些大牌都在本作中跑起了龙套。
由此可见本作的成功真是由经费堆砌起来的啊!
一直都有着神作是建立在经费的基础上这一说法,它有着一定的道理,因为经费的充足至少可以保证作画的质量。
而本作的作画与分镜都是良心级别的,绝对不比P.A.WORKS的质量逊色。
作画的色彩基调鲜明而有张力,不会过分夸张的沾染浮世绘的气息,也没有毒霸一色的走个性作风。
丰太郎原本灰色人生的笔调与向蔷薇色人生的转化是过度的如此自然。
对各个人物的内心变化与肢体语言的捕捉十分到位。
当剧情朝青春轻快的剧情发展时画面的协调给人以灵动恬静的气息,而当剧情急转直下,在音乐烘托下的凝重与悬疑的气氛足够把人吸进画面的迷雾中。
而且各个场景的切换游刃有余,场景之间的衔接均有暗示,多余的场景甚无。
每次在谜底揭开时,真想与视觉的配合给人强烈的冲击感,而冰菓的特点正是在将细小的实物放大后所呈现的微微的痛楚,绵延不绝的感怀与无尽的回味。
大到场景的铺设小到人物的动静无一不绝妙精致地为本作作画的良心树立了保证。
或许你可以不去感怀本作氤氲着的那种静默的惆怅,仅仅去欣赏那精细的画面与跃动的人物色彩就足以品味本作的优质所在。
藏在“冰菓”背后的真相在本作开播之初,曾有很多人因为过于晦涩的内容表达对本作投以失望的言论,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主旨渐渐地浮出水面,早已遥不可及的“高中生活”无法不勾起我们的共鸣。
本作主角折木丰太郎是一个灰色生活主义者,他从不对任何事情感兴趣,觉得没有必要做的事情就不必去做,看似慵慵懒懒但却拥有者一般人无法企及的“才能”,总是在关键的时刻解决问题,是古典文学社的“力量”。
“愚者”千反田爱瑠是一个天然冒失、心地善良且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外表清秀文静,大小姐出身,乐于帮助别人但也常常把别人牵扯进一些有自己好奇而引发的事件中。
伊原摩耶花是一个认真并且有毅力的小个子女生,同时加入了古典文学部和漫画研究部,有着不输给别人的努力与坚持,个性很强,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都很严格。
福部里智则是对从古代史到近代杂学无所不知的“数据库”,精通很多门类但是一直很在意自己不如丰太郎的事实,并一直在默默地追赶。
这样性格迥异的四位少男少女共同交织而成的高中生活注定会引爆出不寻常的色彩,当千反田爱瑠用圆滚滚的大眼睛满怀期待的顶着丰太郎并亮出她那句必杀的“我很好奇!
”时,奉太郎的灰色人生就走向了向蔷薇色人生转向的路口。
四十五年前同为古典文学部的千反田的舅舅谜样的离开了神山高中只留下了一本名为“冰菓”的社刊。
她一直很想找到这件事的始因,从小就深深感受到的舅舅对“冰菓”所倾注的浓浓的情感以及悲恸的心情,那是可以感受但无法捉摸的遗憾。
丰太郎的出现使几乎要放弃的千反田重弥希望。
而在凡是都是无所谓的庸碌度日的丰太郎看来,千反田的这种对任何事情都时刻保持着热情与好奇心的女孩真的是很难拒绝她的请求。
于是便答应帮助她找到有关舅舅的真想。
当时丰太郎还不太意识到自己的才能,只是如既往地权当应付般地去处理这件事情,草草得到一个答案—就就是因为不满文化祭的取消而充当英雄人物反抗,最后赢回了文化祭但自己却在时候被开除作为处分。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回想每个人的高中生活,十几岁的青葱岁月,我们谁不曾稚嫩过虚掷过?
或许回想过去的日子会想发笑但是那个时候真的是最惬意最幸福的日子,我们没有一个人不想拥有自己的生活,或许它并不是蔷薇色,但它至少是一个权力,一个可以去描绘美好的权力。
而文化祭更是一个将个性与天性发挥到极致的平台,在古板迂腐的控制下,唯有一年一度的文化祭可以给学生最大程度的绘上属于自己人性的斑斓色彩,但是当唯一的那一抹色彩也即将被剥夺的时候愤怒与戾气逐渐淹没了理智与沉静,于是学生们竭力反抗,他们制造了“关谷纯”这个弱势的学生作为假想事件头目,时间结束后关谷纯替代了真正地头目做了替罪羔羊被开除学校。
他被作为“英雄”送别,同时他也被永远剥夺了“蔷薇色人生”的权力。
一个人的高中生活换来了全校的文化祭,试想公平与否我们不置可否,这对于关谷纯是绝对不公平的,但是在那个连呐喊都只能是无力的悲鸣的环境下他只能任凭弱小的自己被生生的作为祭品抛弃,在他人享受着鲜美果实的时候黯然退场。
于是一个“蔷薇色”的人生被生生泼成了死气沉沉的灰色。
关谷纯的后果凄惨是可知的,被蒙上一层阴霾的人生即使再坚定不移也终究是被社会淘汰。
而他并不能呐喊着嘶喊着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只是把自己的绝望与希望寄托在了“冰菓”之上…Ice cream=I scream.或许受重重因素的限制他无法大声地尖叫与呐喊,但是他并没有放弃。
我们也是,我们又该如何与自己的命运负隅顽抗呢?
冰菓这一作为线索贯穿全剧的点题还在时时提醒着自己,要改变命运,必须亲手把我好自己的生活,找到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并且,永远不要对命运的不公认输!
这一事件的真相大白就像一层涟漪轻轻地漾过我的脑海,当然生活还在继续,新的事件也在不断发生,丰太郎也好像略略感受到了些什么。
它拥有着一般人望尘莫及的才能,他可以做到只有他才能够做到的事情,他可以认真地去对待一些需要他的人和事物,只是这一切都没有明晰,奉太郎还在慢慢地感受到差异的诧异和自身行为的变化。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奉太郎同学的蔷薇色已经越来越浓了。
“冰菓事件”只是本作的第一个重点事件。
在第二个重要事件“愚者的片尾”中由“女帝”入须冬实所邀请所缘起的对《古物废丘杀人事件》这部悬疑电影的完成,奉太郎等人较劲了脑汁,否定了三位“谋士”信心满满的来的结论,而给出了《万人的死角》这一完成品。
但最后奉太郎发现从头至尾自己只是被找来创造“那个结局”而不是找出“那个结局”。
为了推理而去推理,为了迎合而去做到,为什么推理小说必须重口味?
这只是为了去迎合读者的猎奇的欲望?
乃至于没有凶手一部推理小说就不能称其为完成品?
读者既想满足自己重口味的欲望但也处于矛盾的想看到凶手的出线,于是需要侦探这一角色为混乱的局面埋单,其实万人的死角不止是凶手,隐喻的是每个人物的心情。
没有自己的意志,可以被“侦探”随意处置的登场人物,即使找到了凶手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变化,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就可以退场。
读者观众在经历了惊心动魄和疑窦丛生的惊悚,真相大白后也只是叫绝离场。
娱乐至死,我们只剩无言以对。
结合剧中每个人物的特点来看也可以精要的联系在一起。
多少人因为期望而被误解?
多少人因为苦衷而愿意保持缄默?
第三个重要事件《库特里亚夫卡的排序》中主要讲的是期望与绝望。
令人绝望的距离感会产生期望。
有的人不愿意面对差距,当做没有发生过的拒绝;有的人对差距认输,只是在差距背后默默地轻叹;还有的人认识到差距并且仍然奋力追赶着。
我们同样可以折射到自身。
我们大多数都是走在差距后面的人,仰视着眼前的沟壑不知所措。
冰菓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它总能悄悄地引发事件,迅速地解决事件却又静静的拨开我们的心弦,留下微微的疼痛和久久的怅然若失。
按照动画预定21话的容量,最多可以改编3卷正传,而更多精彩的推理我们只有转战小说去感受冰菓独特的叙事气氛了。
青春是最美好的季节,因为我们还可以疯闹着追赶着固执着度过我们的学生时代,有痛有泪,但痛于泪才是最真实的情感,我们无法控制每日的阴晴圆缺但我们可以亲手创造属于自己的蔷薇色人生。
否则过于苦闷遗憾的生活就连灰色的呐喊都显得力不从心。
文/雪霁岚湮
“見てください、折木さん。
ここは私の場所です、水と土しかありません、人もどんどん老い疲れています。
わたしはここを最高に美しいと思いません。
可能性に満ちているとも思っていません。
でも、折木さんに紹介したかったんです。
”蔷薇色的夕阳下,飘落的樱花之中,刚刚打动了自己的,粉色外衣的少女这样告白了。
“现在你所听到的我的声音和你眼睛所能见到的我的姿态及身后的土地,就是我的全部。
”面对这样的画面,折木没有能够给出回应。
他深深地喜欢着少女,却清楚地明白承诺的意义。
自我和爱着的人,节能和恋爱,灰色和蔷薇色。
美好而又真实,有推理却没有真正的案件,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千反田是一个成熟的少女吗?
我们看动画的最后一集《绕远路的雏偶》,不知道跪在在屏风外面听候千反田发命令和在巡游过程中全程惊讶得没闭过嘴的折木同学心里是怎样想的,我作为观众完全被她震惊了,前21集的好奇宝宝模式简直就像个表演出来的笑话。
这种转变极大地冲击了折木,让他当场决定马上表白(顺带一提折木的表白非常有趣且具有个人特色,说是能不能由我来帮你制定地区管理的经营性策略ww)。
不过最后,折木仍然羞于把表白说出口,只搪塞了一句“好冷”,那时千反田回复的那句“不,已经是春天了。
”真是毁天灭地式的温柔,里面蕴含的对折木的包容真是深不见底。
这句话可以媲美夏目漱石的“今夜,月色真美”,作为东瀛列岛式表白的代表。
所以说,冰菓的主角只有一个,就是无口少年折木奉太郎。
他身边的所有人,发生的所有事,都是帮助他明白世界本来的样子,从而蜕变成一个成人的道路。
帮心上人解决的杂志名事件,被入须学姐利用,在温泉中的性幻想,摩耶花那永远送不出去的巧克力,还有鼓起了勇气却最终说不出口的表白,每一集每一个故事都是折木替自己的幼稚脱去名为青春的虚伪外衣的过程。
青春期特有的迷茫和漫无目的,是所有中二少年都经历过的阶段,而引导他脱离这个躯壳的,正是这个瞳孔发亮的好奇少女。
这个故事的主题被高度浓缩概括在动画的第二首片头曲的片头动画中:被学校的玻璃所困的折木,叫天不应叫地不宁,只有千反田一个发现了他,并把他从青春这个笼牢中拉出来。
此刻千反田的眼神真是温柔得让人融化。
十二万分地喜欢这个片头动画。
少年的青春和成长,是离不开对女性的憧憬的,所有不描写这一部分的青春文学,都是耍流氓。
米泽穗信与其说是一个推理小说家,不如说是一个青春小说家,他的小说每一本都在诉说着这个主题。
古典部系列其实从人物、设定到故事都参考了米泽本人之前的小说《再见,妖精》,同样是沉默寡言信奉节能主义的男孩,同样是眼睛发亮自带十万个为什么属性的女孩,同样是男孩为女孩解开日常之谜的故事展开。
这种使用小聪明帮女孩子解决小问题带来的小成功和小成就感其实是每个中二少年心中廉价的梦想。
当你觉得自己很重要很厉害的时候,世界才刚开始准备原谅你的幼稚。
所谓的青春,就是察觉出这一点的那一天。
千反田爱瑠,作为男主角的憧憬者和引导者,实际扮演的是一个说教的角色。
她的说教不是用语言,而是用故事剧情来完成的。
看似什么都不懂的少女,其实心系振兴整个村庄的目标而选择了大学的科目,作为千反田家的女儿,她一直在寻找让自己尽职的道路。
反观自己,对世界感到厌烦,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明白自己的目标,拿着一点小聪明固守自己的节能主义而固步自封。
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千反田作为一个无知者的角色出场,她一直受着折木的帮助,她建立的是一种弱小的形象,但在最后一集,却猛然发现幼稚的原来是自己。
作者兜了个大圈完成了苦口婆心的说教,从这一点来说故事立意是很积极的。
————转自知乎@LF天影,不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黑女主呢?
明明是个女神!
真 女神啊!
完全想不起来第一次听到《冰菓》到底是什么时候,但大概还是荷尔蒙很旺盛的年纪,大约是刚看过《轻音》的本科阶段吧,以为是那种轻柔的恋爱番因而完全没有兴趣。
再过几年,认识了好几位用折木奉太郎做头像的朋友,也只是在见到头像时能叫出“冰菓”两个字的程度。
去年和女朋友在一起,有一次跟着D酱玩三十天追番挑战,女朋友只参加了第一天的挑战,她说她的入坑作是《冰菓》,就是因为看了它,喜欢上了动漫,喜欢上了日本,从大二开始学日语,一步步走到今天到日本去读书。
今年女友出国,思念之余终于拿出来看,看了几集就开始庆幸,幸亏现在才看到。
该怎么形容我自己的青春时代呢?
就算不是蔷薇色,至少也不算是毫无色彩。
可是除了鲜亮的颜色,还有一些黯淡的颜色,甚至还有一些血色,隐约记得很开心,却想不到太多具体的场景,能想到的尽是考研时铁灰色的天空,与他人争执时白炽灯管的惨白色,还有无尽的黑夜里躲进最黑暗的角落一个人哭。
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应该是很开心很亮丽的。
如果不是《冰菓》,恐怕这样的感觉就会因记忆中场景的缺失,或者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大意,就这么慢慢消失不见。
说当时只道是寻常,其实是很不贴切,乃至恰恰相反的。
因为各种原因,我们(90后95前)这一代人几乎是伴随着“青春文学”而成长起来的,也就是说,我们部门是在阅读那些80后回忆自己青春的作品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
事后怀念总会镀上一层朦胧的蔷薇色光晕,或许其实这些作者的青春也和我们一样平淡无奇也说不定,但读到这些的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些,只觉得青春就应该是轰轰烈烈的,“再不年轻就老了”——这话今天听起来有些反人类:不然呢?
无论如何都会老去。
我们把自己生命对时间流逝的那种感伤与怨恨转化成了动力,用过度珍惜的态度度过自己的青春,往好听了说叫“以死为终点绷紧生命之弦”,但其实呢大家的少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说来说去不过读书谈恋爱打游戏三件事,能有多精彩呢?
于是所谓的“珍惜”,逐渐变味成了一场大型真人秀,每个人都在竭力“表演”一个最好的青春,本又赶上了人格发展的关键期,于是又都把周围所有人都当做无形的观众,但因为谁也不愿甘当观众,人人脑子里都有个(或者说逃不出一个)程式化的“青春”,所以其实到最后也都不过落入各种烂俗甚至狗血的窠臼之中罢了。
如果说80后的青春文学还是真诚地追忆怀念,那我们这一代人在最近几年写出的青春文学,恐怕是对当年模仿的一次再模仿,实在没什么看头。
但那时候身在其中的我,如果见到了折木这样的主角,恐怕是难以感受到一丝一毫的共情的。
甚至更糟糕,虽然无法共情,但也许会内心深处不愿承认地下意识去模仿他。
因为这样很“酷”。
甚至在荷尔蒙的驱动下,内心深处还有种直男特有的不屑:还不是为了把妹?
既要为赋新词强说愁,又要用对别人强说愁的反感来再次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也同自己的做作小小挣扎一下,这样的心情,恐怕现在的自己嘲笑起来都会是温和而不带恶意的了!
之所以不带恶意完全是因为,这种拧巴的心情已经离我太远了,若从表面上看来,此时已近而立的我似乎懂得了奉太郎的“节约主义”和他对蔷薇色的反感,或许在整个东亚,或者全世界,这种青春期的戏仿与造作都是普遍存在的吧。
但奉太郎并不会用我如今怀念的眼光去看待青春,他也不需要,因为身涉其中的话,总是会有樱花树下的华装人偶和足够的荷尔蒙让他去如痴如醉。
和那些天降系的宅腐番不同,《冰菓》也让观众跟随着奉太郎的视角踏上一场情感之旅,但这场旅途没有让人血脉贲张的感官刺激,也没有任何讨好观众的烂俗桥段,若说是“校园推理”恐怕是彻底的本末倒置,但如果说是“推理校园”或许还能言之有理:因为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平凡生活,就被一点点推理要素弄得有滋有味,若是站在对校园生活的贫乏感到无聊的奉太郎看来,无论是愚者的电影结尾还是校园祭的连环盗窃,都实在既真实又生动。
我庆幸今天看到它,因为现在的我既没有那股荷尔蒙在身体内的狼奔冢突,也不再有青春期渴望获得承认的迫切心情,随着我的灵魂与身体渐渐老去,这些杂质都渐渐沉淀下来,但那种“気になります”的心情,那种对生活充满好奇的热忱,那种渴望同他人建立联系、了解他人心情的冲动,也都跟着一点点快要被埋没。
这时候看《冰菓》,不再为各种程式化的青春物语所束缚,不再为贪婪的欲望所奴役,也不再为自己年少时浅薄的自尊心所左右,终于看到了《冰菓》中最最宝贵的东西:少年心事。
少年心事,既重又轻。
说它轻还好理解,毕竟邻桌女孩的心情,偶然增多的作业,社团前辈的争吵,或者是一场盛大喧闹的校园祭,都只是生命中短暂得不能再短的瞬间,和沉重的生活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可说它重,长大之后我们又有多少次将某个同龄人的一颦一笑全都放在自己心上、绞尽脑汁地想要了解与呵护呢?
见过各种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回头再看《冰菓》中的几个少年,无论对待他人还是彼此,无论对待同学还是长辈,都在绞尽脑汁地“推理”出个缘由来。
这样理解他人的费力尝试,我们又遗忘了多少呢?
从以令人唏嘘不已的60年代学生运动为开场,就注定这样的“理解”绝不仅仅是青春物语的虚构想象中宅男腐女们的互相意淫,而是要穿过各种界限触碰其他少年的心灵;到最后,这份“重”和“轻”在四位主角暗暗滋生的朦胧情愫中融合了起来,年纪轻轻的千反田在樱花树下好像一眼就看到了自己人生的终点,或许成年的我们就算不嘲笑也多少难以重视这样的决定,但当她谈到那些逐渐老去消失的故乡时,当她用这样的故乡当做对自己在意的人的告白时,到底该说是不知深浅,还是负重前行呢?
这些感触到不像是看过《冰菓》后的顿悟。
成年之后慢慢发现,虽然有各种杂质,但阴错阳差地我也确实有过像这样想去理解他人的心情,自然也亲眼见过别人这样的心情。
如果不是和女朋友相遇,恐怕还是很难撑起足够的自信去承认甚至喜欢上这样的自己。
或许这样精巧细腻的少年心事,就慢慢随着时间而消失了吧。
但在看《冰菓》期间,自己碰到了人生中的大事,真正站到了“少年与政治家并存的世界”的中间,一边是纯粹真实的心意,一边却又是复杂沉重的生活,到底如何保持平衡,我自己也陷入了困惑。
是《冰菓》为我找回了力量,是它告诉我生活的美好就在日常的点滴之中,就在人与人简单却真实的连接之中。
只要还能回到日常生活那几近永恒的安详之中,我就总能重新燃起“気になります”的心情,也就总能感觉到快乐与美好。
在这样的时候,碰到这样的作品,有时真是感慨上天对我的眷顾。
另外一桩因缘,便是在我观看《冰菓》期间,制作人武本康弘先生以没有任何人愿意看到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刻意提醒自己这件事,然而总是在感受到了作者想要传递给青年人的那些热情与希望时,想到了这件事。
于是在感动之余,总还是很多悲伤。
我说不出什么“既重且轻”的话,只能说,希望自己能带着这样的热忱继续生活下去,也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希望。
认真地说出这样的话,恐怕也就是当年武本康弘先生的愿望之一了吧。
各集英文副标题捏他01.伝統ある古典部の再生02.名誉ある古典部の活動03.事情ある古典部の末裔04.栄光ある古典部の昔日05.歴史ある古典部の真実 The niece of time→The daughter of time/时间的女儿 约瑟芬·铁伊/Josephine Tey06.大罪を犯す07.正体見たりLittle birds can remember.→Elephants Can Remember/大象的证词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08.試写会に行こう!
09.古丘廃村殺人事件10.万人の死角11.愚者のエンドロール Why didn't she ask EBA?→Why Didn't They Ask Evan/悬崖上的谋杀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12.限りなく積まれた例のあれ13.夕べには骸に14.ワイルド・ファイア15.十文字事件16.最後の標的17.クドリャフカの順番Welcome to KANYA FESTA18.連峰は晴れているか19.心あたりのある者は20.あきましておめでとう21.手作りチョコレート事件22.遠まわりする雛Little birds can remember.=============氷菓/hyouka 英语:Ice cream 谐音 I scream 私は叫ぶ
我喜欢京阿尼,不光是是因为它带我入了深似海的二次元深坑。
更多的是因为他宁缺勿滥的出片原则,它精益求精对自己作品细节的把握,真实的画面背景,恰到好处契合度极高的人设。
这所有的特点,都让观众在看到京阿尼出品的动画时会觉得,恩,这个公司制作的不是流水线上的合格品,而是实实在在讲故事的动画片。
吹着清新海风又带历史感的《Air》、春雨般细腻的《Clannad》、大胆引领潮流的《凉宫》和《幸运星》、幽默欢乐的《全金属校园篇》在这些你可以不喜欢但基本上没法诟病的作品中,京阿尼建立了自己在观众中的口碑。
但请永远记得,喜欢你的人将你推上神坛,那一定会有反对的人跳出来指着你的鼻子。
让京阿尼面临这样问题的作品正是《轻音》,09年横扫一片的几个软妹刷爆了各类动画销量榜。
一部并没有多少人气的四格改编后又这么强大的火力着实让京阿尼没有料到。
京阿尼马上拍板大将军石原立也上阵挂帅制作第二部,但两个季度的篇幅拖慢了整体故事的节奏,五软妹努力卖萌也难让观众静下心来看片,这有些问题的企划开始让京阿尼面临炮制“废萌”题材的指责。
虽然《轻音》的第二部制作一如京阿尼以往还是很用心,但稍微偏向金钱的天平,让聪明的观众感觉有些变味了。
之后紧跟的作品《日常》更是头一次让京阿尼尝到了销量失败的滋味,虽然铺天盖地的mad证明《日常》在死忠动漫迷中还是有一定人气,但这部终究缺乏核心价值的作品商业上的失败仍是无法回避的深渊。
在成功和失败之后,京阿尼迎来了名为《冰菓》的新篇章,由阿尼监督群里算是最新锐的武本康弘领衔(请忘了山本宽这个名字吧),还找来了自己的好基友《全金系列》的作者贺胖子做系列构成,声优一反常态不用新人找来了肉村和吐槽大助这对基友。
一副撩起膀子想到大干一场的姿态,而这次的作品,却是米泽惠信的出道作《冰菓》。
我们可以轻易的从片中看出京阿尼下的功夫,进化的作画质量,一如既往的细节和背景呈现,更难能可贵的是,冰菓中使用了大量的特效镜头对推理的脑补和现实世界进行区别,烘托气氛之余增加片子的趣味性。
但这一切都还不足以从质上改变《冰菓》原作平淡的节奏。
这本就是浮躁的世界,如果你能静下心来体味这部动画,四十五年前的学生运动,覆满灰尘却让人潸然泪下的藏在记忆角落里的事实已足够吸引。
但可惜更多的人喜欢血与尘土的刺激,喜欢宿命与命运的对决,喜欢山雨一样猛烈袭来的快感。
是的《冰菓》注定不会红到哪去。
是的,一定会有大批黑跳出来说这说那。
是的,我不知道京阿尼这一桶桶的真金白银砸到这样一部作品上是出于什么考虑。
但我有足够的耐心,《冰菓》会是一个开始,只要我耐心等待,一定会有另一部作品带给我《凉宫春日的消失》这样相同的惊喜。
冰果描写了人在某种环境下,最自然的情感表现。
和我看过的很多思维方式和情感表现有断层的动漫比起来,冰果体现出了相当的逻辑性,特别是情感上的逻辑性。
1 历史悠久的古典社的再生2 名誉高涨的古典社的活动3-5 冰果篇问题的关键在于,关谷纯是不是自愿去当全校的盾牌。
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当年只是非英雄的献祭行为而已。
无奈、陷入绝望的关谷纯所能做到的,就是强硬地定下社刊的名称“冰果”=ice-cream=I scream。
——无声的呐喊这是冰果所有有意思的故事中共有的魅力,我是这样认为的。
6 犯下大罪对千反田的性格刻画,奉太郎想要理解人的心的开始。
7 两姐妹篇虽然姐姐平时对妹妹不是很好,而且又有着对自己的东西做标识的习惯,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很重视妹妹的。
8-11 推理剧本篇推理剧本来的解决篇是怎样的?
和 怎样的解决篇才是令人信服的?
在入须学姐的误导下,探求原解决篇的奉太郎变成了侦探剧本的写手。
奉太郎发现后,怒斥学姐“什么人都应该有自知之明,那是骗人的吗?
”这其实也是对第六话犯下大罪里,自己不敢犯下傲慢之罪的回应。
12-17 学园祭篇天分和没有天分的人。
这一篇看的很是入味,之前看的蜂蜜与四叶草也有提到这个问题。
阿福作为data base对奉太郎产生了劣等感。
一直说着“期待你的表现,奉太郎。
”,“data base是得不出结论的。
”但是,他其实又不甘心于作为data base活着。
神山祭去抓十文字的现就是表现。
由此可以发现,前面当他被奉太郎说“你只要努力,总有一天可以成为正宗的福尔摩斯迷”,并没有从中得到鼓励,而是得知了奉太郎接受了自己的才能的事实,并被刺伤了。
所以才会说出,“真是令人羡慕啊。
”这样的话。
入须学姐讲的那个关于“胜者的运气好”的故事,逼迫奉太郎接受了自己有才能这一事实。
接受自己有能力,是好事,这是容易接受的;但是阿福呢?
他不得不承认他作为数据库为奉太郎所用,而得出结论的只能是奉太郎,故涉猎广泛这件事不能理解为他与奉太郎各有优点,只能是“无用的知识一大堆”。
所以,作为结果的是,“没有天分的人,在有天分的人面前,不得不处于劣等”,这样无可奈何的事实而已。
耻于把这劣等感以任何形式表达,所以,河内亚也子不愿承认作品的品质本身决定世间对它的评价,实质是不想接受没看多少漫画的朋友处女作就有着非凡的表现,“我看过了,你真厉害,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说不出口,所以,没有看完黄昏埋白骨。
而摩耶花刺伤了自己认为是佳作的原作家;田名边治朗不愿接受会长有着才能却放弃画漫画,为了传达“陆山宗芳失去了‘库特的序列’”才出演了十文字的闹剧,却没能传达到;福部里志最后所做到的,就是告诉千反田“奉太郎好像知道点什么”,然后提议去开庆祝party,让奉太郎小小地困扰一把。
不能让有天分的人知道自己在注视着他的背影(这个事实),不能让有天分的人知道自己在羡慕他(这份心情),忍耐、晦涩地表达、让有天分的人小小困扰,这就是曾经或一直呆在有天分人身边的,没有天分的人所能做到的事。
18 直升机篇那个老师明明不喜欢直升机(因为那意味着山难),但由于上课时作出了不合适的行为,才说出了“我很喜欢直升机”来打马虎眼。
奉太郎提出自己不了解别人的感受这一点。
19 心里有数的人20 开门快乐21 手制巧克力事件福部里志不是一个执着的人,也不是一个奉太郎所说的热衷于兴趣的人。
因为以前执着于输赢,但是对取胜后的无聊厌倦之后,执着于“不执着”。
好不容易和以前的自己告别,定下了和以前相反的生活法则,并处之快乐。
但是,有摩耶花,和她走在一起就不得不打破自己现在的生活法则,这样就有回到以前自己的嫌疑。
这就是唯一的矛盾。
其实,仔细生活就可以发现,真正想要从执着里挣脱出来,不是要执着于什么,也不是要执着于“不执着”,而是要对执着什么的毫不在意。
就像有两面的硬币凭着厚度立起来的感觉。
我在说什么啊…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楚,只是这样的阿福,和我感同身受得够呛。
用否定原先的做法来找到现在的做法;从自己的规则里挣脱出来,又被自己订下的规则所困;羡慕自己身边有才能的人,所能做到的事只是忍耐、晦涩地表达、让有天分的人小小困扰。
啊,真是够了。
22 绕远路的人偶然后看完了。
为什么明明我是男的,但是和阿福有关的故事都会特别有趣?
《冰果》标题后,关谷纯的绝望;十文字事件中,田名边治朗没能说出口的话;初中英语老师对直升机说出违心的“喜欢”。
在这些没人能够理解的象征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什么无声的呐喊?
冰果为题的这个动画,其实意义就在于,奉太郎用推理来逼近人心中的真实。
电话响起,11:04.
刚碰到电话时还是11:05,完全拿起来后就变成了11:06。
就是说千反田至少等了一分钟,最多等了两分钟。
日历的特写,告诉我们折木在3号没有安排。
注意前一张的日历全景,每一天都是空白。
奉行“节能主义”的折木,确实也应当如此。
时间跳到了11:07,精致的细节。
精致的字幕组。
偶人上的光斑。
千反田说最后一句话时,画面已经切换到路上,没有多余镜头。
第一次展现“故乡”的样子。
进入OP。
长久桥。
第一个伏笔。
三个镜头,简单交代了环境。
人还很少,且多是身着蓝衣的工作人员。
好奇(怀疑)的目光。
这里本不该有外人进入。
“受人之托”来撑伞,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反应。
轴线上的机位,仿佛审视犯人的角度。
特写,一脸无奈。
进入室内,只能缩在角落的暖炉边上。
几乎都是“大叔”,毫无生气。
新环境下的烦躁感,格格不入。
主事的长者说出了“外人”,距离感。
门和榻榻米的位置,完全平等的镜头。
这是“外人”和“本地人”的交流。
礼貌谦虚赢得了好感,这是对未来的美好暗示吗?
“生来第一次”,折木以前真是“节能”啊。
10:19,最后的确认工作。
长久桥的伏笔兑现。
居高临下的镜头,依旧充满了不信任。
10:31,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了。
冲突出现。
手早就不冷了,可又有什么能做的呢。
除了长者,没一个能拿主意的。
10:41,浪费了10分钟,才刚刚进入尝试解决问题的阶段。
众人纷纷提出不靠谱的方案。
最后“茶发少年”提出走南边的一座桥过河。
这本是显而易见的方案,为何没有人说出来呢?
第二个伏笔。
所有人的惊讶。
区区一个外人,为何会被千反田家的千金叫去呢?
第一件是千反田的便装,后面是和服。
华丽的头饰。
再次出现审视犯人的角度。
四个镜头,依然没有给出房间正面,留有悬念。
揭开谜底。
注意折木转头的顺序,与前面镜头顺序一致,先看到服饰,后看到头饰。
特写镜头。
与平日的千反田不同,端庄代替了活泼,让折木忍不住发出疑问。
两名“化妆师”。
大小姐的身份。
两人对话,或者说是单方面的“汇报”。
典型的三角机位,全景,特写(折木),然而帷幔的左上角代替了特写(千反田)。
观众的视线和折木一样被遮挡。
用两个外景镜头跳过了“汇报”的过程。
人变多了。
镜头这次来到了帷幔的右上角。
大概折木在说话的时候,就是这样一遍遍在帷幔上来回巡视吧。
无所适从的感觉。
这不是平日对话的氛围。
不适感,忍不住发问。
仰视的镜头,强烈的压迫感。
除了长者和“茶发少年”,众人明显松了一口气。
暗示了“令其他人难堪还能面不改色的人”。
过场节气:春分。
很喜欢这种质感。
11:40.
又一处伏笔。
作为“外人”的违和感。
注意这里的开始时间,结合上文,至少推迟了10分钟。
衰老的人群,直到最后一刻还在手忙脚乱,这样的“故乡”,真的有未来吗?
千反田出场,镜头瞬间虚化。
镜头从下到上,逐一交代。
最后一张图,折木的倾斜程度略大于之前,可以理解为“吃惊得歪了头”吗?
折木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心意了吗?
花瓣。
积雪。
“我很好奇”,这一次的语气中,有着掩饰不住的激动。
好友的声音将折木从梦幻中拉出。
好友的调侃。
背面的机位,看不见表情。
想必有些尴尬。
折木的惊讶。
是吃惊于两位好友间的坦诚吗?
四个镜头,清楚地交代了折木的“距离感”。
注意第三个镜头,折木在角落,对面旁边都没有人。
别人的觥筹交错,众人皆醉我独醒。
寂寞。
脚步声进入。
换回便装的千反田。
发动“我很好奇”技能的千反田。
然而与以前不同,这一次她是有答案的。
虽然折木凭借推理能力也得到了正解,但这也再一次表现出,这是千反田的主场。
“茶发少年”是小成的儿子,在大阪学习摄影,想必以后是不会回来了。
没有年轻人的“故乡”,真的有未来吗?
折木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千反田的脸上却显得落寞。
BGM响起,镜头旋转一圈,显示周围的“故乡”环境。
注意前后的色彩对比,“故乡”方向的昏暗和远离“故乡”方向的绚烂。
利用水中倒影的正反打,充满了趣味。
千反田的“虚”和折木的“实”对比,千反田就如同水中之月,遥不可及。
高潮开始。
隽永的表白。
难以置信的美。
视线的方向。
折木的正面回应,想必让观众激动不已。
然而,这只是折木的幻想,终究没有说出口。
眼神,蒙太奇。
折木开始理解好友的心情。
被难以置信的人喜欢上,可是自己真的能够背负起那份“束缚”吗?
未来的不确定性,自己能力的不确定性。
已经名存实亡的“节能主义”。
是不是有一丝想要爬回过去外壳的冲动?
千反田的鼓励。
太美了。
是她将折木拉出了“灰色”,涂抹上绚烂的蔷薇色。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两个人都笑了,未来如此绚烂,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重要的是此刻,心意相通。
个人感觉非常非常好看,无数细腻的细节,和非常舒服的画面感。
本人平时对动漫不太感冒,主要是觉得有些动漫很闷(本人非宅向),要不就热血(鬼吼鬼叫的),要不就卖肉(各种露),看第一集基本猜到结局,没有任何意思。
而这部作品正好满足我所有的愿望,能够看到这部作品是缘分也是我的运气。
没想到我会和小孩一样每周都追着动漫看。。
这是除了EVA外给我感触最深的动漫。
特别是其中有一集,叫<犯下重罪>,我有所启发。
窥视别人的内心是重罪,是无法控制自己控制欲望的一种表现,除非别人告诉你她真实的内心感受,否则每个人都是不能妄自猜测的,尽管时常能够猜中别人在想什么,但这也恰恰正是自以为是的缘来。
所有的主观臆断其实也是每个人心之壁障的由来,毕竟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种隐私,,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平时我还是比较喜欢上豆瓣,偶然间看到冰果这么低分,略有不爽,特来打气。
作品的内涵是靠受众的评论与感悟积累而成,希望爱冰果的人会因为冰果而有所成长。
有一些关于改编、人物塑造和风格平衡的想法记录一下想单独说这一集是因为我看很多遍都觉得这一集其实在情感上非常不流畅且生硬,但很神奇的是,它想要表现的效果却完全达到了。
这一集中有两个很关键的点:第一个是折木在开头说“这是很重要的一次比试”,这是来自小说的原话;第二个就是动画改编中千反田突然生气然后靠近折木的这个段落。
1.关于人物塑造其实回头看冰菓的第一本就会知道千反田并不是一个天然呆,初期设定里,从折木的角度去观察她驾驭他人的可能性要大很多(因为那本小说其实是折木在窥测千反田是怎样的一个人的视角和过程)。
结合这一集在小说中是第四本即短篇集,在这本短篇集中第一篇的女郎蜘蛛会的故事中就提到了这个逻辑,即“欠了里志一个人情”的动机是什么,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他在这篇故事中想做到的是不把千反田彻底拒绝的情况下尽快解决她带来的麻烦——深化到人物性格来解释即在不打破节能主义的前提下去接近千反田的玫瑰色。
而为什么不彻底拒绝千反田(这一点在动画第五集里志就问过他)甚至要自己努力的理由,在这里折木泛指的是大家的玫瑰色,然而实际上(从发展人物关系即拉cp角度说)这个玫瑰色显然是千反田自身。
之所以分析这几个点的原因都是一样的,就是小说里,甚至动画里也是,千反田和折木都不是无神经,而是在微妙地摇摆不定的人。
他从女郎蜘蛛会事件的时候已经表现出自己知道自己会有靠近千反田的可能性了(也就是为什么动画把这个故事放在了第一集,因为有神经的人对是否有触动是一开始就会有意识的)。
2.关于改编所以在第19集,两个人已经可以单独在部室里聊各自性格的缺陷这种程度的关系下,能否说服千反田接受自己的节能主义会决定他们之间的关系接下来会怎样,这当然是“重要的”。
在小说里折木这种主动出击的意识还要更明显一点,因为小说里大概这是古典部系列唯一一篇互相试探(然而写得很失败)的。
所以他在一开始会选择故意往夸大的方向去解释来证明自己所说的“只是运气好才能解谜”。
反过来千反田是对“自己喜欢对方”的意识更明晰的,在小说里会更清楚一些:对于折木故意夸张不靠谱的推理她当然对此心知肚明,但她同时并没有直接戳破,而是反过来去开玩笑挑逗对方来告诉他“我觉得你的说法不对”同时让他继续把推理编造下去。
所以这种不信任是权衡着推理内容逐渐累积,才会在得出“用伪钞”的结论的时候爆发的。
动画里则把她在控制节奏的方式表现得更高明了一些,把那些挑逗的台词用卖萌的方式来表现,那种进攻感就消失了。
这也是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在那个点千反田突然生气起来会让人吓了一跳甚至摸不着头脑,然而突然出现那个名场景就用比小说里心理铺垫的简单直接得多的方式一下子表明了人物关系。
但是感觉联系人物之前的表现,因为之前的故事里都对千反田的控制力洗得太白,再加上声优水平的差距,好像实际上没有怎么体现出来这一集的推理中其实是对打,折木占据的节奏掌控太明显了。
但反过来这样也使得那个段落中千反田突然夺取主动权的名场景非常深刻地在观众心目中打上了烙印(不3.关于风格平衡我还记得看古典部第一本小说的时候甚至有种犀川vs萌绘的既视感,但动画把千反田洗白的这个决定其实恰恰成就了这个作品的独特性,因为冰菓最好的一点莫过于把握住千反田从表面的白到内心的悸动摇摆不定的微妙的点,没有在任何地方让她的悸动显得搞笑或者夸张(相反她夸张的地方表现的是折木的悸动)。
总的来说千反田在小说里设定是对和他人的物理距离等等比较无神经,但实际上懂得的意识得到的东西还挺多的,在这两者的比例间动画可能把无神经的部分比例变得更高了一点。
这个人物自身的平衡也决定了整个作品的风格也更轻。
相比最近京都越发追求人物的真实感细腻入微的方式,冰菓时期同时做到轻松搞笑和沉重细腻的风格可能更有利于架构故事结构……(因为节奏的收放?
)在这一集中就同时展现了轻松搞笑和沉重细腻的变化,挖掘主题就更有效率地达到更深层次了,毕竟一味堆砌细节是很容易流连在表面或者浅层的,这在编剧技巧上其实是挺受用的经验……。
剧本毁了画质
画风5分,剧情2分,综上给3分。我想不出这番除了出本子外还有什么意义…
画质狂魔,睡觉剧情。
三星半……画工简直媲美剧场啊- -无奈长事件和短事件的质量完全不在一个境界。。。【短事件太太太渣了】佐藤聪美的配音听起来很难受,角色也不讨巧,除了对肥宅卖卖萌以外真不知道有什么具体的作用【俺基佬免疫】,两个主要配角的感情描绘也略诡异……
节奏剧情慢如友人帐却没有其细腻与温馨。小清新画面实则有卖肉的恶趣味
画面精细度爆表,BGM也很好听,唯一的遗憾是剧情略薄弱
画质好的一逼啊
每集边看边找伏笔是一大乐趣www
画面挺好的
慕名而来,看到第四话也没入戏,只能放弃了,评分这么高估计很多是冲着京阿尼的制作和可爱的画风吧。但是真的接受不了这种日常还要一本正经搞推理的番,的确觉得很多时候很中二很大惊小怪....不适合我吧。
奉太郎的节能主义哲学很喜欢,剧情弱了点
实在是。。。无爱。。。
旧番回顾,很感叹当今(以及历史上)日本部分学生群体相当的自主性,和讨论问题的严谨态度。虽然我们的教育一直强调组织纪律,但往往只是“大人看不惯小孩”般的单方面打压,而发自内心的严格要求和严谨却从未在教育里体现出来,以至于社会的大风气是走捷径,快速成功/致福。觉得很惭愧。
A。两组四位主角是一对有趣的对比。摩耶花-里志是最典型的高中生情侣,女生主动,男生逃避,但在摩耶花不断的常规攻势下有破开心结的迹象。爱瑠-奉太郎则是非典型的范例,让很多人讨厌的爱瑠的性格特质被表述为“烦人”“发嗲”“装无辜”,但请注意,她的“烦人”“发嗲”有明确对象,在《冰菓》中永远指向奉太郎,且奉太郎对此的态度从一开始的烦恼逐渐转变为接受再到主动承担。与其将其视为不顾场合的烦人精,我更愿意看作一个有敏锐嗅觉的女孩发掘了男孩子的sub特质来玩的一场D/S游戏,也就是通过不断进犯他的心理边界来完成的“拯救”。
冰果轻音团子,恭喜京阿尼成为我最讨厌的几个词之一。巴赫要知道他的音乐被用来给废萌动画做OST估计要用电吉他砸死这些吊丝。废萌真是世界上最煞笔的事物之一,人类要灭亡了。
太喜欢太喜欢喜欢到说不出话看到OP和ED都想哭。ED里有句歌词“探寻少年充满秘密的内心”,这才是冰菓推理的内容吧。日常的时间里充满我们注意不到的曲折,远不是想象中的清澈透明,所以在时限还没有过去的时候,往那些我们懂得却漠视的事物走一步吧。既是对不愿忘记的铭刻,又是对或许会遗忘的体谅。
有些集数的剧情真的超级无聊
装逼不成是吧米
慢热型的动画。一开始剧情感觉小题大做,但越到后来越精彩。至于大小姐,京阿尼的妹子虽然都差不多,不过还算萌吧……
这就是校园推理啊,直升机的故事那里get到了登山者,推理出人心背后的善意这点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