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见识到了“莎乐美”那红色的,炫目的身影那完美的化身那不断舞动的女子有着火样的灵魂她享受着所有男人的爱慕,追逐她未曾为谁付出直到见到了那个虔诚的灵魂那个,执着于自己的神的男人在清冷的夜里她悄悄地潜进地牢来到那个男人面前她仰视他,她爱慕他她诱惑他她感觉到,他动摇了但当她的唇即将碰到他的他退开了他又想起他的神,他的信仰他又回到了神的怀抱她愤怒红裙在狂舞中翻滚在王的盛宴她隆重地出现裹着七层薄薄的纱她跳出了最曼妙的舞步每一次高潮,她都轻轻褪下一层轻纱当她裸身在王面前时王允诺了她的请求施洗约翰的头颅,为我所愿他的头颅静静地在盘中她轻轻地,接过来红唇一遍遍刷过他的唇心中在翻滚我终于吻到你了现在的你,终于属于我了这份喜苦,就是爱么?
玛莎·葛兰姆说:“人的肢体从不撒谎”。
所有的舞蹈因欲望而生,不隐瞒,不美化,本能借助肢体真实表达。
电影《莎乐美》从舞者的日常排练及剧团导演的场务策划开始,鱼贯而出,一气呵成。
观众随着导演的视角,全程参与整个舞蹈的编排,直至最后在银幕上观看自己的作品成果。
莎乐美的饰演者阿依达·戈麦斯现实中亦是名杰出的舞蹈家,电影中有一段她的自述,诠释着她对舞蹈的热爱。
“在舞蹈的世界里,我能尽情地变现自己,宣泄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
观舞看到的不只是手或脚,不只是跳跃或旋转,而是个性与气质,这正是舞蹈的有趣之处。
“精神分析把这些爱的本能称作性本能,并根据它们的起源称作占有”,莎乐美因爱生恨,采取最极端的方式占有约翰,但不能说她是不美的,美无关道德中的善,艺术以追求美为目标,美超越一切现实而存在。
从编舞到灯光、服饰、道具、布景,各要素间完美融合,增强艺术感染力。
想学舞美设计了。
舞者要像画家一样抚摸舞台
在无意中,看了Moreau的《Salome》,才发现这张沉睡在原声盘中。
从王尔德起,这个《新约·马太福音》中的小段落,突然像是蕴涵“力量”的源泉-一种唯美扭曲的力量。
现个西班牙人演绎的作品,扭曲完全在炙热的感情中,被熔化的所剩无几,老实说,有点丧失Moreau作品给我的震撼感,不过还是非常值得收藏的。
相对正片更喜欢彩排的片段,尤其是演员在前方起舞,背后屏幕上的投影因为设备的原因产生的滞后,呈现出的粘连和催眠效果让人更魔怔了。
太阳与权力,月亮与爱欲,求不得便因爱生恨,莎乐美的七重纱舞是被母亲操纵的绝望、被父亲觊觎的恐惧;是求爱被拒的怨恨、是想要报复的快意。
她颤抖地完成献祭,向魔鬼呈上她的身心,又跪在爱人的头颅前悲痛欲绝地祈求原谅。
但我终究不同意莎乐美是唯一的爱情故事这种说法,她根本就不懂爱,因为她从未被爱过:在母亲眼里,她是工具;在父亲眼里,她是情欲;在爱人眼里,她是罪孽。
约翰对她来说只是“想要”的欲望,本就破碎的自尊容不得拒绝,她像个固执的孩子一样,得不到糖就哭,你伤害我,我就打你。
所以比起颤抖着双手提出要求,更希望诠释为“她淡淡地说‘我要他的头’”,如原著一般,希律王回绝了她七次,她也重申了七次“我要他的头”,就这一句,这样偏执、决绝、疯狂的莎乐美比可怜、脆弱、犹豫的莎乐美更加让人目眩神迷啊!
在《圣经.马太福音.14》中,记载着莎乐美的故事:14:1 那时,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的名声,14:2 就对臣仆说:“这是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所以这些异能从他里面发出来。
”14:3 起先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把约翰拿住锁在监里。
14:4 因为约翰曾对他说:“你娶这妇人是不合理的。
”14:5 希律就想要杀他,只是怕百姓,因为他们以约翰为先知。
14:6 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罗底的女儿在众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欢喜。
14:7 希律就起誓,应许随她所求的给她。
14:8 女儿被母亲所使,就说:“请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我。
”14:9 王便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给她。
14:10 于是打发人去,在监里斩了约翰,14:11 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了女子,女子拿去给她母亲圣经故事里,莎乐美受母亲的怂恿,向希律王要求施洗约翰的头,后来经由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改编成为戏剧,剧中,莎乐美是个年仅十六岁的妙龄美女,由于向约翰求爱被拒,愤而请希律王将约翰斩首,把约翰的首级拿在手中亲吻,以这种血腥的方式拥有了约翰。
因此,莎乐美也被视为爱欲的象征词。
“Art for art’s sake”作为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文学的旗帜,与舞蹈所表达的纯粹的美气质非常相似,所以西班牙导演卡洛斯·绍拉用纪录片的方式,拍摄了西班牙国家芭蕾舞团排练弗朗明哥版《莎乐美》的过程,头30分钟拍得像制作特辑,展现弗兰明戈舞蹈版的《莎乐美》表演前不同创作部门的调动,舞蹈员各抒己见。
真假难分的热身之后才进入正本戏。
舞台的背景是三块布景板,中间的一块升起一轮红日,映出橙红色的霞光,舞者剪影般的姿态如同一幅古老壁画,神秘的东方气质油然而生。
故事发生在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孕育出楔形文字和空中花园,以及美艳绝伦的莎乐美,当她的身姿投影在幕布上,所有人都驻足屏息等待她出场,莎乐美的美丽甚至诱惑了他的继父希律王,男性和女性被分裂成两个阵营,一段群舞表现出对比与对立,希罗底心生不满:“你不要那样看着她。
”而任性的公主指使侍从:“我要见见施洗者约翰。
”如同所有人见到莎乐美时的震撼和惊异,莎乐美被施洗者约翰俘虏。
闪烁的灯光照出鬼影曈曈,施洗者约翰展示了希罗底和希律王谋杀菲利普的景象,少女莎乐美失魂落魄,夜幕降临,幽暗的夜空中升起一轮惨白的月亮,像一个戴着面纱的公主,苍白而病态,故事即以悲剧为导向,所有的欢欣已绽开崩坏的裂痕,莎乐美在镜头前露出神秘的微笑,开始蜕变,卸掉少女的纯洁,变成爱欲的化身。
莎乐美从黑暗中走向光辉光辉笼罩的圣约翰,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莎乐美说:“看看我。
”就像我们第一次遇见爱情,将其奉为神明,虔诚跪倒,乞求一个慈悲的眼神,一个温柔的抚摸,一个献上所有的亲吻,可是对方不屑一顾,只注视神圣的天堂。
即使被引诱着缠绵片刻,也会幡然醒悟抽身而去,仇恨的种子在心里发了芽,沿着血管刺穿肌肤,希罗底趁机怂恿女儿,为希律王献舞,杀死施洗者约翰。
莫罗的画作《在希律王左座前舞蹈的莎乐美》希律王生日的欢宴,莎乐美献上七层纱之舞,莫罗的画作《在希律王左座前舞蹈的莎乐美》将这一情节表现得更诡谲华丽,光怪陆离的场景,深沉又闪烁的颜色,莎乐美身披薄纱,翩然起舞。
王尔德说,艺术的宗旨是展示艺术本身,无所谓好坏,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莎乐美一层一层褪下轻纱,完成纯粹的不道德的同时完成纯粹的美。
希律王龙颜大悦,允诺给莎乐美所有想要的东西,莎乐美说:“我要施洗者约翰的头。
”不详的黑幕浸入天空,希律王不得不信守诺言,用银盘端来约翰的头颅,莎乐美在执着追求爱与美而拥抱死亡的沉溺中,完成对爱情最后的献祭,以殉道者的姿态,拥抱着圣约翰的头颅,裹身的白绫蜿蜒委地。
这世上从没有慈悲的爱情,一旦我揭开面纱,爱情的獠牙就要咬断你的喉咙,将你葬于我腹,爱是最极端最激烈的情感,绝对没有中庸的姿态,要么全部,要么没有。
而我们从没见过被称颂的爱情,她们只活在文学与艺术里,为了爱情所向披靡慷慨赴死。
你愿意这样爱一个人吗?
把自己捣烂搅碎放进锅里,和彼此煮化融为一体,即使你愿意,对方愿意吗? 我们从没见过被称颂的爱情,总是在狼藉的生活里寻觅一块欢愉的骨头,如果残留一点肉渣,便是莫大的恩赐,咬碎之后囫囵吞下,偶尔会划破喉咙,泛起甜美的血腥,便从片刻的欢愉里,汲取到苟且的生息,在漫长的无聊里维持生命。
导演卡洛斯迷恋逆光里舞蹈游动变幻的身影。
群舞和独舞的场面生动而有灵气。
莎乐美向希律王献舞那段,脱掉著名的“七层纱衣”,精彩绝伦,美丽的巴比伦公主身上一种奇异的诱惑神韵。
主角莎乐美的扮演者是拥有当今“弗拉明戈第一舞伶”美誉的,西班牙弗拉明戈舞蹈家阿依达.戈麦斯。
迷人的身体语言诉说丰富的情感:深沉,激越,忧郁,狂热……唯美而颓废的莎乐美。
喜欢弗拉明戈的朋友不可错过。
据福音记载,因为希罗底的原因,希律王派人去抓约翰,并把他关进监狱。
希罗底是希律王的弟弟菲律的妻子。
约翰对希律王说:“你不能拥有你兄弟的妻子”,因此希律王想杀约翰。
但又怕犹太人民反对他,因为他们把约翰作为先知。
但是在庆祝希律王生日的宴会上,希罗底的女儿莎乐美出来跳舞,使希律王非常高兴,就发誓说要满足她的任何要求。
莎乐美在领会到她母亲的意图后说:“就在这,把圣约翰的头放到盘子里给我。
”希律王有些为难,但是因为他发过誓,只好命令砍下圣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端了上来。
在这个故事中,讲述了三个因为不同动机而希望约翰死去的人物。
希律王是由于某些事情,因为约翰预言:基督是救世主。
希律王把他关进了监狱。
希罗底是因为约翰对她说过,她将由于通奸而受到惩罚,所以她不能原谅他。
希罗底和菲律的女儿莎乐美在圣经里只是她母亲搞阴谋诡计的牺牲品。
但是在这出戏里,她却是因为极致的爱得不到回报而因爱生恨成了造就悲剧的一员。
爱,需要,以及复仇的欲望,达到了极致的地步,就导致了这个悲剧的诞生。
莎乐美对爱情的热情,她对约翰过分的爱情,是肉欲和精神之间的斗争。
正是这种斗争,最终毁了她所爱的人。
电影将近一个半小时,前半个小时都是片花。
片花中导演给演员们讲戏,和音乐家谈论配乐,与编舞讨论舞蹈动作设计;服装设计,舞台设计,灯光设计……在片花中告知观众莎乐美的故事,以免观众在后面的一个多小时舞蹈中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足见一部电影的完成,导演一职的主线作用有多重要。
同时舞蹈片又比一般的剧情片或是歌舞片表现艰难得多,严格的舞台场地限制,有限的道具,没有对白或是歌声,仅有的是:演员们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以及音乐。
所以纯舞蹈片很少,拍得好的更少。
导演叫演员们去换了服装。
接着,灯光熄灭,静候好戏上场。
一、希罗底的讨好夜幕,即将上演一场华丽盛会。
首先出场的,是宝座上身着拜占庭罩袍的希律王和莎乐美的母亲希罗底。
灯火辉煌,觥筹交错,无不尽欢。
显然,这一场盛会,是希罗底为了讨好希律王举办的。
她察言观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主宰,为了讨好希律王,她甚至自己出来舞了一场。
但是希律王仍然是不高兴。
然后,莎乐美出来了。
她头披印度纱巾,身上穿了三种颜色,红、黄、金,大片的红,小片的黄,以及镶嵌的金。
整场舞蹈了主色调也是这三种,以及蓝色的夜幕背景。
舞台上的演员每个人都带有某种颜色,集中了所有的颜色。
莎乐美舞得神采不够,或者,希律王要的,根本不是这种神采。
希律王仍然不高兴,希罗底把她的女儿叫到了一边窃窃私语。
被关在监狱中的圣约翰被带了上来。
为了表现圣约翰作为先知的神秘感,设计让圣约翰站在稍高凸起的木垫上,穿了一件白色的长裙,上身赤裸。
莎乐美看了圣约翰,动了心。
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中,希律王和希罗底杀死了某人(我觉得是莎乐美比较重要的人,因为后面有仆人为莎乐美戴了黑头巾。
但是我已经不记得圣经里是不是了,求证。
)莎乐美表现得很伤心。
返回房中的莎乐美,享受的在仆人的服侍下卸了宴会中的妆容。
仆人们为她戴上黑色的头巾,她却轻蔑的一把扔掉。
二、莎乐美的爱情夜,深蓝的夜。
莎乐美来到了关押圣约翰的监狱。
一段悠长的音乐,一段纠葛的情感,掺和着莎乐美的爱慕和情欲。
她是追逐和占有的那一方,充满挑逗。
约翰受到诱惑,却又没有不顾一切完全投入,他又回到了监狱当中。
女人的激情却是没有任何道德感可言的,她的感官很直接,得便喜,不得就恨。
踢踏的节奏,肆意的舞姿,愠怒的神情,都表示了莎乐美的由爱生恨。
希律王和希罗底出场,希律王对莎乐美夜探约翰表示愤怒。
希罗底安抚了希律王,又折过来劝服了女儿。
她安慰她受伤的感情,告诉莎乐美她的计划,要她取悦希律王。
莎乐美最初抗拒,但是被母亲说服了。
莎乐美并不知道,她成了母亲诡计中的牺牲品。
三、希律王的寿宴又是新的一天,依旧歌舞升平。
希律王与希罗底很愉悦,他们已经有了计划,正待执行,心下欢喜。
太阳终于下山,夜幕终于降临,宴会终于开始。
莎乐美身披罩袍而出,她在希律王面前边舞边脱,跳起了脱衣舞。
她身段柔软,舞姿优美,一件,两件……性感撩人,希律王鼓掌叫好,满面欢喜。
终于,当最后一件裹身的纱巾落在了希律王的手中,君心大悦的希律王答应了莎乐美提一个任何要求。
莎乐美却比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她要圣约翰的人头。
天雷滚滚,一把斧头挥过咚的一声掉下了圣约翰的人头。
黑幕落下。
圣约翰的人头装在了餐盘,呈了上来。
莎乐美捧着哪一颗人头,悲伤地,哀恸地抚摸和亲吻他的脸,他的嘴唇。
然后,她用三尺白绫,也结束了她的生命。
人们抬起她的尸体,放在了圣约翰的人头旁。
落幕。
就演完了一场悲剧。
对于圣经中莎乐美的故事,我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没有完整的看过前因后果。
了解到这个故事,是因为有一门课:西方古典文化概论。
说起这门课,可真叫人抓狂,挂科率相当高,并且很多人从大二挂到大四。
英文课本英文教学英文闭卷,题目还很偏,上了课的都指不定能过,没去上课基本都挂。
到目前为止都不晓得为什么这个课是学科基础必修课,感觉离专业远得很。
但是也正因为这样,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还算是有个比较清晰的轮廓。
后来我自己不知道抽的什么风居然去借了圣经来看,对这些东西就越来越感兴趣了。
另外一个得知莎乐美的故事的途径是从电影《午夜守门人》中,这部展示了女人内心潜藏的虐恋倾向的电影。
有一段剧情是女主人公在二战时期的集中营里,一群纳粹军官和他们控制的女人,在一间房子中寻欢作乐。
女主人公头戴纳粹军帽穿着宽大的裤子裸着上身,跳了一段舞蹈,男主人公将她讨厌的狱卒的头砍下放在餐盘中送给她表示奖励。
而这一段剧情,参考的就是圣经中莎乐美的故事。
同时,女主人公头戴纳粹军帽穿着宽大的裤子裸着上身的电影海报也成为了我最喜欢的海报之一。
西班牙国家舞蹈团顶尖的水准,集结世界上最优秀的弗拉明哥舞蹈演员和一流的舞美设计是这个舞台剧成功的要素。
三块巨大的活动板形成了简洁却华美的舞台布景。
各种色彩灯光的投射丰富了简洁布景的内涵,橙红色代表了明媚有阳光的白昼,蓝色代表阴柔月光下的夜。
舞台上的日光不仅表现了古代人类对于太阳的崇拜,更是照耀出了舞美设计师令人惊叹的天才和掌控力。
弗拉明戈舞可谓是我最爱的舞种之一。
她热情奔放,是男子踢踏舞的力与女子优美的手腕和肢体扭动的柔的完美结合。
舞蹈演员们身着色彩艳丽的大摆长裙在抬腿时表现出的飘逸和女性姿态美无不让任何女孩艳羡。
莎乐美对爱情的热情也只有弗拉明戈才能够完美表现。
充满力量的舞步,踩的是爱恨皆入骨髓的极致的步子,透着西班牙浓郁的灼灼明艳,激情,铿锵,舞台剧让身体的倾诉拥有一种动人心魄力量,华美的极致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存在感。
而富有表现力的弗拉明戈配上恰到好处的古巴比伦沙漠风情的音乐,让整个舞台剧蒙上了一层隐秘的神话色彩。
服装设计也是这部剧的亮点。
贴身的布料和纱巾的点缀,加上混杂多变的色调,使得莎乐美和女舞蹈演员风情万种。
希律王的罩袍和权杖表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
而王后的头饰设计则蕴含了古典的东方美的元素。
从这些细微处都可以看出一部成功的舞台剧是与周全缜密的细节设计是分不开的。
莎乐美可以说是西方世界传说里最闻名的舞者。
古巴比伦王愿用半壁江山,换莎乐美一舞。
莎乐美对圣约翰产生了爱慕,但圣约翰为了他的信仰拒绝了莎乐美。
这令骄傲的公主恼羞成怒。
她用自己绝伦的舞蹈换来了圣约翰的头颅,终于以如此残忍极端的方式拥有了她的所爱。
导演运用了简单的红蓝两色和充满对立感的元素:男人与女人、太阳与月亮、白昼与黑夜、感情与理智、欲望与绝望,这些元素在舞台上交织融合,成就了一个光影与色彩的盛宴,不仅能让观众享受弗拉明戈夸张有力的美感,更是能在舞蹈推进的戏剧冲突中感受到舞台剧的张力。
戏剧情节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达到极致的爱的激情加上复仇,使得整场悲剧丧失了理性。
莎乐美纵情舞蹈,舞出了她的情与恨,她的决绝。
她非黑即白,爱不到就要毁灭的极致。
所有人围坐着,如众星捧月般托出她骄傲不可一世的舞蹈。
七层纱裙是一个绝佳的设计,这是莎乐美的诱惑,也是她深知自己作为女人为达到自己愿望而可以运用的武器。
当最后一层纱褪去,音乐停顿,舞者令人窒息的美仿佛让空气都停滞了。
莎乐美用颤抖的手比出了杀头的姿势。
一时间,电闪雷鸣,希律王不得不兑现自己的允诺,血腥的一幕上演,永久的黑暗笼罩整个舞台,悲剧达到了高潮。
圣约翰的死用黑色袍子和一个托盘来表现,手法独特而富有创意。
舞蹈演员们用一块巨大的白布来表现葬礼的悲恸与哀愁。
永失所爱的莎乐美此时才清醒过来,悔恨不已。
她用歇斯底里、凄美婉艳的舞蹈来发泄她的伤痛和后悔,最后,她用这块巨大的白布一圈圈缠绕了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是被挟裹在了自己的情与恨当中。
最后她与圣约翰被葬在了一起,这个爱情故事也终于以向死亡的致敬而成为了绝响。
莎乐美的故事取自《圣经》,后被英国唯美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改编成戏剧《莎乐美》(Salomé,1893,法语)。
西班牙电影大师卡洛斯·绍拉的舞剧片《莎乐美》也据此改编而成,在极度精美而极富形式感的画面与光影中,将《圣经·新约》中那段纠缠在极端与扭曲中的危情虐恋唯美表现。
画面极度精美,演员富有节律的运动和调度在摄影机配合下呈现强烈的形式感,其中的音画之美让我想到了西方文学艺术和人文精神的深刻影响。
那种舞蹈也与中国草书具有精神上的高度一致,所以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说张旭见舞而书艺大进。
感触至深的是,苗条在中国舞蹈家几乎是极致的追求,但在影片,以及其他一些西方舞蹈中,演员并不苗条,甚至可以说有些肥硕,但她们舞蹈起来,丝毫没有影响,仿佛全身的脂肪都是一团火,随旋律跳动。
影片中的主演阿伊达•戈麦斯就是如此,她并不苗条,但被喻为世界弗拉门戈舞跳,舞姿极具美感,赏心悦目!
3年前随意买时不会想到3年后带来的影响是持续性的.从小对西班牙文化非常酷爱,现在想来根本源于自己比较倔强顽固的性格."践踏"舞,在伊比利亚的文化中如同跳动的心脏,以及剑客手中的剑,具有中坚力量.想要感觉一下什么是顽强,什么是信念,什么是强悍.那么请让你的心伴随着次片进行1个小时左右的践踏,践踏,再践踏.莎乐美的典故很多人都知道,这里不再作介绍.片前的28分钟介绍感觉很重要,好好体会一下会对后面的正式演出有个很好的进入.演出中音乐及舞蹈的相互照应非常到位,通常是由音乐最先引出气氛,然后由肢体,表情,舞蹈相应跟进.舞台布置很简单,光是橙黄,白,蓝之间的变化,同时剧中所反映的艺术表现主要是刚和柔的两种对话,在衔接上除了在莎乐美对约翰的拒绝由爱转恨的转向有些突然以外,其他的过渡还是很流畅的.在柔的表现中莎乐美和约翰的双人舞可以打很高的分数,无论力图在心理上还是艺术肢体的表现上都是极为细致,没有虚的问道,非常真实,而这里音乐的烘托是十分重要的,有一段用到小提琴独奏,霎时感觉同时找不出第二样合适的乐器了.这里可以引用主演Aída Gómez在片头介绍中所说的"每一个人都在演出和排练中感受到了幸福(记不清了,大致是这样)".作为主演,Aída Gómez的演技非常老练,独舞部分的技术含量很高,在舞台上也具有霸气.而相比希律王的演出似乎缺少了一些帝王的内涵,有些流于表面,造成了有些动作过于夸张的感觉,如果这方面在提高一点因该还是很不错的,因为作为帝王,本身具有浮夸的成分在里头,能再将那些切入点做的好一些,就更加真实了.同时其他演员的点缀(点缀有些边缘化他们了)是非常关键的,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每个人都是高手,在这些人的演出中"践踏"舞及其变体所带来的那种强烈效果已经到了非常完美的地步,而这里所谓的完美不是指"践踏"的力度和激情,而是舞蹈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已经到达了那个点上了.作为一部成功的舞台戏,细腻的表现是重中之重,戏要表现人,而人的表现就是心理的反应,能具体捕捉到那些心理的映射,戏就会出现人的灵气.并集中起来变成了令人震撼的东西.在这里色彩,舞蹈和音乐的结合都很有看点.嗯,不过不能否认有一些剧情中的设计没有看懂,自己也就集中注意了自己喜欢的,从而在心理上也没有深入研究那些边缘的.很长时间没写文章了,深知能力退化......也就是因为几年中每次"饥渴"时拿出来看还是喜欢的不得了,碍于一时冲动写些陋见晾晾...........
刚开始个人不太能接受自由的南美舞者被西方宗教支配的异世界视觉感受,莎乐美和圣胡安的双人舞部分在深蓝的月光下慢慢让人适应起来,但服装还是觉得像篝火晚会,对不起我不太行。
比较好奇那几十层裙子的构造,好像脱起来很方便的样子。
bellisimo
冲着莎乐美的ip来看的,高中时候看的,妥妥虐男病娇大女主。前三十分钟可以跳过直接看后面的歌舞。
绝美的视听享受 没有比弗拉明戈更适合展现七面纱舞了 莎乐美最终把嘴唇印上了先知约翰那颗盘子里盛着的头颅 “你为什么不看我?如果你肯看我一定会爱上我”
第一次看舞台剧啊。首先觉得舞者们身体太美了,静态的照片也充满力量感,线条和柔美的感觉。另外,我觉得用舞蹈和身体来讲故事真是非常棒啊,让我想到心理学里面的分支身体心理学了。通过舞动来表达心理和情绪比起需要更加真实可感。
不喜欢不纯粹的电影...
服装、节奏、舞步的张力!约翰的身段被裙衬的那么美!
遮住我的双眼 我依然能看见你 捂住我的双耳 我依然能听见你 没有了双脚 我依然能走向你 没有了嘴巴 我依然能呼唤你 折断我的手臂 我依然能用我的心代替双手拥抱你的影子 摘去我的心脏 我的大脑依然在跳动 即使我的大脑被烧毁 我依然能用全身的血
倒不如直接放舞剧,不明白前面花絮存在的意义。舞觉得也就还好,表演没有很好,肢体不够打动,编排也很平常。 (更正一下其他短评的朋友,这不是探戈。)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杰出的作品就是这样诞生的。音乐,编舞,服装,灯光,所有的创作人员都追求完美。像领舞女演员说的,用心做出来的作品,不可能不好。施洗约翰是个古巴黑人舞蹈演员,也是棒呆。用舞蹈的肢体语言改编的戏剧作品,比这更好实在太难了。而且舞蹈演员们除开舞蹈之外的表演部分表达也非常精确,这种好作品真的难得,是造物主给世间的礼物。不过希律王的轮椅王座倒是蛮出戏的,哈哈哈哈,像个什么残疾人一样。
原来是纪录片
弗拉明戈的调性跟莎乐美这个故事好搭
不喜欢这个改编
最烦踢踏舞……
3.8星 还是更喜欢纯粹电影的电影。半纪录片性质的,看的有点分神。不过用舞蹈演绎一个完整的故事的感觉不错。美艳。好想看脚下功夫,镜头给的差不多 但总觉得不够啦:p
我只是有时看着脸会出戏
看排练完全想象不到正片如此惊艳,七层纱衣下的莎乐美逐渐展示出诱人的胴体,伴随人头起舞,一条白绫落幕,柔美又有力。
对王尔德戏剧版本的绝美改编,弗拉明戈力量与柔美兼具,绍拉对光影的运用令它愈发美不胜收。所谓言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人物的爱欲纠葛被肢体通感传达。哈哈哈七层纱舞被具象化成脱衣舞,绝杀竟在于最后那一裸。
分不清是电影还是舞剧。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