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雅安大地震再一次留给我们的是黑色的记忆和无尽的伤痛。
相信所有人都会拒绝灾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逃避对灾难的思索。
因为只有思索,才能预防,才能警醒,才能在无情的灾祸面前找到内心的力量……在电影的历史长廊上,曾经有不少非常经典的灾难片,影片所描述的在灾难中凸显的人性真善美本质总令我们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继2010年《唐山大地震》之后,今年又一部有关地震的灾难电影《倾城》再次催泪上映。
电影《倾城》是黄宏导演继《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阳光天井》后第三部执导的电影作品。
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笑星,“黄宏导演作品”无疑是本片最大亮点。
黄宏在小品舞台上,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欢声笑语,而在电影银幕上却大相径庭,黄宏导演作品《倾城》让你哭泣。
往往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天灾人祸为题材的影片,一般渲染惊心动魄的灾难,以刺激观众的恐惧感,也有的表现摆脱灾难的方法,战胜或躲避灾难的智慧,或宣扬非理性的宗教解救等。
电影《倾城》 拍的是地震灾难,反映的却是人性两面的挣扎,没有假大空的官方宣传,只有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真实的人性是复杂的,面对灾难的契机,爆发出的各种人性。
电影《倾城》的故事背景是发生在汶川大地震后三天内,讲述了西南某城警官王老石对五年前逃脱的银行盗窃犯刘川一直耿耿于怀,发誓要亲手抓获。
刘川东躲西藏了好几年,为了女儿,他再次潜回小城,却与王警官不期而遇。
两个人展开生死追逐,就在王老石抓获刘川的瞬间,地动山摇,整座城市轰然倾塌。
苏醒过来的刘川为了方便,换上了王老石的警服,却没想到这身警服让他陷在救援中无法脱身。
随着救援的深入,刘川似乎忘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一时真把自己当成了警察。
而警官王老石的出现,打破了他的幻梦。
可是王老石的一只手带着刘川逃脱时为他戴上的手铐,所以被人们误认为是罪犯。
危急关头,两个人暂时放下恩怨,携手救援,但又各怀心思。
而叛逆女孩秦肖雄因为刘川的勇敢,心生爱意。
《倾城》:黄宏导演作品让你哭泣影片将老街派出所片警、银行盗窃案在逃犯、性格充满叛逆的女青年三个不同命运的关联在一起,在城池废墟上,三个人物,两条主线,警察与罪犯之间上演“猫鼠游戏”,罪犯与恋人之间上演患难见真情,在灾难中为了救援,警察与罪犯虽然是各怀心思,但也给了彼此信任;一对男女在救灾中偶遇,从互相鼓励到最后的坚强勇敢,天灾来临却阻断不了那一刻两人的拥抱。
他们一起拯救孤儿,一起拯救国家,一起拯救着自己的爱,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一个人的爱,在灾难中探寻着人性的光辉。
黄宏导演以一部讲述大情大爱的灾难影片,荣获得了法国红水晶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中国夏衍电影文学奖优秀剧本一等奖,电影《倾城》是一部艺术性、思想性极高的电影作品。
黄宏导演作品我们在艺术的渲染中敬畏生命的可贵,学会保持乐观、理智的心态,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只要不抛弃不放弃,一起努力,一定可以重焕生命的光彩,不需要记住电影里的故事,我们只需要记住的是——人间自有真情在!
读过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看过很多版的同名电影,总觉得“倾城”二字应该是爱情的代名词。
可是看过黄宏导演的电影《倾城》之后,这种感觉却骤然之间发生了变化,在黄宏的导筒下,倾城被赋予两层的含义,既指突如其来的一场地震,让一座原本安详的小城顷刻间倾塌,也指在城市倒塌之后,无数人表露出来的善良的人性。
警察也好,罪犯也罢,在刹那间伸出爱的双手,过往的罪恶只能代表过去,黄宏想要表达的则是地震对人性的重塑。
因为赌债,刘川铤而走险,隐姓埋名五年,一场地震让他诚心悔过;因为刘川,王老石耿耿于怀五年,一场地震让他感悟颇多。
本来是一场猫追鼠跑,毫无悬念的警匪游戏,伴随着整座城市的轰然倒塌,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这个故事发生在汶川地震之后,尽管是虚构的情节,但是其中展现的小人物的大爱情怀却让人无比感动。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曾经被认为罪恶滔天的刘川,在强大的地震面前,依然表露了人性从善的一面。
他不顾个人安危的穿梭在倒塌的楼板下面,如果说开始时还在挂念着自己的女儿,那么之后的一系列举动则在努力搜寻着每一个活下去的希望。
救人的过程亦是自救的过程,刘川的善行最后也拯救了自己,换来了跟女儿的真情拥抱。
亲情,总是可以在任何时候击穿人的内心,再坚强的人也无法摆脱亲情的力量。
而亲情作为影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为刘川的人物性格增加了不一样的色彩,一个罪大恶极的男人,当他成为父亲,一切都变得柔软起来。
丁勇岱饰演的警察王老石,以最朴实的一举一动却给了人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震撼。
这是个顽强又执拗的警察,五年前的失误,一直让他耿耿于怀,这种在意并不仅仅是因为被降的职位,更是在他对警察这种职业的畏敬。
也许有人当看到他的帽子里,鞋底下都藏着刘川的照片时,会会心一笑,就连打麻将的牌友都会说“五年了,你烦不烦”。
简单一句话,却将王老石的性格暴露无遗,这个倔强的老警察,即使爬到废墟里,依旧不忘自己的指责,这个看似无情的执法者,却在默默记录着刘川的立功表现。
当刘川从死去的王老石口袋里掏出那张写满了自己救援人数的画像时,又有几个人不被感动?
都说大爱无疆,这句话乍听上去总有点冠冕堂皇不接地气的感觉,可是在《倾城》里,在刘川身上,观众却真切体会到了这种精神。
作为一名出色的喜剧演员,黄宏给影片同样赋予了一种乐观的态度,即使是无情的灾难面前,愁眉苦脸仍旧于事无补,能收拾好绝望的心情,能够乐观的面对这样的不可抗力,不得不说是黄宏让观众看到了一种希望,同样但愿这种希望能够感染到依旧在水生火热中的四川灾民。
导演黄宏的作品跟他的小品一样,草根气息浓郁。
从之前的《25个孩子一个爹》,到现在即将上映的这部《倾城》,展现的都是平头老百姓身上的那种最质朴的特质,说的都是他们身上最平常故事,但往往这些平凡与质朴却铸造了一座座大爱与丰碑。
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一个四川的小城市,人物全部操着四川方言,有些对白很生活很喜感,不少演员(也许只是群众演员)的表现也很生动自然。
比如说杂货店老板对警察王老石吃半价冰棍的小不满;剃头匠动不动就要给王老石剃头的本分实在;还有擦鞋的故意弄脏王老石鞋子然后主动上去的擦的巴结心理。
黄宏用一个很了解这个小社会的局内人视角展现出了这个很市井人文的小城市的生活气息,也刻画出了一个喜欢占小便宜,喜欢别人奉承两句,偶尔也为自己后半辈子的幸福生活伤神的鲜活警察形象。
丁勇岱的表演很符合人物性格,既能表现出作为一个警察的职业敏感度,又能把那种混地方的小城警察的熟络与痞劲儿演得很生动。
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小城警察和在逃嫌犯这两个普通人物之间,导演找到了一个最最不普通的处理方式,两人既是猫鼠关系,又似敌似友,甚至还是欢喜冤家。
最后嫌犯不跑不逃,愿意主动回到警察身边;警察也是不追不抓,因为他相信逃犯会迷途知返,这样转折很出人意料,但这个转变过程却自然而然。
影片有大量的细节描述来展现警察和嫌犯的内心世界,比如刘川经常看手机上的照片,老石帽子里的通缉照片,两人对目标的执着就是两人殊途同归的最主要原因。
林心如作为片中唯一一个跟整部片子气质不太搭噶的花瓶,也确实戏份很少,她对刘川暗生出的情愫影片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延展,所以爱情这一元素在片中非常酱油,尤其是在生死攸关,救死扶伤,人性光辉的映衬下,就更显得微不足道了。
戏份虽然不多,但林心如表现的还不错,本身气质自然清新,还带着一种年轻女孩固有的热情。
能看得出,如果影片能给爱情故事多一点延展性,肖雄一定是个敢爱敢恨的女性角色,并且能给男主角刘川带来一种个人情感上的救赎。
影片中一场追逐场面的动作戏,这是黄宏在这次导演过程中有所突破的。
能看得出,这场动作戏的拍摄并不容易,场景是在一片废墟中,演员的动作都是亲力亲为。
黄觉年轻,腿脚利索,跑酷动作还能一气呵成,而丁勇岱作为一个四五十岁的警察,那种力不从心也被导演表现得丝毫不加修饰,这也形成了一种很无奈的“笑果”,所以这段并不长的跑酷场景看起来没有那么顺畅,这也会让看惯了港台、好莱坞电影华丽视效包装的观众感觉有点不过瘾,不过却别有一翻实战的真实感。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警察正在追捕逃逸五年的抢劫犯时,正好遇上了汶川大地震,从此引发的一系列感动幽默的故事。
剧情跌宕起伏,剧本有血有肉,演员演技也很精湛,几几落泪!
大大超过我的期望,真想不到黄宏能导出这么好的电影!
真是看到了国产电影的未来!
而且正好看的那天是420,遇到雅安大地震,心里更是多了好多感触,一部2009年就拍完的电影为何到现在才播放,黄宏导演说本来是准备在汶川地震5周年的时候首映,希望那个时候对四川的人民来说心理伤害小一点,但是天不如人愿竟又遇到了雅安大地震,所以这也是一种冥冥中的命中注定吧
抛开情节不谈,作为一个经历过这场地震的四川人对于灾难场景是感同身受的。
1 在一个四川人看来,里面有些四川话不是很标准,不过在方言电影稀少的今天听到乡音还是很亲切2林心如的一口台湾腔还是挺出戏,大部分情节其实可有可无......3场景还原的还比较真实,比如寺庙里面不倒的佛像4配角和群众演员的演技不输给主角
《倾城》,听之更像一个取景柔美、叙述凄美,以英雄和美女为主线的爱情电影,而影片却是以地震中顷刻坍塌的城市及废墟为幕景,通过叙述刑罚与人性、职责与伦理、时间与生命等充满戏剧张力的范畴,展现的是“人性的不完美”在法律与本能、社会与伦理之间纠结并选择,进而迸发出震撼心灵的“倾城”之美。
每个人都在艰难的实现着固执的自我,或因梦想,或因信仰。
五年前银行盗窃犯刘川在刑警王老石的手中逃脱,因此刑警王老石也被下放到派出所变成民警王老石,但职业使命与内心尊严驱使其近乎偏执的把抓捕逃犯作为自己生命中的唯一目标,他的帽子、鞋底时刻存放着逃犯刘川的照片。
而此时刘川却已冒险潜回熟悉的小城,因为他始终无法释怀对女儿的愧疚(因其嗜赌而延误治疗,让其发高烧的女儿变成了听障儿童),此时刘川承受着刑罚与心灵的双重煎熬,但一个人可以逾越法律、罔顾惩罚,但却无法挣脱原始的情感牵引。
小城,逃犯刘川与警察王老石不期而遇,二人展开生死追逐,但在王老石抓获刘川的瞬间,突发地震,城市轰然倾塌。
苏醒过来的刘川为了更为方便寻找自己的女儿,换上了昏迷中王老石的警服,却没想到这身警服让他陷在救援中无法脱身。
拯救罹患灾难的生命,让刘川近乎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
而警官王老石再次出场打破了他的幻梦。
废墟之上,面对时间与生命的凝重,王老石与刘川达成临时契约,刘川继续穿着王老石的警察制服抢险救人,同时王老石把刘川置于监督之下,使其不离自己半步。
但刘川则绞尽脑汁,时时想办法逃脱王老石的监管,寻找生死未卜的女儿。
如果一直上演警匪之间的“猫鼠游戏”,这部影片就只能是叙事性的商业电影,瞬间倾塌的城市和废墟之中的生命也只是为商业氛围布置语境。
但影片把刑罚与人性、职责与伦理、法律与本能等极具生命张力的范畴渗透在电影角色的情感体验中,让故事叙述、情感渲染以及哲理表达融归一处,让观影者能够清晰感悟到影片的内在精神意图。
面对废墟中每一个渴求生存的生命时,王老石与刘川在执着于自我目标的同时,都在时刻压制个性化的情感形态,努力消解个人之间的社会性冲突,携手搜寻每一个活下去的希望,奋力挽救幸存的生命,甚至尽心维护彼此的安危。
以生命和生存为基调的场景中,逃犯刘川深知自己无法逃脱法律与刑罚,他已经不排斥法律的规训,从某种程度上讲,刘川认可王老石对自己追捕行为的正当性,但是面对生命的强大召唤,尤其是搜救女儿的内在冲动,他只能在法律和本能之间选择后者;而警察王老石自主性的淡化了法律与刑罚的严苛色彩,虽然不曾放弃职责诉求和法律使命,但王老石基于尊重生命的立场,把人性和伦理释放了出来。
王老石看到刘川不断舍己救人的情形,不断倾听刘川自我救赎的忏悔,抓捕刘川的念头虽然固执但渐变温和。
刘川在感受王老石正直无私的品格中,也在慢慢减弱与他的对抗。
影片的最后,王老石被掉落的砖块砸中而生命垂危,“美美满满过一生”的生存图景也许是王老石对自己索然无味生活的一丝憧憬,同时也许是生命临终之时对刘川的祝福。
当刘川从死去的王老石口袋里掏出那张记载自己每天从废墟中救人的次数和细节,并建议减刑处理的纸时,他霎时间被王老石的人格所震撼。
影片中的警察与逃犯在彼此的观察与体会中,实现了情感体验的共融性,这是在灾害面前,因对生命和人性的尊重,而自然分娩出人性中最为柔软坚实的部分——信任与善良。
以地震和废墟中对生命的渴求为叙事背景,在时间与生命的惨烈博弈中,影片描述了警察和逃犯在面对法律与本能、刑罚与人性之时的纠结与选择。
故事里角色之间的冲突、转折、升华,在实现自我与感知人性的过程中显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峰回路转,芸芸众生或许并不存在一个至善的完美人性,而被人们所描摹的至善也只是高高在上的信仰,唯有不完美的人性在特定现实环境里所迸发出人性的真善美才更让人感到真实,也更令人动容。
《倾城》以抗震救灾为整个故事的发展线索,但是却没有单纯主旋律式的直接、片面表现面对灾难与悲痛的无私与无畏,她表现出一种“小家碧玉”式的真诚,是以小人物的真实内心演绎人性两面的抉择与挣扎。
不完美的人性辗转于法律与本能之间的抉择与挣扎,最终以良善和信任为选择结果,这正彰显了人性的真实与伟大,这样迸发出的人性之美才是震撼心灵的“倾城”之美。
(彭城律师事务所 祁娜娜)
拍的是地震灾难,反映的却是人性两面的挣扎,没有假大空的官方宣传,只有小人物的邪恶与善良。
真实的人性是复杂的,面对灾难的契机,爆发出的各种人性,是你,是我,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天使与魔鬼。
好的电影,直指人心最深处,让你笑中带泪,轻松地看完一部并不轻松的影片,就如同人生不可承受之轻。
你我皆能意会。
如果说唐山大地震是对灾难的痛苦回忆,那么倾城就是灾难中人性的升华。
看完整部影片,我多么渴望自己永远停留在前二十分钟和谐自然的生活中不再出来。
但是生活就是生活,喜怒哀乐是每个人所不能掌控的。
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让自己活的无怨无悔。
对于这部影片,我只能说是我近些时日以来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
它还原了生活,因为生活就是有嬉笑也有痛苦;它还原了人性,因为人性总是有善良也有邪恶。
生活是如此,电影亦是如此。
正能量的电影,正能量的生活,我们都需要正能量。
不说了,让我安静一下。
有空看看吧。。。。。。。
一名银行盗窃案在逃犯人回到汶川老家找失聪女儿,被一名老片警发现跟踪。
正当两人在废弃的厂房当面对质时,瞬间的地震砸伤老片警,随后逃犯把老片警拷在一边,并穿上警察的服装,前往地震地继续寻找女儿。
由于逃犯英勇的救灾表现,又是一身警察装扮,被各界人士推崇备至奉为英雄人物,还得到一名叛逆的离家女孩的青睐。
当老片警也来到灾区,揭露了犯人的真实身份后,犯人没有逃跑,只要能够找到女儿,希望将功补过得到宽大处理。
纠结的老片警由于职责所限,没有与犯人谈判的余地,最终命丧救灾现场,算是为大家画上一个不算完美的完美结局。
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执导,黄觉、林心如、丁勇岱联袂主演。
以汶川地震为背景,演绎一出人性互换,另类感人的救灾电影。
黄宏一改喜剧风格路线,开始深刻探讨人性关怀。
影片在2009年开机,一年杀青,却时隔五年最终上映,或许是真有“特别意义”不得而知。
总之,这是一部具有思路升级的国产电影,不同于传统高大全的英雄形象。
一名犯人,一个将近退休的老片警,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孩,首先以朴实无华的缺陷人物登场,在面对灾难困境时,逐渐体现出人性的光辉,但也没有被刻意张扬,淡化处理后,更体现出难能可贵的真实。
影片获得首届法国斯特拉斯堡国际华语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尽管这是一个披着西方装饰的华人电影节。
但还是可以看出,传统的“老人们”已经开始在转变思路更换打法,不仅学会了编剧的新手法,还学会了包装的新样式。
就算还比不得欧美大片的宣传攻势来的鲜活生猛,至少也能看出多少有进入新式电影的思维意识。
更何况,影片票房将全数捐给芦山地震灾区,单此一点,还是值得国人赞扬嘉许的,尽管与真正上路的感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途需要挖掘和摸索。
听说这部电影的起因,只是因为前几天金鸡奖它获得了几个提名,很好奇黄觉和林心如的戏份。
黄觉,唯一的印象是连城这个角色,感觉比较硬朗那种。
然后看过一次他的专访,记得他说自己拍的风景比人物好看,应该是比较内敛的那种。
林心如,还珠格格夏紫薇,这次也差不多,清新,没有看出丝毫叛逆的形象(唯一令人深刻的是,给自己买了个房子——面朝大海的墓地),感情戏份太差,然后救援的时候,感觉林心如没了,正儿八经的花瓶。
感觉她的存在可有可无,没有分量。
主旋律永远需要弘扬,可以带给人们正能量,尽管目前它的存在形式那么直白,教条。
这部电影感觉也是这样,尽管加入了林心如这样的美女感情戏份(既然加了就应该好好渲染一下,可惜没有。
八一厂能拍出小清新吗?
),不知道这样是不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
此外,戏里的配角感觉很出彩,细节处理的很赞,把人们印象中那种川味表达的淋漓尽致。
加油,主旋律!
ps:还是喜欢黄宏的小品,贴近生活,风趣幽默。
选题角度很有特色,感人而不催泪,不错的一部故事片。
自我救赎
林心如有什么作用?作为花瓶都不合格!总体不错,想起了笑过2012.导演竟然是那个小品演员!
立意不错,故事编的也还行,可惜情节太刻意,节奏感比较差,电影的质感太少了,看起来就像《演员的诞生》上的某一场竞赛。这电影下面的短评都是哪找来的?
主题倒是不错,只是突兀和生硬加拖沓。
国产黑一百年
在今天雅安地震的时候,看这部感觉很特别
偶然看到,没想到是黄宏的作品,故事的讲述节奏很好,细节描述有血有肉,尤其在大地震背景下能拍出如此接地气的作品非常难得,只可惜情节上显得空洞了些,人物有些没立住
看到导演我明白这部电影缺什么了
听名字会以为是爱情片,其实是与人性有关的非常接地气的电影。最后旁白的声音真戳泪点。黄宏不光会演小品,居然还能拍这么好看的电影。觉得林心如的作用不大..黄觉好帅啊啊啊!!!
警察是吃了震震果实的老爹吧,一拳打出了个汶川地震,最后死了
一颗星给林心如的爱情。一颗星给灾区题材。
无感。
看到电影的最后一刻我流下了眼泪,难得的一部好片,不知道为什么炒的没那么火热,在汶川地震事隔多年的今天,看起来依然让人感慨万千
其实剧情还凑合 就是有些环节过渡的实在太扯淡了
警察真给面子
小成本,故事满是张力却无法表述出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真是如灰蒙蒙的色调本身,看得全无感觉~~
真棒!
在512这天看的,有点沉重.....
三星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