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战士

Tuntematon sotilas,The Unknown Soldier,Okänd soldat

主演:伊诺·阿霍,约翰内斯·霍洛佩宁,尤西·瓦塔宁,阿库·哈里米,Hannes Suominen,阿图·卡普莱宁,萨穆利·瓦拉莫,乔纳斯·萨特莫,Juho Milonoff,安德烈·阿伦,Paula Vesal

类型:电影地区:芬兰,比利时,冰岛语言:芬兰语,德语,俄语年份:2017

《无名战士》剧照

无名战士 剧照 NO.1无名战士 剧照 NO.2无名战士 剧照 NO.3无名战士 剧照 NO.4无名战士 剧照 NO.5无名战士 剧照 NO.6无名战士 剧照 NO.13无名战士 剧照 NO.14无名战士 剧照 NO.15无名战士 剧照 NO.16无名战士 剧照 NO.17无名战士 剧照 NO.18无名战士 剧照 NO.19无名战士 剧照 NO.20

《无名战士》长篇影评

 1 ) 漫长的黑夜

这是我私人收藏的北欧五国二战记忆的最后一部电影,也是最长的一部。

北欧人拍战争电影和灯塔国厉害国都很不一样,在这里你看不到那种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高潮和刺激,没有什么爆炸满天的大场面,有的只是在一个个小人物眼中的,真正的战争的样子:沉默,残忍,漫长。

1941年的那场苏芬战争,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对于芬兰人来说是一个先扬后抑的过程。

1941年的苏联,正在被德国的闪击战打得找不着北,这时的他们在政治家鼓动人们奔赴前线的口中,是“残忍的侵略者”;而到了1944年二战局势扭转,德国节节败退,芬兰不得不重新回到战争前的边界并签订城下之盟的时候,又成了“我们的东方友邻”。

“新边界”变成了“旧边界”,一切都似乎没有改变。

不同的只是,一群群年轻的生命在三年的战争中消失了,而那些少数苟且活下来的人,比如那个在战争一开始还喜欢说笑话跳舞的年轻新兵,三年的时光刻在他的脸上却像是三十年一样沧桑。

这才是普通人眼中该真正感受到的战争:没有什么高瞻远瞩或者挥斥方遒的豪迈,也没有什么英雄主义式的力挽狂澜。

有的只是一场漫长而煎熬的行军,蹚过一条条河,迈过一座座山,到达指挥官们下达命令的指定地点战斗,死去或者幸运地活下来,或者短暂的休息或者没有,然后再出发赶赴下一个漫长而又煎熬的行军和下一场可能的战斗,如此周而复始,直到你的生命在某一次战斗中消逝。

这部电影似乎所有出场的有名字的士兵都是主角,因为三个小时的电影足够细细地描述每一个人独特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新婚的妻子,19岁懵懂的少年,在他乡萍水相逢般的爱情;但是似乎除了老兵以外也没有谁是主角,因为大家最后基本上都死了,而且死的都那么迅速而短暂,一两颗子弹,人倒下,结束,到了下一个镜头就已经成了摆在路边或者是马车上面的尸体。

不管你生前有过什么天真的想法,激烈的念头,有过什么样的人生或者是遗憾,此刻已经全部都被带走,不再有意义了。

当德国倒下的时候,任何一个芬兰人都知道,战争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了。

而电影的结尾也被这种无尽的绝望感充斥着:所有的指挥官都阵亡了,大家开始无序地溃逃,甚至枪毙逃兵也无济于事。

不再有什么为国捐躯或者高尚信仰,人们只想逃离,逃离到哪儿都可以,只要不是这里。

这才是真正属于个人的战争记忆:一场漫长的,煎熬的,冷酷的黑夜。

但愿我们有生之年都不会再坠入这样的黑夜。

 2 ) 讲一个小故事

高三在环球银幕上看过,一小块篇幅,里面大致是说导演顶着经费上的压力硬生生地拍完了,请不起群演,所以基本上是身边的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他的儿子也是其中一个,他对父亲的做法感到不解,导演说,这段历史对我们国家很重要。

于是他下决心帮助父亲完成电影创作。

然后是在二手时间,苏芬战争存活下来的老兵回忆,他们擅长伪装,在满天雪地丘陵中,我们称他们为鹡鸰(貌似是这个吧),利用这种鸟的叫声传信息,杀人于无形。

他们不是为了被杀而上战场,而是为了杀戮

 3 ) 马革裹尸无名冢——《无名战士》

**《无名战士》片名Tuntematon sotilas / The Unknown Soldier (2017)。

芬兰战争题材电影,影片根据1954年同名畅销小说《无名战士》改编,用群像的方式讲述苏芬继续战争的故事。

芬兰人有多喜欢这个题材,这么说,这部《无名战士》是第三次翻拍搬上大荧幕。

影片发生时间正是二战期间,苏芬继续战争从1941年6月开始到1944年7月结束,整个战斗过程和苏德两方战争形势保持一致。

要理解《无名战士》,就一定要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相信很多人只知道二战期间德军和苏军的惨烈战斗,对苏联侵略其他国家知之甚少,毕竟历史课上不会对苏联的黑历史有过多介绍。

《无名战士》讲述的是“苏芬继续战争”,既然是继续战争,那肯定有第一次苏芬战争。

苏芬战争也称冬季战争,是苏联侵略战争,也是芬兰保家卫国的保卫战。

1939年8月23日,苏俄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秘密签署协议,在欧洲划分各自势力范围,涉及德国对苏俄的战机、坦克等当时尖端武器的技术支援等等内容。

为回报德国,苏俄勒紧裤腰带,在乌克兰等地搜刮粮食,卖力对德国出口石油、粮食、钢铁等资源。

这些苏俄出口的资源,即是后来纳粹德国发起二战时,最早积累的战争资源。

俄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前后,俄德两国以牺牲中国,换取诺门坎会战的停战,重建二战时期的日俄关系。

这样苏俄得以迅速调整国策转移到西方。

因为地缘政治缘故,苏联把邻国芬兰划入自己势力范围。

苏德瓜分波兰后,炮制卡廷森林屠杀,野心勃勃。

当时芬兰临近苏俄的版图连接拉多加湖和芬兰湾,扼制波罗的海,又离苏俄列宁格勒很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苏联胁迫以国家安全为由,胁迫芬兰同意领土交换提议,用西北荒芜贫瘠的国土交换芬兰毗邻列宁格勒的南部肥沃国土,并且苏俄还要在芬兰的军事要地租借领土,设置军事基地。

芬兰很有骨气的拒绝了苏俄威胁,恼怒的苏俄在1939年11月26日制造“曼尼拉炮击事件”,谎称芬兰炮击苏联曼尼拉村造成苏俄人员伤亡,并要求芬兰政府道歉。

贼喊捉贼后,11月30日,苏俄投入23个师45万军队入侵芬兰。

芬兰奋起反抗保卫家园,第一次苏芬战争开始。

苏芬战争中,苏联动员了54万人军队、死伤20万人,勉强击败举国只有12万军队的芬兰。

按照苏联一贯谎报伤员的习惯,也有数据说死伤上百万人,因为芬兰那边报出的伤亡比是1比10。

苏芬战争中,苏军不能适应芬兰山林地形,苏联44师、163师等精锐师被芬兰全歼,表现极差,指挥战斗的朱可夫元帅也因此丢官。

1940年3月12日,苏联惨胜战争结束。

苏芬战争影响深远,苏联单方面撕毁互不侵犯条约,恃强凌弱,国际名声自此一落千丈,芬兰也彻底倒向西方意识形态。

同时苏联集中大量优势兵力,依靠人海战术才勉强拿下芬兰,也让希特勒对击败苏联开始充满了信心。

德国一年后就开始展开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对苏联发动战争。

苏芬战争之后,芬兰将其东南部,包括芬兰第三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心和塞马运河出海口维堡,卡累利阿地峡、萨拉地区和芬兰湾的大部岛屿割让给苏联,并把汉科港租给苏30年。

面对苏联侵略和不平等条约,芬兰人始终耿耿于怀,他们在森林中建立新兵营地,士兵刻苦训练等待时机夺回失去的领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941年6月德国闪击苏联,芬兰随即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

“苏芬继续战争”开始了。

《无名战士》时间长达3小时,用极其详细平实的语言描写这段战争。

全片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1年6月,芬兰向苏联宣战,一脸稚气的新兵蛋子直接从新兵营开赴前线。

第二阶段1941年8月,芬兰进攻取得不俗效果。

此刻正是德军进攻苏联初期,苏联在德国的强大攻势之下士气全无。

第三阶段1941年10月21日,芬兰军队趁机快速向着冬季战争之前的苏芬边境推进。

仅用半年时间,芬兰就收复所有冬季战争失去的土地。

第四阶段1942年1月,芬兰方面进攻受挫,开始撤退,满满又撤回原来的领土范围。

第五阶段1944年7月,芬兰在苏联钢铁洪流下节节败退,退守最后的防线。

随着德国战败,芬兰无条件求和。

苏芬继续战争虽然结果还是苏联胜利,但依旧是一次惨胜。

苏联58万人伤亡,芬兰德国共伤亡21万人。

《无名战士》的风格很像芬兰这个国家,不屈不挠、不卑不亢,不会被冲动蒙蔽视线,随时对没有信誉的国家保持戒备。

我们也能看到芬兰在全球增长竞争力指数排名、现时竞争力指数排名、全球清廉指数排名、世界经济论坛年度竞争力排名均在前列,很多都是第一。

《无名战士》没有采用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故事反映战争,而是用冷酷的镜头展示战争中芸芸众生各自状态。

全片中出现的苏联军人数量和次数都极少,既不丑化矮化敌人,也不拔高自己,只是将全部精力放在描写芬兰军人身上。

从中级军官到底层士兵,《无名战士》用群像的方式向观众展现战争中的无名战士。

《无名战士》的战斗场面也采用详实的方式表现,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特效镜头,有的是跟随普通士兵一同浴血奋战。

真实战争永远冷酷无情,并不会让人热血沸腾,亲历者只会想活下去。

《无名战士》的角色众多,他们每人都是主角,每人也都是配角。

在战争洪流中,所有人都像蝼蚁一般,运气好的不会被历史车轮碾死,运气不好的一上战场就被打死。

他们有的人能够活到最后,比如参加过冬季战争的老兵洛卡Rokka。

他不在乎那些繁文缛节,不喜欢被军队里的条条框框约束。

但他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只有国家存在,小家才能生存。

战斗中他总是不放弃战友,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能打击敌人。

他知道,只有杀人才能阻止杀人,只有活到最后才能终结战争。

只解沙场为国死,马革裹尸无名冢。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4 ) 战争不应该是喜悦的

抛开那些崇高的理想和意义,在这场战争中有的只是无数次的溃逃,被杀戮的士兵,被抛下的尸体。

在普通士兵的视角下,活着是比死去还要痛苦的事情,在枪林弹雨之中,最安全的方式是把自己埋起来,挖一个掩埋自己的战壕,或者身体紧紧贴着大地。

每一次直立都让自己更接近死亡,但是不去冲锋,也只会战败。

在胜利的欢呼后是战友突然的中弹,一个个美好的爱情只是迎来更悲伤的生离死别。

不要再有战争了,让我们回到家,那里有你爱的人。

 5 ) 这些无名战士在保卫着芬兰

瑟瑟发抖的年轻指挥官刚开始匍匐在地上怕得要死,打了几场胜仗后就不顾士兵死活,变成了勇敢的疯子,最后被乱枪打死。

刚才还和苏联少女互相生情,由于抢救战友被炸瞎双眼后被伏击而死。

一直笑面虎的小兵看到伤员痛苦地挣扎悄悄把枪踢给他,使得伤员拿到枪开枪自尽。

新兵蛋子愣头愣脑地把头探出战壕被一枪爆头。

抓到苏联俘虏没耐心押送回去直接背后开枪击毙,却向长官谎报这个俘虏要逃走。

特别是那个有儿有女的老兵,他的作战风格老练、机敏、聪明、勇敢,尤其擅长战壕战,与队友配合手榴弹开道,闪击那些被手榴弹炸晕炸跑的士兵,屡获战功,但他对待长官的态度不卑不亢,我不是来这向你立正敬礼的!

我来这也不是被杀而是杀敌的!

他对受伤的战友不离不弃,在河边被流弹击伤。

他有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儿女,他们有一大片农田需要播种和收割,他参战的目的就是保卫家园,赶走侵略者,正是这些无名战士们的努力与牺牲保证了芬兰在二战时期唯一没有被占领的欧洲大陆国家。

 6 ) 恶邻旁的小国也有尊严

小国芬兰,39年被苏联强行索要领土,不从就遭受大规模入侵。

但斯大林没想到小国如此顽强,肃反后的苏军如此不堪,被迫调整战术,释放一大批军官(幸亏,不然第二年面对德军入侵百分百惨败)。

苏军惨胜获得领土,但也没实现吞并芬兰的计划。

然后就是这部电影,趁着德国重创苏联,芬兰也进攻希望收回39年失去的领土,最后也失败了,虽败犹荣。

东北欧的一串小国也受激励,面对贪婪无理的恶邻,必须勇敢拿起武器

 7 ) 观后感

关于二战欧战战场看过太多美国、英国、法国、苏联角度的影片。

而小国角度则很少,去年看过爱沙尼亚的影片《1944》,感觉本片也是一个同类型的小国角度的二战影片。

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都是细节描写,也很少描述敌方。

分不清男主角是谁,好像就是描述的一群人。

那个有经验的老兵算是刻画最突出的。

通过群像描述,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创伤。

但愿,一次次的战争积累能够换回真正的和平。

 8 ) 短评

看了开战日等北欧战争片有点小偏爱,北欧民身上有跟德国人一样的严谨精神,做的东西细致又认真。

这个超长篇战争长卷,优点跟缺点一样,都是细致。

芬兰视角下对苏联战争的描述,通过数个战士在战争过程中的遭遇变化,年轻的少尉是如何从一个瑟瑟发抖的菜鸡,成为带头冲锋的战士。

桀骜不逊的老兵是出于什么才离开家人加入这场战争,对这场战争目的全然迷茫的中尉,直到他牺牲的那刻。

想表达的太多,甚至超过一部电影的承载,180分钟就显得煎熬了,就像这场战争一样。

 9 ) 无名战士:苏芬战争,中美脱钩

国家赢了,可以把自己赢的故事,拍成电影。

1955年,拍一次。

1985年,再拍一次。

2017年,拍第三次。

一模一样的还原历史,一模一样的内容结构,一模一样的主角塑造。

再过30年,还可以再拍一次,目的跟前3次一样:让每一代新出生的国民,在他们三十而立的时候,能通过这部电影,明白、记住这个国家是怎么赢的?

别忘本,别忘了为此牺牲的《无名战士》有一天,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别犯傻。

“祖国输了我赢了”,这种鬼话,禁不起历史的审判。

“苏芬战争”这四个字,历史会把它永远地记录下去,作为一场国战的缩写。

“苏联”这个词,也会被历史铭记,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简称。

但,苏联,这个国家,没有了。

芬兰还在。

还能把“苏芬战争”的故事,拍成电影《无名战士》,每30年翻拍一次,作为每一代芬兰人的国民记忆和爱国教育。

我从不在微信群里,跟朋友争论“中美脱钩”的问题。

因为,我知道,退个群都是多么难。

明明知道这是一个别人为了自己扬名、立腕、赚钱建的群,我也舍不得退。

万一,将来我也需要发一条自己的广告呢?

比退群,更难一点儿的是辞退老员工。

那种,鸡肋一样,总是挑战权威,又总是能立功的老员工,那个公司都有,但没有一个理智的老板会开了他。

劳动法不是问题,问题是钱。

赚不到足够多的钱,大换血的结果一定是,公司垮了。

老员工成了敏感词,咱们假装看不见就行了。

分公司成了草头王,你整顿不整顿?

整顿,就是给竞争对手机会;不整顿,早晚从内伤变成癌症。

所以,从来没有完美的管理手段,只有最佳的整顿窗口,如果竞争对手突然垮了,赶紧收拾手下的刺头。

So,中美脱钩,根本不是问题。

问题是,脱不了钩的日子,漫长到以10年为一天,你熬得过3天吗?

你熬得过,别人吗?

以苏芬战争为主线的电影《无名战士》拍了3次。

无论你看那个版本,导演都没有回避这个事实:“每一个从战场上活着回家的男人,手上都沾满了别人的鲜血。

”无名战士,不是无辜的。

国家要赢,没有不牺牲的。

中美脱钩,谁知道“钩”的数量是1,是10,是100万,是1000万,还是13亿?

没脱到你的钩,你就享受呗。

脱到你的钩,你就战斗呗。

备注:芬兰电影《无名战士》 Tuntematon sotilas (2017)芬兰电影《无名战士》 Tuntematon sotilas (1985)芬兰电影《无名战士》 Tuntematon sotilas (1955)

 10 ) Maa on niin kaunis

于2017年11月25日,赫尔辛基Tennispalatsi影院五号厅,同友人Tomi T观看了英文字幕版。

这部电影时长三个多小时,可以说节奏很“慢”很“闷”,但正是这样近似于写实的冷静手法,很好地描述了战争的残酷性。

电影主要描述了1941-1944继续战争时期几名芬军战士的故事。

在历史上继续战争,所谓Continuation War, 或者是Jatkosota的必要性与战争带来的影响,早已功过论评说。

芬兰作为军事弱国(是的芬兰军事现在仍然很弱,然而欧洲谁不弱┐(゚~゚)┌)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非常令人钦佩。

电影中圣诞节(1小时44分)的时候,战壕里的战士、Rönkka的家人在家里唱的那一段是《Maa on niin kaunis》,大意是人世间多么美丽。

当年,2017年12月24日,我在赫尔辛基中央火车站候车时,车站大屏幕上播放的就是《无名战士》的片段,背景音乐即为《Maa on niin kaunis》。

和平,是人类追寻的永恒主题。

然而,我依然想引用另外一首诗作为评价:"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

《无名战士》短评

战争毫无意义……

7分钟前
  • 自燃,风月同天
  • 力荐

有点流水账

10分钟前
  • 柠檬炸弹
  • 还行

长达三个小时的表现苏芬战争的电影。分几次看完,但不觉冗长。也正如片名,看完没有记住任何一个士兵的名字。这里没有英雄主义,没有火爆的战争特效,没有将军运筹帷幄,只有士兵,一个个鲜活生命。真实到令人心颤。听了三个小时叽里呱啦的芬兰语,忽然间觉得好莱坞拍的那些战争片好虚假。

14分钟前
  • 麦田圈212
  • 推荐

很震撼的表达,不矫情的细腻,最后让我对老毛子有了新的认识。

16分钟前
  • 开心快乐每一天
  • 推荐

在这场战争里没有一个人是胜利者

21分钟前
  • sarah
  • 推荐

3小时太长了,战斗戏排满了,没有战术解说很容易看倦。主要的文戏一个是到女孩们家里唱Калинка,一个是回家看望妻女种田。以枯树为死亡象征。最后的老兵回家是奇迹还是幻想?我倾向于后者。总而言之真实而平白。

25分钟前
  • 豆瓣酱
  • 还行

打的是丛林战和冰雪战。 苏芬战争对比中日之战,说明只有赤裸裸的利益之争,什么主义什么信仰,全是空话,噱头而已。 站在芬兰立场,恨苏联而不是德国,因为只有苏联入侵它们。 凡是有用的,对我有力的那就拿来引用,否则尽力的去侮辱。 战争场面,战斗也不是很出彩,基本上没啥看点。 都是大时代的无名之辈,可就是如此才保卫了家园。 群像塑造,电影没啥特别的,没啥新意。 白瞎三个小时,我竟然没有快进。

27分钟前
  • 邓一南37
  • 较差

北欧的战士很牛逼啊

28分钟前
  • 装苕
  • 推荐

小国寡民的无奈。多年前,补标

33分钟前
  • 无限风光在险峰
  • 还行

战争的意义是什么?先胜利了,开疆拓土;后来败了,节节败退,一切回到原点!看到最后,一行字幕显示,芬兰夹在苏德两个强国之间,却始终未被占领,也许这就是战争的意义。本片最后,当无名战士最终回到妻子与孩子身边,此处显示了战争的一个隐藏意义:保卫家园!

35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二战中少有的战败者的一线士兵的视角。芬兰,争取自由。前段脸盲,分不清谁是谁。但真心喜欢能打硬仗的老农民,硬气又睿智,看得通透,去他妈的权力和sb命令。后段,看着一个个必死,又无奈又绝望,已经是穷途末路大势已去了,都知道,又能怎么样呢。死在冲锋的路上,死在炸坦克,死在掩护队友过河,死在把散兵坑外的拉回去。啥时候有时间得再重新看一遍,认一认这些人。

36分钟前
  • Inferno
  • 推荐

致敬!老兵不死!

39分钟前
  • 阿鲁卡多
  • 力荐

这流水账可真够无聊的

40分钟前
  • 肥仔
  • 较差

最近在读苏联战争期间历史,所以很难吸收进去

44分钟前
  • ningshisan
  • 较差

满分!三小时的片长让很多人觉得剧情平淡,少了荷尔蒙和刺激的大场面,但只有这样的战争电影体现的才是真正的战争!没有主角,没有热血,没有酷炫特效,战争有的只是磨人的煎熬和绝望,漫长的等待和活下去的希望。一个人的死是悲剧,一百万人的死是个统计数据。

48分钟前
  • All about you
  • 力荐

我看过的最客观,最不商业化,最不自恋的战争电影。

53分钟前
  • 泠风
  • 力荐

三小时的电影顺叙了1941-44年苏芬继续战争从开战到战败的全部历程,但只聚焦在一个步兵连中的五六个基层官兵,战斗场面也限于步兵战术。不过整体并不闷。故事毫不留情地让大部分人物先后战死以表达战争残酷,并突出某些中上层军官的昏聩和基层老兵不服从军官管教的情节,反映芬兰这个缺乏等级传统、基本平等的社会,对战时的军国主义倾向的厌恶。但片中对这方面的刻画略嫌脸谱化。

58分钟前
  • 9 de Julio
  • 推荐

180分钟版能看看,但并不觉得精彩。

59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没看完

1小时前
  • 很差

一小时密集的战争节奏画面+一小时日常琐碎的非战斗情节+半小时密集的战争节奏画面+半小时日常琐碎的非战斗情况。从一个个参与战争的“无名士兵”反映出战争的无意义,没什么新意。唯一吸引我的是很少能看到芬军战争的影像,跟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军队、纪律、组织和战斗真的大相径庭啊,甚至难以理解。

1小时前
  • 十月飞血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