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盗者》乍一听还以为是和《惊天魔盗团》类似的电影,很酷帅的盗窃团伙用很精妙的手段偷取了坏人的东西之后给到弱势群体云云,在电影的前段的确有这样的情节,但看完电影后觉得中文片名的“盗”是指“盗取”地球资源的我们。
八项任务的宗旨在于挑战、征服自然的同时敬畏、保护自然,在Bohdi执行第4项冲浪任务时被Johnny搅局,事后说Johnny在冲浪时表现出来的lack respect与之前作为极限运动者时有所不同,那是因为Johnny已经是一名FBI agent了。
随后Johnny作为卧底跟Bohdi一行人完成了八项任务中的5、6两项,翼装滑翔和滑雪。
此时插入了要揭露卧底身份的导火线——炸金矿,原因是要把人类盗取的资源还回去。
感觉这一段略硬,是为了衔接而硬插进来的剧情,身份暴露后就和一般警匪片差不多,枪战、有人死了、线索断了、主角灵机一动又有新发现。
而这个发现就是第7项,到Angel Fall去无保护攀岩。
作为一个攀过岩的人,不得不说这些角色的腰力体力也太好,各种大于90度的地方都能爬上去。
到顶之后Bohdi突然就把自己从Angel Fall顶端摔下去,这被归为第8项”无条件的信赖”(具体忘了),而这里在电影里竟然就很轻描淡写地带过,不免让我失望,毕竟这是“涅槃”的最后一项任务啊,当然是在前面7项都顺利完成的情况下的最后一项,电影里Bohdi miss了第4项,电影末尾Bohdi准备把自己奉献给起着巨浪的大海,回归大自然。
其实这样的主题是很棒的,只可惜没有很好地诠释出来,如果可以专心地讲这8项任务的执行,配合地球壮阔的景色和惊险刺激的极限运动特效,会是一部很精美的电影,然而加入了犯罪、警匪元素,就不免有点不伦不类了。
我也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翻拍的1991原版的"Point Break",无从比较,也无须比较。
看完这部电影后让我想起吕克·贝松的《碧海蓝天》("The Big Blue"),为了满足或保护自己视为最珍贵的东西,而愿意奉献自己。
可能很难理解或根本无法解释这样的行为,但这就是抽象存在的意义吧。
这部影片豆瓣的打分并不高,在短评区看了一堆都只夸了画面,而对剧情呲之以鼻,所以我竟然犹豫了许久才决定看片,而且很2的选择了译制版。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现代侠盗片。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侠,他们飞檐走壁,武功高强,劫贫济富,还有几个痴心的佳人相伴。
人心总是一样的,西方的历史故事中上也不乏这样的大侠,佐罗、亚森·罗平等,除了中国功夫和西方剑术的区别外,他们骨子里的东西是相同的。
反映了人们对那些用财富抵御法律的人的不满,希望可以有一类人去惩治为富不仁的败类们。
现在也是一样,一些用法律并不能惩治的恶人,俗人们就期待大侠的出现。
在当下,那些极限运动者因为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看起来和历史故事中那些拥有超能力的大侠很相似,所以被寄予了侠之期望。
所以《极盗者》的故事更像是现代动作武侠片,表达了一种侠之情节。
为了这种情怀点赞!
之前有好几次打开了电影,又好几次在第一个人坠落山崖后关闭窗口。
画面背景的美与生命的悄然逝去,带给我的是久久不能平静的躁动和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是在于挑战还是安然自得?终于看完全片,在一次次极限镜头下心生敬佩,在一个个逝去的生命后听到这句话:那条路在他行动的时候就是他的。
当犹他一次次悲伤,一次次纠结同伴甚至爱人的离开,我觉得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极限运动者,而只是满足于展示自己的技能,从中得到成就感,所以他才会走向警方,他并不真的想阻止犯罪,只是想挽留生命,所以他又不是一个真正的警察。
两个都不是,结果就是什么都没有做成。
这也是他选择的路,当他看着那个巨浪打翻鲍迪之后,他应该看到了那个巨浪在疯子鲍迪眼中的美丽,当他重新站上山顶,他才真正成为一名极限运动者。
看到这些不服输的极限运动者,我想起隔壁那个坚持"生命在于静止"的老爷爷,其实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极限的美丽,静止的安详都是生命带给我们的幸福。
无论侠还是警,无论动还是静,都是自己的选择,现在的孩子们常常缺少的就是这点承担自己选择的勇气。
所以,我蛮希望还在学校的学生们能看看这部电影,能咂吧咂吧活着的意义、选择的权利和责任的份量。
今天又去影院看了一遍《极盗者Point Break》,或许就要下线了吧。
我想再看一遍两次冲浪,第一次让人惊叹,第二次最后博迪被海浪吞没的时候我没有看到。
我想再看一次他们在海浪里自由奔放地穿梭,也想再看一遍博迪对着暴怒的海洋怒吼:难道你不觉得它很美吗?
第一次冲浪感觉时间很长,虽然浪很大,但是晴空万里,碧绿透明的海水想起巨浪,就像美丽的玻璃漩涡,人在里面自由穿梭,那么悠扬抒情,就像跟着大海的的脉搏起舞。
看了一下前几天写的感想中说:看着他们在漩涡中自由自在地穿梭,被大海怀抱,我简直有点惊呆了,仿佛我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个,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我不知道那海浪是美酒在舌尖卷动,还是我被卷入了美酒的漩涡,总之是那样迷醉。
只觉得那一会真的无比的自由,想到了年少时代因为普希金而喜欢上了诗歌。
他说:大海,你这自由的元素。
可是今天,觉得之前很享受的长长的情节都变短了,一下子就过去了。
大概是特意去感受,因而要求得多了,反而觉得喜欢的情节很短暂,不能满足。
只有偶得相遇的美妙,更加引起特别的惊喜和震撼吧。
然而在意犹未尽的一次次回味里,因为记忆本身和回忆时的想象,曾经感受到的美会被加强,变得印象更加深刻。
即使情景模糊了,美好的感觉还会一直留在心里,还会一次次想起,不会因为短暂而消失。
这一次,我看到了犹他是如何去抢浪,引起其他冲浪的人和游轮上的人的震惊,又是如何和博迪并驾齐驱,表达对大海深深的热爱,以及如何享受那不可思议的巨大海浪带来的自由,又是如何被浪头打倒,沉入海底被博迪救出去的。
博迪对他说:“你没有恐惧,你的勇气胜过胆识,因此你很厉害。
可我看到的大海不同。
你没有敬畏。
当这两者没有联系的时候,也就失去了美。
后来在阿尔卑斯山上,没有路的情况下他不顾一切地滑下去,也没有畏惧,可是我看到的是他对自然的热爱,而不是征服。
他用自己的生命向大自然表达他的热爱。
如果不爱,没有追求和梦想,安全地活着,生命又有什么意义?
这一次看到犹他和莎拉潜水的情景,我才想起我竟然忘记了电影中这么甜蜜的一幕,当时也感觉很悠长抒情,这一次看也似乎一下子就从深海出来了。
莎拉说他们是漫游者。
犹他问她漫游者也有路吗?
她说当你停止寻找的时候就找到了。
犹他问她怎么停止?
她说享受现在。
这一次我很留意地听了当时那首歌Warm,伴着他俩在深深的海里的舞蹈,心灵和身体的碰触,真是缠绵悱恻。
这样的时刻总是非常短暂。
后来犹他恢复了警察身份,发狠追捕博迪的时候,把莎拉当做他射杀了。
隔着一条铁轨,他两看着对方,两个人眼里都闪着泪光。
那一刻是整个影片最让我,或者是唯一让我难过的地方。
两个人有着同样的热爱,但作为人立场却不同,犹他要遵守的是规则,而博迪追寻的是真相。
但毕竟是有着共同追求的,因此最后才能让直升机离开,让他冲进暴怒的海浪,完成他的心愿。
最后,犹他对博迪说你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他说难道你不觉得它很美吗?
他被夜晚的大海吞没,沉落黑色的甜美的睡眠。
他追寻自己想要的,也得到了。
当那一幕结束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或许我错了,那并不是夜晚的大海,只是因为暴风雨,因为那是暴风雨中的惊涛骇浪,乌云滚滚,才显得像是在夜晚。
并且突然醒悟这也不是尾崎八项的最后一个挑战,最后的挑战是从天使瀑布上仰面倒下去,跌进激流,他已经做到了。
之所以再次冲浪,是因为之前那一次他为了去救犹他而没有完成,那次对他来说并不会致命。
那一次简直就是海浪在配合他的激情,而这次真的是用生命去向海洋致敬。
他对犹他说:“这是我的路,让我走完它。
”之前犹他自责因为他的影响和鼓励,让朋友摔下悬崖,还因为他的冒险,让另一个人摔进雪山丧命。
博迪对他说:“不是你的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只要他一开始就是他选择的路,和你无关,每个人都只为他自己负责。
”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想,不要去负担别人沉重的人生,也不要怨天尤人,自我承担,这个世界将会美妙得多,人生也会更加轻松美好。
看完电影走回来,其实今天根本不适合走路,因为虽然阳光灿烂但是气温比较低,还有一点风,挺冷的。
走几步没关系,走远一点就会越走越冷的。
这样的冬天,在太阳下和荫凉的地方感觉区别很大,但又无法一直走在太阳下,因为很多地方被建筑物遮住了。
不过我还是走了回来,这点冷和电影中他们的冒险实在是没法比。
晚上看到一弯月牙是蓝色的,我想大概因为车窗玻璃的缘故吧,放下玻璃还是淡淡的蓝色,只是蓝得更加清澈了。
那是因为被蓝天映得发着一点幽蓝的光吧。
雾霾,阴天,连续几天灰蒙蒙的天空之后,再见蓝天和星月,真是恍然隔世。
我想到了电影《北壁》中冷冷发着寒光的月亮,有一次看到被人加了一点暖色,那个人大概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一群极限运动者加犯罪,太过混乱!
我一直搞不懂完成八项极限运动与他们犯罪之间的联系,还有大自然的敬畏、回馈等等看着太过混乱,感觉只是单纯的极限运动,一帮人为了完成八项极限运动所做的努力、牺牲然后加上美妙的大自然风光我会更喜欢而不是前秒极限运动后秒犯罪。
最后电影中极限运动看着太刺激,特别阿尔卑斯山飞行!!!
很少看到这种大砸成本做视效,不用牛逼CAST的电影,却偏偏藏着一个如此糟烂的剧本。
但观众很容易被视效迷惑住,让我更想讲讲我为什么觉得剧本站不住脚。
1、任何一个编剧都应该知道,用八个任务来串联故事,是最最笨拙的一种做法,香港业界俗称通关模式,是在缺乏流畅的情节和合理的分场的情况下的惯用伎俩。
2、男主角动机简单化:编剧过分简单地将美国FBI和罪犯划分为正邪对立,而对其中的可能存在的模糊性多重性视而不见。
于是男主角的动机,就单纯地变成了莫名其妙报效祖国,连先前弟弟的事故所可能潜藏的伤痛,都给讲着讲着就忘了,因为这些本来能够有效挖掘人物内心的元素,都被编剧简单地纳入到主旋律里面,他心里只有一个非常片面的想法:抓住他们,完成任务,成为FBI。
可是最重要的为什么想抓他们,为什么想成为FBI,编剧一概不理,只顾赶紧不知所以然地从第一关打到最后一关。
更神奇的,男主角要完成组织的任务,最重要就是找到证据,可是他找着找着已经忘记了。
3、罪犯动机很片面,手段更显莫名:同样的处理手法,罪犯的动机更加是简单粗暴的,除了鲍迪之外的其他三人,更是毫无区分,只要一个人演就够了。
团伙为了完成尾崎八项,不问为何。
神奇的是,为什么要一边完成极限运动,一边又回馈自然,更重要的是为何要以这种方式回馈,真是令我哭笑不得。
漫天撒钻石和美金就是回馈自然?!
如此着迷和欣赏自然之美的人,会采用炸矿山制造泥石流这种破坏性的方法来回馈自然?
看来这位美国编剧没有参透尾崎作为一个东方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
他们为了回馈自然不惜一切以身犯险甚至犯罪,这个动机当然可以成立,但是手段显得特别莫名其妙。
看完全片都没懂劫富济贫和回馈自然是什么内在逻辑。
于是在剧本的根基本身就很混乱的前提下,就出现了非常莫名的情节,在金矿山突然车战、开枪那一段显得异常突兀。
那些被撞翻的车们是为何突然在那里出现的,都没有丝毫合理迹象可循。
而罪犯为什么每一次都针对美国,也是讲着讲着就忘了吗?
于是这两个逻辑就变成了男主角:弟弟死了,报效祖国。
炮友死了,报效祖国。
“朋友“死了,死就死了。
罪犯:回馈自然,抢美国人的钻石。
回馈自然,抢美国人的美金。
回馈自然,炸美国人的金矿。
呵呵呵……4、人物关系不走心:由于男主角和罪犯都已经被脸谱化,每个人都是一具皮囊,毫无深度。
于是人物关系也失去了本应有的层次,错失了值得挖掘的有趣部分。
比如男主角和罪犯的关系:同样的爱好极限运动,同样的惺惺相惜,甚至被救过一命,是否会产生真正的兄弟情义,让男主联想到弟弟,从而产生无法割舍的感情?
而在极限运动中因为自己一次又一次冲动的选择,最后活的总是自己,死的总是兄弟,会不会对尾崎八项本身产生怀疑?
比如男主角和FBI探长的关系:那种师长或者兄长的情谊缺乏足够的表现。
于是男主角游走在两难选择之间的灰色地带,在两边都是兄弟的情况下做出艰难选择,就完全表现不出来。
5、看到简介里说:【犹他发现自己无可自拔的与这伙人产生了伙伴情谊,犹他陷入了职业伦理与追求真我之间的矛盾,他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加入到了对人类极限界的八项巅峰挑战的追寻中】我只能说,对不起这位编剧,你想到了应该这样做,但是一点都没表现出来。
反正,作为观众的我,完全看不到这些。
几年前的那个下午,从影院出来之后,心情激动到无以复加,只可惜那种感觉没有人可以分享。
后来在豆瓣写了个短评,就一句话,我要给这部电影100分!
评论里有很多人,都说动作好看到极致,可惜剧情烂到家。
那么我希望有一天,会有人看到这篇文字,能稍稍改变一点想法。
先说犹他,主角的出场设定,是一位很有天赋,很有名声的极限运动员,在挑战自己的同时,也通过给合作公司打广告来赚取金钱和奖品。
然而有一天,他失手了,拍档因他失去生命,而他苟了下来,在死亡面前选择了退却,压抑着自己的天赋本能,重新进入学校就读,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进入FBI,也是想用纪律来约束自己。
直到看到博迪那一天。
博迪(私以为他才是真正的第一主角)其实早已死了,在少年时代目睹尾琦被捕鲸船撞死的那一天,就已经死了,活着的不过是他的躯体(Body这个名字起得真是妙不可言)。
整个团队的每一个人,也早都已经死了。
请注意一下,他们脸上随时随地都充满着满不在乎的神情,对除了尾琦八项以外的任何事情,都充满了不屑,包括他们的赞助人。
他们有着同一个名字——极端环保主义者。
喝最烈的酒,骑最野的马,金钱美女,对他们毫无意义,生命对他们来说,就是绚烂的夏花,死亡才是他们真正追求的终极目标。
看懂了他们的心态,才能理解他们为何如此执着于各种花样作死。
博迪早知道犹他是警察,这点影片其实交待得很清楚。
七年前犹他也是极限运动界的网红,给运动饮料打广告,在油管上传视频,销声匿迹这么久又突然出现在博迪面前,还死缠烂打,没有目的性才真是见了鬼。
犹他之所以能够入伙,更不如说是博迪拉他进来。
有些精神,可能只有同为极限运动者才可以意会。
犹他想抓博迪归案,博迪何尝不是在无时无刻影响着犹他?
通过翼装飞行(风之永动),雪山速降(冰之固结),来唤回犹他对极限运动的热爱,和主角妹妹互动,了解博迪的思想和精神。
可以说,当剧情进行到这里,博迪已经成功了,那个无所畏惧,敢于挑战一切的犹他,回来了。
两位主角在此时精神上已经达成共鸣,只有一点细微的差别。
博迪漠视所有人的生命包括自己,犹他还没有走到那么极端,终于在炸毁金矿的时候,产生巨大分歧,分道扬镳。
从这里开始,犹他决心抓捕博迪一伙,并不是为了将他们绳之以法,恰恰相反,是为了拯救他们的生命,又或者,保护那些在挑战过程中被漠视的生命。
后面的情节无须赘述,犹他在理智和感情之间,最终还是选择屈从了自己的内心,放手让博迪完成最后一项挑战,哪怕明知一去无回,只为了那一刹那绚烂的美。
而自己最终也辞去公职,回到家乡,回到他真正热爱的极限运动,哪怕生死不知。
借用看到的豆瓣一网友的短评:@糊糊玛奇朵 下为原文:豆瓣已经被白花娘炮攻占了吗?
满满都是荷尔蒙,就算为了特技演员的背后辛苦也不该打低分啊!
没啥剧情怎么了,冒险类电影本来求得就不是什么复杂线索,而且男主也很帅,有点像囧瑟夫,身材也爆好,那个人鱼线,啧啧啧,全片各种刺激,还要啥自行车!?
╭(╯^╰)╮豆瓣果真被小白脸娘炮假文青占领了啊,你真正对户外运动有一点了解,你就知道,光是拍那些极限运动镜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这种本来就是欧美类型的类型片,我觉得跟暴力街区那种也挺像的啊,情节很简单,动作暴力是重点只是,相比那种动作暴力是重点的电影,这个极限运动为主打卖点的电影,拍的更加酷炫啊,这么多极限运动不是盖的,都是扎扎实实有极限运动员专门拍摄啊……普通人哪里见识过这么多,翼装飞行、峭壁滑雪、高空滑翔、越野、冲浪、徒手攀岩、跳瀑布……八种最高难度的极限运动,一个小时40分钟的电影,几乎10分钟就来一次嗨点……一此电影能看齐所有极限运动,还能顺带跟着梦想了一回……对于户外有点爱好的人来说,你还要求啥,同样的情节简单、动作酷炫的暴力街区,为啥在豆瓣就有8分的高分,这个极盗者就只有6.8……只能说,户外类型片已经在豆瓣沦为末流了,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说来惭愧,《惊爆点》和《极盗者》都在我豆瓣的“想看”里,我都不知道他俩有什么联系。
因为两个完全是因为不同的原因加进来的,惊爆点是因为热血警探里有提到过对天空开枪的经典一幕,极盗者是从公众号推荐上看来的(推荐理由是极限运动之类的)。
然后前一阵我把惊爆点看完了,那天找电影时看了一下极盗者的简介,这才发现原来两个是翻拍的关系……还是挺吃惊的,所以赶紧抓紧把极盗者看了。
看之初我还是报着一种看惊爆点翻拍的态度去看的,然后看着看着我就发觉不太对劲,因为确实在剧情上还是改了很多的,而且导演将风格也完全改了,把着重点从不同道的兄弟情放在了极限运动的呈现上,毕竟新世纪了,极限运动也翻新了,不再只是大浪,还有雪地和攀崖,总之把极限运动方面拍的还挺好的,看的时候我就想,难怪两个人能成为好朋友,一辈子遇上一个能陪自己这么疯的人真的不多见了🤔甚至在其他人都纷纷殒命下,男主角一路追随到最后,你说碰见一个既能陪着自己极限挑战还不会死的朋友,是不是人生幸事?
男主角两次放弃了杀他,严重怀疑最开始导演特意拍了他朋友极限运动之死是不是给了这个做铺垫来了。
不好的地方就在于导演把极限运动拍的很精彩,却拍不好两位男主的纠葛。
惊爆点虽然剧情上bug很多,却很能拉扯这两个人的交互,反而是极盗者将这方面弱化了,就有些剧情很水,纯看极限特效的感觉。
最后黑发男人选择放弃生命完成极限挑战的结局也拍的虎头蛇尾,无法让人共情,惊爆点的结尾就处理的很好,我觉得这应该是极盗者最大的败笔。
极盗者是极限运动电影的新尝试,和其他运动类电影相比,多了动作、犯罪、情感的故事线。
或许动作、犯罪、美女、情感,用在赛车超跑上比极限运动适合。
从拍摄角度来说,这部片子因为故事主线敷衍,更像是YouTube的各种小视频的剪辑在了一起。
从自己作为一个极限运动爱好者的角度来讲,我也不是很能认同电影输出的价值观 - 极限运动员自负的不在乎自己的生死。
从事极限运动,总会有那么几个理由,让你不怕死亡,敢拿生命来尝试这项运动。
但这些理由里面,没有几个人是自负的挑战。
那些现在还活着,很有名的运动员,没有一次攀登,翼装飞行,高山野雪不是精心策划,认真推敲的。
你所看到的每个肾上腺爆棚的镜头,都是运动员平时苦练、仔细策划选择的路径。
即使有生命危险,但每次只要是自己精心策划,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就把自己完全的交托给自然,不去想那些恐惧、后果、和生死。
好多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感受自己的生命和生存的意义。
极限运动就像是一种信仰,让人不断的去寻找,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生命的意义。
用肾上腺激素来刺激,这一遍遍的寻找,终究会发现自己在一个循环中,寻找自我,每次感受到的是完成后的欣喜和快感,这些欣喜和快感持续不了很久,然后又要寻找下一个挑战自己的限度,是一个寻找快感的循环。
作为一个在阿拉斯加滑野雪的爱好者,自己solo过登山滑雪,无保护攀岩,每次也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判断和自己的判断上,不是在拿生命还玩笑,只是简单的热爱这项运动。
最后分享一下我的导师对我讲的话:“Live to ride another day (活着多滑一天雪)。
” 简单却实话!
看的电影少,这部是我觉得通过电影来表现极限运动的好片子,虽然有点生硬,但是每项极限运动的表现都非常好,如果你不是特别强求为什么以及所谓的逻辑合理性,单纯去体验极限运动以及极限运动者的话,或许会舒服一些,当然强迫症者无解。
镜头八项考验,从逻辑上其实就是硬套的壳,但是这八项极限运动,都是非常需要勇气,非常具有观赏性,影片通过一些事件去把这八个极限运动给串联起来,当然这个串联的方式就是很多人吐槽的地方,我倒觉得还好,至少,这八个极限运动的镜头,高分。
价值观其实对于极限运动者而言,一直都很好奇,为啥那些人要这样折腾自己,他们的价值观究竟是怎样的?
通过这部影片,可以大略了解到一些。
人们经常会说,他们是无畏的勇士,没有恐惧,但是实际上他们是有信仰的,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谦卑,因为只有你认识到大自然的强大,你才会对你即将面对的挑战有充足的准备,而不是妄自尊大的玩丢了小命,所以真正的勇者必然对未知保持着尊敬,既不盲目也不懦弱。
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我知道我会死,只是我想知道我会怎么死(大意)”,死亡是我们最大的恐惧,也是很多极限运动者的归宿。
在同伴的葬礼上说到”我们很快会见面的“,这份从容,真的听的很回味,也只能从真正的强者口中才能听到。
我们很多人,穷极一生都在追寻一个答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或许对于极限运动者来说,答案是”活得精彩“,在我们为一个一个生命消失惋惜的时候,或许我们也可以为他开心,他做了他想做的事情,看到了我们看不到的景象,体验了我们体验不到的感受,他只是没来得及体验更多。
这部影片在我看来很好的展现了作为极限运动者的精神状态,我想一部片,只要有一个地方能做好就已经非常难得,在这样一个商业片的沙漠里,找到一抹绿色。
剧情如果你是一个剧情控,那只能抱歉,因为这部片在剧情上非常弱,不必过于苛求。
泰丽莎·帕尔默越看越像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极限运动大杂烩
顶着牛逼的视效,掩盖着根本站不住脚的剧本,男主喊出我是FBI的时候简直弱爆害我笑出声。
没有剧情。其实是极限运动或者风光旅游的广告宣传片?建议我们贵州广西云南也参照这个广告模式拍一个。有高赞短评说此片拍摄如何困难如何不易balabala……啧啧,如果这也能成为打高分的理由,那小电影不都是影史经典啊?你看那男主女主忍辱负重拍得多不易啊……
顶峰、巨浪,悬崖、峭壁,壮丽的景观,视觉的盛宴!其实此片剧情一般,一些冒险的镜头还是让我蛋蛋一紧,脚底冒汗。单纯拍成类似纪录片岂不更妙?为了这景色和极限运动,加一星!
动作场面很值得看,但除此之外的剧情不能看。
剧情直接服务于动作、画面,让人难免对剧情嗤之以鼻,但是此片的动作、画面恰恰就是它所谓的剧情表现,看得真是心弦紧绷,手心冒汗。影片里所呈现的自然风光亦是壮丽憾人。
两颗星都是给极限运动的。
剧情二星 激情戏剪得太明显了吧hhhh生气! 节奏太快因为其实随便一个都可以成为高潮但又都没到那个点 难以评价
很好奇极限运动员会喜欢这部电影吗?因为以我对极限运动有限的了解,这片子简直就是来黑极限运动的啊。。。。
2015.12.10,天鹅湖万达,贾蓬。看睡着了。
把侠义活生生扼杀在电影里
五星给极限运动。
很好看。如果有更有层次的剧情支撑就更好了,类似升级《暴力街区》、《全面突袭》一般的纯粹爽片,没什么剧情层次,却有较强吸引力,视觉冲击力一流,建议电影院观看,并且数月后可收藏蓝光碟作为你家新买电视机的画面测试。
题材挺好 差点儿拍成红牛极限运动 小惊喜 故事加强 做成系列 会好看。
是我老了,这种电影糊弄不了我了吗?特效很震撼,剧情和人物塑造都是弱鸡。
很酷炫的极限运动场景,看得很过瘾,尤其是从阿尔卑斯山飞下来那段。女主除了露了点肉其他就是来打酱油的!
极限运动的题材还囊括了多项运动看着爽,可惜剧情太烂。
年度最强动作电影,一场接一场的美景和动作奇观,把所有其他电影都刷成了娘炮。加上发人深省的“生态武士”主题,全面超越原作。男主角很像希斯莱杰。
“理想没有捕鲸船强大”属于极限运动的爽片,挺爽,但剧情极差,需要更好的故事来引导串联《暴力街区》还有个卧底的警匪故事,《突袭》好歹有个缉毒抓人的主线,《速度与激情》也没彻底放弃叙事,更别说456部都还颇具精彩人与自然,生命与挑战,平衡与失控,挺好的主题,认真想想都不至于选择FBI当故事,类似《徒手攀岩》《空中行走》的主题都可以啊,就是拍成伪纪录片都比这个强【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