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可能我还是个受精卵的时候,学者们就开始讨论婚姻制度的权威性。
无论从道德还是社会结构上说它都成为了崇高而坚实的例子。
放眼望去,多少的适龄单身上班族青年们,利用周末宝贵的时间忙于挑选共同完成这个制度的合适人选阿何苦呢你们的爱在哪,他(她)唯一的他(她)会是这制度的一部分吗?
还着片子的时候真的很同情男主角,爱情是自私的,我们要将另一半俱为己有,理解,因为这是欲望的一部分。
当我们放下这些莫名其妙的“非要拥有”,追随自己的心意,向着爱情的方向,脱下束缚的我们会更自由。
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勇气去选择这份自由
文:da chi这是一部带床戏的韩国纯爱电影。
刚看到男主颜值时,女性观众可能会第一时间关上视频,但是请等等,因为女主并不是只有一个老公,还是可以弥补的。
技术宅爱上女神的故事不陌生吧,宅男偶遇女神,上了床,我的妈呀,活太好了,感动!
这段床戏拍的孙艺珍非常的美!!!
女神成了女朋友,骄傲!
可是女神还是需要去夜店喝酒,好吧,可以忍受。
直到女朋友和别的男人上床了,实在不能忍了。
不能忍能怎么办呢?
结婚啊!
结婚后的女主就是传说中的24孝老婆,家务全能、厨艺上佳、孝顺婆婆、腰细腿长、胸美活好,还很懂足球。
唯一的缺点就是,她又想结婚了,和男二结婚。
男主觉得女主疯了,给了女主两个选择:“1忘了男二和男主继续生活;2离婚各过各的。
”女主不答应,她爱男主,不能放弃男主,但是她也爱男二,也不能放弃男二。
女主说,结个婚而已嘛?
不是把爱分成两部分,而是爱成了2倍。
剧情在这里十分的诡异了,上一秒以为是婚姻伦理剧,马上就要出现情杀画面了,下一秒就是AV画质,女主满足了男主一直以来的性幻想,算是比较有想象力的。
于是一家三口成立了。
男主和男二比肌肉比大小比技术,可以说非常的上进且有竞争意识。
电影的编剧觉得不够狗血,于是女主怀孕了,两家都分别欢天喜地地庆祝。
男主受不了舆论的压力,验了DNA后在男二家举办的孩子一周岁的生日会上,宣布老婆是他的,孩子也是他的。
女主带着孩子离家出走了,觉得男主太过分了,爱我就爱的全部啊,不管孩子是不是你的。
恩,很先锋,很前卫。
你以为这是高潮吗?
不是的,男二因为女主的离开觉得太寂寞了,来找男主了!!
两个人吃饭、睡觉、踢足球、泡吧、聊人生谈理想,居然有种看基情片的感觉。
最后?
当然是一家四口和和美美的生活在一起啦!
电影的核心很纯情,我有自己的爱情准则和做人底线,可是你的出现重新刷新了我的标准线。
只能说女主角遇见了两个“极品”男,我还一直以为最后的结局是那女的跟在庆州的那男的是假戏,以为有啥包袱来着,最后肯定是男主角笑自己的傻和不信任。
可是到结局竟然......现实中是不会有那么极品的事的,你有权利去爱另外一个人,感情的事情是谁也控制不了的,出去溜一圈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不能怪你,但你不能那么贪心的祈求同时拥有两份。
如果你的心飞了,我手上的线断了,那么请你自由飞翔,这是一个二选一的题目,请不要那么不知足。
——为了不减少大家看到这部电影时的乐趣,这里会尽量少提及电影的对白和剧情。
看完电影最想说的话是:艺珍,你是一个真正优秀的演员。
回想年初,《妻子结婚了》和《聚光灯》的邀请同时送到她的手中,经纪公司和影迷的意见都是接《聚光灯》。
原因无非如下:一,主播的角色比较吸引;二,电视剧放送时间较长,积累人气;三,《妻子结婚了》题材比较玄乎,观众的反应难以预测。
讨论时艺珍说:“这两部的话,当然应该选择这部电影。
”不过最后她的选择大家都看到了,她同时进行了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
坚持自己的意见,也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困境和顺境中都克尽己责,表现出去做好的姿态,更表现出了可以做好的能力——如果有一天她站在了顶峰,我明白,这不仅是上天的眷顾。
说了一些和电影无关的话,因我始终都是艺珍的影迷。
但是《妻子结婚了》的成功,俗套地说,艺珍是很重要的因素,剧本、导演、男主角等等都居功甚伟。
剧情新颖,对白诙谐,表演不折痕迹,镜头丝丝入扣,音乐动人心魄……在这个年头,很难看到一部这么“完整”的韩国电影,没有显眼的瑕疵,却处处是出彩的亮点。
这些,在大家看电影时都可以感受到。
这不是一部在现实中可以被接受的作品,比如我的朋友说:“看了这部电影真的更喜欢孙艺珍了,但如果生活中她也这样,我就不和她结婚了哦!
”哈哈,当然是玩笑话一句。
不过也的确不乏看完电影后铁青着脸出来的大姐、大叔……只能说,如果就将它当作一部电影,暂不用现实生活的道德标准加以评价,可以感受到的大概有很多。
它绝不只是一部“大女人”的YY作。
我的感受,在标题中已经写了出来。
看了这部电影想法何止万千?
好的作品应该都是如此。
写出这个只因它是令我最念念不忘的一点。
这当然和我其他朋友念念不忘的不太一样,所以更值得和大家分享。
这一点是被剧中仁雅的一句话带出来的。
当德熏(第一个丈夫)问她第二个丈夫到底有什么好的时候,仁雅说:“和他在一起,让我看得到未来,让我活得更像我自己的未来。
”活得更像我自己——这是无论谁也不能抗拒的话。
人类社会还需要靠采摘觅食时,女人掌控了社会,包括孩子的血脉;当抡起的铁锤和刀斧变得最有力,一个男人可以拥有多于一个的女人;机械取代了人力,女人也可以在研究室做出改天换日的成果时,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互相结合,安慰心理的寂寞……人类一直向往着自由,虽然还没有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却真的越来越少束缚,一直独立到某一天发现:他们还需要安慰,却已经不需要某一个具体的人。
所以人变成了森林中的树,站在许多树的间隙中,却是傲然独立。
头顶上有充足的阳光,脚下踏着足够的养分,只要用力就可以坦然地生存。
谁再也不想依附于谁,即使倒下,也不愿完全依靠别人的支撑。
我们是独立了,还是孤立了?
想起了琼瑶时期的言情,菟丝花,必须依附在别的植物上生存;想起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她要做一棵在他近旁的木棉,每一阵风吹过,都与他相互致意;妻子结婚了,走得很远,它打破了“唯一”的咒语。
但谁又知道,当人们更加独立,当人们甚至也都不再需要安慰,只需要分享快乐,这个“唯一”又会不会变成无谓的束缚呢?
当然也许现在还不是这样的。
都市中千千万万还在寻觅的男男女女,也许还在痛苦于没有爱情。
谁又知如果这是一个错,也是无法避免的错,是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个人的错,和如果你认为《妻子结婚了》是一个错,有着一样的原因。
看完孙姐姐《我的妻子结婚了》,这部08年横空出世的挑战世俗意义上的牢不可破的婚姻制度的影片,看似荒诞大胆,但又何尝不真实呢?
仁雅是那种活的肆意妄为的女人,她无时无刻都在追寻自由就像永远被她抛弃的胸罩,每天毫无顾忌的在男人逡巡的目光中穿行。
她傲娇,自由,热烈,俏皮,离经叛道,有一颗游荡的心,不困于世俗,只是顺从自己的心意,至于别人的目光从不在她考量的范围内。
德勋是活在世俗并且严格遵从人类约定俗成的道德感的人,他像大多数人一样将自己装裱在已经制定好的框架里,上进,忠厚踏实,善良,拥有人类一切喜欢并赞扬的闪光点。
可是偏偏这样的他忍不住被仁雅迷人又危险的女生吸引,她俏皮的话语随着一张一合的小嘴深深的刻进了德勋的生命里,他不管不顾的飞蛾扑火般的奔向这场盛大又热烈的爱情里。
像所有受到爱的感召的年轻人一样,满心欢心的许下一辈子的承诺和期许。
可是仁雅从来是不安于安稳,她跳跃的灵魂绝对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留,她对认真陷入爱情的德勋说,我爱你,但是从来不属于你,我只能保证短时间内爱你,可是未来不一定哦。
面对爱人突如其来的冷水,德勋沮丧又不安,仁雅仍然我行我素的和男男女女夜夜笙歌,天亮时回家,带着不同男人的气息和激情过后的痕迹,不管不顾的快乐着。
她爱德勋,可是更爱自己。
挣扎过后的德勋企图用婚姻束缚住仁雅不安的灵魂,用男人对付女人最常见的招数—婚姻和孩子企图把这个女人拉回所谓的正道。
在经历过无数失败的求婚后,在某一次盛大的足球比赛上,因为一场足球获胜兴高采烈的仁雅迎着阳光答应了爱人的求婚。
婚姻生活很好,也颠覆了仁雅之前的想法,因为德勋她感觉到婚姻好幸福,甚至幸福的想要多一个丈夫。
当她用认真又略带苦恼的声音抱怨道,只是多一个丈夫而已又不是摘星星,德勋所有的自尊和愤怒像开闸了的洪水一泻千里,他觉得眼前他爱着的女人好可怕,可怕到滑稽,一时之间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这复杂的情绪,大吵大闹都不足以宣泄他心里的不解、愤怒、不甘和悲痛。
但是爱一个人爱到极致,宁愿牺牲自己的道德感也要去成全对方的这份宽容,因为仁雅的出现他违背了自己几十年来一直遵守并且习以为常的底线,他悲痛的接受了妻子爱上另外一个男人的结果,并且悲壮的与另外一个男人共享爱人。
这两个男人仁雅都爱,与德勋是世俗上的婚姻,就同这世界上所有相爱的男女一样,与在京则是精神上的交织,她爱上这个和自己灵魂相似的男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于是她心安理得的在爱人的痛苦之上又建立了一座爱的城堡,每天她欢快的穿梭在两个爱人之间,她分不清自己爱哪个多一点,反正爱他们只是爱自己的手段而已。
对于女儿智媛的血缘,德勋像所有普通男人一样,固执的一定要追查出一个水落石出的结果,对仁雅而言是谁的孩子根本不重要,比起结果她更享受过程。
就像她迄今为止的人生,过程的享受永远大于机械的结果。
德勋的固执逼走了仁雅,于是留下两个寂寞的男人互相抚慰伤口,爱上仁雅是他们最大的幸运也是最大的悲哀,他们根本控制不了自己不去爱仁雅,谁会拒绝这样迷人的女人呢?
于是最后他们不约而同德,心照不宣的接受了三人行的结局。
爱是什么呢?
最高等级的爱是克服了占有欲之后的最大的自由与放纵,爱她所爱,尊重她的一切,哪怕荒诞离奇,爱不是束缚,是彼此自由的做自己,永远用旁观者的心态欣赏爱人,陪她看一路的风景,看她沉溺于快乐!
这么毁三观的影片我竟然觉得合情合理,也许婚姻本来就是压抑了人性与爱的存在,而真正的爱必然是自由绽放,热烈生长的。
我们也许真的会同时爱上两个人,一生坚定不移的用责任捆绑的爱在我看来也许失去了本真,只留下了世人称颂的道德。
至于道德是什么呢,你不必跟着世人走。
反复看了很多遍,从最初的无法理解到逐渐爱上这部电影。
反复看的过程中发现电影的很多小细节,才明白导演如此用心的拍这部电影。
很多影评都写的很好,我在这里只想写一些我观察的的小细节。
举几个例子,1. 女主怀孕时准备的蛋糕。
有四支蜡烛,其中两个各占一角,象征着两位男主,另外两只紧密的贴在一起,象征着她和孩子。
此外,蛋糕上还有三个爱心,两个大的,一个小的。
两个大的爱心代表着爱两位男主,小的爱心代表着爱孩子。
两个大的爱心分别是红色和白色,说明两种爱是不同的,显然红色的爱心是给她第一个老公的,是世俗意义上的爱,而第二个白色的爱心是给男二的。
这些镜头都是一闪而过,捕捉到以后才体会到导演的用心。
再多说一点,其实大家可以把男二想成是女主自己。
我觉得这部片子想说的是女主既要爱情(嫁给第一个老公),同时也要爱自己(嫁给第二个老公,其实就是她自己的载体)。
这样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这部片子了,导演用了很夸张的手法。
女主自己也说在京像她的双胞胎,暗示男二其实就是她自己。
2,戒指。
跟男一结婚的时候是钻戒,跟男二结婚的时候只是一个指环,并没有钻石。
这也暗示着跟男二其实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婚姻。
更有意思的是,后期女主戴的戒指不像是男一求婚时的钻戒,更像是女主将跟男一结婚时的钻戒上的钻石和跟男二结婚时的指环融合成了一个戒指。
3,电影开始男一找女主复合的时候,引用了普拉蒂尼的话,女主还笑着说普拉蒂尼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后来男二说普拉蒂尼是他的偶像,这显然不是巧合。
4,男一开车送去女主去男二处,男一离开的时候,导演特意给了一个女主长时间目送男一离开的长镜头。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吧。
我很喜欢这个镜头,我的理解是想说明女主是很爱男主的,甚至可能爱男主多于爱她自己。
5,电影中有几次女主不断的轻拍男一后背安慰他的镜头,我觉得很有意味。
第一次是他俩复合的那次,第二次是男一想强上女主那次。
6,男一刚遇到女主时,跟她去酒吧喝酒,女主电话响了不接,然后直接关机,其实表明她一直就是这样的。
后来男主跟女主在一起了受不了女主的这些行为,开始不相信女主。
另外片头也讲到最初男一打电话给女主约她时,她也没接电话。
其实这些导演在片头就给出暗示了。
女主说她跟别的男人出去喝酒了上床了,这个应该是故意骗男一的,因为生气他不相信她。
7,男主找女主复合时,女主很清楚他们性格的不同,但是还是因为爱男主而愿意而和男主在一起,这其实是对她自己的妥协,但也解释了为什么女主会想有第二个老公(其实是想更好的爱自己)。
8,女主明明知道孩子是男一的,但就是不告诉他。
还有在起名字以及分享性幻想的时候都明显偏向男主,但还是不愿意直接告诉他。
这应该也是有含义的。
9,女主说男二不用手机,后来电影中看到男二确实不用手机。
在孩子生病时男一还得通过寻呼机留言的方式找男二。
10,女主之前经常喝酒到天亮,很晚回家,有了男二以后再也没有以这些形象示人,反而出现的镜头都是在家里做家务,在婆婆家勤快的做各种事情。
其实跟男二(她自己的载体)在一起以后,表明她可以更好的爱自己,从而可以更好的爱她的老公(男一)。
11,女主性格要强,跟男主分手后,即使很想他跑去偷偷看他,但也不会给他打电话。
和好后,第一时间想到帮他清理伤口以免留下疤痕。
12,女主跟男一在一起时多以贤惠妻子的形象示人,跟男二在一起的镜头很少,而且基本也是以职业女性形象示人。
13,给孩子过生日那天,交接时女主从男一车的后排座位上下来后走上了男二车的驾驶座位,由男二带孩子。
总结一下,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时真的被冲击到了,觉得无法接受,但是反复看了很多遍以后却越来越喜欢这部电影,尤其是发现隐藏了那么多的细节。
再次强调一下,如果能把男二想象成女主自己,就能更好的理解这部电影其实是爱自己和爱爱人之间的矛盾,影片最后两种爱融合在一起了。
男二只是女主自我的一个载体,导演用了很夸张的手法,但是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否则至少我不会去反复看这部电影。
另外,真的很喜欢孙艺珍!
很遗憾直到2020才知道有这样一位优秀的演员。
没想到这是个讨论开放式婚姻的电影,在韩国男权比较强势的地方从男方角度讲述一女侍两夫的故事估计会被绝大多数人劈头盖脸唾弃,看评价在天朝人眼里也同样是在胡说八道,可惜了,其实细品电影是很认真的讨论两性关系的。
爱是不是一定要占有,婚姻对于爱情来说到底是什么意义,家庭应该如何定义。
电影从一个原来循规蹈矩的男性角度出发,他迷恋一个所谓渣女,似乎是在一段不平等的爱情关系里,不停得妥协于女方各种在婚姻爱情关系里离经叛道的观点,事实上每次被迫妥协后,这个男人在痛苦后往往会从习惯变成默默接受,某一刻还会小小确幸,我不是说这样的方式一定是可行的,而是有时候超过我们认知的离经叛道也许有其存在的可能和意义,也许外人可以从中看到一些没有想到的可取之处,比如女方所谓渣的行为中流露出对感情的真诚,即使她的感情是*n的,还有她对生活的热情,对自己身体和情感最真实的体会而不是逃避。
可惜这样一个很不错的话题被拍的有点啰嗦了,情节的发展和“受害人”单向视角也很容易让人反感, 孙艺珍演技感人,和白夜行完全相反的渣女形象,配金柱赫的确高配,能营造出“受害人”感。
最后一八,当中穿插的韩日世界杯也多少引起别国某些人心里的阴影,起码我翻个白眼,嘿嘿。
我在上一篇《聚光灯下的女主角》里提到同在2008年,电视剧上映半年之后,年末,孙艺珍凭电影《妻子结婚了》里的周仁雅一角拿了08年的韩国电影青龙奖和百想艺术大赏电影部最佳女演员奖,双奖封后,登顶摘星,这一年,她才26岁。
今天就来写一写这部很有意思的电影。
《妻子结婚了》 电影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平凡又普通的上班族男人卢德勋,他公司里有个美丽过人可爱俏皮的女同事周仁雅,所有的男同事都被周仁雅吸引,但私底下也都觉得她作风前卫,衬衫里没有穿胸罩,光是这一点就让一大半的普男望而却步。
卢德勋才要表达爱慕之心,周仁雅就去了别的公司,他只好把那份仰慕藏在心里。
周仁雅作风前卫,衬衫里没有胸罩 一天熬夜看西甲联赛,上班迟到,眼看地铁门在脸前关上,一只穿皮鞋的脚插进感应门间,门重新打开,卢德勋挤进地铁,发现为他挡住门的正是前同事周仁雅。
顺理成章地,卢德勋白天请周仁雅喝咖啡,下班后请周仁雅喝夜酒,聊起西甲来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滔滔不绝喝到酒吧打烊,夜深了送仁雅回家,仁雅请他进去喝杯咖啡,这一留就留成了情侣。
卢德勋白天请周仁雅喝咖啡
下班后请周仁雅喝夜酒 一男一女成为情侣,前面只有两条路,要么分手,要么结婚。
周仁雅有颗游荡的心,卢德勋只好选择分手。
分手之后太痛苦,又只好回头请求结婚。
周仁雅在韩日世界杯现场数万观众锣鼓喧天的热情渲染下,脑子一热就同意了。
婚后不久,周仁雅说遇到了另外一个与她相似的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因此征求卢德勋的同意,她要和那个男人结婚。
卢德勋也愤怒过、也困惑过、也反对过、也坚持过,但所有的挣扎都敌不过周仁雅的娇媚,卢德勋只能投降,任由周仁雅和在京在庆州组建另一个家庭。
又不是要你给我摘星星摘月亮,就是想再要一个丈夫,你都不答应
这种状态直到周仁雅生了女儿,女儿智媛满了周岁,在首尔和德勋家人举行了抓周仪式,又赶回庆州和在京举行另一个抓周仪式,德勋的不满达到了顶点,他尾随仁雅和在京到了智媛抓周的现场,当着在京家人的面宣布仁雅是他的妻子、智媛是他的女儿。
仁雅气怒交加,抱了女儿决绝而去,彻底消失在两个男人的生活中。
仁雅抱了女儿决绝而去 两个男人找不到妻子女儿,烦闷之余倒成了朋友。
两三年后,德勋收到仁雅从西班牙寄来的信,里面有两张巴萨(巴塞罗那俱乐部)的球票,德勋和在京飞到巴塞罗那,走进诺坎普球场,和仁雅、智媛现场观看小罗的进球。
两个男人找不到妻子女儿
烦闷之余倒成了朋友
德勋和在京乘飞机前往巴塞罗那 失踪了两三年的仁雅,这个时候的神情、装束、肤色、气质,已经和一个西班牙女郎没有什么两样了。
片尾的仁雅,是一个热情的西班牙女郎
长卷发长项链
红黑相间的大摆裙
这是属于嘉尔曼的欢笑 我看这个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已经笑得不行,当看到最后孙艺珍的造型、片尾的西班牙女郎身穿的红黑舞裙、踢踏舞鞋,就知道作者朴贤旭是个调皮的人。
西班牙女郎
红黑舞裙、踢踏舞鞋
欢快的音乐,这是嘉尔曼的灵魂在舞蹈 什么这部小说“把足球和人物的心理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妻子宣布要重婚,丈夫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向眼下的婚姻观念提出挑战”,全都是见鬼的胡扯,写出这种片儿汤话评语的人根本就没看懂这本小说,朴贤旭这是翻写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梅里美的名篇《嘉尔曼》。
1830年七月革命前夕,梅里美到西班牙旅行,1834年5月,梅里美被任命为历史文物总督察官。
他担任此职后,成了一位杰出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在发掘、整理和保存法国古代文物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从此时起直到1860年,梅里美走遍了整个法国,对历史文物进行考察,编制散失于各地的古物的目录。
梅里美因其在文艺领域的成就,1843年11月当选为法国碑文和美术学院院士,次年3月14日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1845年10月,中篇小说《嘉尔曼》发表。
我在初中就读过《梅里美中篇小说选》,对《嘉尔曼》的故事熟悉得要死,因此看到一半就知道《妻子结婚了》这个故事是脱胎于《嘉尔曼》,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伦理社会产生不了周仁雅这样的风流女郎,仁和雅是她欺骗世人的伪装,在那美丽温仁文雅可爱的皮相下,是波西米亚人不羁的灵魂在歌唱。
周仁雅的性幻想,是在雨中做,听雨声在身边落下
在那温仁文雅的皮相下,是波西米亚人不羁的灵魂在歌唱 与孙艺珍扮演的周仁雅美丽跳脱得出奇、离经叛道得让人大跌眼镜的形象相对,导演特地挑选了金柱赫这个平庸得可以淹没在人群里的男人演她的丈夫、以及一个更平常的男人演她的情人,用平庸、平凡、平常、普通的大众化的男人形象,来烘托周仁雅的美丽、热烈、独立、自我、不羁,和奇绝。
庸常普通的在京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形象,即使放在150年前的欧洲,放在出产斗牛士的西班牙,嘉尔曼也是特立独行的不屈灵魂,西班牙战士为她生为她死,法国文学家为她树碑立传,文学史上有她不朽的精神,音乐史上有她惊世骇俗的爱情宣言,她的名字誓将彪炳千秋,傅雷先生将她的名字译作嘉尔曼,挑选了两个汉字中最美的字眼为她赋咏,嘉是美好,“其孔新嘉”,出自《诗经》;曼是曼妙,“娥眉曼睩”,出自《楚辞》。
世俗之人不能理解这个人物其嘉其曼之处,遂称她为“卡门”,她的自白人人皆知:“爱情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玩意,一点也不稀奇;男人不过是一件消谴的东西,有什么了不起。
” 当明白《妻子结婚了》其实是一出歌剧《卡门》,就能明白为什么周仁雅面对生活和爱情是这样的理所当然,为什么她是巴萨的球迷,为什么她要把女儿的名字取为智媛。
仁雅说给女儿取名叫智媛
德勋说女孩要取个更好的名字
德勋是皇马和齐达内的球迷,智媛和“Zidane number one”的打头和最后字节的发音与韩语相似
这就是个巧妙的文字游戏 散布在全欧洲的这个流浪民族,或是称波西米、或是称奚太诺、或是称吉普赛,或是称齐格耐,或是叫做别的名字,至今还是在西班牙为数最多。
他们大半都住在,更准确的说是流浪于南部东部各省,例如安达鲁齐,哀斯德拉玛杜,缪西。
——法·梅里美《嘉尔曼》
这个种族就是流浪民族
他们的名字叫做波西米、奚太诺、吉普赛,齐格耐 波西米亚人那片流浪的情怀,不知为什么打动了作者朴贤旭那一颗不安分的心,让嘉尔曼远渡重洋来到了韩国,把她的风华绝代转借给了孙艺珍,孙艺珍读懂了作者的小心思,理解了嘉尔曼面对社会束缚的挣扎,演起周仁雅来显得游刃有余,毫不吃力。
她是嘉尔曼呀,所以当她说再要一个丈夫时才那么理直气壮,又不是要星星要月亮,不过是再要一个丈夫而已。
所以当德勋气得要掐断她脖子的时候她毫不不畏惧。
因为嘉尔曼面对何塞的刀时就说过:“你是我的罗姆,可以杀死你的罗蜜,但嘉尔曼永远是自由的。
她生来是加里,死了也是加里。
”他们加里人,为了少坐一天牢,可以烧掉一座城,可以一言不合,就划花一个人的脸,可以为了爱情不要性命,当不爱了时,就是不爱了,面对死亡的威胁也不皱一下眉头,任何塞在她身上捅几刀,也决不肯跟他合好。
死就死,死了也是自由的波西米亚人。
说彼此的性幻想这一段,明显拷贝的《天外倾情》
1992年梅格·瑞恩和亚历克·鲍德温的《Prelude to a Kiss》,录相带时代译作《天外倾情》,豆瓣译作《 神魂颠倒第六感 》 孙艺珍看懂了《妻子结婚了》是在讲什么,导演也看懂了,因此远赴西班牙巴塞罗那,走进诺坎普取景,也要把那份现场的热烈传导出来。
青龙奖的评委们也看懂了,他们看懂了原著的原形,看明白了孙艺珍演出了嘉尔曼在爱情和自由间的选择,他们把奖颁给了孙艺珍。
从事艺术的人,都有一颗崇尚自由的心,那份默契,是巴别之塔,可以跨越文化、语言,和时间的蕃篱。
《妻子结婚了》制作发布会,男女主角以新郎新娘的扮相出场 嘉尔曼站在安达卢西亚平原上回头而笑,海风吹起她的黑色长发。
150年前,她为自由而死,后来的人们,哪一个有她这样的勇敢和无畏。
能够把周仁雅这个有争议的角色演成这么可爱,还能不被保守的韩国观众抵制的,全韩国的女人里也就孙艺珍一个了。
哪怕是对剧情的设定完全不明白的观众也会说,因为是孙艺珍,所以她的要求什么都是合理的,宝贝你要什么不给呢,星星月亮什么都行,两个丈夫也没问题。
是我们不懂导演在想什么,和珍宝啊你没关系。
“其孔新嘉,娥眉曼睩”,平凡如卢德勋,哪里是拥有嘉尔曼灵魂的周仁雅的对手 《妻子结婚了》是孙艺珍早期最重要的电影,这部电影让她真正封后,“爱情片女王”的桂冠牢牢戴在她头上。
《爱降》中当然有致敬的片段,仁雅和德勋争执巴萨和皇马谁赢的场数多,仁雅是巴萨球迷,德勋是皇马球迷:
仁雅和德勋争执巴萨和皇马谁赢的场数多,仁雅说还要加上什么什么什么,总赛事一共是200多场,不是192场
仁雅胜了,存下一个愿望以后兑现。
两人起誓拉勾盖章复印塑封,做足一整套手势
世丽要正赫不出去喝酒,要喝酒也只在家里,正赫答应。
两人起誓拉勾盖章复印塑封,做足一整套手势 五中队队员们在炸鸡店看球赛,和《妻结》中观众们喊的是一样,都是“大韩民国”。
赛后联词,世丽赢了,和正赫击掌庆祝。
这个时候,两人都戴着情侣对戒。
炸鸡店的电视上正在转播韩日对抗赛
韩国队赢了,朝鲜军人也欢呼
世丽联词赢了,和正赫击掌相庆
来炸鸡店之前,两人才在桥上证明前缘
前一天世丽生日,正赫送上情侣对戒 这里对应的是韩日世界杯上,德勋用戒指向仁雅求婚:
德勋拿出戒指
向仁雅求婚
现场氛围太热烈,仁雅被感动了
仁雅说好
生活中有很多的条条框框束缚着我们,只是在我们的字典中就应该是一夫一妻制,所以我们就要唾弃这种“三人同行”,那如果我们的生活就是这种“三人同行”,那是不是就会去唾弃一夫一妻制呢?
我们为什么不能跳出固有的思维?
不要生活在这种无形的方框中。
爱情本身就没有什么定性,刚开始的爱情慢慢也会变成责任,然后用责任去维系,其实如果能越过世俗,爱就在一起,不爱就分开,深爱就去包容一切,受不了就转身离开,不是说这样就高尚,我觉得更多的是无奈,就像很多女人在知道同时还和另一个女人分享自己的老公时还是选择留下来,当然,在中国也许不是因为她有多爱老公。
看完整部电影,和大家一样,很压抑,开始认为女主角太过自私,要硬生生的把自己对爱情理解强压在两个“正常”的男人身上,让两个男人过着如此纠结的生活,但是,因为深爱着这个女人,所以他们选择一再的降低自己的底线,去迎合她的法典,痛苦小于他们自认为得到的爱,于是便有了“三人同行”的结尾,对于这种惹争议的电影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会从这个电影中找到自己精彩点,超爱楼主的那句“尽管这世界上有五十亿人,只有你是我所爱,尽管我们生活在一夫一妻制的国家,尽管我不能理解你 但是 爱你 是我遵守的唯一法典”现实真的就是这样,没有所谓的底线,一再的放低你的底线,到最后会根本没有底线,甚至不能被世人理解,于个人来说,能够爱下去便是唯一的法典。
哎,好深邃的一部片子啊……
是有多喜欢孙艺珍才把这部片又看了一遍。
仔细回味,也是一部打着女权主义旗帜而向男权妥协的折衷。
孙仙饰演的这位女主,除了多情以外,简直是男性心中的模范女神:从异性来说美丽性感懂情趣,从老婆来说家务包揽温柔可人情商超高,在婆婆面前表现得百依百顺温柔可人嘴巴又甜,满足了男人对于理想老婆的一切幻想,唯一的不足(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属于自己,要与人共享。
所以男主那么无法接受,却又那么无法割舍。
然而这样一个女人真的存在吗?
她说既然这么追随内心,喜欢谁就要跟谁耍,即使失去自己所爱也在所不惜,这么随性的一个人,为什么对于韩国的男权社会这么接受?
家务包揽,去哪工作也一定要征得男主的同意,在婆婆面前将自己的随性个性全部压抑,伪装成百依百顺好儿媳的样子。
一个感觉至上的人真的能做到这些压抑内心之事吗?
真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那为什么要塑造这么一尊矛盾的女神呢?
因为男主是韩国这个男权社会中一个比较传统的典型男性。
要让这样的男人能忍受与人分享,必然要具备传统韩国女性所拥有的美好品质:温柔孝顺善解人意,而又美颜智慧情商极高,如一株罂粟花让人欲罢不能。
说白了其实是满足大男子主义对女性的一切幻想,又从蛋上给男人以致命一击。
尤其在最后无论是孩子问题还是情趣方面的小秘密,女主可能都更偏向男主,也是满足男主(以及代入男主角色的男性观众)的自尊心,所以男人才能忍受蛋上的剧痛,恨之入骨而又甘之若饴。
对男人来说,作为妻子、尤其是儿媳部分女主的极致表现,是男主负痛前行的很大原因,毕竟母亲的地位,也是男权中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
这种讨巧的设定,固然有商业方面的考虑,但也从很大程度上给本片女权主义打折。
所谓的男主无法割舍之爱,有多少是爱的感性之举,又有多少是权衡利弊之后的理性选择,让人玩味。
给9分,一部好电影,评分有些低!以打破婚姻的传统概念的新鲜前卫题材。影片没有牵扯进伦理道德的纠葛,不轻易给任何人任何事打上标签,也无意去讨论三人家庭模式的可行性,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环境、人物和故事本身。 很久很久以前看过 看了没半小时就弃了, 现在重新拾起来看,感受真是大不一样,当然跟年龄以及成熟阅历也有挺大的关系。 电影果然是打破了我的三观,一妻两夫,彼此不隐瞒,不过还是好看 ,重要的是还都互相深爱着彼此 。 古代一夫多妻制,现在还有国家一夫多妻制,电影题材一妻两夫。 现在男人出轨可原谅,女人出轨就不可以原谅的社会, 电影题材是很前卫 新颖,打破了那种自私占有欲 不轻易给任何人任何事打上标签 其深意也令人反思 。 一部特别值得多回顾几遍的电影
烂。孙艺珍主动凸点了,给两星。2019我已经忘了讲什么了
四分给电影。一分给“两个丈夫”的美好理想。
多一星给孙艺珍
...你的女朋友(甚至已经是老婆),超级完美,唯一一点,她和另一个男人也成家了,你,怎么处理?
裆妇
世俗太狹隘了,不是一半的愛而是兩倍的愛啊!其實這個設定談的挺多,放在一女二夫上矛盾更明顯,但這飛機上拍的真怕倆男主搞在一起了
电影除了孙艺珍已没有什么看点。建筑在扭曲的爱情观上,将享受生活等同婚姻的随便,这是猪一般自私的逻辑
孙小姐 加一星
这三观……服了
二男共侍一女
看的时候请时刻托住下巴
接受不了,不过还是值得推荐
特荒唐了。。。
2009.03.29
孙艺珍可真美,但是很讨厌女主这个角色。
无论如何都不合理的剧情,居然这么认真的完成,我太佩服了!这是韩国发明的超现实主义吧?现实世界,中产白领阶层,这种情感根本无处依存。本人看过的最扯的一部电影。无尽的白眼赠予这部神片!
韩国球迷就不说什么了 剧情是无语的 孙艺珍是可爱的
这片里孙仙不仅思想这么奇葩,还污,居然还有激凸,妈耶,我的青春没了😭真是让人又恨又爱的小妖精!前面看着很愤怒,男主居然接受了(特么是王境泽吧,前面说永远不会理解、承认的)男主也找女人报复和我想法一样,可特么不久就分了!最后知道女主的一些偏爱竟有些释怀,现在想想我还是对这种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的思想和行为很愤怒💢这次女主人设确实不同寻常,需要表现很多情感和个性,孙仙又演得这么好,真放的开呀,不再是只演纯情少女的孙仙了(其实之前在搭讪的法则、外出就有很大突破),难怪能拿两大奖。本来想因为难受打三星,但剧情也圆的过去,主演们又演得好,四星!
韩国人的想象力是越来越匪夷所思了。孙艺珍一如既往地单纯地色情着。纯属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