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必大家都是和我一样冲着“美国版大逃杀”的称号去的。
坐进电影院,我们就想,差不多世界观交待个十分钟就该开始杀了吧?
可是不。
导演居然用了整整一个小时啊,一个小时!!!
交待世界观啊!!!
这电影一共才两个小时啊好吗?
因为小说一共有三本,还让我中间产生了幻觉,是不是这部电影就只演到介绍完世界观,把大家送到大逃杀世界就结束了啊,后面的要看第二集和第三集啊。
结果不是啊!!
前一个小时,就不停地写女主怎么大义凛然啊,怎么不畏强权啊,还顺带介绍了除了她和她搭档以外的其它22个参加游戏的酱油角色啊。
我怕后面看不懂还认真记了一下这其它的人,结果发现这些人后面全是酱油啊!!
特别是一个小姑娘啊,给了好多好多镜头,强调这人有多么重要啊,结果………… 磨蹭了一个小时啊,终于开始游戏了啊好激动有没有!!
结果上来就有五个路人被瞬间干掉了啊,你都没看清死的是谁啊!!
后面跟着就是跑火车一样的剧情啊,不知道导演是不是赶着去投胎啊,前面磨蹭半天,真正开始大戏了开始赶火车哟。
前面那个给了好多交待的小姑娘,10分钟就死啊,而且就是被人一箭射死啊,死法都没什么创意啊。
大逃杀里至少有各种武器吧,有各种死法吧,甚至还有误导吧。
这里面就什么都没有啊,要么就刀子抹人死,要么就箭射死啊!!
因为前面磨蹭的实在是太多了,后面导演也觉得不行了,火车赶的让人已经分不清到底是哪个酱油死了到底是怎么死的。
除了男女主在逃亡过程中建立了一段友谊(?
)外,其它的事你基本不知道啊,导演宁愿用十几分钟交待男女主角怎么在地洞里缠绵啊,也不愿意花2分钟以上的时间表现一点打斗场面啊!!!
所有的人死都是抹一下脖子看不清脸就死了。
想看什么荒野求生勾心斗角的,看这个真心不如看《幸存者》啊,这个仔细想想么,也就是个丛林版《木瓜之城》@@。
求看过小说的巨巨们讲下小说的剧情是不是也这样的……
垃圾,有失i眠症状的可以去看看,整个一个垃圾电影,也能上影,还黑马,还票房不错,啊呸,。
谁去电影院花钱看谁后悔,在网上看也是浪费时间,这是我看过最烂的片子。。。。。
想不吐槽都不行@@@@@!!!!
北美洲在一场大战后被摧毁,在美国原来的废墟上,人们建立了新的家园,但新政权规定:管辖下的12个地区每年都必须进贡少年男女,参加一档电视直播节目“饥饿游戏”(Hunger Game)。
节目的规则很简单——杀人或者被杀。
凯妮丝Katniss Everdeen(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饰)的妹妹不幸在12区“选择日”时被选中,由于要保护妹妹,凯妮丝自告奋勇要替妹妹上场 。
她不得不与心上人盖尔Gale Hawthorne(利亚姆·海姆斯沃斯 Liam Hemsworth 饰)分开,跟同时被选为12区贡品代表的皮塔Peeta Mellark(乔什·哈切森 Josh Hutcherson 饰)进入游戏。
看了好多天了,之所以还想把这部片子刨出来鞭尸,是因为某人不认可我的观点,认为是一部立意深远的电影,这触犯到了我脆弱的神经,让我怒不可遏,所以虽然对此片有些记忆模糊,但仍想通过残留在脑海里的一些影像垃圾,谈一谈我的年度最烂。
一、为什么要举办这个荒唐的游戏?
影片虽闪烁其词,但通过背景设置,情节交代,隐约可以找出一些原因,OK,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饥饿游戏”的依据是否成立:1、为了世界永久和平,人民不再遭受战火屠戮。
——这是影片中统治者的官方说辞,完全是一种愚民的鬼话。
逻辑混乱,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这显然不是举办游戏的真正目的。
2、加强集权统治,恐吓和威慑P民,将其叛乱基因灭杀在萌芽状态。
——这个好像是小说和电影的立意所在,但明显说不通。
因为从电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因为反对和反感 “饥饿游戏”的暴动时有发生,这次黑人区也发生暴动了。
即使是一个监狱的管理者,也不希望他的囚犯们经常暴动吧,这种暴动经常发生,谈何稳固统治呢。
3、为了娱乐首都区的人民,一如《楚门的世界》,因为有观众,所以才有罪恶节目。
——首都人民确实对游戏热情高涨,所以把这个当成举办游戏的目的,似乎能说通。
但问题在于,首都人民的行为是让人费解的,他们不仅喜欢杀戮游戏,而且喜欢追捧即将死去的人。
他们把每个区域来的参赛者当成明星追捧,热情高涨,然后在电视前看到他们被杀戮,依然热情高涨。
合理吗?
就像你无比追捧刘德华,把他当成偶像崇拜,然后看到刘德华跳楼身亡,依然欢呼雀跃,这种心理逻辑合理吗?
从以上可以看出影片的情节架构存在逻辑漏洞。
有人会说,哎呀呀,《西游记》也超多硬伤啊,可西游的幻想是纯粹和无边的,孙悟空可以被设置成神通广大,刀枪不入的角色,《饥饿游戏》干脆把女主角设置为刀枪不入多好,但,可以吗?
二、人物都是些什么性格?
1、女主角是什么性格?
勇敢?
睿智?
幽默?
坚毅?
忠贞?
反抗精神?
2、男主角什么性格?
木讷?
善良?
机智?
愚蠢?
3、其他人?
其他人有性格吗?
整部电影看上去没有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虽然影片够长,但所有角色都像是打酱油的。
三、矛盾,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太多。
1、女主角既然有反抗精神,为什么还要参加游戏?
为什么在宣传阶段表现出高度的配合精神。
在游戏快结束的时候,又表现出高度的反抗精神?
2、组团猎杀?
对于一个24个只能活一个的游戏,能两个人组团就不错了,还能聚众组团?
说不定睡着了就被自己的队友干掉了。
3、女主角的导师很牛叉,教了女主角很多技能。
可是每个人的导师都是游戏生存者,都很牛叉才对,怎么一上去抢东西就被砍死一半人呢?
4、男主角很大力的哦,可在游戏中怎么没有看出他很大力,而他游戏中脸上的迷彩妆是怎么画上去的?
画得真好。
5、男女主角的感情有多深?
如果逢场作戏,给观众看,为什么又要接吻,又要一起以死对抗?
如果很深,怎么突然感情变得很深。
感情既然很深,为何男主角救了女主角后就自己走了……6、不是说每次都有20%的人都会脱水而死吗?
咋这次没发生任何这种情况呢?
当然,也许发生了,导演没交代。
因为在饥饿游戏开始之后,观众除了能记得男女主角和黑人小女孩之外,其他人一律搞不清。
7、男女主角要一起食毒果自杀,为什么游戏操控着如此紧张?
既然死绝了,你很紧张,为什么一次性放出那么多的怪兽,你不怕怪兽将人完全清场吗?
从剧情来看这种情况完全有可能发生哦。
8、女主角在树上被围困的时候,到晚上竟然下面人全睡着了,连一个放哨的都没有。
野外生存这点常识都没有吗?
在食品周围埋上地雷都能想出来,为什么没想起来找个人站岗呢。
哎,就这样吧,为一部烂片写这么多文字,真不值啊
尼玛好好的心情被这无敌烂片消耗得一丝不剩,吐槽点太多了有木有!!!
不知道从哪开始数了有木有!!!
满场的尿点有木有!!!
整整两个多小时,尼玛,观众几乎要失禁了有木有!!!
~~~~剧透兼吐槽分隔符~~~~尼玛我就搞不明白了,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世界的人怎么就这么低级趣味呢,脑容量怎么就这么小呢?!!!
尼玛世界的和平怎么就得靠这无聊的又毫无道理的杀人秀来维持呢?
!!!
就是各国派个代表队CS对战都比这有意义,更有看头有木有!!!
好吧,你是想效法奥林匹克是吧,尼玛哪起码也得讲团队协作是不是!!!
你逼得同区的参赛者自相残杀,代表区的人民不暴动才怪!!!
比赛归比赛,你把人家生命了结掉了,你和平的逻辑在哪里?!!!
尼玛你到底是要闹哪样呢!!!
American Idol 吗,一会唱歌,一会射箭的; 还是Talk Show ?
上刑场前,又是化妆,又是采访的; 还是Big Brother 真人秀?
拍摄角度无处不在有木有!!!
就差主角的床戏没上了有木有!!!
还有首都人民的时装怎么就超写实了呢!
每个人看起来都像是丑角有木有!!!
尼玛,还有五五开的油光头有没有!!!
鬓角还得有各种棱角有木有!!!
首都的观众还极其的配合有木有!!!
各个盛装出场,欢呼鼓掌,比主角还投入有木有!!!
尼玛,你们是有多无聊呀,人12区的人民还吃不上饭有木有!!!
说到吃饭,怎么地区科技发展就相差那么多呢,这边是吃都吃不饱,那边是远程操控丛林的自然景观,转基因有木有!!!
无疤创伤药有木有!!!
3D 怪兽实体化有木有!!!
尼玛有这等科技的话,怎么不去先稍微解决下人吃饭问题,还有这等蛋疼功夫玩这sb游戏?!!
拜托,就你这点小把戏,你就以为你生活在22世纪了!!!
不就是动车吗,天朝早先就有了有木有!!!
再说说出场人物吧,除了一路委屈求全的主角外,其他人完全龙套了有木有!!!
刚开始比赛就让一半以上参赛者领便当了有木有!!!
尼玛你好歹也给个机会让人家打个酱油是不是!!!
你要精彩的杀人游戏是吧,一开场五分钟就干掉一半人是怎么回事!!!
尼玛中国足球队参加世界杯都起码比了几场预赛有木有!!!
尼玛你连真正Game都算不上,谁说可以中途改规则的?
尼玛最后还改回来了有木有!!!
怎么说,怎么就都是鬓角男说了算了!!!
那参赛地区也不答应呀!!!
先是任由你抓壮丁,还任由你随意增加关卡,尼玛撒旦都不带这样的有木有!!!
哦,这还是个爱情故事,男女主角在生死搏斗中建立了超友谊的感情,拜托,少在这里扯淡了, 别给泰坦尼克抹黑了行不行!!!
男女主角双双把家还了,你叫第一个青梅竹马的男友情可以堪呀!!!
男主要是真爱女主,那女主昏倒两天了,男主人在哪里?!!
好了,不喷了,罄竹难书了已经了,最后补充一句,到底谁想出这sb剧情的?!!
尼玛这sb游戏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请编剧们自己看一遍,然后问问自己,你相信吗?!!
我反正是不信的,不能说脏话的话,也就无话可说了...
1】木有狗血。
虽然对于那个男生竟然炮灰了表示各种残念不过还好不是他被抽到。
要不然就真的各种狗血会让小爷看不下去了= = (以及对主角们不是很中二表示满意= =)2】服饰赞。
夸张的扭曲的,表现的也是夸张的扭曲的不可思议的人类世界。
好似华丽盛大的化妆舞会,支离破碎。
3】大人终归是大人。
即使一开始看起来各种无情变态抽风,但最后都还是靠谱了。
导师大叔,服装大叔,甚至那个女人和那个主办人(我擦小爷好喜欢那个主办人的胡子造型最后那一幕还很是桑感了一把= =)。
4】气氛营造成功。
压抑的煽情的紧张的。
比如那黑妹纸最后的一幕真的有听到前后左右妹纸们的啜泣好么(当然小爷也是默默默默默默地——两滴泪= =)5】关于男女主的感情发展。
木有看过原著的表示个人认为女主对男主还是木有神马感情的。
单纯的——同乡之情和对生命的执着(?
),以及为了赞助需要的作秀(从这点可以看出女主最后的成长)。
而男主……直到最后他们说要一起死之前俺都在担心他会突然黑化的= = 但即使第一部电影完结,我还是不能确定他在之后几部里会不会成为变数。
(噢原著党请不要剧透。
谢谢)6】训练场地和支持人现场什么的想到了《黑镜》E2。
而那个森林则完全让我想起了《赛德克·巴莱》7】女主真的有点像年轻时的张曼玉(挡住群殴)+男主看着像《权力游戏》里的那个小国王?
(脸盲不要打脸!
)+那导师大叔是<行尸走肉>里的弩男吗?!
(继续脸盲无辜OO)8】BGM不算出彩。
但结束后的音乐真确实有感。
9】表示对其几乎木有血腥镜头感到灰常满意= =10】不打算补原著。
13个地区,意指美国建国前期的13个原殖民地,所以就是美国。
住在capitol的人们,要么不用工作,要么做脑力工作,意指社会的中上流。
而其他12个地区人们意指社会的中下流,从他们的民族名字就能看得出来:矿坑族core miner就是指开矿的工人阶层。
所以1:12的设定告诉我们,社会是少数上流阶层统治大多数中下层人。
capitol人们的奇装异服竟然也被吐槽了。。。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来,capitol人们的服装和妆容一定有bling bling的成分(除了总统大人),是代表虚荣和奢华的元素。
这些奇装异服和夸张的妆容实际上反映了capitol人们的价值取向:虚荣,奢侈,虚伪,作秀(个人感觉很像fashion产业= =)。
刚刚看到图片评论里有人说gamemaker穿着Alexander McQueen 2011秋冬Jacket。
看来我上面的话猜对了。
挺讽刺的。
Hunger games的整体设定非常符合社会现实:需要收视率,需要赞助商,需要有噱头 -- 是不是想起了诸多真人秀?
但它最最符合社会现实的部分并非如此肤浅:这个节目就像是现实社会一样,看起来有强大的规则,但为了最大的利益,规则随时可以被打破。
最后女主角能成功威胁制作人正是深刻地了解并掌握了这一点。
没有什么规则是所谓核心不可推翻的:表面上看起来是知识与身体的较量,实际上是吸引赞助能力的较量 -- 钱很重要。
Hunger games就是给下层人民一个向上爬的机会,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个人一定是会打败和牺牲其他人。
为什么要给这个机会呢?
看看总统大人的话:希望是唯一比恐惧更强大的东西。
武力镇压无法sustain。
看看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是怎么灭掉元帝国的就知道了。
看capitol的人们为节目如痴如醉,暗含了娱乐至死的看法。
Entertainment is everything.女主没那么高尚。
简单来说,她有智慧和胆识又深深懂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她跟Peeta完全是作秀,一切都是为了赢。
所以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吐槽爱情部分:那根本不是爱情故事啊同学们,是作秀啊同学们!
总结:片子挺好,大部分是归功于原著厉害。
它可以是定位青少年群体的片子,但是如果主观地抱着这个观点看片子一定会忽略很多隐喻从而失去很多乐趣:游戏的部分完全比不上大逃杀,剪辑和节奏控制得一般(我还是觉得谁都不能打败黑泽明)。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个新视角。
因为作者和导演都在很明显地用虚幻影射现实。
不小心回复了某个批饥饿游戏的评论帖子(我是有多纠结),然后这几天不时有提示,点进去基本都是骂的狗血淋头。
作为一位没有看过原著只是在看回来之后稍微wiki了一下的新鲜观众,纯粹觉得这么一部imdb7.6+烂番茄85%的片,豆瓣这个低分和谩骂实在有些看不下去(或者说,个人觉得有些不可理解)。
这确实不是一部多“神作”的作品。
但其制作踏实,演员选的演的都不差,故事结构清晰完整没有很大的硬伤,再怎么说硬条件也是一部爆米花合格以上的片。
看客可能嫌弃它主题表现地不够深入,“爱情”插入突然,总体过于“正直”的思想难免幼稚(比如“好人”“坏人”清晰,“坏人”基本没好报),甚至看不惯它的晃镜头也正常(虽然个人觉得这部镜头风格反而让我对它的野心加分了=-=)。
以上这些问题,除了晃镜头,基本想想它定位是青少年电影也就释然了。
但某些批评集中的点,只能说这部片根本没要表达这个,您自己非要按着自己的惯有思维或者预期去看去理解,又回来怪人家拍得不好就不合理了。
这不是一部人性黑暗剧,它主题的立足点更多的是大格局的压迫殖民,和对其的反抗。
表现小格局的个体在困境中的扭曲,以及如何使用各种方法“生存下去”的所谓人性黑暗之类的内容不是它要说的东西。
这样的立意定位使得生存游戏部分想侧重表达游戏本身对于这些少男少女而言的残酷性。
而突出黑loli和女主在这种情境下难能可贵的友情,以及女主如何在被迫限定的“制度内”利用游戏规则,利用媒体和大众同情心来最大限度的反抗这个游戏。
个人完全同意生存游戏大部分算不上精彩,有些部分甚至沉闷。
但个人对于一部虽然故事设定看起来很黑暗,在思想立意却能如此正面向上,满有爱与善意的片,抱有敬意。
以及,11区暴动短短可能不到1分钟,确实让我燃到了。
此外,这部片在玩真人秀娱乐节目本质的荒谬性上,其实表现不比《黑镜》的第二集差,而且因为篇幅充沛,作者充分表现出了对游戏规则“实质”和大众心理的反应的精准掌握。
因此,个人认为“前戏”恰恰是这部表现最出彩的地方。
再以及,不太能理解被狂批“主持人怎么随便修改规则”(游戏设计者的职责不就是各种制造事件增加”可看性“么,最后因为让”希望“和”反抗“获胜这点玩大了,于是就被发便当了。。。
),“最后居然是happy end”(happy end么,我觉得挺沉重无奈的,不过好在不是第一部就revolution了,不然就太太童话了)这类感觉完全不中痛痒的评价。
这片本应在压抑的国度更能得到一些善意的回应,而在亲爱的祖国却受到这样的口诛笔伐。
难免这么想,这部片因为不走黑化残酷路线被骂成渣渣的原因,或许部分跟价值观的差别有关也未定。
也许不是大家抓不住立意,而是纯粹地不相信这种单纯美好的立意也未定。
若是如此,反而心情觉得沉重起来。
姐先举手——没看过原著(故以下内容仅针对电影,不涉原著)。
事前东方的坊间都风传这是美版的《大逃杀》,西方的媒体都说这将是“大逃杀”版的《暮光之城》……姐负责的说,逃是有杀也有,三角恋也有男主角也丑(不过姐看着还是比嫩牛五方要舒展些),但是跟那两部片没这么密切的裙带关系。
只有11区那种“生如樱花”的现世观才能搞出“大逃杀”这种青少年主角阴谋诡计虚情假意杀得满身满脸血仍理所当然状的重口味,大逃杀所要展示的是“残酷的成人社会”——不是你杀人就是人杀你,什么爱情友谊统统都是手段,利益面前没有“信任”二字,生存面前人类都是猛兽,唯有认知到这个游戏规则并从血路中杀出生径的才有可能是未来人生的赢家,才有资格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中活下去。
至于《暮光之城》这种打着吸血鬼做噱头大吹穷摇风的言情大说(就一个三角恋讲了六大本,HP都快从Hogwarts毕业好吧),实际上只在少女中(或者有着一颗萝莉心的熟女)中才流行吧,姐不信有多少男生会爱看这种玛丽苏女主角叽叽歪歪两个荷尔蒙男主角痴痴呆呆的东西,饶姐以“看好笑”的心态熬到第四部电影都实已然被酸蚀尽了兴致。
这部电影的三观是美国式正确的,愿望是童话式美好的,主角是革命式领袖的——替妹出征的少女依靠着勇气、善良和自我牺牲的大爱,在有爱的对手的帮助和老天爷的保护下,金手指全开,既打败了凶恶的游戏对手,同时战胜了邪恶幕后的操纵,和同生共死的男喷友手拉后,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
ohyeah!
如果说《大逃杀》是影射了现实的社会,本片的背景是典型的1984式“需要被推翻的邪恶政府”。
因为发生过暴乱,从此规定曾参与叛乱的12个区,每年必需各选一童男童女送到首都参加以互砍为主要内容的真人秀生存节目,这个视人命如草芥的设定本身就透着邪气。
影片在主线中插播大总统和节目制作(or光腚局长?
姐不太清楚这个人物的确实身份)的对话,言及“希望是唯一能强过恐惧的心理,可是太多的希望就变成危险”,11区在女主角的一挥手中悍然反抗的画面,并给女主角安排“幻觉”的情节带入她父亲死亡的片段,非常聪明。
三下两下,既给这个游戏的设置提供了“大棒配胡萝卜”这个普世皆准屡试不爽的战略理论——只要乖乖的做傀儡叫你杀就杀叫你想东你不敢想西就有名有利有地位,亦给前线故事铺了一个深不可见的底让杀来杀去的事情有了本人生存之外的意义。
姐即使没看过原著,也知道后续故事该是男女主角带领12区(及其他区)奋起推倒政府,作为系列的第一部非常圆满地完成了“架构世界观、塑造主要人物、引出后续故事”的任务!
但是作为一部单独的电影来讲,还是有很多可斟酌的地方——本片蛮可以拍成上下部,或者200分钟的巨作(这个“巨”仅指“体型”),这样才有时间把影片的世界,游戏规则,游戏进行中场内外的关系,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变化一一都讲清楚。
“敲定童男童女”和“赛前花絮”这两个部分非常舒展。
女主角的家庭关系,跟男配角之间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暧昧情愫,女主角的生存技,男配角的想法计划,区中居民的生活现状和对现行政府的态度,该有的都有比例也都合适。
而且还耍了一个trick——女主角要代妹出征观众都料到了,男主角居然另有其人就没在按牌理出牌了(姐后来的二十分钟内都在想Peeta会不会出什么意外导致Gale来替代他)。
从选人到参赛的一节以Katniss对Peeta的回忆圆润过渡,又通过Haymitch的“赛前辅导”引出赞助者的重要性,以防止观众把那些入场啊采访的事宜误当成“冗余”。
接下来的入场秀,男女主角明显都有“做秀”成份在内的访谈,Peeta自暴久已暗恋Katniss把后者气得跳脚却意外成为打破两人关系坚冰的契机。
这前半段剧情的顺畅大气好节奏,在进入游戏场地后就烟消云散了,败因就在POV的过分集中。
全能视角向来是电影的优势,既然能让观众看演播室的情况,制作人和大总统的对话,没道理就死活不给观众看其他选手的情况。
一则通过那些同样只有十几岁的孩子们的恐惧彷徨可以更突显这个游戏的丧心病狂,二则多少也给前面铺垫良久的“赞助者”多点出场的机会。
Haymitch说得这些赞助者像救命稻草一样,也正是在这种言论上前面的剧情才成立,一罐由Haymitch出面要来的药膏和一碗八卦心的热汤好像不值得之前这样那样的诸多折腾吧。
如果能强化这部分的内容,在本片的范围中,多少也可以讽刺下现时的真人秀甚至娱乐圈生态。
而在这种几乎是单方POV的情况下,Katniss的个性,心理与感情变化也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实在太说不过去。
Katniss和Rue之间的感情像是天上飞来的。
她们的“计划”也是一笔带过,没有说明“去炸掉他们食物”的战略必要性,和分布作战任务时K对R的照顾。
K对P的感情线是通过那节“雨中面包”回忆的repeat展示的,一开始回忆总是截止到他们的对视为止,好像K不愿意和他牵手不喜欢听到他在节目上直言暗恋自己都是因为讨厌他,直到回忆全展开观众才晓得K对P多少怀有些感激,之前的种种原是自尊心作祟。
以这种方式来展现K的感情,在游戏剧情前脚赶后脚急吼吼的节奏下,太过subtile不够明了。
所以后来K和P突然腻歪起来就很让人不适应——她救他是出于感恩和乡情(之前她失智时P曾赶回来递警,由此可知他与其他人组队的本意还是为了保护她,节目上讲的原是三分做秀七分真心),等进了洞里突然就神展开了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是抱着“演场好戏说不定会有人赞助药”有多少是真心,实在叫人捉摸不透。
观众表示“捉摸不透”的时候,往往就投入不了,于是两人深情对视的时候,现场窃笑不已——因为这爱情来得实在有些无厘头。
原本应该是重心戏的“逃杀”过程完全成了金手指攻关游戏。
因为男女主角将是未来的领袖,务必要保持其“完人”的形象(这点11区实在要成熟很多,比如同样是领袖人物的鲁鲁修,就在人格上界于“人渣”和“神经病”之间,霓虹人民作为世界上最长命朝代——天皇就是一脉,没有被取而代之过——的臣民,全不觉得“政客”必需要是“好人”),所以其他选手的死因固然千奇百怪,但没有一个是主角主动弄死的,就算是被动也绝不施用残忍的死法,这样束手束脚原本姐挺期待出点砍人恶趣味的部分,全都弱翻了,一个爆点都没有啊!
也就是看Jennifer Lawrence独角戏了。
小姑娘圆脸但是颧骨眉骨高眉毛还剃得飞起来,葫芦身形但是腰细肩平毫不滞重,声音低沉眼神坚毅,女英雄范儿实足。
将来婴儿肥消了说不定就是好莱坞现在急缺的英姿飒飒型。
看她架势似乎是真的会射箭,而且在这种剧情中表演还是拳拳到肉,前途不可限量啊(姐希望你婴儿肥退了之后还是张清晰的好脸啊,姑娘,像你这种好看不三俗又演技沉稳的是珍稀动物啊)Josh Hutcherson的颜实在不是我的菜(姐表示更喜欢苦逼男配的脸啊),但演得还是很到位,尤其是在访谈那一节里,跟主持人卖弄幽默感时的假,谈及感情之后的真,微妙。
casting立功了。
PS:OST非常赞!
有一点凯尔特风味,简直是freedom必备。
不过摄像就不是那么美好了。
不知道是基于什么想法,摄影机常常在中景甚至特写的时候做平面上的摇动,看得人头晕——尤其姐还坐在前排,前几十分钟险些没看出偏头痛来PSS:12个区显然是为了对应黄金12宫。
本来明明13更好的——美国最初就只有13个州,灰常符合“反抗”这一主题。
片中的入场仪式也搞得好像复古奥林匹克一样。
男女主角被放在12区多数只是为了“最后出场”这种戏剧性的便利。
不过第十二宫是“玄秘宫”,属双鱼座,既象征“未知的潜能”又是成“双”的符号,还是蛮应景的,有这一方面的考量也说不定。
因为其他几个区都面目模糊无迹可寻,11区的Rue也说不上什么个性特征,只有那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红毛女算是酱油打得颇亮眼的,不过姐忘了她是第几区的,于是无从判断这十二区的设定和十二黄道之间是否真有对应关系。
PSSS:本人不会看星盘,不过据说姐的第十二宫很强,属于神棍级别的……
没有看过原著,没有任何期待惊喜。
但是各种俗套各种狗血还是没有抹杀电影闪亮的地方,如果没有过分解读,我想称之为人性。
让一个阴谋论者来相信人性是很难的,特别是一个结局很明显的故事。
二十四个少年互相残杀,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
没看过的小说的人也会知道,获胜的肯定是女主角。
因为从头开始,镜头一直就是她她她,她妹妹,她家庭,她射箭,她青梅竹马,她勇敢,她strong。。。
所有遇到她的人都相信她,都喜欢她。
但是无妨,因为大家又都能猜到这个获胜的过程一定很艰难。
但是需要猜测她怎样克服这些困难。
阴谋论者认为,善良、勇敢等等美好的品德绝对不是制胜的利器,反而是弱点。
在极端环境下,越凶残越无良的人才能生存,虽然大家都不愿意相信这一点,但是往往最不愿意面对的,反而是事实。
所以,当女主角和黑人小mm相遇的时候,每次温情脉脉的镜头出现,我都在心里默念“唉,有什么用,有什么用,最后你们还是要死的(要杀死对方的)。
”虽然我几乎相信了女主角不会动手,因为也许这个眼睛大大的小朋友让她想起自己的妹妹。
但是我不能信任另外一个,虽然她在女主mm昏迷的时候守了她好多天,给她蛰伤的皮肤敷上清凉的叶子。
我都几乎感动了,我还是心中总是想着,这个游戏的规则就是要把别人都杀光,自己活下来呀。
你们这样有什么意义呢?
每次两个人拥抱的时候,我都在默默期望小黑mm的手腕一扣,尖刀一把。
虽然一直都没有发生。。。
直到后来小mm被困在trap里的时候我也在默念“这是一个陷阱,不要来救她。。。
这是陷阱。。。
”后来证明我又错了(人怎么会有这么阴暗的心理。。。
)直到小黑mm死掉的时候,眼角的两道泪水才让我深深怀疑自己。。。
就像对于友情和类似亲情的怀疑一样。
我认为爱情一样是奢侈品,平静的温饱的环境是必要的滋生条件,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大逃杀似的的生存游戏。
所以男女主角的所有对手戏我都看不懂。
他们的相互扶持会让他们变成活下来的最后两个人,但是这又有什么用?
因为最后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这种之前的温情和动人只能把他俩引向互相残杀的选项。
但是我又错了,错在结局,错在了场外的故事。
gxj道出我错的原因:太在意规则。
既然规则可以被游戏制定者任意地一改再改,游戏的参加者也可以选择遵守或者不遵守。
就像电影里,他们用两个或零个存活者来蔑视规则,如果推广到极端情况:参加的游戏的二十四个人都是相似的善良的反叛者,他们从被放逐到这个arena的第一刻开始,大家就共同非暴力不妥协,游戏的主办方又该怎么办呢?
这就是善良的意想不到的作用啊,这是人性呀。
可惜了,可惜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想,不是所有的人想到都能做到。
这是一个被荣誉包装起来的规则系统。
有人坚信善良的原则,就有人enjoy通过屠杀获得的成就感。
看起来强,看起来相对强,这是永远存在的一种欲望。
出于欲望的诱惑,永远会有恃强凌弱,永远会有看似不合理的规则,永远会有我这种阴暗的悲观主义者。
但是我又错了么?
电影开始的时候,火车到达capital,男主对着月台上狂热的人群不能自己地膨胀起来,面带微笑,挥手致意,好像自己是个人物一样,女主mm不为所动。
可是电影结束的时候,面对同样的场景,两个人凯旋归来,一起面带微笑,携手致意。
虚荣不致让人改变,但是荣誉呢?
她反叛了一种规则,但规则有很多种,她抵抗了一种诱惑,诱惑到处都有。
电影随处可见的观众鼓掌,两个评论员撑着台子说话,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夸张表情,处处透着逼人的真实感。
是观众的欲望催生了残酷的规则。
如果他们的大部分人是善良的,不会有这个游戏。
但是又好可惜呀,这个游戏的事实存在推出了相反的结果。
人性的空间,被挤占的,只剩下,一点点,一点点。
不如大逃杀
拖拖拉拉,乱乱糟糟,草草率率。。。JL姑娘演得还不错。。。
看完电影,非常好奇,续集到底会写些什么?革命?很想看原著。142分钟的电影看下来并不觉得长,作为一部青春片比起暮光系列更有深度一些,也正因为是青春片,拍得不深。算是张弛有度吧,总不能指望米国人拍出亚洲的暴力美学来。一部好看的青春片而已。
居然一群文艺人都说不好看!我又开始怀疑人生了!日式虐杀幻想进行曲被转化成虐心斗智的浓缩美剧,每个细节更细化更具体。
故事情节太TMD不给力了。
高潮的确不够哇,feel还是对的
动车很安全啊
去电影院看的,就是看个热闹吧
科幻版大逃杀
这部电影有尿点啊!
剧情毫无逻辑可言,没深度;动作不多也不够精彩,没力度。烂片!怀疑12个区的人全TMD脑残加受虐狂!能够任由这样的杀戮游戏举办了74年,任人宰割不去反抗!被抽签选中者明知24死一生,也没有见到有多大的悲戚之感,心理素质真好,盛装出席开幕,笑颜接受采访——这不有病吗?
扣人的悬念氛围把人引向毫无悬念的结尾。票房片就应该是这样的,各方面都及格,但没有一个方面特别突出,情节缓慢铺垫,引人入胜,大脑放松,观众买账。
纯粹就电影而言,如果这还不是抄袭(或者拿自)BR,那我真不知道说什么了好了…其实灵感这东西,搬来借去,你拍得好看,那也说得过去,问题是,这电影真的不咋地啊……极其垃圾、令人狂想吐槽的规则设定……RPG也不是这么玩的
感情部分很突兀,游戏本身不精彩,但还是比预期的好一点。其实没必要拿来跟大逃杀比较,大逃杀角色都很鲜活,重点挖人性,这个更侧重展现怎样run a game or run a country 方面的东西。
这部目前北美总票房排13名的电影着实让我有些小失望,看来还得参考这评分。前半段略显拖沓,男女主的感情戏牵强生硬,不过在最后得知女主假作感情以在比赛中换去赞助还勉强解释的通。结尾落入俗套,本以为男女主角最终有一个要死。最后大boss诡异的笑容让人琢磨不透,看样子得是拍续集了。
无止境的前戏,三秒的高潮。
没有什么特别让人触动的画面,遗憾的是 只是赢得了这个比赛,没有任何的改变和影响,穷人还是富人消遣娱乐的工具。
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看《谍影重重》第一部的时候一样。虽然故事的框架都相当完整了,剧情也足够,但是总是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内容不够充实丰富。可能这也是由小说改编而成的原因,必须有后面几部的支撑才会显得更加完美。总是我对《饥饿游戏》非常期待。
呃,温情的中学生片,也只能如此了。
和原著比差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