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座》里的Clara,30年前得了乳腺癌,切除了一边的乳房,幸存下来。
故事从30年前海滩上的一首queen开始,再进入姑母的生日派对。
那真是位优雅的女士,70岁了还让人觉得性感。
亲朋致辞的时候,姑母望着屋子里的古董柜子,想起一些性爱瞬间,露出神秘笑容。
直到电影看完,我也没明白那几个片段是什么用意。
能把谜团留给观众自己,也算是这部电影的有趣之处。
时间滑到现在,丈夫早已去世,孩子们也都长大,Clara独自一人居住在姑母的旧房子里。
对面是一片海滩,她有时下海,感受一下汹涌的海浪,那身黑色游泳衣很漂亮。
留长发,保持体形,听好听的黑胶唱片。
让人想起《将来的事》里的于佩尔,同样令人敬佩的独立女性。
直到有一天,地产商找上门,希望她可以同意卖掉房子,她是这栋大楼里最后的钉子户。
我对地产商的孙子还挺有好感的,长得挺帅,还总是谜之微笑。
我还少女心的以为他跟Clara之间能发生点什么。
可这不是《五十度灰》啊,哪来那么多中年妇女长了毛的大春梦。。
Clara不吃这套,任凭地产商使出各种招数,她自岿然不动。
其实这么看,巴西社会还挺和谐的,起码对待钉子户,蛮温和。
有时候也觉得Clara有点不通人情,无视邻居的告诫,儿女的规劝,爱谁谁!
也是,大姐就像《她》里的女主角,10几岁时遭受血腥屠杀的洗礼;而她,也曾从死神手里逃脱。
所以,舞会上遇到的称心男人,摸到她少了一边的乳房退却,她也遗憾。
回到房间,放一张自己喜欢的老唱片,回复强大。
你们丫在楼上开性爱派对也难不倒她,大不了找个牛郎也来狂欢一场(插一句,牛郎还挺帅的。。。
)其实整件事是说,一个人生来的自由和尊严,凭什么理由可以践踏。
Clara认识的一个海岸救生员有一次问她,是不是在和自己调情?
她回答说,真没那意思,敞亮,自信从容。
这比多少女性自由洒脱,也包括好多男性。
活明白了,就再没什么恐惧。
地产商放了好多白蚁到楼里,妄图蛀空这座建筑,逼她妥协。
大姐提着一箱子白蚁,倒在地产商的办公室里。
那个英俊的地产商孙子,确实是个孙子,著名的谜之微笑,终于僵在了那里。
写到这儿,我好像明白了30年前的派对上,姑母的那些回忆片段。
(本文原在于作者微信订阅号 叨叨小宇宙 欢迎订阅)
克拉拉,大家稱她為釘子戶,但是可能叫她做「自我」的釘子戶會更加合適。
城市在分崩離析,但是有一些地方,仍會發生一些讓你覺得身處夢境的真實。
怎麼說呢,這就像是這部電影很多場景給人的感受。
一棟建築在夜里披上了一曾白紗,像是曼妙的少女若隱若現。
克拉拉在聚會后的夜裡,獨自歸家,下車后在路邊看到這一幕,像是瞥到自己的往昔。
一輛高聲放著音樂的車在此時開過,讓人想起影片開頭克拉拉和夥伴開車到海灘,在車內放著音樂一起搖擺。
看見身披白紗的曼妙建築,對城市的常規來講就像是在做夢。
但是那一層薄紗,是真實存在的。
可能是這些樓里搬空的寢居里被遺棄的簾布,在第二天天明時,攤在地上被人收走。
那又怎樣呢。
克拉拉請人將自己住的建築外表漆成了白色。
這是一個有點「自我」的故事,所以克拉拉也並不是一個普遍的討喜角色。
她離群索居,但她只是努力地在維繫自己的生活如常。
第一部分,克拉拉的頭髮,就是她的抗爭。
和癌症的,和時間的。
因為治療,她的短髮洋溢著生命的青春;隨著時光飛逝,她的頭髮漸長,除了時間飛逝,她的自我更加深刻。
克拉拉的愛呢,就是她的生活日常。
她有音樂,有充滿回憶的櫃子,還有自己的朋友親人。
克拉拉的癌症呢,自然就成了她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重要的難題。
就像是建築商從其他地方帶來的白蟻要腐蝕掉建築,造成危房的情況。
生活里遭遇的問題,就像是一個人的自我瓦解。
一個問題與一個問題的累積,便可以造成巨大的縫隙。
克拉拉在影片里有兩次情緒的爆發。
一次是在和建築商對峙的時候,年輕的商人似要離間克拉拉與親人,用逼遷干擾她的自我。
這其實也是兩個精英人士的對話,是當地文化的衝突。
建築商知道自己的工人在海灘上燃燒床墊嗎?
他的標榜是虛偽嗎?
克拉拉生氣,但無可奈何。
還有一次是結尾的時候,手撕建築商。
年長的建築商看到克拉拉帶來的照片隨即變得氣急敗壞,針鋒相對每一個要說話或動作的人。
克拉拉呢,她將被白蟻侵蝕掉地木材一根根拍斷在桌上。
鏡頭特寫著這些白蟻,我竟然覺得有一絲暢快地美。
問題能被看到,就變得有底氣,畢竟你知道癥結所在。
一無所知地時候,便是那白蟻爬過的瘙癢不適。
就像克拉拉做了一個噩夢。
以前的保姆坐在她的床邊光明正大地拿走屬於她的珠寶,還告訴她,她的胸口在淌血。
突然想起的扒竊的保姆是克拉拉的問題,但回憶起那個人的名字就還好。
一直以來手術切掉的胸,也是克拉拉的問題,她的欲求會因此受阻,但是她失落並不是因為這病症。
年邁的鰥夫因此回絕她的欲求,她回憶往昔因為那個時候她和病魔抗爭但是真實,因為有人在愛她。
而後那個年輕的牛郎卻能給她真實的愛慾,親吻她的另一半胸,因為他看到知道存在過的問題,但是也接受留下的真實美。
除了探討城市、階層、社會人員的關係等等,影片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就是這種自我的真實。
或許有人覺得克拉拉的生活平淡無趣。
我會記得侄兒的女朋友分享自己喜歡的音樂時候,她眼裡閃著的淚花。
有著往昔與現在的幸福感。
我也會記得克拉拉在海灘去游泳,救生員告訴她水快淹到腰了快回岸,她回應好,但是還是去撲了一撲那所謂的危險浪花。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unintendedlam(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239826/克拉拉,大家稱她為釘子戶,但是可能叫她做「自我」的釘子戶會更加合適。
城市在分崩離析,但是有一些地方,仍會發生一些讓你覺得身處夢境的真實。
怎麼說呢,這就像是這部電影很多場景給人的感受。
一棟建築在夜里披上了一曾白紗,像是曼妙的少女若隱若現。
克拉拉在聚會后的夜裡,獨自歸家,下車后在路邊看到這一幕,像是瞥到自己的往昔。
一輛高聲放著音樂的車在此時開過,讓人想起影片開頭克拉拉和夥伴開車到海灘,在車內放著音樂一起搖擺。
看見身披白紗的曼妙建築,對城市的常規來講就像是在做夢。
但是那一層薄紗,是真實存在的。
可能是這些樓里搬空的寢居里被遺棄的簾布,在第二天天明時,攤在地上被人收走。
那又怎樣呢。
克拉拉請人將自己住的建築外表漆成了白色。
這是一個有點「自我」的故事,所以克拉拉也並不是一個普遍的討喜角色。
她離群索居,但她只是努力地在維繫自己的生活如常。
第一部分,克拉拉的頭髮,就是她的抗爭。
和癌症的,和時間的。
因為治療,她的短髮洋溢著生命的青春;隨著時光飛逝,她的頭髮漸長,除了時間飛逝,她的自我更加深刻。
克拉拉的愛呢,就是她的生活日常。
她有音樂,有充滿回憶的櫃子,還有自己的朋友親人。
克拉拉的癌症呢,自然就成了她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重要的難題。
就像是建築商從其他地方帶來的白蟻要腐蝕掉建築,造成危房的情況。
生活里遭遇的問題,就像是一個人的自我瓦解。
一個問題與一個問題的累積,便可以造成巨大的縫隙。
克拉拉在影片里有兩次情緒的爆發。
一次是在和建築商對峙的時候,年輕的商人似要離間克拉拉與親人,用逼遷干擾她的自我。
這其實也是兩個精英人士的對話,是當地文化的衝突。
建築商知道自己的工人在海灘上燃燒床墊嗎?
他的標榜是虛偽嗎?
克拉拉生氣,但無可奈何。
還有一次是結尾的時候,手撕建築商。
年長的建築商看到克拉拉帶來的照片隨即變得氣急敗壞,針鋒相對每一個要說話或動作的人。
克拉拉呢,她將被白蟻侵蝕掉地木材一根根拍斷在桌上。
鏡頭特寫著這些白蟻,我竟然覺得有一絲暢快地美。
問題能被看到,就變得有底氣,畢竟你知道癥結所在。
一無所知地時候,便是那白蟻爬過的瘙癢不適。
就像克拉拉做了一個噩夢。
以前的保姆坐在她的床邊光明正大地拿走屬於她的珠寶,還告訴她,她的胸口在淌血。
突然想起的扒竊的保姆是克拉拉的問題,但回憶起那個人的名字就還好。
一直以來手術切掉的胸,也是克拉拉的問題,她的欲求會因此受阻,但是她失落並不是因為這病症。
年邁的鰥夫因此回絕她的欲求,她回憶往昔因為那個時候她和病魔抗爭但是真實,因為有人在愛她。
而後那個年輕的牛郎卻能給她真實的愛慾,親吻她的另一半胸,因為他看到知道存在過的問題,但是也接受留下的真實美。
除了探討城市、階層、社會人員的關係等等,影片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就是這種自我的真實。
或許有人覺得克拉拉的生活平淡無趣。
我會記得侄兒的女朋友分享自己喜歡的音樂時候,她眼裡閃著的淚花。
有著往昔與現在的幸福感。
我也會記得克拉拉在海灘去游泳,救生員告訴她水快淹到腰了快回岸,她回應好,但是還是去撲了一撲那所謂的危險浪花。

个人碎碎念有些地方,可以是一个凝固的场景,保存了一些遥远记忆;可以是个夜晚永远亮着灯的书房,还有灯下痛苦写作交稿的人;可以是满室阳光绿植的光影,还可以是清晨六点被砸门叫醒送早餐的恼怒回忆,离开这间居所,到哪里心里都是空空的。
是的啊,我此刻想起的就是西一巷。
电影看完就想哭泣。
我已经在这个世界步履不停地走了很久,我也知道未来还要去攀登更高的山峰,去做更好的人。
可是啊,西一巷的那些时光始终在我心底。
如果我也写一本《最美好的回忆》,萨冈赌赢了钱去买了房子,我是在那里度过了纯粹的时光。
作为资深影评人出身小克莱伯·门多萨 Kleber Mendonça Filho,显然很清楚电影视听性的重要性,本片也延续了《舍间声响》的美学,如果前作多线性的剧本为创作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尝试可能,这次围绕女主人公克拉拉的经历则做出了更符合叙事的取舍。
之前对居住空间构图的巧思这次则更多的运用了镜头的移动,之前对周围声响的收取这次则更多运用了歌曲音乐,都恰当的辅助了人物的处境以及心境的变化,效果俱佳。
当然影片真正令人欣赏的还是希冀传达出对于生活中每一个小细节的心怀感恩,这体现在克拉拉的坚守也表现在她的为人处世。
巴西国际级女演员索妮亚·布拉加 Sonia Braga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元素,她自身略带骄傲又不失优雅的气质很好的作用到这个有点“作”的人物,如果是一位世俗感更强的演员,影片则会呈现另一番声讨社会的景象,只是对于作者可能将会丧失自己视听追求的同步性。
这间公寓别的单间的人都走了,反过来骂那个钉子户,就是因为女主,导致他们这些离开的人一直拿不到合同上的全部赔款。
子女对于母亲坚持的不解(母亲在这里见证一大家子的成长,不仅是孩子,还有上一辈人的回忆,除了这些,还有母亲日常的生活都在这里,朋友也在这里,消遣也在这里,这是一个熟悉的圈子,邻里邻外都是熟人,可以去做笑哈哈的运动,也可以去海滩上游个泳),认为这间公寓已经是很高的出价了。
母亲说,就是这么间公寓,见证了你们的成长,紧靠美丽的海滩。
你为什么要去主动跟房产商聊,我一个人住在这里没有你说的安不安全,而且我也有退休金,除了这套公寓我还有别的房产,我任何时候都可以帮你们任何一个人一把,这没什么,而这间公寓,是我跟你们爸爸一同留下的遗产,而这,都是你们的。
在巴西,也有这种随着城市化拆迁的地区,那些过去的回忆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标准的小区公寓。
或许是想展示不同阶级的对抗与联系,但讲的实在是太冗长,而且三段式的联系也不足。
独立而自主。
克拉拉阿姨,七十岁的少女,美丽依旧。
看见橱柜,回想起年轻时与伴侣性爱的回忆。
克拉拉的丈夫说,我爱她,即使是我人生中的低谷期,我们还是一起熬过来了,那段最难过的日子里。
我的丈夫逝世了17年。
这座公寓,水瓶座,承载着我过往岁月的种种回忆。
我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成家,丈夫离去,我的阿姨也离去。
我与癌症斗争了三十余年,我不信命,医生说不行了就要放弃了么难道。
因为癌症我做了手术,切掉了右边乳房。
我是个乐评人,我的屋子里有着无数的黑胶唱片。
那天有人采访我,问难道我抗拒着时代的发展吗,怎么会呢。
我也会用mp3和流媒体去听。
听我讲个故事吧,我手中这张唱片,本来我是有的,但是我自己买的那张被借走了再也没还回来。
可能是从洛杉矶流过来或是其他地方,我在一个二手唱片店买到的。
里面夹着一张剪裁的报纸,日期是在这张唱片发行前的几周,那个时候采访我的那个人还没有出生吧。
我不知道她们是否听懂了我要表达的意思。
建筑公司先礼后兵。
我明确地说我不会搬出这栋公寓的。
他们讨厌地将传单从门缝下递进,我将其递出,但是传单又被递进,我有点忍无可忍了。
我打开门,他尴尬地走了。
水瓶座,他们说这是座鬼楼,只有我一个人还住在这了。
夜晚,薄纱从楼顶处悬挂垂直而下,像少女的纱巾又像凭吊用的白布。
我的女儿说她离婚后经济状况不好,她却不来找我求助而是主动去找建筑公司。
我很无奈。
水快到你的胸口了,回来吧。
事情并没有这么结束,某天楼上,这么多栋楼,就那么地巧在我住的楼上在开派对,乱交派对,是像讽刺我这个老女人没有性生活么?
房间的音乐声开到最大盖住楼上的声音,我叫了一个男妓,呵。
年轻的鳏夫,年轻活好的男妓摸到我手术的地方都失去了热情。
我跟建筑公司反映了这件事,他们却说我不该擅自粉刷外墙。
那个人,谁谁的孙子,是个自大的人,听到这样的言语。
我的保姆为了服务了19年,我记得她的生日。
她告诉我在我不在家时,建筑队在烧床垫。
那条下水道分开了富人区和贫民区。
我在这边,她在那边。
两个离开了建筑工队的男人跟我讲明了一些事情,我进了那些房间,我都看到了。
我将这些都装到了行李箱中,我去了他们公司,我有点歇斯底里。
我带上了我的律师。
白蚁爬满了木块,从里到外地彻底地腐蚀。
贪婪的资产家们,也是如此的吧。
邻居家的儿子说,他的父亲已逝去2年,合同是6年前签的,可是利益还没有得到,只因我一人。
那又如何?
阳光正好,我可以扎起我的头发去海滩边。
那个人还是会对我讲,水快到胸口了,回来吧。
纵使如此,我还是想扑一扑那危险的浪。
小克莱伯·门多萨是来自巴西的一个比较特殊的导演,这个导演有什么特殊性呢?
他的出生并不是专业的影视行业,而是从一个记者影评人逐步的转型成为导演。
这条路是一条特殊的道路。
如果套用我们今天的逻辑来说的话,你说我拍的电影不行,那你自己拍一部试试,试试就试试。
他试了,而且效果还不错,不错到什么地步呢?
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了提名。
这估计是大多数影评人的终极梦想了吧,这一点在小克莱伯门多萨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作为旁观者,我们去顾及这位导演的从业目的的时候,不免会带入自己的情绪,可能导演曾经被人这样说过,然后气不过,最终转型成为了导演。
这是玩笑,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他的作品,他并不丰产,然而每一部作品都挺好玩。
可能是因为影评人的身份,他的每一部作品似乎都有一些关联点。
也可能是因为他对于某一种社会现象了解至深,因此,这些关联点之间的共性也能让观众一眼看穿。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就是他的这部著名的《水瓶座》,这是一部介乎于第一部作品《舍间声响》与最近的一部作品《巴克劳》之间的作品。
本片聚焦的依旧是社区矛盾,不过这一次的社区矛盾主要着眼点是租售住房的地产商。
我们在《舍间声响》与《巴克劳》之间来看这部《水瓶座》就很容易看到一条直线,前者主要着眼于贫富差距在巴西的社区中间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后者则是在不断地探讨开发商与住户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即使是在未来也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本片则不然,本片中杂糅了贫富差距化,同时兼具当地企业与个人之间的种种矛盾不可调和,力图展现一种巴西社会的现象——没有活力。
很显然,导演的展现很成功,然而作为观众看来,未免太过于影评人了,因为本片的节奏有点缓慢。
除非耐心,否则看起来很吃力。
当然,这是本片的一大被人诟病的地方,除去这一点,三段式的分布并没有将后来的高潮展现得非常好,反而是让观众们产生了一种疑惑,或许去掉三段式叙事,本片连贯性会好很多。
究竟该作何选择,我们看看本片的故事吧。
一个知名音乐评论家已经六十岁了,她儿女满堂,十几年前丈夫去世后,她就独自一人居住在一个大型的公寓内,然而周边的开发商想要买下这栋公寓,然而所有人都出售了自己的房子,她却拒绝了开发商。
她的这种举动引发了开发商的不满,在被拒绝后,开发商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法子来骚扰这位老妇人。
包括深夜在楼上举办派对,在院内纵火焚烧垃圾等等,后来不惜在楼上养起了白蚁来以此驱散她。
在她忍无可忍之际,老妇人带着自己的孩子以及律师找上了门。
矛盾瞬间爆发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且是一个主线明确的故事,开发商想要买下公寓来作为他用,然而总有一个住户不愿意搬迁,于是开发商动用了“国际惯例”,来迫使租户就范,然而这种方式并不奏效,矛盾就此产生,在资本的作用下, 开发商会做出来很多匪夷所思的举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他却忘记了对面的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坚定的人。
最终这种矛盾不可调和的爆发了。
在这样的主线下,我们还能从各种各样的旁支末节中看到另一番景象,那就是整个巴西存在的社会现象就是活力不足。
作为南美洲国家,本身地处不发达地区,巴西的种种表现正式说明了这种社会矛盾的根源。
音乐评论家的衰落体现的是人们对于精神的淡漠,而地产商的崛起则是因为人们对于金钱的近乎于痴狂的追求。
这种追求一定意义上已经让整个社会陷入到一种畸形的状态中去了。
老妇人不过是选择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已,然而这种选择并没有能让自己的处境有一丝丝的安定,地产商威逼利诱,子女们的不理解等等,都加剧了这位老妇人晚年的生活。
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下,老妇人的健康状况却没有人关心了。
这无疑是很讽刺的。
而老妇人将自己独立的生活与儿女们隔开,就如同巴西的富人将自己和穷人隔开是一样的。
他们各自驻留在自己的圈子内抱团取暖,而唯一的跃升的机会看似达到后,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报复。
地产商无疑是讨厌的,而这种讨厌是建立在老妇人一样的人们看待他们原本的家庭聚集区的时候的目光之上的。
因此,这也算是有因也有果。
社区矛盾是最基础的矛盾,同时也是最深刻的普遍的矛盾,然而这样的矛盾如果不能缓解,就会引发出来大问题,当然,这种结果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看到,也不是任何国家都能平稳解决的,这才是悲哀本质。
……你好,再见
这个片子看了有几年了,但想起来什么是好的电影(个人的)。
这算是非常亮眼的一部好电影。
时常会想起那栋海边的房子,这两年也在找一间这样的容纳自己的房间,而这种寻找,这部电影的影像始终在影响我。
回想起来为什么喜欢它,是它娓娓道来的抗争吗?
是我期待的中老年的自己那股女性的力量,对人生 生活 自我的洞彻跟接纳的那悄无声息内层却汹涌有力的广阔吗?
这是一场漫长与挣扎而被持续回忆出新意的个人旅程,年华渐逝的女人在平淡的叙事中不断制造出惊艳而旖旎的盛宴涟漪,并投射出了这个看似新兴的年轻城市无数的光影碎片。
看似表面冷酷实则内心炙热的克拉拉,用泛黄而陈旧的回忆点缀出她对家园的依恋与不舍。
优雅而温柔的弦乐时常会在夜间缭绕,当她望向阳台前的大海,温柔的晚风依旧荡漾如初。
就如同晚年的她,即使容颜会衰老、美丽会消褪,但权利的博弈永远会在不断的自我认知中青春动人且昂扬向上。
在“水瓶座”这座无辜而和谐的城池中,我们看到了丰富激情而生气盎然的生活态度,这种由内而外激荡着的丰沛的感情和旺盛的欲望,传递出了那种无可争议的内心不安与无法改变的立场动摇。
通过多彩的音乐语言的鉴赏,我们可以看到门多萨古典而悠扬却又现代且激情的独特口味,这种不用风格间的激情碰撞,在克拉拉的心灵世界构建了一个摩登无畏而潺潺不绝的音乐王国。
我们的生命随年月流去,随白发老去,随故人离去,随往事淡去,随梦境睡去,随初心远去。
若生命中的悲伤不再流露痕迹,那就是我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快乐。
当回忆和信仰不断交织,面对陌生的入侵,她把自己武装成了一个战士,用自己的方式向外部灌注了一个女人的坚韧而性感的永恒斗争。
在真相的不明所以之前,我们所有人都是暴风雨里的孤舟,络绎不绝的寻找却遗失,丢弃却徘徊。
《水瓶座》骨感森女离群居,晶莹水瓶玲珑心。半百无惧踏浪行,独乳有欲思买春。拆迁厚币不萦怀,满壁唱片写乐评。忠于自我当钉户,拍碎蛀木怒抗争。小资文艺情散漫,稀松故事歌好听。
国家强势女权弱,国家弱势女权强,钉子户也如此,丧乳评论家的性与欲,拆迁与反拆迁。
1. 慢热型叙事讲述巴西中产女音乐评论家对于老屋(记忆空间)的守护;2. 延续了前作高水平的声音处理,并借助音乐主题表现更为出色;3. 结尾处理没绷住,稍差一口气。
全片的节奏都很慵懒 苍白没营养 至少可以减掉一个小时 只有最后一场办公室对抗戏才突然显露出锋芒~~
要是没有活色生香点缀,这钉子户老大娘的日常生活真是看不下去。
有点抱歉,我不太喜欢这部电影。
4.5和《舍间声响》比这部确实直白了很多,不过看似一个对抗开发商的故事背后仍然是导演关注的累西腓城市传统与现代的割裂,社会阶层的断裂与重组,现代化本身在吞噬着古老的记忆和真诚的情感,这个倔强的女人在努力传承这些梦想,众多人物粉墨登场,他们的个性鲜活且承载着象征与隐喻
七十岁的老阿姨承认找过有妇之夫三十年。趁还健康就要做。生活日常。慢节奏。开过派对后,床垫变得很脏。无良开发商吃了屎一样的笑容。
7分。手册16十佳。蜘蛛女之吻中的魅惑Sonia Braga担纲主演,看点也主要在她所塑造的门多萨式中产中年。海滩一线隔,一边是巴西利亚,另一边是曾辉煌却难留守的水瓶公寓。三两处镜头调度得机警趣味(16&84),算是少有灵气火花。
3 导演想通过一个钉子户跟房地产公司对抗的故事展示巴西社会阶层构成的意图很明显,被啃噬的公寓里的故人和回忆是凝结各阶层的核心,而这也是主人公所想要保护的。只可惜导演在素材的取舍和组织上对主题的表达成效不大,有些不明所以。
冲突都在最后爆发了,不过可以更有力。倒是污水管分隔贫民与富人,这小小的点还挺有意思。
最迷人的还是对声音和空间的组合,镜头怀有意志,引导生活本身走出一种超现实的鬼魅路线。弥漫周身的不安如同被藏伏的引线,随时等待被引爆,不急着批判,有这份不安便足够。
两星,不喜欢。
乱七八糟
巴西巩俐抗拆记,参杂意识流小说我这一辈子。
女主刻画的很棒,一种独有的气质。最后一场戏,唯一的一场冲突,精彩,戛然而止
巴西强拆的故事
我以为是一个先锋女艺术家的晚年纠结不肯离开故址的故事,其实是个关于权利与坚守的故事。帅气小哥真狠啊,我原来还怪女艺术家不支持年轻人的梦想,现在看来是年轻人为了实现己见的急功近利啊。
没看进去 。。。看了个头,给删了 !
隐喻真是简单粗暴到好笑,这想当年XXX都没弄死老娘你等新社会蛀虫能奈我何的劲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