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文松去看的。
以下涉及剧透。
电影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双胞胎兄弟被不同家庭领养,人生截然不同,一个商业精英、一个懦弱无能。
后来因为巧合两人被互换,一个找到了公司幕后黑幕,替自己的恩人兼义父肃清了敌人;一个找回了信心,勇敢保护自己所爱的人。
硬伤就是情节主次没分配好,该说清的没说清楚,所谓拯救海上劳工也只是一个噱头。
还有就是最后的高潮戏,简直拍成闹剧,兄弟两个要去救人质,就带了三五个人,在没看到人质的情况下,就跟坏人打起来了,两败俱伤,啥也没救着。
要不是老董事长及时出现,根本收不了场。
电影最大的优点是文松演的两个角色,哥哥爱德华特别有老港片里大佬的范儿。
他太适合演正剧了,黑帮老大、英雄、大侠、反派,都可以驾驭。
放这部电影里,有一种明珠暗投的感觉。
最后弟弟回自己的小镇,哥哥那个眼角含泪的表情,特别有故事感,我一瞬间幻视梁朝伟……
片尾兄弟分别这部电影是文松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给我感觉在导演方面,他只能驾驭情节简单的搞笑片。
他其实更适合的还是当演员。
无论是落魄将军之子姜玉郎,变态坏蛋裘清月,还是沉默总裁爱德华,他都能抓住人物特点,演出层次感。
再加上他本人挺有个人魅力,以及他那会说话的大眼睛,如果踏踏实实在演员之路上耕耘,肯定会有所成就。
只不过目前看来他志不在此😂 文松可能还是更喜欢老婆孩子热炕头,平时演演二人转。
我只能说可惜了,一个一个自带港风滤镜的演员,这在内娱还是挺少见的。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全程我笑了两次,一次是影片开头之前的广告,一次是影片出字幕时,前排睡觉的大哥从梦中惊醒说了句“终于特么结束了”。
我无法客观评价电影的好坏,我只能说它的质量对得起票房。
关于剧情,其实就是文松把他演过的小品来了个大串联。
最后说一句,全程我觉得最值的大概就是那杯可乐钱。
电影《卧鼠藏虫》的失利应该给所有导演和演员敲响警钟,如果影片质量不行,就不要进入院线,更不要有“高票房”的期许,现在已经过了“随便找个喜剧演员,e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好没有意思!!!!!!!!!!!!!!
电影《卧鼠藏虫》的失利应该给所有导演和演员敲响警钟,如果影片质量不行,就不要进入院线,更不要有“高票房”的期许,现在已经过了“随便找个喜剧演员
文/满囤儿近几年,文松已经成为了东北喜剧演员里,在小品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之一。
每年的春节期间,人们经常能在各大卫视晚会上看到有他参演的小品。
和很多小品演员一样,文松在舞台上的表演风格尽量保持着统一,始终呈现给大家最爱他的那一面。
然而,从一些综艺节目、访谈节目里可以看出,文松本人的气质和舞台上的角色完全不同。
他还有更多面等待观众去认识。
3月4日,也就是今年的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文松自导自演的电影《卧鼠藏虫》将登陆全国院线。
在这部电影里,文松把自己对喜剧的创作理念尽情展现。
观众将看到他的第二面,以及第三面。
《卧鼠藏虫》由海南橙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动音乐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极点映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儒欣(厦门)影业有限公司、杭州佰沐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浙江东阳四月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发行。
本片除了文松自导自演外,还邀请到贾冰、崔志佳、张晨光、周浩东、代乐乐、艾如、夏梓桐、李世鹏、郭子歆等大家熟悉的演员出演,可谓阵容豪华,不输贺岁大片。
在今年贺岁档和春节档均喜剧片匮乏的大环境下,本片纯粹的喜剧属性,令人更加期待。
文松首先借机展现了自己表演上的多面性。
本片里他一人分饰两角:海边小镇的超市卖货小青年郭浩,和刚刚接任董事长之位的东南亚富商养子爱德华。
虽然演了两个角色,但是这俩角色竟然没有一个和文松在小品舞台上的常见角色气质相同。
而且文松还特别调皮,在片中爱德华被暗算后,设计了一场有趣的小戏——由文松模仿秀演员饰演的假爱德华被反派扶上位,结果这位模仿秀几乎1:1还原了文松的小品风格。
文松竟然还不如自己的模仿秀更像自己,这个反差和自嘲也太爆笑了。
其次,文松展现了自己导演喜剧的能力。
相较于其它类型,喜剧领域里演而优则导的成功概率要高很多。
因为喜剧对表演的依赖性特别强,能演好喜剧的演员,必然在节奏感、戏剧性等环节上有高于常人的敏锐。
文松的这部《卧鼠藏虫》虽然用到了传统的身份互换戏剧核,但是用的方法还是很有自己想法的。
片中两人的身份互换,并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
由于他们个人的意愿和环境的压力有冲突,所以本片在呈现身份互换后因为误会而带来连串啼笑皆非之外,还利用角色对身份换回来的紧迫性,制造了喜剧片少见的紧张感、危机感。
虽然文松没有对贾冰、崔志佳、张晨光这些老朋友下手,让他们尽量维持了观众熟悉的形象,但是对一些更小的角色,在造型的细节上就做了一些彩蛋般的处理。
这些造型上的彩蛋不影响剧情,但是能给看懂的观众带来窃喜。
不得不说,文松喜剧理念的第二面和第三面,不仅能让观众惊喜,还能让观众哈哈大笑之余细品出很多好玩的话题。
春节期间没有笑够的观众,龙抬头这天一定要来看《卧鼠藏虫》哦。
文松在这里挑眉以待。
电影虽然是一门生意,但好歹是个行活,术业有专攻,不是什么蛇虫鼠类都能涉足的…我都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浪费一个半钟头在这种电影身上…预期中的纯烂片,只是没想到连小品电影里那些基本的笑点也没有,太不尊重观众了…文松对观众有误解,对喜剧有误解,对电影有误解,否则怎么做到要啥没啥,稀碎的剧情,低幼的台词,混乱的逻辑,bug多得晃眼,也不知道是谁给文松的勇气,居然选了上院线这条绝路,这种质量的电影网播招惹的口水可能还淹不死人…文松你一小品演员,能不能先把小品倒腾明白了,或者先把演员的业务水平提升上去了,再去修正导演的眼光和思维…(连找的两个女演员都傻傻分不清楚)
文松一人分饰两角,演技还可以,但神态上还是容易出戏,尤其两人性格都是沉默不语的情况下为了让观众区分,郭浩时常低着头,爱德华(名字不想吐槽了。。
)即使落魄了也抬着头透露着傲劲儿。
同时说话语气也做了处理,剧本上直接让郭浩闭嘴,有点太刻意了。
另外配音的口型个别处都没有对上,笑点可圈可点的就几处:韦德手下找的假爱德华模范文松娘娘腔;工人光头强;英文菜谱点了首萨克斯“两只蝴蝶” 其中贾冰的角色和开头三兄弟路过洗头房遇见洗头妹以及崔志佳的客串 对剧情毫无作用,没有点缀更是没有笑点。
全剧本从爱德华登场基本猜个九不离十,套路满满。
早年间在沈阳刘老根大舞台看过文松的表演,活泼,模仿的也是惟妙惟肖,虽然剧本里的郭浩跟现实生活的文松颇有类似,但希望在自己的影视作品里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舞台的张弛有度发挥出来。
又是一部讲述长相相似的两人相遇后互换身份,并通过利用对方身份实现自己理想的电影,这类题材的电影已经算是老掉牙了。
但这一部片相比之前同一题材的电影,整体剧情表现得挺不错,最后的结局也挺令人满意,只不过还是很容易通过人物的设定猜到结尾。
文松自导自演,一人分饰了两个角色,两个角色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等完全是天壤之别,而文松对两个不同的角色都拿捏自如,演绎得非常不错。
说实话,刚开始看是有失望的。
作为一个剧情向的话,勉强给个及格分,因为剧情太老套,看开头就能知道结尾,顶多不懂中间两兄弟会遇到什么问题。
但正是因为喜剧,所以我的包容度上来了,但作为喜剧电影,它能看剧情,却不能看搞笑。
因为标签是喜剧,所以半小时后才找到笑点我是很难受的。
然而我更喜欢看剧情,我自己也不能说逻辑特别强,所以我看重人设。
文松一人分饰两角,郭浩是个受欺负有点软弱的孤儿,爱德华是个从小受高等教育长大的董事长。
笑点很少,但人设立住了。
我看完没明白谁是主角,不过我很喜欢爱德华这个人物,当然,所受教育不同,他比郭浩优秀不值得夸赞。
可是,不管是自己去工厂调查还是救妹妹的时候让郭浩保护好自己,我都觉得这个人特别好。
这不是一部成功的喜剧,因为我能找到或者说让我笑的点是:东北的氛围感(虽然电影里演的是海边小镇😂),一些正常却又因为误差导致搞笑的动作,舒缓柔和的音乐配上打斗场面的反差。
但这也正是我欣赏它的点,虽然文松导演水平不置可否,但是他的演技我觉得是可以的,剧情也是可以的。
很难得,这部电影里人物很正常,没有任何人行事怪异夸张,没有任何科幻,夸张,怪异,荒诞的设定,就是普通人,最不普通的也就是孪生兄弟梗了。
但是这一点,电影简介里有啊,不喜欢完全可以自行避雷。
我很少看见没有独特设定的喜剧,这里的角色是生活中能够出现的,所以我给了推荐,反正有简介不喜欢的不看就是
剧情假、大、空。
这种剧本就不应该是在2022还出现的东西,太俗套了,剧本太差了,文松老师在对于双胞胎两兄弟的演绎方式也几乎相同,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并且还浪费了一些卡司,不知道这个片子是喜剧片还是剧情片,在今年,同样是东北演员导演的电影,去看看《东北告别天团》吧,不能说《东北告别天团》有多好,但和这部电影来对比来讲,真的差出一个 《煎饼侠》!
无论导演或是演员,在成名之后,都会遇见身份认同的瓶颈——那就是如何突破自己最早传递给观众的标签,文松在导演这部影片之前,给所有人的印象就是有点娘的喜剧人,而所有模仿文松的人,都不可避免的会捏着嗓子翘着手指说一句:太刺激了,那个“文松”到底还是不是文松?
在这部影片之后,都不再是个问题。
从喜剧舞台转身走向大银幕,《卧鼠藏虫》不但是文松首执导筒的作品,还在影片中一人分饰两角,努力给自己的首秀任务设置难度。
影片中,文松扮演的两个人物有着不同的身份,一个市井小民,一个商场新秀,也因为身份的不同有着截然相反的性格,一个窝囊胆怯,每天倍受欺负却无从反抗,另一个则傲立豪门,凭借彪悍作风与突出能力,即将成为集团的掌舵人。
而就是这样本来毫无关系的两个人阴差阳错互换身份,也开始了在各自不同的世界里改变人生之路。
这是一个有着熟悉故事轨迹的影片,但不同于侧重动作或冒险的冒名人生,《卧鼠藏虫》则是更愿意让人物追寻对自己身份或者性格的认同——让怯懦者找到自信,让勇猛者学会布局。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文松并未让两个人互相取代,而是在自己替对方解决了问题的同时,也找到解决自身困境或者说弥补性格缺点的途径,最终,兄弟携手战胜对手,让各自人生开启崭新阶段。
影片的另一种熟悉来自演员,无论是“黑中介”贾冰、还是集团“大佬”张晨光、或者给工人打鸡血灌鸡汤的“企宣”崔志佳等等喜剧人,这些演员在影片中的角色都极具个人特色,由此也可看出,文松虽然首当导演,但能让这些演员出演并非只是依赖自己圈中的人缘,而是确实做到了为每个演员量身打造角色。
最大的突破还是来自于文松自身,影片的喜剧效果不言而喻,但个人最大的观感还是他投射在角色身上的,对身份寻求认同的那份执着。
没有哪一种人格或者性格是无限完美的,乍看之下,两兄弟因为一场事故,各自有着不同的身份性格,生长于市井,就要承受来自市井的压迫与敲打,而植根豪门,就要迎接那些见不得光的算计和阴谋,像是生存环境不同造成的困境,两个人也是互为对方的另一面,但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对另一种身份阶层的窥探和观察——两个人进入不同阶层,从此便有个两种人生。
纵观那些小人物+逆袭的喜剧影片,无不是身份错位带来的巨大感触,作为文松的第一部导演影片,从思想层面而言,这稍稍多出来的一些关于身份于圈层思考,才是他从喜剧人跨入导演行列的证明。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然后继续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和市场吧。
文松还是演小品去吧,真的不适合当导演,拍的毫无头绪。
纯个人猜测,文松是想好好拍的。但是剧本太狗血太俗套,根本无法称其为一个有完成度的故事。然后因为害怕按照一贯的娘炮喜剧路子拍成了闹剧,故意收着演正剧,结果成了不伦不类的一个四不像。
一些电影还不如这网大呢
第一次当导演已经很不错了
爆米花。
故事情节很搞笑、我挺喜欢里面几个演员的支持一下
还有没有能正常起名字的喜剧人了,有意思吗?
好看好看,很好看
挺好的故事,被这帮人拍的稀烂,本来还以为有贾冰的戏份,原来也只是客串,都是挺好的演员,怎么不能拍出好的好的片子呢
和编剧聊过之后会觉得这是一部绝世佳作,留给21世纪50年代之后的观众看的吧,推荐给大家
有点几年前网大的那味儿了
烂俗的双胞胎身份互换梗+马来西亚公司内部分裂。不自觉代入到十年前的肥皂剧中。文松一人分饰两角,喜剧感并没有营造起来,反而集中在三个搞笑配角上,演技也有所欠缺,贾冰的戏都接不住,台词回到装腔作调的肥皂剧时代…槽点太多,观影过程如坐针毡…
进展太快了
这不挺招笑的么 是不是我笑点低。换了身份挨打的时候挺逗乐的
啥时候线上播放啊?给个五颗星,快快授权视频平台来播放好不好?不喜欢电影院
下
谐音梗电影果然是烂片。
文松演技挺好的,演了三个角色,被收养的霸总哥哥和千金小姐cp感如果更强一点就更好了,
文松的表演可以有进步的。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