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完小说后感叹很多,不由得重看电影。
才发现,看了小说再看电影都是自己找虐的人。
更何况两个电影版。
小说的时候跨度很长,人物多,关系复杂。
日片想在两个半小时里表现完整,很难。
日版基本是按照小说人名、以及时间顺序来拍,显得有些冗长。
它还是不免要更改小说。
它去掉了一个重要男配、合并了两个女配于一身,前夫后夫也是合并在一起。
同时多出来的一个是茶道妈妈的讲述收养、一个是男主自述童年。
去掉的部分让没看过书的人很迷糊,而多出来的两个讲述又让情节变得简单,也不符合人物性格。
韩版是精炼型。
对小说进行大剪裁并重编顺序,它只保留了故事主体内容,高中大学时期的配角是能省就省。
简单化了的人物关系比日版相对好懂(不过,也得是看过书的才觉得好懂,毕竟人物关系交代得也不可能很清楚)日版走的是完全写实的路线:老了的轿车,住的棚户区,茶道妈妈的坐姿,女生们的服装……无一不体现着片中想表现的年代特征。
它告诉人们,这个故事延续了多年韩版基本没有年代感。
只是从小演员换到大演员,然后在配角脸上多画出了皱纹女配们日版的女配们虽然不美,却都记得住。
特别是两个亲妈都实在不好看。
但是茶道妈妈是亮点,一身简单的和服,不管坐姿还是谈吐都充满了女性的优雅。
很符合书里的人物。
韩版的女配走的是韩风,看过便忘记。
女主日版的女主:从童年到成年,两个演员都是漂亮的(唯一不足是没到绝色的地步)大概是把人物设定得清冷,所以面部没有表情。
小说里的女主,有深沉的心机,但更有良好的伪装。
定位似乎不很准确 长大后的雪穗,说话的声音一直很轻,举止含蕴有度。
体现她受过良好传统熏陶,也表现着日本女性的温顺。
演员用这样的语气很象雪穗。
当她最后轻松笑出来的时候,她是美的,观众是痛的。
韩版的女主:不管童年还是成年的,都加入一些了暴露的镜头。
不管童年还是成年,都达不到美丽。
成年后的女主,用眼神传达了她内心的世界。
但是一切还是都脱离不了韩式的心机美人模式。
女主最后的戏,想用眼睛表达复杂的情绪,然功力不够。
她在电梯上扬着的头,只是显得很木然男主日版的男主,清瘦的体形,清秀的眉目。
别的记不住韩版的男文,眼里全是戏,让人心疼。
很赞。
谜底这两版谜底都是由警察揭开的。
日版最精彩的就在这里。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不太清晰的、让人有些失望的情节后,这一段却能让人无声的哭了。
两个孩子的惨痛的经历,生生的撕扯着观众。
韩版的,没觉得伤痛。
所有的感触都被男主前期完成了看完小说,看完电影。
只是想问一问:为毛总有人要追着别人的伤痛不放手呢?
为毛自己找死呢?
做了逼上梁山的事,能不能说是活该?
警察叔叔,有些人其实是你间接杀死的,懂不?
警察叔叔,你没资格问雪穗:你不认识他?
没有暗夜里走过的人,真是不懂夜的黑。
韩版的电影简单而唯美,成了一个爱情故事。
日版的电影写实,是一个社会故事。
所以,就算是日版的有吐槽点,还是觉得日版的更好。
因为个人更喜欢忠于小说的电影,表现那种在黑暗中隐藏的温情、智力、真实、残酷与心痛。
小时候的雪穗太善良,长大了简直就是一张刁民脸。
韩版的孙艺珍灵性有了,但太瘦弱的身子骨总让我觉得她难以承受那么多心机。
整个故事前半部分破案调查处理得还好,中间很多欲语还休,只给我们瞄一眼苗头,线索乱套。
最后笹垣的突然表白也吓了我一跳。
让观众自己揣摩的东西太多,但本身又不是拼智商的片子啊!
韩版2人的互生关系和“我们的头上没有太阳,一直都是夜晚”的感觉也更明确。
日版亮司只是单纯的工具罢了,所以跳楼也很突兀。
BTW导演选的什么跳楼地点啊,什么坑爹小巷子啊!
雪穗转身去找那老爷爷又是怎么回事啊!!
说好的扶梯背影呢?!!
作为东野大叔的死忠,白夜行无疑是我最喜欢的作品,没有之一。
我着实是不懂导演你肿么了,你是不是觉得这书所有人都看过,电视剧收视不错,连韩国人都看过本土版的,这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是么。
你拍一个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总得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吧,可第一次接触的人知道这电影说什么呢么。
更可怕的是,前三分之一极其忠于原著,警察的调查过程基本按着书来,导致很多人一上来就放弃了这片子。
但是作为死忠,我挺住了。
可就在我以为我可以预测出整部电影的台词、场景的时候,导演再次抽风。
后半截剧情变化之快犹如铁道部的态度。
导演您是觉得前面浪费时间太多了故事讲不完了么,所以就大肆的删情节、改情节、甚至去掉主要人物。
亮司做的诸如银行卡诈骗只字不提,亮司就真成了影子。
本来是雪穗和亮司两人一半一半才能完成的事,被导演弄成莫名其妙的发生,然后让一个像大学教授一样的警察娓娓道来犯罪详情。
剧情失败也就算了,人物出彩也行啊,可是全无啊啊,人物性格完全拿捏不准啊。
在我心里雪穗是个神奇的女子,不管她手里有多少鲜血。
她身上有种神秘、魅惑、冷漠混合的气质,眼中偶尔还会闪出凌厉的光。
男人被她吸引、仰慕她,却抓不住她、不懂她,得到她后又会感觉到她的可怕。
她媚而不妖,冷淡但是她真的爱着亮司。
而在堀北身上,我看不到这些,也许是她的眼睛太大太圆了,那种猫一样的眼神,真的体现不出来。
她和演幻夜的深田恭子犯了同一个错误,那就是她们只能演出人物的一个特质,而忽略其他。
一成的失败就不用说了,我完全不想说什么,原作里少有的怀疑雪穗的人竟然…………嗯,看了电影的人都懂的。
至于他和柏原崇长相上的差距嘛,真的是超乎想象的震撼力啊。
还有那个警察啊啊啊,那是怎么个情况啊,您能不能主动点强悍点,那个样子让我想到了金婚里面张国立老了的时候,这是为毛啊!
总之,对原作不了解的人甚看,不然会睡着的,真的。
女主雪穗本是娈童受害者,恶的种子一直在阴暗的内心中发芽滋生,终至成魔。
也许邪恶不是催生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只有这种天生的魔才会设计杀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为的仅是能去生活条件好的亲戚家寄养。
所以,即使是有悲惨的童年也不值得同情。
外表靓丽明理受人喜爱的雪穗,内心充满仇恨妒忌邪恶,她嫉妒任何人强于她,甚至是她最好的朋友,用最卑劣最狠毒的手段,找人把唯一的朋友奸污。
而后屡次用同样的手段消灭她所有的对手和她身边的会挡住她人,而脸上却永远带着可以欺骗所有人的笑容,嘴里说着“我会保护你”。
假笑的背后,是可怕的仇恨和妒忌,残忍的手段,身边有这样的雪穗,这样的魔实在恐怖。
剧终,贯穿关于整剧最悲情人物亮司自杀身亡,为了他以为值得的爱人,杀人,强奸等种种犯罪,最后换来的是雪穗漠然的走开,从未回头。
在火车上又看了一遍白夜行。
越发觉得感情这种事情是羡慕不来的,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是来自少年时期的羁绊,深刻地影响了两个人的人生,有关生死,所以后来的什么人都注定不会在心里留下一点位置。
后来的典子,启德大学 勤勉十年的药剂师,为了亮司能忘记原则去偷单位的氢酸钾。
亮司想毒死一直追查当年案子的警察是为了给雪穗平静的生活,但是典子这个女人最后发现自己只是被利用了却还是愿意为他死。
亮司不能踏进那个楼房见她最后一面,这个世界上也不能留下他们有过的一丁点联系。
就如同最后雪穗的走上楼梯一次也没有回头。
世界上R&Y式的关系不知道是否真的存在,但是典子很多了。
她的人生失败,消沉多年。
桐原背负过往,把自己放逐到社会边缘。
所以故事就是中年女人因为满怀心事的少年产生了被需要感。
因为感觉到的一点虚假的温暖就爱上了桐原。
他说,想把以前的事写成小说,氢酸钾容易弄到吗?
他说,如果小说卖的好,我们一起出去旅游吧。
可以说,典子是个不太成熟的中年女人,自己的生活都掌控不了。
而桐原是个被迫早熟的孩子,用代表父爱的剪刀杀了桐原洋介后,他和雪穗两人的命运都是靠自己在白夜的痛苦里一步步走的。
背负的太多的人心中是不会有位置留给爱的。
(参考紫夫人对少年汉尼拔说的话。
)
论起渊源,我是从东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献身》开始接触这位当红社会派推理天王的,后来又一连串欣赏了他的许多作品。
不论是《流星之绊》中的温情反转,还是《恶意》中的叙事创新不论是《名侦探的烦恼》中的嬉皮睿智,还是《秘密》中的悲情谎言东野很擅长用简洁而不失精准,看似随性却实具深邃内涵的笔触,刻画故事人物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
读者看到最后,往往在享受豁然开朗的畅快之余,对人性中迸射出的种种火花,滋生无尽的感慨许多东野迷都习惯于把《白夜行》和《嫌疑犯X的献身》这两部大作进行比较。
从立意上,两者相似之处在于,都各自讲述了一个“爱情”。
但这两部作品却又存在着本质区别。
《嫌疑犯X的献身》从绝顶高超的诡计布阵,到伟大爱情的极限表达,都无比直白鲜明的呈现在众人眼前。
而《白夜行》则不然!
从始至终都给人一种“浓密白雾笼罩”的感觉,特别是故事结尾,竟在雪穗那如同幽灵般的决绝背影中,戛然而止,让人不知所措。
东野在《白夜行》这个横跨十几年的庞大架构中,做了一次无比大胆的尝试:许多重要的细节均进行了留白处理!
正是这份难得的野心,让整个故事看起来如此的细碎繁杂,又如此的浑然一体,最终则给予大家无与伦比的思维震撼。
故事的内核除了探寻亮司与雪穗那从未直接鉴证的“默契”之外,更深刻挖掘了这两个弱小生命在绝望中成长,并最终蜕变为为了“夺取”而永远游走在慑人黑暗中的行尸走肉。
因而,从人性的深刻探讨到写作手法的困难程度来看,《白夜行》在东野众多作品中被誉为“无冕之王”,绝对是当之无愧的。
谈到电影改编,要将著名文学作品(特别是推理类小说)成功改编成电影,创作者们始终都面临着一道难题:如何将电影给观众的“具象化记忆”与文学作品给读者的“抽象化联想”这个本质矛盾进行巧妙化解?
特别是要把《白夜行》这样,具有如此复杂叙事的杰作搬上大银幕,这对于电影导演及编剧的功力,可谓是一次巨大挑战。
很遗憾,在韩版的生涩解读过后,这部最新的日版依然未能另辟一条令我这个东野迷足够肯定的蹊径。
对于一部纯粹以故事而非视觉吸引观众的作品,近150分钟的长度可以说达到这部电影的极限了。
但即使这样,我仍然能清晰的感受到,编剧对原作信息量把握上的力不从心。
总体来说,观众不难体会到日版主创对忠实《白夜行》原作故事情节上面的态度,但正是这种看似“合理”的翻拍思路,却极大的限制了电影本身的所能绽放出的光芒。
日版整体沿用了与原作相同的从过去到现在的叙事顺序,分别从雪穗,亮司及调查案件的笹垣警官三条线进行推进。
故事总体可以分为三部分:十几年前诡异密室杀人到雪穗与亮司初高中的几场重要成长经历再到成人后的彼此纠葛开始被挖掘出来,案件水落石出第一部分与原作最为贴近,可以说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
电影开场在点出大背景和人物关系的同时,奠定了冷峻、肃杀的幽暗基调。
两位小演员,把那种阴郁外包裹着不自然,稚气中夹杂着莫名沉稳,诠释的十分到位。
另一方面,笹垣警官(船越英一郎饰)在调查案件中,从发现种种疑点并试图抽丝剥茧理清真相的坚持,到对上司急于破案立功草草结案的无奈与不驯服,都把握的恰到好处,这为后续追查案情并解开惊天谜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从技术难度上来说,第一部分较之后的故事铺陈最具可操作性。
欣赏完这场戏,我甚至对电影后面的故事产生了期待,可惜。。。
。。。
故事从进入雪穗与亮司的初高中生活起,便开始出现了问题。
首先是表演的硬伤,从堀北真希映入眼帘的时候,我从她身上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点雪穗表面上那种温文尔雅的气质,但似乎也就仅此而已了。
原作中的雪穗,大家闺秀的外表下,实则透露着一种一般人难以察觉的异色光芒。
小说中,学长一成第一次和这位五官端正精致的女孩见面时的感受,很明白的表达了这一点:“她的眼神里有一种微妙得难以言喻的刺。
但那并不是社交舞社社长无视她的存在,只顾和朋友讲话而自尊受伤的样子。
那双眼睛里栖息的光并不属于那种类型。
那是更危险的光,那光中可以说隐含了卑劣与下流。
”导演很想抓住这个最为精髓的眼神,可惜想法落实到堀北真希得表演上,却衍生为死气沉沉,全片大部分时间里,雪穗的表情始终绷的僵僵的,充满了刻意与古板,让观者看后有一种木讷到骨子里的纠结。
与之相比,反倒是韩版的孙艺珍更出色的表现出了这份难得的意味。
可圈可点的是,在电影步入尾声的时候,当亮司隔着玻璃热泪满满的时候,穿着婚纱的堀北真希眼神自一成缓缓移向亮司,然后发自心底绽放出的灿烂笑容,也算是一定程度上挽回萎靡颓势了。
再谈一谈攸冢一成。
一成这个角色给我的印象应该是那种,稳重中略带忧郁的成熟男性。
可日版中的一成,由开场起却给人一种媚气十足的质感。
让人蛋疼的是,当我逐渐默许这种略显娘娘腔的一成时,他却从与雪穗结婚后转瞬间变得一副不举的窝囊样,造型更是从曾经的风度翩翩变得土里土气,仿佛在向世人证明夫妻生活让他不堪重负,随时有种快要被妻子榨干了的恐惧。
憔悴中夹杂无奈的表情,不禁让人产生一种幻觉:好像这不是一部心理剧,而是一部婚姻警示剧!
它告诉人们:做丈夫的,很多时候很难,也很累啊!
请给我们一个喘息的机会吧!!
如此蹩脚的演绎与反差,只能说导演在选配角上不够慎重,编剧在故事前后顺承上面做的不够合理,不够自然。
其他的角色相比较上述两个人物,还是比较出彩的。
从亮司的睿智中不时闪现邪恶,到江利子的唯诺笨拙而彰显出的淳朴迷人,都极为准确的再现了原作中各自的性格设定。
正是他们的努力,让电影从不同角度都立体了许多。
而更多对于这些人物深层次的正面褒奖,似乎远没有亲自读过小说,再到欣赏这部电影要来得实在。
个别演员表现不佳还是其次,在我看来日版《白夜行》最为致命的问题,在于整体的叙事布局上的保守。
说来奇怪,在读原作时,每两个不同时间的过度总是给人一种十分自然的感觉。
可到了电影里面,不同时间段的转场竟显得尤为突兀。
特别是每一次转场时,屏幕正中间都要打上大大的时间年限,不仅没能做到为人物成长与故事推动起到重要的衔接,反倒令观众(特别是没看过原著的)被这种突如其来的跳跃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其实,利用时间字幕,进行时空转场的叙事手法并不少见。
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当属《霸王别姬》这样的人物传记类电影。
这些作品在每个大时间段落转场上的成功,除了时间上的描述,更多的心思则花在了大到时代变化,小到人物细节上面的鲜明区分。
这样很容易的让观众跟随故事里面的角色一同成长,一同鉴证诸多后续重要事件的发生。
而到了电影版的《白夜行》,导演和编剧想用这样的电影语言,妄图复制原著小说里的那种伏线千里之后的惊人汇聚,则实在是显得过于天真了。
原因在于,相比较人物传记类成长电影,原作《白夜行》有一个极为独立的特点:主人公雪穗与亮司从小时候到上初高中再到长大成人,他们难以捉摸的性格与深不可测的城府,几乎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除了两位小演员与堀北真希及高良健吾的形象差异外,我们很难从其他地方界定这两个人物成长过程的种种变化。
正是这种如此罕见的“一致性特征”让时间线转场几乎没有对人物变化塑造上产生任何效果,唯一的贡献似乎就是为了给雪穗与亮司的各种诡异行为制造合理的情景罢了。
因而个人愚见,与其采用时间顺序描述,不如干脆将故事分成“儿童时代”与“现代”这两个最为明显的阶段来得立竿见影。
“儿童时代”的故事内容不动,将发生在“现代”的故事内容进行扩充,这样原作中许多诸如雪穗的两次婚姻,亮司的信用卡与游戏软件等很能体现人物性格与关系的重要情节就有了精彩呈现的可能。
中段的初高中经历可以让笹垣警官在见到一成后,一同深入挖掘两人过往时省略插叙处理。
同时为了增加合理性和可看性,完全可以将笹垣警官寻访多年后嫁人的江利子融入其中。
这样,让一成与江利子分别用回忆的方式,精华再现雪穗与亮司两人“枪虾与水虎鱼”一明一暗的互利共生,这将对故事高潮段落的拨开云雾环节,进行渐层的渲染,为后面无比悲绝彻骨的结局做足了气场。
除了叙事的集中化之外,电影完全可以大胆对原作情节设定进行改动。
可以像《伤城》那样,一开始便将故事拉到现实(比如:把亮司从楼上摔下去这样激烈的场面放到电影开端),将两人那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象征性的透给观众,让后续的故事紧要围绕着如何解开两人的真正秘密与种种悬案的背后动机进行展开。
这样先声夺人,激起观众难以释怀的好奇心,则更有利于集中后续故事的描述,不会给人一种不明所以的茫然,使得整体性和紧凑性更为强烈。
至于故事结尾处,雪穗站在人群中默然的眼神和离去的背影。
个人感觉韩版的再创作已经做的十分到位。
特别是伴着悲切的小提琴配乐,雪穗徐徐走上电梯,身旁的继女自柱子后摇身变为小雪穗,望着亮司留下最后一滴眼泪的时候,那种心碎到绝望的冲击力真的很让人动容。
如果能将雪穗观察亮司尸体的站位上,处理的像日版那样,安置在人群里而非过分靠前的话,那就会更近完美了。
不管怎样,日影在日剧和韩版的基础上,毕竟是向原著要表达的核心价值,进行了更为接近的尝试。
希望下一次的翻拍会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吧。
此时此刻,脑海里仿佛再一次回荡起了那句彰显了雪穗内心世界的经典表白:“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
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
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
”于是乎,我又一次萌生了再读一遍小说的冲动。。。
。。。
日版白夜行对原著的改动有些大,导演很聪明的从时间线上着手去叙述整个故事,想保持整个故事的完整性。
可惜的是,原著小说所包含的内容过于庞大,使得整部电影显得有些凌乱。
原著小说好似一片片的拼图碎片,最后拼出一个完整但有些许残缺的真相。
电影更像是把真相剪成了一块块的碎片。
堀北真希扮演的唐泽雪穗是没有任何感情的,整个人都特别冰冷。
整部影片,雪穗有两处微笑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她在试穿婚纱时对着橱窗外的亮司露出的那灿烂的微笑,二是她在亮司死后,走到有钱有势的老头子身边露出的那媚人的微笑。
前者让我感动,后者让我冰冷。
不太喜欢导演对江里子的变动,那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给予他人温暖的江里子,为什么要被导演毁成一个受气包?
我对友彦的期待也变成了炮灰。
在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需要通过原著去理解影片的大概,因为电影太像是在不停的告诉观众,你看,又死一个,你看,这女的也被侵犯了。
找不到任何的重心。
尤其是笹垣,我无法理解他在影片中所起到的作用,一点都不像那个死咬着十几年前案件不放,不断挖掘两人关系的警察。
莫名其妙退休,莫名其妙追查,以及莫名其妙的对亮司的“告白”。
除了突兀还是突兀。
其实电影本身还是有些亮点的,亮司的演员选的很好,很有原著所描写的那种气息,有些细节也很用心。
小亮司的表现,让人惊喜。
导演将整个故事的结局都押在了堀北真希的表情上。
很多人在看原著的时候,都很想知道那个一次都没有回头的女人,究竟有着怎样的表情?
电影告诉你,西本雪穗终于成为了郝思嘉。
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她都会走下去,即使是失去唯一照耀她的太阳。
我想导演是特别喜欢桐原亮司这个人物,整部电影对于桐原亮司都有一定的偏爱,这种偏爱使得雪穗这朵恶之花,开得并不那么妖艳。
是桐原杀了父亲,是桐原杀了西本文代,是桐原决定让彼此成为陌生人。
与桐原相比,雪穗就只是个有着悲惨遭遇的不幸少女,一切都由桐原为她打点。
不像原著中所叙述的那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总之,这部电影没能表达出我所期待的感觉。
那种两人之间的爱的绝望。
那种卑鄙龌龊的互相守护,那种没有丝毫希望坚守,那种为其杀人为其埋尸为其顶罪而无怨无悔的爱情!
一直觉得白夜行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在绝望中透着暖意。
肮脏但却美好。
电影变成了展现亮司个人的悲情。
无论如何也无法赞同啊!
END
爱情在罪恶的笼罩下奄奄一息的活着。
罪行背负着爱的名义让人怜悯又愤怒。
放弃了活着的权利所守望的爱情是否真的存在过。
绝望的念想,悲恸的守望。
当孤身一人成为一种深刻的痛苦,就会渴望融入温暖的所在。
他为她奉献一生的因由怕是统统浓缩在那只绝决的背影里了。
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
他们长期的分离导致了他们的恋爱是纯意识的,是停留在少年时代的懵懂盟约的。
这样理智的女人注定不是这种痴情男人可以享受得了。
命运早在他们互相选择的时候就注定了结局,只是他们看不到遥远的以后而已。
正如电影中有汉的衣服总是黑色美浩的衣服总是白色一样,一个用黑色掩盖心中的单纯,一个用白色掩盖内心的复杂。
将故事里最残忍的伤口剥开给我们看。
该剧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小说可以说是非常好看了。
原作被翻拍了挺多部,这部的评分算是比较高的,当年还获得了第48届日剧学院赏四项大奖。
一个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时代背景,一个跨越十几年的悬疑案件,围绕嫌疑人的女儿和被害者儿子展开。
我觉得真希的演绎真的不错哎~有这么一段评论写得很好:"将爱情与推理结合,书写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社会的冷酷及人性的扭曲,通过案件挖掘隐藏在人心底的善恶,绝望又悲情。
"
怀着对原著无限喜欢的心情看了这个剧,看完了就忍不住来吐槽了。
本人新手一枚,码字无力,写写评论纯属为了发泄愤慨。
单就演员来说,男女主角真真相当养眼。
男主忧郁的气质超符合我的审美,感觉上讲和原著中那个守护着雪穗却不能与其有交集纠结形象比较一致。
而女主气质上佳,整体给人雪穗特有的表面上积极争取、内心空虚黑暗的印象。
而从剧情上讲,不得不说日影背离原著太过遥远。
看到有人说本剧还原了原著,我只能说是还原了原著的主线和些许情节。
可能是为了节奏的考虑,很多事件并没有展现原著中下大力描写的细节,甚至对很多情节做了改动。
这样除了使观众产生疑惑对表达内涵没有任何帮助,反而歪曲了原著的精神。
看原著的时候,觉得男女主角都是命运造就的悲情人物。
在雪穗的授意下,亮司平静地杀害妨碍雪穗的人,看似无情,但却是他们彼此生存下去的手段。
他们渴望光明,却因着残酷的命运打破了光明世界的底线,堕入永久的黑暗。
从不介意除掉妨碍两人白夜世界的外人,是因为外界的规则和道德之于他们早就没有任何意义,从雪穗被母亲出卖和亮司手刃生父开始就是如此。
只因为有对方的存在,便不能随意死去,为彼此营造着虚假的光亮,然后自欺的活在对方造出的亮光世界之中。
也许是出于对于光明的渴望,两人都对给予自己温暖的人保留了分寸。
这也正是原著中雪穗的好友并没有被实际侵犯而深爱着亮司的药剂师在亮司得手后仍能安然无恙的原因。
很遗憾,电影中的亮司无所不用其极,颠覆了书中的上述两个细节,遮掩了男女主人性尚存的事实、弱化了男女主角对光的执着。
原著中的侦探扮演的是裁决者的角色,执着的是惩罚大过悲悯,以至于执着到了不惜一切代价的的地步。
他不能容忍触动法律道德权威的人不付出代价的活着,尽管知晓二人的情境心态,因着自己执法者的身份不能去理解。
电影中的侦探正义而慈祥,希望感化亮司,还说出要做他父亲这种莫名其妙的话来。
这样一来,电影中的男女主成了不择手段的恶徒,侦探倒是充满了人性。
少了的是主角相互依存的爱意和侦探的执着,多了的是引人眼球和煽情的噱头。
还别说,真没棒子的好看。
我觉得电视剧的女人更有演技
替代太阳的微光,以及永夜。
剧本的改编让人失望,小演员比大人出彩,堀北终于不再是面瘫,男猪纯属打酱油
连续剧比较好看
前30分钟觉得至少可以给四星,场景细节上反映昭和时期的风貌做得相当不错。能把这么一个结构严密,细节丰富的小说拍得莫名其妙这也是能力了。原创改编之后就最后变成了一个备胎给黑木耳卖命的故事。。。。。。两颗星是给堀北真希的 角色塑造上还算勉强可以
堀北真希大概是最失败的“唐泽雪穗”了。
没一个版本能赶超原著!起初看着还行感觉还原度尚可,可是不知是否是时间上的局限性,整个故事被截得支离破碎,亮司做的坏事远不止这些那么简单,而雪穗也没有表现出聪慧之处和狠劲,另外诸多人物的合并实在叫人不快。这样看来,反而06年的电视剧版本稍稍好些,虽然改动较大,但至少故事说明白了。
堀北真希后台是多硬。。。。。。。。
美术方面非常特别2011 東野圭吾 堀北真希
没有原著好
拍得稀烂。俩小孩还不错,加一星。
主角都太过WS..
还是比较喜欢电视剧
两个半小时的长度居然连一个故事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好好讲好,超脱跳跃、杂乱无章,丢失了原著里不少细节以及十分重要的线索;选角也是彻底失败,几乎没有一个角色是合适的。改编的十分差劲,让看过原著的人感觉突兀,没看过的觉得莫名其妙。★★
你是要有多阴暗啊~~~女人真是太可怕了~~~
是比韩版的好,期待满分
其实觉得两个主角还不错,抛开真希以前作品的印象,演的还可以。可惜剧情几乎删掉了大半本书,怀疑没看过原作的人能否看懂……剩下大部分角色都选瞎了。珠妃的主题曲很好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VZJv_zJKVA/山田孝之版桐原亮司不可超越。警探笹垣润三的处理更有人性。
有原著、口碑极高的日剧版、刚翻拍完不久的韩国版在前...我仍然觉得拍的不错好么...特别是结局...还有一直没有透露关系的男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