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是一个人去的,因为跟我约着一起看电影的人,现在走散了。
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无外乎结婚房子稳定的工作到谁的城市去这样的小争吵。
最后问题解决了我们。
我替大家试过了,异地恋,真的不可以谈。
记得最好的一个朋友说过,这世上的男人,一种是国王,一种是王子;这世上的女人,一种是公主,一种是王后,只有国王配公主和皇后配王子的组合才能有好的结果,老祖宗有句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一家只能一人做主”,都作主和都不做主,这个家迟早得散。
电影刚上映,我就不过多剧透,这四个角色,康赛是王子,小西是公主,阿原是国王,晏子是王后,可惜后来康赛被生活逼成了国王,小西自我觉醒成了往后,阿原成了游吟诗人,只有晏子,自始自终都为自我而活,所以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得到了禁锢自己一生的枷锁。
看电影的时候前面有情侣替晏子不值,我也是这么想的。
唉,电影的生活自由、浪漫,像飘在天上的云朵,可我们这些生活在格子间的牛马,永远都无法拥有自己想要的自由和爱情。
这大概就是我们看爱情电影的原因吧······
穷也很快乐,大概是因为爱的人在身边
我们现在几乎看不到众口皆碑,有的电影甚至是一边倒的差评,但也有电影是毁誉参半。
《不想和你有遗憾》就属于近期院线电影中争议较大的作品,剧情难懂、故事暖心,竟然是不同观众给予的相反评价。
我认为眼见为实,所以决定走进影院看看再做定论。
全片看完之后,我认为这部影片并非晦涩难懂的那一类作品。
电影的故事凝练有力,画面视觉美不胜收。
影片为我们再现了八十年代诗歌黄金时期的爱情本源,满溢着奔放、炽热,也遍布着惆怅、纠结。
也许在今人看来,或许对片中女主角小西这段乌托邦式的追爱过程不太理解,但那确实是一代人在寻找人间理想国的过程中,所遇见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
影片的争议,主要集中在部分观众表示看不懂故事想表达什么?
我个人解读,导演想通过诗人康赛的视角,描绘出八十年代的人们如何爱诗、写诗。
诗,可以抚慰人们的灵魂,作为一部影坛稀缺的“诗电影”,只有读懂了影片中的诗,才能更深入的走进人物的内心,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
诗的意境,在于不可言说的精神感悟,而片中几位主人公间让人愁肠百结的情感关系也正是如此。
能够通过影像,将那些曾经“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诗意进行呈现,正是影片《不想和你有遗憾》的过人之处。
片名叫《不想和你有遗憾》,但影片通篇都是满满的遗憾。
或许,对于上一代人而言,特别是对于中国诗歌黄金时代的诗人而言,为诗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
这是康赛不远千里奔赴阿尔山脚下寻找灵感的原因,也是小西前来寻找他,虽然痛苦,但也可以接纳他的一切的原因。
从影像上看,《不想和你有遗憾》很美,全片基本都在风景旖旎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拍摄。
影片也会让人想起之前大火的一部剧集《我的阿勒泰》,那同样是一部散文诗式的作品。
因此,如果把本片称为“我的阿尔山”其实也同样贴切。
当迷人的风景,诗意的语言,与现实生活在碰撞之后,那些迸发出的火花,才让这执念和遗憾,变得如此锥心。
影片故事让人意难平的地方在于,女主人公小西却并没有被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诗人康赛接纳,而作为康赛好友的阿原,也只是将对小西的爱慕藏于心底。
爱情,成了三个人之间尤其微妙的一种羁绊。
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也得以窥见每个人的内心,特别是康赛。
小西是康赛创作的灵感缪斯,却也因为曾经让小西受伤的经历,始终不敢直面这奔赴而来的爱情。
或许,若即若离的情感,才是他认为的舒适状态,这一点,从他的诗中得以窥见:他写:“我们活在彼此镜子里,只需一个话语,你们不要走到我这边来,我也绝不过去……”他写:“湖边有两棵树,它们总保持着一段不近不远的距离,它们的树冠,总在风吹来的时候,不经意的交织在一起……”康赛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曾经的诗人顾城,无论是演员丞磊的外形,还是他作为诗人,所拥有的敏感又神经的气质,以及他所写的那些朦胧诗的意境。
只是,阿尔山不是新西兰的激流岛,山下的小屋陶乐也不是顾城隐居的住所,但康赛,却是如顾城一般,深陷于自我的世界难以自拔。
其实,无论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是我们的当下,大家对情感的追求,总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而康赛所写的一首首诗,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当读诗、写诗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幸好还有《不想和你有遗憾》这样一部作品,让我们直面内心的困境。
那不仅仅是康赛、小西、阿原他们的时代与世界里的难解之题,也会一直在时光流转的延续中,成为我们的心结所在。
理想中的阿尔山依旧经历着四季轮回,梦想中的瓦尔登湖始终遥不可及。
而康赛的另一句诗:“你就像一棵长在北方的树,我却在嘈杂的南方沉溺”终于让人释然,遗憾也是一种美好,相逢后的走散,更添无限惦念。
这也正是影片的原著小说《像天一样高》中,作者姚鄂梅想要表达的主旨:如果不幸失散,我们要彼此怀念,直到终老。
人间不如意十之八九,爱情世界同样如此,但只希望在观影之后,我们能够更多接纳自己的内心,在情感之路上,多一些释然,少一些遗憾。
这部世纪佳作让我叹为观止,不得不说的是导演真的很用心。
我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导演对于影院的未来有着很多思考,细细琢磨感慨万千。
乍一看会觉得这个一个升级版的四人燃冬,是无聊老套的爱情烂片。
但实则不然。
要理解导演,我们就要从故事的发生地——陶乐开始解读显然影片中陶乐就是他们的瓦尔登湖,是他们短暂远离现实生活的乌托邦。
导演在这里暗指陶乐就是现实的电影院。
四名主角暗指现实生活中的四种去会去电影院消费的不同人群。
康赛代表部分文艺青年,他们爱去电影院看小众文艺片。
尽管很多人难以理解,但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状态。
他们看似孤僻,但有丰富的表达欲望,炽烈的情感随时喷涌而出。
康赛有自己的秘密,这个秘密一直啃噬着他的内心。
很多文艺青年像他一样,电影院是他们的秘密基地,在这里可以暂时满足他们的内心情感康赛最后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税务员一样,去影院观看小众电影的文艺青年,在一步步的走向平常,也在一步步远离影院。
小西代表部分知识分子,他们去电影院为了看到真正有价值的电影作品。
他们对电影有自己的执着,会为了自己喜欢影跑很远的地方,会参加电影节,为了电影可以付出很多。
小佳最后依然留在阿尔山,象征着这些知识分子会永远坚守这影院这块神圣的场域。
阿原代表了部分电影院原住民,他们爱的电影海纳百川,电影是他们看世界的一扇窗,所以他们永远热情。
他们追求刺激,渴望新的渴望爱情与友情,希望和慢慢走进影院,爱上影院的观影群众建立联系。
阿原因为自己身体原因离开了陶乐,他们最终还是要走出影院,去到现实生活中。
电影院的一切都仿佛是黄粱一梦,但不论生命的长短在电影院的时光总是有意义的。
晏子代表平时不会主动进入影院的人,对他们来说看去什么电影不重要,影院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交场所,重要的是陪在身边看电影院的那个人。
晏子最后一把火烧了陶乐,他们本来就对影院没有什么留恋。
影院如果不能带给他们享受,那没落了和他们也没有什么关系。
影片中出现在陶乐的取暖的羊群象征电影的票房,在电影院收入日益见少的现状下,羊群丧失了最后的庇护,一把大火之后,怀孕的母羊艰难的最后一次分娩,大雪象征着经济寒冬,大雪过后,只留下一片废墟。
陶乐就像是一场梦,影院就是个造梦的人。
这部电影就是影片里这把大火,终于把我们梦撕碎。
是的,我摊牌了,这电影是我最近看过最烂的电影。
即使那些美丽的风景也在剧情的枯燥无聊中显得无趣。
怎么会同时期既有好东西这种佳作,有有这部电影这样的大烂片,很多时候人们去电影院的欲望就是被这种电影破坏的。
里面频繁出现的诗的念白就是低级ai水平,无聊的词句的堆砌。
里面人物的爱情更是错综复杂,爱情观让人大开眼界。
一些让我无语的台词:1.这场爱情里你赢了,他手术室前喊的名字是你2.我冻坏了,我怕肚子里的孩子也冻坏了(晏子走了又回来可把我无语坏了)3.是你的血提醒我写下第一首诗,我的心里长满荆棘,我是你伤口的蛆虫4.完璧归赵(女人不是物品,用的这是什么物化女性的成语啊,把我爱着的女人让给兄弟,种恶俗的剧情居然现在还在用)5.你丢得下我们,你丢得下诗吗(让他死好不好,不要管他了)在影院是不可能获得幸福吗?
不,是这种垃圾电影步步毁掉了人们去影院的欲望。
影院还是一直会在我们心中,那行在影院看过的好的影片永远影响着我们。
我会遇到很多人,但你不可替代。
珍惜身边陪你去看电影的人,只是下次不要选这这种烂片了。
电影的故事其实也是根据原著小说来的,小说里的角色设定也许就是这样,人生中可能也有不少类似的人和事情发生,大家也都司空见惯了,尊重原著 尊重电影 可以不选择 但没必要谩骂,每一部电影都是主创团队的诚意之作和辛苦付出,尤其是疫情这几年来,能走上大银幕和观众见面就很不容易了,有空的可以多去看看
这是一部能让心静下来的影片,友情、爱情、诗和远方,这部影片都有。
放空自己和电影男主女主一起去阿尔山,它能把你带离城市的喧嚣,到山村里,和青春懵懂再次相遇,有青涩,有成长,最后回到现实生活,信件的往来,牵动着朋友的心❤️牵动彼此的友谊,很纯粹很优秀的影片,主创很优秀,风景很美,有机会一定去阿尔山看看!
康赛不见了,康赛又去哪了,男二也是神出鬼没,动不动就精神发言,动不动就精神运动,男主持续发癫,动不动就来上一段呓语一般的bgm。
前面女主和男二搞来搞去,中间男二整了一句完璧归赵把我震惊的,然后就男主和女主搞来搞去,三个人的爱情观崩的一塌糊涂,完全不知道想输出怎么样的价值观,想拍文艺片又拍的非常狗血且无聊,文艺和发神经还是有点区别的吧。
看完他们遗不遗憾不知道,我很遗憾没有看隔壁的印度片。
叫的康赛,好感动,好热烈,代入感极强,推荐五颗星,为了评论,为了推荐,我要硬憋140字,这和小时候些作文一样,写不出来硬憋,康赛的诗要在公园的树上收集,难道80年代可以在公园随便贴小广告吗。
我是一只鬼。。。。。。。。。。。。。。。。。。。。。。。。。。。。。。。。。。。。。
景色很美,燕子是本剧唯一正常的女人,能怀孕。
至此敬礼,
这几年我看过最难看的电影,没有之一。
我看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没看过小说,不知道到底是小说写的不行,还是导演导的稀碎。
电影里有很多莫名其妙的镜头,比如,女主小西去找男主康赛的时候,出现了一两秒回忆男女主过去,手拉手的场景,但是,这场景没有任何意义,你以为会出现回忆他倆以前的种种,但是什么都没有,就那一两秒,既没突显出他们以前的深厚感情,也没有展现出他们为什么会分开的原因。
再比如,女主有一道伤疤,男主说是女主跟他在一起时在水里划伤的,就只是这样口头说了一句,接着男主表现出一副多么自责内疚的样子,但是具体的原因:为什么女主为什么掉水里受伤?
男主为什么没有保护他?
等等这些统统都没讲。
电影里没有任何男女主以前感情到底有多深的描述,也没有任何关于男主为什么离开女主,独自去陌生的地方的描述。
电影里男、女主角和男、女配角之间的感情混乱又莫名其妙。
女主在爱着男主的同时跟男配发展出了感情,男主爱着女主的同时,去参加了个诗会也找了个女朋友。
导演不知道是为了表达文艺青年的放荡不羁,还是为了表达主角之间的爱恨纠葛,反正就一通乱七八糟,感觉导演想表达什么,到奈何脑袋空空,啥也不是。
这电影中莫名其妙的地方太多了,比如找了一个小房子说是他们心目中的陶乐,但是导演拍的实在稀烂,真的是激不起一点点向往。
这部电影真的是槽点十足,一口气我能说好几十条。
真的是不建议观看,想观看也行,等着免费的时候吧,就不要白花这个冤枉钱了。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文艺片了。
由于故事开头皆是美好,所以,我只愿意提及电影的前半段。
三位男女,他们是诗人,作家,文艺青年,在海角天涯,看见一座木头房子,在房子里,他们弹起吉他,唱起歌儿,跳起舞,白天,他们牧马放羊,或是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望着白云,思考着人生,思考着未来,这里远离了喧哗烦躁忙碌的城市,他们惬意地生活在这里。
只可惜,三个人的爱情,总有一个人是多余的,当第三个人离开,后来又带来了第四个人,一切都变得令人更加的无奈。
我想起电影的名称“不想和你有遗憾”和电影的简介,“如果当初再勇敢一点,我们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电影的主人公,总是没有踏出勇敢的那一步。
误会与隔阂加深,过去了,也再也无法回头了。
电影的三位主演演技卓越,将人物的特点,性格,生活方式,都鲜明地呈现了出来,由此,碰撞出的火花与羁绊也令人说道。
他们虽然年轻,但也有着朝气蓬勃的力量,可见未来星途灿烂。
值得称道的是电影的配乐,婉转,动听,就像一首诗,就像人物的心境,同时,也和剧情呈现了完美的契合。
剧情并没有大起大落,却也令人陷入其中,角色的欢乐与难过影响着观众。
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同时也希望这部电影可以取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全场感觉就是平淡文艺风的基调,冲着丞磊,《虚颜》短剧的时候就觉得他演技不错,文艺片是他的新挑战吧,可能是没看过原著小说,这电影看得我云里雾里,没有特别上头的情结,唯一种草了就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旷远和辽阔就感觉很能净化洗涤心灵。
女主角的美很大气,说不上精致,气质不错。
电影里面的情感纠葛,人人有自己的乌托邦,心里有诗和远方,还是会被现实的枷锁捆绑一生,普通人家的感觉,平淡的生活可能也是一种归宿吧。
毕竟梦太遥远,玫瑰花送谁都浪漫,青春的爱情有时候就是无法大声说出口,多希望爱情都能适逢其时,对的时候遇到对的人,激情退去后的生活才是慰藉人生的解药。
谁都有青春年少,华而不实的梦想,诗和远方一直在!!!
🔀
可能跟这个年代有代沟。。沟还比较深,瞄一眼故事,景色不错,故事里的人,故事和感情,无法理解。
很神经质。
看完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虽然是八十年代的故事,但代入感依然很强,爱与理想之间的那种挣扎、执着和放手之间的纠结,我们依然在面对,是一部很值得看的电影,ps:索微是真好看呀
诗朗诵比赛倒数第一名,内蒙古大草原摄影大赛倒数第二名。
不知道想表达什么,也太文艺片了。。这几个主角的爱情故事,也是看不明白,不敢苟同啊。。。里面的诗也感觉是没词硬拽。没啥有点,一星给风景。
03:20—丞磊拉着女孩瞪着眼往前跑,我笑出了声;06:39—丞磊开始说台词,我就赶紧关了。不能让丞磊的「演技」在我心中毁得荡然无存,以后无聊就没男人可以想了。都是导演和编剧的问题,不会写电影台词以后就不要祸害小鲜肉了。
想给原著鼓励,那个年代写诗真的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就像观影看到《死亡诗社》给到的感动一样。回想起一件神经质的小事,高中时候,上晚自习的我,突然跟老师说,我想出去看看月亮。导演的问题是整体节奏编排得乱哄哄的,一方面本子就不是以常规叙事去写的,没必要搭出一个个实在的场景;另一方面文艺的内在气质很难不做铺垫就能做到准确表达。整部影片角色的诠释和情节的推进,非常割裂,浮于表面,且不自然。大胆用新人是好事,但还是要确保演员与角色适配吧?!有些人受困于物,有些人受困于人,还有些人受困于诗歌和疾病,因为每个人都留有遗憾。
拍了一部60后才看得懂,确适合十几二十岁小孩看的文艺垃圾。
这不是瓦尔登湖,这是尼斯湖水怪呀!
看到丞磊主演点进来看的,剧情很尬 男主这个人设真的很strong,全剧主打一个莫名其妙的文艺和不知道在燃什么
不想和你有遗憾,致敬青春,没有十全十美的爱情,总要有点遗憾才能深藏记忆深处!影片的配乐不错,它不仅为影片增添了情感色彩,还在关键时刻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推荐观影,去回忆也好,想留住也罢,遗憾总是难免。
就是这个风景滤镜挺好的
间离出一种诗意的戏剧
真烂。剧情垃圾,充满无病呻吟的台词,看⑩分钟就受不了。演技生硬,尬脸面无表情。全片的配音也很奇怪。剪辑也是毫无逻辑。火车的一再出现就是配合文艺范儿吧?唯一好的地方,是美景。真的美。
神经错乱
诗歌和风景很不错,那种疼痛混乱也拍出来了,文青的精神病世界……可惜年轻演员台词能力不太行,片子就没有立起来
剧情蛮离谱,但那个年代好像也可以理解
????????????????
真想和你再去一趟天池,去看看梦中的瓦尔登湖。你就像一颗长在北方的树,我却在南方的嘈杂沉溺。此刻,我多想纵身一跃,和你一同融化在那座湖里,让心里盛满,盛满蔚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