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问题:1.女主押题的能力再强,能基本全部预测学校老师的出题方向,甚至是一模一样的题?
韩国明星讲师与学校教员互相勾结卖题的新闻可见一斑。
2.让男女主教国文科,为了更好地呈现韩国教育现状的问题?
毕竟文学是最好卖情怀的。
3.为了更快的出成绩教考试技巧,还是为了培养基本能力教文学鉴赏,这是贯穿始终的矛盾点,男女主选择了后者,但是学会了怎样读书真的可以让学生有把握面对陌生的文本也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吗?
文学的解读是多义的,学生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样的多元怎么会都通向一个正确答案呢?
只能说尽可能地让大多数同学欣赏理解,但要绝对做到确实很难,所以剧中男主角揪着时宇一个本身就很优异的高材生还大放厥词,要培养出全国国文第一,真的觉得很傲慢可笑。
女主为了培养时宇放弃另一个补习社的优渥待遇也是让人不解(后面也没看见她做了啥)。
4.感觉学生群体都是傻子吗?
只要老师讲一些与考试不是直接相关的知识点,他们基本都能听得津津有味,觉得有趣。
但是他们去补习机构不就是为了这些的吗?
答题技巧与快速提升成绩。
当男主和学校教员在讲台上迟迟进不了主题时,我会捏一把汗,会不会有些学生失望呢?他们听完了一头雾水,觉得啥也没有得到。
这才是正常的反应吧,他们明白一切都是为了成绩。
除非有一些本身就厌恶应试教育的学生可能会很喜欢这种。
5.学校的教员会教一些什么课呢?
会是怎样的教学方式呢?
感觉咋个韩国的教育压力甚至理想都给了补习社呢?
教员面对补习社又鄙视又自卑的感觉
这是我见过的最有事业心的恋爱剧。
直到第六集,才看到两人关于情感上的明确推进。
而到了第12集,这种事业心被放大到极致。
剧中一位老师为同学们讲课的片段,虽然对全剧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能做到毫不敷衍、认真专业地将一段课程戏以近乎写实的细致程度搬上镜头,让观众仿佛真的在听一节精彩万分的文学课的剧集,还是很少见的(因为难度太大了,这意味着编剧要做大量的功课)。
安畔锡真的很会拍这种伪禁忌色彩的爱情故事。
这系列三部气质非常统一,都是夜晚的戏多于白天的,而且明显故事推进基本都是在夜晚。
氛围感也是夜晚最好。
对人物塑造的完整度也丝毫不因主配而区别对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女同学,在剧集开头听了试听课后是否要报班,还需要问过母亲。
但在剧集快结束时,她已经完全可以独立做出判断了。
系列共同点:男主都不是开挂的人生赢家,也没有有钱的爹妈。
他们在自己或者女朋友遇到困难时,没有金手指,只靠自己的经验智慧去面对。
反而就是这种反常规(没有偶像剧霸总男主随随便便把事摆平,却也较为圆满地解决了问题)的操作,才更令人心动啊!
当然话是这样说,即便是这样的设定,如果放在现实世界中,那也属于是人间妄想男友类型。
说到这儿,我要稍微扯远一些,三部中,丁海寅演了两部,安导是真爱没错了。
前面说到的这类型的男主,我个人最喜欢《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中的徐俊熙。
完全姐狗恋天菜!
外形奶到爆,行事风格狼到爆——我就是为姐姐而生的,你只管作,没事,有我。
啊啊啊啊!!!
相比之下女主人设简直照着人品缺陷范本长的,要不是孙艺珍演,我真的…说回到这部剧,也延续了从普通人视角出发塑造人物的风格,令人感觉这个系列的剧并不是飘在空中的偶像剧,而是有些微实感,并且能较容易代入角色,与其共情的作品。
两位妈妈在《春夜》里贤淑、令人心疼的形象在这里全部被颠覆,都变成了干练的职场女性,其中一位还腹黑阴险。
总体来说,在没有看剧之前,我对整个创作班底和二位男女主的期待值大概有150分(满分100),看过后80不能再多了。
首先是两人的感情线,水准不是很在线,有些潦草。
其次,整部剧最大的看点,也就是危机——恋情公布后周遭人的反应和社会给两人的压力,这部分还不错。
但也正是因为这部分比较好,就显得最后两人解决危机的方式有些敷衍。
Ps.男主的造型是怎么回事?
魏嘏隽演过那么多部剧的男二,光彩都不逊于男主,以至于我非常期待他主一部,既治愈一下因他总当炮灰的那些惋惜,也想看看他放开发挥,演男主到底有多精彩。
但不论是造型的别扭不适(甚至有弹幕说男主丑),还是和女主的对手戏,都让我觉得差点意思。
背景音乐真的好听,这三部作为一个系列,Bgm都是最大的亮点之一。
(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如果说前4集一直从各种教育者的角度来谈教育主题,第5集开始很特别的一点是加入了受教育者,即学生的视角,让叙事变得更丰富了。
无论是怀着不同教育理念、风格迥异的补习班讲师,还是坚持公共教育教权的高中老师,最终他们的努力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学生。
第4集带来大反转的唯一那名希元高中学生,时宇,听了惠珍和俊浩的课之后开始领略阅读的乐趣。
第5集才知道,虽然是全校第一,但时宇原本并不喜欢国语课,问题正是出在前几集一直在谈论的“阅读”,不懂得阅读的方法,虽然死记硬背也能获得成绩,但离“活得像个人”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有类似的话:“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学习语文的目的、初衷,在《毕业》中是借由学生之口说出,这点也很有深意。
我很欣慰地看到在这部讨论教育相关的剧中,学生不是作为“学习机器”的符号存在,而是真正“在场”的主角之一。
不是剧中老师们讨论出一个最好的教育方法然后强加给学生就好,作为学生的时宇,他的发声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如何理解为什么要学这门课,什么才是真的为学生好?
是无条件只想着提高成绩,还是帮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
想必当过学生的人心里都有一把尺。
我想起以前高中时短暂教过我的一位语文老师,她会讲一些作者背景,也很会引导学生做延伸阅读、写读后感,我到现在还记得她讲的伍尔夫以及意识流。
高三时换了一位专门带考生的语文老师,完全是题海战术、上课非常无趣,结果我高三的语文成绩反而没突破。
所幸到了大学又遇到很好的老师,保留了对“阅读”的兴趣,今天才能在这里“阅读”韩剧并写出这样的文章吧回归正题,当“白发魔女”对时宇进行PUA时,时宇的选择会是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相比“白发魔女”和时宇对谈的场面,后来俊浩和时宇的谈话明显氛围不同,明亮的环境、轻松的语气,时宇的脸上也展露笑容、还能开玩笑“我还没付钱买课程呢”,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且比起“白发魔女”否定时宇的想法、只强调他父母的志愿,而俊浩会想知道时宇自己的志向,还敏锐地发现时宇的隐藏写作技能。
虽然“白发魔女”在剧中显然是作为惠珍俊浩的对立面存在,但并未把她塑造成单纯的反派,导演通过造型、细节、调度让这个人物在短时间内立体起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安导的剧大多是写实风格,因此他剧中人物的造型很少有特别华丽或浮夸的,会更贴近生活化的服饰造型。
但是“白发魔女”的妆造却是很戏剧化,很drama的,为了表现这个人物的强势性格与气场,难得在造型上做了极大的变化。
我猜“白发魔女”很可能是参考了模特卡门·戴尔·奥利菲斯的经典造型。
这位93岁的模特已经在T台上行走70年,是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模特,超越年龄的美丽气场非同凡响。
还有一个细节是在第3集“白发魔女”出场的段落,镜头几次特写她的高跟鞋,以及脱掉高跟鞋、赤脚走在地板上。
这些特写有什么特别用意呢?
结合第5集对“白发魔女”的人物塑造更加直白的展示,可以说,高跟鞋就是她追求高位、权力的象征,和《黑暗荣耀》里妍珍的高跟鞋用意差不多。
脱掉高跟鞋时,助教几乎是跪下把鞋拿到一边,毕恭毕敬的样子也显出“白发魔女”女王一般的地位。
而脱掉鞋子赤脚走路就不能硬套一般表示返璞归真、朴素之类的用法,要看她那一段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她说要把课开在惠珍的课同一天,是明明白白的、无所忌惮的挑衅行为。
第5集她又想到新主意,也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挖角惠珍。
先讲出自己开补习班的理念(为了权力),更直接提出令人无法轻易拒绝的副院长职位和薪资待遇。
这段戏可以更进一步看到人物的行事风格,是完全不遮掩,她的野心、计谋,全部都是明摆在台上的肆无忌惮,挑衅也好,挖角也好,都很直白了当。
这就是赤脚的隐喻。
而这些特质的反面又是谁呢?
是谁对自己的野心遮遮掩掩,卑鄙又爱装,背后搞计谋、反咬人一口,结果出尽洋相?
是的,“白发魔女”和金贤卓院长是一组互为对照的人物。
道歉一点都不真诚的金贤卓院长,还扯出陈年旧事想让惠珍心软,结果只是更加摧毁了惠珍的信任,但是为了留住惠珍,又不惜下跪道歉,但是下跪是借着发酒疯跪的···用耍无赖形式包装的道歉只是强迫别人接受的、毫无真心的自我感动型道歉。
掉进水里也是很戏剧化的场面,我觉得这里很滑稽、很荒唐,完全是“落水狗”的具象化表达!
讽刺意味浓厚,是编剧写得相当犀利的一个段落,然后安导默默旁观的镜头拍出了一种黑色幽默。
更好笑的是院长和俊浩是一起掉进水里的,这一下对比更加惨烈了,院长只是只落水狗,被横着塞进出租车无情送走,而另一只落水的大狗狗不仅有惠珍的关爱,还有吻戏(很快就讲到吻戏了)两个院长,显然都腐朽得各有特色,人品和教育理念都堪忧。
剧作的角度看编剧以截然不同的笔触塑造对照组,也显出不凡实力。
院长们的腐朽也为后期惠珍、俊浩、南清美独立门户做铺垫,何况他们还有隐藏金主妈妈!
胜奎妈妈才是真的赏识惠珍这匹千里马的伯乐。
之所以猜测他们后期会独立门户,还有这里的伏笔。
院长在和惠珍吃饭时提到他们以前的补习班旧址,这段台词的信息量非常大。
大概能推测出三个点:第一,院长忌讳社内恋爱影响补习班利益;第二,预示了之后他们补习班的命运也会遭遇如此波折、走向衰落;第三,惠珍俊浩最后会选择这个补习班旧址独立门户,这是他们相识的地方,也代表着他们回归教育初心。
与俊浩重逢之后,惠珍也再次与自己教育的初心重逢。
这样的惠珍是不会抛下她久违的捡起的初心,更不会辜负时宇的信任。
时宇的存在真是各方面地扣题,完成了一个个闭环。
作为俊浩的第一个学生,让他体会到真正成为老师的心情,也体会到惠珍的心情。
这里真的觉得俊浩头脑很清晰,也很理性,但也许他真的思考了很久。
也是因为爱才能那样换位思考吧,明明也可以不用去反思的。
即使只有大量密集的对白也完全不会单调无聊的场景。
透过两个成熟的人之间的沟通,再一次整理身份、确认立场,也真心地感受到了俊浩的愧疚感,果然爱是常觉亏欠我比较意外的是这里惠珍的情感表达。
俊浩说了半天还算就事论事吧,没有特别表达私人感情的话,也没有超过同事的界限,就是很真诚地道歉,但是惠珍却微妙地越界了:“真令人伤心,看来我很喜欢你说你需要我的那句话。
”
第6集也许可以称得上三段式“互相告白”?
上面是第一段,算惠珍有点明显地流露她自己的感情,当然,不是在告白,但话语中流露的就是他的话很重要啊,会因为他的话而开心、伤心。
俊浩也有收到“讯号”,所以才不知所措:“你这样是要我怎么办才好?
”真是甜蜜的负担呀到了第二段教室的戏,就已经在说破的边缘游走了。
这里也是惠珍更“直进”,虽然不是以告白为目的,但是比告白更心动的是,两个人都真心希望对方好,希望对方不要考虑自己,就按照自己想要的去做,自己都会尽力帮忙或成全。
我想到《与恶魔有约》那句很有深意的台词:“做出对你最好的选择,那样才是真的为我好。
”爱不是为了对方牺牲自己、委曲求全,是为了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因为真正爱你的人,也会那样选择。
所以第三段,也就是第6集吻戏Ending,真正意义上的告白,虽然惠珍没有语言上的回应,但其实她前面都已经表明过态度了,确认心意已经在前面两段完成了。
在我看来,确认心意不是某一方说出“我喜欢你”的那个瞬间,而是在无数个向着彼此的心得到反复确认的时刻。
而结尾的吻戏只是水到渠成、情感终于按耐不住地涌动。
安导不愧是Melo的神,氛围感其实不必多作分析就已经全然透过镜头传达给我们了,我觉得最厉害的点是安导甚至还精确地向我们传达了那个场面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和湿度并存的氛围感如何表达呢?
电暖炉这道具本身就自带温暖功能,道具功能与叙事功能重合,再加上红光是暖色光,温度有了,还有一只落水的大狗狗,湿度也足够了另外还可以注意一下这场戏光影调度的作用,场景是一个黑暗的环境,只有两个光源,电暖炉的红光为主,俊浩背后的黄色小桌灯为辅。
即使已经在如此浪漫的氛围中,他们一开始还是纯聊天,在聊天的部分,无论是双人镜头,过肩镜头,我们都可以看到画面中的黄色小台灯。
但是,随着俊浩的告白越来越明确,从“我需要你”,到“李俊浩的初恋,是徐惠珍”,小台灯露出的部分越来越少了。
理智的部分逐渐缩减,情感的部分逐渐扩张。
其实是俊浩慢慢在向惠珍靠近,他越靠近惠珍,小台灯就离他更远。
这是一个情感微妙递增、直至被注满的场面。
人物脸上映出的红光炽热而真挚,也烘托着暗涌的暧昧与情欲。
最后镜头从两人的吻移动到俊浩仍在滴水的外套,一个吻的温度和水滴的湿度融合得刚刚好。
霧風誌
在《毕业》第四集,听了十分钟的韩国语文课,而且想听女主一直讲下去。
讲课前,作为补习班老师的女主男主有很多次关于语文课怎么上的争论——只聚焦在应试考点,还是从“多余”的背景讲起,让学生了解作者,理解课文?
我非常非常共情女主,在行业的竞争压力,和应试环境的需求下,考点为先就是赤裸的现实。
它直接显见地影响着你的工作绩效,单位的名声评价,学生的高考成绩。
但同时,我也很想看到一堂让学生喜欢上文学的课,是怎样的。
最后的公开课中,女主上课前擦掉了写到一半的课文标题的板书。
转过身面向着眼前唯一到场的学生,“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李时宇”。
她说,“时宇(「我看见你」,看见你作为时宇这个人,而不只是一个来上补习班的生源),你知道朴婉绪作家是谁吗?
”然后她开始娓娓道来,不时发问,这个作家生平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家庭环境如何影响了她这个人,这些时代痕迹与个人经历又如何映照在她的作品里。
以及,这些事情,和我们学生又有什么关系?
和此刻女主上课的画面平行剪辑的,是十年前男主曾作为女主的第一个学生被她引导着,开始爱上阅读,自发想要学习的场景。
当时的男主是一个不想学习的吊车尾学生;此刻的时宇则是一个能考年级第一,但并不真正喜欢文学的人。
倒数第一的学生找到动力,开始努力学习;能取得高分但并不兴趣文学的人开始双眼放光。
对文学的热情,和对个人唤起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他们的人生轨迹由此发生变化。
怎样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文学能给人带来什么?
十年后男主对女主说,“你让我变得喜欢阅读,让我变得享受解题的过程。
当我感受到的想法就是答案的时候,我开心到就像是要飞起来。
”“所以课本的内容,反而让我变得开始好奇,那些(课本之外)被省略掉的故事。
”
看完这集想起我中学读书的时候,也想起我是一个长久以来都没有对文学、语文产生很浓的兴趣的人。
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非常厉害,讲课时能把知识点清晰地串联起来;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刚出时,就把这个类型详尽地拆解讲授,当时的我当然也觉得能上这样的语文课是一种幸运。
但在我毕业很多年之后,把曾经熟记的知识点和应试技巧都忘却了以后,说到“语文课”想起的第一个画面,是高一的时候,她在杨绛去世那天,在那堂课的开头含泪和我们讲述着杨绛的生平经历和作品。
杨绛的作品并未被收录在那时的教科书里,那是一个与课文、考试都“无关”,关乎着“我想同你们说这些”的时刻。
讲补习班的卷和窒息的剧不少,还触及正统高中和补习班的观念和利益冲突的是第一次见。
第四集好绝,用四分多钟的现实和回忆交叉就讲清楚了男主会爱上老师的原因和老师果真很擅长一对一辅导,郑丽媛在这段绝地反击的免费课戏里太有魅力了,弹幕都是我都认真听进去了。
这段戏非常能体现韩剧的巧思和功力。
但男主真心一般,单恋的眼神戏太不足了,对角色的理解不够,女主被院长发配,即使强大稳定也难免委屈懊恼地手撑课桌垂下头,男主的肢体语言仅是跟过来隔着几个人的距离同样懊恼?
隔壁小未知单恋哥格的弟迪捂住嘴也从眼睛里跑出来的爱意你不参考一下?
原来是在讨论教育的初心,安导的戏太文学了。
第13、14集的职场戏太精彩了,我要耐心看女主怎么摆脱困境,职场精彩到爱情戏毫无魅力,男主不行,缺乏魅力,前一秒一个盟友都没有,后一秒女二帅气地伸手站队呜呜。
安畔錫,五年等一回,很值得。
每週都正襟危坐地看,都會被不同部分打動。
還是一樣在其他劇情線前失色的愛情線,朋友/同事/上下級/競爭對手的關係都很寫實。
一如既往精彩的女人戲,掌握權力的主導走向做出選擇的都是女人,有野心的白髮魔女、不甘做人下屬無所不用其極的副院長、有野心但也有底線堅持品格的南美清、人精但也透亮的室長、看著柔弱但正直勇敢的女學生和助理,各種各樣生動的女人,總會在她們的部分哭。
以及太真實的男性嘴臉,尹組長的角色很妙,一個看似正義黑騎士的男的一旦發現單戀對象在秘密戀愛馬上就代入受害者立刻報復還理直氣壯的。
和男主朋友形成對比,安畔錫總會設置一個不那麼男的的男性角色展示男人、男女關係新的可能性。
第十集關於主角的高光時刻被副角推翻戳破,太妙。
關於韓國補習班,看了兩個拍補習班的綜藝,很真實,圍繞補習班的群體,家長、學生、助理,都很有意思,但安畔錫著墨最多的是討論提高綜合閱讀能力還是專攻應試能力,所以最核心的還是文學,兩堂語文課展現文學最本真的魅力,喚起人在學齡階段最初被文字打動的感覺,太理想主義。
第一次感受到鄭麗媛演技,她一哭我就跟著哭,很多細微情緒表達得準確又豐富。
以及安畔錫的氛圍感,配樂用得像偉倫紐瓦的電影,空鏡的都市畫面日常又浪漫。
(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
)我的五月最最最期待~终于迎来首播!
由导演安畔锡(《密会》、《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春夜》)执导,新人编剧朴庆华执笔,郑丽媛、魏化俊主演的韩剧《毕业》。
故事以韩国补教业竞争最强的大峙洞为背景,讲述补习班明星讲师徐惠珍(郑丽媛 饰),与她曾经的学生李俊浩(魏化俊 饰)重逢并成为职场同事后展开的秘密罗曼史。
第一集看完兴奋地马上来写推荐:不愧是久等了的安畔锡导演新作,不负期待!
甚至超出预期的好看!
才播一集,先简单推三个看点——一下就能抓住魅力点的人物性格与关系设定,独到且专业的职业议题探讨,当然还有一如既往带有导演个人特色的镜头调度与配乐,即使才播一集,已经是我的年度最爱韩剧之一预定!
美丽知性的智慧型女主惠珍、侵略型小狼狗男主俊浩——俊浩曾经是最令惠珍骄傲的学生,是师生,也是“姐狗”!
当年安导《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的“姐狗”让我垂直入坑奶狗小丁从设定开始就满满吸引力,其实从去年看到故事简介开始,我就知道师生这个点会被当宣传噱头由此标榜一些“禁忌恋”。
《春夜》被翻拍的时候,还被莫名奇妙标榜禁忌之恋来着······我觉得还是看大家如何看待“禁忌”了,这部的师生设定在安导作品中真的算很温和了,如果还是认为题材禁忌、不合三观,就不要勉强看。
《密会》和《春夜》就更不要看了。
(老粉知道《春夜》是我的人生Melo剧,狂推100次)
喜欢这个题材的话就可以享福了郑丽媛状态超好,和魏化俊看起来年龄差也不大,甚至有点像同龄人,两人演技都很自然、松弛有度,cp感比想象中更好
原本是被题材吸引,但实际看剧时,更加让我惊喜的,其实是第一集在塑造惠珍的职业形象时,写补习班老师与高中老师之间矛盾引出对公共教育的讨论。
几个段落可以看出在这部剧中,职业设定并不是恋爱故事的背景板,而是承载着女主信念与性格的主要叙事,很可能也是这部剧想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
第一集有个写得非常精彩的情节,惠珍补习班的学生因为语文期中考答错一题而哭,惠珍了解后认为学生选的答案也是对的,那一题应该有两个选项都是正答,她鼓励学生和出题老师沟通,但那位表老师拒绝学生提出异议,不承认自己的题出得有问题,惠珍亲自找到学校和表老师对峙讨论错题,却遭到无理和暴力对待······
惠珍主张重新考试,后来学校经过讨论决定重新考试,表老师联络惠珍,向她坦诚自己的缘由并向她道歉,看到这边以为表老师至少懂得反省认错还算不错,但他却说出“交锋”这番话,原来还是无法沟通的人啊······果然。
这段的镜头语言也有一个值得特别注意,这段对话中两人的背景,昏暗且沉闷的色调、门上的一条条竖线分割着画面,从视觉上带来了压抑感与强烈的隔阂感,强调了这个两方终究是无法沟通的局面。
可以对比来看一下惠珍和俊浩重逢的场面。
背景其实也有一些柱子,竖线分割画面,但是没那么密集,有更多空间感,比较松弛一些,特别是下图。
从两个柱子缝隙中拍的一个过肩镜头,左右两边有一个镜头遮挡,像暗影的感觉,这里是一个“边界的模糊”,对应到两人重逢,惠珍不吝啬地表达俊浩是自己的骄傲,表达了对他的看重,俊浩虽然没说什么,但表情很明显他就是冲着她来的嘛,细细品味一下这模糊了的边界。
《春夜》里有很多这样的模糊边界的镜头是在表达人物内心暗涌、暧昧不明的情感,算是安导很有个人特色的一个小细节吧利用构图、空间感与人物情绪的细微转变,没有太多技巧地在写实的影像风格中让叙事更加丰富和灵动。
这个也是利用构图进行的叙事,很短的镜头,没有语言,就是惠珍整理糟糕的心情进入教室,透过门框大小的变化、空间的挤压,整理心情打开门、随之空间敞开,笑着进入教室,短短一小段,很好表达了惠珍性格和专业的一面。
当然还有安畔锡导演最擅长的浪漫氛围感镜头,熟悉的雨中共撑一把红色雨伞(《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雨下一把伞,直接社交距离变亲密距离,暧昧升级!
我好喜欢俊浩说这段话之前的一个小动作,他轻轻甩了一下刘海上沾到的雨水,在餐厅里面惠珍也提到了俊浩被淋湿,刘海是有点被淋湿的样子,然后这里又轻甩一下,噢···被雨淋湿的小狗,可真会撩人大家一定要看动态的“狗狗”,没注意到的快去二刷吧我好久没有遇到看完第一集就非常冲动想写推文的韩剧了!
真的强烈推荐这部新剧《毕业》!
更新: 《毕业》前2集剧作深度解析,浪漫背后是教育与时代的新旧交锋!
上篇我从首播的3个看点简单做了推荐,看过第2集后更加坚定了我的追剧眼光继续向全世界安利《毕业》!
第2集主要在讲李俊浩应征补习班讲师职位,惠珍试图阻止。
两人之间“越线”的小插曲背后隐藏着的是“新与旧”矛盾——是教育的新旧交锋,也是时代变动中观念与困境的新旧挑战。
正如我上篇提到,不只是浪漫剧,对教育的探讨会是本剧重要主题之一。
第1集的精彩桥段,是作为补习班老师的惠珍和代表公共教育的高中老师之间的两场对峙戏,看过第2集再回过头品味那一段的话,非常有意思。
那是一个关于“矛盾”的题目,表老师执着的是概念的区分,而学生和惠珍认为另一个答案也是正答的原因在于她们通过阅读,分析出了作者背后的情感是矛盾,所以那道题的答案有歧义。
惠珍眼中执着于概念的标准答案,是过时的。
第2集一开头的回忆片段和俊浩试教段落都讲到了阅读的重要性,看得懂文字不代表会阅读。
阅读、思考、好奇、自发地读书(求知),引导学生领略知识的魅力,同时也教会学生这些,教育的目的难道不应该是这样的吗?
好老师对学生们的影响力极大值,也不过如此吧?
当俊浩在试教环节讲出惠珍曾经教导他的内容,惠珍比起被打动、感动,更多是一种自我的回顾与审视,她开始思考自己——镜头从一排老师的侧面慢慢横摇过来,最终停在惠珍的正面镜头,代表人物开始正视自己内心。
俊浩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浪漫的叙事,更深层的意义是让惠珍重新审视自己,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也是惠珍这个人物成长所需要的一个契机。
他是她的骄傲、初心和信念,她的自我投射。
还是要结合第1集的一个片段解释,惠珍上课的样子:
想必大家都觉得很熟悉吧,上学时有多少个老师说过这种话呢?
可能都数不清,想想都觉得窒息。
这里镜头是一个封闭式构图,加强了压抑、压迫的感受。
跑到学校去质疑公共教育、指出高中老师执着于观念区分是过时做法的惠珍,她自己上课竟然是这样的?
“你们没必要对叙事者感同身受,反正也无法感同身受。
直接背起来。
”读书是为了解题,这和那个高中老师有什么本质区别?
惠珍是这样子教学风格的老师,但,不代表她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老师,或者说,因为有深受她影响、把她称为恩师的俊浩,我会觉得惠珍原本一定是非常优秀的老师,不只是很会压题、很会培养第一名的那种优秀。
看看俊浩的试教,完全是不同路线,他着重和学生们找共鸣,以轻松的语气引导,很有网课明星讲师的潜质(让我想到有一次在B站刷到一个标题韩国超帅数学讲师的网课视频,然后我就稍微欣赏了一下数学)俊浩这里讲金裕贞的《春春》,是韩国近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在韩国的春川市还有“金裕贞文学村”,以韩国文学来说是很重要的作家,虽然我们现在听到这个名字只能想到女演员金裕贞,但没关系,因为已经是一种文化输出。
现在韩剧的海外市场不容小觑,把有代表性的文学放进影视中提及,也是好的,如果今天他们是数学老师设定,就可能会少了这一层效果吧言归正传,惠珍与俊浩的教学风格大相径庭本身就是一种新与旧的碰撞,但远不只是教学。
从惠珍阻挠俊浩入职这件事,按韩国人的话说,透着一股浓浓的“老顽固”味道,她的想法又和传统的俊浩父母的观念有本质区别吗?
她也和他父母一样,认为他不该辞掉好端端的大公司体制内工作,跑去当什么补习班老师不是吗?
不只是和俊浩说一堆难听话劝退他,还试图用不正当手段把他刷掉,用越线都是委婉的说法了。
这里“我有必要知道你的想法吗”也对照了第1集惠珍和那个高中老师的对峙,表老师说了一堆自己的缘由苦衷,但惠珍直接说“为什么要和我说这些呢?
”结果她也像表老师一样和俊浩解释了一堆她自己的观念、立场,别人根本不需要的建议。
那惠珍和刻板过时的表老师不是一样吗?
这也显示了惠珍行事风格的一个特点,她对学生真的很负责,完全无法静观其变,会因为一道错题影响学生分数而去学校和老师讨论,也因为这样,她过度干涉俊浩的选择越线了。
“静观其变不算是一件卑鄙的事。
”我认为这句话也是对的,但也许这个世界还是需要一些,无法对一切都静观其变的人。
值得特别提的是,惠珍的越线背后是两人的感情主线的第一个挑战——身份如何转换?
惠珍会干涉、阻挠,是因为觉得俊浩还是她的学生,但事实是,他已经是个出社会3年的成年人了,已经不是她学生,他可以做出自己的职业判断和人生选择,就像他所说“会自己看着办的”。
第2集开头用黑白表示回忆片段把这两个剪辑在一起,有意思的是,第1集Ending是个显然是暧昧场面。
但第2集开头剪辑在这边,意思就变了,变成了两人身份的一次变更确认。
而且放在开头,叙事逻辑非常清晰,就是要表达现在俊浩已经不是过去那个高中生了,他现在也要当老师了,两个人的身份要在这一集整理清楚!
整理清楚之后,后面第3集大概就可以开始心动了
另外,在前2集中描写俊浩的家庭,是那种很传统、刻板的。
我发觉安导真的很喜欢拍这种家庭,然后去突破、反叛它,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缩影。
《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春夜》虽然和《毕业》不是同一编剧,但却都描写了这种家庭,尹珍雅、李静仁,她们都是用爱情的方式反叛、逃离这种家庭,但是这一次,李俊浩是直接反叛。
也有点唏嘘,为什么女性角色需要以迂回曲折的方式,用爱情来进行反叛,而男人的反叛不需要过多解释好像就能被理解和受到推崇。
那段台词也很通透,给我很多思考,上一辈的“幸运”在这个时代注定是无法延续到下一代身上了,追求个人价值的年轻人,面临的困境是上一辈根本无法体会的,他们也不再从内心服从那些传统的旧有的观念。
这样的新旧挑战与交锋,也是编剧和安导有意传达的主题。
面对父亲无力的规劝,俊浩的反应真的很好笑。
剧作的角度看前2集真是完美的教科书级别剧本!
如前段所说,叙事逻辑很清晰,刻画人物性格和关系的转变都很明确,而且编剧不着急展开感情线,而是先写职业背景、写人物,每集都有一个冲突事件,但是并不那么戏剧化的表达,而是很理性的叙事,包括第1集惠珍和高中老师矛盾的对峙、第2集惠珍和俊浩身份的越线。
并且前面两集有很多对照的情节,谋篇布局十分扎实,是令人惊艳但却无法预测的怪物新人编剧!
隐隐感觉这位编剧不只是文学专业出身,很可能是有教育相关从业经验的人,虽然是新人但笔力不俗让我直接想到《棒球大联盟》的编剧。
在漫改、小说改编当道,原创剧本越发稀少的这几年,即使只播了两集,我也可以用多年追剧经验预判,《毕业》的剧本将是《棒球大联盟》级别的,让我们静待!
-END-
我没有想看这种爱情,如果不是以补习社为背景,看不下去。
学校教育与补习社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
学校老师和补习社老师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作为招牌的徐当然不是傻白甜,她去学校找表老师,很难说不是一种挑战,表老师失态到动手推搡她。
表老师看不起补习老师,认为他们是寄生虫,可他在学校里,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所以辞职,要在补习社开创新的教育方法。
从大公司辞职的李老师要尝试新的教学方式,遭到徐老师的激烈反对,徐老师是善于自省的人,最终和李老师一起去实践新的教育方式。
虽然,后来,她“毕业”,去读书了。
补习社有退出的,有加入的,新型力量是挡不住的。
表老师、南老师、李老师,会给补习社带来新的理念。
教书育人解惑,似乎教育的理念要在补习社得以实现。
这是理想,现实怕是另一回事。
徐老师在一场恋爱中,失去了十年的事业,也许,去读书,转而过另一种生活,不一定是坏事。
但,做一个明星老师,名利双收,是确定的好。
李老师是开外挂的,一切都很笃定,得到爱人和事业,在补习社挣到钱,江南的房子也会有。
同事谈恋爱而已,即便过去是师生关系,至于在补习社产生那么大的振动吗?
以至于这些人精一般的老师们弃自己的利益不顾,要搞夸补习社?
有一点印象深刻,国文科是有体系有意思的,但,我没有在自己的语文学习中,感受到。
作为《< Graduation>的原声带,来自纽约哈德逊的三人乐队“The Restless Age”与音乐总监李南妍共同创作并作词,以增强完整性。
在这次 OST 中,“Don't Forget About Me”以其温暖的原声吉他声音脱颖而出,而“Catch Me”是一首带有老流行感觉的乐观歌曲。
原声带《Now and Then》描绘了明星导师徐惠镇(郑丽元饰)和他的学生李俊浩(魏河俊饰)作为新教师出现的故事。
摘自tvn官网(机器翻译)目前出来的三首歌: Don't Forget About Me , Catch Me , Now and Then 。
细细品读歌词,要谢谢制作团队的精心打造,邀请一支纽约创作团队,创作出了符合亚洲细腻情感的歌曲,以美国民谣的风格吟唱出了男人初遇女人的欣赏和崇拜,再次相遇时的坚定决心,还有恋人你追我赶的调皮。
《now and then》 - 再次相遇的决心 《now and then》 是第四集经典回放片段的插曲,看着讲台上的女人,自己曾经的老师,想起曾经一起去过的图书馆,坐过的公交车,曾经的暗自心动和紧张,时隔十年,记忆再次回来,一切那么真实,又那么不真实,让人心悸。
所以歌词里这么唱,有的事情虽然过去了,但也没有过去,像一个没有结束的故事Not everything is passing并非所有事情都在过去Sometimes a chance will come again有时机会会再次出还有“ teacher " 直接点题剧名Love was my greatest teacher爱是我最伟大的老师男主决心要出击的心情For once in my life I think我想这是我一生中的一次I'm finally gonna make it right我终于要改正了十年过去,我还是想回到你身边,回到老师身边,我的爱已经在这里了,只需要你走进我,只要你走进我,就好啊。
Years ago I let you pass me by几年前我让你从我身边走过,but now's our time但现在是我们的时候了You walked in my door你走进我的门,and the love I had for you before以及我以前对你的爱Came shining through闪耀而过歌词中反复吟唱的now and then 也很妙,词组是“时不时地”的意思,区别“偶然”“的意思,有点像我们总会时不时想起自己的爱人这种感觉。
另外披头士的最后一首歌也叫《 now and then》。
这首歌里的演绎则是把now 和then 拆开了。
I knew it then, I know it now我当时就知道了,现在也知道了当时男人就知道,知道自己的喜欢,也知道还无法抓住她,也知道随着自己考上大学,一切就过去了,成为某种遗憾。
直到现在,男人再次知道他依然需要她,他还醒悟了自己应该抓住时机,改变时机,因为这是最后一次机会,而现在就是他们最好的时机。
《 Catch Me 》- 嘴上说着狠话,实际却在摇尾乞求的大狗狗歌曲特别调皮,正中了预告里女主打趣男主说的那句"你好调皮噢"。
Steady as she goesIt seems like everybody knowsSo I just try and play alongBut she's running out of steamAnd I'm chasing all my dreamsThe sound of speed the lightning gleams大意:女主坚硬如石,但她早已能量耗尽,而我还在势如破竹地追梦,大放异彩。
有没有感觉和剧中人物非常吻合?
男主就是一个这么孩子气的人,他自信出场,想要大展才华。
而身在高处的女主虽然光芒万丈,但奋斗了这么多年,她已有点疲软,如果不是男主注入了强心剂,就没有力量去支持她抢占新学校生源地地图。
What does It mean what's it gonna beIf you're gonna forget meThen you gotta set me freeYou think you'll always regret meCan you catch me这段地心情来自于一个爱而不得、死要面子的男生,他冲着心爱的女人喊着一些自相矛盾的话:“你要是忘了我,我才自由了呢!
你觉得我会因为你后悔吗?
切,你能抓得住我吗?
” 很明显啊,全部都是反话,实际上女人早就抓住了他,只是他跪求女人不要忘记他,不要给他所谓的自由,那样才是真的让他后悔。
超级调皮噢Chase me down the hallThen never answering my call在大厅追我,又不接我电话。
就像女主一开始频繁约男主见面让他不要辞职那样,既然你那么关心我,为什么不继续和我坠入爱河呢?
Make me feel small I don't understandWhat I gotta doI think I'm crazy over youWhen worlds collide it feels that IDon't want to try and ever love again这一段已经被女人撩拨到直接承认自己要疯,你让我感到如此渺小,让我崩溃到简直不想再爱了,心被搅得七上八下要疯了。
最后,歌词里反复吟唱的是男主调皮的挑衅:“你追得上我吗?
“哈哈就像恋人你追我跑Can you catch me 言外之意就是歌名《catch me》,是一个祈求句,男人像狗一样乞求女人,要一直一直抓住他不放手啊。
《 Don't Forget About Me 》 - 明确崇拜,委婉暗恋《 Don't Forget About Me 》是ost 1 的第一首歌,也是本剧的主题曲。
如果说《now and then》深情像恋人心灵深处的私语, 《catch me》 活泼可爱像大男孩的调皮告白,这首歌则比较庄重,抒发的感情更多接近与一种崇拜、尊重、欣赏,是爱情开始的前序乐章。
《 Don't Forget About Me 》 它完整叙述了一个男主视角的故事,传达了男主在学生时代的爱意。
对比来说,《now and then》 是此时此刻,男孩已经成为男人后的情感表达, 而《 Don't Forget About Me 》 则更像一种委婉的暗恋,一种明确的欣赏,以及对于老师智慧的无止尽拍马屁。
Open to page sixty four We'll study what came before 歌词首句回应了故事的开始,女人还是老师,男人还是学生,老师说:打开课本64页,我们接着上一次课,继续学习。
Books are binding but there's so much more This little schools just a race要学的还有很多,学校的竞争只是个小比赛 But I can tell by your grace History will one day know your face Cause you got the wit And you got the drive You hold the whole world between your eyes相比而言,还是老师你的智慧更加迷人。
你知道吗,你的双眸充满智慧,简直涵盖了整个世界。
我相信有一天历史会记住你。
对应电视剧女主成为明星讲师,海报被张贴出来。
Oh it's so easy to see Just don't forget about me You could sail to the moon Make snow in mid June Oh there's nothing that you couldn't do这一段在狂拍马屁。
你如此厉害,你知道吗,你无所不能,甚至可以登上月球,可以让夏天飘雪,哈哈哈哈笑死了。
可是你能看到,我如此明显的心意吗,那就是不要忘记我。
你如此聪明,一定要看到我的恳求啊,别忘了我,别忘了我们的过往。
You probably got me all wrong If I could just tag along I'd be a man you could hang your hat on Cause you got the world in the palm of your fist You could move mountain tops with the slight of your wrist Oh the greatness I foresee Just don't forget about me这一段也很好玩,男孩说我可以跟着你转,你可以把帽子挂在我身上,像一个仆人那样我愿意围着你转。
因为你的拳头里握着整个世界,你可以用手腕轻轻转动山峰,只是别忘了我。
I know that it seems far away One last year till we graduateThey say life holds many truths And I'll never forget yougraduate 点题句,还有一年我们就毕业了。
我不会忘记你。
So far as I can gather to guess My hearts an open book I profess In the face of destiny Don't forget about me我的心是一本打卡的书,你打开了它,打开了我的命运,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所以,千万不要忘记我啊。
You got the wit And you got the drive You got the wit And you got the drive You hold the whole world between your eyes Oh it's so easy to see So open to page sixty four We'll read about what's in store Books are binding but there's so much more This little school is mundane But I can proudly proclaim History will one day know your name 你如此聪明,你握有一切,你一定能看到我对你的欣赏和崇拜吧,在那书本之外的许许多多,你一定能看到吧。
我相信你,老师,历史会记住你的名字。
年少的崇拜,像一颗纯真的种子,即使没有开出爱的花朵,可是却有不容小觑的力量。
(公众号:霧風誌,欢饮关注)《毕业》提到了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听到惠珍讲这本书时,我有一种“啊!
这个考点我会!
”的欣喜因为我很喜欢这本书,和惠珍一样,“我真的想大力推荐给你们”,想着正好可以作为延伸阅读,给大家做一次特别的“课后辅导”,就当是《毕业》系列剧评的番外篇吧
先从惠珍在课上讲的那句话开始,我找到了书中对应的段落(可能是翻译版本不同,和台词略有出入)——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必定也爱自己。
原则上爱自己和爱别人是不可分的。
真正的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包括关怀、尊重、责任心和了解诸因素。
爱不是一种消极的冲动情绪,而是积极追求被爱人的发展和幸福,这种追求的基础是人的爱的能力。
这一段倒过来看也可以,重点是“爱的能力”,因为是基础,有这个能力,才能谈爱人爱己。
作者把爱的能力和创造力、生命力直接关联起来。
他认为爱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有创造性的人对“给”的理解完全不同,他们认为“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
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使我充满了欢乐,我感觉到自己生气勃勃,因而欣喜万分。
“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
这也许和我们现在社会对爱情关系中“付出和回报成正比的愿望”多少有些相悖,甚至可以说这个观点完全了否定在爱中可以要求“收支平衡”。
他应该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
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他人,同时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他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
他给并不是为了得,但是通过他的给,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没有生命力就是没有创造爱情的能力。
一个人把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这种“给”会唤起另一个人的生命力,正如惠珍教会俊浩“阅读”的方法,她就是把她的生命力(理解与知识)给俊浩,唤起了俊浩对阅读的兴趣、对教育的兴趣,正是这些“给”,这些生命力的传递和唤醒的时刻,产生了爱。
马克思说:“如果你以人就是人以及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充满人性的关系为先决条件,那么你只能用爱去换爱,用信任去换取信任。
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对他人施加影响,你必须是一个能促进和鼓舞他人的人。
你同人及自然的每一种关系必须是你真正个人生活的一种特定的、符合你的意志对象的表现。
如果你在爱别人,但却没有唤起他人的爱,也就是你的爱作为一种爱情不能使对方产生爱情,如果作为一个正在爱的人你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被人爱的人,那么你的爱情是软弱无力的,是一种不幸。
”以爱换爱、以信任换信任,也是以真心换真心。
这个前提是你有独立的人格。
你的爱不依附于他人的爱,以爱换爱目的不是在于获得他人的爱,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一种由你内在自发地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唤起他人的爱,反过来你也就会成为被爱者。
显然惠珍和俊浩都有着成熟且独立的人格,从“阅读”开始的教育初心,到想要为时宇“摘星星摘月亮”的教育目标,可以看到他们是高度认可彼此人格的。
基于人格上的高度认同,不仅能够唤起彼此的爱,更让这种爱超越世俗小我的情爱,成为真正的爱情。
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
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
其中尊重我想要特别拎出来,因为我感觉在当今时代的爱情关系中,关心、责任心、认识,算是比较容易能判断的,对恋人关不关心、负不负责,认识和了解程度都大概可以透过时间和事件去确认,而尊重却是时常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严重缺席的。
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因此尊重绝无剥削之意。
我希望一个、被我爱的人应该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
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
简单讲就是,不要试图改变对方!
即使觉得是为对方好,也不要试图改变对方。
如果你不能全盘接受对方原本的样子,就干脆不要交往,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想到另一部韩剧的例子,《我的解放日志》中廉美贞对具氏说的“推仰”,剧中解释是无条件的应援。
按照《爱的艺术》的观点其实可以说,推仰、无条件的应援,就是以书中强调的尊重为基础的。
在尊重对方原本面貌、成长路径,不想着去改变对方的基础上支持,添加一些推崇敬仰的成分。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发展出成熟的爱。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这里是不是马上想到了俊浩对惠珍说的“我需要你”还有惠珍说“看来我很喜欢你说你需要我的那句话。
”
爱情只能产生于这样两个人中间,这两个人都从他们生存的圈子里跳出来并互相结合,同时他们每个人都又能脱离自我中心去体验自己。
只有这种“中心体验”才是人的现实,才是生活,才是爱情的基础。
这样体验到的爱情是不断地挑战,这种爱情不是避风港,而是一种共同的努力、成长和劳动。
如果两个人能从自己的生命的本质出发,体验到通过与自己的一致,与对方结成一体,而不是逃离自我,那么在这样的基本事实面前,就连和谐、冲突、欢乐和悲伤这样的东西也就只能退居第二位了。
再次“划重点”——独立且成熟的人格的互相认可,又互相激发对方的创造力、生命力。
不必多说惠珍和俊浩就是这样的爱情。
爱情的存在只有一个证明:那就是双方联系的深度和每个所爱之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
这也是我们所能看到的爱情的唯一成果。
再次确认重点。
另外,《爱的艺术》中稍微提到了教育,我认为和《毕业》有呼应的部分:在传授知识方面,我们忘记了对人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教诲,那就是一个成熟的和慈爱的人的现身教育。
如果我们想到文学和所有艺术的那些不朽之作,我们就相信有可能去传授人应该如何清醒地、充满活力的生活。
如果我们做不到这点,我们很可能会面临有一天我们整个的文化传统崩溃的下场。
我们的文化传统首先不是以传授一些思想和知识为基础,而是传授做人的态度。
如果我们的后代不再能经历这一传统,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就会崩溃,即使人们还在继续不断地传授和发展知识。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不是已经到了“文化崩溃”的临界点?
但因为我见过现实中确实还有像惠珍、俊浩这样子极少数、极少数的老师存在(也还有我,在给大家推荐这本书的我)即使似乎真的来到了一个让人很难不悲观看待的临界点,但因为还有“惠珍们”、“俊浩们”,所以也还不至于完全地崩溃掉。
书中还有讲到“教育”和“影响”的区别:在孩子的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应该相信孩子有发展的可能性。
是否有这信念就构成了“教育”和“影响”之间的区别。
教育是同帮助孩子实现其他发展的可能性的任务一致的。
同教育相反的是影响,影响就是缺乏这一信念并且相信只有成人在孩子身上灌输他认为合适的东西以及扼杀他认为不合适的东西,孩子才会成为一个规矩的人。
剧中惠珍、俊浩是在做教育,白发魔女只是在“影响”,因为她的出发点是权力,她自己追随权力,才那边用精神胜利法给学生灌输一些功利思维,那根本不是真正的教育,讽刺人家师生情是精神胜利的人才最讽刺。
没有对权力的信仰,只有对权力的服从或者——从拥有权力的人的角度来看——保持权力的愿望,虽然有许多人把权力看作是所有事物中最现实的东西,可是历史证明权力是人类获得的一切成果中最不牢靠和最短暂的成果。
其实这本书还有非常多爱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还有爱情在当今时代衰亡的背后原因,作者行文深入浅出、非常好读,只有一百多页薄薄一本书却蕴含了复杂的爱的真相。
由于篇幅关系今天我只摘出一些《毕业》有感的观点片段,如果读了这篇推荐产生了兴趣的话,真的非常鼓励大家去买这本《爱的艺术》来亲自阅读今天我们仍然愿意谈论这些,仍然有想要为之多做一些什么的人在号召、在唤起更多人的生命力,唤起更多人对于真正的爱的思考,我觉得这个就是《毕业》立意非凡的珍贵之处。
霧風誌
学校老师和补习班老师为了一道语文考试题争成了宿敌,怎么感觉有点无厘头
没有脑洞和奇幻的韩偶真是越来越少了,全靠演技啊
郑丽媛终于跳出了检察官的圈子,进入教师队伍后,又遇见了不像善茬的魏嘏隽。。。(目测,郑美女可能将成为姐弟恋专业户。。。)
过了快二十年,她的冰箱仍然空空如也,姿色却更加温婉可人。
除了爱情的剧情之外,其他的还可以。另外,女主在正常的剧情中就很好,为什么一到关于感情的事就很不干脆。抢学生无可厚非,跳个槽拿初心当借口,男主都是在大公司摸爬滚打的人还很幼稚,情商很低,还擅长心安理得,女主就因为男主画的饼放弃了10年的努力,也很偏向男主。教育孩子也无可厚非,但是家长的钱也不是刮来的,从头教育是老师的责任,但不是补习班老师的责任。改革不能一下子到底,肿瘤也得控制在可控的范围。比较讨厌男主,擅长画饼,还妨碍女主发光;擅长安慰人,但不会出实际的想法;擅长说教,但没什么成绩;还情商低,说大话,看不出努力,还不合群……好多,好多。挺下头的一男的。其他的演员很喜欢,表老师,白发魔女,新人南老师,咨询室长等等,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坚持。总的来说事业剧情远远大于爱情剧情,一点没有心动的感觉
0701在七月的第一天凌晨看完了 很久没有这样每周期盼熬夜追剧了。感觉还是会看很多很多遍的故事 也是非常好的结尾 祝愿我们都能在爱里完成自己的毕业。。05安!!!音乐一响我真的会流泪不止!!!!不要太会拍了安导!韩剧之神!!!!! 5.27我真的要疯了!!!还要等到下周真的要疯了!!第六集末烤电暖器那段也就看了十遍 真的要疯了!!!恨不得春夜和密会再挖出来看两百遍!!快点到下周吧!!!
安畔锡的标志红雨伞在第一集末尾就出现了,但根本没有心动的感觉,原因是选角大失败,由于魏嘏隽这哥的变态深入人心,他宠溺一笑我都怕下一秒摸出一把刀来,郑丽媛动态的年龄感有点重啊,磕不了一点,像是凶手与受害者的关系救命
没想到,第一集狠狠摁头现实向了,请多来点。不烂尾我把你排在春夜和饭姐前头。/11、12对语文的思辨呈现,完成剧情的突破转折,这部赢了啊!而且魏嘏隽也符合角色人设,反骨少年啊。
魏化俊有点太壮了,散发出来的气息太让人“不容拒绝”,如果反抗感觉脑袋直接会被磕书桌上。看完第八集来补充,这次是恋起来以后反倒比搞暧昧阶段好看了,怎么回事?
换了个行业的糖水剧 学校里那个男老师有强烈复杂自我冲突的人物性格 这一点倒是能吸引继续看下去 谈恋爱可以拿出点成年人还有在社会打拼了好久的魅力出来吗 还以为在看教导主任抓学生恋爱 女主男主其实不太对等 女主和好朋友是真心吐露 很有成熟的魅力 男主和他朋友就像是初中生打闹逗趣
风格太安锡畔导演了。很多抓马桥段(被抓包)、空镜头梦回密会啊!!!虽然这次看不出年龄差!但是,安导请一直拍姐弟恋吧!强烈支持。🤣
这个团队真的很喜欢给别人💩吃
没拍出一贯以来的心动 主要还是男主炫的失败 八集上楼结束当结尾就够了
第二集弃 男的丑 女的莫名其妙好为人师 要不是在机构干过 差点以为“老师”都这么爱管闲事了 。还去学校和老师???神经
我愿称之为安畔锡的选角翻车,毫无cp感的男女主,以及毫无性张力的男主,灾难啊。弃于第一次吻戏后,男主像个大嘴猴,一笑我觉得怪瘆人的。
两集弃,没有看下去的耐心。
第一集结尾喊女主叫自己老师这个暧昧绝了
在内卷化的教育操作系统下,韩剧《毕业》试图树立韩国教员「独立、自主和负责」的全新形象。然而关键问题在于,想要获得家人们、同事们和同学们的尊重,首先要自尊自重——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至少承认自己「选择」错了并且持续「判断」失误,然后再(退群)重组。似乎唯有这样一波操作才能渐渐地脱离资本主义这个「单一价值评判标准」体系的pua——与百年变局下的多极世界价值体系建立互惠互利的外交关系:虽然「静观其变」不失为一种作战策略,但太《麻木》自我或者追剧《睡觉时眼睛睁开》太久显然也会错失良机。另外,公是公,私是私,个别「霸道总裁」代表也别总在大银幕上教人家「职场小白」如何谈恋爱。事实上,除了闹出一堆国际笑话,目前还看不出韩国领导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有啥长远利益布局、战略自主行动,以及外交魅力、担当和佳话。
看到要谈恋爱了就弃。
从十一集开始几乎是攥着拳头看完的,耐心也在逐渐失去。如果不是安畔锡至少还能觉得还行,但因为期待值很高根本无法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