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很值得一说。
英文原名“Proof”,干脆直接,概意丰富,印欧语系的语言就是这样,轻修饰,重内涵,用作贯穿整片的名字,恰当不过。
大陆官方译名“证据”,绝对的平铺直译,但也绝对的索然无趣,放在汉语的语系中,不免生硬,听着如庭审纪要;香港译名呢,“情来,算尽爱”,港式翻译,一贯走浮夸抒情路线,但往往不够干脆,转弯太多,言情味太重;所以,不得不佩服台湾人对“信达雅”的深刻造诣——“证明我爱你”,既保留原汁原味,又非常舒服地把情绪表达了出来,同时用东方人的讲述方式,表达了影片的大意。
汉语之精华大萃,似乎岛人比我们谙习得更甚一筹啊…… 扯了一通有得没得之后,才讲回电影,因为电影本身,要表达的东西直接和简单得多。
导演看来是明了故事的粗粝和朴素的,所以只能用好演员和另类的讲述方式来润色之。
过去和现在,幻境与现实,来回交织穿插,不免让人如坠雾中,不知真相到底如何。
故事推进没有大的波折,一切高潮和亮点,都只能靠演员的发挥。
格温妮丝 帕特洛,常被人戏称”水后“,出处在于那枚爆出大冷、许多人都不信服的奥斯卡影后头衔。
《莎翁情史》我一直没碰,所以不加评判,但与《莎》相比,尽管本片引起的反响,流传度、口碑数要差得多,帕特洛的表演倒真是上乘的,甚至才是配得上影后头衔的。
演正常人简单,演疯子也不难,很多疯子的角色都造就了一个演员,但要演一个似疯没疯的人物,那才真是挑战,尽管演绎癫狂一面的时候,略微有一些用力过猛,但大体还是成功的,特别是应对导演偏爱的大段特写,不被理解时的焦躁、得到爱情时的拘谨又甜蜜、对待疯父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恰到好处、入木三分。
安东尼 霍普金斯,那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神!
(我绝对难得在影评里加注感叹号)不过几次出场,把一个才华逝去、热情犹在,垂垂迟暮,唯对女儿的爱不消退的父亲诠释得丰满至极,这种表演,堪称神级,也为影片最大的一个感情点,加足了力度。
至于帅哥杰克,没有多少表现的空间了,也算很认真地做好了“鲜肉”的工作。
影片,似乎还不如我描述得精彩,那些以数学情趣铺出的梗,也恕我这个数学是语文老师教的,消化不良。
但细细品,还是能读出不少人生真谛的。
其实,人很多时候,要的不是证明,是信任;我们要证明的也不是公式,是爱。
大凡此类的片子情节铺设都稍有些曲折,倒也从不惊心动魄。
整部片子直到最后十分种都情绪都不会有剧烈起伏。
像是很传统的那种小说,故事在平缓的螺旋式上升后停留在一个让人感动的结尾。
不禁想到以前看红与黑的日子,在大断大断描写和于连整页整页的心理独白后,坚持到最后一页,哭的稀里花啦的,彷佛整部小说就在不停的酝酿以待一个漂亮的结尾。
所以说,不能因为到第六个大饼才吃饱,就后悔吃了前五个。
毕竟人家做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故事很简单,关于一个数学家的女儿。
是属于心灵捕手那种调调的片子。
典型的美国叙事风格。
这种片子总是很快就可以辨认出来。
但还是不错的。
除了有又漂亮又有气质的Gwyneth Paltrow,一项喜欢的实力派演员Anthony Hopkins。
还有断背山里的Jake Gyllenhaal。
和心灵捕手一样,拍的很自然真实。
有些画面很美。
寓意么,要细想才会觉得特别吧,这类的片子总让人看到科学家的另一面,似不太幸福的样子。
(不过结尾都很美好)也就这样才觉得真实吧。
花痴一小下,每次看这样的片子总是后悔当初没好好学数理化,似乎冰冰冷的学科总因拍摄变得有血有肉起来。
一个半小时,不会耗费太多时间和情感,若正好闲着,不妨看看。
【作为学电影的人我痛失了很多机会和老师或者同学们讨论的时光,那个时候总是觉得没有什么是我想要的,殊不知想要的原来就在手边。
】 【所以开始每日一片的记录历程。
】 【做记录】 【john 麦登:proof】 约翰麦登是英国导演,《莎翁情史》的导演,他的片子有一种沉静的味道,像是英国绅士的矜持感,虽然《莎翁情史》很好看,可是我真不觉得他值得被评为最佳影片。
编剧是david auburn,我最喜欢的《湖边小屋》的编剧,就是美国版的《触不到的恋人》,同样是沉静温柔的故事,男女主角在剧中都是在安静的生活,自言自语似的说话。
proof的故事很容易让人想到《美丽心灵》,同样是数学家的故事,那是john nash的传奇,这是kathryn的救赎。
我可以毫无犹豫的说,格温妮丝帕特洛撑起了整个剧。
她在这里的表演超过了《莎翁情史》,超过了《七宗罪》,超过了《天才雷普利》,超过了我看过的她演的所有的电影,这里的gewen超越了自己,她无愧于奥斯卡影后的头衔,我深深的为她的表演折服。
她的神经质,她的崩溃,她的愤怒,她的才华,gewen在这里已经优秀的无可取代。
你可以换掉jack,你甚至可以换掉anthony,这部剧的整体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可是你不能gewen,她成为了电影的灵魂。
一个伟大的数学家,疯狂了五年之后撒手而去,他的女儿,一直在身边照顾他的女儿应该是什么状态?
我想她也快要疯了吧……格温妮丝几乎一整个电影里都用着哭音在演戏,她的眼泪一直都没有停过,她已经整个都脱型了,但是这却是kathryn真实的状态。
濒临疯狂的边缘,父亲的死让她突然没有了担子,但她却无所适从,迷失了生活,她很高兴父亲的死,这是真的,可是她没有办法接受这个现实。
爱,一直都是电影的主角。
这里的爱是父亲与女儿之间的爱,女儿照顾着疯狂的父亲,父亲督促女儿不要浪费自己的才华。
这里是他们共同对于数学的爱。
为了数学耗竭心血,为了数学疯狂。
简单的儿女私情退到了第二位,jack依然帅的很要命。
如果他在数学系教书,我就是死也想死在数学系啊看到很多人说片子闷,说数学无聊。
片子本身在一个葬礼前后的故事,他的故事决定了他不可能有什么笑料,它是将一个疯狂的父亲和女儿的故事,他的厚重决定了这不是个什么轻松的故事,想看轻松搞笑幽默的麻烦出门右转好吗……再说数学。
那些学不会数学的人,包括我在内,学不会数学是我们自己笨,可是这不关数学的事好吗?
客观一点好吗?
数学之中包含的是整个宇宙的科学,就像《数字追凶》里charlie说的,all things about math。
万物都和数学相关。
像这种用来证明上帝是否存在,用来证明九月的书店是否人满为患,用来证明爱情是否存在的工具,她,不可能是冷冰冰的,她,不可能是无聊的。
我们学不会只是我们没有认识她的美。
所以,我对那些认识到了她的美的人,并为此耗尽心血的人都致意最崇高的敬意。
凯瑟琳的父亲是一位伟大的天才数学家,但却患上精神分裂症,因为姐姐需要追求自己的事业,年轻的凯瑟琳只好放弃学业照顾生病的父亲,同时她开始了自己的数学探索。
因为遗传了父亲的天分,她对数学有着卓越的天赋。
父亲的去世,让凯瑟琳手足无措,生活也陷入了混乱中。
姐姐克莱尔从纽约回家,担心妹妹和父亲一样精神上出现问题,想要带她离开芝加哥到纽约,换个环境过上“正常生活”。
父亲的学生哈罗德来到凯瑟琳家,在整理老师遗留下来的一百多本笔记的过程中,年轻的哈罗德被凯瑟琳的敏感、倔强吸引,爱上了凯瑟琳。
凯瑟琳也似乎渐渐地忘掉了失去亲人的伤痛,准备重新迎接美好的人生。
可是一本记录着数学论证的笔记本被哈罗德发现,他不能相信其中的惊世论证出自凯瑟琳之手。
凯瑟琳努力地“求证”着自己的天分,最后真相大白,凯瑟琳也最终打开心结,勇敢地面对了她生命中的深沉真挚的父女情、姐妹情,以及爱情。
整部电影都是在一个求证的过程。
表面上,姐姐克莱尔和哈罗德在求证着笔记的作者到底是谁,凯瑟琳在求证着自己的天赋。
其实,我们也在求证,凯瑟琳对于父亲是不是像她在父亲葬礼上表达的情感,姐姐克莱尔对妹妹是不是爱,哈罗德和凯瑟琳的爱情是怎样的。
从人物的性格、发展来看,我们找到了答案。
凯瑟琳完完全全撑起了这部片子的主要情感,演员的表演也十分到位。
她有着自己的特质。
她是爱父亲的。
为了帮助父亲进行数学研究,她退学在家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当看到了父亲口中的初步研究笔记,具有数学天分的她终于意识到了父亲的精神病。
因此,她变得颓废,终日萎靡不振。
她的心情父亲并没能找到原因,在父亲的呵斥下,她开始进行数学研究。
她终于破解了难题。
当她欣喜地去找父亲时却碰上发病的父亲声称刚好解开难题。
凯瑟琳看过,发现其实是一堆胡乱的推测。
她怕伤了父亲的心,心情复杂的她将自己的证明的笔记锁在了父亲书桌的抽屉里没有打算告知任何人这个必然轰动数学界的证明,只因那是她超越父亲的证据,而深爱父亲的她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她对父亲的爱甚至有点让人捉摸不透,她没有刻意去宣泄对父亲的爱,而是用眼神和平静的对话来表现,更让我们感受到平静中的深沉。
父亲的葬礼是一个高潮,也是凯瑟琳情感的爆发点,在父亲的葬礼上她宣泄了自己与父亲相处的这段时间的委屈和彷徨。
她知道父亲已经疯狂,他做的那些证明对世人都是无意义的。
然而,他还是没日没夜地写,这看在他的女儿眼里是怎样的煎熬,所以她才会在最后说出那句:我很庆幸他死了。
父亲的死对俩人而言都是彻底的解脱。
这样的亲情似乎不是我们常见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她的爱。
另一个让我感动的人物便是她的姐姐克莱尔,姐姐的角色刚开始给我的感觉并不善良。
克莱尔衣着优雅得体,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她爱疯狂的划去清单上的事和列出清单,她充满自信,但似乎又有点尖酸,当父亲生病时,她逃离家,让凯瑟琳独自面对父亲,独自在纽约开创了自己的人生。
这和有点“疯癫”的妹妹比起来似乎是格格不入的。
她对父亲后事的处理井井有条,甚至还抽空办了一场派对,与多年不见的朋友相聚。
她连替妹妹安排派对上穿的衣服这样的小事也放在心上。
当妹妹对此质疑时,她笑道:“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呢?
”她并不懂数学,但她确认妹妹“继承了父亲的数学天分,也继承了他的疯狂”,她坚定地认为,妹妹生活在父亲的阴影里,只有把她带离这个地方,才能避免妹妹重蹈父亲的覆辙。
她满怀悲悯地注视着的妹妹,你一个连大学也没念完的人,怎么可能破解一代代数学家无法破解的难题?
她一直认为自己的妹妹疯了,并且不断的诱导着凯瑟琳,快最后时几乎要成功了。
看完后我才感觉到她这样行为中的关怀与善意的帮助,这其实是种爱,一种姐妹之间的爱。
是否一切论点都需要证据来证明呢?
那感情你要用什么来证明呢?
本片的“证明”是在证明“我爱你”,指的是爱、承诺和信任的证明。
数学可以有很多证明,尽管世界上还有很多尚待证明的推测。
但人生不可能出现这种只有唯一答案的证明,选择相信,亲情无需证明。
证明我爱你 Proof (2005)毫无疑问是一部 亲情片曾经的巨人也会衰老随着影片剧情推进我们知道患病的天才数学家父亲罗伯特 并没有恢复运算能力他所谓的 证明出来的公式只是一个无比美好和童话的故事父亲笨拙又努力的样子 让同样富有数学天赋的女儿凯瑟琳 倍感心酸她默默地开始接触父亲的工作用父亲赠予的笔记本写下 满满40余页的公式证明但是她不敢承认这是自己所写她希望是父亲所写的好像这可以证明他的父亲没有疯 没有失去运算能力还是那个智力超群的天才数学家还是那个她敬爱的父亲还是那个不曾离开她的父亲我很好我只是有点焦虑但是父亲的离世依旧令凯瑟琳的精神状态 极不稳定她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此时父亲罗伯特的学生哈尔 打算寻找老师遗留下来的数学笔记这事令凯瑟琳怒不遏止凯瑟琳认为这是 明目张胆的抄袭但同时 她又质疑父亲的“作品”认为那些不过是 父亲为了维持精神稳定而堆叠的文字罢了同时凯瑟琳的姐姐克莱尔希望妹妹能够卖掉父亲的房子跟自己到纽约住因为她觉得妹妹有可能遗传到了父亲的某些病状想能及时照顾到妹妹可凯瑟琳根本不想离开这种一厢情愿的照顾和不知何处所来的责任感令凯瑟琳 更加烦躁和焦虑她变得 极其敏感这时候 她与哈尔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复杂了他们恋爱了于是凯瑟琳 经过思索决定告诉他一个秘密关于 抽屉里父亲的证明手稿或者更准确的说是 属于她的证明手稿这份手稿的出现 令大家兴奋以为是 父亲的遗作所以当凯瑟琳鼓起勇气告知 这是她所写时遭到了大家的质疑他们都极力否定 说她和父亲相似的笔迹40余页 复杂又冗长的证明没有任何迹象表明 这是凯瑟琳所写凯瑟琳再度崩溃连忧伤都和数学脱不了关系 影片中近乎一半的胶片都用来 描述了凯瑟琳和父亲相伴的最后时光又要忙于学业又要兼顾照顾父亲对于凯瑟琳而言 显然是超负荷了于是她辍学了这混乱的生活 生病的父亲 无望的前景令她有些忧郁她堕落了些时日可是父亲罗伯特 却一语中的连她选择荒废的时日——33又1/4天都是一个无比美妙的数字(具体的数字名词 光xiu忘记了…)她实在不该 放弃数学研究父亲去世后精神混乱的凯瑟琳 可以无数次回想起她与父亲的对话以及生活上、学术上 父亲对她的教导站在雪地里的那一幕凯瑟琳手握着父亲的笔记本 脑中还残留着父亲刚刚写下的“proof”眼眶中已经全是泪水她用力挤出笑容 给她的父亲以鼓励原来我的父亲 已经被病情夺去了往日的条理和理智而这些 再也回不来了此刻的他 只是一个生病的老人同样的一幕发生在凯瑟琳证明完成的那天晚上她本想将这一好消息告诉父亲没想到 父亲也同样完成的“proof”证明父亲要求凯瑟琳大声朗读他的公式证明面对如此恳切的父亲她不该拒绝于是便有了 以下戳中泪点的公式证明来自一个患病老人 充满感情的讲述:x等於所有x的质量x等於寒冷十二月很寒冷寒冷的月份等於十一月到二月有四个月很冷四个月生活在未知的温度里二月的时候下雪三月湖面结冰九月的时候学生回校了书店里人满为患x等於拥挤的书店书的数量接近无限 就像月份一样寒冷到来了我以后不会再这么冷了未来的寒冷是无限的未来的热就是未来的冷书店是无限的所以直到九月是不会满的证明我爱你最后当凯瑟琳想起这一切的时候她明白当时的自己 心底是想帮助父亲的她用心写下的证明 也完全是出于对父亲的爱这一段 爱的证明应该发挥它本来的用处而自己不稳定的生活状态 也该告一段落她永远是父亲的女儿本就该和父亲一样有着相似的疯狂 与热爱不该为此 而惧怕什么文章最后 想告诉大家 光xiu也开了自己的公众号 一束热热的光xiuOR xiuxiuxiu_light光xiu 再此 静候多时
功成名就之后,所害怕的却是不能再工作。
什么样的事业能如此吸引人。
如果活着不能再思考,与死亡何异?
《证明》也叫《证据》,英文名《Proof》。
初看时还不看明白怎么一回事,不过渐渐地有些明白了,原来如此这般。
从前,曾经听人说过,天才与精神病只有一线之隔,而获得“天才”与“精神病”称号相比,“精神病”要更容易些。
毕竟,要想很多人承认自己的智商在你之下不太容易,他大可选择不认同你的成绩,将你的奇思妙想归于错误中,于是天才便被扼杀了,而庸才的地位也保住了。
片中的教授,是受人尊敬的数学家,他在年轻时就有了很高的成就,但精神分裂出现了。
小女儿辍学陪伴了教授最后的时光,而一本解开数学迷题的笔记引发了一连串事情。
本片看点在于,父女之间的亲情,以及天才的思想逻辑。
也许正是天才拥有太多创造的灵感,甚至于眼前出现的幻觉也另其无法分辨是否是真实的存在,有时神经衰弱,有时歇斯底里。
天才专其一门,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照料后,这也是他人不理解的地方。
终究证明了什么?
一切原来很简单,但她幸运地能够让他人找到了答案,那其他的天才呢?
此片闲暇时值得一看,但要有耐心,最感人的是亲情。
评分:7
一道终于被论证了的情感公式——看《证据》(PROOF)导演: 约翰·麦登 John Madden 主演: 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格温妮丝·帕特洛 Gwyneth Paltrow 影名: Proof上映年度: 2005语言: 英语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imdb编号: tt0377107又名: 证据 求证随便抽出一张片子,是根据百老汇舞台剧改编的电影《证据》(PROOF)。
此前,对彼得•西格尔不甚了解,只知道德鲁•巴里摩尔出演的那部《初恋50次》,还有艾迪•墨菲主演的《肥佬教授》,都是印象很深的喜剧片。
不知道彼得是出于什么意向要拍《证据》这部片子。
等看了开头,我便觉得对这部片子,了无兴趣。
因为它涉及数学。
而我,从小是一个极讨厌数学的人,不单如此,还讨厌数学老师、化学老师、物理老师,他们从来没有在他们的课堂上对我客气过。
不是用他们的教鞭打烂了我的算珠盘,就是撕碎了我的考卷,有生以来第一次做弊也是因为考数学时将三道公式抄在草稿纸上被发现……其实,我知道学一点数学和物理化学对自己并不坏,至少能在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是教育,让我对它们深恶痛绝。
看完全片,忽然发觉它并不十分讨厌。
至少它教会了我如何在失去亲人时怎样尽快解脱。
公式可以是死板而无生气的,可是人情世故是活的,当你的人生因为你仅存的人性和感情在汩汩冒泡时,你生命中的枯燥和了无生机的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
不难理解,这部片子涉及了数学、理论、依据,但是它倾向于情感。
父女、姐妹、爱情……这些无法简单地从计算中得出结果。
但是我存在疑惑的是,作为著名数学家的女儿也是一位在数坛卓有研究的数学家,她的情感竟然会如此之深,父亲的死几乎令其崩溃,无法直面自己将来的人生。
直到吉伦哈尔饰演的数学家的学生出现,他们的爱情拯救了她。
在我的印象中,数学家和物理家除了他们做人的基础之外,很多时候都阴着脸毫无表情,也许他们有感情,但都藏得很深,不轻易表露。
这部片子为很多沉迷于科学界和学术界的朋友翻了身。
故事的线路是:父亲的死使其小女儿凯瑟琳很长时间处于不能自拔的悲怮之中,大女儿到芝加哥来接她去纽约。
这一过程中,葬礼、爱情、一段对学术论证的疑惑齐头并进,徐徐展开。
凯瑟琳在父亲的葬礼上摒弃祭文宣读,她冲上台向这些济济人群愤怒地咆哮着:五年前你们在哪儿?
父亲二十多岁便因数学理论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却在老年突然精神分裂,死前的五年中,桀然一身,孤苦伶仃地与书作伴,全赖凯瑟琳孤身一人照顾他。
她内心呼唤着他能“活”过来,重新得到世人尊敬。
然而在雪地里她接过那本他赶写的笔记,全是乱七八糟的胡言乱语,他已经疯了,然而仍活在自己刻苦研究的氛围中。
凯瑟琳写了一本论证的随笔,锁在父亲的抽屉里,被发现后没人相信是她写的,包括她的姐姐,然而事实的真相的确是凯瑟琳所作。
她继承了父亲的数学天赋,然而同时她也在悲怮之中担忧自己会否遗传病因。
这是年轻剧作家戴维•奥本的第二个舞台剧作品,获得过当年普利策奖。
剧作搬上舞台后大受欢迎,由彼得•西格尔搬上银幕。
当然,银屏比舞台展现场景自由得多,人物内心情感也会被刻画得更为细致。
而且我能看出这样一部深含悲痛的情感伦理剧,肯定会得到很多观众心理上的共鸣。
据说格温妮丝•帕尔特洛刚巧也经历了丧父之痛,演起来应该会融入她个人的情感在里面,而安东尼奥•霍普金斯的表现出场并不多,他只活在现实中的想象与过去的回忆当中,但短短几场表演,他把一位鞠躬尽瘁、精神分裂的数学家的老年境况把握得十分到位。
吉伦哈尔就不用说了,他在年龄上与格温妮丝相差好几,而且近年来拍摄了很多经典之作,比如《断臂山》、《锅盖头》,都有上佳表现,这位小男生在演艺界已经开拓了他自己的疆域。
我没有看过舞台剧,但这四位人物肯定是不可或缺的,老父亲也许被安置为“与死者交谈”这种场景,虽然不是矛盾主线,但是极大意义上丰富了本剧的内涵与时空。
而那本“论证”笔记的出现,引发一点矛盾,虽然不是大矛盾,却一下子揭示出整部戏的核心要点:对身边人的疏忽可以导致怀疑,怀疑本身正是指向自己的最危险的武器。
影片中她姐姐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甚至男友不置可否的态度,应该会让凯瑟琳失望透顶。
她将笔记本锁在父亲的抽屉里,也许是想唤回父亲对学术研究上的一点清醒意识,让他看到,让他醒来。
当父亲离去,人们无法相信她也同样有如此非凡的才华,很大意义上,父亲的光辉是遮盖了她的,因此人们的习惯思维总是阻碍他们重新认识。
当然,影片最后还是落足了“情感”上面,而不是这个“论证”事件的纠纷当中,否则就会成为闹剧。
最后,男友从“论证”笔记中读到八九十年代出现的新兴思想,他理解了,于是爱情回归。
她从悲怮中醒来。
最后一场戏,她坐在X形的校园中庭的石凳子,他走来了。
命运未知,却让每一个懂得把握的人重新找回幸福。
这还是一道公正的理论公式。
很不错。
9月26日
不得不和《美丽心灵》相对比,因为有《美丽心灵》在前,这个故事怎么讲述都觉得有点抄袭的味道,没有了自己的风格。
不过几个大碗的表演都很到位,特别是Gwyneth Paltrow,感觉回到《滑动门》里的他,敏感略带神经,喜欢。
整个故事还是不错的,至少我没有睡着。
给个中评。
首先,如果你想看爱情就不要看了,志不同道不合。
这部电影是为天才而讲的故事。
上帝在赐予天才天赋的同时也收走了其他方面的东西,很多天才在某方面拥有巨大的才能的同时也因为其他方面巨大的缺点而饱受折磨。
这些缺点让我们无法正常的生活甚至无法生存。
这样的我们,会被人认为是疯子,是生活的弱者的。
我们这样表面上的弱者会让其他人不相信我们的天赋,不相信这样一个在其他方面有重大缺陷的人怎么可能在另外一方面做出重大成就,其实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也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自己的缺陷,被其他人的话语动摇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生活的不如意让我们消沉抑郁,甚至相信自己没有天赋。
但是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忽略那些不完美和缺陷,我可以看见自己闪耀的天赋。
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我们是有地方很糟,但是我们也有地方非常强大,不要辜负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否则将会非常后悔。
2016.12.20我已经消沉了一年了,这一年来我辜负了我的梦想我的天赋,浪费太多时间自怨自艾。
从我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开始,这句话就经常可以用来形容我的状态,我是最棒的,也是最糟的。
尽管我知道知道,当我状态好的时候,我可以是最棒的,一切对我来说轻而易举,然而当我很糟的时候,我却会变得非常糟。
糟到整整一年多的时间我荒废了。
我的数学方面的得心应手让我有一种盲目而且非常愚蠢的自信,自己也能够轻而易举的解决生活上的问题,然而却发现并不是如此,甚至我这方面非常弱,我的天赋带来的自负让我很难承认自己的弱点,不愿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懂得像在解决数学问题一样的不断总结反思。
每一次失败都让我更加挫败。
而这个时候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天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一蹶不振。
现在我写下这些话,我决定宽恕自己,正如片中的女主角说的一样:“我不是疯子!
”或许我的优点和缺点都比别人更明显,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不完美的人罢了。
忘记过去的荣耀与失败,从零开始,重新开始。
找回自己的初衷。
相信自己,保持谦卑。
从心开始。
天才的数学家总是容易沉沦疯狂,在亲情和学术间苦苦挣扎,格温妮斯清冷孤寂的气质看得人心疼。
节奏过慢,姐姐那条线砍掉我都觉得没大问题。
Gwyneth Paltrow有种高贵的气质。虽然这部戏里是神经质。
感性的证明
这部改编自同名舞台剧,由格温妮丝·帕特洛、安东尼·霍普金斯、杰克·吉伦哈尔主演的影片最大看点就是演员表演。忘性大也有好处,就像这部,以前看过,现在再看仍像看新片一样,汗~~
原来是这样一部电影....
掉书袋的无聊电影 不过JAKE真是秀色可餐>///<
除了这三个人,我完全想不起来看任何东西,但是这三个人,好歹也值三颗星吧
我真觉得不错!导演叙事能力还是有的。帅哥增加商业性,同时艺术性不知道怎么搞得,好像缺了把劲
影片让一众“专业师生”完全没看清在讲什么说明了自己的不出色……对天才理解有些肤浅,搭配的人物太过平面,明明有机会却不去用。
出乎意料。格温妮丝发挥最好的一次,哪怕失败地哭泣也不是可怜兮兮的,浑身上下那股子倔强劲太出色了,让人想起《万箭穿心》的颜丙燕。
2013/10/21 Gwyneth Paltrow演的真棒,那种自我否定,却又渴望得到别人认同的挣扎感表现得非常到位。Hopkins和Davis的两个配角也很出彩,倒是我要看的Jake基本就在打酱油(而且Jake真心是越熟才越有味道了)。虽然数学天才情商受阻的故事并不少见,不过这回换了个女天才,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交织亲情的温情电影,却温的如白开水般闷,导演的节奏感有问题。
各种“数学天才”题材中,这个已经在展示比较有可信度的证明过程。格温妮丝同时也证明了奥斯卡影后的水平,虽然可能是有史以来争议最大的之一。
2星半。虽然很boring,但是Jake很帅!(再度脑残粉~)
嗯,不知作何评论,女主耐看,Hopkins戏骨的戏份少了点,Jake很帅,我想谈恋爱了
【和数学有关的影视作品22】里面有个摇滚乐团表演一个名字叫《i》的节目,就是站那几分钟一动不动,因为i是虚数单位~ 呵呵。老数学家扮演者是霍普金斯,太喜欢这位老戏骨了!
题材很不错,很喜欢这个proof这个title,一词兼具剧本里多个深意,设计的挺巧妙的,倒是有点像美丽心灵(碰瓷),霍普金斯的老爷爷形象依旧印象深刻,一切都是那么好只不过,第一,Jake和GP一点感觉没有,I mean,这种爱情线甚至不如狗血剧好看,我一点不感觉这俩,太无感了,鸡肋啊。第二个就是,姐姐的形象太像H.C这一眼看过去就是坏逼希婆真的败好感,(no offense,那个女演员其他时还挺好看的,但是片里真的太像),第三,那肯定是格温妮丝了,她演得还行,但是我觉得她本色出演了,除了是个好人外,她不配好吧
也许是帕尔特洛最好的表演,她真的是被低估的选手。
我什么都不要,要的就是你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