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博里人声隆,IMAX更是观众盈门,除了两边侧幕,中间座位几近涨满。
好奇这么汹涌的观众,票房都去哪儿了。
铺天盖地,不留一分钟间隙,豪掷千金地打。
两位巨兽沉迷于动力波战争,挥舞一只大黄蜂联名款的全金属手臂,无差别地铲平世界上一切地标级的历史古迹。
眼睛暴饮暴食,被撑得留不下一根皱褶。
美中不足的是巨兽太懂人情世故。
窃一直以为巨兽电影的机理在于敢把处于生物链顶端的人类拉下马,一屁股坐塌其万物之灵的桂冠,让这些习惯不可一世的玩意儿深切体味一把生如蝼蚁的卑微渺小,完全没料到的是巨兽这么通人性——哥斯拉是大自然的守卫神,金刚更是人民群众的超大码萌宠,在与哥总搏命拼扑之时,都不忘要照拂人类的玻璃阳台,还时时与小女孩眉来眼去,暗通款曲。
金刚的地心社会更是按人类的威权等级的序次来缔造,以天下奉一人,最后金刚战胜刀疤,也不过是新王换旧王的人类社会进化俗套。
很难想象,自1933年问世以来,金刚已经91岁高龄!
在其绵亘不绝的推陈出新中,这个系列毕竟也闪现过彼得·杰克逊和骷髅岛的智慧之光。
新版再次沦为挑唆中二少年暴力的热血读物,莫非是真的活出了“人老就罢了,何苦成精”的人生大明白(087)?
看这个玩应就别挑剧情,当然,也没什么剧情。
制片方终于清醒了一回。
知道观众想要什么。
想吃什么?
巨型怪兽打架?
给你吃个顶嗓子眼。
这就对了,照这么整,至少还有几年好日子。
有趣的是,其实这个系列的很多设定还是很值得谈一谈的。
比如怪兽的吃,不要小看这一点,这可不是废笔。
只有描写怪兽吃什么,才能让观众自动完善脑补怪兽的生态系统,才有真实感。
对比彼得杰克逊版的《金刚》来看,这一点更为明显。
那个版的金刚是吃竹子的,为什么吃竹子?
体现大猩猩是杂食动物?
不是的。
是为了体现他是素食动物,降低他的攻击性心理暗示。
而这个系列的金刚,从骷髅岛到现在一共3部。
顿顿吃肉。
为什么描写它吃肉。
是要表现他很有攻击性,连平时的觅食都是生死决斗,日夜练武,提高攻击性暗示。
但是这就产生了一个难题,哥斯拉吃什么?
它的身体结构是怎么样的?
现在只能设定成吃核能。
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要知道,光吃核能,很难让人信服,他是怎么能长那么大,长那么胖的。
过节期间如果想找什么消遣娱乐,看电影永远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那些看起来不用动脑但是特别爽,看完很解压的大制作,当然一定要在电影院里。
比如哥斯拉大战金刚,怪物大战系列里面的老对手,一言不合就是开干,屏幕上打个飞沙走石,天崩地裂,好像顺便就把身边的,现实的,无处不在的腌臜泼才一道砸个稀巴烂。
电影一开始,导演就给大家讲了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道理,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就算你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无敌金刚那也不行,这个镜头给人的印象之深,以至于后面的两个小时中我的耳边似乎总有人在说,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等到金刚戴上那个本来是为了治疗冻伤而准备的金属手套,我相信不止一个人会和我想到,这不是漫威动画里面的灭霸附体嘛,那一刻我甚至有点期待它会不会打个响指,一切灰飞烟灭的那一幕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堪称复联系列的最亮时刻。
最后的半小时大决战确实挺精彩,拳拳到肉,虎虎生风,对得起电影票,对得起俩小时,为此我可以忍受3D眼镜架在鼻梁上的不适以及旁边不断飘过来的爆米花香味,这种爽片还是要到电影院才能获得最佳体验,越是好的电影院越是值得,如果搁在手机上,那真是没必要折磨自己。
正方出场选手哥斯拉+金刚,反方出场选手雪魔+刀疤王(不好意思,我又出戏到狮子王了,反正坏人一定要来一道刀疤才够威风),加上一个时不时打酱油但是关键时刻确实挺关键的小红毛猩猩和一个一直说很强大确实很强大但是一直没有看出来到底怎么强大的摩蛾拉。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哥斯拉大战雪魔的场面,那必须是冰火二重天,双方除了以撞撞撞,顶顶顶,碰碰碰为主要杀伤方式的物理攻击之外,就是喷!
你喷烈火我喷寒冰,俩个喷子打得不亦乐乎,要说为啥最后哥斯拉占上风,那一定是那一款粉色充电套装太迷人,就像你的手机电量显示一样,不过人家可不是充电俩小时,待机五分钟。
至于金刚单挑刀疤王,就和人类打架差不多,无非是规模大点,速度快点,破坏力强一点,看片的时候就一直在琢磨那些被强行拆迁的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台伯河两岸,到底是谁来负责灾后重建啊?
虽然去研究一部怪兽打怪兽一直从头打到尾的片子如何人物设定似乎有点无聊,不过反正无聊嘛,你就瞎琢磨琢磨,说不定就没有那么无聊了,说不定你就会发现好莱坞在政治正确这条康庄大道上已经越走越邪乎,都快要魔怔了。
比如片子里那个碎嘴,聒噪,啰里啰唆但是运气超好,逢凶化吉不说说不定还掌握反转钥匙的一般都是个黑人,而且通常还是个胖子,简称为黑胖子。
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个一开场就威风凛凛,满嘴脏话搭配满身腱子肉外带满屏刺青的角色通常会交给一个白人,嗯,通常也是个胖子,大家都叫他老白男,一般来说都是第一个领盒饭的,而且死法通常有点蠢,no zuo no die, 屏幕外的观众都知道他要挂了,他还在那里不停地哔哔哔。
怪兽片里一定会有个熊孩子,只是这个熊孩子有时候是拯救世界的预言家,有时候就纯纯的是一个熊孩子,至于拿到哪一个剧本,一般取决于颜值……以及性别,默认的规则是女孩挑前一个,男孩挑后一个,长得好看可以先挑,但是他们都会活到电影结束,再苦不能苦孩子。
怪兽片里面的女主角很重要,但是这个重要性和女主角的智商,能力,演技等等统统没有关系,只决定于一件事,那就是她的颜值,这就是为什么那部最著名的金刚最受大家欢迎,因为娜奥米·沃茨 Naomi Watts最漂亮,相比之下,这部的丽贝卡·豪尔 Rebecca Hall就差远了,人和人果然不能比。
至于其他的男人,统统不重要,能让大家分得清是哪一张脸就行。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部哥斯拉大战金刚:帝国崛起,那就是剧情嘛,那是肯定没有的,好看嘛,那还是挺好看的,记得一定要去电影院看。
1.小女孩是不是半亚裔?
和欧洲人在一起像亚洲人,和亚洲人同框又极度像欧洲人。
欧亚的头骨区别太大了,再一次感受到明显异族的感受。
亚洲人头骨和脖子的比例好好看。
我永远会觉得头小的人脖子粗显壮。
2.他们是怎样创作出特色有趣的人物的呢?
演员的表演也许也有加成。
这次是牙医,几句台词就显现出他的与众不同,蚊子什么的。
黑人的戏份则有些假和尴尬。
3.恶人的武器也是用心设计了的。
对他们来说,想象力和落地都真的好容易啊,羡慕。
4.女主好像安妮海瑟薇啊。
而且长相相像的人果然声音也很像,就像这英。
5.这次对地心奇观的展现不太多了,还好第一部已经足够满足了,第一部刷了三五遍来着。
6.和宫崎骏一起看的,所以雨林飞虫荧光探险等等常有穿越。
后来看《草木人间》却没有穿越感。
感受到中式山水和他们的确完全不同。
7.大扑楞蛾子出来,想念哥斯拉打仗的片了,还是那种大怪兽打来打去打来打去的爽啊,那部好像也刷了三五遍来着。
8.小姑娘长相正处于青春期尴尬期,但仍然不失小时候的面貌。
小时候真像小仓鼠一样可爱。
对《哥斯拉大战金刚2》,我本是寄予厚望。
特意买了第一排位置,仰视银幕,已获得更好的“巨物”电影沉浸感。
电影开头前五分钟,我深感自己的决定够明智。
从运镜看,这场戏导演显然是从人类视角出发,以仰视呈现了第一场怪兽打斗戏,即在地心世界的旷野上,金刚与一群似狼般巨兽的追逐战。
这五分钟里,我深切感受到了怪兽电影的魅力。
自己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哪怕此刻是以被怪兽践踏即将身死的角度,不那么体面地观察这一切,也会感叹这一趟真值。
如果整部片子都能保持这个水准,《哥刚2》几近又一部“阿凡达”。
可万没想到,进入主题后,影片观感竟直线下降。
无聊、乏味、枯燥······难以想象,这些词汇有天我会用在一部以世界两大经典怪兽打底的好莱坞特效大片上。
可事实确是如此,如此糟蹋IP、浪费资源,这根本是道德犯罪。
1具体审判《哥刚2》之前,先简单介绍下它所属的“怪兽宇宙”系列电影的起源发展。
哥斯拉是古早日本玩出来的怪兽IP,追溯到1954年的电影《哥斯拉》。
和奥特曼一样,是特摄片时代的产物,就是让人穿上皮套扮怪兽。
金刚的历史要比哥斯拉早些,是1933年的好莱坞电影《金刚》搞出来的怪兽。
观众较为熟悉的金刚与金发美人的故事,便是源自这部电影。
无论是哥斯拉还是金刚,多年来被各大公司不断翻拍,出现各种版本。
直至2014年,传奇影业、华纳兄弟和东宝公司等公司,日美合拍,接着拍《哥斯拉》。
这次的野心很大,不止要拍哥斯拉,更要玩“怪兽宇宙”。
目前怪兽宇宙电影一共出产了5部,分别是2014年《哥斯拉》、2017年《金刚:骷髅岛》、2019年《哥斯拉2》、2021年的《哥斯拉大战金刚1》,以及今年这部《哥刚2》。
全新版本的怪兽宇宙在世界观上打破以往。
影片中的怪兽们几乎只是借了“哥斯拉”、“金刚”的名,背景上和过往认知完全不同。
如哥斯拉,原本它的产生是日本受了美国的核污染,从而产生的怪兽。
至于四五十年代日本哪里来的核污染,想必大家都清楚,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金刚,原本是骷髅岛上一只超级大的猩猩而已,是大自然的异化产物。
到了全新版本,摇身一变,所有的怪兽都是原本就存在于地球之上的,和人类始祖同生同存。
地球被概念化成由地心世界和地上世界两个部分组成。
金刚和人类生活在地心世界,是人类的守护神。
哥斯拉则处于地上世界,是所有怪兽的王。
某天金刚族群出了个猩猩想要反叛,带着一群金刚冲上地表和哥斯拉殊死一战,最后失败导致金刚们被封在地心的一块小地方,哥斯拉后来也就此长眠。
这便是哥斯拉和金刚世仇的来源,即《哥刚》系列电影的故事基础。
2整个怪兽宇宙有个点的设计最为大胆:让哥斯拉成为了守护人类的英雄。
但也是这个点的存在,使得怪兽电影沦为平庸,或者说,成了套牌货。
金刚守护人类,哥斯拉也守护人类,他们联手击垮欲毁灭城市的坏怪兽,对战中难免误伤。
于是部分人类支持他们认为他们是英雄,同时也有部分人类不认可他们,觉得应该消灭他们。
这,岂非正是漫威、DC超级英雄电影的玩法?
换句话说,他们把超英电影那一套,套在了怪兽身上。
我向来觉得,但凡怪兽电影,都是有着自己的一套哲思主题。
即,人类在未知、强大、不可控的力量面前,该如此自处?
怪兽强大无匹肆意破坏是看点,极端环境下人类的爱情、友情、亲情乃至对生死的探讨等等亦是看点。
这就叫有里有面。
2014年电影《哥斯拉》剧照这一点,在系列首部电影《哥斯拉》中还是有所体现的。
男主父亲对亡妻的悼念,父子间隔阂,包括男主与妻、子的情感羁绊,都是在怪兽所呈现的激情之余,给予观众的温情。
可这么几部下来,随着哥斯拉、金刚“拟人化”的愈发严重,整个系列越来越不像怪兽电影,而成了换壳“超英”。
纵使是套壳超英,能拍出味道也是极好的,漫威风靡全球,多少英雄角色深入身心。
但怪兽宇宙系列的尴尬点在于,它受制于“怪兽”这个载体本身,就注定了在角色复杂度上,难有发展。
顶天了,哥斯拉成为一条“忠犬”,还能怎样?
到了《哥刚2》,甚至到了圈养哥斯拉,金刚跑到地上医生给拔牙的地步。
干什么?
扮萌宠玩反差啊?
再到后面是不是还要成立个“泰坦巨兽联盟”?
野心挺足,世界观也相当大胆,可如今这走向,却越发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伦不类。
3《哥刚2》观感上的糟糕,绝不是文戏方面的问题。
对这类显然是主打特效与视听的影片,去苛责剧情是没道理的。
它差在了想象力的严重匮乏。
主要有二。
其一,怪兽外型的重复。
《哥刚2》的反派boss有两个,一个是坏金刚刀疤,另一个是雪魔。
刀疤还不算离谱,毕竟和金刚是同族,以红毛长臂猿的样子亮相,惊喜度虽然不高但还尚能接受。
雪魔就让人感到被糊弄了。
说得好听是雪魔,登场时我还以为是哥斯拉的弟弟,弟斯拉。
毕竟除了颜色和哥斯拉不同之外,样子、能力和哥斯拉都一模一样。
分明一个换皮版哥斯拉,套了个冰雪节的皮肤,就敢声称是新怪兽雪魔,这未免也太没诚意。
有观众可能要说了,《哥斯拉2:怪兽之王》不是还玩的挺好,基多拉、魔斯拉、拉顿,都酷酷的,怎么到了这一部这么拉胯?
因为基多拉、魔斯拉、拉顿本就是东宝公司的原有产物。
著名的东宝三大怪兽哥斯拉、魔斯拉、拉顿,以及天外来物基多拉是早先就有的,《哥斯拉2》算是拿来就用。
到了《哥刚2》,怪兽没得用了,自己创作出一些什么产物?
红毛猩?
冰雪版哥斯拉?
怪兽的样子都毫无新意,就更别提打戏了。
拉胯的打戏,便是《哥刚2》第二大无聊之处。
金刚的一大魅力在于,以类人的形态,去做出怪兽之举,从而给予观众极强的代入感。
比如经典的徒手掰开霸王龙的嘴,无不叫好。
2005年电影《金刚》剧照可《哥刚2》竟然引入了金刚族群的概念,让金刚去对战别的金刚,以类人打类人,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街头混混穿着猩猩的皮套在械斗,敷衍到了极致。
最后结局的四方混战,哥斯拉、金刚联手对抗刀疤和雪魔,两边如复制人般的一对一打斗,动作重复,毫无亮点,无趣至极。
倒是还有三个龙套怪兽,一个螃蟹、两条海龙,可却几乎是被瞬秒,哪有什么发挥空间?
何谈什么打戏?
惊喜?
一部怪兽片,还是影史两大经典怪兽,从外型到打斗都直让人感到陈腔滥调。
作为怪兽电影的爱好者,对此实在是失望至极。
建议此系列电影的所有制作人,强制观看奥特曼汲取灵感。
小孩看的东西,真比这精彩。
不知不觉“怪兽宇宙”已经迈入第十个年头了,而《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恰好是十周年节点上映的系列新作,所以第一感觉是这一部绝对不简单。
原以为前作《哥斯拉大战金刚》已经把怪兽系列拍到头了,但是定睛一看GxK的海报,不觉眼前一惊:这个阵容,你确定给我看的不是《复仇者联盟》吗?
首先是这个怪兽阵容,真的是太逆天了!
光是海报上曝光的,就已经有五大怪兽了。
哥斯拉金刚两个核心顶流就不说了,这一部又增加了两大新怪兽:“刀疤王”耍得一手骨鞭,不仅鞭法犀利,而且还能操控别的怪兽,更有一身PUA能力,引领猴子大军复辟,只为一血前耻、统治世界;雪魔是又一上古泰坦,拥有冰封吐息的技能,战力能和哥斯拉匹敌,而且视觉观赏性极强。
另外,导演只真的懂观众啊,真是要啥来啥,千户万唤,摩斯拉终于惊艳回归了。
这下子,这团战有法师对波,有坦克肉搏,还有奶妈开大,美如画啊!
再就是这一部的战场是实打实地来到了地心。
其实要呈现地心之战还挺不容易的,因为要塑造一个不同于地表的领域,充满新的生物和奇观。
但从效果上来看,影片是成功了的,因为有很多未知的生物和生态,为这场大战增添了很多威胁和不确定因素。
而且还有全新的人类文明出现在这里,正是与吉雅血脉相关的伊维族,这个种族的文明一出场,确实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惊艳感。
另外,必须得提一嘴,这一部人类戏份真的是令人舒适,全员都智商在线,不仅成为了怪兽大战的神助攻,而且还义务担任了起了讲解员,真的是“很有分寸感”,有感受到被主创尊重!
话不多说了,强烈推荐,一定要到影院去看!
当制作方完全迎合观众的时候,这片子已经不能称之为电影了,更像是拿着电影级制作预算拍了一个抖音短剧。
之所以说本片像抖音短剧,是因为它本质上和三分钟一百八十个反转的霸总剧没有区别,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无脑爽剧。
本片简短概括就是一只猴子回家想认亲结果被想称王的亲戚追杀,然后猴子赶紧搬救兵找来自己的好兄弟蜥蜴一起打亲戚,最终猴子和蜥蜴完胜,猴子有了小猴子,还抢走了压寨夫人雪魔当正房,实现了怪兽的合家欢。
的确我们想看到更多的怪兽大场面,但为了这个目的而彻底抛弃逻辑反而本末倒置。
看起来是三线叙事但实际上是为了最后的大战这个结果而强行拆成三线叙事。
所以剧作上是完全崩塌,那么就只剩大场面特效可以看了吗?
显然也不是。
本片完全没有泰坦巨兽的压迫感,沦为了烂俗超英片的又一新成员。
虽然这种商业大片上限摆在那里,但一些经典的套路还是能发挥作用。
本系列原来的大小对比的套路在本作中几乎被抛弃,充斥诸多毫无意义的炫耀特效花钱镜头,而且特效还很廉价。
如果真的用心,起码可以和阿凡达、沙丘那样营造强烈真实的氛围,强烈对比的手法应该反复用,用心用,设计一些出其不意的亮点,可惜什么都没有。
仅就本片而言,可能只有刀疤王在巴西海滩上影子震慑那一个镜头还有一点压迫感,但并不多。
因此,剧作和特效大场面的全方面崩塌导致本片连电影都称不上了。
如果这样还赚钱的话,那真是毫不期待下一部了。
除去以上,哥总安安静静趴在斗兽场睡觉还是很可爱的。
好想拥有一个哥总在斗兽场睡觉的手办,当然如果有这种手办,那哥总一定得能站起来自由活动,而不是只有睡觉一个动作。
看完电影出来就遇到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顷刻间暴雨来临,想必哥斯拉朝天喷出原子吐息融化冻结天空的冰盖时,里约热内卢的海滩也下起了瓢泼大雨,也不知道四处逃窜的居民有没有停下亡命的脚步一同鼓掌。
人类角色在传奇系列怪兽电影中的地位向来尴尬,他们无法主导剧情走向,也很难在怪兽争斗时插手,只能吱吱喳喳不厌其烦地坐上斗兽争霸赛的解说位置,为观众讲解这位是谁那位是谁它们准备要干嘛。
不少角色明明已经生活在泰坦横行朝不保夕的世界里,很多时候依然动辄大惊小怪一副没有见过世面的丑态。
相较之下,怪物无言语的特效表演远胜于人类角色,至少它们不需要说出长篇大论的蹩脚台词,金刚与小猩猩之间的关系进展只需神态表演和肢体互动就能实现。
电影虽然名叫Godzilla x Kingkong,拍起来却像是Kingkong2,金刚才是经历事件全貌的人物,哥斯拉变成人气配角,功能定位更接近于金牌打手,出现时长不多,要么不登场,一登场就是随意碾压对手,毕竟它踩着基多拉的尸骸实打实拿下怪兽之王的名头,冠冕之下全是鲜血和核辐射,众多泰坦纷纷下跪臣服的场景没有掺杂半点水分。
亚当温加德的思路很明显,他只管杀不管埋,系列以往的设定和伏笔都可以为影片观赏性让位。
在他的操刀下,影片气氛其乐融融老少皆宜,昔日怪兽之王不再是移动天灾和古典神明,安分守己盘睡在罗马斗兽场的乖巧模样宛如忠心护家犬,人类由始至终没有面临真正的危机,观众情绪也有了安心的兜底防线,不是哪头怪兽都有资格当大反派,管你来者何人,能堂堂正正接下一发原子吐息才算是好汉,要是连掰手腕秀肌肉硬碰硬都办不到,谈何给地表世界带来威胁。
对手档次提不上来,怪兽之王的实力又明摆在这,电影通过肆意浪费大型怪物设计来推进剧情倒像是一种无奈之举,斯库拉和提亚玛特的草草退场,已经预兆着刀疤王和雪魔的轻易落败。
从哥斯拉的角度来看,伊维族人24小时夺命连环call比刀疤王带来更加严重的困扰,只要那头红毛猴子一天不消停,自己就没有一天可以睡够八小时。
哥斯拉的睡眠质量异常糟糕,也难怪从头到尾都显得十分暴躁,见面就来一发吐息。
怪兽们长得漂亮也打得漂亮,只是不够刺激,还差一口气提不上来,差的是骷髅巨蜥的冷酷嗜血,差的是基多拉在黑暗中振翅闪电的身影,差的是机械哥斯拉的质子尖啸,而不能充分刺激味蕾的爆米花,就是不够冰冷的雪糕,不够烫口的火锅。
菜品摆盘好看味道温和,食客自然最多,可惜对于老饕来说,饱腹之后回想起来终归还是有点遗憾。
第一时间看完《哥斯拉大战金刚2》(《GxK》),基本满足预期。
记得看完上一部时,我只给出“还行”的评价,最大原因就是,那令人视听感官上彻底被惊艳到的“地心世界”段落,却只是一晃而过,没能看爽。
相比之下,这部续集以一种更干脆的方式,把“地心世界”直接扩充到占比全片80%。
“含兽量”提升,深入到怪兽视角,从它们的角度说故事,人类终于成为镶边的配角。
这显然是更知道大家想看什么了,就是来看大怪兽的。
传奇的怪兽电影宇宙,自2014年《哥斯拉》重启以来,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世界观。
其中不仅包含哥斯拉、金刚两大经典怪兽角色,还建构起人类组织“帝王计划”的背景设定。
2017年的《金刚:骷髅岛》,探索金刚的起源。
2019年《哥斯拉2》,引入众多巨兽:基多拉、拉顿、摩斯拉,确立起哥斯拉的“怪兽之王”地位。
直到上一部《GvK》,终于让哥斯拉和金刚双雄争霸,将两者的对决推向高潮,也开拓出“地心世界”这块新版图。
一晃十年过去,今年的《GxK》,算是把之前的几部电影做了一个总结,又引入新的怪兽角色刀疤王、雪魔、提亚马特。
原先怪兽电影这个类型,多多少少是要和灾难片、惊悚片的类型框架做融合的。
但这部《GxK》不太一样,更像是转型成了一部超级英雄片、武侠片。
拆解起来,竟能解读出侠义精神、情感关系、精神继承等主题。
从上部片名中的V,到这部片名中的X,就暗示了这是携手抗敌的故事。
巨兽之间的争斗和联盟,就如武侠世界中的门派斗争和英雄结盟。
故事发生在《GvK》事件的几年后。
我们以为金刚是他们族群仅存的火种,但事实并非如此。
金刚在地心世界里发现了自己的同类,长得很像自己小时候的“迷你金刚”苏科(其形象源于1933年《金刚之子》)。
但他却因此面临更严酷的挑战:原来巨猿同类们都被一只全身红毛的独裁猩猩刀疤王给操控着,成为它的奴隶。
金刚被发现后,反而打破了原先的局面,潜在的骚乱一触即发。
刀疤王利用骷髅爬虫脊柱鞭索、水晶骸骨控制了雪魔,它能喷射出剧烈冰冻的气体,甚至曾导致过地球的冰河时代的一次生物大灭绝,是攻击力约等同于哥斯拉的存在。
另一方面,哥斯拉在人类世界中也感受到了新的危险,开始四处充能,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它不断消灭其他怪兽,占领他们的领地,包括海龙型泰坦提亚玛特,获取新的辐射能量,最终进化成为“芭比粉(辐射能量强20倍)版哥斯拉”。
电影就此展开,前半部分主要集中在金刚的地心世界冒险上,他独自面对刀疤王和同类们的威胁,使他领会到要联合曾经的宿敌哥斯拉,才能扭转战局。
而后半部分则是形成怪兽联盟的概念,让五只主要怪兽集结互殴:金刚、哥斯拉、摩斯拉VS刀疤王、雪魔,形成了一场史诗级的怪兽混战。
《GxK》值得一提的有三处。
一是这部的新角色刀疤王,他的前史故事,其实也是怪兽电影宇宙的暗线。
影片中段的口述传说,短暂快速却又信息量巨大地把这条暗线呈现给我们——刀疤王是地心世界的“前怪兽之王”,曾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帝国。
他统一了猿族泰坦,并通过铲除威胁,把金刚的父母、哥斯拉的旁系亲属都给杀害,从而确立自己的地位。
然而,一场上古大战改变了局面。
哥斯拉联合其他巨兽,将刀疤王封印在地心世界的深处。
直到封印意外解除,刀疤王回归,才导致了电影中这场怪兽界的世界大战。
这其实也解释了:哥斯拉与金刚为何是宿敌,在上部里“相爱相杀”。
因为他们之间的世仇,深植于种族血脉。
《GvK》里的壁画暗示了两者种族世仇的关系二是动作场面设计。
从罗马斗兽场的激战、地心世界的探险,再到哥斯拉与提亚玛特的海上对决,金刚与刀疤王的几次交战……这些场面不只是简单的暴力破坏,也有对怪兽片“巨物美学”的展示。
庞大的怪兽以其超乎寻常的体型和力量,与人类产生最为极致的差异。
极端的巨大和渺小互为对比,乃至宏伟的金字塔被破坏、漫天的黄沙如烟尘般湮灭的瞬间,都充满了美感。
这种视角的转换带来的体验感的切换,是怪兽片看起来之所以爽的视觉根源。
三是对哥斯拉、金刚战力的调整,简单来说,就是让他们更有个性了。
哥斯拉的攻击性和抵抗性变得更强,辐射能量高了20倍后,战力不可同日而语。
金刚则有两次接受人类帮助的时刻:断牙后接受“种牙”、冻伤后接受“机械手臂”。
这两个设定,为金刚增添了更多的人性特征。
在曾经古早的那些好莱坞电影中,金刚的形象是以野性和原始力量著称,是远离科技的自然界代名词。
而这部里,现代科技的植入辅助他强大,也使他成为一个跨越自然与科技界限的存在。
尽管存在一些情节上的不足,但《GxK》无疑仍是今年值得影院必打卡的好莱坞巨制。
从爽片的角度衡量,它很难不满足期待。
最重要的是,让人能有两个小时,完全沉浸在巨兽的世界中,不用理会现实的所有烦恼。
什么?
这片只有6.8分?
只比1高了0.5分?
是我的审美已经彻底和豆瓣偏离了嘛?
如果金刚算传奇怪兽之一,那这部就是我看的第二个系列。
一直对大型怪兽感到害怕,长嘴露獠牙,肠子动不动就挂出来往外摔着绿色浆液,光想象都会引起胃部不适。
自知之明非常多,胆小的人看看猩球崛起已经算是尽全力了。
可是最近这个阶段压力大到快爆炸,在终于交完一个阶段性材料后,我想去放松一下,按摩、运动都暂时不如哥斯拉的吸引力强,恍惚之间,已经坐在影院里开始吃爆米花了。
映前,让我极其惊讶的是,同一排,来了一家三口,小孩应该是小学前的样子,那么那么矮,还有童音,就被父母领着看哥斯拉... 看到后来,小孩妈妈还会惊叫几声都传到我这边,小孩一声没叫,这...这片也太酷了,哥斯拉就是哐哐打,吸收核能让自己升级,又为了迎合世界主题,变出了粉色铠甲,我都想买个模型摆桌子上。
看的时候,忍不住想,这故事真是简单,给个hollow world的设定,就可以了。
hollow这边有危机,意念传输到real那边,real那边的哥斯拉就感应到了,攒着劲,要来帮忙。
可是hollow这边有金刚,自古王不见王,于是出来一个蜘蛛和飞蛾的混合体,作为沟通者,都不用说话,就把2位传奇怪兽连接在一起,和另外二位代表着不爱和平只想压榨别人的怪兽,猛打。
最后,金刚在hollow world中啊啊啊啊举起大刀,哥斯拉又在斗兽场倒下睡个好觉。
已经看完好多天了,这个情节还是清晰地出现在脑子里,简单直接没有波折,可是却拍的那么好看。
人类终于知道自己是渺小的,于是他们选择闭嘴,全片怪兽之间基本没怎么说话,都靠眼神传递感情,达尔文主义下的世界,你强你就生,你弱还想去统治,那你就灭,简单到让人觉得行,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什么实力,开始展示吧。
很久不见陈法拉,祝她美国之行顺利。
目测金刚是打不过哥斯拉,但是不按武力值,哥斯拉确实更出彩。
感情戏都交给金刚完成,比如说对他人的信任、对家的依恋、对同伴的渴求、不会服输的意志力,哥斯拉... 就是打。
可是它安安静静一句话没有,睁眼睛就战,战完就睡,飞身前扑的姿态,突然让我共鸣了,这不就是一种明知那个东西很难,可是毫不在意依然扑向它要把这个东西完成的项目经理的决心嘛!
共鸣之后,哥斯拉已经不再是哥斯拉,它成了行业中的哥经理,它心无旁骛,只有目标,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理解还是不理解,别给我整那些没用的,就是要按着既定规划一步步向前。
如果力量不够,就去充电,睡醒了不会玩手机尿遁,就是直接给我继续战!
哥经理,我好佩服你,你的迫切完成目标的身影,好打动我的心。
还记得1上映时,同事说这片挺好,就是一顿打,不用费脑筋,也不用想着还给生活什么反思。
毕竟生活里需要反思的地方太多了,看个电影有的时候就是希望去看个电影而已。
可是我很怕怪兽们,听着同事的话,听完也就听完。
在看了2后,我感觉也能接受一部分怪兽电影了,就返过去看1。
2的优势立刻出来,它有自知之明,知道观众要的是什么,知道在这类电影中渺小的人类真正该扮演的角色。
1就是人类的出场戏份太多,啰哩啰嗦快30分钟,哥斯拉还没出来呢,我本来就是小屏看,真是没什么耐心继续等待,直接叉掉了。
2中,人类戏份很少,或者说是都是打辅助类型,很好,让主角更多地暴露在视野内,无关人员都往后闪。
就是那个魔斯拉,咱们不能换个别的动物吗?
一想到是放大了蜘蛛或者飞蛾的嘴部区域,就觉得好恶心。
关于哥经理的背调。
看之前,我对哥斯拉的印象就是,不是被奥特曼打的那个吗?
后来查了查资料,阿,虽然都是来自于日本公司,但是是不同的公司,二位并没有交战记录。
查资料,哥斯拉(Godzilla)首次出现在1954年由东宝公司制作的同名电影中。
这个角色最初被设定为一种受到核辐射影响而变异的巨大怪兽,代表了核战争的恐怖和破坏性。
在最初的电影中,哥斯拉是一个毁灭性的力量,袭击东京,引起广泛的破坏和人类苦难。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系列电影的发展,哥斯拉的角色经历了显著的转变。
在一些电影中,哥斯拉成为了地球的保护者,对抗其他威胁人类或地球的怪兽和外星生物。
这种转变使哥斯拉成为了一个更加复杂的角色,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特质。
比如,查到的这几部中,哥斯拉作为负面角色的电影:1.《哥斯拉》(1954年)。
在这部原版电影中,哥斯拉是由于核试验受到辐射影响而变异的怪兽,对东京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2.《哥斯拉、摩斯拉、金刚大战基多拉》(1964年)。
虽然最终与其他怪兽合作对抗基多拉,但哥斯拉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一个威胁。
3.《新·哥斯拉》(2016年)。
在这部较新的电影中,哥斯拉再次成为一种灾难性的力量,政府必须找到办法阻止它。
哥斯拉作为正面角色的电影:1.《哥斯拉对机械哥斯拉》(1974年)。
在这部电影中,哥斯拉成为地球的保护者,对抗邪恶的外星人制造的机械哥斯拉。
2.《哥斯拉vs金刚》(1991年)。
哥斯拉在这部电影中对抗邪恶的金刚,保护地球免受更大的威胁。
3.《哥斯拉:怪兽行星》(2017年)。
在这部动画电影及其系列作中,哥斯拉是人类抵抗地球上其他强大怪兽的关键力量。
看来,它和金刚的战斗史很有渊源。
金刚(King Kong)这一角色最初出现在1933年的美国电影《金刚》中,由梅里安·C·库珀(Merian C. Cooper)和埃德加·华莱士(Edgar Wallace)创造。
这部电影标志着特效电影的一大突破,金刚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最著名的怪兽之一。
它作为电影角色的主要发展历史:1.《金刚》(1933年)。
这部原版电影讲述了一只巨大的猩猩在被从荒岛带到纽约展览后发生的一系列悲剧故事。
金刚最终在纽约爬上帝国大厦,在与飞机的战斗中坠落身亡。
2.早期续集和衍生作品:1933年的电影大获成功后,同年推出了续集《金刚之子》。
此后,金刚的形象在多种媒体上被不断复制和重制。
3.《金刚》(1976年)。
这是对1933年原作的一次重制,由派拉蒙影业出品,故事和特效均有现代化的调整,再次讲述了金刚被带到现代文明社会的故事。
4.《金刚》(2005年)。
彼得·杰克逊执导的这部电影是对原始故事的一次重新演绎,不仅特效技术达到了新高度,而且对金刚的性格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探讨。
这应该也是最被国内观众熟知的一部。
当娜奥米·沃茨站在帝国大厦上与金刚依靠在一起时,这种跨越种族的理解,让人共情、共悯、震撼。
某种意义来说,在金刚进入哥斯拉这个世界后,感觉它好像是从帝国大厦的楼顶直接被移动到了hollow world中,还在生机勃勃地活着,也让心里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5.《金刚:骷髅岛》(2017年)。
这部电影是传奇影业“怪兽宇宙”系列的一部分,重新设定了金刚的故事背景,不再是纽约,而是在神秘的骷髅岛。
这个版本的金刚被描绘为一个更加英雄化的角色,保护岛上的生物免受外来威胁。
6.《哥斯拉大战金刚》(2021年)。
这部电影是金刚与另一位电影图标哥斯拉的大银幕对决,标志着两个电影怪兽传奇的交汇。
金刚的形象和故事在近一个世纪的电影历史中不断演化,从恐怖的野兽到具有复杂情感和英雄主义的角色,时代在变,电影技术在变,观众的口味在变,一切都没有绝对,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我期待未来有一天,星矢和哥斯拉金刚联合,对打蝙蝠侠的平行世界中的黑化版,有意思了。
当爽片看是满足的,很干脆地把上部惊艳的“地心世界”,直接扩充到占比全片80%的篇幅。怪兽迷/巨物迷能有两小时,完全沉浸在巨兽的世界中,不用理会现实的所有烦闹。原先怪兽电影这个类型,多少要和灾难片、惊悚片的类型框架做融合。但这部不太一样,更像是转型成了一部超英片或武侠片。“含兽量”提升,深入到怪兽视角,从它们的角度说故事,人类终于成为镶边的配角。这显然是更知道大家想看什么了,就是来看大怪兽的。
笑死了,我崽说摩斯拉是怪兽界的美女扑凌蛾子!
系列最无感的一部,叙事匆匆,节奏匆匆,乱七八糟,就连制作也匆匆,效果假到离谱,不过最后大战IMAX3D视觉奇观看的还是很爽,片子色彩也比较赏心悦目。以及金刚是绝对主角,哥斯拉感觉就是来打个酱油,更搞笑的是全片最震撼的一个镜头是站在狮身人面像上的摩斯拉给的。
野心家大红猩脑控北地雪魔妄图征服世界,正义金刚与重新武装的哥斯拉联手杯葛。最后雪魔反水,背刺红猩,妖氛殄灭,世界和平。看出什么来了没?反正我没看出来😊
3.5. This is how dumb films should be made.
哥兹拉,大金刚,大飞蛾,小金刚,大瘦猴,雪萌龙
哥斯拉战前准备:充电
猩球崛起乱入了哥斯拉和阿凡达,无聊死了
绝了,我提前看了《猩球崛起4》的点映。
中学生电影……哎,有一幕竟然直接搬了avengers的cgi模型!这
类型定位是对的,怪兽打戏很多,人类穿针引线。不过打得火热但居然挺无聊的,基本没打几下就结束了,大决战更是稀里糊涂一顿乱打,再加上五彩斑斓的光污染视线,连老传统对波都省了。尤其是这个反派完全没有压迫感,就拿个破石头在那装腔作势,菜得离谱。各种美式套路剧情也全在意料之中。这次最让我不爽的就是审美全面降级,不仅特效不好,怪兽设计还非常无聊,就个放大版帝王蟹、海鳗、红毛猩猩和蝾螈,并且怪兽拟人化还能通人性实在是让人受不了。很多场面也都比较抽象,就不提“奔跑吧兄弟”了,哥斯拉跳水还有那段失重下的打戏实在是把我看乐了。建议牢温转隔壁厅的《挑战》,学习一下失重戏该怎么拍。
太好看了!!!哥斯拉窝在古罗马斗兽场里可太可爱了!!!快出这个手办好吗?!
近些年看过最爽的怪兽片!哥几个集体升级进化组团2v2。爽点还是蛮多的,虽然剧情确实有些薄弱,但好在完整易懂,总之不会有人看怪兽片是奔着剧情来的吧🤣? 要说有什么不爽的话,怪兽对打的戏份再多一些就好了!
挺好看的。最大的硬伤是,刀疤王奴役了那群猩猩几千年,啥也没造出来,还是露天生活。
好莱坞最新技术:记忆清除。两个小时划过我光滑的大脑皮层
以为是哥斯拉和金刚打架,没想到是哥斯拉和金刚两兄弟联合噗噜蛾子(摩斯拉)打外人。但不得不说,粉色哥斯拉是真拉风。怪兽宇宙个人向:《哥斯拉》1998=《哥斯拉》2014=《新哥斯拉》 2016(前面三个难分更喜欢哪个)>《哥斯拉2:怪兽之王》2019>《金刚:骷髅岛》2017>《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2024
还行?有一些画面有点恶心令人不适。剧情流畅但多少有些落俗套,没什么眼前一亮的东西。是一部就算说是10年前的电影也不会觉得哪里过于前卫了的电影
一坨屎,很难想象这是第二部的水准,完全被三年前的1碾压
强如金刚牙疼也得拔,哥斯拉窝在斗兽场像个大猫可可爱爱。
满屏特效,但想象力无比贫乏,感觉这种大众工业级作品就是各种抄。锤子来自雷神,地下世界抄点《阿凡达》《黑豹》,逆转设定已经在《盗梦空间》和《逆世界》玩过了,刀疤这角色来自《狮子王》里的反派,钢铁手套以及被囚禁的雪魔这不是妥妥的冬兵……看完《沙丘2》再来看这个,太流水线了,无聊的很,大片还得靠名导来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