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焦裕禄

我的父亲焦裕禄

主演:郭晓东,丁柳元,严晓频,蒋易,寇振海,何政军,周征波,曲国强,王思涵,史嘉怡,张立,吴昊西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我的父亲焦裕禄》剧照

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1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2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3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4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5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6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13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14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15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16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17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18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19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20

《我的父亲焦裕禄》长篇影评

 1 ) 《我的父亲焦裕禄》

刚看完这部电影的点映,还沉寂在片中焦裕禄精神中。

原来老师讲课的时候就说,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些伟大的人们,直到看了这部电影,才深深的体会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和不久前看的《守岛人》一样感人至深。

焦书记不仅是兰考的书记,还为重工业机械制造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是人民的公仆,他还是父亲,儿子,丈夫,每一个角色他都承担应有的责任,但每一个选择他都选择了人民国家,他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国家社会人民都需要这样纯粹的党员干部!

 2 ) 《我的父亲焦裕禄》电影观后感

《我的父亲焦裕禄》这部电影是根据焦裕禄女儿焦守云口述回忆改编而成的。

整部影片是以家人的视角来展现了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中,生活上的点点滴滴。

开篇在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中,不畏苏联专家设计不符并即将撤走,不畏陈继光出身不好,只看能力。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成功研发出了第一台2.5米双桶提升机。

在之后被调往兰考,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兰考。

无论是在漫天黄沙里考察,亲自尝试想办法解决盐碱地的问题,还是亲自去洪水里仔细检查每一家救人,积劳成疾的疼痛,最终夺走了他的生命。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你要做一个好人”,这是母亲对焦书记的教育对他有很大的影响,焦书记在教育儿子不要搞身份的特殊化,教会女儿在街边吆喝售卖咸菜,焦书记甚至临终对孩子们的叮嘱也是要眼里有人民的疾苦,这是家风的传承。

在影片中还有许多处感人的地方,我喜欢焦裕禄同志送乡亲们出去过冬吹唢呐的情节,唢呐一响,整个氛围都是悲凉的,无奈的,该电影非常值得观看,了解为我们美好生活做贡献的前辈们,有他们的艰苦奋斗,才有我们的美好生活。

珍惜现在,好好学习,努力工作,认真生活。

 3 ) 振奋人心的电影

《我的父亲焦裕禄》以焦裕禄同志二女儿焦守云的口述为基础,用普通人的眼光看党员干部,影片从“一名党员”“一位干部”“一个亲人”三个不同的角度,从焦裕禄“洛矿建初功”“兰考战三害”“博山生死别”三个时期回顾了焦裕禄同志竭尽一生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事迹。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推出这部电影,是要通过影片的生动表达和深刻诠释,为焦裕禄精神注入时代内涵,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风采,为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从小就听着焦裕禄的名字长大,从老一辈口中听过他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治理兰考风沙、盐碱、旱涝灾害的感人功绩。

这次观影过程中,影视作品带来的视觉冲击,让我对家乡人民曾遭受的苦难有了感同身受的共情,对焦裕禄书记忧民之苦,亲民爱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满怀钦佩之情。

虽然没有成长在兰考,但我嫁到了兰考,每次回去都会看到兰考的新变化:主干道裕禄大道繁华热闹,县委党校门前的泡桐林枝繁叶茂,百姓安居乐业。

身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要把‘为人民服务’植根心底落实于行动,才能无愧于党和国家对自己的培养和期望

 4 ) 《我的父亲焦裕禄》观感

“父亲,是不是我紧紧地抱住你,就不会有那把坐烂的藤椅?

父亲,是不是那年我高喊一声爸爸,你就不会转身而去?

”在片尾曲的旋律中,眼泪止不住地流淌。

这是为影片量身打造的歌曲,也是为焦裕禄的二女儿——我们的焦阿姨量身定做的歌曲。

因为从小住在山东老家,没有跟父母兄弟姐妹们生活在一起,导致她不习惯喊爸爸,所以见到父亲之后也不会叫爸爸,这成了她终身的遗憾。

电影就是以焦阿姨的叙述术展开,回忆了父亲从洛阳矿山机器厂领导到兰考县委书记的短暂人生经历,重点再现了焦裕禄重用右派技术人才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深入体察兰考百姓疾苦、寻求解决“三害”办法、冒着被查办的风险签署购粮文件、不顾妻子的再三叮嘱在撤并会议上许下承诺、不许自己的孩子享受特权却为下属争取调令、回老家拜别老母亲以及临终嘱托等一系列感人至深的场景,每一幕都真实动人。

最打动我的地方有三处:一是在研究采购粮食的会议上,焦裕禄对那个装病不愿签字的官员说的一番话,可谓振聋发聩,道出了为官一任的责任与担当;二是面对调查组质询时焦裕禄的一番回话,刚正不阿,道出了为官一任的无畏与无私;三是剧痛难忍时,为了给国家省钱他拒绝注射止痛针,而用烟头烧自己的胳膊,名曰“痛疼痛转移法”,其实看到这里,我对此事的真实性是心存怀疑的,一个县委书记廉洁自律到了自残的地步,着实让人难以置信。

上网查证,新闻报道中的确是这么写的,果真如此的话,那这样的父母官一定空前绝后!

导演在新华网直播节目中说,焦裕禄精神的核心是共情,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百姓不再受苦,过上好日子,他的共情是有思想依据的,那就是从小母亲对他的教导——做一个好人,老人虽然是一介农村妇女,却拥有大智慧,她说人的命运可长可短,不管长短都得亮眼(记得片中原话好像是这么说的),在母亲的教导下,他成了一个好人,一位好干部,一颗亮眼的星星。

再来说说演员吧,郭晓东是我微博关注的第一人,从《新结婚时代》开始喜欢他,他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质——纯朴、亲切、和善。

从而立到不惑,他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好男人、好演员,只是有点直男。

在新华网的直播中,他就说过一句很直男的话“她们找对人了”,虽然这是一句大实话,却会给人一种不够谦虚的错觉(不知老乡这么说是否恰当)。

东哥的气质跟角色的确非常贴合,焦书记的亲切温暖、至情至善以及劳动人民的本色被他演绎得入木三分,为了角色减重30斤,为了演出焦书记弥留之际的虚弱无力,几天几夜不睡觉,演员的敬业他不折不扣地做到了!

其他演员的表现也都无可挑剔,包括群众演员。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良心之作、匠心之作,如果所有为官者都能走进影院,感受焦裕禄的人格魅力,那我们的复兴梦想一定会实现得更快。

 5 ) 观影小记

全片以情动人。

渗透、贯串、充盈着深沉、亲切、滚烫的感情;它把国情、灾情、民情、乡情、亲情、共产党干部与老百姓之情交融一体。

几十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人们对生活的观念也变化很大,但我们却依然记着焦裕禄这样一位共产党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他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人民,无私奉献、情操高尚、人格伟大;他带领群众抗风沙、战盐碱、堵风口,栽下了泡桐几百里,造福兰考人民;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所以他人虽死而神不朽,精神逾远而弥存。

他的事迹感动了整整几代人!

 6 ) 观后感

这个剧情很写实焦裕禄先生是一个令人敬畏的人他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他为人民着想,看得到别人的苦,却看不到自己的苦。

不管是什么方面,他都是一个值得人去敬畏的人。

他经得住苦,不顾他人阻拦,将责任全扛在自己一个人身上。

这是一个英雄,一个人民英雄。

他启示我们要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和星星一样亮,一样发光的人。

 7 ) 我的父亲焦裕禄影评

焦裕禄精神是红色的精神。

太炙热,太感人。

他真心真意的关爱群众,一直把群众的疾苦看在眼里,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

他其实身体一直不好,但他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他想的最多的就是那些受苦的群众。

这真是七月应该看的一个共产党员的故事。

还记得,前几年总有人说现在的人缺少信仰。

我看着身边信仰佛教,天主教的小伙伴也挺羡慕,我问爸爸,我要不要信点什么,爸爸说,你信共产党啊。

后来通过很多事,我更加坚信了我的信仰。

 8 ) 观《我的父亲焦裕禄》有感

整部影片真实再现了焦裕禄前辈为中国建设为人民生活付出的许多场景。

他敢于启用曾带有“右”倾向的人才,拍着胸脯说负全部责任,只为中国工业化能再前进一步。

他将个人融入集体,先天下之忧而忧,看见干部伙食,想到的是百姓只会吃得更差……焦裕禄前辈是吾辈中华新时代青年的楷模,为了祖国的复兴,为了民族的自强,吾辈应以其为榜样,跟党走,听党话!

 9 ) 别再让李雪健流泪,新版“焦裕禄”不该被时代冷落

1990年,李雪健主演的《焦裕禄》在全国上映,引发了观影狂潮。

最开始很多单位组织员工去看影片,后来大家自觉购票观影,影片的成本只有130万,最后的票房却过亿了,在那个时代堪称奇迹,而李雪健也凭借本片拿到了金鸡奖和百花奖双影帝,他饰演的焦裕禄也称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2011年,李雪健拍摄了电影《杨善洲》,杨善洲是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他放弃进省城的机会,带领当地百姓植树造林,是当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和焦裕禄一样,是新时代的英雄。

李雪健为了拍好本片来到杨善洲工作的地方体验生活,杨善洲怎么走路、怎么说话、甚至口袋里有几支钢笔他都了然于胸,他想把用这部电影影响新时达的年轻人,然而现实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杨善洲》在北京票房惨淡,有一家影院,8个放映室,只有一个放映室在中午吃法事件安排了一场放映,里面只有2个观众,其中一个就是李雪健的爱人。

另一个影院,终于在晚上7点半安排了一场,结果只有3个观众,其中一个是李雪健的儿子。

从爱人和儿子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李雪健彻夜难眠,几乎要哭出来。

他不明白,同样题材的电影,同样的英雄人物,为何20年前大家奉为经典,20年后却无人问津呢?

更让他寒心的是,同时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3》票房却突破了10亿,为何宣传美国先进科技的“广告片”却让年轻人趋之若鹜呢?

其实李雪健的困惑是有时代背景的,1990年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商业电影,每年的票房收入不足10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焦裕禄》这样的电影就解了大家心灵的渴。

可到了2011年中国的年度票房已经突破了110亿,好莱坞商业大片凭借炫目的画面成为市场的香饽饽,此消彼长,《杨善洲》这样的电影自然就受到了冷落。

今年已是2021年,去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票仓,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也被本土电影打得节节败退,那么像《焦裕禄》《杨善洲》这样的主旋律影片能否重新赢得观众的心呢?

8月6日,一部“新版《焦裕禄》”悄悄登陆了各大影院,这就是由郭晓冬主演的《我的父亲焦裕禄》。

本片上映后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首先它的点映口碑高达9.6分,是今年院线电影中的第一名,喜的是本片虽然是一部典型的主旋律电影,但是却带给了观众最纯粹的感动,它的点映口碑高达9.6分,是今年评分最高的影片,很多观众被深深的打动了。

本片的编剧高满堂还在《人民日报》上发文畅谈自己创作剧本时的心路历程。

而赵薇在看完影片后,也对老同学郭晓冬的表演给出了高度评价。

可另一方面,本片的票房却怎一个惨字了得。

影片上映9天,票房刚刚突破1200万,目前的拍片量不到0.1%,我看了一下,这部影片遭遇了和《杨善洲》相同的尴尬,只有少数电影院给它安排了一场排片,而且时间都集中在中午一点到下午4点。

焦裕禄的故事大家太过熟悉,以至于有些麻木,加上现在的观众去影院的目的是娱乐的而不是受教育的,而影院也投其所好来进行拍片,使得《我的父亲焦裕禄》这样的电影注定叫好不叫座。

然而让我欣慰的是,我看的那一场虽然人不多,但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的,观影时大家都很专心,观影结束后,我能感到他们还沉浸在那种情绪之中,很多人的眼眶已经湿润。

可以负责任的说,《我的父亲焦裕禄》绝对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在新时代下拍出了新的精神内涵,唯一不变的是那种充沛的情感,它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新版焦裕禄最大的特点从片名就能看出来,“我的父亲焦裕禄”,本片是从女儿焦守云的第三人称视角来切入到焦裕禄的故事的,每个故事之间都会有女儿的旁白,这使得影片既有那种纪录片呈现的那种冷静,又有亲情片的温情。

而焦守云本人也参与了创作,她给了编剧厚厚一沓资料和一本书,内容几乎都来自于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而剧组还去了博山焦裕禄纪念馆、焦裕禄当年在洛阳和兰考工作过程的地方进行实地采访,获取了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焦裕禄的故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他在哈工大进修过,也曾担任过洛阳矿山机器厂的车间主任。

1962年他调到河南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带领村民除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在苦干475天后,积劳成疾,因啊肝癌去世,享年42岁。

这样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已经在中国传诵了几十年,还怎么拍出新意呢?

编剧高满堂说:“你给我100个情节,不如给我两个细节。

”影片就是靠很多细节打动观众的。

片中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车间主任,当时苏联专家撤退,他带着工人夜以继日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2.5米双筒提升机。

期间焦裕禄一直睡车间的一条长板凳,他为啥不睡床上,因为他怕睡得时间长耽误了进度。

而而那条长凳的宽度只能侧躺,人一翻身就滚到地上醒来,醒来就接着能干活儿了。

就是靠着这股拼劲儿,焦裕禄带着大家完成了不可能的奇迹。

后来地委书记找到焦裕禄,要调他去兰考县,那是全国知名的贫困县,1962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地委书记说:“兰考县36万人,有20万人在外逃荒。

”而焦裕禄只淡淡说了两个字:“我去。

”焦裕禄在兰考县当书记,没有一点当官的架子,他曾经说:“什么县委书记,县委书记就是一个卒子,什么事都得往前拱,拱到第一个!

”在兰考县期间,他不仅身先士卒奋战在一线,还提拔了陈继光这样被打倒的大学生。

影片中他当着所有人的面高呼:“没有人敢用陈继光,我用,我焦裕禄承担全部责任!

”可是焦裕禄却毫无怨言,将一生奉献给了这块贫瘠的土地,即使身患肝癌,他依然奋战在第一线,1964年病逝的时候,42岁的他对组织提出唯一的要求就是“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我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你们把沙丘治好。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兰考县已经从荒沙变成了绿洲,而焦裕禄的铜像一直矗立在他奋斗过的那块光荣之地上。

后来他不幸染了肝癌,自知时日不多,就回乡看老母亲,可老娘对他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

你要是个好人,天上那颗星就是亮的。

”而在患病期间,两个细节直接让人破防。

焦裕禄有一张藤椅,肝癌严重的时候,他用一个硬东西的一头顶在藤椅上,一头顶着肝部来止痛,时间长了,那个藤椅被顶出一个大窟窿。

而在肝癌晚期的时候,医生要给他打止疼针被他拒绝了,他说兰考那么穷,不要在我身上浪费钱。

他和医生要来一支烟,观众都以为他是用吸烟来缓解疼痛,其实他是拿烟头烫自己,用这种疼痛来转移肝癌的痛苦。

看到这些细节,我已经泣不成声,我难过的点在于,这不是艺术的创作,而是真实发生过的。

临终前,焦裕禄对组织提了一个简单的要求,把自己埋在兰考的沙堆上,他要在九泉之下看着兰考人民把三害治理好。

而他叮嘱自己的儿女:“们长大了要做一个好人,眼睛里要看得见受苦人的眼泪。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兰考县已经从杀敌变成了绿洲,焦裕禄的铜像就矗立在那里成为兰考人民的精神象征,而他当年亲手栽种的泡桐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人民亲切的称之为“焦桐”。

影片中焦裕禄的扮演者是演员郭晓冬,他和焦裕禄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山东人,都是农村出身,而且都是光荣的共产党员。

开拍前,郭晓冬特意拜访了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从她口述中了解了焦裕禄生前的点点滴滴。

郭晓冬为了从外形上更接近焦裕禄,他用一个月节食减肥,180个头的他从81公斤瘦到了64公斤,简直是瘦脱相了。

郭晓冬说:“这个不值得我去炫耀,但我只是想说,我的功课是这样做的,作为一个演员,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对得起焦裕禄这个名字!

”在读剧本时,有些情节他是无法理解的,比如焦裕禄在患癌时拒绝打止疼针,他说:“都疼成这样了,你为啥不打一针呢,我过不了我自己这一关。

”为了走近焦裕禄,他做了5个月的功课,阅读了大量焦裕禄的文章,还在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调查走访,了解到当年兰考县就是穷到一针止疼针都需要计较。

在开拍后,郭晓冬从来都是素颜上阵,就是为了呈现真实感,即使化妆也是让自己看起来更脏一点,在片场他让自己被太阳宝少,不让自己喝水,甚至不让自己吃饱,就是因为焦裕禄当年就是这个状态。

而在拍摄焦裕禄病重的戏份时,郭晓冬强迫自己几天不睡觉,就是为了找到那种命若悬丝的状态。

这种坚持最终让他成功塑造了焦裕禄这个人物,他的表演不敢说比得上李雪健,但至少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和观众的期待。

最后我想说,焦裕禄的精神永不过时,在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反而更加弥足珍贵,遗憾的是10年过去了,我们的电影市场已经从100亿发展到了600亿,但却依然没有给这样的电影足够的票房空间。

记得当年《百鸟朝凤》的制片人用下跪来为影片争取排片,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别再让李雪健流泪,新版焦裕禄不该被时代冷落。

 10 ) 我的父亲焦裕禄

我的父亲焦裕禄是一部非常 朴实无华的电影,它将那个年代的艰苦,那个年代人们的热情,勤奋,不怕困难等非常好的品格展现的非常棒。

服化道很贴合那个年代的感觉。

以前焦裕禄只是书本上的好干部,现在感觉经过郭晓东老师的演绎,焦裕禄更加生动真实了。

舍小家为大家,从古至今中国社会就是需要这样迎难而上,积极创新求索的人,所以我们中国人,有文化有学识了一定要好好报效建设自己的国家!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意义深刻,在各行各业里,只要认真踏实,总会干出一番成绩,历史会记住有价值的人!

《我的父亲焦裕禄》短评

郭晓冬演技牛逼,完整的展现了焦裕禄一家的生活和个人的奋斗旅程,意志力极其坚定,为人民服务一生,令人敬佩!

7分钟前
  • 斑马
  • 力荐

感人至深!!!

12分钟前
  • kelisiqing
  • 力荐

红色电影焦裕禄 伟大 鞠躬尽瘁 正是有了这样一群人 才铸造了我们新中国!

13分钟前
  • bath time
  • 还行

单位组织看

18分钟前
  • 琐长
  • 较差

中规中矩,郭晓东的焦裕禄还算可以

21分钟前
  • 冲绳小巨人
  • 还行

你每天都在做一个好人吗?

25分钟前
  • 酒里
  • 推荐

学校组织

30分钟前
  • Margo
  • 较差

已阅

31分钟前
  • 只因云中雷
  • 还行

[1.0]借条目来标某片《伟业》。看了等于没看。

33分钟前
  • momo💜🤍💚
  • 很差

一流故事,二流摄影,三流剪辑,四流思路。焦裕禄的精神搞不懂导演看哪去了,烂片!

38分钟前
  • Simon
  • 很差

张钦礼呢,当这个人不存在吗,总得有个交代吧,要不要平反,给历史一个交代。

42分钟前
  • 云中行
  • 还行

电影拍得可以,那时候万中有一,现在亿中有一。值得很多人学习。但没指望有那觉悟。见得多都是口中喊喊就好了。呵,,,

46分钟前
  • 只是个小丑
  • 较差

虽样板但还是系统的,适合第一次想要了解焦的人看看。

51分钟前
  • 莲生
  • 还行

小县城里只有两个影院每天排一场,瑞立的影院里只有一对中年夫妇和我三人。最后那一镜焦老搭着松垮的外套在兰考的沙坡上走,后边的阿姨和我一起抽泣。感谢这部主旋律电影,建党百年,让我熟识焦老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此时好像又能够理解祖国强调的集体主义的优越性了。

55分钟前
  • /3
  • 推荐

要做一个好人~焦裕禄干部学院

60分钟前
  • if……
  • 推荐

焦书记为了兰考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越看他,越像先忧之忧,后乐之乐的范仲淹。古有周处除三害,今有焦书记治三害。他的话至今听来都振聋发聩:县委书记就是一个卒子,什么事都得往前拱,拱到第一个。

1小时前
  • 麻子
  • 推荐

演员感染力好强,看哭了。如今条件好了,有给好人实现理想的机会和条件了吗?

1小时前
  • WATAM
  • 推荐

作为主旋律电影,算是拍的不错了。缺憾:导演几场戏处理的太煽情,尤其是最后住院,没想明白大银幕的表演要求是节制、内敛,反而会让观众感动;几个调查干部的形象太脸谱化;然后音乐也铺的太满。高满堂有个别场戏写的较好,比如焦裕禄带着大女儿卖咸菜,但也有把戏没集中在叙事主角(那个从小被奶奶养大的女儿)身上的基本技术失误,另外至少有六分之一的水词可以删掉。郭晓东的表演不弱于当年李雪健的那版焦裕禄,应该会拿奖。

1小时前
  • 还在骚
  • 还行

剧本瑕瑜互见。相比于90年李雪健版,这一版在表现焦裕禄作为“党的好干部”“人民公仆”外,加入了家庭与生活等维度,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立体。焦裕禄的惜才、为了人才不惜N顾茅庐的精神让人感动,这体现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在苏联专家回国并把图纸带走的情况下,他对被划为右派却能够帮助研制2.5米双筒提升机的陈继光的多顾茅庐,去关心和感化他并重用他,以及去兰考后一片诚意亲自去找肖大爷请教治沙方法等事件可以看出。“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母子的亲情也让人感动。以及与妻子儿女的家庭生活的补充也使得人物更加丰满。缺点是,几次女儿的画外音的闯入十分突兀,影片改编自女儿的口述史,但并非以女儿的视点展开故事,而是全知视点,不时闯入的女儿的画外音和片名“我的父亲”一样突兀尴尬,叙事视点没搞清楚。另外,配乐太满,过犹不及

1小时前
  • Ion
  • 还行

影片根据焦裕禄女儿焦守云口述改编 讲述了焦裕禄同志平凡而光荣的一生 工作中焦裕禄一心 心系百姓 带领百姓过上好日子 多次杀伐果断的决断展现了其魄力与魅力生活中焦裕禄舍小家为大家 在影片后半部分几场家庭戏是泪点担当 提现了女儿视角我的父亲这一特点

1小时前
  • 娱乐惠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