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在豆瓣留下只言片语,但今天不得不写点什么了前段时间国家层面对豆瓣等媒体提出了批评,我还在心里为它们叫屈,周六看了电影,非常感动,也体会到了在战争面前人性残酷而真实一面,爱,无情击穿了所有的制约,最后也无情地击穿了女主角的大脑,如果这样一部片子都无法打动一些人的内心,可以想见这些人的内心比战争还残酷,这些人的灵魂比间谍还阴森。
6.9分,这是你们给这部影片的上限,也是你们心灵健康指数的下限。
《Allied》:8.0分:生错了年代。
1.其实真的还不错,布拉德皮特的颜又回来了,马良的衣服更是一件比一件好看,摄影也美,年代感做的足够好。
2.只是,这部电影似乎生错了年代,花了近1亿美金请了俩大咖却只是讲战争背景下两人无奈的爱情,完全没有现在人想要看的所谓的大场面,所谓的动作戏,所谓的刺激的转折,所谓的惊险的逃亡…3.所以,如果是人们热爱《卡萨布兰卡》的那个年代,这个片会更受欢迎吧。
再或者,请拥有一颗单纯的心,是不是就会觉得,在敌机残骸旁野餐,竟然有点浪漫呢…
今天看的电影,到场有点晚开头的一小点没看到,但是不影响什么,应该吧,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片子,结尾处虽然我那个场里人有些稀疏,但是还有几处明显的抽泣声,我也觉得挺感动,个人认为一部电影要是能感动到观众就算是成功的,然后我带着忐忑的心情点开了豆瓣,一看评分我瞬间特么傻眼了,6.9,这部片子在我心里的评分应该是在七点五到八分之间,因为整部片子虽然平铺直叙没有什么太爆炸的点,但是整体也没什么可挑的,虽然某些桥段处理的不是那么工整,也并不妨碍你好好看电影,然后我翻了一个又一个的短评和长评,抛去那些一看就是纯粹不喜欢的,真的是看的我眼里窜花,有说口音的,有说演技不行的,还有说剧情不行就演技行的,有一个更屌,直接觉得男主英语口音尴尬,可以,这比上次那个因为影院汽水不好喝直接给电影差评的有脑子多了,真的,整体给我的感觉是你除了装逼还会干点啥,你们这么屌怎么不去编剧情写剧本当导演怒艹美帝呢,一个个评的玩意自己前后都对不上,真当豆瓣是装逼大本营了,是是是,你想写啥是你的自由,评几分也可以,所以该说啥我也说了,还是推荐一下这个电影,毕竟真的没有某些人说的那么完蛋
如果某天有人告诉你,你最亲密的人可能是敌人。
24小时后对方的身份一经证实,需要你亲自处决他,你会怎么做?
不同的价值维度会导致不一样的判断结果,对于《间谍同盟》中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特工马克斯·瓦坦而言,他所面对的便是对于枕边人玛丽安的抉择。
谍战电影如果四平八稳地讲述主角完成任务的过程,那么整部戏的核心冲突便只剩下主角是否能够圆满干完这一票的悬念。
命悬一线、劫后余生看得太多,观众们更想看的是情感上的不可控因素对故事主线的影响——当然,家仇国恨和儿女情长的撕裂并不少见,但问题是,如果你一直以为的儿女情长如果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你会怎么做?
马克斯·瓦坦的选择是三个字:刚正面。
电影前半段发的糖有多甜,后半段的玻璃碴就有多戳心,影片的前半段,在盟军和纳粹的对垒中,锐意十足的马克斯和性感神秘的玛利亚共同完成任务,快节奏的谍战戏和动作戏中两个人的互动十分有爱,虽然是为了完成任务的伪装夫妻,但两个人假戏真做,在轰鸣的炮火中渐生情愫,如果这样的情节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史密斯夫妇》,但在观影体验之中,我却更多地记起了《卡萨布兰卡》,相比于史密斯夫妇快节奏的拉扯,我觉得玛利亚和马克斯之间的爱情更接近于维克多和伊尔莎的羁绊。
影片进入后半段,情节正式开虐,面对曾经一同完成盟军任务的妻子可能是纳粹特工这件事,马克斯选择了用自己的力量保护所爱之人。
他并非一意孤行地相信着玛利亚的清白,但相比于听从组织的命令,马克斯选择了一己之力来求证。
马克斯一面是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一面是毫不手软、稳健老辣,经过岁月沉淀的布拉德皮特拿捏起这个角色时信手拈来,而另一边的玛利亚,一边是柔情似水的贤妻良母,另一边又是阅人无数、冷静果敢的女特工,你甚至分辨不出她难得流出出的慌乱的眼神里,究竟是为任务失败而担忧,还是为自己的丈夫而挂念。
影片开始不久,马克斯的头儿就告诉他,战争中的婚姻不会长久。
但爱上玛利亚是一件超出了计划的事,矛盾交织的马克斯被逼上了绝路——更何况他们此时已经诞下了一个女儿。
他们的爱情曾经是在沙漠中共赴云雨的激情,但此刻已经变成了是否要对着心爱之人扣动扳机的抉择。
布拉德·皮特此番的演出也是他的商业作品中很难得的展示出细腻情感的精彩表演。
爱情这个词一旦蒙上了尔虞我诈的阴影,足以让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感到酸楚。
电影的节奏很快,动作、悬疑、谍战,种种元素不一而足,但归根结底这是个爱情故事,这是个战火中的爱情故事,这是个发生了不在计划之内的爱情故事。
它不合理、不得体,却又让人毋庸置疑、以命相搏。
你无法抛离国仇家恨去坦然享受,却也无法把这段感情弃之不顾,为了国家从容赴死。
影片的悬念揭开之时,马克斯挂掉电话,深情地、迟疑地望着走向他的玛利亚。
这段不在计划内的爱情,是会在24小时内迅速湮灭,还是会细水长流地走下去。
皮特的这个眼神,会给你答案。
电影《间谍同盟》为2016年推出的悬疑爱情电影,由《走钢索的人》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布拉德·皮特、玛丽昂·歌迪亚等主演。
电影故事背景设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剧情描述两位同盟国间谍“马克斯”与“玛丽安”在一场刺杀任务中相识,假扮成夫妻的他们决定在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后远走高飞、正式结为连理。
正当他们过上一段平凡、幸福的日子后,马克斯收到消息指出自己的枕边人可能是德国间谍,马克斯也因此陷入了信任与怀疑的矛盾之中。
得来不易的平凡幸福生活《间谍同盟》是一部相当凄美的爱情电影,由于背景设定在战争期间,让整个故事多了一些不安的动荡,却也同时反衬出“平凡幸福”的得来不易。
剧情透过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男主马克斯,一步一步走进这个沧桑又无情的时代,玛丽安的出现,她可以在家里像只小猫一样与丈夫索吻,却也可以像个巨星惊艳全场,也因为她直率的个性,在不知不觉中替马克斯的人生添了不同的色彩。
虽然同为职业间谍,但两人的相识、相爱,到生下属于两人的孩子,在这之中都感受不到半点虚假。
在《间谍同盟》故事的前半段,我们看着马克斯与玛丽安这对佳偶“假戏真做”的过程,一起进行刺杀任务,在惊险又暴力的环境下萌芽出对彼此的信任与依赖,电影这段的表现紧张又浪漫。
而后半段则聚焦在马克斯对妻子“真面目”的左右为难,当国家与家庭放在同一个天秤上,尽管想尽办法想要证明妻子的清白,但种种不利的线索却让他不得不猜测自己不知情的那一块,氛围也顿时转为沉重。
承如上述提到,《间谍同盟》很一部很浪漫却也相对残酷的电影,虽然过去也看过不少以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然而本片却将视角放在共同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两个人,使观众也会跟着马克斯陷入信任与怀疑的循环。
而爱是最禁不起半点猜忌的,当心中的矛盾越来越无法自拔,这段关系也将逐渐崩塌,《间谍同盟》值得玩味的地方,绝对是心里的那份挣扎,很写实、代入感也很强。
另外,《间谍同盟》在视觉的观感上也让人有些惊艳,从典雅的服饰到电影的构图与色调,甚至是空袭的画面都充满了诗意,以画面而言本片绝对是精品的等级,再搭配上情绪张力极强的剧情,整体来说颇让人沉醉其中。
虽然个人觉得电影有些虎头蛇尾,但仍瑕不掩瑜,最近二刷带给我个人的观影体验都还算不错。
褒贬不一但值得一看本片目前在豆瓣评分7.0,以同类电影表现算是中等偏上,不过《间谍同盟》的实际评论有些褒贬不一,部分评分者表示在看完预告片后,认为会是一部更为史诗、震撼的战争爱情故事。
我觉得《间谍同盟》确实比较趋近于小品,画面的场面不算浩大,但内心的感受却相对印象深刻,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看爱情电影,又不排斥战争的残忍,那么本片仍然值得一看。
整体来说,《间谍同盟》算是一部表现不错的电影,但好不好看还是得取决于观众的期待,若是以“战争片”的角度来看免不了有些失望。
相反的,若是以“爱情片”的角度切入,那么本片确实有着令人深刻的表现,更不用提,两位主演布拉德·皮特、玛丽昂·歌迪亚在片中都散发了十足的魅力,当气场皆为强大的两人出现在同个画面时,《间谍同盟》即使剧本不够厚实,但仍有着史诗级的包装。
SJBD补标
我说的结尾不是女主自杀,而是留给女儿的那封信。
信上说,自己到英国后又被德国特工发现,被迫偷取情报等等……。
这份自白,把片子的悬念完全破坏了,而且也是一种比较平庸、不合理的解释。
为啥呢?
女主是德国花费巨大成本送进英国的卧底,被刺杀的大使虽是希特勒的反对派,但也颇伤颜面,还搭进去一堆小啰啰,可见这是很高层才能下的命令,伪装法国女特工的身份,也是布局很久等鱼上钩了,显然不是临时起意才去英国的。
女主的德国情报组织在做预案时肯定有预料到的情况之一。
下策:一次性诱捕同盟国情报人员。
中策:在卡萨布兰卡本地建立假据点,长期获得同盟国在北非的情报。
上策:伺机潜伏进英国,获得源源不断的高级情报。
这种情况下还对女儿说是偶然因素,被迫重新做特工等,可以理解为对女儿也是讲的美化版本,没说真话,但这种话外音的形式,似乎在很权威的告诉观众,就这么回事啦。
然而,不是德国情报机关有意放水,哪里能顺利刺杀且逃脱?
到英国后,就算被德国情报机关发现胁迫,也可以向老公坦白改做反间谍呀?
可见从头到尾,女主都是铁杆纳粹,被发现后和老公说的被胁迫云云,也是遁词,直到最后逃跑无望,才自杀以保全老公和女儿。
女主的矛盾心态,可以用色戒王佳芝的心理来理解,本来是卧底,但戏假情真,所以在空袭生孩子时,女主大喊:“我要你记住,这才是最真实的我!
”是有伏笔的。
所以,如果电影在女主自杀那刻就结束,留下悬念让观众深思,是比较高明的手法。
否则,你想想看,如果色戒让王佳芝在临刑前也来个内心独白,解释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无趣?
或者来个比较戏剧性的结尾:之前女主送男主一个怀表,临逃走前帮男主带好;在发现逃跑无望后,为了保全男主(带老婆孩子开飞机逃跑,军法可判死刑了),假装是挟持男主逃跑的,开枪打男主,再打长官时被射杀,其实正好射在怀表上……
开篇是广袤的沙漠,孤身一人的男主,冷静而又机警,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见面,女主的应变把女主的身份立马树立的鲜活,男主杀德国纳粹的一幕淡定而果断,两处场景轻而易举的使得男女主人公形象饱满,第一次合作执行的任务显得太过顺利,当然影片有做铺承,虽然不知道相爱的过程,结果是坠入爱河并且有了结晶,战争年代没有一帆风顺,有时平静也是一种奢侈,当max深情款款的看着熟睡的妻子 Marianne ,那是一份怜惜,不怪我们的爱不坚固,只能说我们都是时代的牺牲品,因为爱你,所以不惜一切,因为爱你,所以拥有了恐惧,因为爱你,所以成全你的世界。
整部影片配樂很有时代特性,Marianne 那一袭丝滑晚礼,复古的装束,时代性跃然呈现,Max 的冷静与挣扎,无一不在诉说着深情已种,忠于国家的责任,至亲的爱人,我们就这样走过,任务的失败是因为相爱,也同样因为相爱我们得到了救赎。
because it is real emotion. I heard the story, she was a brave women. I love you with all my heart. Max, I love you, plz take good care of her. now you will kiss me.
影片的最大悬念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女人到底是不是间谍。
编剧怎么实现这一个悬念的延迟满足的?
从53分钟开始,一直到100分钟,中间有整整50分钟。
导演的做法其实是这几种:1.制造各种紧张和冲突分散观众注意力,比如聚会的戏当中有诸多暗地里的角力,比如聚会结束以一架飞机的坠毁为结束,男主飞往法国展开了一场坦克战,观众一下子被这些合情合理、凸显人物性格又围绕主线叙事展开的情节吸引去了;2. 为了防止观众在知道了女主的身份真相后放弃对电影的期待,导演一定要安排给她相比较间谍身份更为高级的一个结局,所以在前面为了最后的爱情的梗而不断的铺设;3. 在寻找到真相之前,安排男主做更多的探索,拉长其中的悬疑和谍战的戏份。
遗憾是开场的40分钟,两个人的相认和相爱基本打了水漂,只是试探,而无火花。
更重要的是,对于男主,观众其实一无所知。
对于女主,观众也一无所知。
为何两人在经历了卡萨布兰卡,决定要结婚生子?
不知道。
这样的爱情看起来有些速食了。
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最后的爱情能够打动观众的原因,因为这么久,女人要的无非是一段平静的生活,却因为战争她不得不自杀,成全女儿。
温情戏的铺垫终于在最后得到了payoff。
000-914男主上场,女主上场,假装情侣,其实是间谍。
914-1300 女主告诉男主10天后的宴会,要拿到邀请函。
1300-1630 两人在天台秀恩爱给隔壁的邻居看。
1630-1900 两人在换衣服,穿衣出门。
(镜子的使用很棒,衣柜打开就反射到门口的男人,男人用镜子看到屏风后面的女人正在更衣)1900-2200 两人出门喝茶,男人发现德国间谍,杀了对方。
2200-2330 两人参加酒会,女人和男人跳舞。
帮他化解尴尬。
2330-2400 两人天台,男主问女主巴黎的往事。
男主安慰女主,主动拥抱了她。
【人物关系第一次主动性】2400-2600 两人练习刺杀。
男人认为女人不够保险意识。
2600-2800 两人吃饭,女人解开上衣扣子示爱,反击他前一幕的保险意识。
男人制止。
【女人试探男人,第二次】2800-3350 两人去拿邀请函,男人假装听不懂英文,抽牌决定有没有邀请函(命运安排,开两人玩笑),写磷的化学公式。
3350-3739 两人第二天就要刺杀了,在沙漠的车里开始做爱。
【女人试探男人,成功】3739-4300 刺杀成功,两人历经艰辛,男人向女人表白。
4300-4700 两人结婚,来到伦敦,介绍伦敦的各路人马。
(介绍一群人最好的方法是一个聚会,集中性)4700-4915 两人在战火中有了女儿。
4915-5326 两人去郊外采蘑菇,做爱,平静生活被电话打破。
男人去加班,要解救法国。
5326-6141 男人去工作单位,被告知妻子是德国特工,要他配合调查他的老婆。
6141-6700 男人回家,接到情报。
(做爱和情报同时发生,极端。
回家后心神不宁,没有给她吻。
)6700-7100 晚上睡不着,早上穿军装,然后见他的姐姐。
7100-7800 找之前女人的战友,第一个瞎了,第二个委托了一个下士。
7800-7840 男人到酒吧和女人集合。
女人说男人有些奇怪,晚上床上表现很怪。
7840-8900 上司到男人家,告诉男人他去找人打听妻子的行踪。
男人很愤怒,男人发现女人和一个之前见到的路人聊天,神秘可疑。
后来男人发现自己想多了。
天上的飞机坠毁,两人惊吓,决定要好好过一天。
(中间男人被告知可能妻子是间谍只是一个测试而已)8900-10000男人架飞机亲自去查看真相。
第二个人因为醉酒被抓进了监狱。
他冒险冲进监狱,那个人告诉了男人照片里的人是真的。
女人会弹钢琴。
(一场大的枪战和地雷炸坦克)10000-10700 男人让女人弹钢琴,女人承认了自己是间谍。
女人告诉男人,德国人拿孩子威胁了她,她没办法,只能帮忙传送情报。
男人杀了女人身边的德国间谍。
10700-11200 男人带女人出逃,被追捕。
女人自杀,成全了男人和家庭。
11200-11600 女人写给男人和女儿的信。
表达自己的爱意。
一部电影,炸出无数的装逼青年和跟风的傻逼。
对,我不是来写影评的,我只是来怼无脑黑和喷子的。
看完电影,意犹未尽,就手机上刷一下影评,浏览了一下短评,看完直接气炸了。
都XX什么鬼,皮特面瘫没演技?
故事平铺直叙故而无趣?
我摘了几句话,大家姑且听听:“平铺直叙,难看到爆”“烂片我见过,但烂的这么呆板还真是活久见”“勉勉强强能看吧,何况有帅哥美女,这么说也不对,应该说毕竟有帅哥美女所以这片勉强能看” “一部骂不出口的大闷片,要不是有两位大明星撑场,恐怕要闷死九万人了。
”“到看见片尾演职员字幕的字体字号……天呐,导演是有多老了。
”“纯靠女主一人来撑的片子 皮特离个婚直接离成面瘫了 片子整个节奏一塌糊涂 多给一颗星是因为那幕黄沙满天的车震,”“好好做皮特就这么难吗?
为什么非要努力成美国黄晓明,谁逼你了,到底是谁逼的”这都好大的口气,而且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
所幸今天又看了长评,置顶的长评竟然跟短评是冰火两重天,终于缓解了下情绪,本来想就此放弃豆瓣的,想想,放弃短评吧,短评根本不算影评。
影评,就应该是看完电影,有感而发,写的人直抒胸臆,看的人酣畅淋漓。
不好看的电影,看完没感觉,那还写什么影评,有那功夫干什么不好?
另外我觉得好的影评应该是分享感受,交流思想,电影的拍摄技巧和手法什么的略提一下就行,真搞研究就写论文去,没必要在这里装逼。
还有一点儿比较讨厌的就是有的人在影评中间非得找个机会扯上自己,你中间上没上厕所,结尾哭没哭真没人关心,你看电影时怎么怎么着也不重要。
影评就是写出来你的理解与感动,大家分享交流,岂不美哉?
没经历过深爱,没遇见过试探,怎么能理解那种关于《间谍同盟》这部电影本身,有感触的会奉若神明,没感触的会感觉没劲。
但你不能因为电影没按你设想的套路来就开喷吧?
怎么跟你解释于无声处听惊雷,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平淡的叙述反而却更触动人心这些?
没经营过一段深刻的感情,感情路上没经历过背叛或试探,怎么能理解那种猜疑、焦虑和求索真相时的煎熬?
不了解战争或者现实的残酷,怎能理解为爱抗争所需付出的勇气?
电影没毛病,演员没毛病,为什么却的如此待遇?
太气愤了,就想怼一下喷子和无脑黑,火力比较发散,如有误伤,纯属无意,略表歉意,感谢收看!
看片之前忍住没看影评,看完发现差评原因和我预料的八九不离十……给五星是由于对实在不公的评价感到无奈,平心而论我会给四星……很少公开评论,但这次觉得有一些话想说,仅是个人见解,好坏还请大家自观。
首先我不是这片的卡司粉。
皮特造型的确不是那么“皮特”,但个人觉得挺好啊,演技并没有下线,只是没有那种“用力过猛”的感觉……不懂为什么要黑演技。
不得不说玛丽昂很漂亮,风情万种,女主性格也棒棒的!
看点!
不过马修古迪只是写在演员表里吸粉的吧哈哈哈面目全非的短暂出场根本认不出!
——但这不能成为黑点吧不得不提的还有直到刚才朋友告知我才了解皮朱已离婚,传言是玛丽昂插足所致。
(抱歉不太关注演员绯闻,孤陋寡闻了)然而看了这片,我实在是不信的……看片时就觉得微妙的尴尬……男女主几乎没有化学反应,连H戏也有种莫名的寡淡感。
离婚应该另有缘由,绯闻只是借机炒作。
想说的是剧情,看完有种飘飘然的寡淡感,即使是H戏也不能弥补,也许是有意营造吧。
我想很多人是不能接受这种寡淡的,但个人不认为这是失败。
这不是战争片,我也不能说它是爱情片,如果你想看的是动作片就要失望了,称为剧情片并不为过,但需要平心静气地品味。
++++++++++++++++++++++++++++++我是重点的分割线!
++++++++++++++++++++++++++++++很多人说剧情流水账,简单,直白,庸俗…我实在是不能认同的,写这篇评论的原因就在此。
男女主并不是纸片人物,剧情一眼看来似乎平铺直叙毫无亮点,但细节处却传达了丰富的内容。
当Max为了证明妻子的清白不惜利用他人,牺牲他人——那些无辜的可怜的人,我们的好好先生转眼间变得自私而无情,这其中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的矛盾,人性的矛盾便是亮点。
当Max即使万分痛苦却执行任务检验妻子的清白,又在得知真相后选择原谅并逃离,他不愿意背叛国家或舍弃爱情,我为之感动。
这是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最终在这三种矛盾中,影片价值观并没有偏袒某一方,也是我认为最巧妙的地方。
影片不会给你答案,给予了观众很大限度的自由去思考和评价,这是十分少见的。
走出影院,我便感到十分无奈了,观看的人并不多,包括我在内只有三个人看到最后。
我能理解它的“失败”,它的寡淡和称得上乏味的主线剧情注定了这样的结局,但我依然希望它能得到更公正的评价。
看了开头就猜到了结局,如果是中国人拍,会很煽情,会着重描写严刑逼供的画面,会让泪点无处不在。而外国人不那么喜欢流泪,他们克制情感,保持体面大于一切。我不知道为什么玛丽安为何不把一切告诉丈夫,何至于让孩子受到威胁,还是说她也不想出卖母国,所以陷入两难。战火本就无情,战地爱情善终的少,而间谍往往是不相信爱情的那些人。如果不是,放人有了弱点,就是向敌人亮出了破绽。愿世界和平。
精致的服道化,特别复古,外景绿幕也用的挺多,泽米基斯这次不玩炫技全程稳定控制,奈何剧本还是太过白开水了。
普普通通
cctv 6 重播又看一遍: 偶像剧(你之所以同情主人公就是因为颜值)呀,不要细究,它宣传的就是:大英这么人性化也能打败灭绝人性的德国。
8.0/10 分。不急不慢,悠扬中又带着紧张感。以前看豆瓣只有6分多,今天看完后才发现差点错过了一好片。没有一个镜头是多余的,画面和人物都很美,开头的降落和漫天黄沙中的车震都好有韵味。。。那些超级英雄爆米花片看多了的人还是放弃吧。。。这是一部披着间谍外皮的文艺爱情片!
这种假情假意的老套现在还真不常见 果然是有国内公司投了资的 一看一个准
皮叔的语言技能为零。魁北克口音表示这是它被黑得最惨的一次。卡萨布兰卡的一段拍那么长,是为了给之后Max的行动一个充分的动机。然当妻子是间谍的可能被提出后,人物内心的纠结和夫妻关系的紧张都没能跟进,难免就cliche了。冲刺不够,高潮就像草草收尾。好在景和衣服还有表演都良心。
今年看过最烂的片子出现了。脑残剧情配完美摄影,导演你还是那个拍出Run Forest Run的导演吗
所有谎言最后的结局不是真相,是爱不爱我。
迷人的Marion
马良表示,我一个人撑得好辛苦。
和去年的《云中行走》一样了无生气,既没有《无耻混蛋》的血脉喷张,也没有《史密斯夫妇》的刺激抓人,更不要说《卡萨布兰卡》了,皮特是玻尿酸打多了还是直接把蜡像叫来演的,双眼无神,完全看不到爱情。本片唯一惊喜是马良一套又一套美成仙的裙子。
意外好看。沙尘暴里啪啪啪、空袭战地中生娃儿。猜疑求真的一大段戏非常享受。皮特的角色总是一成不变,玛丽昂歌迪亚却美出新高度。请给服装设计师涨工资。
【沙尘暴围剿住车中做爱的间谍鸳鸯】这一幕完全秒到我了!August Diehl 一出场思路就飞到《无耻混蛋》去了……罗伯特·泽米吉斯还是很强的,沉稳之中把悬疑节奏缓缓铺展。然而我不喜欢这个结局,太无味……确切地讲,我是讨厌这个结局。
当然也明白泽米吉斯这回在主打情感牌,可不管如何跌宕剧烈情感震撼,都必须建立在谍战惊悚故事本身的精彩纷呈之上啊!本片这个故事讲的实在是……哎。很纳闷一点,彼特的男主难道是行业初哥吗?行动前信誓旦旦自比荆轲有去无回,等真的深入虎穴之后将对手砍瓜切菜而自己毫发无损全身而退?如此反常的顺利完成,就没有产生一丝半点怀疑可能被人做局吗?业余就算了,脾气还挺大。一听说老婆被怀疑,就踹翻椅子还差点掀桌子!等同意配合检验真伪,回转家中后就变颜变色,让老婆都觉得有问题,于是再次暴露真就是个行业初哥!当然这里面有配合剧情的问题,可演员的表演也实在差强人意。布拉德彼特是属于那种激情四射张力澎湃的演员,内敛稳重不动声色的资深间谍远超其所能驾驭的范畴。将军善战也要选对战场。很遗憾,这次彼特显然挑错了戏演错了角…两星半。
三星半。故事还是很流畅的,也算有意思。男女主角确实少了点反应,玛丽昂演技明显高过皮特呀!结尾真的太俗套了,感觉导演一点野心都没有,就是手法精致地讲了个《故事会》水准的历史传奇……
做事超专业,负责专业地亲自去查证真相,知道真相后只问一句你到底爱不爱我,然后做出一个很男人的选择,我爱Max这个角色!黑演技的,我就说一点,Max答应妻子第二天陪她和女儿度过最好的一天时转身下楼梯那个扭头努力克制住痛苦的表情有多动人!另外,复古大法好,太美,赞美服装部门。
视听语言表达情绪准确!几乎没有无意义镜头。很想知道沙漠车内做爱那场的机位。喜欢BP通过长走廊时脸上的灯光。屋顶谈天,和在打下来的敌机面前草地野餐很浪漫。对《卡萨布兰卡》的致敬和解构。但经典的电影就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后来人怎样也再配不出同样的效果。/《英国病人》《史密斯夫妇》《色戒》
影片呈现出的不仅是谍战,更多的是将感性的爱情融入理性的战争中
结尾还挺。。赶人的。。。 但是 前面一半铺垫得太长 后面抓间谍的过程又太简单粗暴了 那个节奏 观众的感情 很难跟上来啊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