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3个小时,从头到尾,没有落下一个细节,直至谢幕后的哪一惊鸿。
导演很用心的选择了越战这个背景,在这个背景之下反应的一切,更有当时的意义。
"Beat Generation",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迷茫、不知未来、吸毒,道德的沦丧和法律的无力,再加上越战,那是美国在二战后最无助的年代。
这个背景是一个伟大的年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黑帮这个层面也不例外。
弗兰克-卢卡斯正是这样一个年代所涌现的英雄人物。
虽然出身低微,并且跟随的大佬暴毙,但是他的身上时时刻刻涌现和反应的是大佬的印记,每一次他都在模仿,每一次他都在“学习”。
他运毒、贩毒,但是从不吸毒,85%的时间里面他和社会名流交往,他生活和生存在高档的别墅中,&林肯车、选美小姐,这一切都在掩盖罪恶的毒品交易,在影片的最后部分,里奇和卢卡斯的对话,正是反映这一段历史的露骨写照。
毒品交易杀了成千上万的孩子的父母,这正是最大的谋杀,这种手上不沾血的谋杀,才是最让人觉得寒冷的。
美国黑帮这部电影,很多人认为有些冗长,或者过于“美化”,但是我认为这恰恰是本片最美之处。
如果更为肮脏,会让这部电影失去对比,让每一个观影者都认为卢卡斯的一切是“应得的”,而不会有更为深刻的思考。
丹泽尔-华盛顿的演出,确实出彩;克劳在这一部电影里面,不修边幅的出境,也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没有获奖,确实太可惜。
上世纪70年代,一个帮黑人区黑帮老大开汽车的美国黑人,在老大挂了后,非常有创意和胆识地只身一人远赴越南,从毒品源头——也就是第一供应商——金三角,通过当时在打越战的美军直接偷运几千公斤白粉到美国。
以当时白粉市场一半的价钱出售质量好一倍的“蓝色魔法”。
性价比这么高的货自然受到瘾君子的欢迎,这个美国黑人也发了大财。
他买了豪宅,把他的祖母和黑人兄弟都接到他的豪宅,保护他们,培养他们,形成家族产业。
到这里,都类似意大利黑手党的做法,但正如他未来的克星警探里克说:“他前期很像黑手党,但后期就变了”。
确实,这个美国黑人教育他的兄弟,做“生意”需要“勤劳、诚实、正直”,他自己在公众场合也是西装笔挺,出入社会名流圈,发放面包给穷人,娶了位选美皇后。
最有趣的是,他还很有“品牌意识”,他非常维护他“蓝色魔法”这一毒品在圈内的名声,无法忍受其他经销商以次品冒充他的“品牌”,侵犯他的“权益”,即使险遭竞争对手暗杀,他也坚决不逃亡,坚信这是他的家,他的事业、家庭都在这里,“This is American!” 这一切都像是美国精神的代表,甚至是像马丁·路德金那样的黑人民权斗士。
可惜他取得权利的途径是通过毒品。
影片的后半段就不可避免地俗套了,永远是正义的一方赢得胜利,我不想做道德批判,正如弗兰克被捉后和里奇的对质中反映,虽然弗兰克贩卖毒品,导致数以千计的人家破人亡,但即使把他一个人捉起来,还是有人吸毒,还是有人贩毒,人性的堕落永远不会改变。
影片中代表正义的一方是以反英雄形象出现的邋遢警察里奇,他身上的神性在常人眼中,就如同人的恶性一样难以理解,他不为金钱利诱,主动上缴价值达一百万美元没有做标记的黑钱;不畏惧权力,不仅通过有限的警力缉拿庞大的黑势力,而且不在意外界的压力,把毒品祸害的帮凶——扫毒组四分之三的同事也给捉进大牢。
而里奇这样做的原因却出奇地简单——“警察就是捉坏人的”(有些像《无间道》里“对不起,我是警察”),演里奇的演员卢塞尔•克劳最后像一个学者一样抱着查案资料离开时的样子让我想起他在《美丽心灵》那个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者纳什。
或许最后他们的合作说明弗兰克和里奇根本就是抱有同一信念,是什么信念呢?
大概就是“THIS IS AMERICAN”!
美国黑帮真是名副其实阿,黑,真黑。
海报,黑色的背景,DW叔叔穿黑衣,RC叔叔穿白衣,在配上两人的黑白肤色,真绝了,就看见一黑一白两大色块,就跟巧克力酱里滴了滴牛奶,连他们脸长什么样都看不清楚了......画面,身在中国,就算再期待两大影帝叔叔彪戏也不会买张机票飞到美国看啊,所以我就看了张也不知是枪版,TC版,还是TS版但肯定是盗版的碟,那个画面啊,清晰是清晰,就是很黑。
影片本身就描写比较..厄..厄..肃杀的社会背景,那场面恍如世界末日,再加上一大堆黑人朋友在屏幕上晃来晃去,无奈之下,我只好把电视机的对比度和亮度都调到了100。
故事情节很简单主副两条线。
主线写了DW叔叔从一个小司机到大毒枭,再陨落的故事。
副线则描写了固执但风流又有点小暴戾的RC叔叔的一塌糊涂的生活及他如何让DW叔叔陨落的。
情节很老套,而且有部分向教父们,盗火线们,疤面人们致敬的桥段。
于是很多观众就以此为矛狠狠地批斗了它,“没新意”,“老套”...但要知道人家好歹也换人了好伐?
人家不叫教父四,也不叫盗火线续集,人家有自己的新名字--美国黑帮唉,比纽约黑帮听上去大气多了吧?
比虎胆龙威4们,蜘蛛侠3们有新意多了吧?
如果以上您还不能满意,那么好吧,刨去其它的因素,光看看两大影帝叔叔一张一弛的给你讲故事,即使不是花痴难道我们还不能欣喜若狂么?
很多人喜欢拿DW和CR与RD和AP叔叔比,是太相似了,都是一个低调沉稳的罪犯,和一个张狂,暴戾的警察的。
同时,两个罪犯都生活安定并且坚定,有清晰的道德标准;两个警察又都生活一团糟,而且都游走在善与恶的边缘。
但,DW叔叔身上更背负了整个家族的兴衰甚至更宏观点,还有种族的高度,并且东窗事发后,并不选择逃避,"这是我的国家,我在这里...",而德叔叔就不一样了,除了一个还没领结婚证的准老婆,他孤家寡人,了无牵挂,而且东窗事发了,急于跑路。
或许正像DW叔叔不只一次的提到的人分为两种,要么声名鹊起,要么默默无闻。
DW和RC叔叔实在是刻画得太完美了(请允许我用一下“完美”,就一下下) 另外各写两个人的一个细节。
DW发迹后买了套庄园,然后把一家人从贫民窟接进来入住时,连“sold”的牌子都没撤掉呢。
那庄园从导演的视角看过去,像极了美国的某政府要地,或许是在暗示DW叔叔的美国梦吧。
CR叔叔临开庭前,扯去新买西装的商标,一向不羁的RC叔叔还真kind of nervous......
一、大方,但事情要办得扎实(启示:办事靠谱与报酬丰厚之间没有必然先后关系)1.1 去警局拿被收缴的钱,给了相关人员一叠💰1.1 d品运费5万就够,给了10万;机组人员把d品送到车后备箱,又单独给了一笔钱1.2 验货人试纯度后想拿一点,给了一整包二、教训兄弟低调—-高调出席拳王争霸赛被多方注意(启示:穷人要咋呼,富人要低调)三、用一件事掩盖另外一件事(启示:Don‘t do that.)
成功的毒贩子都是类似的,失败的毒贩子却各自有不同的失败原因。
这并不是一部黑帮片,这个名字的噱头实在是搞得太大了,太名不符实,这有点偏离我的预期,也让我有些失望。
两大影帝的表演很精彩,但可惜剧情太弱了,作为美国顶级的毒品供应商,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frank有点太小儿科了。
去年刘德华在《门徒》里就已经教育过我们,毒品的进货渠道和交易渠道一定要严格分离,彼此互不接触。
但是frank没有做到这一点,他的毒品生意在我们这样经受过严格的贩毒教育的观众看来实在是漏洞百出,不仅仅因为整个链条耦合的太紧密,一损俱损,还因为他找来了太多自己的亲戚来做事,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一行字,“我是frank的亲戚,来监视我吧”。
最终frank的失败,先起因于一个被监视的亲戚犯了事然后被迫与警察合作,再起因于一个亲戚在机场运毒品被认出然后被跟踪至仓库。
而毒品仓库的混乱与疏于管理实在是让观众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如果只是因为这是70年代,frank可以为所欲为不必顾忌,那么影片中就不应该再交代他的“闷声发大财”的人生哲学,他可以训斥自己的兄弟穿戴太招摇,一转眼自己就极度高调的出现在拳王阿里的赛场。
他可以如此松散的管理自己的毒品网络,然而在警察局发现他出现在拳击赛场之前,却丝毫找不到他跟毒品之间的联系,即使是从收取保护费的角度考虑,警察叔叔们也应该仔细调查一下吧。
这是frank的矛盾吗,亦或是导演的矛盾?
顺便说一句,frank当街杀人那一幕确实是很酷,但如果导演认为不需要向我们解释一下事后frank怎么擦屁股的话,那他以后最好还是去拍动作片,我想只有在那里面,观众才可以接受一些并不符合逻辑的事情。
画面很暗,可能导演想体现60年代的感觉吧,反正我不领情。
两个主角都是老戏骨,演得没话说。
华盛顿还是老样子,演智慧和坚定的角色,今生可能再难突破了,当然我可能要求高了点。
克劳不错,这几年演的片子一个一个样,还有空间,这是题外话了。
片子不细说了,有兴趣自己找来看。
只是不明白,克劳演的警察一直给人软软的一副失败的样子,怎么最后几句话就把丹泽尔演的显得很智慧笃定的黑帮老大说服了?
要知道最后帮抓了这么多人还是判了70年,虽然后来减到15年。
别跟我说他为了家庭,哪个家庭能挨15年?
何况他不承认也未必会输,最后被没收的两亿五千万拿来打官司陪审团未必会判有罪。
所以感觉很突兀,桥段的处理不到位。
2022.01.10
黑人弗兰克·卢卡斯从小目睹了警察的暴行,不相信这个社会有什么正义公平。
所以在黑帮老大暴毙后他借机上位,开始大手笔贩毒,从东南亚毒品的种植地源头直接进货,省掉中间商赚差价,贿赂正在越南战场上打仗的美军运输机来运毒,要五万,给十万,贿赂纽约警察和政府官员,他把家族成员几乎都拉进了他的贩毒帝国,依靠物美价廉不掺假的毒品,规模很快不可思议的超过纽约各黑帮贩毒团伙。
偏偏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油盐不进,还因查获百万美金不动心而遭到大多数警察同事的嫉恨。
警察里奇•罗伯茨还是个“一根筋”,什么事都“轴”的要命,凭着这一股契而不舍的精神,最终扳倒弗兰克。
里奇在弗兰克的合作下,给纽约警界来了一个大地震,使四分之三的纽约市缉毒局的人员被判有罪,弗兰克家族的三十名成员以运毒罪被判入狱,而弗兰克被判七十年徒刑,没收在美国和海外资产两亿五千万美元,也就是最后保了一条命。
里奇·罗伯兹辞去检察官办公室的工作,成为了一名辩护律师。
影片树立了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廉政警察形象,但是结局并不美好,他这样的警察往往是不被他周围的人所接受,甚至排斥和敌视。
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社会体制问题远远不是一个警察能够解决的。
“冗长”到数次睡过去的电影(好啦我承认是我很困啦),虽然我知道它是多么的精彩,以及多么的真实。
势必还要再看一遍的。
并且结局是不是太和谐了一点啊。
除了提起枪就杀人象个黑帮老大,其他部分怎么看都象是500强的总裁,而且还不是那种势利,傲慢、自以为是又金钱至上的那种。
真想对他说,你不做毒品,一样能发财。
虽然警察先生也很让我肃然起敬,但是他太失意了,家里弄得一团糟,没法喜欢他哦!
本剧为双重主人公,一个是社会组织中的黑帮头领,即十恶不赦的大毒枭,一个是被警察局革职的刚正不阿的警探,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之后,二人殊途同归走向了联手合作。
当然,我们会觉得着一定是一部好看的影片,因为警察与小偷正邪对比这对天然具有公敌的职业,居然融合。
因为我们的普世价值观和四维空间中,只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任何一种中间值都被剥夺了它本该承载的同情和恻隐之心,可是我们在这部2007年的电影中看到了,那些中间值,那些我们没办法一口否认的对错是非。
我觉得那是现实,因此我对两位伟大的主人公抱有一致的敬意。
故事是从坏蛋(华盛顿饰演)的视角引入的,或许是观众更喜欢看保险和刺激的部分,而且那些不为人知的罪恶一面往往就像八卦一样,对我们来说是相当猎奇和具有吸引力的。
如果从好人的视角引入,大概没有什么稀奇的,或许会变成生活剧一般的来交代好人的生活现状,好人的生活永远和现实无差别,因为我们都是好人的一份子。
故事拉开大幕的时候,正式卢卡斯成长的背景展现和他仇恨的累积,卢卡斯做颇豪的保镖、司机、债务人等为其工作15年如一日,他就像是颇豪的复刻品一样,思想和行为深深烙下了他的印记。
就在他的人生导师也是曾经的秩序统治者的去世上,悼念会变成了大型社交舞会,因为颇豪掌握了社会大部分的财富和绝对的权威地位,可以说每个人都欠他的钱,大债主死了,也没有人宣告继承他的威望和地位,因此每个人都像中彩票一般开心无比,人们瞧不起甚至奚落卢卡斯,没有颇豪的世界,他甚至不如一条狗,被人人睬在脚下,看不起,甚至受尽侮辱。
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被旁人等着看好戏。
这些使卢卡斯不断回忆起,颇豪临死前跟他说的话,这个社会已经没有秩序,所有的人不按照规矩办事,没人治理这个社会,社会乱了,人心也乱了。
颇豪的这些话,就是本片想要表达的主题,恰恰也反应了美国70年代的社会现状,人们生活在迷茫中,黑吃黑的社会现象一如片中的缉毒警察犯罪走私一样,成了社会常态,让人们对政府失去了信心,人人自危,片中反复暗示社会的乱象,黑白颠倒,卢卡斯和颇豪黑社会却长期免费给穷人发放食物,维持着社会秩序等事,警察却坐着抢劫、勒索、贩毒等营生,监守自盗。
因此卢卡斯在思想和情感上就受到了内外两重的压力,使他欲望扩张,渴望成为掌权者,有话语权获得统治秩序。
他开始贩毒、当街杀人,肃清异己,低价出售高纯度的毒品来来占有市场,树立规矩和秩序。
我们看到了丹泽尔华盛顿强大的人物气场和人格魅力,他孝顺陪母亲去教堂祈祷、不禁女色深爱妻子、不吸毒、没有不良嗜好、对曾经帮助过他的乔仗义疏财,好像除了贩醉这条天罪,我们看不到他的缺点,当然男人有点脾气没事惩罚个小弟啊,忽略不计,卢卡斯摇身一变成了极其成功和幸福的精英。
与他恰成对比的则是罗素克劳饰演的失业警探里奇,他与妻子对簿公堂被指责没有责任心、丧失孩子的抚养权、和律师瞎搞、交瘾君子朋友、被警察局开除,身上一堆事务缠身,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纵使他有数不尽的缺点,可是他却是个坚守原则的人,他上交了查来的赃款,在众人眼里他是大傻子,他反被怀疑和陷害,但是他是唯一保持底下的人。
在这个社会都乱了的时候,他依然清者自清。
也就是因为里奇的坚持和努力,才换来的影片结尾的新世纪和新秩序。
虽然一部是2007年的接近3小时的影片,我却可以有滋有味的,甚至得到很多反思,反观现代社会无不唏嘘喟叹。
我可以理解政府下定决心铲除的大毒枭,他的毒品让无数孩子失去了父母,社会失去了健康的劳动力和生态,人们的心智萎靡,大肆走私和官商勾结,贻害万年。
但如果不是卢卡斯就不会有其他人出现吗?
在当时社会环境下,黑社会横行的70年代,一如香港、日本那些知名的帮派组织,他只是一个名字而已换做亚当斯、乔布斯都一样,社会的走向和进步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群人一系列纵容包庇犯罪的暗箱操作,还有那些不坚定的意志和欲望的驱使。
还有一场戏让我印象深刻,是卢卡斯被捕和里奇的谈话。
卢卡斯明显见过世面,甚至有些胜券在握的试探里奇,问里奇究竟想要什么?
里奇一位正义化身的警探,甚至无法气运丹田的回答。
里奇当年把巨款充公的时候还一个有圆满的家庭,是父亲是丈夫,可是随之而来的是离婚、对簿公堂,卢卡斯就是看到了他可能的弱点,用钱引诱他,本可以任性说出一串数字,可是里奇怯生生的拒绝了,虽然语气不坚定,但他眼神中没有一点犹豫。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了里奇的强大,他可以放弃所有而要坚守职责,这恰恰是我们当今社会很多阶层都确实的,尤其是统治阶层。
如今,很多人年轻男女都在提倡健康饮食,很多人在节食减肥,又有多少人不是在以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为借口,为饱口福之欲而突破底线;又有多少人每天以大量的鸡汤来慰藉自我,以求消减心灵的不安和惭愧,比如你赢我陪你君临天下,你输我陪你东山再起或者是女孩不要低头皇冠会掉;那些坚持每天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用在学习上的人,如果真的这么有决心的话,世界上人人都是爱因斯坦和牛顿了。
没有承担过何谈责任,没有底线何来坚守,没有目标何来奋斗,没有利益何来统治和犯罪。
再回到电影本身我还看到一个很有意思也是有钱人说过的,大善必承载着大恶,我们看到黑帮片总是会出现祈祷和教堂的戏份,最肮脏的东西一定要有他最纯净的一面,本片中卢卡斯在配母亲和妻子祈祷完走出教堂的那一刹那,他被警察抓捕,升格的画面和教堂的音乐的衬托,甚至带着一丝崇敬和高尚感,因为我们已经对卢卡斯移情了,我们甚至希望他可以马上舍弃受伤肮脏的事业,做一个好人,那样他就可以被宣告无罪,你看我远远不如里奇那样坚守原则,我总在无意识中认可功大于过或者他曾经是善良的种种说法,就像那句经典台词:我想做个好人,对不起我是警察一样。
零碎的说了很多观感之后的第一想法,完全没有梳理成有价值的线索。
这部影片还有很多值得反复观看的价值,比如他的人物,无论从角色性格还是从拍摄的光影气氛的塑造来说,都非常棒,导演把里奇的警察局拍的极其杂乱,甚至背景中永远响着让观众觉得烦躁和头疼的老式电话铃声,那种咄咄逼人和缺少人情味的声音,象征着某种含义,或许是里奇时刻逼近真相的紧张感,或许是对里奇坚守底线的提醒,或许是里奇所代表的警察局永远处于混乱中的一个映射,我相信还有更多可以说的通的解释,而且二次观影可能会更强烈的感受。
最后推荐看176分钟的完整版,一部好电影请静下心来观看。
不太喜欢的风格
非常好看,拉塞尔和丹泽尔的亦敌亦友的关系深得我心。Either you are somebody,or you are nobody.他教会我要有耐心,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关怀,要有爱心,他教会我成为一个绅士...
这部片刚出的时候据说很有奥斯卡相,其实也蛮不错的,作为新时代的黑帮片,尤其是两大中生代重量级影星russel crowe & denzel washington的对手戏,但此片却在奥斯卡上毫无斩获,如果我是奥斯卡评委,我绝对会把颁给朱诺和赎罪的所有奖项颁给这部。
just black and misery ending.
美国
最真实的黑帮片,所以会让人感到突兀。始终觉得华盛顿邪气不足,不像是统治纽约毒品市场的大毒枭,可想想,谁又能否认真正的卢卡斯不是这样的?
情节问题看这个讨论:http://www.douban.com/review/1233461/和这个http://www.douban.com/review/1246043/剪辑一流!结尾草率了,frank和richie的合作突兀了。不过丹泽尔真有魅力。
感觉有些丑化黑人,吸毒问题不是只有黑人才有。
其实,不喜欢这种太长的片子……骚瑞
怎一个差字了得
所以黑帮并没有高级黑啊
还不错的电影
因为一开始是在手机上看的,所以看得晕晕乎乎的。终于又回到电脑上来看,感觉适合Catch me if you can这部电影很像,都是罪犯犯罪犯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最后被抓后和警方合作等等。所以情节设置上来说还是很相似的。但是看了猫鼠游戏后在看这部电影,我实在不能用力荐来评价了。
丹泽尔·华盛顿 这么牛逼~
两人就像一面镜子,命运如此相似,却又完全是相反的方向。剧本有美化大毒枭的嫌疑
真遗憾我看不下去。在越南还有常凯申残部把持毒品经营。
美国人以为自己很美国。
斯科特出品,绝对有保障。
很大的一个贩毒黑人家族而已,不是职业黑帮
202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