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吐槽,刚刚从电影院看完,总菊至少删了两段,我很不开心。
我粗粗看了一下其他的影评,发现没有同好,我很郁闷。
于是我想写个影评看看有没有跟我一样看电影目不转睛钻牛角尖的同好。
大部分人都以为是男②不小心发现了父亲的枪,我觉得那就太简单了,和其他各处精密的设计完全不匹配。
电影看到男②发现枪的时候,我还跟我爸吐槽说:“还把这么重要的物证放在随手就能碰掉的地方,还让男②去拿架子上的东西,好大的BUG。
” 朋友们!!!
男①真的有这么蠢么?
还是导演为了剧情需要才有所疏漏?
朋友们!!!
这些都不是!!!
男①是故意让男②发现物证(也就是老爸的枪的)。
在这我还想多说一句,我是女生,这也是我第一次忍不住写影评,可我总觉得的我男性思维还蛮猖獗的,也没光顾着看男主角性感的肌肉与胡渣(不过真的很性感)。
好了,开始正式分析。
大家还记不记得,当他们俩合伙杀掉那个嗑药的“人渣救世主”之后,反派跟男①通电话的时候说:“你找了一个外人,那个外人还是轮椅老头的儿子,他知道谁杀了他父亲么?
”(详细记不清,主要内容是这样) 其实当时男①就已经知道他早晚要面对男②发现真相的那一天。
其实这里已经为结局埋下了浅浅的伏笔。
然后到了影片快结束的时候,复仇成功的两个人坐在车里,男②问男①以后怎么办。
男①说的是“改名换姓,换一个地方,换一个职业。
” 男②说“我还是跟你一起么?
” 重点来了,男一说的是“It's up to you.(这其实由你决定)” 注意看啊!!!!!
这是让男②自己选啊, A是跟男①在一起好好过日子啊。
B就是为父报仇杀了男①号啊。
男①号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硬汉,他其实早就知道他总有一天要面对男②发现真相的一刻,可是要如何面对呢。
如果直接告诉他的话,只有两个结果。
A,男②要为父报仇把男①杀掉,于是两个人扭打成一团...... B,男②理解了男①,于是两个人好基友一辈子。
如果是A,他已经对轮椅老头有所亏欠了,更不想把他唯一的儿子也杀掉。
如果是B,男①无法确定男②是不是假装和平,然后时刻准备暗杀自己。
如果男②没有真正宽恕男①,理解整个事情的原委,那也是白搭。
(其实男①已经很清楚男②冲动的性格了,认真看电影的你应该也很清楚了吧......男②年轻气盛复仇心切只会选A) 他对男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偿还对轮椅老头的愧疚。
(男②在拜师的时候也说过“you own me.你欠我的”) 于是他决定给男②一个成长的机会,让他自己选,看他是否已经成熟。
我不想赘述男①杀人有多专业,电影也一直在展现这一点。
可是光惊叹也是没有用的,要仔细分析。
他精通各种死亡方法,知道各种药剂反应。
男①也很了解人的心理。
男①在威胁那个女孩的父亲,让他说出BOSS在哪的时候,知道如果女孩不流血父亲就不会说,于是准备了那块肉.... 在男①最后复仇的时候,假装在BOSS楼上打的电话,他就知道BOSS挂掉电话后会惊慌地重重保镖马上离开大楼。
好了,这两点已经足够说明男①的心理学也很好。
他知道男②依旧年轻气盛,喜欢过界。
这在杀那个同性恋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明明下药就能干净解决的事,明明男①在行动之前叮嘱过“千万不要上那个同性恋的车!!
” 可是男②就是有叛逆心理,想跨越雷池,爱冒险,爱证明自己,证明自己不听老人言,自己也能做成大事。
(他就死在了这一点上,诶,如果他成熟一点该多好) 男①知道了这一点,他也特别叮嘱男二不能开那辆的老爷车,特别是那个播放机“这个你碰也不能碰”。
这又挑起了男②的叛逆心,男①知道,一旦有机会让他杀了自己,他一定会把播放机跟老爷车当做自己孩子般耀武扬威的战利品。
于是他给了男②一个选择,他故意不动声色地让男②“意外”发现父亲的枪。
如果他下了毒手,他自己就会死。
是他自己不够成熟,对男①的不够信任杀死了自己。
好了,以上是我粗略发现的伏笔(老爷车上的那封信我就不说了,这个大家都看得出来)。
把以上细节稍加琢磨一下,整部片子最劲道的就不是各种杀人手法,各种枪战,各种特效了。
而是男①对男②的拿捏了,这种说不出的硬汉的感情。
时间不早了,我粗略写了些,第一次写影评写得不好,如有分析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有更劲道说法的也欢迎告诉我。
谢谢阅读- -
这部电影,从形式上讲可以归类为悬疑惊悚片,真相惶城惶恐的让观众看到80多分钟依旧云深不知处,开始害怕自己看不懂这部电影,直到最后两分钟,才慢慢发现拍摄的是一个试图逃脱惩罚的罪犯。
整个片子玩那么多忽悠,就是想告诉朋友们:做了坏事一定要主动承认,要不然会一年睡不着觉。
还想告诉想减肥瘦身的同学们:一年不睡觉可以减肥,但会有幻觉。
如果觉得如此减肥太慢,可以问主角贝尔,他减掉30公斤据说只花了两三个星期,于是在影片中他不吝多方位的展示个人仅剩那点肌肉和风骨,效果相当惊人。
虽然看到最后,疑云才得以解开,便觉得有些无聊。
但不得不承认影片在用光,构图,音乐,气氛营造,情节和人物设计方面是很工于心计的,这种重手法让人颇有牛刀杀鸡的错觉,但还是能给人带来至少5分钟的思维消化锻炼。
男人看的电影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原因,上来先打一场再说,就一个字,过瘾。
作为职业杀手,男主确实很牛掰,强大的内心,缜密的布局,冷静的出手,从容的逃离,杀人于无形。
真正的高手就是这样,别人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
同时他也是冷酷无情的,哪怕是对自己最亲密的人也绝不手软。
由于被自己的老板误导而杀害了自己的恩师。
为了弥补,选择训练恩师那个不争气的儿子。
其实在准备训练初期他就已经布了一个很大的局,不允许他动自己的留声机,不允许他动自己心爱的汽车。
让小伙子无意间发现了自己藏的那把手枪,从而让他燃起了复仇的火。
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越是不让动的东西越是要去碰,在消灭了大BOSS后,小伙子终于进入了男主早已设好的套,当然前提是小伙子想复仇要杀害男主。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主要的目的就是博得观众的欢心,掏空他们的钱包。
虽然这部影片情节略显老套,毕竟这是一部翻拍的电影,不必苛求,但是杰森斯坦森给它注入了新的活力,至少很多人记住了这部影片。
至于有些人说看着看着睡着了,我只能说你们不适合这一类电影,你们不懂得欣赏暴力美学,赶快找一部小清新电影买包爆米花自娱自乐吧。
经典台词:1、胜利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2、良好的判断力来源于丰富的经验,而丰富的经验来源于失败的教训
还是冲着基情去看的,是说杰森叔你最近几年除了基片还真是没拍啥别的。
整个故事概括下来大概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杰森叔干掉了深爱他的老湿,又扭头搞上了老湿的娃儿的扭曲纠结故事(并没有)?
吉娃娃别扭小弟多萌啊,杰森叔你让人家第一次就去搞那么大块头的基佬!
什么叫司马昭之心啊魂淡!
因为是看完Blitz看到,所以觉得真是高水准影片啊!
(其实并没有)就是最后结局还无聊的一逼,狗血洒的也太廉价了喂!
不过既然这么爱洒狗血还不如让最后两个人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来的有趣啊!
好吧其实我是怨念吉娃娃挂了。
顺便说劳资很爱那个唱片机炸弹!
赞死了!
搬了家给自己搞一个!
(玩儿蛋去吧……)
作为一个顶尖杀手,最基本的就是要绝对做到机械。
换句话说,杀手就只是杀人的工具。
他们的“天职”就是执行暗杀任务,即使对象是自己身边的人,一样要六亲不认,一枪毙命!
他们奉行的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要想继续活下去,就要做到冷酷无情,使出浑身解数,消灭敌人。
在这部片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亚瑟虽然是杀人工具,却仍然还是有感情的。
但是这一点并不影响他处于顶尖杀手的地位,因为他是万事都有准备的人,即使真有个什么“万一”,他一样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他依靠的是自己迅猛的速度与求生的技巧,从而化险为夷,置敌人于死地。
是,没错,胜利最终属于有准备的人!
亚瑟执行的每一个任务,都能制造出“非杀手所为”的现象。
因此,我们当然不用想也知道,最后亚瑟是不会死于那场加油站爆炸的,因为他是多么自信,多么有经验的人呐!
他怎会如此轻而易举地就被自己的徒弟给送上西天呢?!
或许,他到最后关头才逃离现场的原因是想制造假象,让史蒂夫认为自己已经报仇雪恨,从而才能毫无防备地步入他早已设计好的陷阱,但这陷阱似乎又不是为史蒂夫而独家打造的(这可通过之前他不让史蒂夫碰触唱机的举止中看出)。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亚瑟英气十足地步入自己的另一辆车,并驶向远方,继续他的“精彩”人生。
可是,值得我怀疑的是,他的人生真的是精彩的么?
一生都在执行暗杀的任务,然后亲手杀死了自己唯一的好朋友,又害死了好朋友的儿子……他的身边已没有任何人可以和他共享,也没有人能够陪伴他共度一生。
可是就这样的生活他还想继续下去么?
这真是他想要的么?
呵呵,谁又知道呢……其实,我觉得本片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最后。
当史蒂夫问他有什么计划的时候,他说“消失,起个新名字,找个新工作”,然后史蒂夫又问“一起?
”,他却回答:“看你了”。
似乎这是在提前暗示史蒂夫:你如果愿意放下仇恨,可以和我一起生活;但是如果你要继续复仇,那就由不得我了。
这似乎就是一个伏笔,为之后他无意看到史蒂夫怀里藏着的他父亲的手枪后长久的沉默做铺垫。
他是在为自己做准备,更是在等史蒂夫的答案!
当然,最后,史蒂夫还是让亚瑟失望了,他最终还是开了那一枪,决心不放过亚瑟。
于是乎我在想,若是史蒂夫放下了仇恨,或许他就不会死于汽车爆炸了吧……看完之后,我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史蒂夫还会回到亚瑟的家,然后开着那辆古董车离开,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亚瑟要跟史蒂夫开这么个玩笑,然后置他于死地……似乎这部片子也属于高智商片啊 值得多看几遍哦
阅读前请确认您已经观看过2012年8月上映的影片《机械师》,并且对Boys' love没有反感。
+++++++++【1】 上一次见到他是什么时候,已经记不起来了。
上一次和他讲话是什么时候,已经记不起来了。
最初,只是需要一个人而已。
然后他就在我眼前了。
Arthur。
【2】不知为什么就是对他不爽。
也许因为混账老头子对他比对自己都要好,也许因为他总是那副不咸不淡的模样,也许只是想赢过他。
想赢过他却总是一次次的失败。
Arthur杀人利落漂亮,无一失手。
Steve杀人拖泥带水,满身是伤。
只是想追上他一点点,只是想让自己不是累赘,却一次次地搞砸了。
然而他只是淡淡地瞥了我一眼,默默地解决我遗留下的麻烦。
……天知道我多想揍他的脸。
不过最后大概被揍的还会是我吧。
【3】Arthur在酒吧里和一个女人走了。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是去做什么了。
突然就觉得很烦躁。
所以贴上来的那个女人即便不是我的菜,也勉强接受了……好烦。
想做任务。
和那家伙一起做任务。
然后,下次一定不会搞砸了。
【4】Arthur的房子很漂亮。
Arthur喜欢听黑胶唱片。
Arthur有一辆混账老头子装的宝马。
Arthur……我们一起躲在镜子后面,听得到他的呼吸声。
大概是自己没出纰漏地完成了任务就不知不觉放松下来,眼前隔着一层镜面是持枪保安慌乱的身影,我却在这种时刻出神了。
接着不知怎么的手一抖……该死,有颗螺母掉出去了!
余光里他无奈地瞥了我一眼我又…搞砸了。
他教我知识教我技术,我一次又一次地砸了他的任务。
我还要给臭老头子复仇,我还要赢过他。
……Steve你怎么这么没用。
【5】那把枪。
那把枪在他那里。
混账臭老头子一直舍不得用的枪在他那里。
为什么。
Arthur,为什么?
为什么是你?
为什么是你杀了他?
【6】如果说之前是师父或者朋友这样的关系,现在就是敌人了。
Arthur是敌人了。
Steven,Arthur是你的敌人了。
我们坐在车里,我看不到他的表情,最好他也看不到我的。
……因为一定很难看。
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哭,只是难受。
不知道为什么难受。
只是难受。
【7】我忘记自己向那辆车开枪时是什么心情了,大概很平静吧。
我曾经问过他杀自己认识的人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
他说,一开始,是没感觉的。
后来,就有了。
现在我可以动他的黑胶唱片了,我可以开他的车了,我可以做他以前不让做的事情了。
我这样告诉自己,努力用得意、满足、畅快这些情感填满空荡荡的心。
对的,我成功了。
我给老头子复仇了,我赢过他了。
我成功了。
我成功了……【8】看到那张纸的时候突然很想笑。
然后我就笑了。
笑得比哭还要难看。
好难看。
原来他什么都知道的。
什么都知道的,什么都猜到了。
——我又搞砸了。
老头子,对不起,明明要给你复仇的,可是我搞砸了。
Arthur,对不起,你教了我这么多,可是我老是让你失望。
对不起,谢谢你,我真的很讨厌你。
为什么要杀那个混账老头?
为什么从来不后悔?
为什么不和我一起来?
为什么杀了我?
为什么不能认真地看着我?
为什么不看着我?
为什么不像我看着你一样的,看着我。
Arthur,我真的很讨厌你。
如果有来生,一定会杀了你。
+++++++++++++该片如本文标题一样是个大杯具,括弧对于Steve来说括弧完。
可以一看,看看基情和打戏就成。
我对杰森没什么爱……上文已经很含蓄了,可是这绝逼是个基片好么!
数数女性角色出场了几次。
再数数她们有几句台词……可怜的Steve小孩…鄙视Arthur个不人道的家伙!
第一次出任务是巨大号基佬也就算了,数次无视Steve的告白(并没有)也就算了,最后咱能别玩相爱相杀么!
OTZ总体来说,剧情一般结局各种不满意;情感刻画方面,Steve方面我能理解,Arthur我怀疑他根本从一开始就对Steve没有半点感情,友情也好基情也好,好像从一开始就是出于那么一丁点的愧疚才帮了他的吧……不得不说,除去智商有待提高,这家伙真乃杀手典范OTZ绝对理性不对不应该的人抱有感情,上床纯粹出于生理需要,杀人不眨眼因为那是工作……不过有点怪的是Arthur太过于相信上司了吧?!
不是纯粹的利益关系么怎么他说是谁的错Arthur就相信是谁的错啊囧编剧你在想什么!
虽然豆瓣好像没什么人提,但是我其实挺喜欢Steve的…不成熟和情绪化,对搭档兼师父的依赖、向往、不服输,以及后来发现Arthur乃杀父仇人时产生的矛盾心理。
挺真实的男人,可惜遇上一冷血……
该片讲述一个严密谨慎有条不紊的杀手亚瑟与他的徒弟的故事,亚瑟由杰森-斯坦森饰演,一直认为严谨的规范和专注消灭焦点目标才是一个杀手的职业素养,他的坚持令他成为业内顶级杀手。
稳定的心态,精妙的手法,杀人于无形,这是一个顶尖杀手的必备特质。
亚瑟入行多年,在自己以前的搭档哈里的帮助下,已经成为一个出色的杀人机器。
亚瑟接到一项新任务,暗杀对象是哈里。
虽然亚瑟不忍下手,但在清楚的得知哈里难逃一死之后,最终还是决定亲自送哈里一程。
哈里的儿子史蒂夫为了替父报仇,决意要跟随亚瑟学习。
在亚瑟的训练下,史蒂夫逐渐掌握了作为一个机械师所必备的技能,与亚瑟合作完成一项又一项暗杀任务。
虽然亚瑟一直都试图隐瞒哈里遇害的真相,但史蒂夫还是知道了其父被害为亚瑟所为,复仇的火焰在史蒂夫心中逐渐升腾…
一直喜欢看硬汉。
但是看杰森·斯坦森,还是第一次在这个电影里。
对这张脸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说不上名字的7个8个著名硬汉全上场的系列电影(里面有个李连杰,也只是打酱油有) 第一次看:这厮,杀人都能那么智慧 第二次看:这斯,脱身的时候那叫一个从容不迫(导演功不可没,呵呵) 第三次看:那男2真笨,男1永远是不动声色的杀人于无形 谍影重重1234,是没事就拿出来复习又复习的,那么这个电影与之不同在哪儿呢?
追逐:电影里没有过多的追逐,相互的车战、枪战极少,不惊险,但别有一种从容的味道,把看电影从紧张变成了欣赏 袭杀:他的一切杀人都是经过了细密分析的,整个过程如同行云流水一般顺畅。
观众在这里得一边看电影,一边去寻找困难。
知道他会解决,但不知道下一步会出现什么困难,得自己找,有些烧脑子。
它在逻辑上与一般的电影是反着来的 心理:故事里强调的是行为与心理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行为,从心理上激发对方的情绪,然后调动行为、进行伏杀、或者自我毁灭。
这才是完美的杀手,不是无脑的肌肉男。
动作:杀人及打斗、奔跑动作上,设计得简洁明了,美感多于血腥 科技:美片里的看点必有高科技,让人享受到无比神奇的智慧结晶。
不然,那房子怎么就自燃了呢?
那车子,怎么就恰到好处的爆炸了呢?
这电影里,全扣着那句主题目:他就是一个精密的机器,他精通各种杀人的方法,他精确的计算每一个步骤。
一切都在掌握中,一切痕迹消于散无形。
PS:白胡子老头,长得蛮有味道
本人是一个喜欢动漫的人,尤其是热血类型的,一直是我的最爱,时常会看到如下情景,两个高手对决,实力基本相当,不分上下,但决定最后胜利的看谁的精神力更强,意志更加坚定,最后小宇宙爆发,秒杀对方。
本片同样如此,在亚瑟精心培训之下,史蒂夫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杀手,已经达到了可以单独接活的程度了,但根据结局来看,史蒂夫还是略逊一筹,我觉得理由不光单单是“胜利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不错,各种物质和计划的准备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亚瑟的高明就在于他的精神和思想也在时刻准备着。
从电影一开始亚瑟就说明了自己的职业,以及最重要的“职业准则”:没有任何感情的代入,于是我们看到一个相当老练的杀手,杀人于无形之中,仿佛就没有来过似的,这是作为一个开场白,也是作为了一个杀人模板。
一种在杀手世界里面最精确的方式和结果。
而史蒂夫的破处却是相当的糟糕——亚瑟交代了杀人方式手法以及各种注意的地方,例如不能上车,不能硬拼,对方身高200,体重160,但史蒂夫由于自己的叛逆和某种虚荣的作祟,并没有将亚瑟的话听进去,打算徒手杀掉对方,尽管成功了,自己却是伤痕累累,相信如果警察叔叔比较努力的话,还能查到大量的指纹以及口供,没准哪天在什么路口找到犯人。
于是史蒂夫开始学乖了,一切按照计划进行,不再随意冒险。
可这种思想上的准备,还是没有深入到史蒂夫的内心当中。
亚瑟却早已经做到了,找同一个女人做爱,影片的第一次激情戏前后就表明两人早已经认识,此人却始终未能知道亚瑟的名字,亚瑟在这场灵肉结合当中一直保持职业准则,在女人想为他做饭的时候,亚瑟却表明需要离开了,女人没有过多的惊讶,明显以前也有之。
亚瑟将两人的暧昧维持的很好,NO LOVE NO NAME。
亚瑟杀死哈里整个过程也就是接手任务以及在最后时刻犹豫了一下,这种犹豫在史蒂夫要杀死亚瑟的时候,亚瑟也表示出来了,因为亚瑟知道自己死不了,死的一定是史蒂夫,内心挣扎了一下,但深入内心的职业准则告诉自己,不贯彻,死的就是自己。
史蒂夫貌似也做到这些了,从一开始青涩的想要杀掉几个劫车犯,到后来的模仿亚瑟的爱情,可由于没有将杀手的职业准则牢记,于是最蠢的一幕出现了,那就是在车上露出父亲的手枪。
尽管亚瑟内心挣扎过,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很冷静的,例如在沙发当中藏枪,亚瑟住的相当偏僻,除非跟踪很难发现他的住处,那么这个手枪很有可能是为史蒂夫准备的,并且还是左撇子手枪!
可见各种状况基本考虑到了。
再是汽车和唱片机,同样是两手准备,知道史蒂夫的叛逆以及虚荣,亚瑟就在史蒂夫的面前很严肃的表示过,没我的批准不准动他,更是激发了史蒂夫在以为杀死亚瑟后想要打开唱片机的想法。
可见亚瑟无论何时何地,都带着一把叫做职业准则的武器,杀人的武器不可怕,最可怕是始终都能让一个最专业的杀手活着的武器。
中国武侠讲究内功和招数同时练习,日本讲究武和道一起修行,都是有道理。
再者,杀手,是一种职业,作为一个职业来说,职业准则始终都是重要的,尤其是它事关你生死的时候。
昨晚没事通宵看了《线人》,今天稿子没赶完却还是通宵看完了《机械师》,两片相比,高低立辨!
这是一个冷血杀手的故事,杀人过程畅快淋漓,真的体现了把一件事情做极致了就是艺术这个道理。
习惯了看文艺片(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让子弹飞》)的我,一边看一边期待出现些杀手也有感情、或者思考杀人的对错、又或者杀不想杀的人时内心挣扎之类的情节,可是几乎没有,有也是很隐晦地一笔带过。
这部片最令我惊讶的地方就是纯粹,杀人杀得那么纯粹。
什么是纯粹?
就是不装B。
不思考人生,不唱“杀人的意义”之类的歌,不探讨杀人对不对。
这部电影没有笑点,没有泪点,有几秒露点但没有色情,有冷血残酷的杀人场面但没有刻意的血腥(相比之下《线人》反而有更恶心的血腥场面),故事情节浑然一体没有明显的堆砌或硬伤(相比之下《线人》的情节又雷又囧),是一部不向观众献媚,不刻意讨好观众的电影。
但是看完之后发现,原来不装B可以把工作和生活做到那么极致,原来不装B是那么潇洒那么帅气。
本来我是很喜欢装B的人的,看完这部电影对装B有了新的想法了。
我之前写另一部外语片的影评时也说过那是一部“不刻意讨好观众”的电影(具体忘了是哪一部了),竟然敢既不搞笑又不煽情催泪,国产片就不敢。
也许我们的导演也会羡慕人家吧,可以认真地拍自己的电影,心里不用想着观众笑不笑、哭不哭、骂不骂,不用担心要剪了又剪才能上映。
能不能不献媚地进行艺术创作,虽然这和市场、观众素质、相关制度有关,但和作者本人的意愿也有很大关系。
比如说我的爱好是拍照,个人爱好,没有商业成份的自我娱乐,但是我不知不觉也会“心里想着看照片的人的反应”来拍照,想着要让别人觉得好看、要让别人觉得有意义、让别人感动,最近我才发现这是错的,首先要先感动自己才对(道理很简单,但是就算明白了,实际拍照时还是会不自觉地想着别人)。
因此我建了一个新的相册,叫做“一次快门、一次单恋”,我希望自己拍照片首先要像暗恋像单恋。
不管对方是怎么想的,不管其他人是怎么想的,但我自己要有“恋”的感觉,一厢情愿,执迷不悔。
好吧,零晨五点,电影看完,影评写完,继续赶稿。
坑爹
光头男飞檐走壁复仇记.
其實和機械師沒甚麼太大關係.. jason的聲音很迷人可惜老掉了.. 咦,那個ben不是keira的男友?!
原谅我太困了电影院里一直睡,反正此片的精髓就是虐恋情深,除此木有啥看头。最后清醒了一下,啥,竟然BE了!!大叔和小受没有没有在一起!!!啥!
就用评价森哥的片子常用的一句话吧,爽就够了
一般般。
你丫最后还没死?大便活人啊
浪费了我半张电影票
血腥暴力,但挺好看
这么晚才上映,干嘛呢?
喜欢这个结局,多给一星,虽然我还真猜到了。
杰森斯坦森真的很帅,和那个美女的戏份再多些就好看了.整个故事略显单薄了.
这货不是杀手啊。又是散弹枪,又是撞车,又是爆炸,把开篇不错的暗杀气氛全毁了。而且,那俩人的关系可真奇怪。
这么老的电影居然才上映!!!
“胜利属于有准备的人”
太平淡,一开始就猜到了剧情
卧槽主角神逻辑啊,太冷酷了
徒弟就是没师傅厉害。
难看得删节版,节奏很舒缓。角色没有吸引力。最关键引进好迟,后悔
虽然评分不高 但这部电影是我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