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做人多辛苦,一切痛楚,心底有数。
百年孤独全部埋进尘土,男儿自尊红着双眼不哭。
茫茫人世多云雾,一杯泪珠换笑一幕,向前一步刀光剑影飞舞,男儿好强永不低头认输。
看我少年做主,不再由人摆布,汗水上路拼出快乐地图。
看我少年做主,爱恨分得清楚,风险团团围住,拿来锤炼筋骨。
看我少年做主,不再由人摆布,痛苦付出为求万人仰慕。
看我少年做主,爱恨分得清楚,手中握紧企图,人间太平幸福! 。
不知道当年是什么契机看的这部电视剧。
因为我分不清我是看这部剧喜欢的姚芊羽,还是先喜欢姚然后因为有姚我才看的这部剧。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当时不认识邓超,是因为这部剧有一点喜欢邓超的,然而也只是一点而已。
因为他饰演的皇上对芳儿不太好呜呜。
不过还是不能否认他的演技是很好的。
但是,我要强调的是,不是只有他演技好,这部剧里几乎全员都演技好。
这就是导演的功力。
当然还有编剧的功力,因为这部剧的剧情也挺不错的。
后来还有同系列的一部叫做《少年天子》的(应该是之后的吧?
我是这么认为的),也是很不错。
以前的我看剧,看的都是感情戏啊,就是现下人们说的CP。
我从一开始就坚定地站皇上和芳儿,我很不喜欢冰月。
虽然冰月和皇上还有耿精忠(哇,我居然还记得这个男二的名字)青梅竹马,三小无猜地一起度过小时候的美好时光,然而我从冰月小时候就不喜欢哈哈(不过其实我不记得他们小时候的故事,但记得是某人演的小时候。
那时候就觉得一般吧)。
等他们长大了,冰月养成了一副很别扭的性格,又喜欢皇上,又有点作,什么都不说,又让人觉得她受了天大的委屈。
而芳儿,哇,一出场就是又飒又美的四全姑娘,有性格,有才气,有家世,有容貌。
这般美好的姑娘偏生喜欢上了玄烨,为了救玄烨,让自己的爷爷能倾尽全力义无反顾地帮助当时陷入绝境的玄烨,她不顾全家的反对去求了当时在朝上举足轻重的爷爷,明知那时的玄烨不爱自己,也一定要嫁给玄烨。
之后做好自己的皇后,不强求什么,一路扶持着玄烨不断成长壮大。
特别感动的是在玄烨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战败而粮草又不断告急的消息而气急攻心昏迷数日后,芳儿以皇后的身份站出来主持大局,巧施妙计化解了粮草的难题,又亲自去求了老将出马稳定战局,一边又夜以继日地照顾玄烨,鼓励期待玄烨早日醒来。
简直就是雍容大气而又睿智娴淑。
天哪,一切美好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
可惜的是,这世界总是这么残忍。
当玄烨终于意识到自己是喜欢芳儿的,知道芳儿一直站在自己背后为自己做了很多,真的放下冰月后对儿时的伙伴耿精忠的背后的势力进行清除时,芳儿却在这时因为难产而死。
呜呜,芳儿死的时候我真的哭惨了。
整部剧里,我就深深地记住“赫舍里芳儿”这个超级好听的名字,也超喜欢这个四全姑娘。
后来,姚也演了很多家庭伦理之类的剧,我几乎都有看,哈,那些年她还是很火的,电视里几乎都是她的剧。
不过最近偶尔刷到说她的消息,是她好像整容了,变得长得有些奇怪了。
唉,回不去的那些年啊。
ps:前头说到演技这个东西。
我还想提一嘴潘虹。
她的演技当然是不错的,听说还获得过许多奖项,是属于一说出来人们都要称之为老戏骨的人。
然而她的演绎方式我一直不太喜欢。
她好像总是演那种有点神经质的角色,又或者,其实不是角色神经质,是她总是以有些神经质的方式来演绎。
她的表达形式我不太可,感觉她的演绎方式更适合话剧吧。
不仅是这部剧里,她演的所有角色我几乎都不太喜欢,即使有时候那个角色其实很不错。
重温,瑕不掩瑜。
小孩子总要一点一点长大的,吃多少亏失去多少人,干过多少荒唐事儿,为自己的自负鲁莽付出多少代价。
人设玄烨是个小时候有癔症的人,说白了就是神经有点毛病。
可但凡天才大都有点异于常人的地方,成大事者,天赋之能往往不接地气,一桩桩和情义有关的事逼着他一点一点接了地气。
他自以为失去冰月之后,跟耿聚忠产生了嫌隙,也长出了深浅莫测的气势,一度差点往偏路上走。
所有人都走了,平三藩的一场大病被曹寅唤醒,这是一个亮点——能唤醒他的不是皇玛嬷的教导、不是赫舍里的扶持,是年少时最赤诚的心。
那一幕曹寅带着小帆船就像是一个浓缩了所有情义的符咒一样飘到了玄烨身边(表白小天使曹寅)。
这也暗示了玄烨不可能成为一个无情无义的帝王,于是有了最后得以保全的杰书——这是另一个亮点。
臣民迫于威势是不敢不从,可若是诚服于心,骨子里才不会反。
一出以退为进的戏码某种程度上也不算是戏,是给同宗的王爷一个找回初心的机会呀。
39集,玄烨终于凭己之力保住了第一个人,虽然,这是一个和他没多少感情的人。
难得在感情戏里站傻白甜不站才女。
赫舍里就像是女版的耿聚忠,可以并肩作战,可以相互扶持,活像是另一对肝胆相照的大兄弟。
女孩子做到这地步很难。
可他俩之间到底没什么爱情的酸臭味儿。
爱情就是你不知道他哪里好,但他谁也替代不了。
冰月就是这样。
在这个剧里,冰月不需要有什么城府什么才华,不需要惊艳众生,她只是站在那里,就很美好。
这个心思干干净净的姑娘,小时候显得头脑简单只是因为被照顾得太好,性格单纯也不强势。
经历了大风大浪后面她一样可以在短时间里做最正确的决断。
那个年代名节大概真的比命重(所以和董鄂妃是天壤之别),纵然和耿聚忠没有夫妻之实,可顶着耿家人的名分冰月确实没有活路。
女主大概是傻白甜人设的天花板了【傻白甜人设的天花板也无非是不惹事不害人不自以为是不玛丽苏...】这个剧里没有罪大恶极的反派,私欲重如杰书依旧能知悔改。
鳌拜也憨憨直直的可爱,只是他自负不自知,只是治国理念不对,一朝势力也不能有两个截然相反的岔路。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种话不说也罢。
难得的,是都以为帝王家只有权势不能有情,在这里,情义一直都在。
说来当年的剧是真敢拍,这一系列前有静妃花束子的不伦之情,后有堂兄妹的禁忌之恋。
不得不说这种感情线是真美。
放现在哪还能过审了。
少年康熙 (2005)7.52005 / 中国大陆 / 剧情 历史 古装 / 蒋家骏 / 邓超 潘虹
史上的她,是康熙的孝诚仁皇后,是首辅索尼的孙女,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之女,十三岁即入主中宫,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她生下胤礽后于是日去世,享年二十三岁。
这些,我不是不知道,而且,我也清楚,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皇后的闺名是不可能为外间所知晓的,因此,她可能不叫赫舍里芳儿,当然更不会在康熙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替他抵挡风浪——且不说那时她早已故去,单是“后宫不得干政“这条规矩,她便逾越不过。
可即使我知道芳儿不过是游走在现实与虚空间的女子又如何,这并不会减损我对她的喜爱。
潜意识里我一直当她是那个陪伴了康熙八年的女子。
《少年康熙》里,芳儿一出场,我便知道,她不会是个平凡的女子。
她的与众不同,让她即便身处人山人海,也断不会“泯然众人矣”。
不是没有理由。
想想看,一个一等大臣的孙女,名门大户的闺秀,理当呆在深宅大院里,等着迎亲的队伍把自己接上花轿,可芳儿却不愿与别人一样在绣楼上打发寂寞时光,她虽为女流,却和男子一样有着治国平天下的才能与抱负。
这宅门里不安分的大小姐常会扮作男子,到外头走走看看。
就像祝英台一样,芳儿也遇上了自己的“梁山伯”。
初见,两个同样寂寞的人邂逅在喧闹的大街。
他的寂寞源于身居高位“高处不胜寒”,她则是苦于无人知晓自己心中所想。
此番相逢,两个寂寞的人擦出了火花。
犹记得当时芳儿赌气似的那句——“谁不来谁就是龟儿子!
” 彼时,她未来的夫婿回转身来笑着打量她:“还从来没人敢说我阿玛是王八。
” 深深怀念那时的他们,不是什么帝王皇后,没有尔虞我诈的宫廷,不过是两个普通的少年在挥洒着青春。
因为寂寞,所以理解,酒楼比试,他猜出了她最爱杜工部;寂寞。
所以相惜,围场深谈,她提出愿与他做朋友。
两人这一世的缘分就这样悄悄铺展开来。
我是知道他们的结局的,看着他们由陌生到熟悉,由相知至相恋,一点一点向对方敞开心扉,一步一步走向那预定的结局,我总会向,要是“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他做他的明君,她依然是众口相传的“四全姑娘”不曾开始也就无所谓结束。
可这样的人生对芳儿来说是不完满的,于是,命运安排她遇上玄烨,她的人生由此改变。
芳儿是个主动且执着的女子。
出嫁前爷爷要她慎重考虑,她明知他心有别恋却依然说自己不后悔,依然选择走这条路,依然想着一日他的心会属于自己,对她来说,更多的时候,不是“被爱”,而是“去爱”,不是“等候”,而是“争取”虽然这过程会很辛苦,但她终究做到了。
“患难见真情”,三藩未平察哈尔亲王趁势作乱,皇帝偏又抱恙无法视朝之际,是芳儿站了出来,她替丈夫坐镇紫禁城,用自己的智慧为前线募兵士筹粮饷,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局。
当一切归于平静后,她与他才算真正走到了一块。
玄烨曾这样评价芳儿——“假以时日,你必会是另一个皇玛嬷。
”可惜的是,芳儿并未等到那一天。
那个叫玄烨的男子,直到芳儿因为替他生子溘然长逝,才恍悟自己亏欠她多少——从前,他自觉是不够爱她的,起码在这爱中一直横亘着另一个女子,那个人的影子,落在他心里,宛如河对岸的桃花,得不到也挥之不去,以致他险些辜负了身边的人。
虽然他们亦有夫妻间的闺趣,志趣也甚相合但更多的时候,他视她为知己、解语花。
她定是知道的吧,她只是不说,不去同他的回忆争,而是用爱来温暖他需要慰藉的心灵,给他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他终于被打动,开始试着接近她,用心去爱她,可是,晚了,他沉溺于过去已然太久,她因此失掉了太多太多本该得到的幸福。
如今她已逝去,只有他还孤零零地活在世上,被留下来回忆两个人的过往。
“青衫泪尽声声叹,融化得了冰山,唤不回已逝的人。
他终于看见老天惩罚——是要他在最完满的人生中体会最大的不完满。
” 没有芳儿的日子里,他是否也会像纳兰容若怀念妻子卢氏那样怀念芳儿?
我不知道,但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叫芳儿的女子。
“请皇上赐芳儿黄马褂。
”围场里、阳光下、众王公的议论声中她如是说。
这是自信的芳儿。
“因为我是赫舍里芳儿,赫舍里芳儿是坚强的不服输的满洲女子!
”即使他冷语相向,她也绝不退缩。
我知道她的坚持并非全无道理。
“不能哭,要挺下去为了社稷,为了他一定要挺住。
”某个寂静的深夜,她在灯下替他批阅奏章,看着看着眼泪就静静地流了下来。
千钧的重担一下子压到她身上她也会有委屈。
其实这事事不输男儿的女子亦有娇弱的一面。
“……也许要十世之后,我们才能再见,百世之后我们才能走到一起,那可能是一千年、一万年之后了……不过不要紧,芳儿会等您的值得……值得……”,她有多少情意便有多么不舍可她终究还是去了,留下一个百世相守的诺言以及永难弥补的缺憾。
“绝艳易凋,连城易碎”、“自古红颜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些说的都是芳儿吧。
是啊太美好的东西通常不会长久譬如烟花。
芳儿不正是那一簇绝世的烟花么付出了所有只为片刻的绽放瞬间的灿烂过后便堕入了无边的黑暗如同梨花在春光最盛时凋谢。
因为是超演的,他饰演的康熙阳光帅气,由于他的不懂事、任性,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远去,把大清推到了生死存亡,幸好身边有一个处处为他想的皇后帮了他一把,这个四全皇后却早早的离他而去,在他经历了好友聚忠、放在心里深处的冰月离去后,又得面对皇后的离去,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是康熙皇帝,但他失去了很多、很多。
他对冰月的那份感情,闹得如此轰轰烈烈,震天动地,最终却无缘在一起,那种撕心裂肺的爱我看着非常心疼,最后他终于接受了皇后,两人孕育了一个阿哥。
此剧拍的不错,尽管有人说与历史不相符,可是谁真正见过历史,还不都是听人说的,抛开历史,我们只看情节,就会被里面的故事感动,里面那份份沉重的感情在今天还能剩下多少呢?
讲真。。
康熙如果是剧里面的 也不会是千古一帝 别侮辱历史了导演编剧。。
我都懒得评论潘老师演技一如既往。。
就是编剧真的太过分了吧,把康熙写的任性妄为 还不如他爹顺治皇帝?
不觉得逻辑有问题吗?
就小时候那样怎么会有人选他当皇帝?
逻辑上的问题太多了。
康熙和孝庄的关系也不是局里面的。
对不起弃剧了胡编乱造?
总觉得这部剧里,在朝堂上的康熙以及和冰月在一起的康熙完全两个次元的,英明睿智少年老成如康熙,遇到冰月就变成偶像剧男主……若不是索尼孝庄等人的庇护他能任性这么多年吗?
冰月好歹也是养在聪明绝顶的孝庄身边长大,受到万千宠爱家庭幸福的和硕柔嘉公主,小时候还算是活泼可爱,但是长大后,每天除了哀怨地谈恋爱掉掉眼泪念念三哥哥,没有知书达礼或者高贵大气的感觉,好像生活在童话世界和琼瑶剧中。
大概是配音的问题,总觉得冰月这么一个柔弱的人设硬凹成天真活泼看起来非常不自然,和身边人好似不在一个次元,只会说“那怎么办”“太好了”“你们在说什么我听不懂”“皇帝哥哥我们出去玩”,为人妇后的过度柔弱又有点气若游丝的感觉,人设整体上很磨叽拧巴,真不知道她童年到长大经历了什么。
演员还是很漂亮的,演桑榆的时候就觉得整个人明快多了,配音也正常多了……相比起来,芳儿在性格上还是才学上都好多了,长相也比较大气,一开始和皇上的相遇如此美好,只可惜二人中间横亘了那么多的东西,如果芳儿多活几年,大概也会有个幸福的结局,芳儿真的让人心疼……芳儿的人设和剧的基调还是比较符合的,没有太脱节。
出场次数少了一些。
至于历史问题,把孝庄叫“老佛爷”(老佛爷一词是慈禧年代发明),把赫舍里的儿子胤礽说成胤祯等等错误就不说了……这部剧优点主要有服装比较精美,节奏明快之类,前几集小演员的表演真的很不错,但是在爱情戏上的台词功底还是欠缺一些,有点向琼瑶剧靠拢了……
是幻觉。
这就是中国导演、编剧的水平。
还有三观有问题: 男人无原则对女友好就是好男人?
(见嘟嘟买了包包后,闺蜜的品论)... 接着看吧,总之做饭没事干。
这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出轨(而且感觉很美好,毫不违和),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几乎是所有婚外恋的宿命),这时候所有的处理步骤也是教科书级别的:坦诚地不留死角地与另一半沟通,请求谅解;与孩子开诚布公地交流(这一点非常重要,孩子也是家庭一员,有权知道家中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这种关系
小时候第一次在电视中看到芳儿是她在木兰围场与康熙第三次见面的一幕,也是她最初知道他就是当今皇上的时候。
当时觉得她和他之间的磁场实在太契合了,小时候不懂,只觉得他们很般配,应该在一起。
而且,是第一次觉得在银幕上看到皇帝和皇后这么般配。
现在才懂,原来这就是所谓的金风遇玉露。
那时我只看到了她被赐婚给皇上那一集就没有再看下去了,我以为这之后他们就会过上王子公主一样幸福的生活。
然而,我错了,在遇到芳儿之前,康熙早已心系他人。
这是我在后来重看时才知道的。
原来,并不是每一次美好的相遇都是命中注定般王子公主的童话。
然而也许对很多人来说,冰月才是先入为主的那个女主角,但是对我这个从芳儿出场时才看剧的人来说,芳儿才是先入为主的那一个。
更何况,在我印象中,芳儿太美好,娇好的面容,青春洋溢,绿鬓红颜又英姿飒爽。
我太欣赏这个优秀自信并理智沉着的姑娘。
也从潜意识里觉得,只有他才配做康熙的皇后。
最近重新看了少年康熙里只有芳儿出现的片段,虽然在在40集的剧里出现的片段加起来才200分钟,但却足以奠定她在我心中的地位~最好最美的少年皇后。
冰月似乎是在每一部古装言情剧里都会出现的和男主角谈情说爱浪漫缠绵的美丽痴情女子,但是芳儿却是独一无二的赫舍里皇后。
芳儿的好是因为她爱上了康熙才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而康熙也正因为有了芳儿才展现得出他千古一帝的气魄和独特,若和冰月在一起,玄烨的一生也许不过是芸芸众生中为爱痴狂的一个有才华的帝王而已。
她曾经为自己不能生而为男,不能替家族争光、抱效家国而懊恼,她曾经锋芒毕露争强好胜。
然而当她遇到了他,她才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平凡女子,她不会像作为辅臣的爷爷索尼一样,心里装着的都是家国天下,她心里只装下一个他就够了。
皇后和凤冠,坤宁宫和权力都不是她真正想要的,只是她的丈夫是帝国的君王,她必须掌握好这些东西。
聪明贤德如她,她把这些都把握得井井有条,甚至在皇帝和孝庄都病倒无法处理内忧外患时挺身而出,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力挽狂澜让根基尚浅,局稳的帝国度过了危难关头。
她是个學贯古今,深黯政治和权力争斗的女子,但她不玩弄政治,她清楚地知道她只是现在康熙背后的女子,她了解也相信他丈夫的才能。
我最爱的荧幕伴侣似乎都有共同特点,灵魂契合的soulmate,这种契合是价值观的认同,是对彼此才能的欣赏,能发现彼此身上别人很难发现的闪光点,能理解彼此的想法和行为,最重要的是,是因为彼此才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芳儿是最懂康熙的,康熙的所有想法她都了然于心,她也是最相信康熙的,连孝庄都无法达到的相信,因为了解,所以相信。
非常喜欢他们之间什么都不说的眼神交流,似乎不说任何话也能达成默契。
康熙在准备孤注一掷与鳌拜背水一战前去找她,却只字未提明日可能遭遇的种种险恶不测,只轻描淡写地问她,皇后,如果朕死了你会怎么样,她答,不怎么样。
他也毫无见怪,你会跟着我一起死吗?
她没有看他,可能吧。
手中的棋子没停下,低头说着,反正都差不多,因为人的心若没有了托付,很快也会枯死的。
她终于抬头看他,表情坚定却平淡,似乎还带笑意,所以,请皇上长命百岁。
而他也微笑,好,我答应你,好好活着,皇后你也要长命百岁。
若不是因为明天即将面临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战,这段平淡的对话或许不会有太大的震撼。
然而就是那越是面临险恶和不测时越表现得平淡的心照不宣才可贵。
第二天,当他完成了和鳌拜的那一场殊死搏斗,夺得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朝堂上政变的胜利,终于可以从一个傀儡皇帝真正成为少年做主的帝王,他战袍都没脱,恍恍惚惚地来到了坤宁宫,她直直看着他,虽紧张却仍耐心等他说话,他仿佛瞬间放松了一般,背对她缓缓坐下,对她说,皇后,朕把你的命捡回来了……然后才闭上眼睛去消化刚刚过去的那一幕幕亲历的环生的险象。
也许彼时彼刻那坤宁宫才是他心里觉得最踏实最可靠的地方。
而她没有欣喜若狂,没有泪流满面,只是看着他的背影微笑。
或许在康熙心中,冰月是最柔软的地方,是最爱最疼惜的人。
但是他和芳儿是真正的灵魂伴侣和生命共同体。
只有他们遇到一起,才成就得了彼此的独一无二,这一个在乾清宫一个在坤宁宫的一双人儿才能真正配得上所谓的天乾地坤 要感谢《暮鼓晨钟》的作者还有《少年康熙》这个剧组塑造了赫舍里芳儿这个角色,虽然更多的是虚构和戏说的成分,但却合情合理。
无论是服装,妆容,演员都那么赏心悦目,完满了赫舍里这个角色。
她的温婉动人,她的美丽聪明,她的坚毅,她的深情,她的隐忍,她小小年纪却能大彻大悟,洞明世事却仍真诚执着。
对姚芊羽这个演员最初的认识是在《忠勇小状元》里的丁宁,后面的一些现代剧也看过一两幕,然而都不曾真正被吸引,是这个角色让我佩服起了她的演技。
她在不多的戏份中把赫舍里的每一个细节诠释得很自然却又准确,让人觉得,若不是她来演赫舍里,恐怕这个角色就不会这么动人了。
她难产临死时与康熙道别的那一幕,即使是不连贯地看剪辑,也能马上并且每一次都能被感染。
那么年轻娟秀的面容却是一片苍白,紧蹙眉头,泪锁双眼,不舍却仍微笑地看着康熙,轻轻去触摸他的脸。
她吃力地说着与他道别的话,她说她要走了,但是她舍不得他。
在生命弥留之际,她最遗憾的是不能陪他走下去了,最不舍得的是这么早就要离开他了。
好芳儿,在她短短的生命中,她照顾自己,孝顺家族,管理整个后宫,帮丈夫支撑偌大个帝国,支持并爱着玄烨。
做得那么多那么好,她怎能不让人心疼。
‘’芳儿要走了,也许要过了十世才能和您相遇,百世才能和您在一起,那或许是一千年一万年以后了,但是不要紧……芳儿会等您,值得……值得……‘’她蹙眉,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出自己这一生最后的心意。
从此,与世长辞……从此,康熙失去了曾与他惺惺相惜,并肩度过很多难关,最知心的赫舍里皇后……
两个都是可怜人,我更喜欢冰月。
冰月对玄烨的爱是青梅竹马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虽骨科,但纯粹。
冰月不懂朝政,或许她代表了康熙天真可爱无忧无虑的一面。
芳儿,招摇而张扬,我虽然喜欢直率的女孩,可是她这种强加自己意愿给他人的强势,我不喜欢。
芳儿若真有本事,就等玄烨真正爱上她了迎娶她,何必强嫁入皇室?
芳儿若真有志气,就放弃后位,从封妃开始,等真正得到玄烨的心,真正得到皇上认可的时候再封后,何必央求爷爷索尼去做权利交换?
芳儿若是关心索家上下性命,关心索尼仕途,关心大清江山,就该让索尼来做选择,毕竟朝堂之事是一个未出阁的女孩懂还是朝中辅政大臣之首的索尼懂啊?
她就不该拿自己的爱情去迫使索尼去和孝庄做政治联姻,为自己单方面的爱情去赌上索尼的仕途。
虽说最后结果还好,但我只能接受把这段历史里索尼的选择写成索尼自己的选择,写成孝庄索尼之间的绑定和索尼权衡之后的决心,而不是写成这样一个未出阁的单相思女孩为了一己之私去迫使爷爷做权利交换换得自己想要的婚姻和皇后之位。
不可否认芳儿对玄烨的爱很深,可也无法否认这份爱包含了太多的附加条件,比如她要求的比她强的能力、她要的征服,她的好胜心,她要通过强行联姻去争取对方的心的这种不甘心和跋扈。
我无法祝福这种一方单恋强求而来的感情。
虽然不喜欢编剧给这版的赫舍里皇后写的人设和剧情,不过演员的外形气质完全在我的审美点上。
和少年天子比实在。。。一看编剧,果然不是刘恒老师了,导演也换了。但是玄烨×冰月CP好嗑!
消灭一个“想看”。最近麻烦事接二连三,连电视剧都看得很慢。曾经“想看”,是因为小时候很喜欢《少年天子》。原班人马打造的《康熙》,前30集基本是按照顺治的脉络又讲了一遍,母子矛盾变成祖孙矛盾,妯娌虐恋变成堂兄妹虐恋。架空来看,没什么毛病,我甚至为最后一集耿聚忠冰月的死而忍不住哭出来。可这些放在康熙身上特别违和,所以很难代入。邓超出场时,康熙应是十二三岁…至少从16岁开始演吧…冰月的身世为啥关乎江山社稷?不懂。特地查了冰月耿聚忠这对夫妻的百科信息,编剧真是能编。整体能看,但今天的我,不接受这种打着历史正剧名义的瞎编乱造。以及,本剧所表达的历史观,历史读得越多,越鄙夷。
这部剧与陈老师版相比,呈现了不同的风格。这一版偏偶像风格,人物更多展示的是情感。那时的邓超还不是如今的跑男形象,给人一种潇洒如风的少年印象。
对最后一集印象很深刻
當時超喜歡康熙與冰月的,為了他們哭了好幾次
冰月好好看
实在是受不了,没看完
当年邓超一炮而红…感觉现在的演员好难再复制了…
看着令人生气,什么鬼石乐志剧情半夜看完,越想越气这部剧的权谋就像小孩子意淫,感情戏就是给观众喂屎。我为什么要熬夜追完?感觉吃了混了大便的潲水。
垃圾狗血剧
对白很稳所以看起来不脑残,小演员演得好甚至比长大了的更有感觉。内容由明史案、天算案,冰月和擒螯拜还有撤三藩组成,故事有些小气,感觉就是个没权的皇帝一阵闹腾身边的人各种救,最后靠各种运气化解,最后亲政了倒来个无奈的兄弟反目让人一口气出不来。音乐不错但太单调吵闹。我讨厌你的台词很亮。
我记得那个倔强的赫舍里芳儿,手上拿着一本辛弃疾词选...... 只有这样大气的女子,才能配得上大清朝最伟大的皇帝!
过于温情
看完张智霖和梁小冰的港版,觉得还是这版好看。冰月招人怜爱,芳儿又巾帼不让须眉。从皇帝专业户时期开始喜欢邓超。
杨紫cut web yunpan|天哪杨紫从小哭戏就好
很喜欢这部。邓超演的不错。有时候想想赫舍里芳儿,再想想被废的太子,真是很感慨。刚才评错了= =#
一般
记得到后来有点扯,洗白了鳌拜
还可以
什么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