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姑娘推崇一句老话,人无癖不可与。
我为此思考过我的癖好是什么。
是打游戏?
我好像更喜欢看,尤其年纪大了。
写这篇文章的开始我明白了,我的癖好是明心见性,我喜欢觉悟。
这部电影是能让人觉悟的电影。
选择它是出于好奇,我是几乎不看鬼片的,但是许鞍华导演的名号让我鼓起勇气看了这部戏。
她是以温情故事著称的导演,她也会讲鬼故事?
我好奇是怎样。
看完之后很满意,够鬼,也很许鞍华。
我看过她的桃姐跟天水围,后者给我印象很深。
我觉得她既能拍出现实中的苦难,又不会过多的渲染,煽动观众的情绪。
她影像里的小人物,既生动又有尊严。
这部戏同样如此,所以我说够许鞍华。
我觉得她借助鬼的元素,探讨了阶级分化下的底层互害,还有爱情、亲情的异化。
这些社会问题可以说的很痛很肉麻,但她没有这么做,只是点到为止。
徐皓峰先生说聊斋是失意者的故事,我这次懂了他的点。
鬼大概是失意的人构想出的更失意的阶层,同时,它们又有能扭转现实的神通,这点比较符合朴素的儒道思想,虚则实之,无欲则刚。
从这个角度说,鬼故事有慰藉作用。
此外,鬼故事还有教化作用,鬼是带有执念的怨灵,它们的执念不是指向大恶就是指向大善,一反一正,皆可给人心震撼。
我看这部戏最大的启发在爱情与亲情线。
爱情线让我思考,我喜欢的是对方的躯壳还是灵魂?
我是否足够了解对方?
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都市男女的生活方式对爱情的影响是怎样的?
亲情线让我和自己和解,我主动联络了许久不见的亲人,我觉得没必要等到生离死别,再去怨悔自己对家人的疏远。
这一点我尤其感谢许鞍华导演,她拍戏总是兼顾两端,拍出受害者的苦楚,也拍出加害者的苦衷,让我明白原来无害之有,有的只是盲目与遗憾。
人可以选择不活在遗憾中。
这大概是人和鬼的区别。
鬼必须委身于黑暗,人则有得选,可以选择走出黑暗,生活在光明里。
当然,这有漂亮话的嫌疑,因为一定有人的生活暗无天日,毕竟这是一个饥饿和战争依旧存在的世界,希望他们内心仍有光明,希望处境更好的我们有机会能救助他们。
“旺財,我常常說做人要行得正站得直。
有錯要承認,被打要站好。
我這個人沒什麽成就。
書讀得不多,也不太懂怎么教你。
可是不過發生了什麽事,我都一定會支持你。
因為你是我兒子。
但是如果你說謊欺騙我。
我就會很心痛。
喏,我知道你喜歡吃這種三角巧克力,特地買給你吃。
”那是一段往事。
少年旺財因為拿錯成績單,而那成績剛好不太好而撒謊對老爸說丟失了。
於是老爸陪著他找。
在找尋的過程中,說了如上的話。
將他感化,承認了錯誤。
他把巧克力遞過去,接過卻是成年的旺財。
那時他已被連續不斷的靈異事件而搞得頭破血流。
他抱著老父,忍不住淚流滿面。
那一刻,我的眼淚是同他一起掉落下來了的。
很羨慕。
因為至今為此,我爸沒對我說過類似的話,也不曾買過巧克力給我吃。
而且以後,也不太有可能吧。
比起無厘頭的主線劇情“無頭鬼索命”,居然是這樣一條支線劇情更打動我。
於是這一個半小時亦已值回。
(本文由电影派dyp833原创) 婊婊们,派爷鬼片里最怕的场景有三个。
一是厕所,二是电梯,三是无人的办公室。
理由都是一样的——密闭空间。
这种想逃又无处逃脱的环境让人崩溃。
但是看完今天推荐的这部电影,害怕的又多了一样。
那就是,E森的表情——幽灵人间
片子有点年头,很多脸熟名也熟的港星都还在打酱油。
黄秋生演的一出场没了头。
黄霑演的一出场就被鬼吓傻了。
李灿森演的不知所云。
E森的表情,可以说是相当敬业了。
但是给爷留下深刻印象只有两个:一个是演什么都好美好性感的舒淇。
另一个是老戏骨惠英红。
二鬼抢身体那段简直算是神级表演。
十五年前,一个满头大汗的大汉匆忙的在街上奔跑。
他突然跌到地上,被一辆货车撞到身首异处。
无头人竟霍然弹起,狂奔跑了好一段方才倒下。
一个小女孩去捡掉落的苹果。
结果看到车底下的头颅,还瞪大了眼睛在盯着她。
十五年后,发型师Peter(陈奕迅饰)和June(舒淇饰)发生了一夜情。
June自称有单边阴阳眼,可以看见鬼。
自从认识了她之后,奇怪的事却接二连三出现。
他们在长洲休假,目睹了朋友被鬼上身。
女鬼当年恋情失败,所以选择了自杀。
他向Peter索要了深情一吻后悄然离开。
继而Peter的父亲(黄沾饰,简称老P)于风雨夜突然从老人院跑出。
他告诉Peter自己不是老年痴呆,而是被鬼迷。
后来Peter遇到一个小男孩。
他替其母驱走缠身厉鬼之后,才发现原来小孩已死。
不仅如此,他还发现这个女人还有一个死去的女儿,而且和June有八九分相似。
对鬼神半信半疑的Peter一再撞鬼,让他非常混乱。
他坚信一切事件其实和June有关。
而此刻June告诉Peter——那只近一段时间经常出现的无头鬼,其实是冲着Peter而来。
当年就是老P把他害死的,他要他的儿子一起陪葬。
其实这部片子里面一共有三条线索:第一条,是老P和无头鬼之间的纠葛。
其实这场惨剧,并不是因为老P。
而是当年有人在后面捡钱,撞到了他,他才不小心推了无头鬼。
讽刺的是,无头鬼生前是个放高利贷的。
而他的死,是因为钱。
第二条,是惠英红演的可怜女人。
她丈夫出轨、婚姻不幸福。
一双儿女小琴和小松也相继离世。
而且她平日里缺少口德,不怎么善待他人。
但是许鞍华借着老P之口说的话,令人深思:旺財,我常常說做人要行得正站得直。
有錯要承認,被打要站好。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有些时候是我们把自己推向了糟糕的境地。
第三条,是Peter和June的感情线。
婊婊们应该觉得很奇怪。
为什么舒淇在片中像人格分裂一样,有两个状态。
一个浓妆艳抹,一个清丽脱俗。
因为自从长洲一吻后,小琴就跟着Peter回来了。
原来和他一起吃火锅的是小琴。
跟他一起放风筝的是小琴。
送戒指时是小琴
一起经历误解又谅解的也是小琴。
影片的最后,舒淇举着手上的戒指问他——你想我吗?
浓妆的June,忧郁的小琴。
连派爷也只能觉得一脸懵逼。
绝大多数恐怖片都喜欢说「因果轮回」。
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鬼?
迷信的人会告诉你——含冤而死的人往往会化为厉鬼,遵着因求果报。
是要向活着的人「讨债」。
而不信鬼神的人会说——世上凡是罪恶,都必须昧着良心。
而昧了良心,心就会不安,会恐惧。
鬼神只存在于「人心」。
而许鞍华则不走寻常路。
在浓厚敬鬼习俗,鬼上身这些老桥段的表面下,做出了一些颠覆。
无头冤鬼最后发现他的死亡本身只是一场意外。
所有的报复其实都「没有理由」。
充满了命运无常的感
1979-1983年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短暂的激情年代。
许多年轻导演都尝试拍摄风格新颖的电影。
当然,恐怖片也是那时候新浪潮的一条分支。
徐克的《蝶变》。
谭家明的《名剑》。
甚至余允抗的《凶榜》一度被奉为其中的代表作品。
许鞍华的恐怖片,没有太多血腥和一惊一乍的惊悚。
而是用她独有的方式,在细节上描摹人性。
抛开那些香港灵异片的浮夸、悬疑、搞笑、恶趣味...她讲的还是「人间真情」。
放不下的亲情,放不下的爱情,放不下对生的渴望。
我们常常对恨极的人说——我就算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但爷一直觉得,为什么鬼就一定是凶狠的形象。
有时恨会让人「不得超生」。
但对爱的执念也可以使人弥留人间。
然而不管怎么样,人对生死的分别总是感到恐惧的。
尤其是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你独自在床上反复回味……
小时候多少人下床尿尿都要用跑的。
不过爷还是希冀世间有「轮回」一说。
不是因为迷信,而是敬畏。
也许这样,我们才会「克己」一点。
没有漏洞和捷径可钻,人就活得更加耿直坦荡。
毕竟,你做了什么,“我”都知道。
本文由电影派原创完成,微信ID:dyp833微信搜索:电影派
--亲爱的们,我们来谈谈这个故事好了--首先我们把电影看作是两个故事的结合体。
第一个是P(Peter)的爸爸和无头鬼的纠葛。
第二个是P和June还有小琴的爱情。
--关于第一个故事,虽然是P的爸爸推他出去的,但我们知道他生前是做高利贷的,而他之所以别被人推到电车轨上是因为,钱。
--这个故事中还有个非常可怜的女人,她失去了女儿小琴和儿子小松,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是个不怎么善待他人的散播邻里谣言的缺少口德的人。
许鞍华导演还是希望可以通过恐怖片来教育我们什么,也想P的爸爸的话:“旺財,我常常說做人要行得正站得直。
有錯要承認,被打要站好。
”--许鞍华导演依然用许多她所擅长的亲人间相处的小细节来打动我们,父亲临终前给儿子送来巧克力,弟弟帮哥哥收拾东西像儿时一样打碎瓶子又像儿时一样被玻璃扎破手,涂上而是用的红药水还不忘和哥哥开个玩笑。
--从P他们长洲回来,小琴也因为P的一个吻一起回来了。
我们注意到June总是一脸大浓妆躲躲闪闪的目光(因为她可以看到鬼),总会发脾气相比起来小琴这只割腕鬼反而有种温柔的气质,素面朝天,目光灵动。
和P一起放风筝的是小琴,送给戒指的是小琴,愉快相处的是小琴,P误解又谅解的是小琴,当被无头鬼附身,P的发问是“你是谁?
你不是小琴。
”片尾歌声响起,June的浓妆突然不见了,和墓碑上小琴清丽的面目有几分神似,画面切换到长洲的海边:女人的背影,苍凉旷久的海,女人被风吹的咸涩的头发,飘忽的凡士林蓝的叶形纹窗帘。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浓妆的June,忧郁的小琴,举着手上的戒指,问他,你想我吗?
P会想念的是June还是小琴呢?
本文章与《幽灵人间》没有关系。
偶有所感有见过鬼魂的人说“鬼是迟钝,没有表情,一脸麻木的”,其实和大街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没什么区别,就是白天和黑夜的时间不同。
听过一种说法就是死了之后就像戏曲唱罢,退场到了后台,无论你舞台上怎么去演绎悲欢离合,生死相依,总会有谢幕结束的那一刻。
绝望吧,依依不舍吧,是你留恋的,憎恨的,充满遗憾的还是无怨无悔,平淡亦或轰轰烈烈……艰难的一段路程风风雨雨,冰霜雪漫,各自拥有的是晴空,是阴霾,重要吗,挣扎于欲望中,感情里。
坚信些什么,想创造些什么,堕落是为了什么?
一串串的疑问让我们抱着好奇探究着。
他人的教训自己即使吸取再多终不会完全相同出现在自己的人生里,笑一句纸上谈兵而已。
让别人摔一跤的坎儿换一个地方一样还让他会再摔,一意孤行永远不注意脚下的人怎么都记不住当初的疼痛。
瞎的再怎么提醒还是瞎的,看不见的就是看不见,有眼睛睁老大眼的人依然分不清人和鬼,好和坏,黑和白。
可能注定的终究就是注定的,你劳心费力,竭尽所能挽救的,还是那心伤透也改变不了的结局。
看了那么多书,二十多年的痛苦悲伤都写进了那些诗词里,忍啊忍了那么多,忍了那么久,何须再忍,本是江湖梦中刀剑无情,不如大杀四方,定让恶人尸骨无存,血溅天地。
我会理智的处理这件事,不过是不会忍了,退一步得不到海阔天空,哪能让恶行猖狂,我不相信他们会得报应,没人去做的话过了就是过了,死了也就死了。
何等窝火的现实。
别对我说什么放弃吧,这件事是不可能的,拼尽全力我就要一个公道,你不给我,我自己去拿,连本带利。
愿上天怜我,佑我可好。
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悲惨可真的,万中无一的心苦之人啊……
这部电影很明显被低估了,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鬼片,而且处处透露着许鞍华对于普通百姓的悲悯之情,之所以很多人打低分,主要是因为没有看懂剧情,我也是看过两次才弄明白来龙去脉,下面我为大家把剧情梳理一下:15年前小女孩June偷渡来到香港西环,目睹了一场车祸,后来走丢。
长大后有阴阳眼的June(舒淇)认识了旺财,成为好朋友。
有一次去长洲游玩,回家后June被小琴鬼上身(区分June和小琴很简单,June有烟熏妆,涂黑嘴唇,而小琴很清纯,没有烟熏妆,涂的黑嘴唇),然后继续和旺财交往。
旺财的父亲(黄霑)15年前在西环把一个追债者(黄秋生)推到电车车底,造成追债者人头落地,追债者变成厉鬼,害死旺财的父亲,并继续纠缠旺财,后来June回想起当初的情形,告诉追债者原来旺财的父亲并非故意推倒追债者,而是有人弯腰捡硬币推他,他才不小心把追债者推到电车底下,酿成惨剧,真相大白后追债者才知道是误会一场,然后离去。
结尾处旺财去墓地祭拜父亲,看到小琴的墓碑,随后June又被小琴鬼上身,旺财才恍然大悟……总之,要分清小琴和June就能看懂剧情,一切自然迎刃而解,电影并不像以往鬼片那样一味的刻画鬼怪的恐怖造型,而主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表现鬼上身的状态,特效也很逼真。
电影里揭露了很多社会现实问题:偷渡、自杀、二奶、高利贷、店铺倒闭等等,许鞍华真是一位有情怀的导演,这部电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鬼片,很值得一看。
【电影美学】从小给我留下第一个都会印象的是香港,充满魅力的流行文化充斥其间,无数娱乐明星熠熠生辉,照耀着整个璀璨的维多利亚港。
这可能是从小到大对于我个人而言最熟悉的陌生城市。
当我真正对这座城市有了深刻感受,是在看到学者陈丽芬写下的《幽灵人间·鬼味香港》这篇文章之后: 就从2001年那张出现在全港地铁站《幽灵人间》宣传海报说起吧!
海报画面是地铁内一节车厢,一排五个人坐一起,有男有女,中间坐着一个鬼。
因为画面太恐怖,以致地铁公司担心成科以后再也不敢坐地铁,而要求电影公司撤去海报,最后地铁那场戏删减了电影始上映。
未料电影一上映便高居票房冠军,成了当年最叫座的港片,也是许鞍华至今以来票房最好的电影(2015),而这张海报很可能是香港电影有史以来在宣称效果上最成功的海报。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鬼?
她不是青面獠牙红眼的西方厉鬼,也不是披头散发贞子式的东洋女鬼,而是一个穿着凤仙装、绣花鞋、白面红唇的纸扎公仔。
前现代的女鬼,以一个触犯了香港社会禁忌的传统丧葬形象,出现在后现代高科技的交通运输工具上,吓坏了观者。
她的腿上还横放了一把纸伞,为何拿着一把伞?
这女鬼莫非是那粤剧《大闹广昌隆》中寄居于油纸伞内叫廖小乔的——或是在陈果首次执导的同名电影里叫小芙蓉的?
仿佛一段被遗忘的文化记忆突然重返,既恐怖又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看起来那么的不协调可是又似乎极为自然,日常现实的地铁空间霎时变得超现实起来,令人不安。
香港这个城市一向是“人鬼杂处”。
香港的鬼不太像其他地方的鬼,她/他没有德古拉的自闭,划开一个远离众人的贵族式幽黯空间,也不甘于像一些冤魂仅在鬼屋里游荡,她/他更像个小市民般留连于现代城市。
二十多年前,如花从“下面”上来,寻找她还在阳间香港苟活的十二少,夜夜行走于石塘咀的街道,重踏旧日足踪,现身说法给年轻一代上了一堂“活生生”的历史课。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她的归来正传播了一个讯息:不管她是鬼是人,在“下面”或“上面”,这始终是她的石塘咀,这小小的石塘咀是她全部的世界,虽然人事已非,原来的太平戏院变成了7-Eleven,绮红楼变成了幼儿园。
近年来有关“空间”的理论层出不穷,都在说明个人或群体与其居住和活动空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地理空间从来不只是一个“地点”或历史事件的背景,它充满了在生活中被挪用与再生产的可能。
而我们在如花身上看到的比这些理论都要真确有力,一种名副其实的“空间实践”:她的执着与她那令人印象深刻的“漫游者”的姿态,在夜间街道上以她的脚步召唤并再次铭刻“灵韵”(aura)的痕迹。
她直是与她生活过、爱过、死过的城市空间合为一体了。
如花的出现充分显示了鬼的“魅力”以及与之相随的“可怖”正是来自对生命强烈的渴望,也正因为如此,才义无反顾,对人世念念不忘,不正反衬了在另一端活着的生者的意兴阑珊?
再回头看那张海报,女鬼正襟危坐,精神抖擞,目光直视。
反观坐在她身旁不疑有异的——可能是你我——的乘客,一个个面带土色、疲惫不堪、眼神呆滞,看起来比她更像鬼。
人鬼位置似乎可以对调交换。
过去的香港电影人真的把自己的城市利用得太好,是充分的完全的,无论是市井烟火,无厘头笑话,美食,梦想,时髦,功夫片,港女精神,赌神,警察,各种传说故事,狮子山下精神,…非常有风格的电影,舒淇好美好嫩,穿着棒球服气垫鞋渔网袜谁都会爱上她吧!
充满了搞笑幽默,无论是西蒙这个朋友还是地铁上的女鬼演员,最后无头鬼伤心的觉得自己死得好无聊,耿耿于心的复仇也好可笑,不难看懂无头人,舒淇小时候和长大后,皮特和父亲关系,叙事清楚,风格独特,市井和恐怖迷离交错的氛围,搞笑和恐怖一张一弛的把握,编剧+导演无敌,我说的“利用”可能可以参考林心如的华灯初上后的采访吧,她说韩剧很注重宣传他们的美食和旅游,什么时候外国人看了中国故事也会好想吃中国的火锅等等。
比如《爱情神话》《乔家的儿女》,故事充满了当地地方肌理,
eflysky其实本身对鬼怪一类的电影没太大的兴趣。
但这次,有舒淇,有陈奕迅,有许鞍华。
这些都不是重点,关键竟然还有黄霑,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能在电影里头看到,那绝对不应该错过。
故事起源于一起多年前的意外。
黄秋生捞了个出场,然后就送了人头。
当时目击的,是一位小女孩。
镜头一转,给到了陈奕迅。
当时的年青少年,虽然有点Tony的手艺,但主要还是一个“混”字。
忽然有一天,黄霑就找上门来了。
此时的黄霑,已经神叨叨了。
作为大哥的黎耀祥,对于老爸古怪的举动,也摸不着什么头脑。
但是,感觉这哥俩,总是有些疏离。
在整个故事里头,黄霑总是在提醒陈奕迅,要“好好做人”。
在许鞍华的镜头下,整个故事也是相当的游离,让人有些搞不明白,到底在说什么。
整个故事,一直到最后,才彻底解开谜底。
然而,这从头到尾的纠葛,黄霑应该是完全不知情的。
所以,黄霑的言论,大概只能理解为老人对孩子的“人生经验”。
在一个“鬼故事”里头,许鞍华“强行植入”了这样的桥段,实在非常有意思。
算了吧,这些问题,许鞍华大概有自己的考虑。
看完了黄霑,还可以看舒淇。
而舒淇和黄霑比起来,更加的神叨叨了。
把陈奕迅弄得神魂颠倒不说,更加有点“走火入魔”的意思。
甚至,还带陈奕迅“亲临”过闹鬼现场。
当年的香港,大概有太多的“二奶”。
这个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如今,这股风是越刮越邪门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甚至是可以“法律保护”。
当年的李灿森,还怀抱着美好的愿望。
而当下,爱情和事业,一个都不会来。
在那个“鬼”的世界,竟然还有希望。
而在这个“人”的世界,竟然没有了希望。
可是,事实上,那个在地铁里头吓人的,压根就不是鬼。
真正的“鬼”,你大概从来都没察觉到,他就悄咪咪的潜伏在你的左右了。
等到你恍然大悟,发觉一切都来不及。
故事的最后,舒淇想起了那段缺失的记忆,一切,只不过是一个意外。
然而,在这个意外里头,太多的无辜被牵连。
那,究竟谁需要认错,谁需要挨打立正呢。
算了吧,许鞍华把一个鬼故事拍成了文艺片,夹带太多的私货,实在太杂糅。
我们,还是数数星星,然后洗洗睡。
陈奕迅《Special Thanks To》专辑里有首歌“你会不会”是传说中《幽灵人间》的主题曲声音低沉 让我很对这部电影好奇今天发现此剧后 彻底发挥了一次bt精神下载完后 未立刻移除文件 为做种子贡献很久满怀期待的啊接下来我开盏台灯 关上门 把一切恐怖气氛渲染好以为自己可以尽情悬疑惊悚一把 刺激神经但太出乎意料的是 整剧无聊透了影片刚开始 黄秋生客串一把被车祸撞至头身分离这种场面血淋淋阿 没头的身子乱跑阿个人觉得是最低等自以为是的恐怖之后出来的舒淇 打扮不敢恭维 化妆更是故弄玄虚 左眼带一只眼罩说自己左眼能见到鬼 晕 极尽夸张的深色眼影 不就是想证明你不是人或者你是人但被鬼上身 不批评我的陈奕迅了 他应该也挺无奈的吧 外套里面的T恤图案不是两只大眼睛就是一张大脸像在一直映衬影片的所谓悬疑剧情伐善可陈看一部所谓恐怖悬疑片看到昏昏欲睡这是第一次 编剧想象力实在有限听说还有《幽灵人间•2》不敢轻易尝试去看喽其实想说 浪费我一个多小时后又想 为了主演陈奕迅为了导演许鞍华忍了 认栽
给个好评,喜欢这种晕晕乎乎、有点搞笑的小恐怖片,为什么淋红油,因为冤无头生前是追债佬。惠英红showtime~ // DVD版完全没看见谷祖琳(即海报上最抢眼的女鬼),是因为地铁投诉破坏形象,其实他们是想片方改海报,但海报是合成的告不了,寰亚就把地铁戏都删掉了但海报留住。舒淇当时刚拍完北京乐与路又马上要去拍千禧曼波,许鞍华觉得她气质合适但“状态很差”,但又懒得说她。感觉许鞍华拍戏一直妥协再妥协,做项目永远不求完美只求按时上线,所以质量时好时坏反反复复,她也无所谓的样子,很好值得打工人学习。
我说咋还有好看爱情,原来是许鞍华
难道你不信我。
三星半。张达明出来的时候笑死我了。
其实就是被鬼附身,讲冤死的人的不幸,然后不给结果又貌似给了结果的结束
4.5 舒淇牵着陈奕迅的手沿街跑那段光怪陆离的太有味儿了,看这段的时候本人已经脱离本体飞在影院上空了。
柏廷看睡着了,我对这片无语了。不过还是喜欢陈奕迅。
还好还好... 我是冲着陈奕迅来的...
初中时候看的,最近才知道是许鞍华拍的。其实已经记不太清了,看评论发现大家说超级不可怕,但在我的记忆深处,我曾经被谷祖琳那个造型吓惨了⋯⋯⋯⋯
童年的不幸遭遇化作恶梦纠缠着生者的灵魂,侵入灵魂深处的黑色烙印,是任何咒语和灵符都无法消散的恐惧,逃避过往就是在自我惩罚,罪恶永远都如影随形。亡者的百般纠缠不过是为了找寻内心的出路,人间说冤有头债有主,而黑夜下的孤魂却找不到自己的头颅,只得占据活人的身躯,借他人之口诉说自己的苦衷,你受伤的是肉身,而我失去的是念想,绝望蔓延在惨白的月光下,照亮往生的道路。爱情使人沉醉,死亡隔绝彼此,回过头你便忘记了所有,欢乐与痛苦都只属于我一个人,你是人间幽灵,而我是阴间痴人。
听人说很烂,我还抱着一丝希望,指望自己能看出什么特别的闪光点……看完后发现我错了,这片故弄玄虚到不知所谓……要紧张没紧张要悬疑没悬疑想搞悲情也搞不起来……看完再回头想想,发现太无厘头了……烂到不知说什么好
故弄玄虚
4星,鬼故事虽然有些俗套, 也不太吓人,但这部影片有两条主线,人物剧情还是非常巧妙的,细看的话可以感受到其匠心之处,可以细细品味。
用妆容来提示两人格(一人一鬼)很诺兰呀23333 当然这点也是最精彩的一部分了 陈奕迅演得很无聊 中间有几段戏也很无聊
诡异……恐怖的很不正经!
老實的Eason因為誤會被無頭鬼纏身,古古怪怪的濃妝女孩舒淇自稱擁有陰陽眼,能夠看到無頭鬼,還幫助不少人驅鬼,卻很少有人相信鬼怪一事。對於這部影片,許導確實花了很多心思,但是無法掩蓋高票房背後的乏力,故事恍恍惚惚有些琢磨不透……
一个傻逼鬼找脑袋瓜子的破事儿
气氛非常好,这才是鬼片应有的感觉,有点cult,有点诡异,画面风格也偏阴暗,很吸引人。
其实只是一个三星片 但是忍不住 许鞍华真好啊 现在还能有这么讲人情的鬼片吗?我们对恐怖片讲节奏讲逻辑讲如何如何紧张有气氛 但好像都忘了 中国的鬼 为什么变成鬼 还不是因为世上还有忘不了的人啊
香港新浪潮和他们的鬼片 这种程度给我这样的初级恐怖片观众看还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