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年代和个人口味的原因,这搞笑电影我没有感觉特别搞笑,但还是很不错的,荒诞无厘头。
如果真要认真起来的话,就是杀手Bart杀了那么多人,怎么就没被抓住过呢?
不过一部荒诞无稽的电影就不必讨论这个,但以我个人浅薄的观点,即使是搞笑电影,小细节无视没问题,大逻辑是要有的,要不然无法支撑电影。
看完后我忽然发现现在好的搞笑电影真的很难得,在看过的众多所谓喜剧电影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西虹市首富》《缝纫机乐队》,其他大部分都是有几个搞笑的点,但后面的内容太拉胯,导致整部电影印象直接降得很低,所以周星驰真的很了不起,他的电影都很好笑。
我又忽然想到张艺谋,他的电影开始有很多的笑点,甚至在严肃的的电影《满江红》《第二十条》都在让喜剧占到一定比例,莫不是也想到喜剧电影的不容易,想要对此做点贡献?
是啊,现在的人都活得太不容易了,能有一部电影的时间让快乐充塞,这电影票钱就花得值了。
彭浩翔的处女作《买凶拍人》表面上看是用戏谑的方式嘲讽了香港电影,细细品来却充满辛酸。
翻翻这个导演的简历,无疑是带有几分邪气的。
不过他迄今为止才拍五部电影,最能体现其个人风格的也不过只有《买凶拍人》和《AV女郎》,另外几部都显得有些游离。
这两部片子其实颇有相似之处:都在拍、都有差不多境遇的日本女优、都在爱女优。
我揣测,日本女优对于彭浩翔来说也许具有某种类似弗洛伊德“情意综”的意思,不便深究,所以,掌握“拍”的精髓的才是关键。
《买凶拍人》是杀手的故事,却不酷也不血腥,片中所有人讲杀人都跟玩儿,看起来杀手也是个蛮正点的职业。
阔太太处于报复心理花钱雇杀人还要看人是怎么死的,想不到这一时兴趣竟催生了一条生机勃勃的产业链——买凶+拍人。
剧中所有人物都很出彩,该猥琐的猥琐、该倒霉的倒霉、该贱的贱、该牛的牛……绝对是经典型港片,就是名气不太大。
同样是杀人,同样是处女作,同样是作者导演,《买凶拍人》的彭浩翔玩独行侠,《落水狗》(Reservoir Dogs)的昆汀•塔伦蒂诺玩帮派;共同的特点是,都很好玩。
杀手,一个很“酷”的职业,一个曾经辉煌在香港电影中的经典招牌,在我的印象中这个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有较高的素质,也就是道哥一再强调两个不争气的手下的“注意你们的素质、素质”。
首先一个杀手应该是冷静、冷酷、果断,不会手里拎着个锤子看啥砸啥,其次是行事谨慎知进知退,也就是道哥所谓的“做事一定要低调”,最后就是穿着,香港电影里的杀手基本都是穿风衣带墨镜,比施瓦辛革还酷,比王家卫还神秘,有时还配上围巾之类的饰品,简直可以引领当年男装的风尚,这样有品位的人绝对不会把“班尼路”这样的东西当成名牌的。
同时,看到杀手二字也让我很自然的回忆起当年香港电影的鼎盛时期,“小马哥”叼着牙签双手开枪的镜头成了杀手的代言人,也成了一个时期香港电影辉煌的标志。
事过境迁,如今的香港电影大不如前,在一批笃信“获奖要随缘,给老板赚钱才最重要”的王晶们的带领下,香港电影越来越超越庸俗,贴近恶俗,曾经或侠肝义胆或阴冷无情的杀手们也没有了市场,被各色的鼓惑仔和烂仔取代,混的顶好的也被招安进黑社会或派做卧底,成了黑不黑白不白的“无间道”。
杀手如同孤独悲情的骑士一样,逐渐在电影中消失掉,退出了曾经辉煌的舞台。
然而不经意间,在一个香港电影中又见到了久违的“杀手”,只不过这个杀手已经洗尽钱化、贴近生活,有着我们普通人一样的各种情感和苦恼,过着琐碎的、不风光的、要为生计奔忙的日子,你见过杀手在睡觉前与老婆谈论睡衣的价钱吗?
你见过杀手一手拿枪一手拿摄像机吗?
你见过杀手为了拉生意主动打电话给以前的客人问好吗?
你更没有见过杀手在导演的安排下出场、做动作、杀人吧,除了在拍戏的现场。
你所没有看到过的,正是葛民辉在本片中为我们所展现的。
这部影片叫《买凶拍人》。
据说,在香港这个地方因为人多地小,人与人之间特别容易发生摩擦,有摩擦便容易产生仇恨,有仇恨当然就会有人买凶杀人。
影片中杀手阿Bart便是这样一位专职的杀手,在金融危机之前,阿Bart的生意特别好,因雇主大多是有钱的富商,因此他的收入也相当不错。
阿Bart与妻子阿玲在高档的住宅区买有房子,在杀人之余,他还兼炒股票和房产。
但前两年金融危机也让阿Bart手中的股票和房产大幅缩水,他竟因此成为负资产人士。
妻子阿玲非但不体恤丈夫挣钱不易,反而一如既往地挥霍无度,连买一件睡衣都要三千多块,还连称不贵。
同时受金融风暴冲击而资不抵债的还包括阿Bart以前的一些老客户,这也使得这些人不愿意再花大把的钱请他杀人,阿Bart的生意也随之十分清淡。
生意难做,生活还是要继续过,为了挣钱阿Bart不得不接受阔太太们最为苛刻的杀人条件。
名媛马太因偷情被人录像并制成VCD发售,而对令她出丑的人怀恨在心,他花钱请阿Bart为她杀掉所有的仇人,但条件是不仅要他们死还要阿Bart录下他们被杀的过程与惨死的模样,以消她的心头之恨。
为了钱,阿Bart别无选择,但第一次一手杀人一手录像的效果令马太很不满意。
为了完成马太所托的另外一桩买卖,阿Bart决定物色一个能帮他录像的合作伙伴。
在酒吧里,阿Bart见到张达明饰演的全在贩卖大麻,便决定威胁他入伙。
在阿Bart的枪口之下,全答应愿意帮他做事。
谁知其貌不扬的全原本是纽约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现在是位副导演,他的老板也资产缩水无钱付他薪水而将一包大麻当作薪水发给他,为了换钱他才出来卖大麻。
扛摄像机算是全的老本行,他与阿Bart合作的第一个业务经过他的剪辑,配上音效之后令马太和一帮阔太太十分满意,阿Bart的生意因此又重新红火起来。
其他的杀手看到阿Bart的生意兴隆,也开始效仿推出类似的服务来招徕顾客。
黑道人物标哥为了取得老大的位置,聘请阿Bart和全为他杀掉大雄,并做录像。
之前作品从不被赏识的全,这时已经把自己当成了真的大导演,拍摄杀人场景一丝不苟。
全最崇拜的人是美国大导演马丁.斯科西斯,而阿Bart的偶像则是阿兰.德龙饰演的“独行杀手”。
影片的结局绝对具有戏剧效果,一心做导演的全终于事业有成,并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导演奖,阿Bart也越来越像他崇拜的“独行杀手”一样酷,只不过他已经不是真的杀手,而是在电影中。
这个故事的原型来自于一件真人真事,故事中的主角就是作者彭浩翔自己。
原来早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有一家电影公司的老板请他根据自己的一个概念写一个剧本,在按期完成任务交稿后却迟迟不见这部戏开拍。
不单如此,连应得的报酬也不见老板有意支付,那时并不富裕的彭浩翔在面临房主催租的困境时,只好跑到电影公司向老板讨债。
老板将他请到房里后,关上所有门窗,然后从柜子里拿出一包大麻交给他,并告诉他自己确实没钱,这个可以拿去卖钱就算是稿费了。
结果,彭浩翔选择了空手而归,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想做电影”。
用曾经在电影中辉煌形象的沦落调侃电影人自己,彭浩翔的创意可谓独到;在拿自己开涮的同时还不忘抨击造成经济萧条原因的时事,其讽刺可谓辛辣;把一个另类的故事讲的大家都能产生共鸣,其讲故事的水平可谓一流;能驾御一班实力派老戏骨:葛民辉、张达明、谷德昭、林雪、詹瑞文……演出一场流畅的戏,可谓其能力之强;而能把这些人招集起来可谓其人缘之好。
“我只想做电影”,一个简单质朴的愿望,却在电影产业无比辉煌的香港找不到饭碗,这本身就是一个绝妙的讽刺,为什么不能拿来作为一个电影的素材呢?
而在香港乃至如今任何一个大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许多处世方法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Bart之岳母为了几把麻将钱要杀掉麻将友,岳父为了姘头要杀掉自己老婆。
或许是我们生活的太拥挤了,冲突太难避免了,而我们的欲望也太多了,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仇恨总是“来的那么快来的那么直接”,有了摩擦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干掉对方;黑道老大被杀,几个大哥一起哄,把其中一个比较傻的摆上台。
这也是我们常见的团队处理问题的惯例,其实大家都不傻,只是看谁更会冠冕堂皇的推卸责任;至于AV的拍摄现场的人物关系,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娱乐圈中的肮脏与丑恶,让我们轻易的联想起大陆演艺圈一些破烂事。
影片的种种笑料背后,都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问题,同时影片也将香港无厘头与杀手文化发挥到十分精彩,这样的一个杀手让我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像我们的邻居二哥,也像我们自己,或者与其说是杀手还不如说他也是某一行业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一个普通的股民,一个为了生计而不择手段的现代都市人。
《买凶拍人》简直太有意思了好吗?
理论上来讲,上面那句话算得上一句影评,但是我还要说说为什么觉得《买凶拍人》特别有意思。
我知道彭浩翔这个导演是看《志明与春娇》,可能大多数非粉丝观众认识他也是通过《志明与春娇》和《春娇与志明》这两部影片,前一部港味特浓,后一部有了一些内地的元素,不过看了《买凶拍人》,总觉得《志明与春娇》还算不上港味最浓的,因为还没看过彭导的其他作品,我个人暂且认为这部片子的港味更地道。
其实谈论一部影片的这“味”那“味”浓不浓没啥意思,但是这却是本片的一个中心:一个电影人该怎么做电影?
当你为彭导天马行空的荒谬笑出眼泪来,却发现,彭导调侃的背后,是真实心酸的泪水。
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志明与春娇》北上变成了《春娇与志明粤语》的原因。
还从来没有见过哪一个电影人这样做电影的,在《买凶拍人》中,将自己调侃了遍。
如果你觉得这是个无聊、没有情节的故事,那可能是因为你不了解彭导以及当时香港电影市场面对的困境。
香港电影90年代达到繁荣昌盛,一度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它有过长达三十多年的辉煌时代。
在亚洲市场,足以和好莱坞电影平分秋色,然而到《买凶拍人》出品的时间2001年,香港电影已经走向没落。
曾经有个传闻,当年香港电影界的一名大鳄做生日,宴会达到高潮,突然几名弟子跪在他脚下痛哭流涕说“对不起师傅,因为要转行了。
”。
见此情景,师傅不禁也老泪纵横。
场景像极了《百鸟朝凤》最后甩手离去的焦三爷,爱唢呐,但是也要让弟子们吃饭啊。
弟子们宁愿去做小工也不能再做唢呐匠了,这是走向没落时代的香港电影人面临的现实情况。
说起来,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做电影的不都是很有钱的吗?
那片酬是我等普通民众们无法想象的,其实,哪一个牛X的导演没有过一把辛酸的泪水啊,只不过你我不知而已。
《买凶拍人》就是在用一种黑色隐喻来调侃自己做“天明”的痛苦。
毫无疑问,彭导爱电影,如果不爱电影,大不了此路不通,换条路再走就是了,上面说到的那些迫于生计改行的电影人,他们也毫无疑问的是爱电影,但是要理想也要面包,北上拍片就成了他们与现实妥协坚持梦想的一个途径。
《买凶拍人》中的阿全就是这些电影人的一个缩影,有梦想有能力肯吃苦,但是,没钱交租金,却收到了一包大麻。
“只是想做电影而已”,却因为要活口沦为了毒贩。
好不容易可以拍电影了,却做的是勉为其难的偏门——帮杀手拍摄杀人过程。
好不容易在杀手拍摄电影界打出了名堂,开始大展拳脚——做剧务、物色演员、写剧本、做补拍、后期制作,突然间,监制一句话:从现在开始,你已经不是导演了,所有的心血付之东流。
没错,这就是电影拍摄的活生生的现实版。
你辛辛苦苦、挨骂挨穷,好不容易可以拿着喇叭当当家人了,有监制管你,监制有权利喊停,监制上面还有投资人,投资人想要换上衣服变成主角,你也得忍气吞声,人上有人啊。
你懂艺术,可是你没钱啊,所以张达明不停地说:香港电影就是因为这样才不行的啊……电影人有心振兴,但是无奈有太多不可抗的因素,他们只能像Bart一样,从头到尾都无奈干笑:杀了人收不到尾期干笑,老婆大人铺张浪费苦笑,自己上门推销苦笑,一遍遍的cut重来干笑。
里面有一段Bart和自己偶像神交的戏,Bart说,好想像你那么酷啊,你怎么那么酷啊?
偶像回答他,你见过我吃饭吗?
不吃饭当然可以保持酷啦。
哈哈哈哈,懂得的人笑中带泪,不懂的人无笑无泪。
其实就是那么回事。
反正特有意思,不会让你笑过就忘,反而会让你笑过之后陷入沉思。
这也不是传统意义的喜剧,怎么说来着,黑色幽默。
有人说演员演得烂,个人认为正好,比一线大牌来演更贴切。
现在还记得张达明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好像是《九品芝麻官》吧,也获了一次最佳什么奖,再看这个,不禁又笑了。
彭导是怎么把这个天马行空,人们侃大山的素材变成一部有血有肉有情节有情怀的电影的,其实我也很好奇。
买凶、拍人,在彭浩翔导演构建出的世界观中,暴力与艺术冲撞出的火花不娇艳不炽热,它有黑色幽默的邪性,还有人类仅剩的理智和冷静。
杀手的清高用在了作秀,导演的才华施展在了凶杀。
现实让所有人失望,但为什么悲剧的内核呈现出的是喜剧的效果,原因在于其中人物的世界观。
退是选择。
在过满则溢的现实中,bart和阿全对不完美理想的付出仿佛是在与命运的博弈中达成的一种平衡,不盲目追求理想,不强求精神上的无暇和完整。
他们另辟蹊径的实现了成功。
进是追求。
就是生活在黑暗香港的几个俗人,他们丑态各异漏洞百出,但在心灵最纯洁的地方,承载的是他们的梦想,他们的执着,就像马丁·斯科塞斯之于导演阿全,阿兰·德隆之于杀手Bart,饭岛爱之于女优美智子。
无论何等落魄,因为心有执念又何处不是舞台,何时不在向理想靠近,三人也因此紧紧被捆绑在一起。
人生波澜,其实也可以为五斗米折腰,只不过带待我仓廪充盈时再把五斗米还回去不就行啦,开个玩笑。
在我看来,买凶拍人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在进与退中灵活变通的生存之道。
如何下好你人生中的一盘棋,让一切波澜变成推波助澜。
超级秀逗的《买凶拍人》,取了个更绝的英文名《You Shoot, I Shoot》,左杀右拍,妥妥的产业升级。
是敬业,还是闹剧?
是梦想,还是儿戏?
杀人见血,却不见其血腥;故事荒诞,却尽显生活之无奈。
不得不赞身兼导演与编剧的彭浩翔实在高,无愧当年金像奖最佳编剧!
两位男猪也将小人物演绎得入木三分,很有看头部分桥段略显拖沓,如果能将影片砍去10分钟则更佳!
1,这部电影长期在百度知道,贴吧,各种求好看电影的提问中被作为黑色喜剧的代表出现,黑色的成分算点到为止,喜剧的元素有些喧闹,不过作为华语电影界少数具有强烈创意精神和实验精神的导演,彭浩翔的代表作仍然值得一看,谷德昭参与的编剧也是金字招牌(也许正是因为有他才有了最后的大团圆结局)。
2,如果只是想看一部不错的黑色喜剧的话,以下部分可以不用阅读了。
3,看到片头的嘉禾两个字,会不会有种莫名的感伤。
回到2001年的香港,那时候《无间道》尚未诞生,该去荷里活的都去了荷里活,内地的合作还不像今日一般泛滥,还是青葱叛逆偶像的谢霆锋和新一代玉女掌门张柏芝刚刚拍了一部不叫好也不叫座的《老夫子2001》,陈老师那时候接了好友谢霆锋的班出演《特警新人类2》,香港影业却还是一片萧条。
4,当然不止是电影,九七的风波尚未过去,负资产这个词又悄然扼住了香港经济乃至香港人的咽喉,房产贬值可能是一代青年人的精神创伤。
电影伊始便吐糟了这一点,杀手Bart完成任务领酬金时,雇主说买房子太多都贬值了没钱付,索性要Bart再杀了他好让妻儿领保险金。
经济不景气,买凶杀人的人也少,Bart四处打电话求生意,有人说,杀了董,建,华做不做啊。
5,接下来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绝对是对现代社会解构的巅峰作品,对于一部小成本的喜剧来说。
富婆想看自己恨的人是如何死的,于是让Bart要拍下杀人的全过程,Bart就找到了郁郁不得志的副导演阿全,从此杀人拍戏两不误。
6,黄子华曾经在自己的栋笃笑里讲,“现在的人,在乎的不是做不做,而是拍不拍,你说你把到一个靓妹,还做了,你有没拍呢?
没拍下来大家看不到就是没做了”。
仿佛是人类在文明之社会中,日益遗忘对真相和真理的追寻,反而过分迷恋起表面的证据。
只要是证据,便可以作假,只要是人生,便可以演戏。
7,梦想做阿兰狄龙的Bart和梦想做马丁 斯科塞斯的阿全,也只是光有梦想而没有资本,阿全很希望为自己喜欢的女演员美智子拍一部戏,却迫于生计只能沦为为富豪制造玩物的工具,虽然他说,“自己的才华被欣赏感觉好高兴”,也莫不是一种贱卖梦想的苦笑。
电影里相当地篇幅是这样痛苦地戏谑,可能亦是彭浩翔自己的内心独白。
8,阿全从头至尾极其认真地对待工作,即便只是这样简单的杀人,以至于最后黑帮火拼之时,也不忘要为美智子写一场戏。
飞流的时光里,你真的会为这个男人焦急又心酸。
9,去杀黑帮大佬前,墙上的阿兰狄龙对bart说“明天要努力,你已经不需要我了”,这里突兀出现的精分场景,莫不是导演对所有怀抱梦想的人们的一种勉励。
10,结局时,Bart告诉观众阿全终于做了独立导演,拿了金像奖,也让美智子做了女主角,Bart自己也当了演员,演阿兰狄龙一样的杀手。
我们当然不会忘记阿全拍过杀人,美智子在AV片场当过勃起引导员,Bart是真的杀了很多人的杀手。
只是Bart最后说“我真的好希望有人告诉我,阿兰狄龙在做演员之前,也是一个杀手”。
喜剧落幕,Bart想说,阿全想说,美智子想说,更是彭浩翔想说,每一段有梦想的青春都是一部血泪史。
剧透了大哥别杀我。
————————一个有钱的阔太,雇佣失意的杀手阿Bart,杀仇家的时候拍下全过程。
阿Bart因此结识了落魄的电影人阿全。
两人携手接单,一个专门杀人,一个专门现场录影,生意红红火火。
黑道的标哥慕名邀请二人,在一个生日宴上杀掉帮派仇人双枪雄,并录影。
不料现场忽生变故,双枪雄提前血溅当场。
混乱之中,阿全和阿Bart根本来不及拍摄。
情急之下,阿全只能临时找一个替身,扮演双枪雄,补拍他被杀之前的镜头。
各位,故事从这里就变得比较重要。
因为我要出场了。
——————我就是媚姨找来的临时替身,郭伟宾。
作为一个有操守的专业演员,当天晚上我的表现堪称完美,只用了3个步骤,我就成功征服史上最有情怀的导演阿全和史上最有追求的杀手阿Bart,拿下双枪雄这个角色。
这里,我很愿意分享一下我的试镜经验。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第一步,赢得导演的信任。
白岩松没有说过,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 。
但信任,确实能让试镜成功一半。
初次与导演接触,你的沟通能力、专业态度、合作精神,还有内裤尺寸,对方一无所知。
所以,在正式成为工作伙伴之前呢,大家彼此需要一个“破冰”。
不是这种搞基式的破冰啦呐,我的方式是主动展示才艺。
模仿歌星罗文、还有钟sir的电视广告,我张口就来,可以说惟妙惟肖、相当不俗了。
注意!
专业能力展示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客户见多识广,你的表演就是个笑话。
很不幸,在导演阿全面前,我的模仿秀就象个笑话。
气氛一度不算融洽。
好在旁边的副导,也就是杀手阿Bart捧场,他的热情,让有话事权的阿全,也情不自禁投入到下面的互动环节。
僵局打破后,阿Bart开始饶有兴致地提问。
中枪的反应怎样?
注意!
任何场合,Anytime,都不要笑话客户的浅薄。
哪怕他是一条无知的鲶鱼。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科普机会。
用专业演技征服他,是你唯一的选择。
比如我就告诉他,肚子中枪、胸部中枪、背部中枪、甚至子弹从天上打下来,4种不同中枪模式,反应绝对是不一样的。
看完我的生动演绎,阿Bart没什么反应。
没关系,消化起来是需要点时间。
最后我还附送他一个中飞弹的死法。
通过有效互动,你会惊喜地发现,时间紧迫,这个时候客户基本没耐心发出质疑,第一阶段的破冰任务完成。
——————#一句话总结# 用自身的才艺去破冰,既能热身,又能展现专业素养,可谓一鱼两吃,不,可谓一箭双雕。
——————第二步,了解客户需求,挖掘隐藏信息,进行专业预判。
合作意向达成之后,客户,也就是副导演,会跟你说戏。
这个阶段的重点就是倾听、分析,加上不知好歹地提问。
没错,你必须了解所有人物的身份背景、性格、行动逻辑、剧情走向。
甚至,了解角色的名字。
哈利波特说过,1千个客户,会有1万个要求。
而且,所有的客户都以为,自己的要求很简单。
越是简单的工作,越有挑战。
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就是把简单的寿司,做得好吃到美国总统奥巴马都要排队。
我的做法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不是,专业化。
此时此刻,专业人士必须善于提问,挖掘简单需求背后的信息,寻找表现契机。
对真正的职人来讲,有困难,我们要解决。
没有困难,我们创造困难也要去解决。
所以这里,我只问了2个看起来多余、实际上很矫情的问题。
【问题1】标哥为什么要杀我?
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这个问题,我要了解对方杀人动机是什么?
双方人物之间的冲突在哪里?
要知道,情杀、仇杀的中枪心理状态不一样,咬肌的张合角度也有区别。
【问题2】我这个角色的名字是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我要提炼出“双枪雄”这个名字蕴含的复杂社会意义,以便我下一步进行角色行为逻辑的深度分析。
我的逻辑合情合理,可以说是平地造雷、无中生有,很专业了。
—————— #一句话总结# 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提出一个好问题,可以为下一步的拍摄进程制造障碍,不是,创造条件。
——————第三步,探讨角色可能性,提出解决方案。
这个部分可以和第2步同时进行。
刘强西说过,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那个提出问题的人。
我是制造了问题,但我也会解决问题。
比如针对杀人动机的不同,我马上给出3种假设下的中枪反应。
普通人一定看不出分别。
没关系,对于人物的内心挣扎,确实需要慢慢体会。
至于双枪雄这个角色名字,我精心设计了他在应激状态下的一连串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大吃一斤屎、萝卜上下蹲、东木式拔枪法、奥斯卡旋风转、花栗鼠三跳墙、鸳鸯乱点头等多种前沿表演技巧。
注意!
表情、姿态、肢体张力等,所有行为必须符合角色的身份特征和心理动态。
大家看我的表演。
精致中带点草率,不羁中透着落寞,浮夸中还藏着一丝丝尴尬,层次可以说相当丰富了。
不出所料,阿Bart已经看呆。
所以说即便是下一秒领便当,对待彩排,我们也一定不要敷衍。
比如,台词要紧凑,哪怕演对手戏的是大咖,要求也不能降低。
不厌其烦,多次排练。
最后独自复盘。
——————#一句话总结# 挖掘人物需求、提供多元解决方案的同时,制造麻烦,无形中拖延时间、增加预算,是一个专业演员避免拥有的基本素质。
——————最终,靠着戏精般的认真,还有杠精般的执着,我完美通过了杀手导演二人组的考核,并成功出演双枪雄,被打死在餐厅。
以上三个步骤说明,要想和挑剔的客户达成一个教科书级别的合作,你必须全程保证,用足够的热情感染对方。
比如这次合作,我就成功激起了阿Bart的杀人欲望。
他的反应非常符合杀手角色的定位,也是对我,一个替身演员最好的奖赏。
说一个题外话,阿全和杀手阿Bart的经历真的很精彩。
香港的彭浩翔把我和他们合作的过程,拍成一部电影《买凶拍人》,很多观众特别激赏我在里面的表演,这也是今天我站在这里的原因。
所以感谢大家的捧场,我只是做了一个跑龙套该做的。
谢谢。
————————我是两个驯兽师中的一个,欢迎关注没什么粉丝的同名公号。
从朋友那借了这部片,没想到只还回去一个封套,下午在一叠dvd里竟翻出了一张无包装的买凶拍人。
于是顺其自然又看了一遍,意外发现主菜单里还有另外两个解说版本。
一是监制谷德昭和彭浩翔解说版,一是两名主演葛民辉和张达明解说版。
葛张二人依然是插科打诨个性,回忆哪一场被叫去西贡拍外景,结果270块的的士费导演一直不给报销,还有bart在后巷殴打阿全那一场,脏水一直滴到张达明眼睛,令到葛民辉怀疑第二天张达明会眼瞎开不了工,也会发出小小惊异,“哇真没想到这个镜头导演会这么剪的,当时拍了好多遍都不满意哇”,当然话题还离不开阿全和美智子激情戏,葛民辉揶揄张达明扮相文艺。
听葛、张这样的非大牌演员说戏是很有意思的事,就像身边朋友看电影会发一些寻常感叹,比如张达明说“我进入演艺圈就被玷污了啊,其实我本来是很纯洁的”,让人忍俊不禁。
谷德昭和彭浩翔又是另外一种风格了,虽然离不开香港人一贯的搞笑,但正如彭说的,如果认真看了《买凶拍人》,又把导演监制的解说版看了一遍,可说是对电影入了门。
重点是两人对幕后的交代,比如要美工在晚上两点找乐高公仔,第一次拍电影的彭浩翔不知道后期剪辑做特效是要另外加钱等等。
让人一下觉得拍电影是份脑力活更是体力活,像彭引用张艺谋的话——导演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喜欢电影的人和梦想能拍电影的人,也许会从这两个版本里,找到比《买凶杀人》这个故事本身更多的乐趣。
电影总体还不错。
一开始的剧情还是蛮吸引人的;可是发展到酒楼那一段,显得有点拖沓无聊;收尾还是摆脱不了香港电影的俗套。
希望能看到导演彭浩翔有更多体现独特个人风格的片子。
一堆贱人组合的化学反应--会--让我爆笑个不停!
怎么和戏王之王有点。。。。嗯,那首歌搞
阿伦狄龙,马丁斯塞克斯和饭岛爱。黑色幽默里荒诞的真理,人人都爱彭浩翔。
斧凿的痕迹太重,从头到尾完全笑不出来。
不能力荐的原因是,这片子导师力荐了,我却和我长辈一起看了...虽然中途她就不看了,可我已经出戏。阿全?羡慕他的执着。PS我一直以为是黄子华!!!OTL
看的时候精神自动无法集中.我觉得我需要再看一遍.
打一星平衡一下这么高的分数以泄愤。。。真。。。的。。。很。。。难。。。看。。。看得想自杀
我就在展示的地方 世界颠颠倒倒 我以后就要这种结果 胖子你给我希望
感觉浪费时间,本以为那个高的分,听好的 ,快进看完的,我欣赏不了,
废话多成毛线了啊有木有
肥彭必须是个港片新探索的开山老怪。彭胖子用这部电影逐渐开始确立自己不是风格的风格。在《买拍》里面,有各种对香港电影的嘲讽和调侃的桥段,彭胖子用最黑色幽默的方式,嘲弄了香港电影的体制问题。这绝对不只是一部为喜剧而喜剧的影片。
杀手是个职业,完全融入到香港资本主义的生态中,在资本主义商业环境之中,在香港金融风暴的冲击下,杀手亟需开拓新业务,谋求职业上的新发展。
香港电影告诉了我在纽约都没学到的事,要补拍的嘛…我们为了生计奔跑,我们为了爱情奔跑,我们为了梦想奔跑,我们为了影像奔跑。
豆瓣影评也不靠谱啊!神马玩意!!!
各种解构各种牛,各种各样无厘头。彭浩翔真乃港片头号鬼导。
只能说吹捧这电影的脑残真的分不清黑色幽默和低级趣味的区别
果真我对这类片不太感冒,不过剧情还挺天马行空的。
看到死鱼眼录像带就想起来看过了>< 也就还好吧,算不上top250
张达明的侧脸很眼熟...
迷影是好的,想表达的东西太直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把迷影和堂而皇之的宅男恶趣味并置就让我觉得迷影也变成了意淫的一部分。除去一个创意之外在发展上并没什么建立,又或许这本身就是一部祛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