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罗麦

寻找罗麦,寻找麦卡尼,Seek McCartney,Looking for Rohmer

主演:韩庚,杰瑞米·埃尔卡伊姆,菅纫姿,阿丽斯·德·朗克桑,海伦·文森特,雷诺·科恩,胡瑞杰,安迪·吉雷,邓紫衣,罗阜艺,朱宏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藏语,法语年份:2018

《寻找罗麦》剧照

寻找罗麦 剧照 NO.1寻找罗麦 剧照 NO.2寻找罗麦 剧照 NO.3寻找罗麦 剧照 NO.4寻找罗麦 剧照 NO.5寻找罗麦 剧照 NO.6寻找罗麦 剧照 NO.13寻找罗麦 剧照 NO.14寻找罗麦 剧照 NO.15寻找罗麦 剧照 NO.16寻找罗麦 剧照 NO.17寻找罗麦 剧照 NO.18寻找罗麦 剧照 NO.19寻找罗麦 剧照 NO.20

《寻找罗麦》剧情介绍

寻找罗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赵捷和罗麦相识已久,在经历过一次导致少年意外死亡的车祸之后,二人逐渐产生罅隙。事后,罗麦去了西藏,却全然未知等待他的是一场不测风云。罗麦走后,赵捷也踏入这段象征涅槃与救赎的莲花之旅,一直在路上的他,始终在寻找着一个模糊的身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无声火非法制裁吉屋出租朱元璋战链绝地猎杀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浪客剑心:新京都篇(前篇)空之境界无尽的战壕猎手时尚妈妈与圣诞老人约会007之择日而亡无马之日四年一生地牢围攻3太阳、月亮、飓风复活德雷尔一家第一季关东棋王可卡因牛仔:迈阿密之王敲击真相临界区域最佳精选MR73左轮枪逐爱心灵传输者最后得分疾速追杀4不靠谱情报局第一季

《寻找罗麦》长篇影评

 1 ) 我看到的是爱,不是兄弟情。

看完已经快过去20天了,但是我还记得那句“即使不忘,即使怀念,即使爱是永恒的,我也曾背叛过你”。

(我认为看完电影仍然理解为兄弟情的人,可能是阅读理解都做得不太好,所以写了下面的文字。

杠精除外,不接受一切杠精的批评,杠精最优秀。

)我本来不想写什么,我觉得我写不出什么,看完电影常常会反思自己,变得不想讲,这部电影没必要什么都跟大家讲明白的。

导演和主创都很努力了,尽其所能让我们能够看到这部电影,和电影里的干净、本真。

电影里有很多明暗喻,明暗线。

比如罗麦跟前女友在一起可能只是为了赵捷,他去追求喜欢的男人所喜欢的女人,只是为了不让喜欢的男人得到。

赵捷扮演藏戏里的王子,看着藏戏里的爱人,他想到的爱人是罗麦,那一刻潸然泪下。

赵捷跟随藏戏团行走在川藏线上时响起的背景音乐是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中的经典唱段「晴朗的一天」,女主人抒发对爱人的思念,并且相信爱人会回来和她相聚,借此来隐喻赵捷的心境。

藏戏结束后的车上,大家唱着歌,赵捷看着远方的雪山,想到了罗麦,流泪道:“对不起罗麦,我来晚了。

”这里的来晚了,不只是西藏来晚了,还是对这份感情的认知到晚了,直到罗麦离去,赵捷才明白自己的感情。

在把骨灰送回罗麦家乡的路上,他乡开中餐馆的朋友说很多人法国人喜欢中餐的时候,赵捷本能反应说“我有个法国朋友很喜欢宫保鸡丁,每餐必点”。

却下意识抱紧了手里的骨灰盒。

赵捷到达普罗旺斯之后,一匹白马跟随他,亲近他,那是罗麦的爱骑,借此隐喻罗麦对赵捷深沉的爱。

罗麦在自己的西藏救赎之旅中,通过写信这种返璞归真的方式和赵捷保持联络,换位思考,真的爱得深沉。

还有一些明线我就不讲了。

罗麦和前女友在一起的时候曾有过一个孩子,他意识到自己内心爱得是赵捷,下定决心和赵捷在一起,遂分手,并和女友谈好打掉孩子,却没想到赵捷要结婚,后来与赵捷在车里争吵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卖报的小男孩,间接导致其死亡。

罗麦认定自己是两个孩子的杀人凶手,喝醉酒说赵捷也是帮凶,以此为前提开启的救赎之旅。

罗麦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被埋在雪山里,自然里。

赵捷重复罗麦的救赎之旅,体味罗麦的心境,在西藏空灵的天,贴近的自然中,他找到了罗麦的救赎,也救赎了自己。

最后赵捷躺在罗麦的床上,脑海里是罗麦,电影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是也够了。

大家心里都清楚电影因为删减的太狠而改动颇大,但认真看过的人不会轻易说出是兄弟情这种话。

 2 ) 死亡是生命的邀请 爱你也是

影片的整体风格写实与诗意并行。

罗麦和捷在各自有女友的情况下暗生情愫,性取向的转变需要自我理解和自我接受的过程,有的人很快就能接受,而有的人需要很长时间。

罗麦和捷应该都属于后者,互相试探着靠近的接触期本该让人有恋爱的甜蜜感,但遭遇车祸成为肇事者的身份可能比同志的身份更让罗麦感到不安,所以罗麦最后选择了以求死的方式来逃避。

捷去西藏取回罗麦骨灰的过程也是他对罗麦的爱意逐渐复苏的过程,当他接受自己对罗麦的爱意如此之深这件事时斯人已去,也才会有了跟女友“即使不忘,即使怀念,即使爱是永恒,我也曾背叛过你。

”的对话。

捷自我接受的过程拍的非常细腻。

我get到了韩庚的演技,另外影片的色彩和配乐都挺棒的,值得一看。

想为电影正下名,觉得没有豆瓣评论的那么糟,反而我觉得可能是有些站在制高点的人带着偏见在看这部片子,我一个lgbt里的b可没有被消费的感觉。

 3 ) 寻找罗麦

之前听说这部电影要上映的时候还挺激动的,但一直没去看,现在才看了来评价。

豆瓣评分挺低的,自己看了虽然感觉不太好看,但也不至于那么难看。

可能是自己心情本来就处于低落时期,看到赵捷拉开盖在罗麦脸上的白布时,我还是哭了。

全片色调压抑,进度很慢,确实需要耐心去把它看完。

不管有没有删减内容,光是看到呈现出来的这部分,自己觉得还行。

能感觉到导演想要表达的是更多东西,但又好像欠缺了点什么,没有完全的表达出来。

另外,主演选韩庚这个气质的演员是对的,但是韩庚的台词真的是不能忍受!

分分钟听着出戏,不粉他也不黑他,看了前任3里他的表现,对他还是有好感的,但不可否认他离专业演员还是差得太远。

 4 ) 寻找爱

剧情很简单,韩庚饰演的赵捷,是一个跳舞的。

他的好基友罗麦去世了,他重走了罗麦的足迹,将他送回法国普罗旺斯安葬了。

表达的方式,就是过去和现在,现实和想象,回忆,和回忆,都交叉在一起,其实是蛮感人的片子。

人物关系,应该是多角恋,同性恋也有,双性恋也有,异性恋也有,应该一些亲热的镜头被删减了,挺明显能看出来。

罗麦和赵捷曾经与同一个女人在一起,后来女人怀了罗麦的孩子,罗麦要求她堕胎。

接着罗麦和赵捷去了中国,一个发广告的男孩被他们后面的车撞死了。

这件事给罗麦很大打击,也让他想起了被自己杀死的还未出生的孩子。

死去的男孩留下一个手串,罗麦决定去西藏。

他去找到了安宁,也想以死来解脱。

在知道有雪崩的情况下,还进山了,可以说是一心求死。

他得到了。

赵捷得知罗麦去世的消息,去西藏找他,重走了他走过的路,按照罗麦希望的方式,肉体献给神,骨灰带回故乡安葬。

他拿到罗麦的骨灰,即前往法国,一路上,罗麦时而出现,死去的男孩时而出现。

到了法国,见到了共同爱过的女人,她并没有堕胎,而是把孩子生下来,已经养大到6岁了。

接着前往普罗旺斯,找罗麦的母亲。

一路上的人事都让赵捷想起罗麦。

到了普罗旺斯,将罗麦的事讲给他的母亲,罗麦的前男友马修也来,他们聊天,看相册,共同怀念罗麦。

晚上,赵捷梦到了罗麦,他们一起在西藏,跳着金刚舞。

故事就是这样。

最让我感动的是,怀念爱人的方式。

人活着,会留下许多许多的痕迹,除了各种物品,还有留给其他人的记忆。

当人离去了,活着的人,想要再去找些什么,就去经历他的经历,了解他是怎么想的,怎么感受的。

寻找罗麦,这样的追寻和纪念,对失去的人来说,是最好的方式。

试想这样一个问题,你会去寻找谁的足迹,去了解他经历了什么,想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决定了什么吗?

你有勇气这样去爱一个人吗?

不管这个人是活着,还是死去了,这样的爱,是一种最深沉的爱。

再想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离开了,会有人来寻找你的足迹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让多少人心酸。

如果有人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来追寻你,了解你,怀念你,全世界都嫉妒你。

珍惜当下,把眼前的人当成离开的人来对待和珍惜,这样的爱,更好。

 5 ) 谁能告诉我韩庚最后弯了没有

几年前就听说过的电影了,最终证明是噱头大于实际。

整理一下故事梗概就是韩庚在女友的鼓励下,去了法国留学,认识了罗麦和罗麦女友。

然后,韩庚喜欢上罗麦女友,罗麦喜欢上韩庚,罗麦追着韩庚到北京。

听到韩庚的女友逼婚,心烦意乱间接害死一少年,最后去西藏自杀了。

然后韩庚去法国送骨灰。

发现罗麦女友当年生下了罗麦的小孩。

到了罗麦的家乡,见到了罗麦的发小,最后韩庚在罗麦发小家里,对着罗麦的照片不可描述……看完之后,只想问,什么鬼!

 6 ) 每种有趣是幸福的,每种幸福也是有趣的。

看完之后感觉还好,有被感动到,我心匪石。

但观影过程中明显感觉被删减得支离破碎,你可以说这是艺术片的呈现形式也完全可以说前后不搭、情节发展推进突兀。

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韩庚,很认真地在演,是有演技的,表情眼神都很到位,简单,纯粹。

不管怎样做,被喷这件事从来就没停止过,然后韩庚你能一直坚持下去向演员的转向斟酌演技,并且有勇气选择这样的题材,足以看出对演员身份的尊重。

然后,关于同性这一点,只说一句。

这只是个开始,无论如何,终于克服阻力,得以呈现。

舆论哗然,这不是一部同志片,但看了影片有过稍微沉思的,就没有辜负导演的良苦用心。

毕竟,感情是骗不了人的。

结局处,赵捷的想象中,罗麦和赵捷跳起了舞,相互对望,眼眶湿润……每份感情都值得尊重。

 7 ) 一场电影和一些往事——《寻找罗麦》观影体验

妻取了《寻找罗麦》的票后对我说:“有点小激动呢!

你都多久没请我看电影了……”是呀,多久了?!

就两个人去看一场电影,已经多久没有这样了!

来电影院的路上,心中泛起二十多年前的记忆,两个人一起看电影的记忆。

看的什么电影记不得了,记得的是学校的露天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可以看见天上的星星的电影院。

今晚的电影院是看不见星星的,只能看电影。

电影故事很简单:赵捷去西藏寻找在雪崩中遇难的法国朋友罗麦,又将他的骨灰送回法国故乡。

因此,故事名为“寻找”,实则既包含“寻找”,也包含“返回”,《寻找罗麦》是“寻找”与“返回”的叙事交错。

赵捷与罗麦很亲密,亲密到罗麦跟女友在要不要孩子的问题上有了分歧之后,会从巴黎跑到北京去找他,而且一待就是六年;亲密到会特意托人从印度带一条围巾送给赵捷。

妻也曾送过我一条围巾,不是从哪里带的,是她亲手织的。

她根本就不会织,只是那时候女朋友都送织好的围巾呀、毛衣呀什么的给男朋友,她也就学着织了送我。

围巾像幅渔网,我挂了一个冬天,她就收起来再也不让我挂了。

现在想想,两个人都傻傻的。

赵捷和罗麦也傻傻的。

赵捷去西藏傻傻地寻找罗麦,是因为罗麦傻傻地去西藏寻找宁静、心灵的宁静。

巴黎不能让罗麦宁静,北京也不能让他宁静。

在巴黎,他否定了一个生命的降临,因而不能宁静。

其实,他没能否定,因为那生命因为另一个生命的执着已经降临,而且娇美活泼。

可惜,他并未见证那生命的娇美活泼,不然,他也许就不需要去西藏了。

当然,那将是另一个故事、另一种人生了,或许美好,或许也不。

在北京,他意外扼杀了一个生命,因而更不能宁静。

意外是上帝离手的骰子,它会触动人生转向始料未及的方向。

罗麦因为这意外去了西藏,却并不意外地留在了那里。

赵捷去寻找罗麦,也就离开了同样不能让他宁静的北京,所以,他是去寻找罗麦的,也是去寻找宁静的。

的确,不管是北京,还是巴黎,追逐才是这些都市场景中的生活常态。

惯于追逐,不仅让身体疲惫,而且让灵魂燥烦。

影片似乎在告诉我们,寻找,是必要的补充生活方式,它让惯于追逐的身体缓下来,更重要的,是让燥烦的灵魂归于宁静。

因此,展现寻找罗麦的历程是有意义的,它不只是展现西藏的美景和神秘的风情,更是揭示赵捷理解罗麦的灵魂由燥烦归于宁静的心路历程。

当他找到罗麦时,他也找到了心灵的宁静。

重要的是,影片不止有“寻找”的叙事,也有“返回”的叙事,“返回”叙事与“寻找”叙事的交错转换,使整部影片如同它精心挑选的背景音乐,沉郁、内敛,又悠扬、不缺少跳跃。

而“返回”更是深化了对“寻找”的理解。

因为送罗麦的骨灰返回巴黎、返回普罗旺斯,赵捷重新见到了曾让他倾心的、依然美丽的朱莉,见到了那个娇美活泼的小生命,见到了罗麦的母亲、朋友,也体验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还收获了一对法国夫妇的友情,……。

所以这一切都在向赵捷展示生命的恬静与美好,并触动他的心绪,回想起寻找罗麦的历程。

回想中,影片特意穿插了一场藏戏演出:王子与珠玛的爱情悲剧。

通过参演,赵捷领悟:转经十万遍,“不是为了超度,不是为了来生,而是为了你给我的温暖……”。

温暖、生命给予生命的温暖,才使灵魂追求宁静而不是放逐,才使经历寻找之后仍保有返回的动力。

有了这份领悟,在藏戏舞蹈中,赵捷与罗麦才有了穿越生死的相互凝望。

因此,《寻找罗麦》不止有“寻找”,还有“返回”,不止告诉我们不要忘了寻找心灵的宁静,也在默默传递生命的温暖。

“不是为了超度,不是为了来生,而是为了你给我的温暖……”看到这里,我的手握住了妻的手,她的温暖传递到我的生命。

�

 8 ) 半吊子看《罗麦》

半吊子看《罗麦》《寻找罗麦》不出意料地得了低分。

这部电影我根本没看,只看了个一分多钟预告片。

但仅从这个一分多钟的预告片来看, 4.6,不低了。

同性是个难讲的话题。

之所以难讲,是因为同性到底是人性的本初状态,还是先天的一种病态,一直存有争论。

讲同性,并不是讲同性相爱本身有多么伟大。

同性能够相爱,是获得了跨越性别障碍,冲破世俗偏见的力量。

这个力量正来自于爱情。

同性,讲的是爱情输出的力量的伟大。

这才是同性话题的精髓。

这也正是《断背山》的成功之处。

反观《罗麦》,寻找的道路上,探讨了生死、认知和信仰。

这和同性有什么关系?

与其说这是同性电影,不如说同性只是片中的一个噱头。

而片中的探索路上,不出意外地是西藏、喇嘛和寺庙的这些俗得不能再俗的俗套。

两个牛仔在人烟稀少的深山里,借助简陋的帐篷,就能展示爱情力量的伟大。

而这个《罗麦》却必须要借助壮丽的风光、威严的寺庙和肃穆的神像。

一度,在我们的影片里,我们的灵魂必定到西藏才能得到净化;我们的认知必定要在寺庙里才能得到升华。

似乎,没有西藏的风景,我们的探索注定是一场徒劳;没有神像,我们的抗争注定是一场现实中的哑剧;没有光着膀子的喇嘛指点,我们的人生注定是在一片纷乱与嘈杂中堕入迷茫。

我不认为这些场景对剧情、人物有什么帮助,这倒像是来唬人的。

如果想拍个风光片,就老老实实地拍,别拿同性说事。

就这个水准,有什么资格说“半吊子”?

在豆瓣拿到4.6的高分,你还想怎样?

实话告诉你,给你4.6,豆瓣已经尽力了。

 9 ) 要啥没啥的一部伪同志片

1. 如果一个故事很单薄,戏剧冲突性很弱,那在电影里请用心利用好剪辑技术(能把握好故事才学人玩非线性剪辑,如果把握不好观众看故事的节奏干脆就线性剪辑),并塑造好故事中最简单的人物关系,其中还包括演员所具备的演技(表象性或隐喻性表演),或在情绪点上多给特写,增加可观性的隐喻线索。

很可惜。

这里的故事单薄且表演不合格。

非线性的前期处理的还算凑合,一到中间至结尾就是disaster,因为情绪共鸣处失败了,还让人感觉这段关系不清不楚。

这跟是否是删减版的关系不大。

一般删减的内容多数为非常显性的同志关系如kiss,hug,sex,even lover talk。

但演员和剧本本身就可以通过隐晦的方式传达,可这连signifier 可对应的signified 都无法refer to,实在是隐晦到算欺诈。

如果这是一道高考阅读题,唯一做对的就是男子澡堂与同志酒吧那setting了吧。

明明可以用表演传达,却剪拼一堆风景画,真是好棒棒哦。

2. 如果你这是一部文艺片,画面构图还算凑合,but 还真没达到形式主义的那种极致美。

至于配乐,并无法与画面引起别人的共鸣,或许是我看太多类似的片子,都比这个好多了。

临近结尾时,韩庚有一段独白,描述他在西藏备受洗涤后的领悟,为影片洗去“同志感”增加了对生与死的理解。

如果这是关于自己经历了家人、爱人、朋友等至亲至爱关系的人的离世,并对自己生活造成极大打击时,所做的一个故事主题升华,that makes sense。

但在这个故事,本就隐晦到谷底的关系,连他的死是如何impact 男主生活的冲突scene 都没深刻展示过,导演你硬把这生离死别的升华放在这有意思吗?

你可以拍这片子前参考一下人家相关日剧、日影(不一定是同志片)的做法吗?

 10 ) 关于对旅行与救赎的理解:观《寻找罗麦》有感

人,所有过不去的痛苦,是不是都可以通过旅行来解决呢?

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是不能的。

很多问题没有答案,很多痛苦也是无法得到救赎的,时间与遗忘是你追寻的所有没有办法找到答案的问题,和化解痛苦的最好的解决方式。

我看了一部印象深刻的电影,叫《寻找罗麦》,这应该也算一部公路电影,影片通过倒叙和插叙的方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赵捷和他的法国友人罗麦共同经历了一场车祸,亲眼目睹了一个少年在自己面前死去,从此两人产生了心结,罗麦消化不了这件事,跑去了西藏旅行,遭遇了雪崩,死了。

赵捷无法面对这样的事,少年的死和罗麦的死,让他过不下去,他也跑去了西藏,沿着罗麦的轨迹行走,思考,试图找寻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在按照罗麦的遗嘱,把他天葬和焚烧中,赵捷说:“我们这一世的缘分尽了”,突然让我很难受。

这一切都结束了,所有过不去的忘不掉的都将结束了,生活还要继续下去,活着的人始终还是要活下去的,所有无能为力解决的事情,内心的困境,我们都必须让它过去,让它成为过去。

还能怎么样?

也不能怎么样,也怎么样不了,也就只能这样了。

我年轻的时候,也跑到很多地方旅行。

其实,旅行没有表面看起来的那么光鲜亮丽,你要吃很多苦,忍受许多事。

比如,舟车劳顿,忍饥挨饿,肮脏困乏,以及应对大段无聊孤独的时光。

那么,为什么还要旅行?

因为在尘世生活中累积了太多的不快乐,没有具体的事由激发我一定要这样做,只是某一天,我突然想出去透透气,我就走了。

去的地方大多贫困,荒凉,偏僻,而我总选择一个人走,不是为了要遇见谁,发生点什么故事,让自己以后无聊的生活中能有点谈资和回忆,我是妄想通过旅途的奔波与劳累来消耗掉我身上诸多的不快乐因素。

没有成功。

走的地方越多,越能直观真实的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和残酷。

我看到了很多生活不幸的人,为钱所困,在苦熬与煎熬中无用的挣扎着,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又那么坚强乐观充满希望的活着,我开始反省反思反观我自己,我觉得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无足轻重,我的不快乐显得太矫情与苍白,我并没有被特殊对待,成为最不幸的人。

我对这个世间的所有不良情绪似乎都在慢慢释怀了。

我也许找到了某种平衡。

当我重新回归到我的生活中,尽管依旧还是存在着太多的不如意和对人无法抑制的失望,但是一切都不再那么重要了,我比从前更能忍受生活的平庸,琐碎与无趣,这应该就是旅行带给我的意义。

现在,有很多人都企图通过旅行来逃避和获得救赎与解脱,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终将会失望。

因为很多说法看起来冠冕堂皇,其实还是在兜圈子,兜了一圈又一圈,你还是会回到原地,该面对还是要面对,存在的问题始终还是存在的。

我对旅行的理解是,它把你带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空间中,让你看到了这个人世的诸多变故与无常,天大地大,生而为人,个人的遭遇都会瞬间变得渺小与微不足道,你再看待所有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切都不再那么重要了,也不会再去执迷不悟强求什么。

旅行是救不了人的,它能改变的也只不过是人的心境而已,学会忍受与遗忘,是救赎自己的唯一出路。

《寻找罗麦》短评

一部追忆外国友人的友情记录片!

2分钟前
  • Nightstar555
  • 较差

等了五年,却等来这样的画风:两个男人主演的「爱情片」,却基本上没有看到爱情,只有韩庚全程扑克脸以及尴尬的旁白。同志群体一点也不惧被消费,又一次,总局的剪刀手从未让你失望过!

6分钟前
  • 男孩像我
  • 很差

留白太多,让人猜不出来。就像光腚总菊的G点一样。那隐藏的感情,在男主僵硬的表情里看不见。过多的旁白和过多的远景一样,太浪费了。柜子里的情感。两星半

9分钟前
  • 信电影得永生
  • 还行

涤荡心灵……

12分钟前
  • 高压电
  • 很差

共鸣,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14分钟前
  • 核弹头
  • 推荐

西藏文化拍的可以,去西藏这片纯净的地方,寻找死亡寻找生命,寻找答案。

15分钟前
  • sorgog
  • 推荐

韩庚老师,你男友意外去世你不应该悲伤到茶饭不思,瘦骨嶙峋嘛,为何脖子粗如伙夫啊!4.13@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19分钟前
  • 草鸟
  • 很差

韩庚惊艳到我了

22分钟前
  • 力荐

为什么豆瓣没有半星或者零星功能。。。。

24分钟前
  • 蟹粉酥(华妃荐
  • 很差

这片子还在柜子里没出来呢。

29分钟前
  • 康报虹
  • 较差

如果要问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那就是四个字,“寻找罗麦”。

31分钟前
  • Colman
  • 较差

值得一看

33分钟前
  • 梵高先生
  • 推荐

同性情节剪光就滚粗吧,可惜没有负分!

34分钟前
  • Raphael C
  • 很差

从故事线上来说算不上成功,甚至有种伪装的高级感,不知是不是因着压力删减的原因。碎片化拼凑叙事手法,但拼图碎块切的太小,情绪根本无法代入。那时候的韩庚真美好,却也真面瘫,多少可以发挥演技的桥段都被忽略。题材能颁上荧幕就已经是太好了,背后做了多少妥协和权利争予难以想象。五星鼓励过审。

39分钟前
  • 顾海堂
  • 力荐

上映的时候一片差评,今天吃完晚饭看了会感觉还行,风光很美,电影感也在,被切割的剧情本身就是当代艺术。

43分钟前
  • Vantasy
  • 还行

西藏与死亡的命题在镜头语言中被无声的表达 但是LGBT也是有情感流动的 大量的空镜头也反映出空荡荡的灵魂 宁愿相信灵魂是在这两年与局座周线中丧失掉的

46分钟前
  • 快乐时代
  • 还行

这片是不是被剪太多了,感情戏都没什么感觉,西藏那部分还不错

48分钟前
  • telula
  • 还行

赵捷看似是在领走罗麦的骨灰,其实是在旅途中完成了自己对生命的救赎,同时也寻找到了自己对罗麦最真实的感情。

49分钟前
  • Alt er love
  • 力荐

“国内首部过审公映同志片” 全场七名基佬 倒退迫近的现状 “大环境是这样子的啦” 北京西藏和巴黎普罗旺斯双线乱序 藏传佛教和天主教双重葬礼告别 大量窗景显示阴阳两隔 蛇骨项链象征轮回 韩庚戏里戏外面容倦怠 有点契合捷这个角色 直弯双重身份枷锁 借藏戏舞蹈卸下面具

53分钟前
  • 水仙操
  • 还行

看了整个人比较压抑,想看无删减的内容。

58分钟前
  • 里奥里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