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原著,慕容的手笔实在是令人耳目一新,那还是上高三时我们年轻才俊的语文老师推荐的。
我以为电影会让我失望,结果还好,片中的情节仿佛又把我带回看书时的心情。
当然,原著中那么的sex场面不可能在剧中出现,包括口交,大型歌舞厅拍卖妓女,而导演解决这些东西时却显得很平庸,用了些国内电视剧烂透了的方法来带过。
看电影时,让我最感动的其实是他们三兄弟的感情,经历了多少事啊,李良打过陈重,xx也觉得这两个朋友太不争气,但是一直三个人还是互相关怀,哪怕谁谁在最堕落的时候。
值得一提的是,那首改编过的《江南》确实有点意思。
繁华的夜生活是成都的特色,那里的人们生活得安逸而舒适,那里的美女云集,那里的娱乐举国无双。
只是陈重最后死得改的有点越改越烂。
这样的青年注定要在这个城市渐渐湮灭的,城市里还有无数这样的青年穿行在灯红酒绿中,他们带来了夜生活的繁华,但是他们的离去,城市却遗忘得悄无声息,夜总会依旧灯火通明。
没有看过原著,看这部电影时还是在大三的时候... 那时候我们寝室爱把喜欢看的电影,经常拿来再看,然后不自觉的背对里面有趣的台词,对完后,大家哄堂大笑... 确是有滋有味..请将我遗忘,也是其中一部。
我们寝室的兄弟,都觉得这部电影不错,很真,没有大牌的炒作,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息,演员也都恰到好处...直到我们大学毕业前,我们还是会经常对里边的台词,学着里边的川话...只是这个时候,对起来多了些伤感的味道... 特别是每当对台词对到陈重回母校寝室回忆起李良读的那段诗句:“青春的序曲还在回响,而我却将永远离开;无论我将来是成功还是失败,悲伤或是幸福;你都会看到在我生命的深处,有一个永远不能抵达的——家!
老大,该你了...”这时,我们都会沉默良久,最后大家一块你一句我一句的回答:“我就两句,血性敌不过血腥,我选择娱乐...”一部电影,一个时代,有时候确实是这样,我觉得不管是什么电影,如果能让人在某个时候,忽然回忆起来里面的情节,也会因为这些片段,让你回想起过去的那些事,最后深深的一笑;这应该就是好电影吧...毕业快一年了,寝室的那些兄弟也都跟往届一样的各奔西东,只是每当忆起那些快乐也忧伤的日子时,脸上真的会有笑容...
看惯了华丽而空洞的形式主义至上的国产伪大片之后见到《请将我遗忘》这样的电影,第一感觉就是粗糙,看不到脸熟的演员也没有精细的制作,无论是画面的色彩光线还是剪接和镜头运用都毫不讲究。
不过粗糙的表面并没有掩盖内容的前卫。
说内容前卫是和近些年内地电影剧本或空洞无物或无病呻吟或矫情刻意的普遍现状相比较而言,这个改编自网络走红小说的本子细究起来或许够不上上乘但已足够领先了,就像原著小说能吸引到大批的读者那样,至少说明故事本身触摸到了现今这个年代中能引发人心共鸣的某些贴近真实的东西。
电影开篇就以激烈的戏剧冲突直奔主题,很显然这是一个关于男人女人如何对待情感背叛以及男人们之间友情纠葛的故事。
男主人公陈重出轨发现情人叶梅将要结婚的对象竟然是自己的好朋友李良,而此时他哄骗爱人赵悦的谎言也面临被揭穿,更糟的是叶梅在婚礼上向众人暗示了真相,情人爱人和朋友的信任同时呈现危机,他将该如何面对。
男人和女人在对待同一事情上那种鲜明而具有普遍共性的差异,其根源似乎是难于解释的。
电影里有两处细节展现了这种差异,一处是陈重离婚回家,老妈反应强烈忙不迭地叮嘱财产分割的问题,老爸却像没事人一样继续悠哉地下棋,而他本人也跟老爸一样满不在乎要离开时想的还是如何把下一步棋走完。
另一处是陈重和前妻重逢意欲缠绵时,赵悦说有件事陈重有权利要知道,而陈重则打断说自己能猜的到,当然他猜的和她想说的完全是两码事。
男人和女人想法总是会不一样,而做法往往更是让对方难于理解。
陈重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叶梅在情感上报复他的方式竟然是嫁给自己的好朋友,而叶梅恐怕也不会想到她这样做的结果将是永远失去陈重对她的好感。
陈重事先肯定想不到事情败露后赵悦对离婚的决然,而赵悦则难以理解丈夫在离婚签字时的毫不迟疑。
女人总是会极端总是会犹豫总是要言不由衷,有时绝情的不可挽回有时又心软的纠结不清。
而男人则总是离不开哥们义气总是要强撑面子掩盖脆弱,总是容易花心而其实内心会有份情感无法割舍。
或许男人和女人都没有错,只不过男人永远也搞不明白女人想什么,而女人也永远弄不懂男人。
男人女人之间沟通的故事一直延续。
男人和男人之间或许就没那么复杂了,因为至少男人之间的事情可以说的清楚。
是非对错情义深浅心生嫌隙,这些问题也许不需要太多的解释不需要费力地沟通,总有一天会相互明白。
陈重并非有意愧对李良,而他能够直面李良为此的一系列反应,即使什么话都不说也能看出他对朋友依然在意,而最终李良帮他找到赵悦消息的时候,男人的问题已经化解。
可能小说是男人写的电影也是男人拍的,正因如此这个故事对于男人友情能说的完整,而对于男人与女人的情感冲突则略显一厢情愿了。
电影中赵悦还是在意陈重的,尤其是最后将照顾孩子做为寄托,现实中恐怕不会如此,一个女人如果没有遇到其他男人时可能会这样,但如果已经遇到了另一个爱她的人比如剧中的杨涛,她很可能会将全部情感转移给那个人,她没有理由不再继续寻求自己的幸福快乐。
电影中还穿插了陈重事业上的挫折和职场上的勾心斗角,与情感的主题没多大关联而且也没讲出个所以然来,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
2007-12-8
亲切的歌声,飘香的街道,安逸闲致的氛围,飞扬的歌声——这就是成都留给我的回忆,确实是个很难让人遗忘的地方
国产电影剧本里能算得上文学创作级别的作品实在是凤毛麟角;而《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只用了十几分钟就让我不禁感叹:源自小说的改编剧本味道就是不一样。
你可以说陈重在叶梅即将结婚的前一刻才知道她是李良的未婚妻未免不可思议;也可以认为李良的颓废表现与之前的有为青年形象对比之强烈过于鲜明。
我对诸如此类的略显夸张的情节安排并非全盘照收;但我觉得这些略显夸张与偏执但绝不矫揉和造作的描写正是其文学味道的表现。
略过这些细枝末节之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影片营造的世界中,那种游离畅快的感觉几乎自始至终伴随着我。
怎样的环境营造算是接近真实?
我觉得就是你在欣赏它的时候总会联想到现实。
有哥们做警察有什么实惠?
办公室政治究竟有多微妙?
晚上灯红酒绿背后人们都在干些什么……我惊异于片子竟然能把无数细节糅合得如此完美而又不留痕迹,甚至忍不住发问这个片子是怎么通过审查的?
什么样的人物描写算是接近真实?
陈重,他精明能干,但几乎不考虑约束行为,基本上为其所欲为;他“不是好人,可有时候又透着善良”。
我们不用非要从某个人的口中才能获得这些评价,正是他的一言一行干净利落地勾勒出这样一个形象,而且几乎没有让观众感到莫名其妙的突兀的言行——太多装神弄鬼的电影都在这么做。
陈重很复杂,但他的个性完全可以使人理解。
最后是节奏。
我看这部片子感觉十分舒服,没有让我觉得冗长煽情的部分,也没有故弄玄虚地疯狂切镜。
就像小说,字到哪里,读者就在哪里,鲜有被挤出故事之外的感觉。
很明显这是一部低成本制作,我也很为我和朋友两个人就包场的现实而遗憾,但它却是今年让我最受感染的国产电影——没有之一。
推荐所有年轻人一看,但切忌和情侣共赏。
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
原著的小说我没有看过,所以无从和电影比较,但是名字的改编很不中我的意。
小说的名字沾染上了成都的风情和市井,而电影的名字,少了许多个性,变得俗气。
小成本的电影,却有惊艳的感觉。
摄影,技巧,演员,处处透了粗糙。
然而形式的弱化是对内容的强化,这让我们终于放下了观影者的姿态,仿佛在看一位朋友拍摄的DV,去看看这座城市,这座城里的人和事。
电影的叙述不算平淡但也没有高潮迭起,充满味道是因为它完全应和了生活的节奏。
最终让我动容的还是主人公陈重在弄丢了他的爱人之后,回到了当年他们一起读大学的地方,寝室,诗歌,操场,小吃,篝火晚会,青涩但怀春的男生女生。
生活不会一直单纯。
短短几年,寝室变了豪宅,诗歌变了调侃,小吃变了宿醉,篝火晚会变了灯红酒绿,当年的青涩恋人变了互相伤害报复的男女。
记忆里的那些人同样出现在他现在的生活中,可是又是那么那么的不一样了。
物是人非,只有成都一直在,她一直是成都。
那首改编的歌曲还会传给下一届,下一界下一届。
觉得太过戏剧化的结尾破坏了之前一直精心营造的真实感,如果换作我来拍,因该只是陈重在公路上开车,开下去开下去。
毕竟无论怎样的情节都无法阻止生活的向前。
我在想作者用主人公的死亡来结束这场生活秀,太过突兀,是不缺少了某种直面的勇气和大度,多了一些逃避和将就?
就像他对主人公的命名,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真的是生命无法承受的沉重了么?
我们的记忆总是关乎某一座城市。
不论我们是被她异化还是同化。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成都,为了祭奠我们的记忆,我们只能卑微地要求,成都,请将我遗忘。。。
20071223。
今天看了《请将我遗忘》。
我先是听一个同事跟我介绍的一篇网络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后来不经意发现了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
看了之后,颇有些感受,没有说处,就想写下来。
由于我打字的速度以及我思维的懒惰,也不想整理成文了,暂且随着台词,写下自己零散的感受。
想必这样写出来的感受,也比整理成整篇的感觉更自然真切。
借用一个形容词——这是我“原生态”的感受。
——陈重:对了,大头,你帮我查辆车,车号是川A5……尾数是什么62——李良:谁的车啊,——陈重:我怀疑赵悦有外遇——李良:你娃头上也冒绿光啊——大头:这我没法帮你查,就算是你知道赵悦怎么怎么,你总不能说你在外面乱搞,她也在外面乱搞,你们俩就扯平了,回去以后日子继续过,可能吗——陈重:你们说,当初我们没有救赵悦,她现在会躺上谁的床上?
——李良:就是学校假山救赵悦的那次——陈重:赵悦一直在说没进去,没都进去,呵呵,有意思么?
没意思是啊,男男女女的,就那么点事,有意思么?
我想,答案是因人而异吧,有人是乐此不疲,有人是不能自拔,还有人无知无觉,还有人后知后觉,当然还有一种,先是乐此不疲,后是不能自拔。
回去以后日子继续过,可能吗?
日子能不能继续过,这个还真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如果单一从感情的角度来看,估计两人就没戏了。
所谓的爱情,就是这么娇气,容不得一点杂质。
话又说回来了,日子能不能继续过,不单单是感情,还有很多别的原因,别的事情。
钱啦,孩子啊,名声啊,多着了。
所以为了别的而苟且地把日子过下去,还是有可能的。
就像《谈谈情跳跳舞》里面的台词说的:“爱情是门艺术,婚姻是一门工程”。
看你要搞得是什么了。
“艺术”,还是“工程”,这是一个问题。
“没进去,没都进去”,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没太注意是什么意思,后面又说了一遍这件事,才明白。
挺灰的……——陈重:大头,大头,你娃这么多年了,一丁当亏都没吃过,一步弯路都没有走过,不可能只是运气。
——大头:我不像你们,一天东想本想的,我只要白天有喝的,晚上有把摸的就够了,我就像试一下,一辈子就爱一个女的,到底是啥子感觉——陈重:大头,我现在,好想像你这个样子哦,但是不可能哦,晓不晓得,不可能哦在当下的世道,从一而终?
的确是太难了。
莫非大头真得能够做一个绝种的好男人,一个不沾腥的猫么,传承人类文明之经典——“老婆孩子热坑头”生活方式?
莫非他真得能成为传说中童话男主角,“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且听下文分解吧。
——陈重:为了一个该死的杨涛,她居然跟我急了,还大庭广众地扇我一嘴巴。
这么多年,我连动她一个手指头,都舍不得动,她还真下得了手啊!
什么恩爱夫妻,什么白头到老,全是狗屁扯蛋,谁离了谁不能活——大头:你身上的钱还够用不(陈重蔫了,大头笑了)——大头:走吃饭,吃饭才是真的以大头清醒的眼光看,同时也是看起来最平实最现实最大众的眼光看来,“甭说什么爱不爱的,你没捞着也甭嘴巴逞强,用不着吃不着就说酸,”于是才有他那两句“你身上的钱还够用不”“走吃饭,吃饭才是真的”。
但是“人吃饭是为了活着,而不活着不仅仅是为活着”啊!
除了吃饭是真的,还有没有别的也是真的?
毛主席他老人家没说。
所以我每个人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自求多福之余,求个冷暖自知吧。
——陈重:离就离了么,有时间找一个更好的,你傻啊?
喝酒!
最终大头还是离了,没有成为童话男主角,他的婚姻也没有给他一个成就绝种好男人的机会。
按照《无极》里的逻辑,一个馒头就可以引发一场血案,摊上大头这事,这还不得引发出一个战争狂人啊?
但是大头没有,正想那沉默的大多数人民群众一样,平实地生活着。
毕竟地球还是要转的,人还是要吃饭的!
——大头:你娃敢说李良的今天和你没有关系——陈重:是(seyi)!
我对不起你老人家对我的多年教育,我受教育失败,我人格破产,你娃紧张啥么这当然是陈重在犯混耍贫,但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
现而今,以家庭和学校进行的教育,怎么抵挡社会之大教育呢?
人格?
现在,四舍五入地算,能算个人就已经不错了。
人,都他妈难说了,还谈什么格?
——陈重:你为什么叫她老婆——李良:那我叫他什么,她在生活里为做我想要做的一切,她在虚拟世界里,为人冲锋陷阵,为我流血流汗,你说,我不叫她老婆我叫她什么?
老婆就是这么定义的话,那倒也简单。
老多事倒也省了,老人,房子,孩子,工作,福利……——女同事:你不相信我,——陈重:相信又能怎样,不相信又能怎样?
是啊,又能怎样呢?
圣经上说“相信的人,你们有福了”,问题的关键是,相信什么?
什么又是福?
不过又陷入一个问题的怪圈。
——女同事:陈哥,我请了几天假,等领完了最后一个月的工资,我就辞职——陈重:你要去哪儿啊——女同事:不知道也许,找个人嫁了呗。
陈哥,你一定要提高警惕,你这个人吧,不算好人,可是坏也没坏到家,有时候还有点傻乎乎的善良,恐怕最后吃亏的还是你自己,我走了记下这一段台词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感慨“找个人嫁了呗”这一句。
那他嫁的那个人要么是跟她一样是个对婚姻无可无不可的混蛋,要么是一个不识好歹不谙世事的傻蛋。
总之这个蛋,他是当定了。
男人玩够了娶女人,女人玩够了嫁男人。
但是谁能保证他娶得人、她嫁的人,不是还没玩够的人呢?
想来想去,似乎,就剩下那句“相信又能怎样,不相信又能怎样?
”二是因为,她眼中的陈重,我自认的自己很是相似。
也许世上少得是两种人一是坏得彻彻底底的,和好得无可挑剔的,此外剩下了或者是心向善的,或者是心向恶的,或者是闷头过活的,总而言之,是他们构成了这不好不坏的大多数。
——李良:大头,二次批发,我相信她不会有更多的快感——大头:你别瞎说快感啊,快感似乎这个年头,最流行的让人愉悦身心的东西了想起一句话了:给阳光,你就灿烂,有了快感你就喊!
是啊人生短暂,人心浮躁,对于快感,有了就要勇敢表白,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陈重:成都还有什么值得我留恋的地方,我走了就不想再回来,再过半个月我就要去上海了……骗人的把戏,有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男男女女的,也就那么回事吧。
——陈重:大头,大头,她还在成都。
我需要她,我要她回来,——大头:你看你做的这些事——陈重:大头,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我是爱她的啊——大头:你爱她的表现就是不断地去找别的女人——陈重:那我能怎么办?
我实在是没办法了,她电话不接,短信不回,QQ不上,MSN也没动静,我在博客上给她留言,她也不回我,我还能怎么办?
——大头:一个你,一个李良,我要有两个这样的儿子,一枪一个毙了算了——李良:大头,我饿了,吃饭了不说什么了,本身就挺有味道的,自己品吧。
——李良:大头,他哭了,我认识这龟儿子十年了,这十年我第一次看见他哭!
真希罕啊呐!
对,失恋嘛,你就应该做出一个失恋的样子来,得时不时地做出那种相思状,以及焦虑,彷徨,不知所措,以及惊恐。
真的,失恋你要是不做出一个样子来,别人根本就不知道你真正难受过,或者是你真正受过伤,不就是一个面子问题吗?
啊?
我都不在乎,你在乎什么呀?
人们不用点带点夸张的举动,就不足以表现自己的内在。
“失恋嘛,你就应该做出一个失恋的样子来。
真的,失恋你要是不做出一个样子来,别人根本就不知道你真正难受过,或者是你真正受过伤”,这是一个什么时代啊?
表达感情,也要跟做广告似的。
再也不会有那种只因为相顾一眼,就情定一生的故事了,更多的只是相顾一眼,就情定一夜的一夜情了。
那些美好故事只能是故事了,甚至被人遗忘,连故事也不再是了。
我还能说什么?
这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而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
——陈重:赵悦,你说如果当初我们没有救你,你现在会躺在谁的床上啊,这个我们两清了(赵悦的老公来了) ——陈重:没事儿,面子问题。
(关门)这一段呼应了前面“没进去,没完全进去”的那一段。
说的是个男人的一个处女情结的问题。
对于这个,男人应该都有点吧。
没表现出来,要么因为他走运正好碰上了处女这种稀有动物,要么是反应程度较底,不足以表现出来。
想起一句话:过去把第一次留给丈夫,现在把第一胎留给丈夫。
呵呵……其实男人对女人无可抱怨,正是有那些花心男人的祸害,才造成了处女的濒危。
这个道理简单的很:造物主的设计本是一对一的,所那有那么多的一手货,可以满足这种情结啊,总不能,疯狂地生一大堆女人,打破上帝他老人家天衣无缝的设计,只为满足一种对发展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没什么具体意义的情结吧。
所以,怨来怨去,还是怨男人自己的同类。
“凭什么他有,我没有?
”于是有的男人愤怒了,他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奋发图强,为得是有朝一日飞黄腾达,出人头地,,用某种手段来实现这种夙愿。
当然这是后话。
从某种意义上说,处女膜,就跟裹脚布一样,有碍于广大妇女同志的身心自由。
也许有一天,男人都不介意了,女人都不重视了,也就没人再去计较了。
也算是世风开化吧(泼酒)——陈重:你就这么招待客人啊(再泼)——叶梅:这第一杯是为了赵悦,第二杯是为了我,来,我们喝酒——陈重:那应该还有第三杯啊,为了李良——叶梅:我没资格代替他——陈重:叶梅,你恨我吗——叶梅:我咋个不恨呢,我连杀你的心都有——陈重:别人都不理我,你为什么愿意陪我喝酒——叶梅:你是顾客啊!
上个星期我在医院碰见赵悦了,她怀孕了,是你的——陈重:(楞)你说什么,赵悦怀了我的孩子?
——叶梅:(追出来了)陈重,你为什么不问问我为什么要去医院呢!!!
——董胖子:我董小琪,对不起组织上,对不起公司领导,对不起广大同事对我的期望和帮助,我这次犯下了那么严重的错误,给公司抹了黑,是因为我放松了对自己的教育抑制不住灯红酒绿对我腐蚀,幸亏人民警察及时赶到,把我从悬崖边给我拉了回来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还是很有用的嘛!
至少让人学会勇敢面对自己错误的方法——写检讨。
想起在大一有一个同学犯错误,被辅导员逮着了。
在大家面前读检讨。
基本上跟这个没多大区别,什么“放弃了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啊,什么“辜负了组织对我的培养”啊,什么“幸亏XX及时挽救了我”,诸如此类吧。
当时以为他跟董胖子一样犯男女关系问题,结果他只是因为抽烟。
以此看得出来,这检讨应用范围是多么广,初等教育对人生的影响又是多么深远啊!
电影的最终,陈重死了。
也许,相对于他的所作所为,他的死似乎是一种理所当然。
用星爷的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嘛!
”然而这毕竟只是书本上哄小孩子的逻辑。
这样一种结局,在我看来是潦草的。
作者在此是有些偷懒的。
然而让人想想,他的结局也无非是这几种:第一就是他死了。
这样一来,就符合那些喜欢拿道德来说事的人的高级趣味了,也算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又一个事例了。
再者就是他浪子回头。
如此下去,便又要接上那大圆满的结局。
又俗又假,很是没劲。
再或者,就是他继续坏下去,甚至还活得很滋润。
然而,对于那此诚心向善的人,实在一种打击,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很是不利。
没有更好的结局,作者的结局也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故事的事,说是就是吧。
看它就像看生活。
谈不上喜欢或是不喜欢。
生活就是这个样子,或者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难以作出任何价值评判。
一年前看《三峡好人》的时候,我就觉得是在看生活。
我向来对那种看生活的片子没有什么喜好,生活本来就很惨了,特别是小人物的生活。
看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就像看这自己,看着自己的朋友……无所谓对片子的惊喜或是否定。
生活就是如此,此类片子就是真实记录生活而已。
对我没有什么意义,或许对以后的人看待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会有意义!
片子中被改编了的歌曲名字叫《成都好吃嘴》 , 我down 下来放在电脑里听了好几遍,感慨,成都话还真是有意思!
今夜 阳光明媚与荷尔蒙一起飞舞成都你柔软的肌肤犹如我悲伤的心情在上帝的微笑里 裸体行走三月的盐市口我无可选择成都,一座不夜城,任各自的荷尔蒙飘散,真诚与虚假,承诺与伪善,都被扒得一干二净。
剩下的不是性感,而是血淋淋的真实。
不管是荣华富贵,还是生疮害病,躲不过的,是男女的债。
二倍速看完 算是很尊重原著的一部电影了
垃圾,不知道还以为是80年代拍的
很真实,生活就是这样,活生生把人逼成狗一样。。。
想起高中时看的小说《长大不成人》,也是发生在成都的故事,相似的放纵沉沦,也都等着被城市遗忘,最后变成九眼桥的段子,忘记了老段子还有新段子,还有跟制造业毫不相干的纱轮厂和钢管厂
被改得一踏糊涂,很多涉及黑暗面都给和谐了,就好比在一全辣锅底里兑了两桶水,没什么味道了
tmd shen me dong xi!
被人推荐才发现很久以前看过了,久到我已经忘了它了说。。。还是挺好看的
很久很久之前看过的电影,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这是书改编而成的,只是觉得故事的背景在成都甚至还有广元的些许背景。所以甚是激动。
结局我不认同
不是一半的粗制滥造
小说改编的剧本总是有很多缺陷,为什么电影永远都缺失原著的一份浓厚。虽然我也不喜欢这类小说,但电影拍得也忒……但是,那首改编的《江南》还是蛮有味道的。
成都好吃嘴
电影拍出了电视剧的感觉 啷个回事涅
看起来感觉像刚进大学的学生拍的作业,演员演的也很假,整个片子很难看懂,完全瞎闹的一部所谓电影
如果不和原著相比较 仅看作一部陌生的剧 我觉得还不错
特别喜欢原著,看完的时候印像还很深的
很多小说被拍成影视剧就给糟践了。《成》的电视剧版一听那剧名——《都是爱情惹的祸》,明显就把小说作者的意思给颠倒了,再一看那简介,得嘞,甭看 。《成都》的电影版还算好的 值得看完
还行吧。就是和原著相比一点铺垫都没有,光看电影男主角其实就是个傻×的悲剧,活该!
冒昧的侮辱一下粪便,这片子好象一驼屎。
可能还不如去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