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 Cooper在Crazy Heart之后四年拍出来这部Out of the Furnace,观众期待过高,可能会影响对电影的评价。
音乐,选题,节奏和基调延续了Crazy Heart的风格,但比Crazy Heart更为收敛简洁,商业性和故事性降低,但是质感会有所加强;从乡村音乐到传统工业,话题和视角从美国文化向经济进行深度挖掘。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老工业区,又称“铁锈区”(Rust Belt),主要位于中西部诸州尤其五大湖地区, 拍摄地在宾夕法尼亚的Braddock。
当地钢铁企业逐渐被中国廉价的钢铁产业挤垮,失业率和犯罪率上升,官员腐败,黑社会沉渣泛起,由此导致的投资环境恶化使得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于2013年12月4日被联邦法官裁决破产保护,这一天正是Out of the Furnace在美国上映的日子。
故事主线中哥哥酒驾导致入狱导致情人离散的情节设计比较唐突,弟弟伊拉克战争后遗症导致赌博导致欠债导致地下搏击的情节设计没那么无厘头,但是跟故事发生地老工业基地的联系就有些稀松了。
伊拉克战争征兵更多来自更为穷困的南部地区。
反派黑帮头子从一开始汽车电影院打人就定位为精神病患者,无油头的暴力抽风无论如何铺垫还是无油头,尽管很酷,但脱离了现实,力度就大打折扣。
嫂子改嫁这段情节倒是圆融很多,警察黑社会化的刻画很收敛,算是不蠢,但是过于保守,还是保留了黑人和SWAT的正面形象,这样一来划着哥哥就只是因猴急等不得才去报仇的。
最后黑帮头子死了,手下的马仔们没有交代,辐射性大打折扣。
由于编剧上现实主义的定位不彻底,导致情节的荒谬之处过多,文艺又攀不上,商业也没照顾好,终一事无成。
Crazy Heart里有明显的“下一代”新希望的概念,Out of the Furnace里全部在女主角的线索上(幼儿园和怀孕),分量太轻。
整体而言,本片只能说是Scott Cooper的又一次诚恳进取但稍显笨拙的作业。
Woody Harrelson,Christian Bale,Casey Affleck和Zoe Saldana飚戏有些看头,个人感觉本来的男人戏中,女主Zoe Saldana反而是亮点,实在是编剧坑爹。
三个基佬只能无奈的摊手吧。
相比起来,同样老工业基地题材的《白日焰火》,情节看似离奇花哨,但细细想来,现实的根基比Out of the Furnace扎得深,所以更经得起推敲些。
同样欲求兼顾个性、文艺和商业,拿捏的不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这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一段。
当年写下这篇名作时,普希金正值被幽禁在乡下老家期间,看似与世隔绝、孤独寂寞。
但是白天他可以与村民交谈唱歌,晚上有老奶妈给他讲故事,附近的邻居奥西波娃一家也给了他许多关怀与温暖,再不济他还能通过读书写作来消闷解愁。
不过,假若《逃出熔炉》的主角拉塞尔看到这段话,估计马上会从嘴里蹦出一句「Bullshit」。
是的,他已经足够忍耐了。
作为一个薪水微薄的钢铁工人,拉塞尔需要照顾瘫痪在床的老爹,还要经常帮当兵的弟弟还赌债,但总算还能凑合着过。
然而一次意外的车祸让他陷入了更大的不幸,不仅在牢里蹲了四年,老爹也死了,女友也跑了,弟弟退役后打地下拳赛还被黑帮杀害。
更可气的是,负责此案的警察居然是他女友的现任男友,说是会秉公执法,却迟迟不见行动。
你让他还怎么忍?
忍无可忍,便无需再忍!
拉塞尔只能扛起枪自己干,可是虽然最终一枪崩了杀弟仇人,但对于他而言,今后的生活依然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大熔炉。
这是一部揭露美国阴暗面、控诉吃人体制的影片,却也是十分肤浅的作品,全剧最有力的一句台词或许就是弟弟朝哥哥喊出的:「我他妈把命都给了这个国家,国家为我做过什么?
到底为我做过什么!?
」除此之外,再无具有深刻剖析或者哪怕是让人留下印象的对白和情节了。
仇是报了,可然后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可能编导只是想表达底层人民的疾苦与无奈,至于体制,那不是电影本身应当担负的责任,也不是一部电影或者一个编剧一个导演能够解决的。
因而,《逃出熔炉》终究也只是一部讲了个寻常故事的电影,而非兼具思想和灵魂的艺术品。
对于体制,连美国人都已然见怪不怪了,何况是全世界最能容忍的我们呢?
不觉得这片烂,反而觉得这片很好,平铺直叙,画面幽美,卡司强大,能引人深思,启发观众的好片!
会感觉片子沉闷,是因为你没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大部分老百姓都一样,天天在过这样充满挫折的苦逼人生,无趣无奈又无能为力。
男主是个炼钢厂工人,善良、温和勤恳,脚踏实地,虽然一时做错,酒驾出车祸,但他不害怕不逃避,勇敢面对,努力爬出来救人,看到昏迷的伤者一辺喊着可怜的小东西,之后承担责任,即使坐牢被打也仍然乐观开朗。
出狱了,知道女友已转身走人跟警察黑哥交往,他先整顿自己,整修房屋,重拾以前的工作,才鼓起勇氣去找前女友求复合,听到她已经怀孕,想到自己就职的钢铁厂迟早倒闭,不能给她好的未来,他真诚的祝福对方“这真是个好消息,妳一定会是个好妈妈”尊重对方的决定,为对方着想,希望对方幸福,这是真爱啊!
谁不想有这样的男朋友喔!?
跟叔叔去打猎,看着手到擒来的鹿,他不忍心下手,还骗叔叔自己啥都没看到。
但面对杀弟仇人,朝向对方大腿、腹部开枪,果决行动!
最后警察在后面大喊,让他住手的背景下,他仍然不紧不慢的缓缓拿起枪,毫不犹豫的朝仇人脑子开了那致命一枪,那瞬间,我能感受他:『大仇得报,一雪前恥,內心湧來一片前所未有的平和、宁静』但无奈他就是个好人,后面的开放結局告訴大家他不是自殺了,就是活在黑暗里爬不出来(人跌倒是为了要爬起來啊!
您还記得吗老爺!
)贝尓演技炸裂,被他的演绎搞哭好几次,虽然他又折腾自己,把自己搞的干瘦憔悴,海报还是好好看啊!
几百米外就能认出那堅毅的帥脸^_^这种頂級咖位的演员,愿意演译这样底层苦苦掙扎的角色,实在太难得了(反覌国內各种主旋律耍帥角色⋯)一生芭乐粉!!
说它另类,因为前半部剧情确实很慢,另外整体缺乏商业元素,很难得到大众的赞赏;但单看卡司,就足以亮瞎很多人双眼。
说它黑马,因为在没落工业城镇的悲凉生活,退伍军人的创伤,以及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描绘上,都能深深地感动一部分人。
且先看下我的简介版剧情:主角一家2代钢铁厂底层工人,老爸劳累到老还因此得上癌症死去,即便如此,儿子还是只能依赖这份工作。
更倒霉的是,本来的甜蜜生活还因酒驾事故入狱而彻底改变,女友劈腿找了有稳定工作的警察局长,也从没有探过监或者接送出狱!
(还好他去了老爸的葬礼,没到变态程度。
)现实就是现实,主角说她是聪明女人,真是既赞又讽!
能怪女人吗?
她们是社会弱势群体,我们的主角也未因此去憎恨哪一个,而是又本份地重操旧业。。。
但就是这样的卑微工作,还因为某国的便宜钢材将遭关闭(天大的讽刺)弟弟多年前应征入伍,却因为stop-loss政策不得不4入伊拉克,饱经残酷战争摧残(我相信历史上再神圣的战争也必定有很多残酷的方面)。
最终退伍后也不能适应社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打上黑拳,正在他准备洗手找份正常工作的时候,悲剧却发生了。。。
能只指望官方吗?
拜托,现实不是理想电视剧!
俗话说,关键时刻还是真情最可靠,最有动力。
连年入古稀的老叔也提枪上阵了。
主角更是从连猎鹿都不忍杀生的本份角色变到最后虐杀BOSS。
复仇后的长叹可谓感慨万千!
我们的主角会因此下半生入狱吗,结尾以老大形象示人的一幕算是给大家的一点安慰吧。。。
另外片中作为男配角的Casey Affleck真是一大亮点,虽然哥哥Ben Affleck有强大的光环,但感觉弟弟的表情及情感戏更细腻多变一些。
在美国荒废的一个工业小镇,子承父业的哥哥是名钢铁厂工人,弟弟是被反复征兵四次到伊拉克的退伍老兵,还有一名患得职业病躺在病床上等死的老父。
日子过得百无聊赖,哥哥永远怀着平常心态,任劳任怨的接受着生活的一切,还好有一名像样的女友陪在身边。
不成想,本不如意的状态还意外遭遇酒后驾车的祸事,交不起保释金的哥哥被一关四年。
四年后出狱,老父死了,女人也跑了,弟弟又被人残忍杀害。
求助的警察不仅是第三者,还打官腔推脱责任。
只求温饱的哥哥终于忍无可忍,亲自披挂上阵,不惜一切代价举起猎枪,誓为死的弟弟讨回公道。
当体制不能解决人民最低的索求,人民只能以本能来反抗所遭受的迫害。
弟弟以血肉之躯反抗现实,终还是融化在“熔炉”当中,万般无奈的哥哥也只能拿起猎枪指向恶徒。
这时,弟弟在生前反击哥哥的那句台词会在观众们的心中反复回荡:“他妈的我把命都给了这个国家,国家给了我什么。
” 他们不仅什么都没有得到,还失了更多。
老实说,贝尔的实力毋庸置疑的。
但是在本片中,我觉得有些中庸,因为没有太大的突破。
哥哥这个角色本来也就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好人。
我反而认为弟弟这个角色比哥哥说不定更有可塑性,一个从战场回来军人,看惯满目苍夷的战争场面,父亲又因为有毒性工作丧命,让他觉得生命一无是处,于其庸庸碌碌,不如孤注一掷。
我挺喜欢弟弟这个角色定位的,但是片子实在有够沉闷的。
片子有点闷,可能正是导演希望传递给观者的对美国底层社会一隅的感受。
行将倒闭的钢铁厂、因伊拉克战争而被多次延长的服役期、退役士兵心态扭曲而无法回归正常生活、不受警察控制的暴力分子明目张胆地杀人....... 男主角是个普通人,现实、乐观、善良,应该算是好儿子、好哥哥,差点也能成为一个好丈夫。
虽然他懂得在生活面前要夹着尾巴做人,但骨子里却充满血性。
在弟弟被害后,他只身调查连警察都要退避三分的凶手,并且以血换血、以牙还牙,给了恶人应有的惩罚。
然而,等待着他的又是什么呢?
是另一场牢狱之灾?
是漫长而沉重却不得不忍受的生活?
真的可以逃出熔炉吗?
说几点印象深刻的: 1、男主角出狱后找从前的女朋友想复合那一段,克里斯蒂安•贝尔把男主角从满怀希望、小心翼翼,到得知女友怀了别人孩子后的震惊、到极力克制着保持礼貌,继而极度失落而伤心的感情变化表演得非常准确而细腻,很能打动人。
2、前女友的现任警察男友找上门来的时候,男主角的反应让观众错以为警察是为男主去找过他女友而特地来教训他的。
这个地方是唯一一个小幽默--美国人喜欢开玩笑的特点可见一斑,再沉重严肃的片子都会出现一两个幽默的小细节。
3、影片中提到当地钢铁厂不景气,是因为中国的钢铁更便宜。
4、影片中有三个远景,镜头从类似窗口、桥洞的角度拍过去,呈现出的画面是四周乌黑,而中间却是树林、草原等一片鲜绿的自然风光。
个人感觉很有含义,仿佛预示着社会底层小人物在泥沼与光明间挣扎生活的生命状态。
这部片子在法国的译名可以翻译为怒火中烧。
刚开始看的时候沉闷的镜头让人有点不知所云。
结尾却让人压抑的要命。
高潮会被预料到,警察无用,说最后一次必死无疑的老桥段总在上演。
主角Russel唯一出彩的是刚从监狱释放的那一分钟,简直让观众都感到新生的惊喜与悸动。
弟弟和大反派都是实打实的硬汉,弟弟干完最后一场就像完成了人生的目标,亲眼看到老板被头爆,被拖到山上也只是一句fuck u,被打的眼睛睁不开仍然用执拗的目光看着Degroat,枪直指头上也说我不在乎。
而Degroat简直让我爱到不行,目光单纯思想邪恶,存在之处周围皆威胁。
哪怕知道自己的命运仍不低头,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末路。
而Russle作为一个好人角色总是那么些许欠缺,被撞入狱,出来见到心爱人被抢也是一副正义模样,然而鲁莽不负责,一方面显示出要独干的决心,一方面又通知警察,一方面说着不想牵扯别人,一方面又不考虑周全害无辜老酒保被爆头。
单枪匹马扛只枪就想去揍boss,没想到还真给他逮到了,还不杀个痛快,一枪又一枪,最后警察都到了,或许可以凸显他正义理智又好人宽容的一面时,他把Boss给干了。
妈蛋。
真是让人憋屈的不得了。
一直在背叛自己之前的行为。
看到Degroat给干掉了,尊是伤心的泪流满面。
值得赞的是捕猎和打架的镜头切换,鹿眼信息太多,R和叔叔拖着鹿走向车的那一幕简直是整部电影的精华code。
影片非常的真实,没有主角光环,也没有过多的动作对打,但却让人不由得深深的沉浸其中,这就是好电影的魅力所在。
非常喜欢这种类型的影片。
影片中嗯男主是一个老老实实生活的普通工人,出狱后本想老老实实的和弟弟过日子,却没料到不甘于平凡和贫穷的生活的弟弟,因为一次拳击交易被害身亡。
而后,哥哥没有像其他片子一样,把坏人一锅端,而且非常真实非常符合实际的杀掉了坏人。
当影片轮换拍摄男主去打猎弟弟打拳击的画面时,当弟弟临死前说着“l don't care ”的时候,当哥哥打死坏人终于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不得不说,导演的拍摄思路和演员都表现的非常好,很容易引起观众的深思。
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人的一生,到底是该平平淡淡的过生活,还是要放手一搏。
弟弟就选择了后者,赢了拳场却赌输了自己。
推荐。
影片介绍剧情有误,重述如下。
罗塞尔和弟弟罗尼相依为命。
罗塞尔子从父业在炼钢厂工作,弟弟无业。
老父亲从事有害工种晚年已无法自理,靠罗塞尔叔叔照顾。
罗赛尔有个女友从事幼教工作,两人关系亲密。
罗塞尔酒后驾车出事入狱,出狱后,父亲已故,女友弃他而去随了本地仅有的有政府养老保障的警察。
罗塞尔没有怨言,继续去钢厂上班,一切似乎也都没有出圈。
罗尼欠当地Boss佩蒂钱,佩蒂并不急着要,但罗尼为了不让哥哥为自己还债,逼佩蒂推荐自己冒险参加新泽西黑道组织的地下拳赛,却反而因此让自己和boss送命。
在警察处理无效的情况下,罗塞尔不得不拿起猎枪上路。
这是美国边缘一个被遗忘的工业小镇,没有财富,没有前途,也没有野心。
居民各自找到营生对付完自己的一生。
电影没有讽刺谁,也没有把角色符号化。
它讲了一群有爱心勇于担当的好人,在面对仇恨危机时的无奈做法。
即使被形容为极乐世界的美国,仍然有众多不被人知的穷困城镇,那里的人似乎从没有被体制的优势照顾到,在他们遭受不公的时候,体制也没有办法保护他们。
而他们没有选择把自己的家乡变成丛林,他们安分守己,勤劳勇敢,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来此一世,但仍然追求平静的幸福。
罗塞尔的车祸完全是意外事故,酒驾成为体制给他定罪的证据。
罗塞尔甘愿入狱服刑,乃至在日后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回到事发地向死者哀悼。
然而警察夺走了他的未婚妻,在他的伤口上撒盐说他撞死了人,丢下女人,最后又告诉他对罗尼的死没有办法。
罗尼并不是不学无术的浪荡子,他和哥哥的争吵告诉我们,战争给他的肢体和心灵都留下伤痕,然而国家并没有给他一个归宿。
他不愿意再像父亲一样在钢厂为国家卖命,早早了此一生。
但面对为他担心的哥哥,他最终也做了妥协,只是要求进行最后一战把债还完。
佩蒂是当地的老大,但仅此而已,他不愿意罗尼为他冒险,无奈之下也只好车接车送当起了经纪人……这个故事里,没有人打算逃离哪做熔炉,一切只是为了生活。
父亲为熔炉献出了生命。
罗塞尔为了回到熔炉前工作,在监狱忍辱负重。
罗尼冒险和黑道交易也是为了和哥哥一样去钢厂工作回到正轨。
面对死亡和威胁,父亲说我有点冷,罗尼说我不在乎,罗塞尔说我要报仇。
他们被剥夺了这么多,却已经习惯了这个国家不去为他们做什么。
生命的最后时刻,陪伴老父的是叔叔;卖命还债,陪同罗尼的是酒吧老大佩蒂;独闯毒枭巢穴,站在罗塞尔身边的依然是叔叔。
甚至最后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的黑道凶手,也是认赌服输,一命换一命的态度。
所有人已经在熔炉里太久,像钢水一样无力改变自己注定要冷却定型的命运。
他们只希望这一过程平静安详,不出意外。
这一点从给猎物剥皮和电影最后的镜头里都有体现。
只有从警察身上,才能依稀看到一点现代社会制度的影子。
所以,叫逃离熔炉,是不符合这部电影内容的。
Out of本来就有源自的意思。
应该叫做出自熔炉,熔炉中走来,甚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都更为贴切。
卡司不错,感觉差点
拍得挺好。可这是一个白开水故事,毫无价值。
其实不差,就是偶尔有奇怪的镜头混进去的感觉。。表演也挺好的。但就是汗味太重。。。
其实,美国社会的体制也一样危机重重啊。。。
其实在我看来,弟弟的死甚至给了这个绝望的人一个方向,可以去逃离这个分崩离析的社会,可以把所有的不公所有的凄苦抛到脑后,把全部的人身用来追杀凶手。结尾开枪后的沉默,恰如《猎杀本拉登》里杰西卡查斯坦莫名的眼泪,看到敌人死去,其实死的是一个自己
哎为什么这么多中差评 我觉得剧本还行吧 人物关系的确有点杂而无章但是 前半段后半段复仇的推进需要有前半段缓缓的叙事积蓄力量来做好感情上的准备 几个主演的表演都无可指摘 Bale一如既往 摄影好 配乐好 最后的几枪执行极佳 压抑深沉一直到影片最后 六点几分真是不平啊T^T
90分钟足以讲完的简单剧情拖沓到了近2小时,一众实力派演员们的表演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唯一的亮点就是发现了卡西·阿尔弗莱克的演技比他哥哥好
节奏和气氛都非常棒,哥哥最后长舒的一口气把兄弟间的情感推到了极致
大量实力派演员参与,欣赏演技真的就够四星,只是剧本后半段实在过于潦草,只能说编导都很感性……除了情感的表现以外,片子很难找到太多亮点,想起了具有共同特点的《松林外》
贝尔尽力了,导演CUBA
很好。不知为什么有些人会说这部电影节奏慢。这不是那种要在形式上讨巧的电影,故事推进,人物表演,一路走来都是稳扎稳打。
这个卡司阵容拍个这?
濒临倒闭的炼钢厂区,烟囱里翻腾出的白烟,是这个小镇的缩影:颓废破败真实。镇上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美国平民,想要逃出熔炉般的周遭,却一次次被生活的坎坷和挫折拖住了双腿。人物感情的深沉厚重通过并不急于推进的情节来展现,看完以后竟止不住的回想。贝尔是个伟大的演员。
这部电影就是我人生这一年的经历的大致写照,虽然我的遭遇没有电影的那种惨烈程度,但是对于我生活的毁灭性基本也差不多了
贝尔太赞了
伦理片
绝望的气氛弥漫始终,虽然没有大场面,但都是名演员,演技与环境相得益彰。在那个安静又颓废的小镇上,每个人都在经历着平凡的生活,仅仅是一次交通意外,男主角的生活酒杯彻底改变了,而从伊拉克返回的弟弟找不到人生的目标,自杀式地去参加地下黑拳最终被杀,手刃仇人毋庸置疑。配乐实在是太棒了。
故事看过后感觉一般。男主出狱后为弟弟复仇的故事。
故事太俗套,劇本太俗爛,角色性格太扁平,從復仇到寬恕的心理變化完全令人摸不著頭腦,影片一開始其實還可以,但是過半之後在弟弟死了,節奏變得更加混亂,更加凸顯了故事的單薄無力,唯一值得稱讚的是攝影和配樂,還算值得一看一聽。
最大的问题是节奏太慢,太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