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当时看到海报上郑伊健与林嘉欣几近暧昧的对望便引起我的兴趣。
不过我没有想到《亲密》的英文名居然是Claustrophobia而不是Intimacy. 而看完电影,答案自在心中。
整部电影采用倒叙的手法,现在,一个月前,三个月前,6个月前,半年前,一年前。
我共看到了三对“伪奸情”[我知道我很恶趣味..],阿佩(林嘉欣)和已婚的上司汤少(郑伊健),已有男友的珠珠和小松,赵医生(曾志伟)和阿佩的妈妈。
若有若无的暧昧是贯穿全剧的重大要素,那场公司的火警警报拉近了2人的距离,当时的他们坦然相对、畅所欲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话越来越少,淹没在尴尬而又暧昧氛围中。
也许汤少对阿佩有感觉,可是作为有家室的人他不能,而阿佩心里亦有着相同的顾虑,因此,不妨沉醉在这毫无质感的暧昧中。
可是暧昧的最终就是要付出结束的代价。
原本在一年前就想主动辞职的阿佩最后却在汤少那几句委婉的辞退中显得可笑而毫无意义。
在狭小的空间里注定容不下他们之间那触不到的暧昧,多么熟悉的情感。
彼时彼刻,我能读懂阿佩和汤少的每个细节言语、眼神、肢体语言。
所有的一切都让我产生了相当大的共鸣,和导演的共鸣。
我相信我们之中的多数都经历过这样的非正式情感,电影中是办公室,而我们在校园也同样如此。
这也是我之所以对这部电影回味无穷的原因吧。
毫无迟疑的在豆瓣上打出了5星。
Claustrophobia,幽闭恐惧症,是我们,还是爱情本身。
办公室恋情。
整片连一个接吻的镜头都没有,却从第一个片段到最后一个片段都透露着暧昧。
剧中的汤少和阿佩,都是自以为掩饰得很好的男女,却处处显山露水,让人一眼击破。
郑伊健和林嘉欣两人的演技实在不错,演员也是喜欢看的演员,所以虽然沉闷得很,但也不失为一部可爱的都市文艺片。
文艺片的毛病通常是台词太多,情节太少……还玩了一把倒叙。
因为剧中人物一直都只是办公司和回家的私家车上,令我一直对这个片子的分类产生疑问,难道它可以属于公路片?
还有,汤少的车牌是NB924还是NB946(忘记了),还真是牛逼啊!
汗……
和朋友去看《亲密》,完全是冲着岸西去的,她之前的几个剧本都拎的起来。
这回的《亲密》也还不错,是后知后觉,今天早晨发现真的不错的。
虽然昨天晚上觉得,和朋友去看这部影片不是一个对的选择,甚至赶得上对一段关系的讽刺了,难怪其间有太多人退场。
电影讲的是在香港这座城市森林中,林嘉欣饰演的阿佩陷于和郑伊健饰演的已婚老板汤少之间那种苦涩瓜葛的情感关系。
确实,岸西一向擅长表达城市生活中那些模棱两可的感情。
而整部《亲密》也是一样,两个人的关系没有结局,也不可能有结局。
而其实所谓开始,也是模棱两可。
就是说两个人的开始,会不会只是因为在这座局促的城市森林中,因为阿佩天天要搭汤少的车回家,而产生的一种习惯而已。
亦如影片的英文名字叫《幽闭》,就是说在那辆幽闭的小汽车里面产生的亲密,到底是一种折磨人的关系,还是仅仅是一种语焉不详的习惯而已。
至于整部电影的情节,实在称得上晦涩、零散。
没有亮点,有小面积的对白和大面积的留白,情感走向更是似有若无。
但其实,剧情的沉闷滞涩,比如那个周而复始的口香糖广告,倒也印证了两个人情感关系的沉闷滞涩。
确实,什么人遇到什么事。
在夸张的城市生活中,所有人都很顾惜自己的感情。
想要的太多,不敢失去的也很多,于是也只配得到这种暧昧不清的亲密。
比如汤少,肯定会继续自己中产阶级的生活,虽然也不介意偶然插入的婚外情的片段。
不过这部电影最别扭的地方在于,岸西太文艺了,或者也可能是审查剪刀的缘故,感觉影片看上去过分形而上,而这种形而上对于任何一种成人关系来讲,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看影片的时候,也不难叫人想到法国当年的那部《亲密》,与之对比,真的叫人不知道哪种亲密,才是真的亲密。
当年那部法国电影里充斥大面积的色情。
虽然我相信,性不是那部电影的主题,但是法国电影人确实爱借由性,来表达性背后的主题。
当然对于这个背后的主题,那部《亲密》也语焉不详。
比如那部电影里,杰伊和克莱尔的亲密起步于身体,但也止步于身体,这与岸西的风格真是一个很大的反差。
但是讽刺的是,无论是起步于身体的亲密,还是对身体避而不谈的亲密,最后都有可能陷入一种滞涩的两性关系中,没有出口,至多是习惯而已。
所以看来,亲密这个东西,无论是形而上的,还是形而下的,也许根本都是不存在的,因为你用形而下去对待它,它可能结束;你用形而上去对待它,它也可能结束。
所以如果两部《亲密》同时看的话,绝对可以致人死地。
因为等于人被正反两方面同时涮了。
记得王小波讲:性爱被超越,变成思无邪。
我很少会去怀疑王小波的话,但是看了两部《亲密》发现,性爱是不可能被超越的,除非装叉;而就算被超越了,也远远到不了思无邪。
城市生活中,谁好意思讲“思无邪”,哪怕阿佩和汤少,也不排除是在享受这种别扭的情感关系。
看来写到这里发现:原来没有任何人的感情值得同情。
一段关系是两个人自己的结果,确实如此。
我们在一段关系里面,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无论是城市生活,还是成人世界,限制总是太多,于是汤少和阿佩只剩畏手畏脚,引而不发,于是他们也只佩得到这种被阉割的亲密。
最后搞得整部电影没有高潮,亦如他们的情感关系的没有高潮一样,只剩粘稠沉滞,叫人压抑、哀伤、委屈。
却也不能赖别人。
此外,影片最精彩的,也可以说是最装的地方,就在于那个完全倒叙的拍摄手法。
很装是因为这种倒叙对于这出并没有太多因果对应的电影来讲,实在是意义不大。
而精彩正在于:发现原来感情这个东西往回看的话,也许之前的很多步都是错的。
当然从技术层面讲,如果真要玩儿倒叙的话,也许在手法上还可以更讲究一些,不要搞太多的黑场和时间设定,叫人觉得节奏上不连贯。
至于演员方面,如果喜欢陈浩南版郑伊健的话,应该不会喜欢这个汤少版的郑伊健,不过他这回还是比较成功把握住了一个油腻的、处事模糊地,在生活中不上不下,不尴不尬的伪中产阶级形象;至于林嘉欣,还是叫人觉得演起情人来有些手生。
她还是适合《男人四十》中那个对中年男人怀有情愫的少女。
而她这回演的情人看上去过分疲惫了,做情人的话,做到这样没什么意思,除非岸西要那样的意思。
甜蜜蜜和男人四十都看過,再加上親密,似乎岸西很喜歡表達苦澀的感情,無論甜蜜蜜裡因為時間地點不對而兜轉的愛情,男人四十裡中年教師的掙扎,和親密的婚外戀。
比較之下,覺得林嘉欣還是在男人四十裡演得最好,那種荳蔻年華的情懷,神態舉止也拿捏得很好,演得恰如其分。
但在親密裡,林嘉欣對於飾演第三者就顯得沒那麼手到拿來了,尤其是第一幕,她坐在車裡,跟情人在一起,卻因為心裡的苦澀不安而顯得很無奈,那張往車外看的臉,憂鬱卻顯得不太自然,有一點做作的感覺。
如果她每天都跟情人一起,應該早已習慣了這種狀態,而不會刻意地把悲傷寫在臉上吧,這太引人注目了。
如果我是她身邊的同事,大抵會忍不住問問她為何心事重重,愁眉深鎖了。
也許是導演故意要希望製造的唯美的效果,但在我看來似乎不怎麼成功。
鄭伊健的戲份相對來說應該比較少,這部戲是從林嘉欣的角度去描述她心裡的掙扎和不安的。
個人覺得他在第一幕裡表現得最好,有激動有矜持。
其中一個畫面是他下了車,站在外面看著河、背對著坐在車裡的林嘉欣,很真實。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知道這位演員的真實背景,有點覺得他演不出一個已有妻兒的男人背著家庭的包袱的那種應有的穩重和滄桑。
不知道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會不會有一個疑問,就是他們的婚外情到底發展到甚麼地步?
戲中很清楚地描述林嘉欣對鄭伊健的款款深情,但卻不多見鄭伊健的明確態度,也許他們只不過是處於一種曖昧的狀態?
又或者,二人就止於情感的交流?
電影沒有很完整直接地交代二人的感情交流,但這樣感覺卻更接近現實,讓電影變得讓人回味。
故事故意用了倒敘的手法,也讓人看完以後會把錄影帶倒過來想著事情的發展經過,是比較特別的表達方式。
其中一句對白說得很對:「兩個人在一起,一定有盤數要計的。
」乍聽是市井的味道,從女主角口中說出,就帶有很無奈的感覺,但這句話確實是不容否定的。
鄭伊健和他的妻子兩個人在一起,以及他和林嘉欣兩個人在一起,都得計一盤數,林嘉欣願意計下去,是鄭伊健不想糾纏於兩個算盤了。
又,球叔(駱應均)的一句「放左工一條心番屋企」,聽起來是故意安排的對男主角的提醒,也是對各位觀眾表達的一種價值觀吧。
原本婚姻是可以這般簡單的。
這是值得一看的電影。
片名直译为《幽闭恐惧症》 倒叙的叙事手法,沉闷的100分钟。
无处不在的封闭空间。
整个片子都在讲在幽闭的空间下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得亲密 在车上,在电梯里,在餐厅独处,在天台独处, 因为空间封闭,距离缩短,他们之间逐渐变得亲密,甚至暧昧。
阿佩在餐厅尴尬地对汤少说,如果没有旁人在场,他们之间是没什么话题的,两人之间若有若无的情愫,无言以对的沉默充斥在整部电影的每个细节中。
两个人每次独处时,那种凝神屏气的气场,无言以对的沉默,顾左而言他的尴尬,以及拖地无穷无尽长的节奏,欲言又止的焦灼感,都莫名地让人浑身压抑。
彼此似乎想打破这难堪的沉默,却又无力困在原地打转。
(此段是一个豆友的评论,写得很棒!
) 最打动我的是阿佩对着昏睡的汤少的那一些话。
在汤少听不到的情况下,阿佩才能在他面前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又随着汤少的醒来终结,继续沉默。
也许整部电影就是阿佩的一个漫长又细碎的回忆吧,她的回忆在最快乐的时候,是由于意外而与汤少在天台独处,处于亲密中,回忆也在她哼唱鳟鱼的曲调中结束。
阿佩也得以从这段若有若无的感情中的得到解脱。
岸西交了一份刚好及格的导演处女作。
据说,《亲密》这部电影的源起是这样的:有一天,杜琪峰对曾经写出过《甜蜜蜜》、《男人四十》等诸多佳作的“金牌编剧”岸西说,“你来帮我写一个爱情电影吧。
很便宜的那种,最好只有5场戏。
但其中要有一个画面是,一个女人每天都去码头等一个男人,没有等到,晚上就回到她住的一个小酒店。
”所以,这部电影一度片名就叫《加州套房》。
岸西问,“这个男人是谁,是不是一个逃犯?
”因为他是杜琪峰,她会很自然地这样联想。
杜琪峰回答说:“不!
不是!
”“那么他是谁?
哪里人?
他们之间怎么回事?
”岸西追问。
“我也不知道,你自己去想。
”杜琪峰说。
然后,他又说了一个画面,在大风大雨里,一辆车子走不动了。
岸西问,“这场戏和那个在码头等男人的女人有什么关系?
”“我也不知道,你去想。
”杜琪峰还是那句话。
后来,岸西想了半年,就写出了《亲密》。
可是,5年过去了,杜琪峰还是没有把电影拍出来。
岸西心想,自己花了时间想出来的剧本,他不拍,那就把它买回来自己拍吧。
反正他一开始要的就是便宜的剧本,剧本费也很便宜,自己买得起。
于是,岸西的“处女导演作”,就诞生了。
岸西好像没有问过杜琪峰为什么没拍这个本子。
其实也用不着问。
杜琪峰怎么可能会喜欢这样一个本子呢?
谈不上有什么开始,也谈不上有什么结局,甚至谈不上有什么情节,从头至尾的模棱两可、若有若无,小面积的对白,大面积的留白。
岸西说,其实我们平时说话,谁也不会把话说得太清楚,不会直接说“我爱你”。
为什么大家平时就明白,放到电影里就不明白了呢?
只是因为每部电影都说“我爱你”,我没说,大家就觉得不明白了。
但是,我的电影从来没有“我爱你”,将来也还是没有。
电影里的林嘉欣问曾志伟说,有一次我跟妈妈在你这里看完病后,你追出来叮嘱妈妈说,记得药要饭后吃啊。
我的脑子里“嗡”的一声,你的眼神、你的话,刹那间我知道,你们的关系不一样了。
问题是,我从小一直跟妈妈在你这里看病,一直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那次就不一样了呢?
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曾志伟想了很久,回答说,我也不知道。
这样的本子,或者杨德昌有喜欢的可能,可惜他已经死了,或者年轻时候的侯孝贤也有喜欢的可能,可惜他也已经不年轻了。
杜琪峰没拍这个本子,某种程度上说,当然是明智的。
事实上,据说电影公映的时候,很多人中途就退场了。
退场者的理由,也不难理解:他们想要的是,一个呼天抢地头破血流山呼海啸的爱情故事,固然矫情固然廉价,可是,生活本来就够寡淡如水了,如果电影只是跟生活一样,那还看电影做什么?
过生活就好啦。
不过,个人倒是真的挺钟意岸西的这个本子。
很多年前,法国人拍过一部片名也叫做《亲密》的电影。
向来喜好借性来阐释爱的法国人,在这部后来被奉为“情色经典”的电影里,毫不迟疑、一览无余地大面积展示性场面,真实得近乎丑陋:背景含糊、隐约可以看出其实各自都有一个至少表面看来还算和谐家庭的一男一女,每个星期三下午,就跑到一间很简陋的公寓,一语不发,只是尽情地做爱。
起步于身体、也止步于身体,典型的西方式的形而下的“亲密”。
岸西不会不知道这部电影,她的电影也要叫做《亲密》,或者根本就心存“挑战”之意也未可知。
遥想当年《甜蜜蜜》,张曼玉和黎明到底还热切地解过彼此的衣扣,兜兜转转之后到底还会在纽约街头重逢,尽管结局会是携手白头,还是轻声问候后仍然各自天涯,天知地知你我不知。
而这一次的林嘉欣和郑伊健,则消解得身体甚至没有发生哪怕是一点点的接触,纯暧昧纯含蓄,戛然而止得连还有没有重逢都不知道了,典型的东方式的形而上的“亲密”。
不那么让人满意的是,到底是“处女作”的缘故罢,终究稚嫩粗糙了一些。
尤其是那个完全倒叙的拍摄手法,其实真没什么必要,累得慌,也谈不上新鲜。
就算要这么玩,也该玩得更讲究一些。
据说,电影拍完后,岸西一个人坐在工作室里看粗剪的毛片,看得很难过,一个劲儿地想:“这怎么能行啊!
”当时,工作室房间里的窗户是打开的,她恨不得马上跳下去。
她说,其实以前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当导演,所以平时看电影的时候,很少会研究,这个镜头怎么拍是好的,为什么这么拍就好,那么拍不好。
《亲密》带给她最大的满足感就是,把一个没有可能拍成电影的题材拍成了电影。
以后她也不会刻意往导演的方向转型,精力仍然会放在编剧上。
个人的看法是,《亲密》可以证明,作为导演的岸西,固然不至于要去跳楼,但好好干编剧这份有前途的事业,对于她自己对于看电影的人,诚然都更是件幸事。
和一个异性朋友一起看的这部电影。
痴迷于这样的镜头节奏——柔和中欲言又止。
两个人,这样的距离,我很难逃避那种好感,如果对方是我喜欢的类型。
有的时候和某些人说话:词不达意、言不由衷。
也许,这就是喜欢了。
渴望拥抱的刺猬,用着晦涩的语言试探着对方。
如果我身边是她,我愿意去表达,然而身边不是。
身后有一个女孩向她男伴抱怨看不懂。
我微微一笑,速食面泛滥的今天,还有多少去细腻地体味彼此的温存。
可惜我做不到,我能读懂郑伊健在剧中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词条。
但,我选择了维持现状。
责任是什么?
勇气又是什么?
我愿意在风暴里淋湿自己,然而依然和自己纠缠不清。
他选择什么?
他还是不愿去选择。
她又在等待什么?
她又能够等到什么?
看不懂的观众,我们无需去强求。
而看懂的人们:每个人若有所思和若有所失。
中午睡前,在IPTV上随意翻着更新的电影,看到香港片《亲密》,因为有林嘉欣的缘故,就点着看了起来。
精精巧巧的结构,几个片断,居然勾勒出几段含蓄的男女关系,不得不佩服编剧的手段,也打消了我的睡意。
前段时间美国编剧闹罢工,着急让好莱坞紧张了一下子,可见编剧往往才是电影真正的灵魂。
影片采用倒叙手法,结构则采用看似不相关联实则联系紧密的片断组成,这不难让人想起贾的《二十四城记》。
但贾的《二》片流于形式与滥情,说白了就是一折不扣并且拍的一般的记录片,只是因为专业演员的参与,变成了癞蛤蟆上高速路,冒充成文艺片来骗小资。
《亲》则在若干个时间与空间片断里讲述着三男两女或许还要牵到另外几个男女之样的情感,导演在小心翼翼的捕捉着细节,细节的优点在于使得片子精致,这会让观众觉得导演聪明,在观后吧嗒着滋味觉得自己也很聪明;但同时这样的尝试其实有些危险,因为执着于细节,往往会流于琐碎,还好《亲》片避免了这样的尴尬。
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讲复杂故事,《十二怒汉》是大师,《狙击电话亭》做到了极致,《亲》在一部车子里讲了半个小时,算的上的是大学毕业了。
我确信郑伊健和林嘉欣之间只是互生好感,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因此《亲》片采用倒叙来追忆这种含蓄暧昧的感情直叫我拍大腿,我不知道这是导演的匠心所在,还是我一厢情愿的认为这样的情愫其实是自己通过回忆把它编织的美好,而本身并没有什么。
就像在一年前,林就开始在写辞职信,或许就是那天在天台上关于“保险”的对话让林对郑产生了仰视,或许是那首《鳟鱼》让郑感到林的清纯,总之那天很巧,失火了,辞职信烧了,或许没烧,林却已经决定继续这个感情游戏了。
至于球叔、小松与珠珠、许志安与林嘉欣、曾志伟与林嘉欣的妈妈,我同样相信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再让我看一遍,我可能会搞的清楚,但是我懒的费劲了,几个片断已经让我确信了他们之间是有情感上的关系的,这种关系用江湖黑话说“点到为止”,用骚人的话说“此情可待成追忆”。
PS1:相比于大陆的青春爱情片完美的像个童话,郑、林他们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生活似乎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坐梯吃饭的桥断与我们新大楼中午吃饭的情景简直一般无二。
PS2:看着林嘉欣,感叹真是个完美的办公室同事啊,我突然心生向往郑伊健,好想当一个帅帅的领导,帅这个条件倒是具备了,就是不知道啥时候能当领导了:)
看完了,到最后就差没崩溃了。
强烈感受到tang少的中年危机。
男人年纪大了,真的要加强锻炼,保持一下才可以,而且不能生那么多,想当初我还一直想要两个小孩呢了。
看完后,受不了了。
不建议看,没什么意思。
小朋友更不值得看了。
林嘉欣,就像个少妇了。
郑伊健现在可以演大叔级的角色了,想当年的古惑仔形象一去不复返。
且不论剧情和画面,林嘉欣的口音和口气都超雷人,听起来真累,有气无力,无病呻吟的感觉,虽然她的脸看起来很舒服,五官超秀气若不是因为那句话,我绝对不会看完,实在是不值得一看的电影啊……为了一句话浪费快2个小时,还是在这么忙乱的时候,真2!
办公室恋情,女下属和男上司,几乎没有开始,也几乎没有结束整部剧是暧昧的倒叙,倒叙着两人无言的暧昧关系从相谈甚欢,到相对无言最喜欢的桥段是,郑伊健睡着,林嘉欣温柔地看着他诉说心事,刚说到这句话的时候,郑伊健的老婆打来电话,打断了一切。
全剧再没有其他有关爱情的表达,一切皆在眉目轻扫和相对沉默中那时,她正说道:“有一晚,我梦到你……”可惜,她说话的腔调是那么的奇怪。
那段对白很多人喜欢,我也喜欢。
“……哎……我该怎样说呢…… 你有没有发觉,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话了。
我怕你知道,又很想你知道…… 有一晚我梦见你,我记不清那个梦中的情景,总之有你,还有其他人,就像平常上班那样,有你和我,还有其他人。
有其他人是好事…… 要是没有他们,可能我们就没话说了……也有可能……………… 有一晚,有一晚我梦见你……” blogbus上有个人写了影评,题目是“你我之间,难道只是想象一场?
”其实很多时候,只有想象一场才够美好真的接近了,真的开始了,也许会发现对方也是那么真实,布满缺点的一个人,也许并不值得我们思恋,只有远远地看着,沉默地对峙,才能延长感情和暧昧,即使连友情都不算,也能在彼此心里停留更久。
我知道你不会看这部电影的。
一个凝视,一个浅笑,一句天气冷了/ 你的呼吸你的模样/我的沉默我的紧张/你我之间难道只是想象一场
这种生活小品似的爱情电影,也挺好的。
无语。。
這是一個暗戀故事,或者說暗昧暗湧?總也逃不過欲說還休夢已闌的戲碼。林嘉欣在裏面真是好看。安靜的像浮雕。
细碎拼凑起过往。。。
抽丝破茧的倒叙拍摄手法很有意思,有点小温情。林嘉欣亮了
不愧是岸西,对情感剖析得切肤三分
这片子太个人了,懂得人就懂,不懂的人就没意思,林嘉欣演技这么好,我还以为她不会演戏呢,看来是后来没碰到好本子,这里面男女同事的暧昧是办公室的常事,那心情很难说,完全拍出来了,太棒
一个凝视,一个浅笑,一句天气冷了/ 你的呼吸你的模样/我的沉默我的紧张/你我之间难道只是想象一场
有点意思 挺有创意和意境的
上班族
港版平淡 5 X 2
这电影是拍给有心人看的。给那些经受过暧昧的洗礼,为情所困,一地伤痕的人看的。
拍的不错。让人挺有感觉的电影。剧情还行。但最后的结尾让人以为。就这样。不知道怎么说。。这结尾
忍着看完,还以为最后会有什么surprise。原来最大的surprise就是没有surprise。
有点儿无语
节奏很缓慢、手法很含蓄、基调很安静!
暧昧的婚外情,不知为啥要叫亲密!!!!!
好好的编剧,当导演却要故弄玄虚,倒叙不是这么个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