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洒洒60集,刚开始觉得,这么长的剧,很难有耐心看完。
看起来还是有惊喜的。
从土改开讲,到三年自然灾害,到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描述了在动荡年代下农民谋生的曲折道路。
特别是建国后几十年,农民吃不饱的历史,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中刨食的历程,可以说是全景式展现。
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农民和土地,和粮食,有着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不是80后90后这一代所能理解的,片子结合历史娓娓道来,让年轻这一代看到了过去的生活。
从小在农村生长,经常见识到农民为了一点灌溉水,为了几株秧苗,大打出手。
父亲也是农民,大半辈子都和土地打交道,对土里的事信手拈来,对大米小麦充满深情,一直想去了解背后的故事,却一直未参透。
这部片子,让我看到了父辈甚至爷爷辈的生活,尤其那个特殊年代的生活细节。
类似的影视题材,当下也不少,个人觉得这部是最完整最全面的。
尽管弹幕也在吐槽,粉饰的成分还是很大,但暴露问题的尺度已经前所未有。
给的五星评价,主要是觉得50—90年代的这段历史叙述给力,农民在夹缝中生存,经历了苦难的重重碾压,锻造了朴实踏实、坚韧不拔的农民品质。
但90年代后,大概也就是后十集,有点矫揉造作了,讲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牛大胆、马仁礼为代表的农民开始创业,并过上好日子,但脑子里还停留陈旧的观念,爆发出一些梗。
一是这段历史是我经历过,有些梗自然就不容易响亮。
二是过了粉饰了,农民过得太顺了,反而没有了普遍性,让人觉得假。
另外,牛大胆的人生历程可以概括,苦难面前越挫越勇,但日子过好了,反而自以为是、怀旧摆谱,因此脱离实际、让人生厌。
让我联想到某人,革命战争年代,善于攻坚克难打胜仗,但和平年代,却老不开化、权力肆意,不善于搞建设。
每个人都有局限性,还是不能让权力过于集中一个人手中。
~~~~~~~~59集追加评论。
本来就这样评一评就算了看完了,看到59集,简直荒唐可笑了,不评不快了。
接待省委书记,牛大胆还摆谱,叫别拥抱偏拥抱,让别叫老弟非叫老弟,一口一个老弟,真把自己当主席了吗?
合影时,还让省委书记往后站,主旋律害死人啊,强行洗白对不起历史啊。
老农民朴实的气质呢,先富起来的老农民应该更了解社会的规则吧?
先不说这样的导演和设计本身有什么问题,90年代中国社会的大背景应该不是这种氛围吧?
难不成开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综上后10集,简直在扯蛋!
一部令人爆笑不断的农村题材的电视连续剧——《老农民》鲁德俊现在几个电视频道还在热播的六十集电视连续剧《老农民》,以其深刻的主题,个性鲜明的人物和悬念叠出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剧情,幽默的谈吐,浓郁生活的气息让观众们津津乐道,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先谈主题的深刻性,《老农民》以牛大胆和马仁里为主角,分别代表了农民的两类人物即有文化的农民和没文化的农民在社会大变革中的不同遭遇,揭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党的方针政策对头就能赢得农民的衷心拥护,瞎折腾就会给农民带来无穷苦难,就会遭到农民们的竭力抵制。
牛大胆有着朴素的阶级觉悟,只要共产党的干部许诺革命能让大家吃饱穿暖,他就愿意豁出命来跟着共产党干,他因此而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勇斗地主中成了农会干部。
他一心一意带领大家抓生产,千方百计满足大家吃饭穿暖的愿望,然而这个梦想却在极左政策中屡屡受挫,他能够带领大家改进水车,抗旱保苗,半夜到城里掏大粪,肥田壮地,确保农业丰收。
却对大闹钢铁,浮夸风,割资本主义尾巴这类违背经济规律的运动无可奈何,在极左政策的干扰下,他和马仁里作着机智而有限的抗争,物质上饱受困苦,精神上饱受折磨,在提心吊胆中活命,真是过着牛马不如的日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头了,百姓们不仅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也真正赢得了做人的尊严,开始了追求本来就应当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再说这部电视连续剧成功的第二个特点,塑造出了个性鲜明的人物。
这部剧突出了牛大胆的勇敢无私,他能不顾上辈人的恩怨,追求自己的爱情,虽然历尽曲折,却终成眷属。
他能够为了实现贫苦农民吃饱饭的美好理想而不惜携带手榴弹与国民党反动派拼命,他也能在共产党的干部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正在铲除他们秘密开荒种出的麦苗时,挺身而出,愿意献出一腔热血保护庄稼,保住农民活命的希望,同样他为了不让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人抢走母猪和猪崽,他愿意和公社干部拼命,不惜身陷囹圄,他在饿得头晕眼花的情况下,还能手握大刀保护仓库里的种子,他为让母亲在饿死前能吃上几个饺子,犯了规矩,在仓库里弄了把麦种,为他母亲包了四个饺子,让她母亲死得瞑目,他为此涕泪纵横地大大喇叭里给大家道歉。
只要能让大家日子过好点,他就不怕蹲大狱掉脑袋,他性格中就有着牛的质朴踏实和执拗,认准的道就勇于坚持,决不半途而废。
与他对比鲜明的人物就是马仁里,由于他的出身不好,是地主家庭,虽然他对革命作出过贡献,也处处谨小慎微,以他的机智苟全性命于乱世,这个人物有马的机敏与迅捷。
他对有着夺妻之恨的牛大胆早请示晚汇报,曲意逢迎,在牛大胆真心为大伙过好日子的感召下,每每献计献策,成为了牛大胆的高参和智多星。
有了他,牛大胆每每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这二人在一起的斗嘴场面每每令人喷饭。
另外智勇双全,忠于爱情,心明眼亮的灯儿,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乔月,不辨是非,跟风而上的政治狂人韩美丽,终于撑死的吃不饱,存心良善而又对极左政策虚与委蛇的公社书记,体恤百姓疾苦的周书记都给我们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部连续剧的第三大成功之处是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一开始就以灯儿和大胆的父亲以比赛输赢来确定二人的婚姻成功与否抓住了观众的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农民意识中根深蒂固。
第一次大胆的父亲得胜,灯的父亲却提出了要三升麦子做聘礼的条件,奈何大胆家里拿不出,只有向马仁里的父亲借,借粮成功,却没想到马姓地主掺杂使假且小斗借,大斗量,导致灯的爹责怪大胆家不讲信用,婚姻再次出现危机。
后来在灯的恳求下,灯的爹只好约大胆爹再次比赛确定婚事,这次二人打了个平手,不想灯爹为报大胆爹一鞭将他蛋黄打散的过失伤害之仇,又一链枷甩在大胆爹的后背上,导致大胆的父亲在病伤交加中死亡,死前特意交待不让大胆和灯成婚,大胆含泪答应了父亲。
更让大家为二人的爱情担忧。
此后尽管灯勇敢追求大胆,大胆再也没有答应灯儿。
而这时随马仁里到马家的未婚妻子乔月,见马仁里的爹被划为地主受到批斗,马上在台下喊口号与马仁里划清界限,开始追求起农会主席牛大胆,在她的频频攻势下,大胆终于俯首就擒。
婚后有着传统农民意识的牛大胆,很快意识到乔月不是他想找的贤妻良母,她一不会做饭,也不愿做家务,又不会干农活。
吃不了苦受不了累。
成了一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
在村民的眼里,也看不上这个只会唱京剧的美貌女人,在抗旱浇麦时,群众就打趣说大胆要是和灯结婚了,生个孩子一泡尿就能浇一块地,要是和乔月结婚,生的孩子撒一泡尿还不够一口喝的。
乔月在结婚后也看不上了牛大胆,嫌他不卫生,其实她还是爱着马仁里,只是迫于形势才作出了这样的抉择,两人日积月累的不满终于在韩美丽向牛大胆取经时暴发了,看似争风吃醋,其实是二人积怨的总暴发。
两人离婚后,好像牛大胆和灯儿有了戏,然而双方父亲的阻挠再次成为爱情的厚障壁,强势的政治狂人韩美丽大得知大胆离婚后开始对大胆进行了疯狂的追求,她干脆将行李卷搬了过去,明确表示她韩美丽看上了牛大胆,牛大胆早晚是她的人。
她追求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尽管她将行李搬到大胆那遭到了大胆的回绝。
她依然泼辣地追求着,大胆再度成为俘虏,可是婚后,韩美丽不辩是非地跟风而上,对上级命令唯命是从,这与为大家过日子而奋斗的牛大胆形成了尖锐矛盾,韩美丽也认为自己看错了人,牛大胆不识时务,成了政治上的落后分子,丢尽了人。
两人终于因韩美丽在割资本主义尾巴中丧失了人性,被牛大胆狠狠地打了一顿,两人终于分道扬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韩美丽因做的坏事太多无颜再在麦香村呆下去)。
牛大胆带着他和韩美丽生的女儿麦花生活着。
原来在竞争失败后的马仁里继续寻机照顾乔月,离婚的乔月感受着马仁里的深情,却不敢和他结婚,后来见马仁里积极进步成了副社长,她才答应嫁给了他,然后不久马仁里发现,乔月肚里怀的孩子是牛大胆的,为了消除这种尴尬别扭的状态,乔月将这个男孩送了人,灯尽管没有结婚,出于对大胆的爱,她一个大姑娘抱养了这个孩子狗儿,后来她嫁给了赵有田。
牛大胆因护猪被抓起后,灯前去营救,也被抓了起来,情急之下的赵有田前去救灯儿逃跑,被公安追赶,冒险跳楼,结果摔伤而死。
大胆似乎又有了机会,但他们虽然相互帮助,却始终因大胆父亲的遗言而没敢越雷池一步,直到取消了农业税,家家都过上了好日子,儿女们都成了家当上了老板,牛大胆开始追求那早就该属于他自己的幸福。
他让女儿替他求婚,灯却让大胆亲自去。
大胆说了那句积蓄已久的话,没想到灯并没马上答应,竟提出了让牛大胆在黄河挑担水,并且逢人问就要说是给灯挑的,她洗个澡后才能答应他的求婚。
她要让老年的牛大胆体验她的不易,她要让牛大胆向他爹的遗言宣战,她要勇敢地捍卫她的爱情,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至于幽默的语言,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细节俯拾皆是,比如为了突出农民对土地的深情,用了一个分得土地的农民吃土的细节,对牛的深情用了地里仙打鸡蛋喂牛的场面,大家一看就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成功的接地气的农村题材的连续剧。
因为陈宝国进来看的,相信陈宝国的实力。
看进去之后,发现每个人物都很精彩,不出戏,性格各有特色。
韩美丽,马仁礼给我印象最深。
所有演员演技杠杠的。
我有些不太理解的是,原来是因为不好找媳妇么?
为什么就在一个村子里,可以嫁给完这个再嫁给那个。
互相还能正常交往。
傻柱和马仁礼一开始是两个不同阶层,后来成了欢喜冤家,用演员们的演技撑起来整部剧
电视剧《老农民》以“土改”为切入点讲述了新中国农村的变迁,且涉及到经历的各次政治运动。
通过贫农出身的牛大胆、地主的马仁礼、城市小市民乔月这三人,因为出身的不同在历次变革中经历的不同命运。
马仁礼是出身地主儿子,受过高等教育,响应政府号召将土地分给农民,但仍然没有逃脱“唯成分论”的厄运。
对事看得明白但是藏于心中。
乔月是那个年代造就的最多见的“见风使舵”的小人,虽然可气可悲,但也是那个时候的生存之道。
韩美丽是“铁姑娘”,是劳模,是典型的盲从追随者,在历次政治变革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土改、大跃进和文革,她都是狂热的盲从者,结局也是悲催的。
《老农民》的进步在于比较敢于揭开伤疤,人性、命运、社会、环境、信仰在人生中的作用。
陈宝国演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演出了灵魂,好!
这个差评是给灯这个人物的,不理解为什么这种角色都可以当女主.表面上她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等了牛大胆一辈子终于如愿.实际上这种女人真的一点道德都没有吧!
明明知道牛已经结婚了,作为一个正常的前任,难道不应该做到不关注不打扰吗?
而不是明明知道前男友已经结婚,还整天找各种理由往人家跑吧.婚后的乔月立刻变脸,把混吃等死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换个角度看一下,无论乔月和牛怎样,都是两口子自己的事情,灯跑到牛家里把乔月打了,此时此刻牛就坐在门外抽烟……这一幕真的是绝了,你和你老公结婚之后发生了矛盾,他前女友跑到你家里把你打了,此时你老公就坐在门外抽烟……乔月的确好高骛远见风使舵,但是这个剧里歌颂的男主女主,换个角度看明明更恶心吧,一个假惺惺的发誓不娶,即便娶了前两任心里却都装着初恋,另一个一副我永远都是支持你的后备军,时时刻刻在前任面前刷存在感,会在别人和老婆吵架后,一副家里女主人的身份跑出来顺,她走了,我该来了…你可一边去吧单纯讲农民故事很好看,但是单纯看这个男女主很恶心,拉低三观
过年回家跟着妈妈看了一遍老农民,哭的稀里哗啦,老一辈人真的是用血肉奋斗出来的幸福生活,腰杆子笔直一条心的为了幸福拼搏~年轻人真的都应该看看,真切的体会以前的不容易~ 影片的制作真的很棒,每一个年代,从屋里到村里的布景都会随之改变;陈老先生的演技真的无人可出其右,国家一级演员的实力就在每一个镜头每一个表情里,真真切切,感染力太强了,现在的青年演员真的应该好好学习;影片反映的现实问题,小辈不敢说真实与否,但觉得是在努力的说真实,不是努力的粉饰。
总体很棒,90后看了之后都放弃emo,想继续奋斗了💪
虽然没看完这部剧,但是给我的一个想法就是不太注重真实性,剧中第十三集,韩社长给牛大胆做饭,明显的白面大饼,根据老一辈回忆说五几年时都在啃树皮,收成不好,就算在富裕,这个白面的说法总得给个解释吧,鄙人也是山东人,黄河在山东境内流经的地市有:菏泽(东明县)、济宁、聊城、济南、滨州、东营,以上这些城市都是二三线城市,其中菏泽最为贫穷,按照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回溯到60年前,吃白面显然是一种奢望,而剧中大部分都有包子,面条,甚至饺子,台词中还有胡辣汤这一说法,显然50年代的山东并没有这些说辞,既然是讲述农民翻身过日子,主要剧情大部分为什么在男欢女爱上?
山东50年代住的房子大部分是泥土垫的院子,而剧中牛大胆家里明显是石头垫的房子,在《平凡的世界》中,里面学校的场地全是泥土垫的,这部剧中没见过那种泥土地。
场景非常不合格,唯独两颗星的原因是装扮和历史,演员的演技不错,不过画眉毛确实有点不太现实,鄙人才疏学浅,若有点评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1.50年代就通电?
弯曲事实,农村在80年代以后才开始通电,10年代才开始投资公路路灯i项目!!
2.人民公社时期,都是吃的大锅饭,剧中何来小灶???
3.农民带头闹事?
丑化中国人,把农民领袖与小姐一类人安排在一起,污蔑社长,污蔑新中国,把矛盾转移给人民群众!!!
4.老一辈生孩子,哪家不是七八个,剧里面什么玩意?
一个生不出来?
5.文革的时候,农民反抗红卫兵的情节就是扯淡,当年我爷爷亲自告诉我 ,没人敢反抗,这是什么据?
为什么要给当年的红卫兵洗白?
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否定历史?
否定历史就是否定人民!
前30年的错误是领导人的错误,农民没有问题,更不是剧中那般闹事的人!!!
我的爷爷奶奶是出了大力气的!!!!!!!!!!
恶心的剧 卖国贼!!!!!!!!
把农民的付出全部抹杀,把类江青等 犯罪集团的领导人的错误安排在农民身上!
这是对历史的污蔑!
也是对共产党的抹黑!!!!!!!
建议严查编剧等人!
齐心可诛!!
简直就是与我党的政策水火不容!!!!!!!!!!!!!!!
最近重温了下电视剧《老农民》,当初首播时只看过前十几集,这次一集不落地看完后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老农民》是山影的作品,延续了《闯关东》、《钢铁年代》一直以来的现实主义年代戏题材,导演张新建编剧高满堂都是佳作不断的业内大拿,领衔主演陈宝国冯远征也是顶级实力派戏骨了。
电视剧这次彻彻底底地把镜头对准了黄土地、对准了浑浊的黄河、对准了绿油油无边无际的麦田、更对准了满手老茧满脸褶皱的中国老农民。
我家乡在豫北农村,离电视里故事发生地鲁西北黄河沿岸也就百余里。
因此,在看剧时总是不停地想起家乡在土地上劳作一生的祖辈和父辈,总是忍不住想再回去老家无边无际的麦田上走一走看一看,不想说什么感慨什么空洞的话,只是想再贴近下祖祖辈辈生养的土地。
首先说下电视的表演,陈把农村的倔强农民演绎得淋漓尽致,把牛大胆农民身上的勤奋勇敢、正直直爽的淳朴本色和蛮横粗鲁、重男轻女封建小农意识都天然地融合于一体;冯远征也贡献出一个狡黠怯懦的农村知识分子形象,一个黑五类地主子弟的卑微和农村第一个大学生农业专家的博学清高。
后面的剧情看得尴尬无比时全靠陈宝国冯远征两个角色的相声来支撑着看下去。
其次化妆和造型都是极佳的,可以说是近十年来农村风貌最好的电视剧了。
最后,电视里从土改到农业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文革一系列年代题材上的尽情呈现,通过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小高潮来紧紧抓住观众的心,从而娓娓道尽那个特殊年代农民的苦难和温饱线上的挣扎。
当然,作为一个娱乐电视剧,《老农民》也有很多缺陷和不足。
第一,剧本的结构有问题,严重的头重脚轻。
看介绍时说故事从土改讲废除农业税六十年的事,还用六十集来讲述,这就很容易联想到同样结构的《金婚》。
可是《金婚》作为一个家庭剧来说,一集来对应故事的一年尚可以自圆其说;而《老农民》则以中国人数最多的一个职业一个社会身份农民为主题至少故事上也是以一个村庄为主题,就很难完整表现六十年的大致历程。
就电视上的故事而言,从土改到文革占了四十多集的篇幅七成的比例,后面改开后三十年仅仅不到二十集来讲述。
而且从质量上来说,后二十集和前四十集完全就不在一个档次上,前四十集从开篇土改到还乡团一个高潮、农业合作化到大跃进大炼钢铁、再到公社化和文革一连串的高潮,中间穿插主要角色之间的感情戏吸引人完全停不下来。
而后二十集,主角们的中老年创业经历完全泛善可陈矫揉造作,下一代子女的故事也是无比尴尬,八十年代以来的道具场景漏洞频出出戏太多。
不好听得说一句,这剧就是烂尾了,为了配上从土改到废除农业税的主题先行,强行上了尴尬无比的致富戏码。
第二,主要角色年纪偏大,开篇出场时就有弹幕吐槽这儿子看起来比老子还要老。
再加上灰土的场景和土味极致的妆容服装,前几集很容易劝退很多人。
不过由于农村题材的缘故,这剧无法达到传奇戏《闯关东》那样全民的地步,很多都市人群一开始就不在受众范围内的。
第三,很多人都夸奖该剧揭露前三十年的黑暗历史,但是殊不知后三十年很多事情的敏感度更甚于前三十年。
电视剧对于土改的严酷性和大跃进饥荒都有含蓄的描述,文革时的疯魔行径更是到处都是,可是对于后三十年从计划生育到三提五统乱收费再到进城打工农村贫富差距变大乃至农村的衰败衰亡都无一描述。
开篇被批斗的地主马大头的浮财九根金条,最后还是被牛大胆给挖了出来,如何处置这九根金条也完全没有交代。
最后已经成为麦香集团董事长的贫农牛大胆,怎么看都有点像当年的地主马大头了,尤其是集资入股的麦香村村民们最后完全缺席时。
麦香集团还是成为一个典型的家族式乡镇企业
人活着,可以有多倒霉,又可以有多坚强。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看年代剧,喜欢里面的纯真、浪漫。
然而看老农民的时候,我连饭都咽不下去,太难受了。
窝心的难受。
生老病死,都轻描淡写;儿女情长,都围绕着吃。
被自然、被政治、被社会打压,套着各式各样的枷锁去耕种自己的人生。
收成没保证,向着日头走,好像也走不到头。
人活着,结局都是定了的,过程又何必如此艰难呢?
我工作不顺心的时候,我就想,工作不就是为了挣口饭吃吗?
在温饱可以保证的前提下,这饭有多贵、有多高级,都不如这饭吃着开心好。
何必为难自己,更有什么必要要去为难别人?
好看!
以后不会看中国电视剧
王万春 2024
这就是说,是这样或者是那样,是那样而又并非这样
我心中7.5分剧
我可去你的鸿茅药酒吧,有田你是急着催你老丈人的命呢!
编剧非常强烈的厌女倾向看得人简直作呕
“东西南北都是风,今天刮东风,明天刮西风,后天刮什么风,谁知道啊。”
后二十多集毁了前面三十多集
潜台词还是要说明包括土地私有制在内的一切“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我看这也快了。
陈宝国太老了,根本不适合青年阶段,人设也恶心
就这还8+???农民不好演,不是穿的脏点+几句方言俏皮话的台词或飚粗口就是农民了。剧里充满了Bug,很多逻辑错误,拜托你们用点心吧,就算为了舔也不是这么个舔法。编剧和导演简直不可饶恕。整部剧像是加长版的大型春晚小品,演员除了陈宝国还行,其他表情又假又生硬,乐色
!!!!
老公带我看电视剧
完结打卡,这部剧演到48集就可以结局了,后面12集是为了剧能过审而续上的狗尾巴。拍这种沉重历史题材的剧,也不容易,希望以后不要禁播吧。
2019.4.24至5.14看完。一个农民历经新中国一系列政治和生活变迁,这样的故事线安排像《无悔追踪》。对文革前后的荒诞岁月的含蓄描写,还是有勇气的。
陈宝国来演40多岁的单身汉看起来也太老了点吧,还谈恋爱……看的有点奇奇怪怪的。60集看完了,熬了好几天了。历史背景交代的确实非常大胆,这部剧能够上映确实是让人有点吃惊,其中不乏批判那些伤痛的岁月,看完了觉得自己都有点沉重起来。
人物刻画细腻,历史真实性可靠,我们的父辈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来的,为他们骄傲
开篇不错,后面剧情就xjb来了。
大部分情节都挺真实的,能拍出这么完整的历史不容易,作为90后往往是跟着剧情梳理以前对建国几十年的片段式印象~不过还是有些事情让人不理解,麦花一代应当是我父母的一代,但为何村里人家多数只有一个孩子?是演起来方便还是当地的特殊情况?后面也完全没有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不合,这符合实际吗?